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及下岗职工

物业管理及下岗职工

一、物业管理与下岗职工(论文文献综述)

姜郸[1](2020)在《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城市社区既是观察社会治理水平的微观窗口,也是实现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家园;既是社会矛盾冲突交织与化解的缓冲带,也是一切治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落脚点。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工作。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社区治理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独特地位。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城乡社区治理”写进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区治理置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全局中进行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加强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良性互动”、“合作互赢”、“民主协商”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目标的关键词。那么,面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十字路口,究竟哪条道路可以帮助我们拉近与理想目标之距离?治理理论中的新范式——“互动式治理”理论,似乎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本土化的互动式治理理论在城市社区中的发育显得应时应需,其价值内核与社会治理创新需求显得尤为契合。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构建不仅是一种理念构建,更是作为一种工具的机制构建,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完美融合,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现实需求的有力推手。本文考察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进程,分析十八大以来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的现状、困境。为破解当前治理困境,本文提出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本土化机制构建及其实现路径。通过以中国特色的互动式治理机制构建与实现路径为研究主题,以“行动者-制度-行动”作为研究的分析框架;以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行动者即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市场参与的互动性为线索;以梳理互动式治理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观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历史发展进程为脉络;以田野调查方式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进行案例分析;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转型创新的困境为问题意识。在以上分析的前提下,有利于能够深入理解互动式治理理论嵌入我国城市系统末梢——社区治理的契合性与可行性;同时提出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机制架构及构建路径,力图较为全面、系统、准确地回答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模式构建的问题。我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理论来源,既有西方治理理论和中国本土化后的“善治”理论的继承,又蕴含着“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思想内涵,能够为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构建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是在中国城镇社区区域范围内,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以“民主法治”、“责任理性”、“合作共治”为理念宗旨,以协调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为行动路线,促进国家-社会-市场行动者在公共事务中良性互动的治理过程。在宏观把握“国家-社会”互动分析范式、互动式治理分析范式的基础上,试图构建我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分析框架——“行动者-制度-行动”分析框架。一切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都是理论与实践交相辉映的过程,是学术研究与实践活动相互推动、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历史变革、治理形态架构与转型,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不断地渐进、改进、调适、演化的结果。虽然社区治理真正推进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但中国城市社区的早期实际存在却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本文依照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特征、社区制度和政策变迁、社区主体行动的互动逻辑为划分标准,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是沿着“行政管理-全面建设-多元治理”的发展脉络前进。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社区治理置入到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战略高度,也为互动式治理在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提供现实可能性。源于复杂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因素,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长期处于政府主导的一元化治理状态,行政色彩浓郁。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社区治理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为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间的良性互动,及建设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助推。新时代下中国城市社区处于急剧变革的状态,虽在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重重治理困境。故此,选取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并研究该社区对不同问题的治理实践与创新。具体来看,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实践面临着行动者角色迷失、社区资源整合困境、陌生人社区治理困境和互动渠道不畅通等众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更为科学化、现代化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破除社区治理困境。互动式治理机制则不失为一个符合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情境的合适选择。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机制架构包括行动者、制度、行动三要素。行动者层面,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利益偏好、资源权力的行动者——国家行动者、社会行动者、市场行动者,三方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为互补与互嵌。制度层面则指对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制度化框架,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行动者的法律政策体系。行动层面则关注行动者的行动空间、行动的共同目标、精神内核、互动逻辑等。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互动网络架构、互动规则建设、互动精神塑造、互动平台打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相互统一、协调互动的,网络是基础、规则是关键、精神是动力、平台是保障,共同组成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建构之路。互动网络架构是我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总出发点和构建之基。互动规则建设则是从法治化、制度化和监督角度助力社区互动式治理建设,为其提供合法性与规范性保障。互动精神塑造是我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机制构建的文化内推力,其对城市社区公共精神重塑和社区公共体回归具有重要意义。互动平台打造是我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行动的落实载体。综上所述,构建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机制是对“治理重心下移”改革方向的积极回应;是处理好城市社区中多元矛盾冲突的优良方案;是冲破当前治理重重桎梏的探索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创新之路。

本刊编辑部[2](2019)在《苏立华:勇做新时代的“挑山工”》文中研究说明他曾经做过真正的泰山挑山工,以14岁的瘦弱身躯肩挑50斤沙子攀登泰山之巅;他是新时代的"挑山工",不服输、敢担当,用拼搏和勤奋的汗水进取换来事业的蓬勃发展。他就是保丽金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立华。历经磨难,屹立不倒1979年,17岁的苏立华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苏立华仍保有挑山工

杜培培,陈光裕[3](2019)在《空间重构视域下老单位社区变迁及其治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和变迁,老单位社区空间的衰退、转型、融合和治理问题愈加凸显。本文立足时空社会学,沿着"历史—空间—社会"辩证统一的脉络对老单位社区空间重构和治理转型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南京、郑州和合肥的调研,提炼出转型前后老单位社区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特征,并对空间重构后的困境和治理对策进行总结。针对空间非正规化、物业管理困境和共同体离散化问题,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代表的地方基层治理部门形成了政府引导的协同共治格局,包括情理型弱管制与法理型强管制并存、物业管理市场化与非营利性路径并进、社区再组织化等。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改革开放四十年化解社会矛盾经验研究"课题组[4](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领域社会矛盾变迁研究》文中认为经济改革是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主战场。经济改革带来了基本经济制度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对原有的社会运行方式形成冲击,也引发和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国有企业引发的大面积职工下岗和相应的社会保障问题;收入分配改革的早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群体之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产生是市场化改革的新兴产物,市场监管的相对落后产生了社会风险。这些领域的改革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毛斌菁[5](2018)在《从封闭小区到开放街区:城市基层空间的重组与治理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社会的开放性特征日益突出背景下,大规模存在的城市封闭小区迭加起来,将广阔的城市空间切割和封闭起来,造成系列城市病问题。城市封闭小区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20世纪50年代,服务于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单位制”的需要,单位大院应运而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单位制解体,单位大院逐步衰落,商品房小区逐步兴起。当前我国形成了单位大院以及商品房小区两种类型的封闭小区。封闭小呈现出很强的封闭性。在空间方面,封闭小区呈现出集聚规模大、商居分离的规划设计、小区公共资源居民专享、以围墙和门禁系统为主要类型的边界区隔等空间特征。在小区治理层面,城市封闭小区呈现出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单向度、治理机制行政化的特点。目前,我国城市封闭小区暴露出种种问题,突出表现为:城市交通拥堵、公共资源蚕食、居民隔离方面。与此同时,居民对于打开封闭小区、推行街区制存在小区开放降低安全保障效果、资源开放引发产权归属争议、边界消解导致权责关系模糊等忧虑。2016年2月21日,由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共同制定并且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要求在新建的住宅区开始实行街区制不提倡建设封闭的住宅区。为了让土地能够节约合理的利用起来,对于那些已经建好的小区以及其他住宅区要对外开放,将内部道路与外界相联通,改善对于交通路线的分布状况。本文最终得出结论:第一,城市基层空间的物理形态、管理方式与国家治理机制密切相关。第二,打开封闭小区推行街区制是一种趋势。第三,打开封闭小区推行街区制不仅意味着空间形态的变革也意味着基层治理的转型。具体而言,打开封闭小区,推行街区制,不仅意味着集聚规模的重组、规划设计的转变、公共资源的共享、边界区隔的消解,也意味着治理思路从分割走向整体、治理格局从单位化走向网络化、治理机制从单一走向复合。当然,打开封闭小区推行街区制不能一蹴而就,从现阶段国情出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推进:在小区产权方面,完善法律制度与加强民主协商。在小区安全方面,优化安全设施与强化安全管理。在交通规划方面,科学规划道路交通。在小区自治方面,组建自治队伍与开展跨区活动。在小区服务方面,实现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相结合。

江天晓[6](2017)在《林谷春:愿做春雨润林谷》文中认为林谷春:天津国商人集团的创始人,他就像现代版的张之洞,一个铺路者,一个守望者,一个粘合者。4月20日这一天是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说"雨生百谷",因而谷雨是点瓜种豆的最佳时节。在这个富有希望的日子里,我和同事去天津采访了一位物业人。巧合的是他的名字一如这个节气,充满了生命力。他就是天津国商人集团董事长——林谷春。

谢罗群[7](2016)在《从下岗职工到全国人大代表——记德州宝丽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文玉的人生传奇》文中研究说明从2000年创业至今,16年的时间,从下岗职工到全国人大代表,焦文玉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人生创奇。作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宝丽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宝丽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宝丽洁职业培训学校总经理焦文玉的人生可谓传奇。她从一名下岗职工起步,通过10多年的奋斗,成长为山东省内的一位知名女性企业家,并于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在全国两会上为维护行业的权益而鼓与呼。

赵伟强,严文珍[8](2014)在《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专访泰安保丽洁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苏立华》文中研究表明苏立华泰安保丽洁集团总裁党委书记泰安保丽洁集团创始人爱的文化传播者保丽洁人的心灵导师一心成就员工的企业家智慧型企业领袖思八达《全员生发智慧系统》落地师他曾经是一位下岗职工,1999年自主创业成立公司,从大楼外墙清洗、保洁做起,凭借吃苦耐劳的劲头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将企业发展成为集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和节能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并连续创造了"六个第一":物业管理规模全省第一,服务医院数量全省第一,绿化服务面积全省第一,保安队伍全市第一,在泰安市物业服务企业中第一家成立工会、第一家成立

葛天任[9](2014)在《社区碎片化与社区治理 ——Y市基层社区变迁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基层社区的碎片化与有效治理问题。研究源自于这样两个困惑:尽管政府推行了诸多强化社区管理的政策措施,如“社区建设”、“议行分设”、“项目制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等,但是,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实际效果却十分有限,社区民众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仍然较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为什么在同一社区内部,不同片区在其公共服务和管理方面差别如此之大?为此,笔者选择了Y市的M厂和Z村作为田野工作地点,对其逐渐分化形成的4个社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基层社区在其社会空间结构、利益结构和权力结构方面已经碎片化,这加剧了社区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导致社区的有效治理难以实现。随着市场改革的启动,国家放弃了总体性的社会管理模式。由于单位制解组、住房商品化改革、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以及土地城市化等多元机制的复杂作用,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失去了整合基层社区的经济基础,城市基层社区结构逐渐碎片化。社区的碎片化是一种城市发展中的过渡现象,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社区民众的政治态度和公民参与出现了高度分化,以致于社区内部难以达成共识。社区的中上阶层主张权利诉求,而中下阶层则更需要物质利益保障。社区中不同阶层群体日益提高的权利或利益诉求,不仅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增加了社区民众与基层政府之间的潜在冲突和风险。尽管国家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或制度调整加强了社区管理,推进了社区治理模式的变革,但是由于社区的碎片化,社区的有效治理仍然难以实现。这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社区居委会的治理能力相对有限;第二,社区参与和互动相对缺乏;第三,社区发展和管理政策难以获得社区不同阶层民众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尽管基层政府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社区的整合与有效治理,但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区的自组织功能,整合现有的各种组织资源包括法定组织、民间组织、党群组织、驻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笔者认为,城市基层政府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现有的社区碎片化问题,缓解社区的阶层分化及其潜在冲突,从而实现积极有效的社区治理,重整碎片化的社区。社区的碎片化,其本质上是在社会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整变化的结果。在此意义上,社区的碎片化更是中国社会结构深层次变迁的一种折射和反映。社区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既需要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转变社区管理方式,又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进行制度调整和政府治理创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在短期内,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社会中下阶层群体聚居社区的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公共产品,最大限度地回应社会中下层群体的物质利益诉求,化解引起潜在矛盾和冲突的隐患;从中长期来看,政府应该理顺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和完善社区自治制度,推进有序的社区参与,建立更加有效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和社区自组织功能,从而走向以改善社会、良性互动为目标的,更为积极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杨民召[10](2011)在《物业管理创业三部曲》文中指出如今在兰州,提到物业管理时,人们会首先提到"城关物业",城关物业在很多市民心目中就是物业管理的代名词,物业管理也随着民召集团城关物业的企业品牌而提高了社会的广泛认知度。

二、物业管理与下岗职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业管理与下岗职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概况与总体评价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三)总体评价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一)可能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核心概念
        (一)社区、城市社区与社区治理
        (二)中国城市社区与社区治理
        (三)互动式治理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三、分析框架
        (一)对“国家-社会”互动分析范式的继承
        (二)对互动式治理分析范式的继承发展
        (三)“行动者-制度-行动”分析框架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演进特征: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前世今生
    一、传统到现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1949~1990:城市社区行政管理阶段
        (二)1991~2011:城市社区全面建设阶段
        (三)2012~2019:城市社区多元治理阶段
    二、管控到互动: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演进特征
        (一)一元化向多元化演进的治理主体
        (二)单位制向社区制演进的制度转型
        (三)纵向型向网络型演进的行动策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践案例与困境分析:互动式治理视阈下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探索
    一、中国差异化城市社区治理类型中的实践探索
        (一)行政导向:大都市边缘社区治理实践
        (二)社会导向:智慧社区建设的治理实践
        (三)市场导向:新型商品房社区治理实践
    二、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特征
        (一)治理行动者:党政为核心的多元主体治理转型
        (二)治理制度:顶层设计与具体运作的制度化体系
        (三)治理行动:多样化治理方式交叠的调适性互动
    三、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互动困境
        (一)行动者角色迷失困境
        (二)社区资源整合的困境
        (三)陌生人社区治理困境
        (四)互动渠道不畅通困境
    四、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归因
        (一)公共性不足问题
        (二)治理模糊性问题
        (三)路径依赖的问题
        (四)法治化建设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动者-制度-行动”框架下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机制构建
    一、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生成发育逻辑
        (一)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传统意蕴
        (二)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时代要求
    二、行动者: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中的多元动态主体
        (一)国家行动者——党组织、政府、居委会的治理参与
        (二)社会行动者——业委会、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参与
        (三)市场行动者——社区企业等市场力量的治理参与
        (四)行动者间关系:国家-社会-市场行动者在互动式治理中的互补互嵌
    三、制度: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行动者与行动的制度空间
        (一)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制度的内在逻辑
        (二)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制度的外在互动
    四、行动: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中行动空间与互动逻辑
        (一)社区互动式治理的行动空间内涵
        (二)社区互动式治理行动的共同目标
        (三)社区互动式治理行动的精神内核
        (四)社区互动式治理行动的互动逻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特色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的实现之路
    一、互动网络:社区互动式治理行动者的关系架构
        (一)互动式动态网络构建的关键要素
        (二)互动式动态网络架构的具体策略
    二、互动规则:社区互动式治理的制度化体系完善
        (一)社区互动式治理的法治之路
        (二)社区互动式治理的软法之治
        (三)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监督之力
    三、互动精神:社区互动式治理行动的文化内推力
        (一)重塑社区公共精神
        (二)整合社区公共文化
        (三)培育社区文化组织
    四、互动平台:社区互动式治理行动中的落实载体
        (一)信息化中的技术型平台建设
        (二)利益诉求的表达型平台建设
        (三)民主互动的协商型平台建设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重要讲话
附录二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重要文献中社区治理相关论述
附录三 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社区治理相关论述
附录四 十八大以来国家级重要规划中社区治理的相关论述
附录五 城市社区治理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
附录六 中央及部委城市社区治理相关政策文件
附录七 某市社区治理任务与工作内容汇总
后记

(2)苏立华:勇做新时代的“挑山工”(论文提纲范文)

历经磨难,屹立不倒
开拓进取,创新不止
大爱无疆,回馈社会

(3)空间重构视域下老单位社区变迁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一)关于时空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
    (二)关于城市空间重构的研究进路
    (三)单位社区的空间研究进展
    (四)分析框架与案例选择
二.历史—空间—社会的视角:老单位社区空间变迁与困境
    (一)物理空间:从“单位中心”到“功能混合”
    (二)就业空间:从“有保障”到“非正规”
    (三)物业管理空间:从“单位统管”到“物业困局”
    (四)共同体空间:从“同质性认同”到“异质性离散”
三、空间重构中的治理策略
    (一)非正规空间管制:情理型弱管制与法理型强管制并存
    (二)物业管理模式创新:市场化与非营利性路径并进
    (三)协同共治空间营造:从“离散”到“再组织”
四、总结

(4)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领域社会矛盾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职工下岗
    (一) “下岗潮”与企业群体性事件
    (二) 下岗职工与国企腐败问题之间的矛盾
    (三) 下岗职工与社会保障滞后之间的矛盾
    (四) 再就业工程的成就与问题
二、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矛盾
    (一) 城乡差距
    (二) 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
    (三) 行业收入分配不平等
    (四) 人群收入分配不平等
三、房地产经济矛盾
    (一) 征地拆迁矛盾
    (二) 房地产企业违规
    (三) 房地产交易和办证纠纷
    (四) 物业管理矛盾
四、金融领域的矛盾
    (一) 银行信贷风险
    (二) 实体经济杠杆风险
    (三) 非法集资类社会矛盾
五、经验和启示
    (一) 改革始终坚持市场化取向
    (二)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作用
    (三) 渐进式改革路径有效控制了试错成本
    (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5)从封闭小区到开放街区:城市基层空间的重组与治理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
        (一) 城市空间
        (二) 封闭小区
        (三) 开放街区
    三、城市基层空间重组的研究综述
        (一) 城市基层空间重组的主要论域
        (二) 城市基层空间重组的研究方法与视角
        (三) 城市基层空间重组的研究展望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调查实施
第二章 我国城市小区的发展及阶段特征
    一、城市封闭小区之嬗变轨迹
        (一) 单位制兴起: 单位大院形成
        (二) 市场化改革: 单位大院兴衰
        (三) 社区制初探: 商品小区兴起
    二、城市封闭小区的基本类型
        (一) 职居一体的封闭单位院落
        (二) 居住功能为主的单位住区
    三、城市封闭小区的特征
        (一) 城市封闭小区的空间特征
        (二) 城市封闭小区的治理特征
第三章 小区封闭与开放: 现实矛盾与挑战
    一、小区封闭引发的困境
        (一) 小区规模扩张阻碍城市交通
        (二) 小区资源“割据”致“反公地悲剧”
        (三) 住区边界封闭加剧社会隔离
    二、小区开放面临的挑战
        (一) 小区开放降低安全保障效果
        (二) 资源开放引发产权归属争议
        (三) 边界消解导致权责关系模糊
第四章 从封闭到开放: 城市基层空间的重组与转换
    一、集聚规模的重组
        (一) 小区面积: 从“大社区”到“小网格”
        (二) 居民容量: 从“大融合”到“小聚居”
    二、规划设计的转变
        (一) 楼栋设计: 从“商居分离”到“商居一体”
        (二) 治安防范: 从“外紧内松”到“外松内紧”
    三、公共资源的共享
        (一) 共享方式: 由“居民独享”到“市民共享”
        (二) 供给方式: 由“居民导向”到“市民导向”
    四、边界区隔的消解
        (一) 边界形态: 从“高墙林立”到“花坛商铺”
        (二)边界价值: 从“治安防护”到“里仁为美”
第五章 从小区到街区:“社区”复兴与城市治理的转型
    一、治理思路: 从分割走向整体
        (一) 治理角度从“碎片化”到“整体性”
        (二) 治理思维从“静态性”到“动态性”
    二、治理格局: 从单位化走向网络化
        (一) 权力配置从单一主导到多元合
        (二) 政社关系从政社不分到政社分离
    三、治理机制: 从单一走向复合
        (一) 行政机制与联动机制的互补化
        (二)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契合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林谷春:愿做春雨润林谷(论文提纲范文)

君子风度如沐春风
海洋之心肩担重任
红旗飘在每个职工胸间
科技与品牌国商人的两翼
愿做春雨润林谷

(8)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专访泰安保丽洁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苏立华(论文提纲范文)

“苦差事”做成了大产业
用“爱”经营企业
开拓市场 顺势而为
用互联网思维武装企业
“爱心”回报社会
未来或将进军养老地产行业
相关链接

(9)社区碎片化与社区治理 ——Y市基层社区变迁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的界定
    1.3 问题的提出
    1.4 文献回顾
        1.4.1 社会分层与城市社区变迁
        1.4.2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重构
        1.4.3 城市社区分化与治理变革
        1.4.4 主要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1.5.1 田野工作:为什么选择 M 厂和 Z 村?
        1.5.2 定性和定量研究
        1.5.3 数据说明
    1.6 研究路径
    1.7 章节安排
第2章 M 厂和 Z 村的解组与剧变
    2.1 改制前的 M 厂与 Z 村
    2.2 总体性社区的解组:从“单位”到“社区”
    2.3 总体性社区的剧变:从 4 个社区到 17 个片区
        2.3.1 M 社区:后单位制的老旧社区
        2.3.2 X 社区:高档商品房社区
        2.3.3 L 社区:转变中的混居社区
        2.3.4 Z 社区:城市扩展中的农村社区
    2.4 小结:从总体性社区到碎片化社区
第3章 社区的碎片化:特征与机制*
    3.1 社区碎片化概念的提出
        3.1.1 社区碎片化概念的三个特征
        3.1.2 内部碎片化与外部碎片化
        3.1.3 社区的碎片化与阶层化、个体化
    3.2 社区碎片化的四个动力机制
        3.2.1 单位制的解组与延续
        3.2.2 住房商品化
        3.2.3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3.2.4 土地城市化
    3.3 社区整合机制失效
        3.3.1 政府难以整合碎片化社区
        3.3.2 市场整合机制的效率与失灵
        3.3.3 社会组织的活力不足
        3.3.4 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尚未完善
    3.4 小结:社区的双重碎片化与整合机制的失效
第4章 社区碎片化的后果:潜在冲突的形成
    4.1 社区碎片化的社会政治后果
    4.2 社区碎片化与社区阶层分化
    4.3 阶层地位、政治态度与公民参与
        4.3.1 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政治影响
        4.3.2 政治态度与公民参与的相关研究
        4.3.3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4.3.4 变量测量与研究发现
    4.4 社区碎片化与潜在冲突
    4.5 小结:社区碎片化与社区的潜在冲突
第5章 社区碎片化与社区治理变革
    5.1 社区碎片化与社区治理议题
        5.1.1 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建设
        5.1.2 社区碎片化与居委会的多元治理
    5.2 社区居委会的治理能力
        5.2.1 人力资源相对有限
        5.2.2 财政能力相对有限
        5.2.3 管理职能相对有限
    5.3 社区的决策、互动和参与
        5.3.1 社区的规划和决策
        5.3.2 社区参与和社区政治参与
    5.4 社区碎片化与社区有效治理
        5.4.1 社区碎片化、政策支持与有效治理
        5.4.2 社区发展和管理的政策支持度分析
    5.5 社区治理的具体运作
        5.5.1 “1+4”模式:X 社区楼宇广告费纠纷
        5.5.2 “一地两府”:Z 社区的垃圾处理事件
        5.5.3 “分片管理”:L 社区的“甩项”争端
        5.5.4 “人情网络”:M 社区的物业服务争端
    5.6 小结:基层政府难以有效治理碎片化社区
第6章 迈向积极有效的社区治理
    6.1 从社区碎片化到社区重整
    6.2 社区中的市场力量
        6.2.1 土地增值与社区发展
        6.2.2 社区市场的活力与生机
    6.3 社区自组织与社区整合
        6.3.1 社区的民间组织与社区公共服务
        6.3.2 社区党群组织的积极作用
        6.3.3 社区基督教组织的发展
    6.4 社区中的政府及其作用
    6.5 小结:社区治理中的政府、市场与社会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社区有效治理难题
    7.2 社区碎片化与社区有效治理
    7.3 社区治理中的政府、市场与社会
    7.4 社区碎片化的潜在冲突与对策
    7.5 研究意义、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物业管理创业三部曲(论文提纲范文)

艰难起步, 开创物业管理先河
稳步成长, 实现人生价值
迅速发展, 承载历史责任

四、物业管理与下岗职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城市社区互动式治理研究[D]. 姜郸. 吉林大学, 2020(08)
  • [2]苏立华:勇做新时代的“挑山工”[J]. 本刊编辑部. 城市开发, 2019(15)
  • [3]空间重构视域下老单位社区变迁及其治理策略研究[J]. 杜培培,陈光裕. 学习与实践, 2019(07)
  • [4]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领域社会矛盾变迁研究[J].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改革开放四十年化解社会矛盾经验研究"课题组.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9(01)
  • [5]从封闭小区到开放街区:城市基层空间的重组与治理创新[D]. 毛斌菁.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6]林谷春:愿做春雨润林谷[J]. 江天晓. 城市开发, 2017(07)
  • [7]从下岗职工到全国人大代表——记德州宝丽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文玉的人生传奇[J]. 谢罗群. 中国物业管理, 2016(05)
  • [8]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专访泰安保丽洁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苏立华[J]. 赵伟强,严文珍. 中国物业管理, 2014(08)
  • [9]社区碎片化与社区治理 ——Y市基层社区变迁实证研究[D]. 葛天任. 清华大学, 2014(09)
  • [10]物业管理创业三部曲[J]. 杨民召. 中国物业管理, 2011(10)

标签:;  ;  ;  ;  ;  

物业管理及下岗职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