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份回购的战略性运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颖[1](2021)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研究》文中指出
杨迪[2](2020)在《伊利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及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对流通股进行购回的一种资本运作手段。股份回购最早兴起于西方欧美国家,由此形成比较完善的相关理论。股份回购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较迟。由于实际国情以及相关的经济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实际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西方国家有关股份回购的相关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市场状况,目前我国的股份回购制度处于不断完善的成长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对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提出相关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对伊利公司2019年实施的股份回购进行分析,查阅整理股份回购相关理论,形成了一定的相关理论基础,并结合伊利公司回购前后的经营状况相关数据,对伊利公司本次回购进行了回购动因和回购效应两方面的分析。在动因方面,除分析回购所宣告的动因之外,还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潜在动因,深入剖析此次回购的真实动因。在效应方面,首先分析了股份回购的公告效应,除分析公司股价变化的影响之外,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伊利公司此次回购对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伊利公司此次回购的公告效应明显,对于股价提升有积极影响。其次,运用财务指标比较分析法纵向分析了伊利公司此次回购所产生的财务效应;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横向分析了伊利公司回购后财务绩效在行业水平的变动情况。最后在得出案例分析结论之后,提出相关的启发及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伊利公司此次的股份回购动因除宣告的信号传递提升股价、进行股权激励,还包括提升财务杠杆,财富转移。而在分析回购产生的效应的过程中发现,伊利公司此次的股份回购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应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
岑笙[3](2020)在《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行为研究 ——基于云天化公司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股票回购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手段,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资本市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了第一起股票回购事件。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初期,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多是为了解决市场经济的改革问题,并且对股票回购的限制较为严格,导致股票回购并不为大众所接受,也很少被上市公司所运用。近些年随着我国证券资本市场与法律法规的不断进步与完善,股票回购开始频繁出现于资本舞台上。其中回购方式各有不同,不同方式下进行回购的动因与后果也大相径庭。本文选取云天化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这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早在1999年,云天化公司就进行了国有法人股回购,而如今2013年的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在国内更是十分少见,直接用资产换得了控股股东相应股份并注销。首先,本文详细梳理和分析了云天化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的背景及方案,结合行业环境对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动因进行了多角度论证;其次,从市场效应、财务绩效、公司治理、经营业绩方面运用多种具体的衡量指标对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效应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结合云天化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案例,总结了资产剥离股份回购的基本特征、动因及其经济后果,形成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指导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些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云天化此次资产剥离回购股份的动机包括剥离亏损资产改善财务状况,优化股权结构,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从绩效后果看,公司资产剥离回购股份后,短期内股价、财务状况得到了提升,但从长期来看,影响并不大;公司治理情况由公司性质决定,与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关联较小;公司后续经营情况主要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受此次事件影响较小。本文研究对于上市公司资本运营战略开展以及监管层股票回购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
乌日嘎[4](2020)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海澜之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份回购最早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达的市场环境下,股份回购早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常见方式。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形成较晚,早期阶段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多出于股权分置的目的,回购案例较少,并没有形成规模。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逐渐变多,股份回购的方式和动因也丰富起来。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股份回购的规定,对允许回购的情形进行了补充。在公司法修正案的首个交易日,便有超过40家A股上市公司积极响应,仅2019年一年上市公司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就达到了前三年的总和,股份回购的热度不断上升,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国内学者对于股份回购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因此对上市公司是出于什么动机进行股份回购以及回购后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海澜之家股份回购作为研究案例,首先对国内外股份回购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梳理了关于回购方面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海澜之家股份回购的背景,从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现状出发,接着对海澜之家的基本情况、股份回购过程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海澜之家进行股份回购的动因,包括传递积极信号、替代现金股利政策、运用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并从市场效应、财务效应以及其他效应的角度对股份回购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发现回购能够带来股价在短期内提升、资本结构有所优化、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等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有股价提升的长期效果不明显、存在信息泄露的情况、资金流出导致支付风险增加、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后根据上述问题从公司以及政策监管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期望能为海澜之家后续的股份回购以及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束蓓[5](2020)在《K公司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股份回购逐渐成为了上市公司常用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司法中有关公司股份回购的规定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不仅使回购股票的用途更加多元化,还大大简化了决策程序,自施行日起三天内,就有6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公告,回购规模上限将超百亿元。因此,股份回购作为能够有效提升公司股价的一种手段,研究其市场效应具有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先结合文献研究法及理论归纳法深入了解股份回购的发展现状。接着,本文以K公司的股份回购案例作为研究基础,引入事件研究法,来检验K公司股份回购所产生的市场效应。首先,本文选取市场模型来计算超额收益率,同时结合OLS回归分析,利用估计期数据得出模型的参数,从计算出的K公司股票在窗口期内的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可以看出,K公司股份回购在公告日后产生了积极的、正向的市场效应,虽然可以迅速提升股价,但该市场效应是短期的并不持久。由此,本文基于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入分析该种市场效应所产生的成因。最后,得出了股份回购确实可以提升股价及投资者信心的结论,但不容忽视的是,本次股份回购并未被有效利用,只能产生短期的市场效应,同时还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问题。因此,本文针对K公司股份回购存在的相关问题,建议上市公司在进行股份回购时,不能一味地的追求股价的提升,而要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回购时机,同时积极应对股份回购带来的负面效应,及时披露与股份回购相关的信息。
周士贺[6](2020)在《美的集团公开市场股份回购与市值管理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以来,A股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主要目的为市值管理的股份回购浪潮,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次股份回购浪潮对市值管理产生的效果将深刻地影响上市公司管理者今后资本运作手段的选择、监管机构相关法规的制定、投资者的市场行为等。股份回购作为重要的市值管理手段和价值分配方式,学者对这种行为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对市值管理工作的作用机制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依托美的集团的案例,将股份回购行为与市值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国内家电行业龙头美的集团自整体上市以来,在公开市场上累计实施了三次总规模约为82亿元人民币的股份回购,并已启动第四轮回购。本文首先基于此案例对我国资本市场有关股份回购和市值管理的相关政策以及文献理论进行梳理,并对美的集团的回购事件脉络和动因进行总结;其次,在文章主体部分,基于市值管理理论分析了美的集团股份回购对市值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第三,通过事件研究法对美的集团历次回购行为在短期和长期所达到的市值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基于Carhart四因子模型和日历时间组合法的实证回归,对A股市场近5年股份回购的市值管理效果进行计算,将美的集团股份回购的长期市值管理效果与整个市场进行对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研究发现,美的集团的股份回购分别通过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经营等多个具体路径对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美的集团历次股份回购在短期内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到提振股价的作用;在长达12个月的最大窗口期来看,股份回购在长期上也基本达到了支撑股价的市值管理效果;但美的集团的回购效果与整个市场的回购效果相比,三次表现出的情况并不相同。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公开市场股份回购不仅在短期可以通过信号传递效应达到市值管理效果,在长期也可以通过多个路径作用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而达到长期的市值管理效果,最终促进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与公司再定价。
钟鑫荣[7](2020)在《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了修订,其中第142条对我国的股份回购制度进行了重构。以立法的形式来明确我国上市公司可以“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而进行股份回购,即“护盘式”股份回购。同时,在政策松绑与市场低位的协同作用之下,促使上市公司“回购热潮”的到来,这对于金融市场、公司和相关利益主体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整个“护盘式”回购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明确了S公司进行“护盘式”回购的动因;另外,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财务杠杆假说等理论,通过因子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重点剖析了“护盘式”回购所产生的财务效应和市场效应,以期为投资者了解“护盘式”股份回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方法等。第二章为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介绍了“护盘式”股份回购的基础理论和我国股份回购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为案例介绍,回顾了S公司实施“护盘式”股份回购的进程及具体回购方案,并提出了三个主要动因:提升股票价格、降低代理成本和优化资本结构。第四章为财务效应分析,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对“护盘式”回购前后的财务绩效变动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选取的14个财务指标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发现S公司的财务指标和综合绩效得分都呈上升趋势,说明“护盘式”回购对企业产生了正向的财务效应。第五章为市场效应分析,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护盘式”回购前后的超额收益率进行了精确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对事件的反应是积极的,进而使公司股价得到了一定的修正和上涨。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了几点案例启示。第一,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规范“护盘式”股份回购的定价,完善回购程序和债权人利益保障制度;第二,从企业层面上来说,公司应充分利用“护盘式”股份回购给公司带来的正效应,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第三,从实际执行层面来说,上市公司应当适度回购,选取多样化的支付手段,且在回购的全过程,注意防范财务风险。
罗卉芝[8](2020)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信号传递还是机会主义? ——以海兰信为例》文中指出股份回购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最早兴起于西方资本市场,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份回购也逐渐引起我国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关于股份回购的动机,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信号传递动机和机会主义动机。信号传递动机即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等发展向好的信号,机会主义动机即为实现自身特殊目的而发布股份回购公告。出于机会主义动机的股份回购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为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分析公司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构建更加有序的交易市场,本文以海兰信股份回购为案例,搭建了分析股份回购行为真实动机的框架:基于财务状况、行动事件、资本市场行为三个层面,分别从信号传递视角和机会主义视角对案例公司股份回购的动机进行识别。其中,基于财务状况部分,分别从资金状况、偿债能力、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对案例公司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进行股份回购的实力和资格;基于行动事件部分主要是对海兰信股份回购公告前后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具有与股份回购利益存在密切相关的事件;基于资本市场行为部分,一方面通过股价判断海兰信股价是否被低估,以及是否通过股价变化实现了其机会主义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交易量分析,判断市场上投资者能否及时识别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通过该分析框架,最终得出:海兰信宣称股份回购用于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的动机难以令人信服,其作为自然人的大股东为规避股权质押平仓风险而进行股份回购的机会主义动机更加具有解释力。并结合回购后的市场反应和财务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股份回购在短期内能够产生显着的正市场效应,说明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在短期内难以及时识别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回购后海兰信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呈现向好的趋势,这与海兰信宣称的信号传递动机相悖,进一步验证了海兰信股份回购存在机会主义动机。通过整个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希望我国股份回购的政策能够更加完善,对“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的股份回购制定更加严格的适用条件,从多个维度对可能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做出更严格的约束;另一方面,为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提供借鉴,帮助中小股东更加独立理性地进行股票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范宏伟[9](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行为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文中指出最近几年,我国A股市场持续低迷,不少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公司价值。为了挽救股价低迷的局面,很多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的方式向市场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息。市场也认为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是一个利好信息,从而作出积极回应,促进了公司股价的稳定提升。据Wind数据库统计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31号,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回购数量还是回购金额都实现了创纪录的增长,企业进行股份回购的动因和效应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动因和效应为切入点,选择苏宁易购股份回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及财务指标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苏宁易购股份回购的动因和效应,以期为苏宁易购以及其他正在或计划进行股份回购的公司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股份回购的背景和意义,表明了研究价值。其次在案例研究中借助多种研究方法对苏宁易购股份回购的动因和效应进行分析。通过对苏宁易购股份回购的动因进行分析发现,信号传递动因和股权激励动因的解释力度较强,自由现金流量动因的解释力度较弱。通过对苏宁易购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进行分析发现,股份回购能够实现短期股价的上升,但并不能保证公司股价的长期稳定增长,公司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企业价值提升带动公司股价的上升。通过对苏宁易购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进行分析发现,股份回购能够同时产生正财务效应和负财务效应,正财务效应包括提高公司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负财务效应包括公司偿债能力降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苏宁易购股份回购效应的显着性,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进行股权激励的财务效应优于回购股份进行注销的财务效应,回购股份进行注销或股权激励都会对公司的偿债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企业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相比于使用其他资金来源方式进行股份回购表现出更好的财务效应。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苏宁易购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具有显着性。最后,针对我国资本市场股份回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股份回购更好的发挥市场职能。
刘辉[10](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国际资本市场上一种普遍运用的金融工具,其既能促进股价理性回归,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又能便利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计划,并且具有防御恶意收购和实施股权激励时代替新股发行等多项重要功能,从而以一种基础性金融工具的身份促进公司金融创新。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也对传统公司法理论和实践带来挑战,因此,对待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应当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公司金融法律制度创新,促进和鼓励上市公司合理运用股份回购工具。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共分为五章,分别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及其法律规制的基本问题、立法模式、事前法律规制、事中法律规制和事后法律规制等方面展开论证。第一章主要介绍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及其法律规制的基本问题。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及其实施的基本特点来看,其主要是在造成股东与上市公司主体混同和逻辑混乱、危及公司资本维持原则、危及股权平等原则、破坏公平交易秩序等方面对传统公司法理论带来挑战。现代公司证券法理论的发展使得这些理论挑战迎刃而解:股份回购与股份发行认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范畴,股份回购并不必然造成公司法上的逻辑混乱;如果限制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并不会威胁到法定资本法理的完整性,不会天然触犯债权人保护的底线;如果提供一套相对科学的回购机制和规范的回购程序,也能够为股东提供一种相对公平的交易机制,实现回购中的机会公平;在破坏公平交易秩序方面,可通过完善对虚假回购的防范机制和对内幕交易以及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规制机制予以规避。第二章主要介绍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立法模式以及我国的优选方案。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立法模式:“原则允许,例外禁止”模式、“原则禁止,例外允许”模式和折中立法模式。“原则允许,例外禁止”模式的商法本质是“限定政府,余外市场”模式。“原则禁止,例外允许”模式的商法本质是“限定市场,余外政府”模式。折中立法模式竭力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二者之间的平衡,以期实现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的价值最大化。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立法模式的思路应当以“原则允许,例外禁止”为最终目标,而以折中立法模式为当前改革的重点目标。可进一步扩张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适用情形,并设立概括性目的回购,弘扬公司自治的基本理念,以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应有价值。正文第三、四、五章分别从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对具体的法律规制问题予以剖析。其中,第三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事前法律规制,包括决议程序、资金来源以及回购数量与价格规制等内容。围绕公司法理论中公司治理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和股东大会中心主义之争,公司法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的争鸣。在回购资金来源的法律规制方面,存在可分配盈余模式、可分配盈余+发新股融资模式、可分配盈余+资本公积金模式以及实质清偿能力模式四种模式。在回购数量与价格法律规制方面,有单设回购数量上限模式、将实质清偿能力与董事信义义务和经营判断规则相统合的模式以及既规制股份回购数量又赋予司法机关对争议中的回购价格予以裁定的模式。我国应设置与《公司法》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相协调的差异化的股份回购决议程序,确立上市公司实质偿债能力规则,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股份回购数量规制模式,并构建协议回购价格争议解决机制。第四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事中法律规制,重点是防范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以及利用第三方主体规避回购限制等违法行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涉嫌操纵市场行为的法律规制,需要确立“二元”规制逻辑。一方面,建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安全港”制度。另一方面,应当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与操纵市场行为之间不相竞合、后者利用前者带来的利好进行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进行区分规制,建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公开承诺制度及其监管体系。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涉嫌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规制,重点是完善敏感期交易禁止制度和内幕人员减持隔离期制度,并科学界定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内幕人员的主体范围。对回购规避行为,应建立母子公司交叉持股的适度监管规则。同时,加强对财务资助行为的规制,以保护债权人。第五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事后法律规制。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合法回购情形下,股份的权利状态以及对该股份的事后处理机制;违法回购情形下,股份的权利状态以及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违法回购下,股东的权利救济机制。我国合法回购下的股份权利状态应坚持股东权利(部分)休止说。应将库藏股法律制度写入《公司法》中,提高回购法律制度的可预见性与稳定性。对上市公司违法回购股份的行为,应区分行为违反的具体法律规范的性质进行差异化的效力认定。应建立董事直接赔偿责任制度,补充规定《公司法》中相关主体的行政法律责任,并在《刑法》中增设背信罪。同时,完善回购股份下的股东诉讼机制,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股份回购的战略性运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份回购的战略性运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2)伊利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及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本文框架 |
第2章 股份回购相关理论基础 |
2.1 股份回购概念及类型 |
2.1.1 股份回购的概念 |
2.1.2 股份回购的类型 |
2.1.3 股份回购的方式 |
2.2 股份回购动因理论 |
2.2.1 信号传递假说 |
2.2.2 自由现金流假说 |
2.2.3 股权激励假说 |
2.2.4 税差利益假说 |
2.2.5 财务杠杆假说 |
2.2.6 管理者机会主义假说 |
2.2.7 财富转移假说 |
2.3 股份回购效应分析理论 |
2.3.1 公告效应 |
2.3.2 财务效应衡量指标 |
第3章 伊利公司回购案例回顾 |
3.1 伊利公司公司概况 |
3.1.1 回购前公司的经营概况 |
3.1.2 回购前公司的股权概况 |
3.2 伊利公司回购方案 |
3.3 伊利公司回购过程 |
3.4 伊利公司回购结果 |
第4章 伊利公司回购动因分析 |
4.1 宣告动因 |
4.1.1 信号传递 |
4.1.2 股权激励 |
4.2 潜在动因验证 |
第5章 伊利公司回购效应分析 |
5.1 公告效应 |
5.1.1 基于股价变化分析公告效应 |
5.1.2 基于事件研究法分析公告效应 |
5.2 财务效应 |
5.2.1 财务业绩衡量 |
5.2.2 资本结构衡量 |
5.2.3 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横向财务绩效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行为研究 ——基于云天化公司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制度背景 |
2.2 理论基础 |
2.2.1 股份回购理论基础 |
2.2.2 资产剥离理论基础 |
2.3 文献综述 |
2.3.1 股份回购文献综述 |
2.3.2 资产剥离文献综述 |
2.3.3 文献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天化资产剥离式回购实施方案及动因分析 |
3.1 云天化公司概况 |
3.1.1 云天化公司简介 |
3.1.2 云天化股东情况 |
3.1.3 实际控制人控制结构 |
3.1.4 云天化2013年4月重组内容 |
3.1.5 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前的经营状况 |
3.2 云天化重组股份回购的契约要素分析 |
3.2.1 剥离资产标的 |
3.2.2 资产剥离式股份契约条款 |
3.3 云天化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动因分析 |
3.3.1 剥离资产的动因 |
3.3.2 选择自身股份作为对价的动因 |
3.4 本次交易对母公司云天化集团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天化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后果分析 |
4.1 市场绩效分析 |
4.1.1 短期绩效分析 |
4.1.2 长期绩效分析 |
4.2 财务绩效分析 |
4.2.1 盈利能力分析 |
4.2.2 偿债能力分析 |
4.2.3 营运能力分析 |
4.2.4 成长能力分析 |
4.3 治理绩效分析 |
4.3.1 管理层治理绩效分析 |
4.3.2 大股东治理绩效分析 |
4.4 公司价值分析——EVA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海澜之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股份回购相关概念 |
2.1.1 股份回购的定义 |
2.1.2 股份回购的类型 |
2.1.3 股份回购的方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财务效应理论 |
3 海澜之家股份回购背景及动因分析 |
3.1 海澜之家股份回购背景 |
3.1.1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现状 |
3.1.2 海澜之家概况 |
3.2 海澜之家股份回购过程 |
3.2.1 股份回购流程 |
3.2.2 股份回购进展 |
3.3 海澜之家股份回购动因分析 |
3.3.1 传递积极信号 |
3.3.2 替代现金股利政策 |
3.3.3 运用公司自由现金流量 |
3.3.4 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 |
4 海澜之家股份回购效果分析 |
4.1 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分析 |
4.1.1 股份回购前后的股价变化 |
4.1.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反应分析 |
4.2 股份回购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4.2.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4.2.2 财务杠杆系数 |
4.3 股份回购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4.3.1 财务指标分析 |
4.3.2 EVA经济增加值分析 |
4.4 股份回购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
4.5 股份回购对公司形象的影响 |
5 海澜之家股份回购存在的问题 |
5.1 股价提升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 |
5.2 资金流出导致支付风险增加 |
5.3 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 |
5.4 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
6 对完善海澜之家股份回购的建议 |
6.1 对公司的建议 |
6.1.1 正确认识股份回购,提高核心竞争力 |
6.1.2 考虑自身情况,制定合理回购方案 |
6.1.3 增设沟通渠道,加强中小股东防范意识 |
6.2 对政策监管的建议 |
6.2.1 规范股份回购相关信息披露 |
6.2.2 完善股份回购定价及相关制度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K公司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3.1 可能的创新点 |
1.3.2 可能的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股份回购概述 |
2.1.1 股份回购的类型 |
2.1.2 股份回购的方式 |
2.1.3 我国股份回购的发展历程 |
2.1.4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统计 |
2.2 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基于回购动因的市场效应研究 |
2.2.2 基于回购方式的市场效应研究 |
2.2.3 基于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市场效应研究 |
2.2.4 基于行业属性的市场效应研究 |
2.2.5 基于回购时效性的市场效应研究 |
2.3 股份回购市场效应分析的理论基础 |
2.3.1 信号传递理论 |
2.3.2 市场择时理论 |
2.3.3 有效市场理论 |
第3章 K公司股份回购市场效应分析 |
3.1 K公司股份回购介绍 |
3.1.1 K公司概况 |
3.1.2 K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原因 |
3.1.3 K公司股份回购实施过程 |
3.2 K公司股份回购市场效应检验 |
3.2.1 确定事件日 |
3.2.2 确定窗口期 |
3.2.3 计算K公司股票和市场的实际收益率 |
3.2.4 计算估计模型参数 |
3.2.5 计算K公司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 |
3.2.6 结果分析 |
第4章 K公司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的成因分析 |
4.1 国家政策的支持 |
4.2 基于信号理论的成因分析 |
4.2.1 公司内部人员泄露信息 |
4.2.2 监管漏洞 |
4.3 基于市场择时理论的成因分析 |
4.3.1 回购时机的选择 |
4.3.2 自由现金流不足 |
4.4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成因分析 |
4.4.1 市场规范程度 |
4.4.2 企业生命周期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提升股价及投资者信心 |
5.1.2 股份回购未被有效利用 |
5.1.3 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是短期的 |
5.1.4 股份回购存在信息泄露问题 |
5.2 相关建议 |
5.2.1 回购时机的选择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
5.2.2 积极应对股份回购带来的负面效应 |
5.2.3 及时对股份回购进行信息披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美的集团公开市场股份回购与市值管理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2 理论贡献与实际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选择 |
1.2.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2.2 方法选择 |
1.2.3 文章框架 |
1.3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
1.3.1 创新点 |
1.3.2 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基于股份回购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1 股份回购的定义与分类 |
2.1.2 股份回购的相关理论 |
2.1.3 股份回购的文献综述 |
2.2 基于市值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2.1 市值管理的定义与手段 |
2.2.2 市值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3 市值管理的文献综述 |
2.3 文献评述 |
3 案例研究设计 |
3.1 案例选择原因 |
3.1.1 以市值管理作为股份回购目的 |
3.1.2 市场关注度高且示范作用强 |
3.1.3 回购实践起步早且具有典型特征 |
3.2 市值管理工作有效性度量方法的选择 |
3.3 数据来源与选取 |
3.4 股份回购对市值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设计 |
3.5 股份回购对市值管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设计 |
3.5.1 基于CAR指标的短期市值管理效果研究设计 |
3.5.2 基于BHAR指标的长期市值管理效果研究设计 |
3.5.3 基于Carhart四因子模型的市场回购市值管理效果对比研究设计 |
4 美的集团案例介绍 |
4.1 美的集团简介 |
4.2 股份回购背景与情况概述 |
4.2.1 股份回购的市场与政策背景 |
4.2.2 美的集团历次股份回购情况概述 |
4.3 美的集团股份回购动因 |
4.3.1 推动股价合理回归 |
4.3.2 其他隐含回购动因 |
5 股份回购对市值管理的影响机制 |
5.1 价值创造管理 |
5.1.1 降低资本成本并调节资本结构 |
5.1.2 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
5.1.3 合理降低股息税收 |
5.2 价值实现管理 |
5.2.1 传递低估信号并改变供求格局 |
5.2.2 通过股份注销提高股票价值 |
5.3 价值经营管理 |
5.3.1 补充股利政策以完善盈余分配 |
5.3.2 股份回购与股权激励相结合 |
6 股份回购对市值管理有效性的影响 |
6.1 股份回购预案公告短期市值管理效果研究 |
6.1.1 超额收益率与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 |
6.1.2 美的集团四次股份回购短期市值管理效果总结 |
6.1.3 单样本t检验 |
6.2 股份回购实施长期市值管理效果研究 |
6.2.1 配比组合收益率的计算 |
6.2.2 BHAR指标的计算 |
6.2.3 美的集团三次股份回购长期市值管理效果总结 |
6.3 美的与市场股份回购对市值管理有效性对比分析 |
6.3.1 回归结果分析 |
6.3.2 A股市场股份回购的市值管理效果相关分析 |
6.3.3 美的集团长期市值管理效果与市场回购水平对比 |
7 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1.1 股份回购通过多种方式对市值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
7.1.2 股份回购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与公司再定价 |
7.2 相关建议与启示 |
7.2.1 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建议 |
7.2.2 对投资者的建议 |
7.2.3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护盘式”股份回购的概念界定 |
2.1.1 “护盘式”股份回购的基本含义 |
2.1.2 “护盘式”股份回购的方式 |
2.1.3 “护盘式”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 |
2.2 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发展历程 |
2.3 理论基础 |
2.3.1 财务杠杆假说 |
2.3.2 信号传递理论 |
2.3.3 自由现金流假说 |
2.3.4 EPS假说 |
第三章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案例介绍 |
3.1 S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发展概况 |
3.1.3 股权结构 |
3.2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事件回顾 |
3.2.1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的方案 |
3.2.2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的进程 |
3.3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的动因分析 |
3.3.1 提升股票价格 |
3.3.2 降低代理成本 |
3.3.3 优化资本结构 |
第四章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
4.1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
4.1.1 盈利能力分析 |
4.1.2 偿债能力分析 |
4.1.3 成长能力分析 |
4.2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 |
4.2.1 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4.2.2 基于因子分析对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
第五章 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市场效应分析 |
5.1 “护盘式”股份回购前后市值变化情况 |
5.2 “护盘式”股份回购对超额收益率的影响 |
第六章 案例启示 |
6.1 启示 |
6.1.1 政府层面的启示 |
6.1.2 企业层面的启示 |
6.1.3 实际执行时的启示 |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注 |
(8)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信号传递还是机会主义? ——以海兰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2 信号传递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关于股份回购信号传递动机的研究 |
2.2.2 关于股份回购机会主义动机的研究 |
2.2.3 关于股份回购效应的研究 |
2.2.4 文献述评 |
3 案例介绍 |
3.1 股份回购的概述、发展历程与现状 |
3.1.1 股份回购概述 |
3.1.2 我国股份回购历程 |
3.1.3 我国股份回购现状 |
3.1.4 我国股份回购的特点 |
3.2 案例公司介绍 |
3.2.1 海兰信基本情况介绍 |
3.2.2 海兰信股权结构介绍 |
3.3 案例公司股份回购概况 |
3.3.1 海兰信股份回购的背景 |
3.3.2 海兰信股份回购预案详情 |
3.3.3 海兰信股份回购的进程 |
4 案例分析 |
4.1 股份回购动机的分析框架 |
4.2 基于财务状况的回购动机分析 |
4.2.1 信号传递视角 |
4.2.2 机会主义视角 |
4.2.3 小结 |
4.3 基于行动事件的回购动机分析 |
4.3.1 信号传递视角 |
4.3.2 机会主义视角 |
4.3.3 小结 |
4.4 基于资本市场行为的回购动机分析 |
4.4.1 信号传递视角 |
4.4.2 机会主义视角 |
4.4.3 小结 |
4.5 股份回购的效应分析 |
4.5.1 市场效应分析 |
4.5.2 财务效应分析 |
4.5.3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海兰信股份回购具有机会主义动机 |
5.1.2 中小投资者短期内难以识别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 |
5.2 建议 |
5.2.1 对监管者的建议 |
5.2.2 对投资者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行为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股份回购动因的研究 |
1.2.2 关于股份回购效应的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股份回购概述及我国股份回购现状 |
2.1 股份回购的概述 |
2.1.1 股份回购的概念 |
2.1.2 股份回购的类型 |
2.1.3 股份回购的方式 |
2.2 股份回购的理论基础 |
2.2.1 财务效应理论 |
2.2.2 信息传递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现状 |
2.3.1 我国股份回购的相关法律规定 |
2.3.2 我国股份回购的公司数量 |
2.3.3 我国股份回购的对象 |
2.3.4 我国股份回购的方式 |
2.3.5 我国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 |
第3章 苏宁易购基本情况分析 |
3.1 案例的选择 |
3.2 苏宁易购基本情况 |
3.2.1 公司简介 |
3.2.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3.2.3 业务构成 |
3.3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过程 |
3.4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前财务状况 |
3.5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前股价状况 |
3.6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可行性分析 |
第4章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动因分析 |
4.1 信号传递动因 |
4.2 股权激励动因 |
4.3 自由现金流量动因 |
第5章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效应分析 |
5.1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 |
5.1.1 股份回购后股价变动 |
5.1.2 股份回购的公告效应 |
5.2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财务效应 |
5.2.1 回购对营运能力的影响 |
5.2.2 回购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
5.2.3 回购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5.2.4 实证检验 |
5.3 苏宁易购股份回购非财务效应 |
5.3.1 提升市场占有率 |
5.3.2 人才流失缓解 |
5.4 案例启示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投资者要正确认识股份回购 |
6.2.2 上市公司要正确对待和运用股票回购 |
6.2.3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股票回购的监管力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10)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析 |
三、论证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及其法律规制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
一、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概念及特征 |
二、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主要类别 |
第二节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积极作用 |
一、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经济学分析 |
二、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积极作用 |
第三节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可能带来的挑战 |
一、造成主体混同和逻辑混乱 |
二、危及资本维持原则 |
三、危及股权平等原则 |
四、破坏公平交易秩序 |
第四节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律规制的理论回应 |
一、对造成主体混同和逻辑混乱的理论回应 |
二、对危及资本维持原则的理论回应 |
三、对危及股权平等原则的理论回应 |
四、对破坏公平交易秩序的理论回应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立法模式以及我国的优选方案 |
第一节 国外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立法模式述评 |
一、“原则允许,例外禁止”模式 |
二、“原则禁止,例外允许”模式 |
三、折中立法模式 |
四、不同立法模式的法哲学分析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立法的价值诉求 |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制的自由价值 |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制的公平价值 |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制的安全价值 |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立法模式的优选方案 |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立法模式的成因 |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三、《公司法最新修改决定》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立法模式的影响 |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立法模式的思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事前法律规制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事前法律规制的主要方式及其评析 |
一、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规制及其评析 |
二、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规制及其评析 |
三、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数量与价格规制及其评析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事前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一、决议程序设置不合理 |
二、疏于债权人保护 |
三、忽视回购风险规制 |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事前法律规制的完善 |
一、分类设置股份回购决议程序 |
二、确立实质偿债能力规则 |
三、强化回购风险规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事中法律规制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事中法律规制的范畴以及比较法分析 |
一、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与操纵市场的关联关系及其法律规制的比较法分析 |
二、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与内幕交易的关联关系及其法律规制的比较法分析 |
三、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避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的比较法分析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事中法律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涉嫌操纵市场行为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涉嫌内幕交易行为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避行为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事中法律规制的完善 |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涉嫌操纵市场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 |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涉嫌内幕交易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 |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避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事后法律规制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合法回购股份的权利状态及其处理机制 |
一、我国上市公司合法回购的股份的权利状态 |
二、我国上市公司合法回购股份的处理机制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违法回购股份的效力及其法律责任 |
一、我国上市公司违法回购股份的范围及其效力认定 |
二、我国上市公司违法回购股份下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违法回购股份中的股东诉讼机制的完善 |
一、我国上市公司违法回购股份中现有股东诉讼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上市公司违法回购股份中股东诉讼机制立法的比较法分析及其启示 |
三、我国上市公司违法回购股份中股东诉讼机制的完善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股份回购的战略性运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研究[D]. 刘丽颖. 辽宁大学, 2021
- [2]伊利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及效应分析[D]. 杨迪.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6)
- [3]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式股份回购行为研究 ——基于云天化公司的案例分析[D]. 岑笙. 苏州大学, 2020(03)
- [4]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海澜之家为例[D]. 乌日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K公司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研究[D]. 束蓓.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美的集团公开市场股份回购与市值管理有效性研究[D]. 周士贺.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7]S公司“护盘式”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研究[D]. 钟鑫荣.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信号传递还是机会主义? ——以海兰信为例[D]. 罗卉芝. 暨南大学, 2020(04)
- [9]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行为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D]. 范宏伟. 阜阳师范学院, 2019(01)
- [10]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律规制研究[D]. 刘辉. 厦门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