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第二足趾的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手背组织及手指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文根[1](2020)在《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以皮下静脉网作为供血系统的特殊类型的组织瓣,具有供区选择范围大,供区损伤小,切取容易等优势。然而也存在静脉淤血、动脉血供不足、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等并发症。为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率,本课题探讨动脉灌注量及灌入位置对其影响,从而指导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第一部分: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取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对照组麻醉后画出皮瓣区域而不进行血管离断处理。实验组36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B/C)。首先,建立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动物模型:腹部正中设计一个10cm×10cm的动脉化静脉皮瓣,近心端边缘恰好低于双侧第一乳头连线的水平,远心端位于双侧腹股沟连线区域;皮瓣尾端掀起,皮瓣平面包括表皮,真皮,肉膜组织,于皮瓣远端分离右侧胸腹静脉后切断;分离右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扭转后用8-0无损伤缝线与右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其次,A、B两组分别以直径1mm、1.5mm血管吻合器限制股动脉直径,以控制动脉血流灌注量,C组不使用血管吻合器。三组均仅保留皮瓣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最后,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二部分: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12只新西兰兔,每只兔子在腹部依前法设计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再沿腹正中线将皮瓣均分为左、右两块皮瓣,每个皮瓣大小为10cm×5cm。分离双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股动脉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使用8-0无损伤缝线将股动脉近端与同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所有皮瓣均保留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将24块皮瓣均分为两组:边缘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边缘)12块(左右各6)和内部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内部4cm)12块(左右各6)。每只动物两块皮瓣分别纳入边缘蒂组和内部蒂组。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三部分: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根据前二部分的实验结果,在动脉化静脉皮瓣设计及受区血管选择方面进行了适当改进,应用于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在不影响受区远端血供的情况下,尽量选取较粗大的动脉血管进行吻合;其二,静脉皮瓣中灌入动脉血的静脉向皮瓣内部适当游离。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血流相对值、皮瓣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乳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通过血管吻合器直径控制血流灌注量,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相比血流量更小,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低、乳酸含量高,两组之间亦有差别。第二部分:皮瓣灌注部位内部蒂与边缘蒂相比,血流量更大,葡萄糖含量更高,水含量及乳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第三部分:12例动脉化静脉皮瓣都完成了重要组织结构的覆盖,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术后随访6-18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满意,无挛缩。结论:通过新西兰兔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增加血管灌注量和内部灌入均能有效提高静脉皮瓣血流量及改善代谢状态,有利于皮瓣的早期成活;将此实验发现应用于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韦平欧,谭海涛[2](2018)在《组织瓣组(联)合移植修复手部严重损伤现状》文中认为手部严重损伤,通常是既有手指缺如和皮肤缺损,同时又有手部的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的损伤,有的病例也可能为全手脱套性损伤。该类损伤由于伤情复杂,对其的修复重建和治疗往往是手外科的一大难题。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和皮瓣移植的广为应用为临床修复手部严重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法选择[1-2]。对于手部严重损伤的修复,应用组织瓣组(联)合移植既能一
石志华[3](2016)在《55例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再造术后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和评价两种再造修复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11月再造治疗的55例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患者。根据再造方法不同,分为第二趾甲皮瓣组和瓦合皮瓣组2组。第二趾甲皮瓣组应用足第二趾甲皮瓣修复,共40例51指。瓦合皮瓣组应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共15例15指。2组均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和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再造手的客观功能、主观感受和供区足部整体功能进行评定,分析疗效。结果: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手指再造评定标准评定,第二趾甲皮瓣组40例中优23例、良17例,瓦合皮瓣组15例中优15例,优良率均为100%;采用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第二趾甲皮瓣组40例平均得分73.08,瓦合皮瓣组15例平均得分84.33;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足部供区整体功能,第二趾甲皮瓣组40例优5例、良33例、可2例,优良率95%;足部瓦合皮瓣组15例中优13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第二趾甲皮瓣和足部瓦合皮瓣两种再造术式修复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瓦合皮瓣修复组临床疗效更好,足部供区损伤更小,患者满意度更高。
滕云升,郭永明,智丰,梁高峰,李涛,石宇[4](2013)在《组织联合移植修复手部毁损伤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联合移植修复手部毁损伤的方法。方法 199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手部毁损伤185例,应用(足母)甲皮瓣、第二足趾、股前外侧皮瓣、足背皮瓣等多种组织瓣进行一期联合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85例(341指)联合移植组织全部存活,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造拇指优60指,良33指,可16指;再造手指优87指,良114指,可23指,差8指。结论应用组织联合移植能一期重建手的功能和外观,是修复手部毁损伤的理想方法。
周祥吉,李东柱,庞晖,高学建,杨富强,范启申[5](2008)在《手脱套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手脱套伤后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选择。方法采用甲瓣、腹部带蒂皮瓣、游离皮瓣、足趾移植等2~3种方法组合修复手脱套伤97例。结果移植甲瓣30例和足趾55例,82例成活,3例坏死;移植皮瓣共120例,113例成活,7例部分或全部坏死;二期通过换药和重新移植组织瓣创面得到修复。随访2月~5年,手功能满意。结论根据局部伤情和供区情况,审慎选择组合组织瓣移植急诊修复手脱套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姜辉[6](2007)在《三黄愈疡液湿敷创面亚急诊组合组织移植早期治疗毁损性手外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毁损性手外伤的早期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45只SD大白鼠组织缺损感染创面造模,后随机分为中药组、洗必泰组、空白对照3组,每组15只,后于不同时间段观察创面大小、并取创面组织做细菌含量测定及病理切片。将100例手部一元或多元组织毁损缺失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湿敷组及洗必泰湿敷组,观察湿敷后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组织坏死和渗出指标。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中药组、对照组的细菌含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创面大小上,中药组随着时间推移明显缩小,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肉眼观察创面情况,中药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很快变浅,病理结果显示中药组有大量巨噬细胞,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仅以明显组织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通过对早期湿敷毁损性手外伤创面的临床对比研究,对照组(洗必泰),显示中药三黄愈疡汤可起到消肿止痛,减少渗出,抑制细菌繁殖,延缓继发组织坏死作用。亚急症组合组织移植40例顺利成活。结论:采用中药三黄愈疡液早期湿敷开放污染创面,亚急症组合组织移植为毁损性手外伤早期的理想治疗方法。
徐永涛[7](2007)在《第二趾跖板的应用解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人体第二跖趾关节在跖板前移前、后活动范围的测定,研究了解跖趾关节过伸畸形的原因及与跖板的关系,采用跖板前移消除跖趾关节过伸畸形,并观测跖板前移的距离及张力与组织学改变,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冷冻截肢足标本21只,解剖第二趾系列。观测从足部分离前、后跖趾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跖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测量跖板前移消除跖趾关节过伸畸形后跖趾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跖板的张力与前移的距离,观察跖板前移前、后在相同负荷(2N)下跖趾关节背伸角度的变化。2.成年健康鸡10只,取术足第二趾将跖板前移固定,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第10周取双足第二趾跖板,进行组织学观察,了解跖板前移固定后其组织学改变。结果:1.从足部分离前第二跖趾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是背伸62.75±4.740,屈曲38.61±2.450分离后跖趾关节的背伸角度增加15.88±4.510,达78.63±4.490,屈曲角度增加3.28±3.800,达41.89±3.590,与分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趾跖板长度为19.16±1.63mm,宽度为7.73±0.73mm~11.59±0.93mm,厚度为1.88±0.27mm~4.71±0.28mm。2.跖板前移后跖趾关节的背伸角度减少62.28±3.620,达16.35±2.650,与前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曲角度为41.33±2.610,与前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跖趾关节屈曲200时跖板张力为217.5±18.3g,跖板前移距离为3.53±0.40mm;跖板前移固定于骨膜前、后在趾端施加2N力时,跖趾关节的背伸角度分别为54.15±3.500和5.61±1.130,背伸角度减小48.55±3.7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镜下可见胶原纤维沿跖板纵轴走形,间隔一定距离有斜形散射,可见分散存在的成纤维细胞,术后十周胶原纤维与成纤维细胞排列均正常,未见炎性细胞,证明跖板前移固定后没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结论:第二二跖趾关节有过伸畸形的解剖特点,采用跖板前移可消除跖趾关节过伸畸形。前移后跖趾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是背伸16.35±2.650,屈曲41.3±2.610,当维持跖趾关节屈曲200时,跖板前移距离为3.53±0.40mm,跖板张力为217.5±18.3g,跖板前移后其组织学无明显改变。
柴益民,曾炳芳,康庆林,薛剑峰,沈继,蒋佳[8](2006)在《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一期修复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对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49例,应用再植、再造、游离皮瓣或组合皮瓣技术进行急诊一期修复重建,其中手部小组织块再植与再造21例,再植组合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15例,再植同时进行再造并组合皮瓣移植8例,多指组合再造联合皮瓣移植5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包括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足背皮瓣、足内侧皮瓣及足底内侧皮瓣等。结果除1例再植手指坏死外,其余皮瓣及再植与再造手指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45例,二期愈合4例。随访6个月~3年,手部功能及修复部位外形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良率为85.7%。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复杂组织缺损具有疗程短、功能效果好的优点,根据缺损部位、范围以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在急诊再植与再造的同时组合不同的显微外科皮瓣或组织瓣进行一期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程国良[9](2005)在《足部皮瓣在拇指及手指再造与修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
芮永军,寿奎水,张全荣,许亚军,施海峰,薛明宇,邱扬,张志海,陈政[10](2003)在《四、五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一期手再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用4块或5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再造手的功能和效果。方法 对12例手缺损患者用6种术式急诊或亚急诊进行手再造。4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者用5种术式,5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用1种术式,即拇指用(足母)甲瓣或趾腹皮瓣修复,双侧第二足趾再造示、中指或中、环指,2块游离皮瓣覆盖手掌和(或)手背创面。结果 12例中除1例发生1块足外侧皮瓣坏死外,余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6年,12例的拇指均恢复和其它再造指的对捏功能,并能自理日常生活。结论 多块组织组合移植手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切取的供区多,创伤大,技术要求高,风险也大。在目前异体手再植及假肢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严重手创伤仍为最佳的修复方法。
二、带第二足趾的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手背组织及手指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第二足趾的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手背组织及手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材料及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
一、手术方法 |
二、典型病例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一 静脉皮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55例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再造术后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1 第二趾甲皮瓣组病例数据明细表 |
附表2 瓦合皮瓣组病例数据明细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手脱套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原位缝合或旷置术 |
1.2.2 一块皮瓣移植修复手脱套伤 |
1.2.3 组合皮瓣移植修复手脱套伤 |
1.2.4 邸甲瓣或第二足趾移植与皮瓣组合应用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手指有残存血运情况时需注意的问题 |
3.2 腹部带蒂皮瓣有关问题 |
3.3 切取足部组织时需注意的问题 |
3.4 关于复合组织瓣移植 |
(6)三黄愈疡液湿敷创面亚急诊组合组织移植早期治疗毁损性手外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仪器设备、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饲养方法 |
2.3 实验造模操作 |
2.4 实验方法与取材 |
3 观察指标 |
3.1 肉眼观察 |
3.2 创面组织细菌定量测定 |
3.3 病理学观察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5.1 一般情况观察 |
5.2 细菌计数 |
5.3 组织学观察结果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处理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湿敷后24小时、72小时症状比较 |
3.2 两组湿敷后渗出比较 |
3.3 两组湿敷后细菌阳性率变化比较 |
3.4 两组继发坏死数 |
4 小结 |
典性毁损性手外伤的修复方法 |
1 全手皮肤脱套伤 |
1.1 供区的选择 |
1.2 修复方法的选择 |
1.3 血管神经吻合方法的选择 |
1.4 手术时机 |
2 组合组织移植再造手 |
2.1 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方式的选择 |
2.2 供区皮瓣的选择 |
2.3 2~5指中再造足趾的选择和位置 |
2.4 血管吻合 |
2.5 手术时机 |
3 手部桡侧缺损及一期重建大鱼际肌功能 |
3.1 修复方法 |
3.2 趾短伸肌及展肌的应用解剖 |
3.3 该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
3.4 肌肉移植要点 |
3.5 参与移植组织的选择 |
3.6 血管神经的吻合要点 |
讨论 |
1 中医中药对创伤后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理论和方法 |
1.1 中药三黄愈疡液中各中药的作用 |
1.2 中医学对创伤修复过程的认识 |
1.3 中药湿敷的作用 |
1.4 本课题中药液湿敷剂的组方释义 |
2 创伤后组织缺损的现代医学研究和治疗方法 |
2.1 早期毁损组织创面的病理变化 |
2.2 清洁、污染、感染创面的分类 |
2.3 外用药物 |
2.4 各种现代医学疗法的应用 |
3 亚急诊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毁损性手外伤 |
3.1 亚急诊组织移植的理论 |
3.2 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毁损性手外伤供区皮瓣的选择 |
3.3 受区可供吻合血管解决的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第二趾跖板的应用解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附图 |
七、参考文献 |
八、综述 |
九、参考文献 |
十、致谢 |
(8)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伤情与手术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一、急诊或亚急诊修复的临床意义 |
二、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
三、急诊手术方法的选择 |
(10)四、五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一期手再造(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手再造方法 |
1.4块组织组合再造手:有5种术式。 |
2.5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 |
结果 |
讨论 |
一、手术方式的选择 |
二、移植组织块的血供建立 |
(一) 4块组织修复血管吻合方式 |
(二) 5块组织修复血管吻合方式 |
(三)虎口的建立 |
三、手术的得失 |
四、带第二足趾的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手背组织及手指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D]. 文根. 苏州大学, 2020(06)
- [2]组织瓣组(联)合移植修复手部严重损伤现状[J]. 韦平欧,谭海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8(04)
- [3]55例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再造术后疗效评价[D]. 石志华. 苏州大学, 2016(01)
- [4]组织联合移植修复手部毁损伤的临床应用[J]. 滕云升,郭永明,智丰,梁高峰,李涛,石宇.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3(02)
- [5]手脱套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J]. 周祥吉,李东柱,庞晖,高学建,杨富强,范启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04)
- [6]三黄愈疡液湿敷创面亚急诊组合组织移植早期治疗毁损性手外伤的研究[D]. 姜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4)
- [7]第二趾跖板的应用解剖研究[D]. 徐永涛. 青岛大学, 2007(02)
- [8]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J]. 柴益民,曾炳芳,康庆林,薛剑峰,沈继,蒋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05)
- [9]足部皮瓣在拇指及手指再造与修复中的应用[J]. 程国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5(04)
- [10]四、五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一期手再造[J]. 芮永军,寿奎水,张全荣,许亚军,施海峰,薛明宇,邱扬,张志海,陈政.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