一、花卉业——大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论文文献综述)
黄丹[1](2020)在《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农村产业融合是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逐渐转变,人们消费升级逐步提速,对农村地域空间的多功能需求不断增长,土地多功能利用也已成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对土地多功能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土地多功能利用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反向促进作用。现阶段,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本文对不同产业融合组织模式的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进行研究,为提升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在阐述农村产业融合及其模式、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及其绩效的基础上,从过程与结果两个维度构建了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探讨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然后,利用湖北省4个农村产业融合典型案例的调查数据,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就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其结论如下:(1)实践中农村产业融合存在多种发展模式。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经营主体为切入点,根据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组织形态,将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农户独立经营组织模式、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组织模式、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其中,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又分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组织模式和“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组织模式。各模式在经营主体、生产要素来源、经营规模、市场风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本文以土地多功能理论为基础,将土地多功能分为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休闲观光功能。生产功能是指直接以土地为劳作对象或以土地为载体进行生产活动,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资料的能力;生态服务功能是指土地利用系统为维持生物生存提供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能力;社会保障功能是指土地保障基本社会生活的能力;休闲观光功能是指土地提供娱乐、文化和美学等服务的能力。(3)农村产业融合能够提升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但不同模式之间的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存在差异。从生产功能绩效来看,除小朱湾这个特殊案例以外,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优于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组织模式;在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中,“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组织模式更优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组织模式。从生态服务功能绩效来看,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优于农户独立经营组织模式和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组织模式;在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中,“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组织模式要更优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组织模式。从社会保障功能绩效来看,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优于农户独立经营组织模式和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组织模式;在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中,“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组织模式要更优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组织模式。从休闲观光功能来看,农户独立经营组织模式优于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组织模式和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在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中,“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组织模式要更优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组织模式。总体而言,相比于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组织模式,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的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水平更高,其中“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组织模式的绩效水平更高。(4)不同产业融合模式的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农户独立经营组织模式、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组织模式这两种以农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模式,影响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加工业生产、生态服务、农户利益分配方面。由此可见,在发展农村旅游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土地利用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组织模式、“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组织模式这两种以农业、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模式,影响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等非农生产活动方面。由此可见,农村旅游休闲产业对提高土地多功能绩效具有重大意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能忽略农村休闲产业的发展。(5)不同产业融合模式的土地利用多功能绩效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从土地利用多功能绩效的耦合协调度来看,产业融合模式不同,其多功能绩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也不同,但所有产业融合模式的各功能绩效耦合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均不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多功能利用总绩效水平越高,多功能绩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也越高,两者保持了一致性。这表明,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多功能效用,注重土地利用的各种功能耦合协调,进而提高土地多功能利用总绩效水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融入产业链,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第二,跨界配置农业与旅游要素,推进深度融合,形成“农业+”的农村旅游发展态势,积极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增添农村产业发展新亮点;第三,农村产业融合要注重土地多功能利用,在追求产业发展的同时,应正确把握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第四,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农村产业融合组织模式,以提高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水平,最终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张家琦[2](2020)在《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快速发展,花卉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人民对于花卉的消费需求,进而带动了花卉产业的发展。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种业生产省份,在农业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和花卉品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累,同时也具备了丰富的地形地貌、肥沃的土壤等自然资源,为发展花卉产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吉林省已经形成了以君子兰盆花和长白山野生花卉苗木主要产区,在国内和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怎样利用好吉林省花卉产业各类资源,正确认识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对规划未来花卉产业的发展路线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对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总结了当前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的同时,采用波特菱形理论进一步对吉林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从需求要素、生产要素、市场竞争力、支持性企业、产业策略及政府决策等方面来判定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优势,证实了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最后基于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强化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优化生产布局、信息平台建设、市场营销能力六个方面。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力支持,利用吉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优势使其成为吉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吉林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马欣[3](2018)在《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的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的必然产物,其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及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提速,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目标,这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条件。但是目前我国针对花卉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设计中对于产业园内花卉植物本身的习性和经济性的融入性缺乏,同时在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也较为欠缺,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探索非常必要。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集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的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为一体的示范区,具有学术交流、科普推广、农业旅游经营等多项功能,是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以高档盆花、露地花卉和苗木生产为主的全方位高科技示范园。本文通过前人关于花卉产业园的设计中研究成果,特别是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方面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基于花卉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产业园设计相关的理论进行归纳,同时,汲取国内外在花卉产业园设计方面相对较为成功的案例,分析其在地域特征、主打品种的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的优秀分析方法,从而明确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此外还需要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及市场规律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在对产业园建设的优势劣势及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结合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重点对盘锦欣禾现代花卉产业园的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认识:首先结合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目前花卉产业发展前景;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分析,结合盘锦地区的区位环境等实际条件出发,分析其进行花卉产业园建设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设计模式;最后依据确立的规划设计模式,结合花卉产业园区的各方面属性特征,对产业园的功能区进行划分和分类设计,形成其相应的景观体系。从花卉的习性及经济型两个发面出发,具体分析两个方面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方式及方法。
艾智刚[4](2016)在《衡阳花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建设前期对项目进行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论证,以确保项目能够获得预期效果,是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以来,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是对于集交易、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综合性项目因为起步较晚,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尝试通过对“衡阳花镇”项目的实证研究,探寻针对综合性项目可行性研究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论。本文通过对“衡阳花镇”项目的背景与市场的细致调研与深入分析,将“衡阳花镇”项目定位为:中南地区花艺、景园产业商贸集群,地标性的科教、休闲、旅游花园宜居小镇。集三大功能于一体:一是衡阳市花卉园艺020物联网电商产业示范基地;二是湘中南花卉园艺产业集聚中心;三是衡阳市民观光、体验、休闲、游憩小镇。全文以财务经济学、成本核算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为支撑,对“衡阳花镇”项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项目所在城市的花卉园艺专业市场现状及分布情况,对衡阳花镇项目建设的市场机会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衡阳花镇”进行整体定位和规划。通过项目定位明确“衡阳花镇”项目的开发定位、产品定位、功能定位、客户定位、价格定位。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将项目规划为三个组团:东方风情花卉商贸休闲小镇组团和西方风情花卉商贸休闲小镇组团和种植培育基地组团。最后对“衡阳花镇”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通过对“衡阳花镇”项目市场需求、功能定位与布局、020商业模式设计和财务经济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审批,争取早日进入实施阶段。如何对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通过“衡阳花镇”项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研究。
牛彩虹[5](2015)在《临沂市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一个基础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森林资源的稀缺性与市场经济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刚性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林业产业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产业组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林业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目前正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过渡,实施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论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林业产业结构、林业产业组织形式等方面分析林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指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林业产业化的过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林业产业化是以提高和获取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立足于市场需求,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对林地主产区和林产品的主销区实行整体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产经营体制,最终实现林业的自我积累,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立足于我国林情,从我国经济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针对林业产业特点,全面分析了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并对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对策。为临沂市林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论文通过运用归纳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指出了林业产业化的有效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立足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从制度上保障林业产业化的顺利实施;其次,全社会应正确全面的认识林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大潮中来;最后,林业各产业的龙头企业也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积极进行企业改革,提高科技水平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林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对临沂市平邑县经济林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为地方实施林业产业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郝永丽,高博,胡海波,李杰,贺磊,刘畅,于立敏[6](2014)在《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区蝴蝶兰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建议,包括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政府调控及积极拓展市场等方面。
张亚囡[7](2013)在《山东省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始终是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一项首要工作。青州市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史,其中,农村人口占青州市总人口数的83.1%,在广大农村,农村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一直以来就是家庭承包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农业产业结构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青州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受到制约,同时这也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怎样调整优化青州市的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当地各种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对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和谐青州和小康青州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和实证调查法,通过研究总结国内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成果,以《青州年鉴》《青州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青州市农业统计相关数据为参考,分析了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了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即发挥区域优势、培植主导产业、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本文为青州市今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刘晓飞[8](2013)在《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意农业是在世界经济步入创意经济时代,伴随消费需求升级发展起来的新型现代农业形态,是文化创意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物。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创意已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要素。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深度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实现整体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本文回顾研究文献,借鉴创意农业、金融发展、农村金融相关理论,揭示创意农业内涵、基本特征及必要性,设置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影响因素、支持能力及绩效作用的理论模型,提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研究假设框架。以福建省9地市的创意农业企业、金融和创意农业专家、政府官员三类人员为对象,进行走访调查,设计“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预调查及正式调查问卷,收集并分析样本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开展实证研究,找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并提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对策思路。本文获得以下四个方面主要研究成果:第一,从社会环境、金融机构、创意农业组织三个维度,提炼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十三个影响因素(impact factors),它们分别是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间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资源、产业、营销、财务和文化,并提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指标(包括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能力、农业创意与品牌运营能力以及管理协同能力三个因素指标),形成本文的研究假设架构。第二,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Lisrel8.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在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十三个影响因素中,有七个因素(政策法规与社会信任,决策与控制,产业、营销与财务)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构成影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重要因素。第三,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的三个因素: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能力、农业创意与品牌运营能力以及管理协同能力,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都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四,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研究还发现,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分别对社会环境维度(政策法规与社会信任因素)、金融机构维度(决策与控制因素)、创意农业组织维度(产业、营销与财务因素)和支持绩效起中介作用。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理论,为创意农业发展及其金融支持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董瑾[9](2012)在《成都地区花卉旅游发展研究 ——以成都市各类花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花木种植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花卉文化历史,欣赏花木,品玩花卉,早已成为成都市民游憩休闲的重要生活方式。本文以花为媒,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对成都花卉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分门别类的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探讨。本文从阐释成都花卉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以及梳理成都花卉文化的历史入手,对当代成都花卉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发展特色进行了归纳分析。全文以各类“花节”为重点研究对象,筛选出以龙泉驿桃花节、金堂油菜花节以及石象湖郁金香节为代表的三个典型案例,分别就其市场定位、资源条件、客源状况、经济效益及存在问题等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察,对不同类别的花节和不同模式的花卉旅游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目前成都花卉旅游开发及花卉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如规划不合理、缺乏地方特色、花卉旅游产品趋同性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最后,文章从规划理念、科学布局、规范花节市场、创建特色花卉旅游产品以及大力促进成都花卉旅游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构想。
陈彩虹[10](2011)在《农业会展对城乡发展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漳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为例》文中指出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农业会展在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和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效果十分显着,能够成为举办地经济的助推器。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会展相比,我国农业会展起步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明显不足,农业会展的办展水平还不高,功能发挥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办好农业会展,充分发挥农业会展的功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阐述国内外会展研究文献和农业会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福建农业会展的发展情况,认为其主要存在场馆利用率低、组织模式滞后、缺少专业的会展人才、展后工作不到位、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接着,以福建农业会展品牌之一漳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为例,分析农业会展其对漳州城乡发展的影响,认为具有农业、港口、对台三大区域优势、完善的展馆设施、雄厚的产业基础、专业的会展操作、重视宣传造势、办展形式丰富是花博会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提出农业会展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树立品牌理念、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不断创新,进行品牌化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以会养会;建立先进的组织模式。最后,对福建农业会展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1)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2)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作用;(3)建立先进的展馆管理体制;(4)建立科学合理的展会评估体系;(5)处理好竞争和合作关系。
二、花卉业——大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卉业——大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 |
1.2.2 关于土地多功能利用的研究 |
1.2.3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与土地多功能利用关系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农村产业融合及其模式分析 |
2.1 农村产业融合 |
2.1.1 产业融合理论 |
2.1.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 |
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及其类型 |
2.2.1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类型划分 |
2.3 农村产业融合组织模式的特征分析 |
2.3.1 农户独立经营组织模式 |
2.3.2 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组织模式 |
2.3.3 农户协作经营组织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及其绩效评价方法 |
3.1 农村土地多功能 |
3.1.1 土地多功能理论 |
3.1.2 农村土地多功能的内涵 |
3.2 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2.1 评价指体系构建原则 |
3.2.2 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架构 |
3.3 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评价方法 |
3.3.1 绩效水平测度方法及其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
3.3.2 各功能绩效耦合协调度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4.1 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生产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 |
4.1.1 农村产业融合对过程绩效的影响 |
4.1.2 农村产业融合对结果绩效的影响 |
4.2 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生态服务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 |
4.2.1 农村产业融合对过程绩效的影响 |
4.2.2 农村产业融合对结果绩效的影响 |
4.3 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 |
4.3.1 农村产业融合对过程绩效的影响 |
4.3.2 农村产业融合对结果绩效的影响 |
4.4 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休闲观光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 |
4.4.1 农村产业融合对过程绩效的影响 |
4.4.2 农村产业融合对结果绩效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影响的案例分析 |
5.1 案例选择与概况 |
5.1.1 案例选择 |
5.1.2 案例概况 |
5.2 不同融合模式的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分析 |
5.2.1 指标权重确定 |
5.2.2 评价结果分析 |
5.3 不同融合模式的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障碍因子分析 |
5.4 不同融合模式的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耦合协调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研究成果 |
致谢 |
(2)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花卉 |
1.2.2 花卉产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 |
2.1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2.1.1 吉林省花卉产业布局 |
2.1.2 吉林省花卉生产基地建设情况 |
2.1.3 吉林省花卉产业流通情况 |
2.2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特色 |
2.2.1 长春市君子兰盆花发展优势明显 |
2.2.2 地域资源优势明显 |
2.2.3 绿化苗木产业呈现规模化趋势 |
2.3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3.1 政府部门重视不足,缺乏政策支持 |
2.3.2 花卉生产规模较小,缺少龙头企业 |
2.3.3 科技研发水平较低,科研人才匮乏 |
2.3.4 市场营销环节薄弱,缺乏知名品牌 |
2.3.5 市场信息获取困难,产品生产滞后 |
2.3.6 社会服务进展缓慢,基础设施不足 |
第三章 吉林省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3.1 吉林省花卉产业菱形模型 |
3.2 吉林省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3.2.1 需求条件分析 |
3.2.2 生产要素分析 |
3.2.3 花卉产业竞争比较分析 |
3.2.4 花卉企业分析 |
3.2.5 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
3.2.6 产业政策设计分析 |
3.3 核心竞争力小结 |
3.3.1 地理人口优势 |
3.3.2 市场区位优势 |
3.3.3 花卉品种优势 |
3.3.4 政府政策优势 |
第四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优势区发展经验与启示 |
4.1 国外花卉产业优势区发展经验 |
4.1.1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4.1.2 日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4.2 国内花卉产业优势区发展经验 |
4.2.1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4.2.2 江苏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
4.3 花卉产业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对吉林省的启示 |
第五章 加快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5.1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强政策引导 |
5.1.1 加强政府领导作用 |
5.1.2 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
5.1.3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
5.2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规模发展 |
5.2.1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
5.2.2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
5.3 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打造人才队伍 |
5.3.1 加大科技种植投入 |
5.3.2 培养花卉科技人才 |
5.3.3 进一步建设标准化生产体系 |
5.4 打造完善营销体系,推动品牌建设 |
5.4.1 推进健全市场体系 |
5.4.2 加强特色品牌打造 |
5.5 强化信息平台建设,紧跟市场步伐 |
5.5.1 建立信息服务机构 |
5.5.2 打造花卉网络平台 |
5.6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设施建设 |
5.6.1 延长产业服务链条 |
5.6.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的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课题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2.1 花卉产业园相关概念 |
2.1.1 花卉的概念 |
2.1.2 产业园的概念 |
2.2 花卉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 |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2 花卉引种驯化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4 产业经济理论 |
2.2.5 主题公园理论 |
2.3 国内外案例分析与启示 |
2.3.1 海南荣丰花卉苗木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设计 |
2.3.2 百里杜鹃花卉产业示范园规划设计 |
2.3.3 荷兰库肯霍夫花卉公园 |
2.3.4 案例对比分析 |
第3章 花卉产业园基地资料及SWOT分析 |
3.1 规划设计背景分析 |
3.1.1 规划设计意义 |
3.1.2 现状条件分析 |
3.1.3 规划范围 |
3.2 基础资料分析 |
3.2.1 自然条件概况 |
(1)位置境域 |
(2)地形地貌 |
(3)气候条件概况 |
(4)土壤概况 |
(5)植被概况 |
3.2.2 人文条件概况 |
(1)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
(2)交通条件概况 |
3.3 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SWOT分析 |
3.3.1 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优势分析 |
3.3.2 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劣势分析 |
3.3.3 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机遇分析 |
3.3.4 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挑战 |
第4章 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 |
4.1 规划设计理念、原则和依据 |
4.1.1 规划设计理念 |
4.1.2 规划设计原则 |
4.1.3 规划依据 |
4.1.4 规划设计策略 |
4.2 规划设计定位 |
4.2.1 指导思想 |
4.2.2 总体定位 |
4.2.3 建设发展目标 |
4.3 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的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 |
4.3.1 功能分区 |
4.3.2 休闲项目策划 |
4.4 景观分区规划 |
4.4.1 资材市场规划设计 |
4.4.2 主入口规划设计 |
4.4.3 花卉专项园规划设计 |
4.5 道路交通规划 |
4.5.1 静态交通规划 |
4.5.2 动态交通规划 |
4.6 主题园区景观规划 |
4.6.1 其他主题园区规划 |
4.6.2 水系景观规划 |
4.6.3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衡阳花镇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项目概况 |
2 项目市场分析 |
2.1 国内市场分析 |
2.1.1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
2.1.2 国内花卉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
2.2 衡阳市场分析 |
2.2.1 衡阳花卉市场分析 |
2.2.2 衡阳市花卉园艺市场项目建设必要性 |
3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
3.1 场址选择 |
3.1.1 场址选择原则 |
3.1.2 场址确定 |
3.2 建设条件 |
3.2.1 自然条件 |
3.2.2 交通条件 |
3.2.3 社会经济条件 |
4 项目定位与规划 |
4.1 项目定位 |
4.2 项目整体战略设计 |
4.3 项目功能布局与规划 |
4.4 项目商业运营 |
4.4.1 商业模式 |
4.4.2 招商管理 |
4.4.3 营销组合策略 |
5 工程技术方案 |
5.1 建设内容与规模 |
5.1.1 建设内容 |
5.1.2 建设规模 |
5.2 建设规划和布局 |
5.2.1 建设任务 |
5.2.2 用地规划 |
5.2.3 交通组织设计 |
5.2.4 建筑设计 |
5.2.5 结构设计 |
5.3 公用工程方案 |
5.3.1 给排水设计 |
5.3.2 电气设计 |
5.3.3 环境设计 |
6 项目组织与进度计划 |
6.1 项目筹建期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 |
6.2 项目运营组织结构 |
6.3 工程设计招标 |
6.4 项目进度计划 |
7 财务评价与社会评价 |
7.1 投资估算 |
7.2 资金来源和筹措 |
7.3 收入与税收估算 |
7.3.1 项目营业收入估算 |
7.3.2 税金及附加 |
7.4 成本估算 |
7.5 盈利能力分析 |
7.5.1 营业利润 |
7.5.2 财务效益指标 |
7.5.3 投资回收期、净现值、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7.5.4 盈亏平衡 |
7.5.5 分期投资估算 |
7.6 社会评价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临沂市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林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林业产业化基本概念 |
2.2 林业产业化的特征 |
2.3 林业产业化的作用 |
3 临沂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临沂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概况 |
3.2 临沂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及规模 |
3.3 临沂市林业产业发展深加工类型 |
3.4 临沂市林下经济发展 |
4 临沂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
4.1 产业化一般模式构建 |
4.2 临沂市林业产业化现有的主要模式 |
5 临沂市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5.1 临沂市林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5.2 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6 临沂市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和改进措施 |
6.1 临沂市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
6.2 临沂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改进措施 |
7 结论与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6)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现状 |
2 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优势 |
2.1 气候条件优势 |
2.2 地理位置优势 |
2.3 基础设施优势 |
3 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自主繁育品种缺乏 |
3.2 繁殖、栽培技术落后 |
3.3 生产成本高,利润较低 |
3.4 消费意识不强,消费总量低 |
4 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建议 |
4.1 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研水平 |
4.2 加强政府调控和扶植力度 |
4.3 加大宣传,积极拓展市场 |
(7)山东省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
2.1 农业产业化发展理论 |
2.1.1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涵 |
2.1.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征 |
2.1.3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
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2.2.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
2.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 |
2.2.3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 |
2.3 市场经济理论 |
2.4 比较优势理论 |
2.5 科技进步理论 |
第三章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其演变 |
3.1 青州市概况 |
3.1.1 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 |
3.1.2 地形地貌和河流水系 |
3.1.3 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 |
3.1.4 交通条件 |
3.2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
3.2.1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
3.2.2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 |
3.3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
3.3.1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趋势 |
3.3.2 青州市各农业产业的变化 |
3.3.3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总结 |
第四章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必要性 |
4.1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4.1.1 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够优化 |
4.1.2 初级产品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 |
4.1.3 特色农产品增值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
4.1.4 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缓慢 |
4.1.5 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
4.2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
4.2.1 有利于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4.2.2 有利于利用自然优势发展农业生产 |
4.2.3 有利于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 |
4.2.4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
第五章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原则与目标 |
5.1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
5.1.1 以市场为导向原则 |
5.1.2 比较优势原则 |
5.1.3 整体协调原则 |
5.1.4 效益最佳原则 |
5.1.5 多方协作原则 |
5.2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
5.2.1 抓实传统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上档升级 |
5.2.2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花卉业 |
5.2.3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
5.2.4 大力开发旅游业,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第六章 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
6.1 打造产业化发展大格局 |
6.2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 |
6.3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
6.4 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
6.5 努力发展品牌农业 |
6.6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意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
1.1.2 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要求 |
1.1.3 创意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有效方式 |
1.1.4 创意农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创意农业发展金融支持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2.1 创意农业发展研究述评 |
2.1.1 创意农业内涵 |
2.1.2 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
2.1.3 创意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2.1.4 创意农业发展绩效的评价 |
2.2 金融支持创意农业研究综述 |
2.2.1 农业金融需求 |
2.2.2 创意农业金融制度供给 |
2.2.3 金融支持创意农业策略 |
第3章 创意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的理论基础 |
3.1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
3.1.1 创意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
3.1.2 创意农业发展亟需金融支持 |
3.2 创意经济理论 |
3.2.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3.2.2 约翰·霍金斯的创意经济理论 |
3.2.3 理查德·佛罗里达的创意经济理论 |
3.2.4 理查德·E·凯夫斯的创意产业经济学 |
3.2.5 许焯权的创意形态理论 |
3.3 金融发展理论 |
3.3.1 早期金融发展理论 |
3.3.2 金融深化理论 |
3.3.3 金融约束理论 |
3.3.4 金融体系的“功能观”理论 |
3.4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3.4.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3.4.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3.4.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4章 创意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方案 |
4.1 研究假设 |
4.1.1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因素 |
4.1.2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对绩效的作用 |
4.1.3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的中介效应 |
4.1.4 本文研究假设框架 |
4.2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4.2.1 专家问卷调查 |
4.2.2 量表设计 |
4.2.3 预调查 |
4.2.4 正式调查 |
4.3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 |
4.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4.3.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标准——模型评价 |
4.3.3 中介效应检验 |
第5章 创意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的调查数据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样本数据所在银行分布 |
5.1.2 样本数据所在银行地点分布 |
5.1.3 样本数据职称分布 |
5.1.4 样本数据职务分布 |
5.1.5 样本数据学历分布 |
5.2 缺失值检验 |
5.3 正态性检验 |
5.4 多重共线性检验 |
5.5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6 各因素测量模型检验 |
5.6.1 社会环境维度的测量模型检验 |
5.6.2 金融机构维度的测量模型检验 |
5.6.3 创意农业组织维度的测量模型检验 |
5.6.4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的测量模型检验 |
5.6.5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测量模型检验 |
5.6.6 各因素测量模型检验结果 |
5.7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5.7.1 信度分析 |
5.7.2 效度分析 |
第6章 创意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实证分析 |
6.1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因素 |
6.1.1 社会环境维度支持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1.1 社会环境维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6.1.1.2 社会环境维度与支持绩效的关系模型 |
6.1.2 金融机构维度支持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2.1 金融机构维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6.1.2.2 金融机构维度与支持绩效的关系模型 |
6.1.3 创意农业组织维度支持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3.1 创意农业组织维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6.1.3.2 创意农业组织维度与支持绩效的关系模型 |
6.1.4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 |
6.2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与支持绩效的关系 |
6.2.1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6.2.2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与支持绩效的关系模型 |
6.3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的中介作用检验 |
6.3.1 对社会环境维度和支持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
6.3.2 对金融机构维度和支持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
6.3.3 对创意农业组织维度和支持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
6.4 本章小结 |
6.4.1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
6.4.2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的研究结果 |
6.4.3 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中介作用的研究结果 |
第7章 创意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
7.1 完善政策法规及构建信任机制 |
7.1.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7.1.2 健全社会信任机制 |
7.2 加快金融创新及深化资本市场 |
7.2.1 推进传统金融创新 |
7.2.2 引入风险投资基金 |
7.2.3 直接对接资本市场 |
7.3 加强市场拓展及打造产业集群 |
7.3.1 提升市场拓展效能 |
7.3.2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
7.4 大红袍品牌创建的金融支持(个案分析) |
7.4.1 大红袍品牌简介 |
7.4.2 大红袍面临的金融困局 |
7.4.3 大红袍品牌的金融支持体系 |
7.4.3.1 大红袍品牌金融支持体系内涵 |
7.4.3.2 政府的引导规划 |
7.4.3.3 投融资渠道建设 |
7.4.4 启示与展望 |
7.4.4.1 大红袍品牌创建金融支持的启示 |
7.4.4.2 茶产业未来融资的展望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8.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预调查问卷 |
附录 2 《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9)成都地区花卉旅游发展研究 ——以成都市各类花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
二、花卉旅游的相关概念 |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花卉旅游研究现状 |
四、本文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 基本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调查对象和资料来源 |
第一章 成都花卉旅游的历史发展与开发现状 |
一、成都花卉旅游资源的构成与分布 |
(一) 成都花卉旅游资源的构成 |
(二) 成都花卉旅游资源的分布 |
二、成都花文化旅游的历史回顾 |
(一) 萌芽期 |
(二) 发展期 |
(三) 成熟期 |
三、成都花卉旅游的开发现状 |
(一) 发展速度快,花卉旅游活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
(二) 花卉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观赏时间相对集中 |
(三) 花卉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分,成都花卉旅游从传统走向现代 |
(四) 普遍栽种花木,花节为主的乡村花卉旅游发展突出 |
四、成都花卉旅游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
第二章 成都花卉旅游开发个案分析 |
一、龙泉驿桃花节 |
(一) 历史沿革 |
(二) 效益分析 |
(三) 龙泉驿桃花节的经验 |
二、金堂油菜花节 |
(一) 市场定位与客源市场 |
(二) 发展现状 |
(三) 效益分析 |
三、石象湖郁金香节 |
(一) 市场定位与客源市场 |
(二) 资源状况 |
(三) 发展现状 |
第三章 成都花卉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一、遍地开“花”,盲目开发,缺乏统一布局,科学的规划 |
二、成都花卉旅游产品的趋同性严重 |
三、成都花卉旅游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品味 |
四、成都花卉旅游季节性影响突出,梯度开发不足 |
五、花卉旅游购物商品的开发滞后 |
第四章 打造大成都花卉文化旅游社区的初步构想 |
一、改变观念,科学规划,适度办节 |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信息平台的建立 |
三、深度挖掘花卉的延伸价值,重视花卉旅游购物产品的研发 |
四、整合资源优势,设计具有成都特色的花卉旅游产品 |
(一) 餐饮设计 |
(二) 住宿设计 |
(三) 交通设计 |
(四) 游览内容设计 |
(五) 旅游购物设计 |
(六) 娱乐设计 |
五、创建芙蓉花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成都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的升级 |
(一) 成都芙蓉花的栽种历史 |
(二) 成都芙蓉花的栽种现状 |
(三) 成都芙蓉花旅游品牌的塑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10)农业会展对城乡发展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漳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会展研究综述 |
1.2.2 国内会展研究综述 |
1.3 本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农业会展的理论概述 |
2.1 会展的相关理论 |
2.1.1 整合营销理论 |
2.1.2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
2.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1.4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 农业会展的基本内涵与分类 |
2.3 农业会展发展的模式 |
2.3.1 政府主导型 |
2.3.2 产业推动型 |
2.3.3 人文、旅游环境驱动型 |
2.3.4 综合实力推动型 |
3 福建农业会展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福建农业会展发展现状 |
3.1.1 场馆设施趋于完善 |
3.1.2 形成四大会展品牌 |
3.1.3 会展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 |
3.2 福建农业会展存在的问题 |
3.2.1 场馆的利用率低 |
3.2.2 缺少专业运作队伍及机构 |
3.2.3 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
3.2.4 展后工作不到位 |
4 农业会展对城乡发展的影响—以漳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为例 |
4.1 花博会的发展历程 |
4.2 花博会对漳州城乡发展的影响 |
4.2.1 促进交易和扩大出口 |
4.2.2 展示和宣传农业科技 |
4.2.3 促进农业产业化 |
4.2.4 壮大农业企业和形成品牌 |
4.2.5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4.2.6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
4.3 花博会的成功因素分析 |
4.3.1 独特的区域优势 |
4.3.2 完善的展馆设施 |
4.3.3 雄厚的产业基础 |
4.3.4 专业的会展操作 |
4.3.5 强有力的宣传造势 |
4.3.6 丰富的办展形式 |
5 农业会展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
5.1 品牌化经营 |
5.1.1 树立品牌管理理念 |
5.1.2 有效整合相关资源 |
5.1.3 提供优质的服务 |
5.1.4 不断创新 |
5.2 以会养会 |
5.2.1 “以会养会”的内涵 |
5.2.2 "以会养会"的运作机理 |
5.2.3 "以会养会"的运营 |
5.3 建立先进的组织模式 |
6 加快福建农业会展发展的政策建议 |
6.1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 |
6.2 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作用 |
6.3 建立先进的展馆管理体制 |
6.4 建立科学合理的展会评估体系 |
6.5 处理好竞争和合作关系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花卉业——大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产业融合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绩效的影响研究[D]. 黄丹.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2]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家琦.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的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 马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4]衡阳花镇项目可行性研究[D]. 艾智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4)
- [5]临沂市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牛彩虹.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6)
- [6]内蒙古赤峰地区蝴蝶兰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J]. 郝永丽,高博,胡海波,李杰,贺磊,刘畅,于立敏. 园艺与种苗, 2014(09)
- [7]山东省青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张亚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6)
- [8]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刘晓飞.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2)
- [9]成都地区花卉旅游发展研究 ——以成都市各类花节为例[D]. 董瑾.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10]农业会展对城乡发展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漳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为例[D]. 陈彩虹. 福建农林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