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呼吸道管理方法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婷[1](2021)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要求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将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教学所向。视频资源作为一种现代媒体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其课堂应用优势日渐明显,与其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教师收集并将视频引进课堂并不困难,但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是使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将视频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以此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对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探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从而促使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以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就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主体;再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概念界定,梳理视频资源特点和应用优势,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建立联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针对初中师生就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将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所呈现出的调查现象和结果提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应用策略和建议。第三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从学生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两方面探索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进行授课,以此验证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的可行性,让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和建议更具实践意义,提高其可信度。通过三个部分本文明确了合理运用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且正向的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学习行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提出了视频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策略以及筛选、获取和加工处理视频的相关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旨在能让初中生物学课堂应用视频逐渐成为一套完整且常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刘梦凡[2](2021)在《温阳平喘针刺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肺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温阳平喘针刺方对肺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80例符合课题标准的肺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采用spss22.0中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遵医嘱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药品为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治疗(取穴:大椎、风池、膻中、气海、太溪、肺俞、支沟、间使),留针时气海采用悬起灸艾灸。每7天为1疗程,观察组每个疗程针灸5天休息2天,对照组每日遵医嘱使用信必可都保治疗。两组分别治疗4疗程后进行观察指标对照,共治疗4周。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哮喘控制调查问卷评分(ACQ-5)、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指标(Fe NO)。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脱落3例,实际观察组38例,对照组39例。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ACQ-5评分、FEV1数值、Fe NO数值及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哮喘控制调查问卷评分(ACQ-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CQ-5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CQ-5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值升高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呼出气一氧化氮指标(Fe NO):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 NO均低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 NO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常规西药治疗和温阳平喘针刺方联合西药治疗均能改善肺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功能等指标及临床症状。2.温阳平喘针刺方联合西药治疗在改善肺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功能等指标及临床症状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林意瑜[3](2021)在《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术后切口疼痛,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比如术后恶心呕吐等明显影响亚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经研究发现针药复合麻醉的意义重大。故本试验通过对针药复合麻醉组及单纯麻醉组患者相关数据收集及分析,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择期行亚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对照组(单纯麻醉组)和试验组(针药复合麻醉组)各35例。两组均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楔形手术)。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案:先以咪达唑仑、异丙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再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在基础麻醉下,加上针刺方案为本试验的试验组:在行麻醉方案前30分钟使用针灸针针刺手术侧内关、合谷、耳穴肺部、耳穴神门,得气后,使用电针治疗仪,频率2Hz/15Hz疏密波,刺激强度以病人在5~20m A以内,持续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未行针刺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用力肺活量/预计值(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1%)以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PONV)情况等临床数据。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出现术后恶心呕吐较对照组频数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经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均较术前降低,对照组较试验组降低明显。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恶心呕吐、术后疼痛情况,对亚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韩文惠[4](2021)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在我国,肝细胞肿瘤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外科手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脏疾病,然而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肝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术后肺炎、干咳、胸闷等。术后肺部并发症会使患者术后的肺功能紊乱,延长住院时间,甚至降低生存质量。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探讨的是肺保护性通气的应用是否能够降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病人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在获得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于麻醉手术科接受择期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310例,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常规通气组(T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组)。310例接受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接受同样的基本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和高级血流动力学检测,包括有创动脉压连续监控血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隔一定时间的血气分析,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在机械通气中密切观察监护仪指标:气道峰压、肺顺应性。采取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各个时刻点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插管后0.5h、插管后1.5h、插管后2.5h、插管后3.5h时的气道峰压、肺顺应性;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常规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的氧合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结果:通过对常规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特定时间的氧合指标(PaO2、PaCO2)、气道峰压、肺顺应性的两两比较,发现PaO2、PaCO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P、HR、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的血气指标PaO2、PaCO2以及气道峰压,肺顺应性与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aO2、PaCO2进行分组发现,T1、T5及T6时对照组的PaO2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PaCO2高于观察组(P<0.05);T2、T3时气道峰压、肺顺应性两两比较,对照组的气道峰压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肺顺应性低于观察组(P<0.05);MAP、HR、SpO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这类长时间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有效的改善肺功能的氧合指标,使术后肺部并发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杨汉宇[5](2021)在《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 自主呼吸与气管插管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倾向性匹配分析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大于3小时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差异。方法:通过回顾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VATS并手术时间超过3h的病例共440例。分析比较自主呼吸(S组)与气管插管(Ⅰ组)PPC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用倾向性匹配分析(PSM)的统计学方法减少混杂偏倚。结果:PSM后肺部并发症的情况,Ⅰ组较S组PPC的发生率更高。Ⅰ组有9例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其中有5例进展为ARDS,而S组均没有。结论:与气管插管麻醉相比,自主呼吸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第二章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小时对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目的:比较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h对兔单肺通气(OLV)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OLV模型,每组15只。分组:对照组(C)、自主呼吸组(S)、机械通气组(M)。监测实验期间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OLV4h后取通气侧肺组织,检测其病理变化、W/D比、炎症因子IL-6、IL-8、TNF-α和MMPs的表达,并检测细胞外基质(ECM)的糖胺聚糖(GAGs)降解情况。结果:经4h OLV后病理学检查发现S组与M组通气侧均有肺损伤,M组损伤更严重。与S组比较,M组MMPs、IL-6、TNF-α升高,M组的总糖胺聚糖(Total-GAGs)及硫酸乙酰肝素糖胺聚糖(HS-GAGs)提取含量升高。结论:自主呼吸与机械单肺通气4小时均会使实验兔通气侧肺产生损伤,而机械通气组损伤更严重。其机制可能与机械通气OLV所激活更多的MMPs所导致ECM的GAGs降解与重构有关。第三章 胸椎旁阻滞与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比较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神经阻滞技术在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4例连贯的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资料。分组: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组(P)、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组(Ⅰ)。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打开胸腔后15min的血气分析、麻醉诱导至开胸后15min麻醉药用量及术后VAS评分。PSM方法减少组间混杂偏倚。结果:PSM后两组一般情况无差异,P组的PaCO2和丙泊酚用量均低于Ⅰ组,两组术后VAS评分无差异。结论:胸椎旁阻滞可为非插管自主呼吸胸科手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减少手术开始阶段的静脉麻醉用药,从而可更好的保留自主呼吸。
张雷[6](2021)在《婴幼儿胸腔镜手术术中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胸腔镜手术日益成熟,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切口美观,已广泛应用于成人,近几年胸腔镜应用于婴幼儿也得到了有效验证。由于婴幼儿在解剖、生理等方面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别,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尤其是三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可能无法耐受单肺通气,因此婴幼儿胸腔镜手术对于麻醉管理的要求更为严格。低氧血症是胸腔镜手术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的并发症[1],大多数以低氧血症为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以单因素为主,如导管的选择及插管位置,麻醉药物和患者体位的变化等。多因素分析相比单因素的独立分析而言,结果更为可靠。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较少,尤其是婴幼儿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相关文献更少。本研究着重研究单腔导管用于婴幼儿胸腔术中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旨在探寻引起胸腔镜术中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降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以期为小儿胸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目的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院小儿外科0-72月患儿为观察对象,观察婴幼儿胸腔镜手术术中单肺通气低氧血症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婴幼儿胸腔镜手术术中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预测和防治婴幼儿胸腔镜术中低氧血症提供可靠参考,从而提高婴幼儿胸腔镜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169例婴幼儿胸腔镜下先天肺囊腺瘤、肺隔离症、膈肌修补、漏斗胸矫形等手术临床病历资料,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最终收集148例患者的性别、月龄、术前HGB、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单肺通气侧、超声心动图/胸部CT以及不同时间点MAP、HR、Sp O2。先对这些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从而筛选出P<0.1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单腔气管导管用于小儿胸腔镜手术术中低氧血症相关因素,为预测和防治小儿胸腔镜手术低氧血症的发生提供参考。结果148例病例术中低氧血症(Sp O2<90%)的发生率为25%(共37例)。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29)0.05),各年龄段之间低氧血症发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29)0.05),各手术分级之间低氧血症的发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29)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有4个因素与术中的低氧血症有关,分别是插入气管导管前MAP(r=-0.136 P=0.099)和Sp O2(r=0.221 P=0.007)、插入气管导管后Sp O2(r=0.319 P=0.000)和术中低氧血症时的MAP(r=-0.151 P=0.067)。在logistics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中有2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均为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插入气管导管前Sp O2(OR=2.404 P=0.045)和插入气管导管后Sp O2(OR=6.137 P=0.000)。结论插入气管导管前、后患儿Sp O2<97%是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插管前后患儿血氧饱和度的降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将增加。
艾英[7](2020)在《不同可视化肺隔离技术用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主要的术式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E),该术式对患者创伤小,疼痛轻,但是手术难度大,术中需要单肺通气(OLV)且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较高。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推广,麻醉医生不断地在寻找合适的气道管理方案,以期保护气道、维持循环稳定、降低PPCs和改善患者预后。研究发现,可视化肺隔离技术在胸科手术中管理更安全便捷,它包括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可视支气管堵塞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目前临床应用较多,能在不使用纤维支气管镜(FOB)下实现快速准确定位,术中全程气道可视化管理。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可视化气道管理技术,它是由可视单腔管结合堵塞器构成。以往研究多关注于二者的插管应激方面的比较,关于这两种可视化肺隔离技术在OLV时对术中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影响以及PPCs发生和转归的研究较少。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使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可视支气管堵塞器,对MIE患者术中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以及PPCs的发生与转归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择期行MIE的患者64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5~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可视支气管堵塞器组(B组)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分别采用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插管或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观察插管指标:记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插管定位总耗时、插管深度、侧卧位导管移位、术中导管移位的发生率、FOB使用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气管插管定位完成后3min(T1)、OLV30min(T2)、OLV60min(T3)、OLV结束30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肺隔离程度指标:记录术中胸膜打开后0min、5min、10min、20min评估肺的萎陷效果。记录T1-T5时刻气道平台压(Pplat)。血气分析指标:在T1-T5时刻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pH值、PaO2、PaCO2。肺功能指标:计算T1-T5时刻患者肺内分流率(Qs/Qt)、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术中情况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操作时间、拔管时间、出血量和补液量。术后指标:观察术后3天咽喉痛、声嘶发生率,术后7天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转入ICU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4例,最终完成研究并纳入实验分析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D组相比,B组插管时间短,定位时间长,插管定位总时间短、插管深度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侧卧位导管的移位率、FOB的使用率、术中导管的移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T0相比,两组T1时HR、MAP明显升高(P<0.05);T2-T5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B组在T1时刻HR、MAP低(P<0.05);4、两组在胸膜打开后0 min、5min、10min、20min肺萎陷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T1相比,两组在T2-T4时刻Pplat升高(P<0.05);与D组相比,B组T2-T4时刻Pplat低于D组(P<0.05);6、与T1相比,两组在T2-T5时刻Qs/Qt、RI升高,OI降低(P<0.05);与D组相比,B组在T2-T4时刻Qs/Qt、RI值低于D组,OI值高于D组(P<0.05);7、与T1相比,两组在T2-T5时刻PaO2、pH值降低,PaCO2升高(P<0.05);与D组相比,T2-T4时刻B组PaO2、pH值高于D组,PaCO2低于D组,T2-T4时刻B 组 Ppeak 低于 D 组(P<0.05);8、与D组相比,B组拔管时间短于D组(P<0.05);两组术中胸腔操作时间、手术时间、补液量、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与D组相比,B组术后咽痛、声嘶、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ICU转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可视支气管堵塞器行肺隔离可获得更低的平台压,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氧合减少肺内分流,降低肺部并发症保护肺功能。
黄宇[8](2020)在《地氟烷与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和并发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地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术中氧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两类麻醉药物的优缺点,进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30-70岁,ASA分级Ⅰ-Ⅲ级,体重40-80kg,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地氟烷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诱导:咪达唑仑0.050.1mg/kg,舒芬太尼0.40.5μg/kg,依托咪酯0.20.4mg/kg,罗库溴铵0.81mg/kg。麻醉维持:D组吸入6-8%地氟烷维持1.0-1.5MAC,P组以412mg/kg/h持续泵注丙泊酚。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后30分钟(T1)、单肺后60分钟(T2)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测PaO2,计算氧合指数(OI);术后随访患者住院期间Clavien-Dindo II-V级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双腔管侧向、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出血量和补液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O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D组T0、T1、T2时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麻醉比较,地氟烷麻醉在维持术中氧合和减少术后短期并发症方面并无显着差异,两类麻醉药物均可安全用于单肺通气手术。
李德强[9](2020)在《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FloTrac/Vigileo系统、TEE以及中心静脉压三种方法指导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术中液体管理,通过比较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术后肺功能状态探讨FloTrac/Vigileo系统应用于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间在宝坻区人民医院拟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111例,ASAⅠ-Ⅱ级,体质量指数(BMI)在18~25kg/m2,年龄在18~66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FloTrac/Vigileo组(F组)、TEE组(T组),中心静脉压组(C组),各37例,记录患者常规诱导麻醉后开胸前(T1)、开胸单肺通气时(T2)、单肺通气15min(T3)、单肺通气30min(T4)、单肺通气60min(T5)此5个时间点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液体出入量、心排量、每搏量变异度(SVV)、每搏量(SV)、下腔静脉塌陷率(cIVC)以及T1、T5、术毕仰卧位双肺通气10min(T6)时各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1、三组患者性别、手术时间、平均体重、体表面积、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及BMI等无显着差异(P>0.05)。2、T1-T6时间点三组患者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三组组患者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间点F组和T组患者CVP较C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F组和T组各时间点与SV与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F组和T组SV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P<0.01对FV组和T组CO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P<0.01。5、对F组和T组SVV和c IVC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1,P<0.01;并对SVV和c IVC作直线回归方程,得c IVC=17.89+2.76SVV,回归系数b=2.8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F组和T组SV、CO、SVV和c IVC在各时间点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T2~T5各时点三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呈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T6时三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不成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各时间点三组OI、PaO2、PaCO2、A-aD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各组OI、PaO2各组显着低于T1,各组A-aDO2在T5时较T1时均显着升高(P<0.05);T6时三组OI、PaO2较其T5时显着上升但仍低于T1而A-aDO2显着下降但仍高于T1(P<0.05);三组PaCO2不同时刻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术毕液体出量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T组入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FloTrac/Vigileo系统适用于监测胸科单肺通气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指导术中液体管理。2、FloTrac/Vigileo系统较常规容量监测方法在保护围手术期肺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倪小磊[10](2020)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以开胸手术治疗且行单肺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不同通气模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肺部炎症介质表达、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差异,评估不同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后单肺通气中应用效果的差异,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的可行性,以便优化术中通气模式,维持患者呼吸动力学稳定及保护肺通气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接受开胸手术治疗且需行单肺通气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根据通气模式将患者分为PCV-VG组和传统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组,每组各45例,PCV-VG组接受PCV-VG通气模式(压力设定为达6ml/kg潮气量压力值,f=15次/min,吸呼比为1:2,设置吸气相气道平台压最高为25cmH2O);传统PCV组使用传统PCV通气模式(压力设定为达6ml/kg潮气量压力值,f=15次/min,吸呼比为1:2)[12],分别在单肺通气开始(T0)、单肺通气后1h(T1)、单肺通气后2h(T2)、单肺通气后3h(T3)各时间节点测定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炎症介质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0时组间HR、MAP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传统PCV组HR、MAP水平与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V-VG组MAP与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V-VG组HR与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T2、T3时,PCV-VG组HR、MAP与传统PCV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呼吸动力学指标比较:T0时组间Ppeak、Pmean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PCV-VG组Ppeak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T2、T3时,PCV-VG组Ppeak、Pmean低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氧合指标比较:T0时组间PaO2、PaCO2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患者PaCO2无显着改变,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T2、T3时,PCV-VG组PaO2高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炎症介质比较:T0时组间IL-6、IL-8、IL-1β、ICAM-1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患者IL-6、IL-8、IL-1β、ICAM-1明显升高,与组内T0时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T2、T3时,PCV-VG组IL-6、IL-8、IL-1β、ICAM-1明显低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D0时组间FVC、FEV1率、MMEF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患者FVC、FEV1率、MMEF明显下降,与组内D0时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D2时,PCV-VG组FVC、FEV1率、MMEF明显高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组间并发症比较:传统PCV组并发症发生率44.44%,PCV-VG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组间术后康复时间比较:PCV-VG组术后引流管拔除用时(9.44±2.07)天、术后住院时间(11.72±1.86)天,均低于传统PC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单肺通气期间PCV-VG模式对心率、血压影响更小,更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2.单肺通气期间行PCV-VG模式呼吸动力学变化更稳定,氧合水平更佳,对肺功能影响更小,更有利于保护肺功能。3.单肺通气期间行PCV-VG模式可降低炎症介质表达,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麻醉安全性更高。4.PCV-VG模式有利于促进开胸手术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二、不同呼吸道管理方法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呼吸道管理方法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
1.1.3 初中生物学学科性质的需求 |
1.1.4 “教与学”面临的共同诉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分析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统计分析法 |
1.6.4 教育观察法 |
1.6.5 行动研究法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创新 |
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程资源 |
2.1.2 教学资源 |
2.1.3 视频资源 |
2.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特点 |
2.2.1 直观形象性 |
2.2.2 开放共享性 |
2.2.3 再现与穿越性 |
2.2.4 富有感染性 |
2.3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教学作用 |
2.3.1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3.2 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
2.3.3 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
2.3.4 指导实验演示,实现有效实验教学 |
2.3.5 增添课堂趣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2.4 研究理论基础 |
2.4.1 经验之塔理论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3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的结构设置 |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1.5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
3.2.2 教师使用视频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3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态度分析 |
3.2.4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
3.2.5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阶段分析 |
3.2.6 影响教师应用视频资源的因素分析 |
3.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
3.3.2 学生就视频资源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3.3.3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兴趣分析 |
3.3.4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
3.4 调查结论 |
3.4.1 师生对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 |
3.4.2 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显着 |
3.4.3 视频资源的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
3.4.4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
4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
4.1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应用视频资源策略 |
4.1.1 课前精心选取优质视频资源 |
4.1.2 课中精确把握视频播放策略 |
4.1.3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
4.2 生物学视频资源筛选建议 |
4.2.1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教育性 |
4.2.2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科学性 |
4.2.3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代表性 |
4.2.4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与时俱进 |
4.2.5 筛选视频时注重学生“主体性” |
4.3 生物学视频资源获取途径建议 |
4.3.1 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 |
4.3.2 自行录制 |
4.3.3 网络下载 |
4.4 生物学视频资源加工处理建议 |
4.4.1 视频资源的下载 |
4.4.2 视频资源的格式转换 |
4.4.3 视频资源的剪辑截取 |
4.4.4 视频资源的录屏软件 |
4.4.5 视频资源的编辑制作 |
5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目的 |
5.2 实践对象 |
5.3 实践思路 |
5.4 实践案例设计 |
5.4.1 实践内容选择 |
5.4.2 编写教学设计 |
5.5 实践实施过程 |
5.5.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部分实施片段 |
5.5.2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
5.5.3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
5.6 实践结果分析 |
5.6.1 学业成绩分析 |
5.6.2 课堂观察分析 |
5.7 实践结论 |
5.7.1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
5.7.2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
5.7.3 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四 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统计表 |
附录五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
附录六 部分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图片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2)温阳平喘针刺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肺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诊断筛选标准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的估算及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不良事件的处理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观察指标 |
4 技术路线图 |
5 伦理学原则 |
6 质量控制 |
7 统计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情况及治疗前观察项目比较 |
2.2 治疗前后两组FEV1的比较 |
2.3 治疗前后两组FeNO比较 |
2.4 治疗前后两组AQC5评分比较 |
2.5 安全性比较 |
讨论与分析 |
1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1.1 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 |
1.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
1.3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治疗 |
2 传统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认识 |
2.2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 |
2.3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分型 |
3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 |
3.1 中药疗法 |
3.2 针灸疗法 |
4 针灸治疗哮喘的机制 |
4.1 改善气道重塑 |
4.2 改善气道炎症 |
4.3 调节免疫应答 |
5 课题设计思路 |
5.1 导师观点 |
5.2 温阳平喘方特点 |
5.3 临床药物及研究对象选取依据 |
5.4 临床观察指标选取依据 |
6 研究结果分析 |
6.1 一般情况及治疗前观察项目分析 |
6.2 FEV1值的分析 |
6.3 FeNO值的分析 |
6.4 ACQ-5评分的分析 |
6.5 安全性比较 |
7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和英汉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标准 |
6 脱落标准 |
7 脱落处理方法 |
研究方法 |
1 病例分组 |
2 研究方案 |
2.1 围手术期常规管理 |
2.2 麻醉方案 |
2.3 针刺方案 |
2.4 试验组 |
2.5 对照组 |
2.6 与本研究相关的医疗器械 |
3 观察指标 |
3.1 术前观察指标 |
3.2 术中观察指标 |
3.3 术后观察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肺功能 |
4.2 VAS评分 |
5 安全性观察指标 |
6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术前指标分析 |
2 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
3 术后第 1 天、术后第 3 天VAS评分比较 |
4 两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情况比较 |
5 术前、术后第3 天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比较 |
讨论 |
1 针药复合麻醉的认识 |
2 针药复合麻醉的作用 |
3 麻醉药物的特点 |
4 课题组方及药物分析 |
5 研究结果分析 |
6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7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肺手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1 |
综述 肺保护在不同患者的应用 |
参考文献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自主呼吸与气管插管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倾向性匹配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统计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小时对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统计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胸椎旁阻滞与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比较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统计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一 胸科手术围术期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自主呼吸胸科麻醉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 |
致谢 |
(6)婴幼儿胸腔镜手术术中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婴幼儿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技术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不同可视化肺隔离技术用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中英文缩写词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隔离技术在胸科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
1 肺隔离工具的发展 |
2 肺隔离技术的定位 |
3 肺隔离与肺保护 |
4 肺隔离技术的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地氟烷与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和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单肺通气肺损伤主要机制及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9)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病例资料 |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3 试验药物与仪器 |
1.1.4 研究方法 |
1.1.5 观察指标 |
1.1.6 相关指标测算方法 |
1.1.7 质控 |
1.1.8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患者临床资料情况 |
1.2.2 各时间点各组患者HR、CVP、MAP改变情况 |
1.2.3 各时间点F组与T组 CO、SV变化 |
1.2.4 各时间点F组与T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分析 |
1.2.5 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相关氧合指标对比分析 |
1.2.6 三组患者液体出入量对比分析 |
1.3 讨论 |
1.3.1 FloTrac/Vigileo与TEE相关性分析 |
1.3.2 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 |
1.3.3 FloTrac/Vigileo系统应用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在单肺通气胸科手术中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麻醉方法 |
2.2 单肺通气模式 |
2.3 观察指标 |
2.4 技术路线 |
2.5 质量控制方法 |
2.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不同呼吸道管理方法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 陈玉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温阳平喘针刺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肺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梦凡.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林意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D]. 韩文惠. 山东大学, 2021(09)
- [5]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D]. 杨汉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6]婴幼儿胸腔镜手术术中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D]. 张雷.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不同可视化肺隔离技术用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D]. 艾英. 郑州大学, 2020(02)
- [8]地氟烷与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和并发症的影响[D]. 黄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9]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D]. 李德强.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影响[D]. 倪小磊. 皖南医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