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例卵巢癌腹腔化疗并发腹壁硬肿(论文文献综述)
王洁[1](2020)在《27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诊断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卵巢肿瘤被发现。孕期增大的子宫和卵巢肿瘤同时存在,肿瘤容易发生扭转、破裂等急腹症,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手术干预时机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目的:分析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现时间、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妊娠期间手术方式及手术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发现卵巢肿瘤的时间,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妊娠结局等情况。结果:271例病例中,患者发病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2.89±5.01岁。孕前发现卵巢肿瘤患者占19.56%(53/271),孕早期发现占25.46%(69/271),孕中期发现占6.27%(17/271),孕晚期发现占4.06%(11/271),剖宫产术中首次发现卵巢肿瘤的占44.65%(121/271)。卵巢肿瘤直径1~40cm,平均7.29±4.05cm。卵巢肿瘤直径<5cm组112例,5~10cm组142例,>10cm组17例,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8%(2/112)、20.42%(29/142)、29.41%(5/17)。三组组间两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病理类型中,良性卵巢肿瘤260例(95.94%),以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多见,共121例(44.65%),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9例(18.08%),浆液性囊腺瘤37例(13.65%),粘液性囊腺瘤35例(12.92%);交界性肿瘤8例(2.95%),其中妊娠合并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2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1.11%),其中妊娠合并Sertoli-leydig细胞瘤(中分化)1例,转移性肿瘤2例。271例病例中,除外妊娠28周前手术干预后失访的16例,妊娠早期经手术干预6例,足月分娩5例,流产1例;妊娠中期经手术干预59例,足月分娩56例,早产2例,流产1例;妊娠晚期干预1例,早产;剖宫产手术干预189例,足月分娩176例,早产13例。结论:妊娠期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超声检查是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发现卵巢肿瘤可继续妊娠,若怀疑存在恶性卵巢肿瘤可尽早干预。肿瘤标志物对于孕期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以成熟型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浆粘液性囊腺瘤居多。妊娠期卵巢肿瘤直径>5cm并持续存在,警惕发生急腹症。孕期进行手术干预是安全可行的,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手术方式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或经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可能优于开腹手术。
殷珂欣[2](2020)在《单纯性与混合性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单纯性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和混合性卵巢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癌混合其他病理类型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治疗的8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OCCC 40例,混合性OCCC45例,分别与49例同时期就诊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23例卵巢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High-grade Endometrioid Carcinoma,HGE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差异性,并进一步研究影响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共纳入8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其中达5年随访时长的共78例。中位年龄52岁,中位随访时间75.20个月,51例(58.8%)患者复发或死亡,38例(44.7%)患者死亡。5年PFS率40.2%,5年OS率57.5%。2.单纯性OC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优于混合性OCCC患者(P=0.034),单纯组患者5年PFS率约57.5%,中位PFS未达到。混合组患者5年PFS率约为25.2%,中位PFS为25.57个月。但其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早期病例中(I-II期),两者生存预后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晚期病例中(Ⅲ-Ⅳ期),单纯组的OS显着差于混合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4%,43.5%,中位OS分别为12.27个月,52.00个月(P=0.015)。从临床病理特征上比较,单纯性OCCC肿瘤直径大、术前CA125低、腹水量少、未绝经人数多、分期早、肿瘤单侧居多、淋巴结不易转移、脉管瘤栓发生率低(P<0.05)。而两者在年龄、肿瘤残余灶、BMI、肿瘤包膜状态、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是否伴内异、腹膜转移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3.混合性OCCC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类似于HGSC及HGEC。混合性OCCC与HGSC的中位PFS为25.57个月,37.5个月(P=0.309);中位OS为62.50个月,81.20个月(P=0.419)。混合性 OCCC 与 HGEC 的中位 PFS 为 25.57 个月,31.20 个月(P=0.471);中位OS为62.50个月,82.53个月(P=0.643)。与HGSC 比较,混合性OCCC腹膜转移率低(P<0.05),而与HGEC的相比,混合性OCCC肿瘤直径小,淋巴结转移率高和腹膜转移率低(P<0.05)。4.单纯性OCCC与HGSC的临床特征具有极大差异性。整体预后相似,但晚期单纯性OCCC的预后差于晚期HGSC,中位PFS为8.97个月,30.47个月(P=0.004),中位OS为12.27个月,81.20个月(P=0.001)。单纯性OCCC与HGEC有部分临床特征有差异,也有部分临床特征相似,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整体预后相似,但晚期单纯性OCCC的预后差于晚期HGEC,中位PFS为 8.97 个月,30.37 个月(P=0.021);中位 OS 为 12.27个月,82.53 个月(P=0.019)。5.对所有的OCCC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在早期OCCC患者中,未发现各临床因素对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在晚期OCCC患者中,多因素分析显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混合性OCCC(HR=0.273,95.0%CI:0.116-0.641,P=0.003),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HR=6.170,95.0%CI:1.425-26.711,P=0.015),肿瘤残余灶>1cm(HR=3.537,95.0%CI:1.568-7.979,P=0.002)。结论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混合性的O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更接近HGSC和HESC,单纯性和混合性的OCCC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两者早期患者的预后无显着差异,但在晚期透明细胞癌中,单纯性OCCC的预后更差。可能是病理成分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同,从而影响预后。建议对晚期单纯性OCCC,寻求不同于常规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从而改善预后。
黄蓉[3](2020)在《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使用传统腹腔镜器械下,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妇科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研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足。方法:1.回顾性的分析了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因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由同一医师行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单孔腹腔镜组34例,传统腹腔镜组57例。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损伤情况、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天数、术后留置引流管天数、术后留置尿管的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3.采用GraphPad prism 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比较组间两两差异。定性资料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在91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中,34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57例行传统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的术前年龄、BMI、身高、腹部手术史以及生育史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术中观察指标的比较单孔组和传统组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单孔组术中有4例血管及脏器损伤,传统组有1例,两组术中损伤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组相比,单孔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长,两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进行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术后观察指标的比较术后并发症中2组各发生了5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与传统组的止痛药使用率为47.1%和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分别为(2.0±0.5天)、(1.8±0.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留置盆腔引流管、留置尿管、术后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传统腹腔镜的器械是可以在单孔腹腔镜下完成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手术,近期手术效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为追求“无疤痕”妇女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在同样使用传统腹腔镜器械下,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高于传统腹腔镜组,说明单孔腹腔镜技术增加了手术难度,需要术者在成熟的传统腹腔基础下多加练习。在同样使用传统腹腔镜器械下,单孔腹腔镜组的止痛药使用率以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均高于传统腹腔镜组,对此方面单孔腹腔镜不具有优势,术前应与追求“无疤痕”患者全面沟通下谨慎的选择手术方式。
西尔艾力·吾门尔[4](2020)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CA125及HE4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PET/CT(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E4)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显像并同期行血清CA125及HE4检测的6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组和联合诊断组进行诊断并依据随访标准进行随访。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一致率分别为96.20%、66.70%、92.70%、80.00%、2.89、0.06、0.63、90.80%。18F-FDG PET/CT+CA125+HE4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一致率分别为98.10%、66.70%、92.90%、88.90%、2.95、0.03、0.65、92.30%。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得出血清CA125和HE4临界值分别为20.65U/mL和45.50pmol/L。18F-FDG PET/CT+CA125临界值+HE4临界值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一致率分别为98.10%,75.00%,94.60%,90.00%,3.92、0.02、0.73、93.9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优势。18F-FDG PET/CT+CA125+HE4检测在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8F-FDG PET/CT+CA125临界值+HE4临界值检测在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上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查雪丽[5](2018)在《93例复发性卵巢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93例复发性卵巢癌(Recurrent ovarian cancer,ROC)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临床特点对卵巢癌复发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interval,DFI)的影响,不同治疗方式对复发性卵巢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复发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旨在预测卵巢癌易复发因素,延缓复发时间,优化复发后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ROC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因卵巢癌、输卵管癌与腹膜癌诊治指南一致,故本研究同样回顾性分析了此期间输卵管癌与腹膜癌复发的病历资料。分析年龄、新辅助化疗、初次手术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初次术后残留肿瘤大小、初次手术后化疗疗程数这8个因素对患者DFI的影响。依据复发后不同治疗方式分组,按照是否使用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分为: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Secondary cytoreductive surgery,SCS)联合化疗44例(手术组)和单独化疗49例(非手术组);按照是否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分为: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靶向治疗组)19例和常规化疗74例(非靶向治疗组)。通过研究这两组不同治疗方式对ROC患者的PFS和OS的影响,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初次术后残留肿瘤大小、初次手术后化疗疗程数与DFI有关(P<0.05);年龄、新辅助化疗、初次手术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与DFI无关(P>0.05)。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越高,临床分期越早,初次术后残留肿瘤越小即肿瘤细胞减灭术越满意,初次术后化疗疗程越足量、规范,患者DFI越长。2.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初次术后残留肿瘤大小与DFI相关,是卵巢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93例ROC患者中位PFS为12月,中位OS为29月。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8月和10月(x2=7.299,P<0.05),中位OS分别为32月和24月(f=6.075,P<0.05),手术组中位PFS和中位OS均较非手术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治疗组和非靶向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2月和12月(x2=0.025,P>0.05),中位OS分别为26月和29月(x2=0.308,P>0.05),靶向治疗组与非靶向治疗组中位PFS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治疗组较非靶向治疗组中位OS缩短,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OC患者的DFI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初次术后残留肿瘤大小、初次手术后化疗疗程数相关。2.新辅助化疗、初次术后残留肿瘤大小是卵巢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3.ROC患者复发后使用SCS联合化疗可延长其临床缓解期,提高其生存率;靶向药物治疗对其临床缓解期、生存率影响不大。
胡叶[6](2018)在《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多由肿瘤进展或转移引起。恶性腹水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约为2-3个月,尤以胃肠道来源的最差,生存期不超过20周。肿瘤患者出现腹水,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痛苦,更延误了积极的治疗机会,甚至引起营养匮乏、病情恶化,使生存期明显缩短。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恶性腹水,并减轻由此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利尿、腹腔穿刺引流、化疗、免疫治疗等。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好,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华蟾素注射液作为干蟾皮的主要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恶性腹水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对腹水局部辨证属于湿热毒证者疗效最佳。华蟾素注射液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恶性腹水的发生、发展,同时能够使红色浑浊的腹水转澄清、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其原因可能与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相关。VEGF及其受体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参与因子,在恶性腹水的形成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华蟾素注射液与结肠癌恶性腹水中VEGF及其受体之间的关系,对明确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机制、提高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疗效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内容,我们猜测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腹水中VEGF的表达,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减缓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恶性腹水的产生。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希望了解结肠癌血性腹水中,华蟾素注射液对VEGF、VEGF-mRNA和VEGFR-2等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腹膜转移肿瘤细胞信号通路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初步阐述华蟾素注射液在治疗结肠癌腹水时的具体作用靶点和作用途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动物和细胞两部分实验,通过华蟾素注射液分别干预动物和细胞模型,从蛋白和基因层面揭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时干预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情况,探索华蟾素注射液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可能机制。动物实验(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荷瘤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建立动物模型:我们尝试不同接种途径、不同细胞类型、不同接种剂量对小鼠的影响,建立符合课题需求的荷瘤小鼠血性腹水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剂量确定:我们设计并进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的急性毒性试验,通过判断不同剂量干预后小鼠腹腔内各脏器的病理改变,明确华蟾素注射液的腹腔灌注安全剂量。3、荷瘤小鼠腹水量变化研究:药物干预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腹水产生情况。4、荷瘤小鼠VEGF、VEGF-mRNA、VEGFR-2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水平;WB检测小鼠肠系膜转移瘤VEGF、VEGFR-2含量;qPCR检测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mRNA、VEGFR2-mRNA。细胞实验(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华蟾素干预下HUVEC增殖变化:MTT检测HUVEC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2、华蟾素干预下HUVEC中VEGF、VEGFR-2、VEGF-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HUVEC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和细胞膜表面VEGFR-2含量;qPCR测定HUVEC细胞中 VEGF mRNA、VEGFR-2 mRNA 含量。研究结果1、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主要包括脾脏接种肿瘤细胞和腹腔接种肿瘤细胞两种。脾脏接种的方法更优于腹水的收集和计量,腹腔接种的方法则适用于与结肠癌腹水产生密切相关的肠、腹壁转移瘤的研究。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剂量不超过1ml时,不会引起小鼠肝、脾、肾脏器急性坏死,不会影响小鼠的体重、饮食等,属于安全剂量。3、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荷瘤小鼠腹腔中腹水的含量。4、华蟾素注射液未降低脾脏组裸鼠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量,各组腹水中VEGF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BALB/c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与VEGFR-2表达量在不同浓度华蟾素作用下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由高到低的表达量分别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与VEGFR-2的表达。5、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腹腔组BALB/c小鼠腹腔转移瘤中VEGF-mRNA与VEGFR2-mRNA表达量,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华蟾素注射液对两种mRNA的抑制作用最强,中剂量其次,低剂量抑制作用最弱。6、华蟾素注射液对HUVEC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10-80%之间,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mg/ml,药物最佳作用时间为24h。24h内,华蟾素注射液对HUVEC干预呈“时间-浓度”依赖性。7、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VEC细胞VEGF及VEGFR-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VEGFR-2的抑制作用更高于相同剂量下对VEGF的作用(P<0.001)。8、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HUVEC细胞VEGF-mRNA和VEGFR2-mRNA的表达,且该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我们成功建立荷瘤小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在动物和细胞实验中,我们均从基因和蛋白层面,明确了华蟾素注射液对VEGF及其受体的下调作用,同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虽对VEGF及其受体均有抑制作用,但对VEGFR-2的抑制尤其明显。进一步揭示了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可能机制是下调VEGF及其受体,特别是降低VEGFR-2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从分子层面证实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血性腹水中信号通路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为推广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应用于临床中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华蟾素抗肿瘤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研究将继续对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新生血管作用进一步验证并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
罗会芳[7](2018)在《静脉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腹腔热灌注化疗和静脉化疗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以分析,为临床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均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院,回顾其一般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25例),另一组为对照组(25例)。对研究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选取静脉化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联合治疗,研究过程中对照组25位复发性卵巢癌病人选择常规静脉化疗方式予以治疗;比较两组复发性卵巢癌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生活质量改善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近期治疗有效率。结果:(1)对两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位PFS予以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中位PFS为15.06个月,对照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中位PFS为10.5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22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改善率为88%;对照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13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改善率为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14例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6%,其中12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Ⅰ-Ⅱ级轻度反应,2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Ⅲ-Ⅳ级重度反应;研究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11例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4%,11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均为Ⅰ-Ⅱ级轻度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16例出现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4%,其中13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Ⅰ-Ⅱ级轻度反应,3例为Ⅲ-Ⅳ级重度反应;研究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12例出现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8%,其中1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Ⅰ-Ⅱ级轻度反应,2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Ⅲ-Ⅳ级重度反应,两组无差异(P>0.05)。对照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3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2%,均为轻度异常;研究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2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均为轻度异常,两组无差异(P>0.05)。对照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2例出现腹痛腹胀,发生率为8%,均为Ⅰ-Ⅱ级轻度反应;研究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10例出现腹痛腹胀,发生率为40%,均为Ⅰ-Ⅱ级轻度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1例疾病进展(PD,Progressive disease),2例疾病稳定(SD,Stable disease),15例部分缓解(PR,Partial response),7例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近期治疗总有效率(PR+CR)为88%(22/25),无效(PD+SD)为12%(3/25);对照组2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4例PD,7例SD,10例PR,4例CR,近期治疗总有效率(PR+CR)为56%(14/25),无效(PD+SD)为44%(11/25)。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1)与常规静脉化疗方式相比较而言,静脉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除了腹痛腹胀发生率有一定提升以外,其他不良反应未增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2)静脉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可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予以进一步改善,并对PFS予以延长。(3)与常规静脉化疗方式相比较而言,静脉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疗效更优。
苏旸茗[8](2017)在《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癌性腹水27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卵巢癌在妇科癌症中发病率排名第二,其致死率占妇科肿瘤的首位。这些患者不论病情在早期、中期、或晚期都有可能出现腹水。卵巢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鉴别其组织类型、恶性、以及与其他腹部疾病相当困难。超过70%的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1]。所谓腹水是人体因各种原因导致腹腔内液体的产生于吸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失调,而腹腔内总体液体量超过25ml。在卵巢癌的并发症内,腹水是最常见的其中之一。腹水一旦出现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例如食欲减退、胸闷气短、腹胀、腹痛、乏力、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于无法平卧等症状,是卵巢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西医还未有原发性卵巢癌所导致的腹水病因的定论。卵巢恶性肿瘤,常选择的治疗方案为手术配合铂类的化疗药物为基础的化学治疗。有了这些现代疗法后,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效率有所提高。仍然,此病的复发率高,并且复发后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卵巢癌的症状与其他肠胃病变也是较难鉴别,例如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卵巢癌患者是否出现腹水与其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常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如利尿、补充白蛋白、抽液、腹腔内注药等治疗效果不尽人意[2-5]。因此,寻找一个有效的腹水治疗法一直是卵巢癌治疗中的关键点。我们使用针灸治疗腹水在临床上观察到多数患者腹水减少,无明显不适,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且针刺疗法简单、方便、有疗效、便宜,易于广泛推广应用,显着降低腹水引流治疗费用及其带来的各类并发症与不便。根据黄金昶教授的理论,卵巢癌引起的癌性腹水在中医辨证内主要有3个证型:气滞湿热内阻、阳虚湿停、以及肾虚气化不利。气滞湿热内阻型的患者多见肚脐内疼痛、腹胀明显、口粘发苦、腹部叩诊能听到鼓音、可闻及较明显肠鸣音,或腹中有可触及的肿块,腹壁可见曲张血管,舌质暗,脉弦,属于实证。阳虚湿停型的患者多见全身怕冷、腹部发凉、少气懒言,舌质淡,脉细弱,属于虚证。肾虚气化不利型患者多见小便量少、应用中药利尿药则小便量增加,一旦停止服用中药则小便量少、腰膝酸软、舌淡,双手尺脉弱,属于虚证。在此三种证型中,气滞湿热内阻型的患者预后最佳,其次是阳虚湿停,而肾虚气化不利型的患者预后较差。临床研究部分,我们观察了针刺特定穴位治疗原发性卵巢癌引起的腹水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应用针刺特定穴位治疗原发性卵巢癌引起的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卵巢癌合并中-大量腹水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以针灸针刺特定穴位,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用15天为1个治疗疗程。疗效评价标准为:患者自身前后对照,根据B超所示仰卧位最大前后直径减小50%以上或消失为显效,B超所示仰卧位最大前后直径减小30%-49%为有效,B超所示仰卧位最大前后直径减小少于30%、未减小甚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陈雍[9](2016)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该治疗方法是否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化疗方式治疗,对比两组之间近期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PFS的差别。结果:1、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53.3%,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27)。2、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86.7%,对照组为5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2)3、对两组患者中位PFS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14.9个月,对照组10.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4、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腹痛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略高,但多为轻度反应。结论:1、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疗效优于单纯静脉化疗。2、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改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PFS。3、复发性卵巢癌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相较于单纯静脉化疗,除腹痛腹胀有所增加外,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徐梅[10](2014)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及在卵巢癌临床治疗中的观察》文中提出卵巢癌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位居妇科肿瘤患者致死首位。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位居消化系统肿瘤首位。因此,它们都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模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兼具有强大的抗瘤活性和增殖活性,又具有非MHC限制性杀瘤的优点,近些年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临床治疗,但对卵巢癌治疗报道少见。本文首先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顺铂(cis-Dichloro diamine in platinum,CDDP或DDP)、CIK细胞及其联合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接着通过体内实验研究氟尿嘧啶(5-FU)、CIK细胞及其联合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最后,回顾分析本中心6例CIK细胞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初步探讨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卵巢癌探寻生物治疗策略。第一部分DDP联合CI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目的:探讨DDP、CIK细胞及其联合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生成CIK细胞,于培养第0、7、14、21、28及35天进行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56+双阳性细胞百分比;于培养14天收获CI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用含有CIK细胞培养液上清的培养液培养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于培养24及48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设正常培养的SKOV-3细胞作对照组;杀伤实验分为A14CIK细胞作用组(效靶比分别为5:1、10:1、20:1、40:1)、B17DDP作用组(DDP浓度分别为0.625、1.25、2.5、5、10、20、40μg/ml)及C12CIK联合DDP作用组(DDP浓度均为2.5μg/ml,效靶比分别为5:1和10:1)。同时设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作对照孔。于24h和48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对SKOV-3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CIK细胞体外培养第0、7、14、21、28及35天细胞计数依次为(1.8±0.2)×107、(14.67±1.53)×107、(230.0±20.0)×107、(225.0±22.91)×107及(220.0±17.32)×107,细胞数于培养第2l天时约增加127.78倍,达到增殖高峰;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百分含量依次为(0.47±0.17)%、(11.30±1.96)%、(35.50±2.30)%、(38.23±1.92)%、(31.40±3.91)%和(28.61±3.45)%,到21天也达到增殖高峰;SKOV-3与CIK细胞培养液上清共培养24h及48h后凋亡率分别为(12.30±1.47)%和(27.13±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24h及48h凋亡率分别为(0.62±0.35)%和(0.65±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4CIK作用组24h抑制率分别为(16.52±2.52)%、(24.18±4.05)%、(35.98±5.19)%及(53.98±5.02)%,48h抑制率分别为(24.20±5.59)%、(41.23±3.64)%、(57.27±6.68)%及(74.74±6.87)%。在相同时间各组间细胞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同效靶比24h和48h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效靶比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B17DDP作用组24h抑制率分别为(15.09±4.03)%、(25.95±3.36)%、(37.11±3.05)%、(50.07±5.21)%、(62.93±5.85)%、(77.93±3.28)%及(92.55±1.39)%,48h抑制率分别增为(23.42±5.63)%、(32.39±1.47)%、(46.04±2.76)%、(60.46±3.26)%、(72.77±2.38)%、(86.42±1.46)%及(96.24±0.59)%。除外DDP0.625μg/ml组24h和48h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DP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也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C12CIK联合DDP作用组24h抑制率分别为(50.50±3.69)%和(68.19±2.07)%,48h抑制率分别为(69.87±2.67)%和(80.11±6.87)%。CIK细胞联合DDP与单一处理因素相比,对SKOV-3的生长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组(效靶比为5:1)24h和48h抑制率未见到协同效应(P值分别为0.171和0.895),而高剂量组(效靶比为10:1)24h和48h抑制率见到协同效应(P <0.05)。结论: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诱导下可大量扩增获得CIK细胞,其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CIK)在第1421天为高表达平台期,在此期间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应细胞;CI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并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联合CIK细胞治疗可明显增强DDP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第二部分氟尿嘧啶联合CIK细胞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体内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CIK细胞以及5-FU联合CIK细胞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模型,在体外诱导培养小鼠CIK细胞,于第0和7天进行流式细胞术CIK主要效应细胞表型分析。10只荷瘤鼠随机分两组,一组给5-FU(12.5mg/kg)当天腹腔注射,另一组给予NS(0.2ml/只)腹腔注射作对照,第十天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荷瘤鼠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ctivation antigen4,CTLA-4)和非淋巴细胞CD80、CD86表达。另取40只荷瘤鼠随机分成四组,A组(正常对照组):NS(0.2ml腹腔灌注,d0)+NS(0.2ml尾静脉注射,d3);B组(5-FU组):5-FU(12.5mg/kg腹腔灌注,d0)+NS(0.2ml尾静脉注射,d3);C组(CIK组):NS(0.2ml腹腔灌注,d0)+CIK(1×107尾静脉注射,d3);D组(5-FU+CIK组):5-FU(12.5mg/kg腹腔灌注,d0)+CIK(1×107尾静脉注射,d3)。观察肿瘤生长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用药第10天各组处死5只小鼠,采用RT-PCR法检测四组肿瘤组织中IFN-γ和TNF-表达量。结果:小鼠CIK主要效应细胞在体外扩增第7天达到(18.4±6.8)%。与对照组相比,5-FU处理后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D45+细胞表面CTLA-4表达量提高,且CD45-细胞CD80和CD86表达量增加;5-FU联合CIK细胞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单因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FU联合CIK细胞治疗可提高肿瘤组织IFN-γ与TNF-表达量,且联合治疗组与单治疗组中IFN-γ的表达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5-FU联合CIK细胞治疗对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单独应用,且可提高BALB/C小鼠结肠癌模型的免疫功能。第三部分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目的:初步探讨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卵巢癌探寻生物治疗策略。方法:利用接受常规手术和化疗结束后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出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将体外培养第1421天的CIK细胞通过静脉回输给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变化,回顾性观察6例接受CIK细胞治疗的卵巢癌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卡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差异、肿瘤指标差异、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及治疗后相关毒副反应。结果:有5例治疗后KPS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另外1例治疗后KPS保持不变。所有接受CIK细胞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1例III期EOC患者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后CA199升高,在接受CIK细胞治疗3个疗程后,CA199逐渐下降至正常。目前状况良好,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随访没有肿瘤复发迹象,无瘤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已达到3年。1例II期透明细胞癌合并浆液性癌患者,接受CIK细胞治疗2个疗程,PFS已接近4年,随访瘤标和影像学检查无肿瘤复发迹象。另外1例II期EOC患者接受8个疗程CIK细胞治疗后,PFS已达5年,目前状况良好,也没有肿瘤复发迹象。结论:CIK细胞治疗卵巢癌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和治疗卵巢癌病例的回顾分析,我们认为,CIK细胞可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下诱导扩增,第1421天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应细胞;CI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并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联合CIK细胞治疗可增强DDP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5-FU联合CIK细胞治疗对BALB/C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单独应用5-FU或CIK细胞,且可提高小鼠结肠癌模型的细胞免疫功能。CIK细胞治疗卵巢癌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二、6例卵巢癌腹腔化疗并发腹壁硬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例卵巢癌腹腔化疗并发腹壁硬肿(论文提纲范文)
(1)27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2.1 诊断方法 |
1.2.2 资料采集 |
1.3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处理方式及结局 |
2.3 卵巢肿瘤大小与并发症的关系 |
2.4 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比较 |
2.5 妊娠期卵巢肿瘤病理类型与并发症 |
2.6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与肿瘤标记物 |
2.7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 |
2.8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的妊娠结局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单纯性与混合性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1.对象来源及目的 |
2.入选标准 |
3.分组 |
(二) 研究方法 |
1.临床资料收集 |
2.随访 |
3.数据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 单纯性与混合性OCCC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
(二) 单纯性OCCC、混合性OCCC与HGSC、HGEC临床特征比较 |
1.单纯性OCCC、混合性OCCC、HGSC、HGEC临床资料 |
2.单纯性OCCC与混合性OCCC进一步对比分析临床特征 |
3.混合性OCCC分别与HGSC,HGEC对比分析临床特征 |
4.单纯性OCCC分别与HGSC,HGEC对比分析临床特征 |
(三) OCCC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1.OCCC患者总体预后分析 |
2.对单纯性OCCC、混合性OCCC与HGSC、HGEC预后进行分析 |
3.影响OCCC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 |
4.晚期OCCC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单纯性与混合性卵巢透明细胞癌之间临床特征比较 |
(二) 卵巢透明细胞癌与高级别浆液性癌、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之间临床特征比较 |
(三) 卵巢透明细胞癌整体预后及其与高级别浆液性癌、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之间预后比较 |
(四)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文献综述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18F-FDG PET/CT显像联合CA125及HE4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及方法 |
3.随访标准 |
4.病理资料获得 |
5.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93例复发性卵巢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标准及类型 |
3. 卵巢癌患者初次治疗后的随访和监测 |
4. 病例资料信息 |
5. 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原则及不同治疗方式分组情况 |
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无瘤生存期影响因素特点 |
1.1 年龄 |
1.2 新辅助化疗 |
1.3 初次手术肿瘤最大直径 |
1.4 病理类型 |
1.5 病理分化程度 |
1.6 临床分期 |
1.7 初次手术后残留肿瘤大小 |
1.8 初次手术后化疗情况 |
2. 无瘤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 |
2.1 无瘤生存期单因素分析 |
2.2 无瘤生存期多因素分析 |
3. 不同治疗方式对复发性卵巢癌预后影响 |
3.1 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对复发性卵巢癌预后影响分析 |
3.2 靶向组和非靶向组对复发性卵巢癌预后影响分析 |
讨论 |
1. 影响复发性卵巢癌无瘤生存期的因素 |
2. 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 |
3. 靶向药物治疗用于复发性卵巢癌 |
结论 |
1. 主要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References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6)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病因认识 |
2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
3 恶性腹水的诊断 |
4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病因病机 |
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
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荷瘤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的研究 |
一、血性结肠癌腹水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4 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评价与筛选 |
5 结果 |
6 小结 |
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干预的急性毒性实验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分组与给药 |
4 观察指标 |
5 病理指标 |
6 结果 |
7 小结 |
三、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建立血性结肠癌腹水动物模型 |
4 实验分组与给药 |
5 指标观察与收集 |
6 统计方法 |
7 实验结果 |
8 小结 |
第二节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第三节 实验分析 |
一、本研究的立项依据 |
1 恶性腹水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
2 结肠癌恶性腹水形成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切相关 |
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腹水疗效显着 |
4 华蟾素注射液降低VEGF的表达 |
二、本研究的结果概述 |
1 华蟾素注射液毒性实验研究 |
2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研究 |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 |
三、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
1 实验对象的选择 |
2 对照组的设置 |
3 实验数据的分析 |
四、存在问题及展望 |
1 缺乏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与抗血管的对比研究 |
2 细胞模型可进一步完善 |
第三章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研究成果 |
(7)静脉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静脉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综述) |
参考文献 |
(8)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癌性腹水27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一. 综述 |
1 卵巢癌引起的恶性腹水中医认识及现代研究进展 |
1.1 卵巢癌 |
1.2 腹水 |
1.3 病因病机 |
1.3.1 脾气不足,气滞水停 |
1.3.2 气虚血瘀,水湿内停 |
1.3.3 脾肾阳虚,水寒凝聚 |
1.4 辨证拟方内治 |
1.4.1 健脾益气、化瘀利水 |
1.4.2 健脾益气,行气利水 |
1.4.3 健脾益气、温阳利水 |
1.5 小结 |
2 卵巢癌引起的恶性腹水现代研究进展 |
2.1 低蛋白血症形成腹水 |
2.2 卵巢癌腹腔转移形成腹水 |
2.3 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生物活性因子作用形成腹水 |
2.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
2.3.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 |
2.3.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 |
2.3.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
2.3.5 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 |
2.4 免疫调节物质异常促转移形成腹水 |
2.4.1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 |
2.4.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
2.5 原发性卵巢癌腹水的西医治疗方法 |
2.5.1 一般治疗 |
2.5.2 对症治疗 |
2.5.3 化疗 |
2.5.4 靶向治疗 |
2.5.5 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 |
2.5.6 放射免疫治疗 |
3 参考文献 |
二. 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癌性腹水27例临床观察 |
前言 |
1 研究内容及方案 |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 |
1.3 终止研究标准 |
1.4 临床分组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治疗方法 |
2.3 检测指标 |
2.4 安全性评价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 |
3.3 临床症状 |
3.4 安全性 |
4 讨论 |
4.1 卵巢癌腹水患者的证候分类 |
4.2 卵巢癌腹水针刺取穴及辨证分析 |
4.3 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腹水所取得的疗效分析 |
4.4 对临床疗效不明显的病例分析 |
4.5 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腹水的可能机制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7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资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研究对象 |
2. 药物及器械设备 |
2.1 药物 |
2.2 器械及设备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案 |
3.2 具体腹腔热灌注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及在卵巢癌临床治疗中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一、EOC 的生物标志物 |
二、筛查策略 |
三、治疗 |
四、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DDP 联合 CIK 细胞对卵巢癌细胞株 SKOV-3 的杀伤效应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氟尿嘧啶联合 CIK 细胞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体内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化疗联合 CIK 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二章 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CIK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协同刺激分子 B7-H4 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miRNA 与卵巢癌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本研究所获的基金资助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6例卵巢癌腹腔化疗并发腹壁硬肿(论文参考文献)
- [1]27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病例分析[D]. 王洁. 青岛大学, 2020(01)
- [2]单纯性与混合性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殷珂欣.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分析[D]. 黄蓉. 济宁医学院, 2020(01)
- [4]18F-FDG PET/CT显像联合CA125及HE4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价值[D]. 西尔艾力·吾门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93例复发性卵巢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查雪丽. 苏州大学, 2018(04)
- [6]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D]. 胡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静脉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D]. 罗会芳. 西南医科大学, 2018(10)
- [8]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癌性腹水27例临床观察[D]. 苏旸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D]. 陈雍. 皖南医学院, 2016(05)
- [10]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及在卵巢癌临床治疗中的观察[D]. 徐梅. 苏州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