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偿电容器自动投入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21)在《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方法》文中认为变电站无功补偿点电压受到无功补偿容量的影响,导致低压控制补偿投入电压比过高,对此,研究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方法。设置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并根据容量的大小调整变电站在近电源范围的超调量,以此为基础设定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间隔,建立RBF人工神经网络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动作逻辑,完成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控制周期在10~50 s的区间内,普遍维持在2.0 kV,在50 s后呈现出小幅度的上升趋势,控制效果较为稳定,可应用于实际。
朱宏超,沈轶君,熊鸿韬,徐春建,王亚婧[2](2021)在《调相机与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配置和协调控制策略》文中认为调相机无功响应快、无功调节范围大,满足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对动态无功支撑需求大的要求。然而,调相机稳态无功出力较大时其暂态无功出力会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调相机暂态无功输出能力,增大其暂态无功调节裕度,为调相机配置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电抗器(该静态无功补偿装置不是换流站内的滤波器组)。首先,提出调相机与电容器&电抗器的容量配置和协调控制策略。然后,协调控制使得两类无功补偿装置响应频带错开,从而充分利用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稳态无功输出能力和调相机的暂态无功支撑能力。最后,在PSCAD仿真平台搭建调相机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模型,验证容量配置和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谢文涛[3](2021)在《变电站自动无功控制装置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终端用户对于电能的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功率因数和电压稳定性已经成为了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与电压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有载变压器调压和并联电容器组投切的方式实现变电站的自动无功控制,并提出了模糊边界九区图控制策略,解决了无功调节时动作频繁的问题,降低了系统的不必要损耗。经过验证,该装置能够实现变电站的全自动无功控制,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具备进行推广应用的实用价值。
陈远辉[4](2021)在《低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以车床、铣床、剪床、磨床、钻床等加工设备为主的机加工车间,与变电站相距较远,车间内设备运行时的输入端电压偏低,部分设备因为低压保护而不能工作,车间用电功率因数偏低。设计一套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投入使用后提高了功率因数、消除了部分设备因低压保护频繁跳闸故障,实现节能降耗。
欧志新[5](2021)在《一种基于IGBT晶体管智能投切的补偿电路》文中研究说明智能电网在电能传输和补偿负荷用电需求方面,具备电流稳定和电能容量可控的功能。传统的负荷补偿电路设计采用电容器组和电抗器结合的模式,满足电能波动小和损耗补偿快的特点,其缺点是容易受采集参数的变化而无法快速控制电流。基于IGBT晶体管具有反向截断过电流的效果,同时能抑制过电压。在补偿电路中增加IGBT晶体管组具有实用的控制效果。在电路运行满足负荷电能运行时,IGBT晶体管组作为检测电流与触发开关保护的双重作用,自动投切电容器组对负荷用电损耗进行无功补偿。在分析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基础上,通过Matlab仿真证明补偿电路中增加IGBT晶体管具备抑制电流和保护补偿电路的作用。
周丽娟[6](2021)在《无功补偿自动控制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无功功率在电力生产和电能运输过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能有效降低电气设备的电能损耗,基于无功功率传输存在的多种不足,一般会采用无功补偿自动控制装置进行处理,在改善电力传输效果同时,也达到良好的电力运行效果。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自动控制的有效应用,能提高输电变电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
黄金领[7](2021)在《脉冲气流灭弧装置在500kV串补上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00kV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可以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提高电网的稳定性,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MOV压力释放、爆炸以及保护间隙误触发问题,造成串补设备的停运。目前采取的提高MOV工艺、加强保护间隙维护等措施还有较大的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串补MOV爆炸、间隙误触发这些行业性难题。为创新性探索串补MOV爆炸、间隙误触发的解决方案,提高串补运行的可靠性,本文首先研究了串联补偿装置、MOV、保护间隙的原理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措施,其次对保护间隙空气击穿形成电弧的机理进行研究,再次对高速高压脉冲气流熄灭电弧的原理进行研究,并根据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然后对脉冲气流灭弧装置进行工频大电流、500kV超高压灭弧试验,最后对220kV线路上试用的脉冲灭弧装置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串补保护间隙击穿形成的电弧与常规电弧特性一致,但短路电流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接近喷射口的电弧受喷射气流影响最大,远离离喷射口的电弧受到的影响小,但最终都低于3000K,所需时间仅为2.24ms,灭弧速度非常快。工频大电流、500kV超高压试验试验表明,在大电流、超高压条件下情况下,脉冲灭弧装置能够正确动作,很好的扩散电弧热量,中和电弧带电粒子,在短时间内熄灭电弧。在实际的220kV线路上试用表明,脉冲灭弧装置能够在继电保护动作前熄灭雷电击穿空气间隙产生的续流工频短路电弧,未发生线路跳闸。采用带脉冲气流灭弧功能的间隙,即脉冲气流灭弧装置能够熄灭串补保护间隙误触发、自触发时的电弧,防止串补旁路,而且相对于线路上并联绝缘子串的使用方式,不需要进行绝缘配合,使用更加方便。
袁昕,刘旭[8](2021)在《电气设备中的无功功率补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变压器都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但是在两种能量的转化过程中需要依靠交变磁场来实现响应的转化目的,也就是说电能和机械能不能直接进行转换。交变磁场以及感应磁通过程中消耗的功率就是无功功率,但是这里所指的无功功率与物理中的无用功率是两个概念,物理中的无用功率主要是指消耗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排放,之所以被称之为无用功率其实就是没有任何显示意义。不过无功功率与机械能、热能之间都不存在转化关系,但是无功功率却是很多用电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如果供电系统中存在无功功率供应不足的情况就会导致用电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李乾,王聪,刘保安,方永毅,王立军,钱恒健,王彦龙[9](2021)在《基于改进Tabu Search算法的配电线路无功运行优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过程中,Tabu Search算法能够高效地将最优解搜索出来,因此,将Tabu Search算法应用于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本文对Tabu Search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因为农村配电网线路具备很多特点,综合考量其并联电容器投切等问题及特点,本文在Tabu Search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用来解决配电网的投切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容器投切分组的二进制编码优化,基于无功补偿的损耗降低特点,根据功率传输方向,对权重根据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然后进行二进制编码,从二进制编码串的末端进行移动;Tabu Search非常依赖于初始解,提出了当前时段处于运行退出状态时,根据无功缺额电容器的配置方式进行。
袁方[10](2021)在《基于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的变压器安全高效运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利用电能来替代污染能源,可以极大改善环境质量。但大范围的电能替代同时产生大量的电能质量问题,增加了配电台区的电能损耗,特别是变压器损耗,严重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因此,研究变压器的安全高效运行技术以降低变压器损耗,对经济环保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配电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产生损耗的因素展开研究,深入分析负载率、功率因数、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电流这四种因素对配电变压器损耗及安全性的影响。分析比较现有提高变压器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措施,提出了一种智慧电能调控系统,可以在不更换现有配电变压器的基础上,降低配电变压器的综合功率损耗并提升安全性。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由储能设备、电力电子换流器和智慧控制系统组成。文章重点研究了智慧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并确定了相关功能的实现路径。在智慧控制系统的综合调控下,利用电力电子换流器和储能设备来配合解决变电能质量等因素对配电变压器损耗的影响,最终使配电变压器安全高效运行。最后通过收集配电台区现场数据,在MATLAB中搭建用户负荷、变压器及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等模型,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对比该系统投入前后变压器损耗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表明,智慧电能调控系统在改善电能质量,降低变压器损耗,提高配电台区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显着功效。
二、补偿电容器自动投入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偿电容器自动投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方法设计 |
1.1 计算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 |
1.2 设定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间隔 |
1.3 建立RBF人工神经网络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动作逻辑 |
1.4 完成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 |
2 实验分析 |
2.1 实验准备 |
2.2 对比低压控制补偿投入电压比 |
3 结束语 |
(2)调相机与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配置和协调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相机配置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分析 |
2 调相机与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配置 |
3 调相机与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协调控制 |
1)稳态无功控制特性。 |
2)暂态无功控制特性。 |
4 仿真算例研究 |
4.1 算例系统 |
1)采用调相机作为无功补偿装置。 |
2)采用调相机与静态无功补偿装置协调控制策略。 |
4.2 直流换流站无功需求分析 |
4.3 仅应用调相机的无功补偿效果分析 |
4.4 应用调相机与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补偿效果分析 |
5 结语 |
(3)变电站自动无功控制装置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无功控制目标及原理分析 |
2.1 无功控制目标 |
2.2 无功控制原理 |
3 无功控制策略 |
4 无功自动控制装置的实现 |
4.1 控制装置架构 |
4.2 主变压器分接抽头调节原则 |
4.3 并联电容器组投切原则 |
5 结论 |
(4)低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无功补偿装置类型及系统组成 |
1.1 无功补偿装置类型比较 |
1.2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系统组成 |
1.2.1 装设位置 |
1.2.2 系统构成 |
2 并联电容装置补偿容量计算 |
3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电气接线 |
3.1 无功补偿装置主电路 |
3.2 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电路 |
3.3 电容补偿柜的自动投切运行 |
3.4 经济效益分析 |
4 结语 |
(5)一种基于IGBT晶体管智能投切的补偿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功补偿装置结构特点 |
2 无功补偿电路和过电流计算 |
2.1 补偿控制电路分析 |
2.2 谐波过电流与短路计算 |
3 智能无功补偿分级投切系统 |
3.1 晶体管投切装置结构与作用 |
3.2 通信隔离单元 |
3.3 微机控制输出隔离单元 |
4 实验仿真技术和结果比较 |
5 结论 |
(6)无功补偿自动控制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无功补偿的工作原理 |
2 无功补偿自动控制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
2.1 机械式接触设备的应用 |
2.2 无触点晶闸管的应用 |
2.3 复合开关的应用 |
2.4 电路仿真的应用 |
3 基于电工电子技术的无功补偿自动控制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
3.1 在电力系统自动启动中的应用 |
3.2 在电力系统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
3.3 应用案例 |
4 结束语 |
(7)脉冲气流灭弧装置在500kV串补上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串补技术国内外应用情况 |
1.2.1 串补在国外的应用 |
1.2.2 国内串补应用情况 |
1.2.3 串补在南网超高压公司的使用和运行情况 |
1.2.4 近年来串补运行的突出问题 |
1.2.5 脉冲气流灭弧装置的提出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串补原理和MOV、保护间隙典型故障 |
2.1 串补装置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 |
2.1.1 串联补偿的原理及作用 |
2.1.2 500kV平果串补站 |
2.1.3 平果串补设备参数 |
2.2 串补MOV工作原理、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 |
2.2.1 串补MOV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
2.2.2 串补MOV常见故障及原因 |
2.2.3 MOV压力释放现有防范措施 |
2.3 串补放电间隙工作原理、故障原因和对策 |
2.3.1 放电间隙工作原理、结构和参数 |
2.3.2 串补放电间隙常见故障及原因 |
2.3.3 放电间隙误触发的现有防范措施 |
2.4 串补MOV压力释放、放电间隙故障改进思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500kV交流电弧形成机理及相关特性分析 |
3.1 电弧的形成机理 |
3.2 电弧物理特性 |
3.2.1 电弧温度 |
3.2.2 电弧的等离子流 |
3.2.3 电弧的电压电流关系 |
3.3 空气间隙击穿放电物理过程 |
3.4 电弧游离和去游离 |
3.4.1 电弧游离 |
3.4.2 电弧去游离及能量置换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脉冲气流灭弧原理、气流耦合电弧数学模型及仿真 |
4.1 脉冲气流及其灭弧原理 |
4.1.1 工作的内在机理 |
4.1.2 脉冲气流的产生 |
4.2 脉冲气流耦合电弧数学模型建立 |
4.3 脉冲气流耦合电弧过程仿真分析 |
4.3.1 仿真简介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灭弧试验与应用 |
5.1 工频电流灭弧试验 |
5.1.1 灭弧试验原理 |
5.1.2 灭弧试验结果 |
5.2 500kV电压等级下的脉冲气流灭弧装置试验 |
5.2.1 试验目的 |
5.2.2 试验流程 |
5.2.3 试验结果分析 |
5.3 现场应用 |
5.3.1 220kV电压等级线路上的使用情况 |
5.4 与串补保护间隙的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8)电气设备中的无功功率补偿(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功功率补偿的目的 |
1.1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
1.2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 |
2 无功补偿方法 |
2.1 无功功率的人工补偿装置 |
2.2 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方法 |
2.3 集中补偿和分组补偿 |
3 无功补偿初步计算 |
4 无功补偿的好处 |
(9)基于改进Tabu Search算法的配电线路无功运行优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改进Tabu Search算法在无功运行优化中的应用 |
1.1 电容器分组投切的二进制优化编码 |
1.2 各参数的选取 |
(1)适配值的选取 |
(2)约束条件设置,节点电压的约束条件: |
(3)解的构成 |
(4)初始解 |
(5)邻域搜索 |
(6)藐视准则 |
(7)禁忌对象 |
(8)禁忌长度 |
(9)终止准则。 |
1.3 应用Tabu Search算法实现优化的具体步骤 |
2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2.1 并联电容器安装位置和补偿容量的确定 |
2.2 计算结果分析 |
3 结论 |
(10)基于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的变压器安全高效运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变压器经济运行研究现状 |
1.2.2 储能设备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配电变压器原理与损耗分析 |
2.1 变压器原理及分类 |
2.2 变压器功率损耗分析 |
2.2.1 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 |
2.2.2 变压器无功功率消耗 |
2.2.3 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 |
2.3 负载率损耗分析 |
2.4 功率因数损耗分析 |
2.5 谐波损耗分析 |
2.6 三相不平衡损耗分析 |
2.7 配电变压器降损措施 |
3 智慧电能调控系统 |
3.1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
3.1.1 功能设计 |
3.1.2 系统结构设计 |
3.2 储能设备的研究 |
3.2.1 储能的意义 |
3.2.2 储能的分类与特性 |
3.2.3 电化学储能的优势 |
3.3 电力电子换流器 |
3.3.1 基本拓扑 |
3.3.2 电压源换流器工作原理 |
3.3.3 脉冲宽度调制方式 |
3.4 智慧电能控制器 |
3.4.1 上层能量管理策略 |
3.4.2 下层电压源换流器控制策略 |
3.4.3 智慧电能控制器工作流程 |
4 智慧电能调控系统仿真实验 |
4.1 变压器建模 |
4.2 储能单元建模 |
4.3 电力电子换流器建模 |
4.3.1 数学模型分析 |
4.3.2 控制系统模型 |
4.4 智慧电能调控系统仿真实验 |
4.4.1 负载率调控实验 |
4.4.2 无功补偿实验 |
4.4.3 谐波抑制实验 |
4.4.4 三相不平衡治理实验 |
4.4.5 智慧电能调控实验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补偿电容器自动投入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自动化控制方法[J]. 刘辉.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1(06)
- [2]调相机与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配置和协调控制策略[J]. 朱宏超,沈轶君,熊鸿韬,徐春建,王亚婧.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1(06)
- [3]变电站自动无功控制装置的研究与实现[J]. 谢文涛. 电气开关, 2021(05)
- [4]低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应用[J]. 陈远辉.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19)
- [5]一种基于IGBT晶体管智能投切的补偿电路[J]. 欧志新.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1(03)
- [6]无功补偿自动控制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分析[J]. 周丽娟. 电子制作, 2021(16)
- [7]脉冲气流灭弧装置在500kV串补上的机制研究[D]. 黄金领. 广西大学, 2021(12)
- [8]电气设备中的无功功率补偿[J]. 袁昕,刘旭. 电子世界, 2021(13)
- [9]基于改进Tabu Search算法的配电线路无功运行优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 李乾,王聪,刘保安,方永毅,王立军,钱恒健,王彦龙. 科技通报, 2021(06)
- [10]基于智慧电能调控系统的变压器安全高效运行技术研究[D]. 袁方.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无功补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控制; 变压器损耗; 变压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