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视听媒体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利用视听媒体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一、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徐小振[1](2020)在《基于学习心理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究 ——以邯郸农村地区小学中段教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国家教育部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信息化,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新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本论文以邯郸东部农村地区多媒体教学应用为研究范畴,从阐述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出发,充分分析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论述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进而分析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几个教学关系,寻找正确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策略,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把“双刃剑”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学信息化趋势越来越重视。依托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有能力为各级各类学校配备充足的多媒体硬件设备,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并强化师资技能培训,为教育信息化夯实了基础,但在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问题和乱象。第二章主要从影响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诸客观因素入手,分析了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描述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中的运用现状,阐述了基于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优势和弊端。第三章探索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策略。首先,分析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及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各学段、各题材、各环节中的应用效果;然后,探讨多媒体教学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最后,以四年级课文《鸟的天堂》课堂教学为例,展示多媒体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技巧。充分研究和寻找基于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是本论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成果已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在线教育、空中课堂等教学模式应用实际,笔者对当前多媒体教学及未来智能化课堂作了进一步思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界给与了充分的关注,但还未形成统一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策略,探索多媒体应用之路,是从事教育事业人士共同的使命。

衷诚菲,李振双,黄玉帆,韦明俭,普顿[2](2019)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时间:2018年6月—2019年7月一、课题的提出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研究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首先,阅读有助于积累语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而充当交际工具的语言也在发展,词汇的数量逐渐扩大,新词不断涌现,要使学习者的交流用语丰富,作文精彩流畅,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广泛地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以丰富学习者的词汇。小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广泛地阅

李恬[3](2019)在《中学生阅读效能感现状及其与阅读素养的关系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阅读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阅读任务的预期和判断,也是一种支撑学生持续阅读的信念,这种信念有时能比真实的阅读能力更加准确地预测阅读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学生阅读心理和阅读体验对其阅读活动的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阅读素养的培养以及国际大规模阅读测评要求重视阅读效能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阅读教学对阅读效能感的呼唤。虽然,目前对于阅读心理的研究已经日渐成熟,但是仍有许多空白需要探索,本论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首先通过理论梳理设计阅读效能感调查问卷,同时还对调查对象的选取、问卷框架和内容进行具体阐述;其次对阅读素养测评卷、阅读效能感调查问卷的质量进行检测;最后对数据的回收和处理做出相关说明。第二章,调查中学生阅读效能感现状及其对阅读素养的影响,主要从胜任感、收益感、环境感、控制感、能力感这五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基于内部因素的判断更自信,消极归因较多;在普通情境中表现更自信,挑战性情境表现较差;进行阅读活动时自我调节表现好,自我监控表现较差;阅读易受环境干扰,学业求助策略使用情况较差;规划能力效能感表现较弱,阅读策略能力感没有呈现层次性。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与测评卷成绩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数据显示阅读效能感与阅读成绩之间呈现显着正相关。最后,进一步分析阅读效能感各个维度与阅读素养的关系发现:控制感、能力感与阅读成绩具有显着相关性,胜任感与阅读素养有一定相关,受益感与阅读成绩之间没有显着的线性相关。第三章,基于阅读效能感现状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阅读效能感培养策略。首先,教师应该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善学生阅读感受;其次,教师应该改进阅读教学过程,重视阅读效能感培养;最后,教师应转变阅读评价模式,提高学生阅读效能感。第四章,补充说明运用阅读效能感培养策略的五个原则,包括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主体性与平等性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艺术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陈文钧[4](2019)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实施研究 ——以亲情主题课文为个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情感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亲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是情感教育的首要方向。但当前社会上亲情淡漠问题突出,中学生又因其身心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尤其需要正确、有效的亲情教育。语文学科具有人文关怀特性,中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各类丰富的亲情教育资源,如何有效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唤起学生对亲情的思考与珍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与论题相关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当前我国学者对情感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特征、内容以及价值的研究;对亲情教育的研究主要偏向中学生亲情教育、中学教材、亲情主题课文的研究,为笔者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理论资料。第一章主要阐释基本概念,梳理情感教育与亲情教育的含义,明确本文所探讨的是中学语文课堂,以教材中亲情类课文为资源依据的狭义亲情教育的界限。提出当前社会经济多元化影响人们的道德发展、学校对亲情教育的实施存在偏差、家长忽视亲情教育、青少年处在情感问题多发的成长期等问题,强调正确进行亲情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亲情类文本为对象,分析其编选情况及优缺点,提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亲情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依据表达情绪的不同,分别从文本细读和文学体裁教学策略两方面,依据具体的教学课例进行分析探讨,丰富亲情教育的具体实施经验。第三章结合实际对教师提出亲情教育的实施建议,强调教师应提高教学审美化技能,在多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亲情教育,满足学生对爱与自尊的需求,进行紧随时代潮流与地区特色的亲情教育,以期丰富亲情教育的思路。结语部分再次强调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要为中学生打好一生的精神底子,奠基一生的精神追求,亲情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先锋应该引起重视。本文从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两方面提出对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补充拓展,旨在对教师们进行审美形式下的亲情教育提供有效的借鉴,同时提出课堂内外的亲情教育活动建议,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为祖国培养具有全面高素质的新一代建设者。

田懿[5](2018)在《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好学乐学的内在驱动力,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众多思想政治教师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思想政治课是极具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门课程的内容具备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要想单靠课程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也非常困难。而激趣法是将枯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将知识性与趣味性集于一身。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涵盖大量有利于激趣法运用的课程内容,将激趣法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学习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提倡的。论文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其中,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中教学中运用的依据和意义。主要是对激趣法进行概述,包括激趣法的内涵及要求以及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依据和意义。并且,对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激趣法的依据也分层展开了论述,主要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三个部分进行展开阐述。第三部分: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的设计与实践。主要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框为例,从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两方面来加以说明。教学设计主要从基本要求和内容分析进行展开,其中,内容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部分。教学实践从创境激趣、引思明理和体验导行三部分展开论述。第四部分: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的反思。首先,基于教学实践分析激趣法在教学运用中的积极作用。然后,一方面,对高中《文化生活》运用激趣法教学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解析;另一方面,为高中《文化生活》运用激趣法教学提出具体的提升路径:首先,精心预设,培育学生的兴趣,将知识点转化成学生的兴趣点和增趣点;其次,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再次,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再次,激励评价,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引导实践,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到学习的乐趣。总之,即育趣,导趣,激趣,扬趣,寻趣。

张羽[6](2018)在《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然地理作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基础和难点,因其抽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使得知识难度大增,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学困生”。如果不及时关注并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将会给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以及未来的升学和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自然地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针对成因探讨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调查了高中生的自然地理学习情况,通过学优生与学困生的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总结了自然地理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对自然地理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外部因素包括地理教师影响、学科特点、学校和家庭环境。在分析和归纳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针对内部因素:激发自然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自然地理教学衔接,夯实基础;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磨砺学习意志;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优化自然地理学习方法;提高自然地理学习能力等;另外对地理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外部因素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最后的个案研究表明,自然地理学困生是可以实现有效转化的。但是转化学困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外部环境的改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师生共同的配合和坚持,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齐竹青[7](2018)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由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负责编写了《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四本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教材。本论文以此为情境教学实施的内容基础,试将情境教学有效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来。在我国实施新课改的十多年间,以新的教学理念为课改重点,也由此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当然,这其中情境教学法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实践也证明了情境教学法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大力推广也推动了情境教学法的本土化和学科化发展。以情境教学法改变以往传统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情境教学法为核心,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情境教学法概述。首先是对“情境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法”两个概念的分析;基于此从情境教学法的真实性、自主参与性、情感性和形成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其特点;再次是对运用情境教学法所依据的理论借鉴进行分析。第三章,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和情境教学有利于促进教材内容的实现两方面出发分析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从新课改的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理念,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四方面探讨了情境教学实施的可能性。第四章,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中的具体运用。首先分析运用情境教学的原则;其次以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为基础展开探讨情境教学法是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的;再次是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具体一课为案例讲授情境教学是如何具体运用的。第五章,情境教学法在具体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从以下三层次展开:创设情境时应注意的问题;创设的情境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处理好情境教学和新课改之间的关系。

黄莉杰[8](2018)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新的学力概念“核心素养”,即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一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而“问题学习”这一重要学习方式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将“问题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旨在寻求更为高效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问题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讨,将有利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又分为三章来论述。引言先论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研究缘起及价值,然后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概述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相关理论。阐述了问题学习的内涵,提出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特征:问题中心性、学生主体性、协同探究性、评价多元性、全程开放性。明确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意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成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最后也说明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阶段与方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阶段可以分为发现问题阶段、组建小组阶段、探究问题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以及反思总结阶段这五个阶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方法有感悟质疑法、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和多方联系法这四种方法。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教师指导。首先,针对第二章学生问题学习的阶段论述了教师相应的指导策略:指导发现问题的阶段、指导小组学习的阶段、指导反思总结的阶段、指导学习迁移的阶段。然后,提出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指导时应具备的要求:提高自身水平、转换教师角色。最后,又提出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问题学习指导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指导时要发挥支架作用、教师指导要贴近最近发展区、指导要适时适度、指导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指导。结语再次指出问题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所具有的意义,并且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覃月情[9](2017)在《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众所周知,新课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究竟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一、讲清算理,提高计算教学质量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以通过以

朱俊,葛艳青[10](2017)在《为了文化的传承——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书法教学指导探求》文中研究指明汉字的"躯壳化"让汉字的文化意蕴被弱化直至消失,书法传承出现了文化"曲结",在现代与传统的夹缝中从文化高位上"跌落"。文化视野下的书法教学实现从文字意蕴向文化视角的延伸,从书写技能向文化素养的拓展,担负着从吸纳文化向传播文化提升的任务。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习心理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究 ——以邯郸农村地区小学中段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
        (二)国内研究情况
    四、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
        (一)多媒体教学
        (二)学习心理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概述
    第一节 电教设备及现代师资在小学教育中的配备
        一、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
        二、专业化师资的培养
        三、河北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趋势及乱象
        一、多媒体技术在当下农村地区教学中的应用趋势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乱象
        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乱象分析
第二章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小学生的认知心理
        二、小学生的非认知心理
    第二节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弊端
第三章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各学段中的应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各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各体裁中的应用
    第二节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节 应用多媒体教学,实现高效课堂
        一、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课堂纪律的维持
        三、课堂实例分析——以《鸟的天堂》课堂教学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的重点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四、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理论
        (二) 人本主义理论
        (三) 接受美学理论
    三、研究成果
        (一) 小学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没有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2.阅读目标不明, 缺乏主动性
        3.阅读方法不当
        (二)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基本路径
        1.培养小学生阅读技能的路径
        (1)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径
        (1) 通过日常积累培养语感
        (2)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体验情感
        (3) 读思结合, 加深理解

(3)中学生阅读效能感现状及其与阅读素养的关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阅读效能感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问题
        (二) 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要求重视阅读效能感
        (三) 阅读素养测评关注阅读效能感
        (四) 现代阅读教学对阅读效能感的呼唤
    二、研究综述
        (一) 阅读效能感相关概念研究
        (二) 阅读效能感的结构研究
        (三) 阅读效能感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
    三、阅读效能感的概念与结构
        (一) 概念
        (二) 结构
    四、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 结合语文学科,发展阅读效能感理论
        (二) 填补对学生阅读效能感现状量化分析的空白
        (三) 提高师生对阅读效能感的认识
        (四) 提出切实有效的阅读效能感培养策略
第一章 阅读效能感理论基础及调查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 动机强化和归因理论
        (二) 社会学习理论
        (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问卷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对象的选取
        (二) 问卷编制和质量说明
    四、测评卷的质量说明
    五、数据的回收与处理
第二章 阅读效能感现状以及对阅读素养的影响
    一、学生阅读效能感现状分析——基于两所中学的调查
        (一) 基于内部因素的判断更自信,消极归因较多
        (二) 普通情境表现好,挑战性情境表现差
        (三) 自我调节表现较好,自我监控表现较差
        (四) 易受环境干扰,学业求助策略使用情况较差
        (五) 规划能力效能感表现较弱,阅读策略效能感没有呈现层次性
    二、学生阅读效能感对阅读素养的影响及解释
        (一) 阅读效能感整体与阅读素养呈显着正相关
        (二) 胜任感与阅读素养具有一定相关性
        (三) 控制感与阅读素养呈显着正相关
        (四) 环境感与阅读素养呈显着正相关
        (五) 受益感与阅读素养不具相关性
        (六) 能力感与学生阅读素养呈显着正相关
第三章 基于阅读效能感现状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善学生阅读感受
        (一) 加强班级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 形成崇尚阅读的班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阅读主动性
    二、改进阅读教学过程,重视阅读效能感培养
        (一) 构建民主开放课堂,积累积极效能信息
        (二) 设置合适的阅读目标,获得成功阅读体验
        (三) 有效利用言语反馈,激发阅读动机
        (四) 进行积极的归因反馈,提高阅读自信心
        (五) 树立有效的榜样,提供替代性效能信息
        (六) 提升阅读策略运用能力,获得阅读成就感
    三、转变阅读评价模式,提高阅读效能感
        (一) 阅读评价要求具体化
        (二) 阅读评价方式多样化
第四章 阅读效能感养成原则
    一、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二、主体性与平等性相结合
    三、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艺术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五、调适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测评卷样题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4)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实施研究 ——以亲情主题课文为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情感教育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二、亲情教育的概念
    三、当前亲情教育的问题
第二章 亲情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状况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亲情类文本编选情况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亲情类文本解读的探究
        1、《我的叔叔于勒》:怜悯中的亲情
        2、《秋天的怀念》:追悔中的亲情
        3、《背影》:矛盾中的亲情
    三、中学语文课堂中对亲情类文本教学策略的探究
        1、《金色花》:以朗读教学体会亲情中的喜爱情感
        2、《散步》:以课堂辩论体会亲情中的幸福情感
        3、《枣儿》:以情景表演体会亲情中的凄苦情感
    四、当前中学语文课堂亲情教育存在的问题
        1、较为单一的教学情境
        2、课堂的有效互动不足
        3、教学模式僵化
        4、情绪带动不足
        5、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整合
第三章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亲情教育的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审美化技能
        1、提升创设情境的能力
        2、培养有效互动的能力
        3、增强情绪情感控制的能力
    二、教师应在多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亲情教育
        1、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亲情教育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亲情教育
    三、教师应提升学生对爱与自尊的需求引导
    四、家庭应加强学生对爱与自尊的需求引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调查访谈法
    (四)创新之处
一、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依据及意义
    (一)激趣法的内涵和要求
        1.激趣法的内涵
        2.激趣法的要求
    (二)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1.理论依据
        2.课程标准依据
        3.学情分析依据
    (三)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有利于促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中运用的教学设计及实践
    (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教学设计的内容分析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教学实践过程
        1.创境激趣—关注文化现象
        2.引思明理—领悟文化观点
        3.体验导行—解决文化问题
三、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的反思
    (一)激趣法运用于高中《文化生活》教学的几点优势
        1.已有经验和多种教学方法为激趣法的有效运用提供借鉴
        2.青少年心理需要和教材特点为激趣法的运用提供了可能
        3.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中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课前是否了解学生兴趣
        2.教学活动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
        3.学生课后的学习兴趣是否持久
    (三)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的实施路径
        1.精心预设—育趣
        2.创设情境—导趣
        3.问题探究—激趣
        4.激励评价—扬趣
        5.引导实践—寻趣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6)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学困生相关概念界定
        2.1.2 地理学困生概念界定
        2.1.3 自然地理学困生概念界定
    2.2 学困生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论
        2.3.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3.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的成因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的调查设计
        3.1.1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
        3.1.2 教师访谈调查设计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1 内部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3.2.2 外部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3.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4 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4.1 内部因素分析
        4.1.1 学习自然地理的内在需要不足
        4.1.2 自然地理知识基础薄弱
        4.1.3 学习的意志力不强
        4.1.4 学习自然地理的态度和习惯不佳
        4.1.5 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欠科学
        4.1.6 自然地理学习能力较弱
    4.2 外部因素分析
        4.2.1 学科因素
        4.2.2 教师因素
        4.2.3 学校因素
        4.2.4 家庭因素
5 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分析
    5.1 针对内部因素的自然地理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5.1.1 激发自然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
        5.1.2 注重自然地理教学衔接,夯实基础知识
        5.1.3 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磨砺学习意志
        5.1.4 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
        5.1.5 优化自然地理学习方法
        5.1.6 提高自然地理学习能力
    5.2 针对外部因素的自然地理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5.2.1 教师方面
        5.2.2 学校方面
        5.2.3 家庭方面
6 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个案转化研究
    6.1 个案简介
    6.2 个案原因分析
    6.3 个案转化过程
    6.4 个案转化效果分析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自然地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地理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
第2章 关于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2.1 情境教学法的认识
        2.1.1 情境教学法
        2.1.2 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法
    2.2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2.2.1 真实性
        2.2.2 自主参与性
        2.2.3 情感性
        2.2.4 发展性
    2.3 情境教学法实施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2.3.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
        2.3.2 情境教学法的西方理论依据
        2.3.3 情境教学法的国内理论依据
第3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3.1.1 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3.1.2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材内容的实现
    3.2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中的可能性
        3.2.1 新课改理念与情境教学理论的一致性
        3.2.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是实施情境教学的理念基础
        3.2.3 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推进情境教学实施的动力
        3.2.4 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是情境教学实施的硬性条件
第4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环节设置
    4.1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环节
        4.1.1 设疑启思,创设问题情境
        4.1.2 感知领悟,创设模拟情境
        4.1.3 巩固练习,创设操作情境
        4.1.4 拓展延伸,创设生活情境
    4.2 情境教学法在具体环节设置中的案例
第5章 情境教学法在具体运用中的实施建议
    5.1 创设教学情境的建议
        5.1.1 针对学生需求创设情境
        5.1.2 根据课程目标创设情境
        5.1.3 创设情境要一以贯之
        5.1.4 情境的创设宜“精”不宜”多”
    5.2 提高教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建议
        5.2.1 教师应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
        5.2.2 课堂上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5.3 处理好情境教学和新课改之间的关系
        5.3.1 处理好高中各年级与情境教学法的关系
        5.3.2 处理好传统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相关概述
    第一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的内涵
        一、问题
        二、问题学习
        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
    第二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的特征
        一、问题中心性
        二、学生主体性
        三、协同探究性
        四、评价多元性
        五、全程开放性
    第三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的意义
        一、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二、提高阅读教学成效
        三、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第四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发现学习理论
第二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阶段与方法
    第一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阶段
        一、发现问题阶段
        二、组建小组阶段
        三、探究问题阶段
        四、成果展示阶段
        五、反思总结阶段
    第二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方法
        一、感悟质疑法
        二、头脑风暴法
        三、逆向思维法
        四、多方联系法
第三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的教师指导
    第一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教师指导的策略
        一、指导发现问题的策略
        二、指导小组学习的策略
        三、指导反思总结的策略
        四、指导学习迁移的策略
    第二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对教师指导的要求
        一、提高教师水平
        二、转换教师角色
    第三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学习教师指导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要发挥支架作用
        二、教师指导要贴近最近发展区
        三、指导要适时适度
        四、指导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习心理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究 ——以邯郸农村地区小学中段教学为例[D]. 徐小振.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A]. 衷诚菲,李振双,黄玉帆,韦明俭,普顿. 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 2019
  • [3]中学生阅读效能感现状及其与阅读素养的关系调查研究[D]. 李恬.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实施研究 ——以亲情主题课文为个案分析[D]. 陈文钧.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为例[D]. 田懿. 山东师范大学, 2018(12)
  • [6]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 张羽.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齐竹青. 吉林大学, 2018(01)
  • [8]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学习研究[D]. 黄莉杰. 扬州大学, 2018(01)
  • [9]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A]. 覃月情. 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17
  • [10]为了文化的传承——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书法教学指导探求[J]. 朱俊,葛艳青. 江苏教育, 2017(77)

标签:;  ;  ;  ;  

利用视听媒体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