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防范和化解银行卡业务风险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丁盛[1](2020)在《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沿,第三代突破常规支付介质的和基于场景的无感支付正在酝酿。商业银行传统支付体系及市场占有率遭受互联网巨头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冲击,同时为面对快速发展的支付行业及快速迭代变化的支付产品,监管政策不断调整,商业银行需建设更高水平的风险防范体系,探索潜在商业模式和参与方,提前指定技术标准和业务管理策略。支付结算业务对商业银行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基础服务维护着基础客户关系,包括传统收单业务、对公支付业务等服务于不同的群体,这些客户群体对于商业银行至关重要。支付结算作为资金管理重要的环节,对于商业银行基础存款关系密切。外部互联网巨头穷追不舍,商业银行应就支付业务调整发展策略,AT的野心不止于支付,旨在利益支付金融业务的核心载体渐而颠覆传统银行业。银行应调整业务管理策略,居安思危,提前做好相关内部调整,在产品和市场方面争取跟进策略,吸取移动支付的发展浪潮中经验和教训,重塑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发展机遇。本文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重点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包括国内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发展情况及管理理论的研究,对全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章引入支付结算、银行卡支付、移动支付、风险控制等相关概念与理论,简要介绍国外支付业务发展情况,突出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提出支付业务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明确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定位与处境,为之后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三章从宏观发展策略、市场管理、技术创新、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方面全面剖析A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管理现状,借鉴国内外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针对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并对将聚合收单业务(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之一)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章针对A商业银行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管理优化建议,说明相关业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项,丙提出未来的管理思路和发展策略。第五章总结结论,展望未来。
姚敏[2](2020)在《农村中小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因子实证研究 ——以浙江DQ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农信机构为主体的农村中小法人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促进“三农”发展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农信机构积极创新,在传统的存贷款、结算、结汇和售汇等业务外,大力发展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提高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浙江地区农信机构信用卡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仍然停留在单纯考核发卡量的初始阶段,处于风险积聚的过程中,相比其他类型银行机构,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表现为以信用风险为主、操作风险及合规风险并存的状况。因此,分析查找该地区农信机构信用卡业务主要风险成因并采取针对性地控制措施是降低风险、促进业务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信用卡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对浙江省农信机构信用卡业务主要风险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浙江DQ农村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流程制度等进行剖析,对信用卡逾期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得出对卡片申请人资信状况审核不严导致持卡人违约概率上升是浙江省农信机构信用卡信用风险形成的关键原因。最后,引入本文的核心观点,即地方农村中小法人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政策与建议,主要包括制定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完善信用评估体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学术界现有对农村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研究比较少,仅有的两到三个实证研究因数据可获得性差等原因效果不尽如人意,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在于充分考虑了被研究对象信用卡业务存在跨区域经营、客户群体大部分为涉农客户际情况等,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通过获取大量实际经营数据,确保真实性,充分结合了理论与实际。
王青[3](2020)在《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然存在着风险,其中柜面操作风险不容小觑,不仅会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更会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影响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大风险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外资银行竞争、互联网冲击、监管环境变化,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柜面操作风险案件层出不穷。J银行苏州分行虽已有较成熟的内控制度体系,但在转型运营中仍暴露出诸多柜面操作风险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进而揭示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特征,对于帮助商业银行重新审视柜面操作风险,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了柜面操作风险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采用文献分析法,提炼出有参考价值的观点,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柜面操作风险的概念界定、目标、内容、方法、流程等,论文构建了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论文从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因素四方面,阐述了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得出如下结论:J银行苏州分行应高度重视柜面操作风险,加强防范管理;建立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实现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目标;把好人员关,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技术水平,有效控制柜面操作风险。本文的研究为商业银行有效开展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任一帆[4](2020)在《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当下,我国3000万在校大学生成为了消费金融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在高校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起步的初期,各类消费贷平台层出不穷,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不息通过欺诈、高息、强制消费等手段诱骗大学生进行消费贷款,对部分在校大学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极坏的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非法校园贷的严厉整治行动,非法校园消费金融平台逐步被驱逐出市场,但非法校园贷仍有发生,又因为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消费场景,无时无刻都在刺激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处于18到25岁之间的大学生在其毕业后也能成为未来消费金融市场中的主力军,所以随着市场劣币逐步退出,商业银行的进入为净化高校消费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帮助。本研究旨在从在校大学生视角出发,对校园消费金融呈现的典型风险进行研究,希望为商业银行切入校园消费金融市场提供规避风险的可行性建议。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学界对消费金融发展模式与风险控制的研究成果,对长尾理论、风险控制理论和风险感知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全文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根据长尾理论从经济环境角度对商业银行切入消费金融市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进入校园消费金融市场的政策、社会、技术等宏观要素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开发校园金融市场的外部可行性。随后,又从商业银行自身具备的渠道、模式、技术和渗透能力等方面对其开发校园金融市场的内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校园消费金融风险聚集和发生的潜在主体为校大学生,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消费金融的感知风险,运用访谈法进行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分析,共债风险、欺诈风险和获客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最后针对三大风险,从校银合作,构建大学生征信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三个方面为商业银行规避校园金融风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外部和内部分析了商业银行切入校园消费金融市场的动因和可行性,从大学生的角度帮助商业银行了解校园消费金融市场的风险点,在应对策略上将商业银行、社会、校园视为风险防范的共治体,为有效防控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郝振峰[5](2020)在《ZY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来助力大众消费升级,商业银行积极发展信用卡业务,并将发卡模式由传统的线下获客向线上获客转变,一方面促使信用卡发卡量及透支余额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使信用卡风险快速暴露,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商行都把信用卡业务作为战略核心业务来抓,积极采用纯线上营销发卡模式,信用卡发卡量成倍增长的同时风险快速暴露,然而,综观国内文献,我国对城商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甚少。因此,对城商行纯线上营销发卡模式下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完善其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其风险管理流程,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其信用卡业务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ZY银行信用卡业务为研究对象,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实地调研法以及比较分析法,首先,综述了ZY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包括信用卡发卡量持续增长、纯线上营销发卡模式、业务品种较少、收入增长较快、资产质量逐步恶化、运营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手段较少和与他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区别;其次对ZY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成因展开具体分析,总结出该银行存在贷前营销的客群质量差和审批环节把关不严、贷中预警监控机制不到位、贷后逾期催收回款率较低、不良资产处置缓慢的问题;再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即提升营销客群质量和审批质量,加强贷中管理,健全贷后逾期催收体系,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上述对策的提出,一方面对该行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因ZY银行是我国众多区域性的城商行的一员,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状况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所以对于同类银行机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比了纯线上营销发卡模式与传统营销发卡模式的区别,指出了该模式下主要风险特征和风险点,提出了采用技术手段降低失联率等措施,重新设计了核销流程,这些都是本文的创新点,希望对于银行纯线上营销发卡模式下风险管理的研究有所帮助。
唐婷婷[6](2020)在《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用卡业务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额呈倍数的增长,为银行创造了大量的费用、利息及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各商业银行竞争加剧,想方设法提高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及份额。然而风险是与收益成正比的,伴随着信用卡业务繁荣而来的是高风险,由于近年来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经济增速开始变缓,信用卡业务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隐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虚假办卡、套现、伪冒办卡、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违约风险越来越突出,扰乱了金融秩序,为商业银行带来损失,如果有效的规避风险、及时化解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挑战。C银行S分行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具有一般商业银行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行业经济周期等信用卡违约风险理论,以该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违约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发现: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概率会受个人信用卡客户来源、个人信用卡持卡人的性别、年龄、行业、个人信用卡资金用途、外部环境、银行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成因主要是商业银行“跑马圈地”粗放式经营、个人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客户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等。为防范及化解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需要从五个方面改进:第一,加强大数据的使用,把好准入关防范风险;第二,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由重规模向重质量及效益转变;第三,优化用卡环境,逐步减少“逆向选择”的不利影响;第四,完善信用卡风险防控体系;第五,建立健全完善、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
洪蕾[7](2020)在《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种风险也随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Z银行NG支行的个人信贷资产质量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考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日趋凸显。基于此,本文以Z银行NG支行为例对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当前Z银行NG支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行在个人信贷业务中发生的实际案例,探寻对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控与风险防范措施,从而达到合规经营、稳健发展、有效规避及防范业务风险的目的。首先,本文对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与Z银行NG支行的相关工作人员访谈,先大概了解到该行存在的四个问题,分别是个人信贷业务流程不规范、制度设计不全面、业务操作不合规、贷后管理不到位;其次,针对Z银行NG支行人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选取了该行在实际业务中的10个案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原因分析;再次,找到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后,为该行构建了个人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具体包括优化设立个人信贷客户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建立对合作方的动态管理机制、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中的风险防控要点、加强贷后监管和人员素质培训;最后,在设计了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包括增加科技保障、完善内部奖惩考核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中的具体举措。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以期达到解决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郑阳[8](2019)在《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金融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是金融的重要构成元素。随着经济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互联网金融业的崛起,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金融科技,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商业银行智能化发展开始起步,智慧银行应运而生。智慧银行凭借其业务处理的智能化、数据处理的精准化以及服务群体的大众化,既顺应了新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也应对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因此,智慧银行的构建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生的,智慧银行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种种问题,内部控制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内部控制关系着智慧银行业务的长久健康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的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及基层网点的工作经验,对K分行在智慧银行业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显示,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存在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关键环节建设存在缺陷,业务信息反馈评价机制缺失、潜在风险管理存在短板;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在分析基础上,进而尝试提出K分行应该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业务操作、关键环节建设、信息与沟通、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智慧银行业务的内部控制优化。从而使K分行的智慧银行业务发展更加健康、长远,实现K分行发展的“第二曲线”。智慧银行业务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为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以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指导,并为我国商业银行智慧银行业务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赵静[9](2019)在《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以郑州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信用卡当前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主要媒介。信用卡除了能够充当人们消费的一种货币形式,同时还能够为人们提供个人理财平台,虽然信用卡在现代社会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在使用过程当中产生的一系列风险问题,与其他货币形式相比较来说,信用卡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此信用卡在现代发展的过程当中,会为企业的经营和政府宏观调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信用卡风险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不同规模银行金融风险当中的一类代表性风险,因此为了增强郑州银行对于信用卡风险的管理,就必须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能够有效解决信用卡风险的方法,为郑州银行信用卡风险的管理提供参考。在本篇论文当中,以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方法,首先对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进行风险识别,其次再结合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实际,指出其信用卡业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内外部问题,再结合部分城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提出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控的优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进行风险识别,发现在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中主要面临四大类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和宏观风险。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将严重制约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提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对策。其次,结合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分析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即当前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问题:外部问题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存在缺陷,信用卡持卡者安全意识较弱以及信息共享平台的不健全性;内部问题包括郑州银行信用卡办理流程的不规范性、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滞后性以及银行内部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薄弱等。再次,通过对部分城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美国商业银行重视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加强社会和个人征信制度的完善、构建相对科学合理的信用评分制度和风险评级制度等,增强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和防范。除此之外,香港地区的商业银行也十分重视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对于信用卡的风险防范。最后,针对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外部措施包括加强银行内部客户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优化、完善社会和个人征信体系、增强信用卡持卡人的安全意识。郑州银行内部改革和调整包括加强员工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积极借鉴国外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简化信用卡办理流程等,从而有效提升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
田润[10](2020)在《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文中指出十九大报告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对金融工作做出明确要求:“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了国内经济社会的稳定,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内部审计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实践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经建立起内部审计的基本体系,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合规审查逐渐转向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内控动态的审计与监督,以防范银行内部风险的产生。我国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比较特殊的金融企业,构成了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市场份额、业务占比和影响力都是极其重要的,对银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构成受体制、行政及金融监管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和长期累积的影响,同时也与其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还与国内企业以及信用环境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呈现一种复杂的综合相关性,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象重中之重应当是国有商业银行。本文选择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内部审计进行研究,探索优化内部审计的途径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本文第一部分是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的阐述;第二部分通过文献阅读和资料查找,了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审计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基本要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根据时代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包括受托责任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系统论与控制论;第四部分是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研究,从基本概况和内部审计概况分别出发,了解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以及内部审计的基本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现今的内部审计现状;第五部分以G银行H分行为例,结合实际的全面审计项目,从项目的各具体要素分析了H分行内部审计的现状,着重分析案例中的内部审计与防范风险目标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六部分是根据政策和理论基础,对上述案例进行总结与分析,富有针对性的对前述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改进思路和建议;第七部分对全文做出结论,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探究内部审计的优化在加强个体银行风险防范的作用,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做出一点贡献,并对文章和自身不足之处作出总结。
二、对防范和化解银行卡业务风险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防范和化解银行卡业务风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第2章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相关理论概述 |
2.1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
2.1.1 资产管理 |
2.1.2 负债管理 |
2.1.3 资产负债管理原则 |
2.2 支付业务及风险管理理论 |
2.2.1 支付业务类型 |
2.2.2 支付业务风险理论 |
2.3 支付市场合作与管理模式 |
2.3.1 传统四方合作模式 |
2.3.2 行业服务合作模式 |
2.3.3 银行支付业务管理模式 |
第3章 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管理现状 |
3.1 A商业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
3.1.1 A商业银行资产状况 |
3.1.2 A商业银行经营范围 |
3.1.3 A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
3.2 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管理的特点 |
3.2.1 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发展 |
3.2.2 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特点 |
3.3 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
3.3.1 合规风险管理 |
3.3.2 信用风险管理 |
3.3.3 市场风险管理 |
3.3.4 操作风险管理 |
3.3.5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
3.4 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创新支付业务布局薄弱 |
3.4.2 分行支付业务风险防控能力的弱点 |
3.4.3 科技能力与产品需求的矛盾 |
第4章 A商业银行聚合收单业务案例分析 |
4.1 支付产品设计与开发 |
4.1.1 产品周期管理分析 |
4.1.2 产品开发质量问题分析 |
4.1.3 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
4.2 商户管理分析 |
4.2.1 商户分级管理分析 |
4.2.2 商户审批流程机器人的应用 |
4.2.3 商户服务分析 |
4.3 终端管理分析 |
4.4 风险管理分析 |
4.4.1 风险策略分析 |
4.4.2 风险案例分析 |
第5章 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管理优化改善措施 |
5.1 支付业务创新优化 |
5.1.1 支付业务对外赋能 |
5.1.2 支付融入生活场景 |
5.1.3 发挥支付账户优势 |
5.2 优化业务管理模式 |
5.2.1 各业务条线协同配合 |
5.2.2 优化支付系统建设与运营机制 |
5.3 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
5.3.1 谨慎开展垫资阶段业务 |
5.3.2 加强风险审批流程 |
5.3.3 加大风险监测系统建设投入 |
5.4 与市场各方探索合作 |
5.4.1 加强与非银支付机构合作 |
5.4.2 与同业机构保持合作 |
5.4.3 深入学习互联网模式 |
5.4.4 与场景服务机构保持合作 |
5.5 加大建设科技能力 |
5.5.1 提升科技人员储备 |
5.5.2 优化管理流程 |
5.5.3 提高软硬件投入和使用效率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农村中小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因子实证研究 ——以浙江DQ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2.2.1 信用卡风险种类的研究 |
2.2.2 对信用卡风险识别的研究 |
2.2.3 对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 |
2.2.4 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 |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经验 |
3.1 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 |
3.2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2.1 信用卡风险管理程序 |
3.2.2 主要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 |
3.3 金融科技发展在信用卡业务及其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
4 浙江省农村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
4.1 浙江省农村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现状 |
4.2 浙江省农村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主要风险及成因 |
4.2.1 信用风险为主 |
4.2.2 合规风险较为突出 |
4.2.3 欺诈风险需警惕 |
4.2.4 共债风险需要重视 |
5 浙江DQ农村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现状 |
5.1 浙江DQ农村商业基本情况 |
5.2 信用卡业务基本经营情况 |
5.3 信用卡风险管理架构 |
5.3.1 制度建设情况 |
5.3.2 组织架构及岗位配置 |
5.3.3 合作机构管理情况 |
5.3.4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程序 |
5.4 主要风险状况 |
5.4.1 信用风险突出 |
5.4.2 操作风险管理存在漏洞 |
5.4.3 个别业务合规风险突出 |
6 浙江DQ农村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因子实证研究 |
6.1 客户信用卡逾期影响因子选取 |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及检验 |
6.3 研究模型建立及分析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制定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 |
7.2.2 完善信用评估体系,严格信用卡客户准入 |
7.2.3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
7.2.4 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
参考文献 |
(3)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四、本文的创新 |
(一)研究内容更具针对性 |
(二)改进措施设计更全面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简要评析 |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原因的研究 |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的研究 |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 |
(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研究 |
(五)文献评论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二)内部控制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四)心理契约理论 |
三、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 |
(一)人员因素与操作风险 |
(二)流程因素与操作风险 |
(三)系统因素与操作风险 |
(四)外部事件与操作风险 |
第三章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概念界定 |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定义 |
(二)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
(三)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特征 |
二、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 |
(一)总体目标 |
(二)具体目标 |
三、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内容 |
(一)人员风险 |
(二)流程风险 |
(三)系统风险 |
(四)外部风险 |
四、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法 |
(一)风险识别 |
(二)风险评估 |
(三)控制/管理 |
(四)监测/度量 |
(五)风险报告 |
五、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 |
(一)事前防范 |
(二)事中控制 |
(三)事后监督 |
第四章 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一、J银行苏州分行概况 |
(一)背景介绍 |
(二)组织架构 |
(三)业务结构 |
二、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概况 |
(一)管理状况介绍 |
(二)管理流程概况 |
三、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一)人员风险管理的现状 |
(二)流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
(三)系统风险管理的现状 |
(四)外部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五章 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风险意识不到位 |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 |
(三)系统技术不完备 |
(四)营运人员不稳定 |
二、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人员风险产生的原因 |
(二)流程风险产生的原因 |
(三)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 |
(四)外部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六章 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改进 |
一、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改进目标及原则 |
(一)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目标 |
(二)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原则 |
二、人员因素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一)加大员工职业操守及风险责任意识教育 |
(二)加强柜员培训和员工队伍建设 |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 |
三、流程因素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一)优化业务流程 |
(二)规范流程管理 |
(三)关注新流程风险 |
四、系统因素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一)优化操作系统 |
(二)加强技术设备管理 |
(三)引入完善的业务处理机制 |
五、外部环境因素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一)强化技术手段,提高防范水平 |
(二)加强案例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
(三)落实监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本文的结论 |
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关于信用卡在美国校园的营销研究 |
2.1.2 关于校园信用卡使用人群的研究 |
2.1.3 对于校园信用卡消费风险的研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消费金融概念 |
2.2.2 校园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
2.2.3 校园消费金融平台风险研究 |
2.2.4 高校校园消费金融的风险及解决对策研究 |
2.3 研究现状评述 |
2.4 理论基础 |
2.4.1 长尾理论 |
2.4.2 风险控制理论 |
2.4.3 消费风险理论 |
第3章 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可行性分析 |
3.1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
3.1.1 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潜力 |
3.1.2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主体 |
3.1.3 大学生消费金融借贷平台乱象 |
3.2 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外部可行性分析 |
3.2.1 政策环境蕴藏发展机会(Policy) |
3.2.2 经济环境提供市场规模(Economy) |
3.2.3 社会环境提供发展动力(Society) |
3.2.4 技术环境提供发展保障(Technology) |
3.3 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内部可行性分析 |
3.3.1 金融科技力推消费金融渠道下沉校园 |
3.3.2 通过联名合作快速切入校园消费场景 |
3.3.3 设立消费金融子公司全面渗透校园市场 |
3.3.4 借助银行优势深耕校园金融消费业务潜力 |
第4章 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风险调查分析 |
4.1 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风险概述 |
4.2 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风险问卷调查 |
4.2.1 问卷设计 |
4.2.2 样本选取及调查范围 |
4.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4.2.4 问卷的回收与数据处理 |
4.3 基于调查结果的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风险分析 |
4.3.1 消费金融模式升级过程中的共债风险 |
4.3.2 大学生场景消费中的欺诈风险 |
4.3.3 银行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获客风险 |
第5章 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风险防控建议 |
5.1 银校共建消费金融风险防控阵地治理共债风险 |
5.1.1 银校合作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 |
5.1.2 银校合作开设金融理财实践课程 |
5.1.3 银校合作全面提升大学生信用意识 |
5.1.4 重视家庭教育控制消费金融风险 |
5.2 构建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治理欺诈风险 |
5.2.1 认识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
5.2.2 打通整合大学生信用信息数据搜集渠道 |
5.2.3 运用大数据征信治理欺诈风险 |
5.3 加强制度完善与监管治理获客风险 |
5.3.1 政府监管部门层面 |
5.3.2 银行消费金融平台层面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在校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认知调查问卷 |
(5)ZY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特色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信用卡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
2.1.1 信用卡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含义 |
2.1.2 纯线上营销发卡模式下的信用卡主要风险特征 |
2.1.3 城商行信用卡业务主要风险 |
2.1.4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2.2 信用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 ZY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1 ZY银行简介 |
3.2 ZY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介绍 |
3.2.1 信用卡发卡量持续增长 |
3.2.2 纯线上营销发卡模式 |
3.2.3 信用卡业务品种较少 |
3.2.4 信用卡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
3.2.5 信用卡资产质量逐步恶化 |
3.2.6 风险管理运营体系不健全 |
3.2.7 风险管理手段较少 |
3.2.8 与他行风险管理的区别较大 |
4 ZY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营销客群质量差 |
4.1.1 营销盲目无针对性 |
4.1.2 客户申请必填信息较少 |
4.1.3 营销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4.2 审批环节把关不严 |
4.2.1 系统自动审批通过率过高 |
4.2.2 人工审批过于追求数量 |
4.3 贷中预警监控机制不到位 |
4.3.1 预警监控操作业务外包 |
4.3.2 预警监控系统和模型不健全 |
4.3.3 管理团队不健全 |
4.4 贷后逾期催收回款率较低 |
4.4.1 逾期催收手段简单 |
4.4.2 贷后管理人员较少 |
4.4.3 逾期客户失联率较高 |
4.5 不良资产处置缓慢 |
4.5.1 行内诉讼流程复杂 |
4.5.2 呆账核销程序复杂且取证困难 |
5 ZY银行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对策 |
5.1 提升营销客群质量 |
5.1.1 制定营销客群指引 |
5.1.2 完善客户申请信息 |
5.1.3 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 |
5.2 提高审批质量 |
5.2.1 提高系统自动审批准确率 |
5.2.2 提高人工审批准确率 |
5.3 加强贷中管理 |
5.3.1 变更预警监控模式 |
5.3.2 健全预警监控系统和模型 |
5.3.3 优化贷中管理团队 |
5.4 健全贷后逾期催收体系 |
5.4.1 完善逾期催收手段 |
5.4.2 优化贷后管理团队 |
5.4.3 采用技术手段降低失联率 |
5.5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
5.5.1 优化行内诉讼流程 |
5.5.2 简化呆账核销流程和资料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概念及基础理论概述 |
2.1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相关概念 |
2.1.1 信用卡的定义 |
2.1.2 信用卡违约风险的内涵及表现 |
2.2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特点及来源 |
2.2.1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特点 |
2.2.2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来源 |
2.3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经济周期理论 |
2.3.4 信用脆弱理论 |
2.3.5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业务发展与违约风险现状分析 |
3.1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
3.1.1 信用卡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
3.1.2 信用卡贷款额再创新高 |
3.1.3 信用卡业务收入逐年增加 |
3.2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现状 |
3.2.1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多发 |
3.2.2 个人信用卡违约手段多变 |
3.2.3 个人信用卡资产质量堪忧 |
第四章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
4.1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概率影响因素分析 |
4.2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案例分析 |
4.2.1 信用卡争议欺诈案 |
4.2.2 伪冒办卡案 |
4.2.3 信用卡套现案 |
4.2.4 学生信用卡管理缺陷案例 |
4.2.5 商户受理信用卡刷卡争议案 |
4.3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
4.3.1 “跑马圈地”式粗放经营 |
4.3.2 “信息不对称”的违约风险 |
4.3.3 社会信用体系还需完善 |
4.3.4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
4.3.5 信息技术应用不够 |
4.4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业务违约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4.1 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不足 |
4.4.2 信用卡风险意识淡薄 |
4.4.3 风险评估模型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
4.4.4 贷后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五章 防范化解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对策 |
5.1 加强大数据的使用,把好准入关防范违约风险 |
5.1.1 依托预审批系统,优化信用卡新增客户结构 |
5.1.2 强化新一代模型搭建功能的推广使用,丰富优质客群资源 |
5.1.3 加强外部信息交互,获取S分行系统外优质客户 |
5.2 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由重规模向重质量及效益转变 |
5.2.1 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
5.2.2 建立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合规制度 |
5.2.3 强化信用卡中心内部管理,提高防范化解违约风险的能力 |
5.3 优化用卡环境,逐步减少“逆向选择”的不利影响 |
5.4 完善信用卡风险防控体系 |
5.4.1 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5.4.2 加强信用卡风险预警制度建设 |
5.4.3 优化催收外包合作机制 |
5.5 建立健全完善、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 |
5.5.1 健全国家法律政策 |
5.5.2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第六章 总结及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写作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
1.1.2 论文的写作目的 |
1.1.3 论文的写作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发展现状 |
2.1 Z银行NG支行个贷业务发展概况 |
2.1.1 Z银行NG支行个贷业务发展历程 |
2.1.2 Z银行NG支行个贷业务产品种类 |
2.1.3 Z银行NG支行个贷业务资产质量情况 |
2.2 Z银行NG支行个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架构与流程 |
2.2.1 Z银行NG支行个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
2.2.2 Z银行NG支行个贷业务风险管理运作流程 |
2.3 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1 个人信贷业务流程不规范 |
2.3.2 个人信贷业务制度设计不全面 |
2.3.3 个人信贷业务操作不合规 |
2.3.4 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不到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1 案例来源及描述 |
3.1.2 案例分析 |
3.2 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个人信贷业务流程不规范的原因 |
3.2.2 个人信贷业务制度设计不全面的原因 |
3.2.3 个人信贷业务操作不合规的原因 |
3.2.4 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的方案设计 |
4.1 构建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的方案设计 |
4.1.1 优化方案设计的目标 |
4.1.2 优化方案设计的原则 |
4.1.3 优化方案设计的内容 |
4.2 完善个人信贷业务客户风险管理体系 |
4.2.1 完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识别体系 |
4.2.2 完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估体系 |
4.2.3 完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体系 |
4.3 建立对合作方的动态管理机制 |
4.3.1 提高第三方机构准入门槛 |
4.3.2 加强对合作方的日常管理 |
4.3.3 建立健全的合作方退出机制 |
4.4 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中的风险防控要点 |
4.4.1 建立明确的信贷审查控制要点 |
4.4.2 建立完备的业务操作流程 |
4.5 加强贷后监管和人员素质培训 |
4.5.1 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审慎发放经营类贷款 |
4.5.2 扩大贷后检查范围,增强贷后检查力度 |
4.5.3 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遵守贷款职业操守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强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增加科技保障 |
5.2 完善内部奖惩考核机制 |
5.3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具体保障措施 |
5.3.1 贷前保障措施 |
5.3.2 贷中保障措施 |
5.3.3 贷后保障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Z银行NG支行个人贷款中心员工访谈提纲 |
(8)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研究 |
1.2.2 智慧银行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智慧银行相关概念 |
2.2 内部控制理论 |
2.3 风险管理理论 |
2.4 公司治理理论 |
3 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1 JS银行K分行概况 |
3.1.1 JS银行K分行概况简介 |
3.1.2 JS银行K分行组织结构 |
3.2 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3.2.1 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
3.2.2 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3.3 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
3.4 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违规现象 |
3.4.1 代客操作 |
3.4.2 制度、系统控制存在缺陷 |
3.4.3 授权未严格审核相关信息 |
3.4.4 日常管理不规范 |
4 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智慧银行业务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
4.1.1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存在滞后性 |
4.1.2 综合性人才储备不足 |
4.1.3 业务协同机制未有效建立 |
4.1.4 原因分析 |
4.2 智慧银行业务关键环节建设存在缺陷 |
4.2.1 智慧柜员机业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
4.2.2 传统的目标管理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
4.2.3 操作风险形势依然严峻 |
4.2.4 原因分析 |
4.3 智慧银行业务信息反馈评价机制缺失 |
4.3.1 信息反馈和沟通不及时 |
4.3.2 缺乏有效业务体验反馈机制 |
4.3.3 原因分析 |
4.4 智慧银行业务潜在风险管理存在短板 |
4.4.1 面临外部风险更加多样化 |
4.4.2 外部监管力度加大 |
4.4.3 认识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
4.4.4 系统性风险概率提升 |
4.4.5 原因分析 |
4.5 未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
4.5.1 员工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
4.5.2 没有建立有效的业务监管机制 |
4.5.3 原因分析 |
5 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1 完善智慧银行业务的内部控制环境 |
5.1.1 建立动态化的管理机制 |
5.1.2 建立权责分明的合作体系 |
5.1.3 加强人才资源管理 |
5.1.4 加强内控合规文化建设 |
5.2 提升智慧银行业务问题发现能力 |
5.2.1 梳理完善内部控制指标 |
5.2.2 构建常态化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
5.2.3 建立突出问题通报机制 |
5.2.4 提升发现问题能力 |
5.2.5 建立问题整改机制 |
5.3 完善智慧银行业务信息沟通机制 |
5.3.1 提升信息获取能力 |
5.3.2 完善信息反馈渠道 |
5.4 健全智慧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
5.4.1 加强风险主动管理能力 |
5.4.2 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全流程风险管控 |
5.4.3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
5.4.4 建立基层员工行为风险评级机制 |
5.5 强化智慧银行业务的内部监督 |
5.5.1 细化内部控制的评价与考核 |
5.5.2 完善业务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
5.5.3 严格对失职问责行为管理 |
5.5.4 引入全面风险管理轨迹督查 |
6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以郑州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与贡献之处 |
1.5.1 技术路线 |
1.5.2 本文的贡献之处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信用卡风险及其分类 |
2.1.1 信用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
2.1.2 信用卡风险的分类 |
2.2 信用卡风险管理概念及目标 |
2.2.1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2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标 |
2.3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
2.3.1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流程 |
2.3.2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
2.4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理论 |
2.4.1 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识别 |
3.1 信用风险 |
3.2 欺诈风险 |
3.3 操作风险 |
3.4 宏观风险 |
4 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4.1 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概况 |
4.1.1 郑州银行概况 |
4.1.2 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概况 |
4.2 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情况 |
4.2.1 信用卡开户流程 |
4.2.2 郑州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措施 |
4.3 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
4.3.1 外部问题 |
4.3.2 内部问题 |
5 部分城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先进经验 |
5.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 |
5.1.1 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 |
5.1.2 完善的社会征信法律体系 |
5.1.3 完善的信用卡机构风险管理体系 |
5.1.4 美国的信用评分技术 |
5.1.5 组织架构与信用卡风险管理 |
5.2 对比总结 |
5.3 香港地区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 |
5.3.1 实施信贷的全面管理 |
5.3.2 运用先进的高科技 |
5.3.3 采用及时的催收策略 |
5.4 对比总结 |
6 郑州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控的优化建议 |
6.1 外部措施 |
6.1.1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1.2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
6.1.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6.1.4 推行信用卡风险补偿机制 |
6.1.5 信用卡用户安全用卡意识的提升 |
6.2 内部措施 |
6.2.1 完善信用卡业务办理流程 |
6.2.2 提升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 |
6.2.3 引入先进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 |
6.2.4 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 |
6.2.5 加强账户动态监控管理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创新点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界定 |
2.2 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 |
2.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基本要素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3 理论基础 |
3.1 受托责任理论 |
3.2 风险管理理论 |
3.3 系统论与控制论 |
3.4 内部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原理 |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现状 |
4.1 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概况 |
4.1.1 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
4.1.2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4.1.3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情况 |
4.2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实施情况 |
4.2.1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类别 |
4.2.2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流程 |
4.2.3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体系 |
4.2.4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容和范围 |
5 G银行H分行内部审计——基于某审计项目分析 |
5.1 G银行H分行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
5.2 H分行审计项目计划阶段 |
5.2.1 审计项目的确立 |
5.2.2 项目审计目标:真实合规及安全性 |
5.3 H分行审计项目实施阶段 |
5.3.1 项目审计内容:重点在常规业务 |
5.3.2 内部审计方法:现场审计为主 |
5.3.3 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且比例失衡 |
5.4 H分行审计项目报告阶段 |
5.5 审计项目现存问题 |
5.5.1 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
5.5.2 项目目标没有上升到防范系统性风险 |
5.5.3 内部审计范围局限:未实现全覆盖 |
5.5.4 内部审计方法传统单一 |
5.5.5 内部审计成果尚未得到较好运用 |
5.5.6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符合度不足 |
6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目标下的内部审计优化思路 |
6.1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选择审计项目 |
6.2 基于受托责任论提升内部审计目标 |
6.3 应用系统论与控制论:全面拓展审计范围 |
6.3.1 审计客体全覆盖 |
6.3.2 业务内容全覆盖 |
6.4 突出内部审计的审计重点 |
6.5 推广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应用 |
6.6 完善内部审计结果运用 |
6.7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 |
7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7.1 研究结论 |
7.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对防范和化解银行卡业务风险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A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管理优化研究[D]. 王丁盛. 南昌大学, 2020(01)
- [2]农村中小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因子实证研究 ——以浙江DQ农村商业银行为例[D]. 姚敏. 浙江大学, 2020(02)
- [3]J银行苏州分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王青. 苏州大学, 2020(03)
- [4]商业银行校园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研究[D]. 任一帆.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5]ZY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郝振峰. 河南大学, 2020(02)
- [6]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唐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Z银行NG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D]. 洪蕾.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8]JS银行K分行智慧银行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郑阳. 河南大学, 2019(07)
- [9]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以郑州银行为例[D]. 赵静. 河南大学, 2019(02)
- [10]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D]. 田润. 南京审计大学, 2020(02)
标签:信用卡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论文;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