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术教学创新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蒋萍[1](2021)在《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核心素养教育是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有效途径。尽管世界各国对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多维度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推进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核心素养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也是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养成应该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在教材中图文的理解、在美术教材中寓含的道德情操、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等。美术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素养并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是必须在后天经过较多努力之后才能养成的,所以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情实际情况,坚持抓早抓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文在对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组织美术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评价的教学实践现状分析之后,发现教师存在着教育发展观偏颇、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低下以及教学评价没有尊重学生个体等问题,经过研究之后,建议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要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从“识读图像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审判判断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的”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时要从多维度给予中肯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小学美术,力求为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实践的指导意义。任何实践的进步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在我国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中,虽然具有丰厚的研究成果和较多的先进理论,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学理念也要进行不断变革。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力争通过广泛学习,学习借鉴成熟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也希望通过东安县某小学的教学案例分析增强研究的实践指导性,为推动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此课题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课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文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思路,明确创新点。尤其是通过对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确保论文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完善。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论述章节。主要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理论进行论述。尤其是针对研究内容就小学美术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以及依据进行论述,进一步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而强化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增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指导性。第三部是论文研究的核心章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现状进行分析。经过数据信息分析以及搜集信息资料整理,认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方面。二是教学内容存在缺陷。三是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四是业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五是教学评价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价时没有尊重学生主体以及评价的多维性没有体现出来等方面。第四部分提出美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是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强识读图像能力的培养、加强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完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景教学法、开放教学法以及本土化教学法。四是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使用教学工具能力方面。五是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尊重学生个性,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结果具有激励性以及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
李吉祥[2](2021)在《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教学设计》文中指出21世纪核心素质的研究框架开启于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界定和选择”理论概念的基础项目,我国于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组织国内多所高校研究院着手研究,于2016年正式公布我国开始发展核心素养。这代表着我国教育部开始顺应时代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因此在国内外核心素养的大语境下,探究少儿美育的相关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本论文主要探究民间的剪纸艺术和少儿美育的融合。本研究通过对少儿剪纸课程现状,少儿美育课程及课程特色的研究,把握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教学设计,且对于与教学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做了分析。本篇论文研究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的国内外教育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少儿美育课程的内涵,首先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做了探究,又研究了美育课程的概念和少儿美育课程的内容特点;第三部分论述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少儿美育课程的内涵,主要是剪纸艺术概述和学科素养影响下的美育课程特色,课程特色分别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方面进行了教学策略的分析;第四部分设计了少儿剪纸美育课程教学案例,包括《简单有趣的剪纸》和《雕刻时光-蔚县剪纸》详细的课程内容设计;第五部分是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美育课程设计意义,继承剪纸文化树立了文化自信,提升了审美情趣,培养了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高素质人才;第六部分是结论,总结了剪纸艺术和少儿美育的融合,且对于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文在我国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语境下,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设计了俩节教学设计来将剪纸融合整合到少儿美术的教学中来,教学设计在少儿机构教学中有着参考和借鉴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地域性剪纸风格的熟悉程度,尽量联系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黄国焱[3](2021)在《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倡导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本论文主要探索了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应用与实践。高州木刻画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域性传统美术有其独特的地方人文风景,农民淳朴的精神特质,色彩与造型上呈现"稚拙性"的艺术特征,构图设色明快,装饰性强。选取高州木刻画中切合高中教学的有益部分融入到现代高中美术教学,让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利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旨在碰撞出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之花。本课程实践体现国家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强调培养学生图像识别、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现代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探究式参与体验浸入式教学,强调教学结果评价也强调教学过程评价。积极应用现代信息化辅助教学拓展了木刻画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和创新表现形式的同时,改变了高州木刻画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学习工具拓展到多媒体微课,网络教学平台、图像处理软件、手机互动辅助教学等,学生在可借助信息技术尽情发挥想象力展现艺术才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来新的教育理念,给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的教学带来质的变化。笔者所在S中学2014年把高州木刻画纳入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开发获得了市级“十二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课题已结题,取得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果。2018年以“高州木刻画校本资源建设”为课题立项研究,探索高州木刻画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获得了市级“十三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项目,进一步探索一套理念先进的高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传承与创新优良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潜能。
冯迪垒[4](2021)在《普通高中创意拼贴课程及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根据美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将“创意实践”列为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近年,侧重发展学生“创意实践”素养并同时兼顾其他四项核心素养的创意类美术课程(简称创意美术课程)已受到美术教育界的关注。由于创意美术的研究起步不久,既缺少相对严密设计下的研究样例,也缺少实证研究方法运用其中的研究成果,致使围绕创意美术课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尚待解答,从而影响创意美术课程的实践探究与推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本文作者虽曾在高中尝试性地开设过创意美术课程,但实践中有太多疑问待解。作为一名教育硕士,作者决意以“创意拼贴”这一创意美术属下的课程主题,开展一项相对完整的研究,并由此展开本文作者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最终推动本人工作实践并为探索创意美术的同行们提供相应的参考。这便是本论文选题的基本缘由。本文以“普通高中创意拼贴课程及教学研究”为题,通过研究旨在回答“在普通高中开设侧重于发展创意思维和培养创意实践能力的‘创意拼贴’课程是否可能和可行?”、“可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来实施?”、“能取得怎样的教学结果?”、“是否能归纳提炼出创意美术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能给普通高中创意美术课程建设提供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建设性意见?”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主要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确定后,首先从文献研究入手,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以明了目前的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也考察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尚存的不足,以明确本研究的探索空间。同时通过文献研究,对与本研究关联密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加德纳多元智能等理论进行梳理,以便为本研究构筑理论基础,并明晰这些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点。其次,通过回顾我国美术教学大纲和美术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并通过研读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2020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领会其中对本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政策精神。第三,本研究通过对普通高中学生问卷以及对高中美术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了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现状(包括课程环境、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学习态度等)、师生对开设创意美术(甚至具体到创意拼贴)课程的看法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访谈所获信息进行分析,由此获得相应的实证研究发现和结论。第四,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精神,借鉴吸收“美是生活”、教育目标分类学、多元智能的思想理念和理论原理,尤其是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的发现和结论,对创意拼贴单元课程与教学开展实践研究。实践研究部分既包括创意拼贴课程开设的理由和意图的阐释,课程纲要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也包括创意拼贴单元课程在普通高中的具体实施,学生的课程作业和学习收获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及对本次单元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进而得出“普通高中创意拼贴课程及教学研究”的总体结论:创意美术课程的开设是必要而必须的、普通高中普遍具备开设创意美术课程的潜力、创意美术课程是助推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创意拼贴”为创意美术的可行和有效提供了例证。同时,也对普通高中创意美术课程建设提出了五条建议:应为创意美术提供平等的课程环境、应以“大创意”观来审视创意美术价值、创意美术以主题式单元课程为宜、“学会评价”应是创意美术的教学难点以及情感体验和价值引领应是创意美术的教学重点。
李银佳[5](2021)在《成都地区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艺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板块,美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在促进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美术教育除了在公立学校当中广泛开展,还集中在民办的社会性培训机构,然而其本质是商业运作,在促进美术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从成都地区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规模、方式、教学情况等方面入手,深度剖析成都地区部分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培养理念、目标、模式。在综合了解与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艺术管理与美术学相关专业知识,积极探索少儿美术教育实施的重要性以及对儿童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直接性作用,对父母与家庭艺术心理的间接作用,甚至包含对社会大众美育普及度的有效作用。作为目前成都市部分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实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本研究专注于探究少儿美术学习中不同年龄阶段适合的想象力培养和相应的美术技法训练,明确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在全民美育教育中应有的定位。通过对民办美术教育机构的个案调研分析,总结出民办美术教育机构的优点与特色以及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并提出相对合理的实施建议,为成都地区民办美术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鱼龙混杂的时代,为少儿美术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条更清晰的路线。
洪露萍[6](2021)在《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走进传统节日文化》为例》文中指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包容性,倡导课程结构的重构。换句话说,教师不仅要注意基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而且还要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从高中阶段美术学科上着眼,其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上已经提出了发展“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美术核心素养体系,并正在以学生发展美术核心素养为指引提炼美术学科的大概念。然而大概念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基于大概念的课程建构和发展还处在探究阶段,所以我国的美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的试错中会越来越发现由于中西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的差异,国外先进理论并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此,本课题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设计开发基于大概念的《走进传统节日文化》美术课程,探索如何落实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促进教学进步。本文分为五部分,详细设计如下所示:第一部分是绪论,解释了本文的缘起、目标、重要性、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教学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对大概念和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第三部分为有关大概念的课程标准与教学案例分析,通过课标比较得出启示,明确概念为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前瞻性;通过实施现状对比得出启示,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设计课程。第四部分为《走进传统节日文化》美术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四方面对课程予以论述。第五部分回顾整个研究,对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美术教学进行思考与展望。
张蔓蔓[7](2021)在《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各有特色,将地域文化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现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且是学校弘扬和发展当地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方法。梁平年画属于重庆市梁平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中学校本教材已经得到很好地开发和应用。笔者将基于前人研究成果,试图就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进行探究,主要工作如下:(1)创新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内容。笔者实地考察了梁平红旗初中和屏锦初中,对相关老师进行了访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梁平年画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进行了随堂听课,从中发现了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有一些创新空间。笔者结合美术核心素养、中学美术课标、当前教育部加强美育的意见,从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构建教材内容,在体现兴趣性、生活性与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创新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基于初中生心理年龄特征和最新教学政策,笔者分别对梁平年画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四个领域制定相应的创新教学策略,并提出将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不同阶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创新设计了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基于美术教学四个领域特点,笔者分别对梁平年画校本教材中的“以趣味故事为主线的梁平年画鉴赏”、“以绘图软件为手段的梁平年画色彩的应用”、“利用梁平年画元素设计的环保类招贴画”、“探索与创作含有年画元素的装饰画”设计了详细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审美观形成、色彩使用技巧和基本绘画技能掌握等将具有重要作用,且最终对梁平年画能够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将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郁婧怡[8](2021)在《统整理念下的高中定格动画教学实践 ——以《艺术中的情感表达》为例》文中提出科技的进步,人类知识版图的扩张,使得教育领域中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逐渐消失,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实行跨界教育和统整教学,旨在让不同学科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不同层面建立联系,并能够以此为基础,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来理解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国的新课程改革在进入21世纪后,在强调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外,更加注重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式的探究性学习。而定格动画的制作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来完成的一项多元性艺术作品,其制作原理和呈现形式都符合统整教学的理念。基于此,本课题将统整作为理论基石,借助上海中学的教学平台,将定格动画引入到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围绕“艺术、情感”的主题设计出《艺术中的情感表达》主题性的统整课程。通过给学生输入相关艺术知识,了解艺术家的情感由来以及情感归宿,再到学生通过定格动画的形式输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把艺术、信息技术、人文知识等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更为立体且丰富的课程,使学生在多维度地理解知识并持久保持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去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日常生活相连。本文将基于统整的理念,围绕“艺术、情感”的主题开展高中定格动画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体性的概述;对统整和定格动画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并整理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定格动画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统整性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预判其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围绕《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的课程设计进行理念及原则上的阐述。第四部分则是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定格动画教学实践案例,分为艺术知识的输入环节、以定格动画形式表达自身情感的输出环节和最终的展示与评价环节。第五部分是对统整教学理念下高中定格动画教学设计的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以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林文杰[9](2020)在《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STEAM是起源于美国教育界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和数学的多学科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随着STEAM教育理念和相关理论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较高的关注,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通过研究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实践应用来探索其应用策略,为促进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了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与实践情况,在研究中主要使用了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STEAM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STEAM教学设计的要素和主要模式。在这一基础上以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某初二班级为例进行课程教学实践应用分析,选择其初中美术“综合·探索”中的部分教学课程内容进行STEAM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应用。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STEAM课程教学活动的实践应用情况,分析应用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关于完善STAEM教学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相关建议,为促进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以及其他课程教学领域的应用完善起到借鉴作用。通过研究发现,STEAM教学设计的应用,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了教师教育理念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教学内容适应性不强、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等方面。针对当前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也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来促进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例如教师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强化STEAM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在STEAM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王默[10](2020)在《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常态,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是解读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知识结构的系统理论,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知识体系。尽管当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TPACK研究,但这些研究对特定教学情境下TPACK研究仍不够充分,TPACK学科化是当前研究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针对美术学科而言,美术教师的教学知识结构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迭进是现今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研究旨在对美术教师的教学知识结构做出初步聚焦探讨,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选取小学美术教师为研究对象,提出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Fine Arts Knowledge,简称TPFAK);其次,采用调查研究、结构方程、视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结构建立的科学性、实践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再次,通过阐释TPFAK模型各元素的概念内涵、建立元素间的关系结构、探究小学美术现实课堂样态、观察挖掘TPFAK形成差异的各项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建立合理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的教师教育策略,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持。论文由导论和正文(五章)构成。导论主要从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设计与方法等方面做出简要陈述。第一章,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构建。该部分基于理论,构建了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阐释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的内涵,明确了结构的七个要素。并按照由外而内,从基础到核心,从单一到复合这三个层级关系对要素进行分层,并提出整合化、情境化、动态化、实践化、创造性等六个方面的结构特征。第二章,小学美术教师TPFAK教学知识结构模型构建研究。研究利用小学美术教师教学TPFAK知识水平测量工具开展测量,通过AMOS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工具,对TPFAK知识结构中的七个元素的影响关系进行建模和修正,最终得到拟合度较好的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模型,并验证了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第三章,基于TPFAK结构模型探究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现实样态。运用视频分析法,结合课堂分析视知工具(Observed Known on Classroom,缩写为OKC)获得各编码元素的时长覆盖率和频次,从教学行为、媒体应用、TPFAK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探究小学美术教师TPFAK结构的课堂呈现方式和结构特点,以此审视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现实样态。第四章,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差异影响因素研究。该部分采用访谈法对不同TPFAK水平(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的小学美术教师开展访谈,并基于扎根理论整理访谈数据,最后总结分析得出小学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影响因素,分别为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学科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并构建出小学美术教师TPFAK差异影响因素模型。第五章,小学美术教师结构认知层次模型构建及策略提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构建了三层“基于美术教师结构认知层次模型”;立足于此认知模型提出用整合技术、教学法和学科作为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触媒;以创新和实践作为美术教师改革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培养的行动关捩。总体来看,本研究提出TPACK学科化的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并基于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了TPFAK结构的内在关系、现实样态和差异影响因素。以期通过该研究为优化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促进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完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理念提供新的思路和应用策略。
二、美术教学创新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术教学创新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现实意义 |
2.理论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相关理论概述 |
(一)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 |
2.小学美术教学 |
3.美术核心素养 |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
(三)小学美术教育和美术核心素养的联系 |
(四)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 |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内容 |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
二、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
(一)调查与实施 |
1.问卷的设计 |
2.问卷的实施 |
3.问卷的统计 |
(二)访谈过程 |
1.访谈提纲设计 |
2.访谈实施情况 |
(三)成因与不足 |
1.教学理念方面 |
2.教学内容方面 |
3.教学方法方面 |
4.教学能力方面 |
5.教学评价方面 |
三、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
1.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
(二)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
1.加强识读图像能力的培养 |
2.加强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 |
3.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 |
4.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
(三)完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
1.创建情景式教学形式 |
2.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
3.注重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 |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
1.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
2.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
3.使用教学工具能力 |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
1.评价要充满情感 |
2.评价要形式多样 |
四、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案例 |
1.案例一: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动漫亮相》教学设计案例 |
2.案例二: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草丛中》教学设计案例 |
3.案例三: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石头说话》教学设计案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2)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本选题的国内外实践教育研究现状 |
(一)国外学科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现状 |
(二)国内学科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现状 |
(三)国内少儿剪纸课程研究现状 |
二 研究背景以及选题意义 |
三 创新之处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少儿美育课程的内涵 |
第一节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
一.概念 |
二.特点 |
第二节 少儿美育课程内涵 |
一.美育课程概念 |
二.少儿美育课程内容及特点 |
第二章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影响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特色 |
第一节 剪纸艺术概述 |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
二.剪纸的艺术特征 |
三.关于剪纸艺术的问卷研究 |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影响下的美育剪纸课程特色 |
一.引入情景教学法,培养图像识读素养 |
二.做好案例讲解,培养审美判断素养 |
三.灵活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创意实践素养 |
四.拓展美术知识,培养文化理解素养 |
五.合理布置作业,培养美术表现素养 |
第三节 剪纸少儿美术课的课程价值 |
第三章 少儿剪纸美育课程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内涵 |
一.含义 |
二.特点 |
三.目的 |
第二节 案例一:《简单有趣的剪纸》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案例二:《雕刻时光-蔚县剪纸》教学设计 |
第四章 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美育剪纸课程设计意义 |
第一节 继承剪纸艺术,树立文化自信 |
第二节 提升审美情感,培养创新思维 |
第三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高州木刻画 |
二 ﹑校本课程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高州木刻画课程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木刻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
第二节 木刻画课程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高州木刻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优势与特点 |
第一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优势 |
一 ﹑促进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发展 |
二 ﹑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兴趣 |
第二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特点 |
一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时代性 |
二 ﹑传统与当代结合的创新性 |
三 ﹑打破固有思维的突破性 |
四 ﹑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性 |
五 ﹑打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性 |
第四章 高州木刻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设计 |
一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
二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
三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
四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策略设计 |
五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
第二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案例 |
第三节 教学效果评价 |
第五章 教学实践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教学总结 |
一 ﹑教学成果 |
二 ﹑不足之处 |
第二节 教学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州木刻画传承人吴思志先生访谈笔录 |
附录二: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任教教师访谈笔录 |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实施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普通高中创意拼贴课程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培养学生创新创意素养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
(二)美术课程是发展学生创意素养的独特平台 |
(三)创意类美术课程在高中美术课程体系中须有相应地位 |
(四)“创意拼贴”是探索高中创意美术课程建设的可行方式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主要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案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路线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现状研究 |
一、课程标准研究 |
二、问卷调查 |
三、个别访谈 |
四、现状研究小结 |
第三章 创意拼贴单元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 |
一、开设创意拼贴单元的缘由与意图 |
二、课程纲要与教学方案设计 |
三、教学过程与结果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
一、本研究的总体结论 |
二、对创意美术课程建设的建议 |
三、本研究的成效、不足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成都地区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
2 成都地区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管理现状 |
2.1 基本发展概况 |
2.2 调研结果分析 |
2.3 发展的良好趋势 |
2.4 存在的弊端 |
3 成都地区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管理改善建议 |
3.1 遵循科学的教育观念与管理理念 |
3.2 增强并提升教师稳定性与教学教研能力 |
3.3 注重消费者的反馈并及时改进 |
3.4 重视校区环创建设 |
3.5 创新组织美术活动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部分机构调研概况记录 |
附录二 消费者线上问卷调查 |
附录三 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课程管理与实施案例 |
致谢 |
(6)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走进传统节日文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目标 |
三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内容 |
五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 |
(二)案例研究 |
(三)调查研究 |
(四)实践研究 |
(五)比较研究 |
六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有关大概念的文献综述 |
(二)国内外有关传统节日美术教学的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大概念 |
一 大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
二 大概念的界定 |
三 大概念的类别 |
四 大概念运用于本研究 |
第二节 传统节日文化 |
一 传统节日文化的界定 |
二 传统节日文化学习的意义 |
第二章 有关大概念的课程标准与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有关大概念的课程标准分析 |
一 2017 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大概念 |
二 2014 年《美国国家视觉艺术标准》中的大概念 |
三 建议启示 |
第二节 有关大概念的教学案例分析 |
一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极简生活》、《纪录片里的故事》 |
二 San Marino High School《SMHS校园公共艺术》 |
三 La Ca?ada High School《先锋艺术》、《杂志寻宝游戏》 |
四 案例的比较分析 |
五 建议启示 |
第三章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
第一节 高中生学情调查 |
一 调查目标 |
二 调查对象 |
三 调查内容 |
四 调查结果分析 |
五 调查结论 |
第二节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设计 |
一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单元设计思路 |
二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单元教学目标 |
三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单元教学重难点 |
四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单元课程内容 |
第三节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实施 |
一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实施阶段一:问题引入 |
二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实施阶段二:问题分析 |
三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实施阶段三:问题解决 |
四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学生产出成果 |
第四节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教学评价 |
一 学生自我评价 |
二 学生相互评价 |
三 教师评价 |
第五节 《走进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反思 |
一 实施成效 |
二 不足之处 |
第四章 基于大概念开展高中美术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
第一节 对本研究的思考与回顾 |
一 对本研究的回顾 |
二 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三 本研究的局限 |
第二节 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走进传统节日文化》高中美术教学实践前期的学情调查 |
附录 B:《走进传统节日文化》美术鉴赏学习单 |
致谢 |
(7)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梁平年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研究现状 |
二、地方其它文化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现状 |
三、地方文化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实践的调查 |
第一节 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状况调查 |
一、调查方案设计 |
二、梁平年画在梁平红旗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状况调查 |
三、梁平年画在梁平屏锦中学教学中应用状况调查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
三、调查的启示 |
四、创新编着梁平年画校本教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应用的策略 |
第一节 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应用原则 |
一、以初中生心理年龄特征为原则进行创新应用 |
二、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原则进行创新应用 |
第二节 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应用的方法 |
第三节 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应用的模式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应用的案例 |
第一节 欣赏与评述领域——以趣味故事为主线的梁平年画鉴赏 |
一、教学设计思路解析 |
二、教学活动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教学活动策略 |
第二节 造型与表现领域——以绘图软件为手段的梁平年画色彩应用 |
一、教学设计思路 |
二、教学活动过程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第三节 设计与应用领域——利用梁平年画元素设计环保类招贴画 |
一、教学设计思路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教学活动策略 |
第四节 综合与探索领域的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探索与创作含有年画元素的装饰画 |
一、教学设计思路 |
二、教学活动过程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教学活动策略 |
第五节 教学成果分析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课题总结 |
第二节 课题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8)统整理念下的高中定格动画教学实践 ——以《艺术中的情感表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统整 |
二、定格动画 |
第四节 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统整理念发展的文献综述 |
二、定格动画发展的文献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一章 统整理念以及定格动画课程的分析解读和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国内外统整理念下的定格动画教学经典案例 |
一、国外定格动画教学案例中的统整理念 |
二、国内定格动画教学案例中的统整理念 |
第二节 现行课程标准和上海艺术教材中的统整理念解读 |
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版)解读 |
二、《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 版)解读 |
三、上海高级中学教材——《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解读 |
第三节 上海高中统整教学和定格动画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
一、学生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
三、小结 |
第四节 统整理念下定格动画课程的可行性以及潜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一、可行性 |
二、可能面临的问题 |
三、解决的方案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统整理念下以“艺术、情感”为主题的高中定格动画课程设计策略 |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理论支持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学习迁移理论 |
三、情境学习理论 |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课程设计的核心:为生活而艺术 |
二、课程目标的设定:KUDB目标模式 |
三、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
四、学习结果的评定:基于D-I-E的学习评估模式 |
第三节 围绕主题的统整课程整合方法 |
一、利用思维导图统整多学科 |
二、以 KWL 整合学生个人经验与生活经验 |
三、搭建“桥梁”串联多维度的课程元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高中定格动画课程的统整教学实践 |
第一节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统整课程设计 |
1、统整课程的设计思路 |
2、学情分析 |
3、统整课程的教学目标 |
4、统整课程的流程与内容设计 |
第二节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统整课程的艺术知识输入环节 |
一、《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单元教学 |
二、《现实主义画派:米勒》 |
三、《后印象画派——梵高》 |
四、《表现主义画派——蒙克》 |
五、《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 |
六、《现代抽象艺术——康定斯基》 |
七、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发展性的评量单 |
第三节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统整课程的情感输出环节 |
一、《你是艺术家》定格动画单元教学 |
二、《走进定格动画》 |
三、《定格动画大讲堂》 |
四、《定格动画DIY》 |
五、《招标会——展示与评价》 |
第四节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统整课程的教学评价环节 |
一、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
二、基于D-I-E的总结性评量单 |
第五节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统整课程的教学总结与反思 |
一、教学总结 |
二、教学反思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本研究的成效与创新之处 |
二、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之处 |
三、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课程设计思维导图 |
附录 C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KWL 学习表格 |
附录 D 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学习单 |
附录 E《走进定格动画》学习单 |
附录 F 定格动画的分镜头脚本设计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五节 STEAM教育概念 |
第六节 STEAM教学设计概述 |
第七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第八节 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
第二章 初中美术STEAM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
第一节 STEAM教学设计思想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节 STEAM教学设计要素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方案 |
三、教学道具 |
四、教学组织形式 |
第三节 STEAM教学设计流程 |
一、确定主题 |
二、知识点选取 |
三、项目设计 |
四、活动设计 |
第四节 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教学案例设计 |
一、案例背景 |
二、课时设计 |
三、《我们的展览》主题确定 |
四、《我们的展览》探索重点选取 |
五、《我们的展览》项目设计 |
六、《我们的展览》活动设计 |
第五节 《我们的展览》课程案例STEAM应用方案 |
一、《我们的展览》科学领域的应用方案 |
二、《我们的展览》技术领域的应用方案 |
三、《我们的展览》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案 |
四、《我们的展览》艺术领域的应用方案 |
五、《我们的展览》数学领域的应用方案 |
第三章 初中美术STEAM教学设计实践的应用 |
第一节 应用教学目标 |
第二节 应用内容 |
第三节 应用效果评价与调查 |
一、调查方法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应用效果分析 |
一、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
二、提升了学生自学探索能力 |
三、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中的一些问题 |
第四章 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教学展望 |
第一节 初中美术STEAM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
一、教师教育理念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
二、教学内容适应性不强 |
三、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
第二节 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改善 |
一、教师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 |
二、强化STEAM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
三、在STEAM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关于 STEAM 教学设计实践应用的问卷调查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国家的政策导向 |
(二)美术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 |
(三)小学美术教师素养新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的研究 |
(二)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 |
(三)关于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研究 |
五、理论基础 |
(一)DBAE理论 |
(二)TPACK理论 |
(三)具身认知理论 |
六、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构建 |
第一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理论渊薮 |
一、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结构框架(TPACK)内涵 |
二、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结构框架(TPACK)特征 |
第二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分析 |
一、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TPFAK的内涵 |
二、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 |
三、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层级关系 |
第三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特征 |
一、解构到重构——知识元素整合化 |
二、适应到联动——知识元素情境化 |
三、求变到追优——知识元素动态化 |
四、内隐到外显——知识元素实践化 |
五、智慧到创新——知识元素创造性 |
第二章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一节 小学美术教师的TPFAK知识结构组成元素水平测量 |
一、问卷设计与修正 |
二、数据搜集 |
三、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模型研究 |
一、小学美术教师TPFAK理论假设模型的构建 |
二、小学美术教师TPFAK结构方程模型的识别与修正 |
三、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评价指标 |
第三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内涵及元素相互影响关系 |
一、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内涵及构成元素 |
二、小学美术教师TPFAK核心知识元素间的影响关系 |
第三章 基于TPFAK结构模型的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现实样态 |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视频分析在课堂观察中的应用 |
二、课堂行为分析在TPACK研究中的应用 |
三、相对中心度测量 |
第二节 研究实施 |
一、研究对象 |
二、编码量表的设计 |
三、研究工具开发 |
四、编码记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小学美术教师课堂行为维度分析 |
二、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媒体维度分析 |
三、小学美术教师TPACK维度分析 |
四、以某一种维度为主课堂TPACK趋势分析 |
五、基于编码数据分析的教师小学美术教师TPFAK课堂样态分析 |
第四章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
第一节 访谈实施过程 |
一、研究对象 |
二、访谈问题设计 |
三、访谈提纲的编制过程 |
四、访谈过程 |
五、访谈资料整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不同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师的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差异 |
三、新课改下的学科教学差异 |
第三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影响因素模型 |
一、个人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形上内因” |
二、组织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制度支架” |
三、学科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客观实存” |
四、环境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外部境况” |
五、技术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工具载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研究 |
一、小学美术教师TPFAK教学知识结构的意义 |
二、小学美术教师TPFAK教学知识结构实际情况 |
三、小学美术教师TPFAK教学知识结构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
一、美术教师结构认知层次模型建立 |
二、基于美术教师结构认知层次模型的专业发展策略 |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美术教师 TPFAK 知识水平测量问卷 |
附录二 视频分析部分编码记录 |
附录三 视频分析视知工具 V1.0 专利证书扫描件 |
附录四 小学美术教师 TPFAK 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小学美术教师访谈第一遍整理稿 (片段截取) |
后记 |
四、美术教学创新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D]. 蒋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教学设计[D]. 李吉祥.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国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普通高中创意拼贴课程及教学研究[D]. 冯迪垒.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5]成都地区民办少儿美术教育机构教学管理研究[D]. 李银佳. 成都大学, 2021(07)
- [6]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走进传统节日文化》为例[D]. 洪露萍.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梁平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 张蔓蔓.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8)
- [8]统整理念下的高中定格动画教学实践 ——以《艺术中的情感表达》为例[D]. 郁婧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基于STEAM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教学设计与实践[D]. 林文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10]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研究[D]. 王默.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