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湃[1](2015)在《影响哌嗪、2-甲基哌嗪和1,3-丙二胺结构导向效应的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分子筛及无机微孔材料的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定向合成出更多具有新结构、新性质的无机微孔材料。但在现阶段合成还是以试错的方式进行。为了实现微孔材料的定向合成,因此非常有必要系统地研究这类材料的晶化过程及机理。早期微孔材料的合成与晶化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硅铝酸盐体系。上世纪80年代人们合成出了磷酸铝分子筛AlPO4-n,随后涌现出了大量磷酸铝开放骨架材料。磷酸铝的无机骨架通常由AlOn多面体(AlO4四面体、AlO6八面体以及AlO5三角双锥)和PO4四面体通过共用顶点氧原子连接而成。与传统的硅铝酸盐结构相比,开放骨架磷酸铝具有更丰富的结构类型,而且其合成体系也相对简单,非常适合于晶化机理的研究。在无机微孔材料的合成中,除了必要的反应介质及提供骨架元素的原料外,人们还需要在初始混合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无机或有机试剂。这些试剂被人们称为模板剂或结构导向剂。此外,在合成的过程中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初始混合物配比,pH值等其它因素都需要加以考虑。在这些因素中,结构导向剂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其表现出来的结构导向效应的本质至今仍不清楚,所以还难以做到对结构导向效应进行调控。本论文旨在研究影响哌嗪、2-甲基哌嗪和1,3-丙二胺的结构导向效应的因素,希望能对结构导向效应的本质和来源有所认识。全文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了研究:1.研究了摩尔组成为Al2O3: P2O5:1.52-甲基哌嗪:125H2O的初始混合物在150C和200C的晶化过程。在150oC,2-甲基哌嗪导向生成了层状磷酸铝化合物APMeP150,而在200oC却导向生成另一种层状磷酸铝化合物APMeP200。本文通过XRD、pH、元素分析和NMR等分析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这两种层状磷酸铝化合物的晶化过程。结果显示,初始混合物中Al和P的配位状态在150oC和200oC的演化方式不同,晶化温度的调控可以影响初始混合物的晶化过程,同时也影响晶化过程中小结构单元的结构与分布,改变结构导向剂2-甲基哌嗪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平衡。因此,除了结构导向剂的自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外,其结构导向效应还受晶化温度的影响。2.研究了摩尔组成为Al2O3:1.5P2O5: R:125H2O (R=2-甲基哌嗪或哌嗪)的初始混合物在160C和190C的晶化行为。在160C,2-甲基哌嗪和哌嗪分别导向了两个拓扑结构完全不同的层状磷酸铝APMeP150和AP2pip的生成,表明2位甲基的存在对哌嗪的结构导向效应产生了显着的影响,而在190C,2-甲基哌嗪和哌嗪则分别导向了具有相同拓扑结构的层状磷酸铝APMeP200和AP2pip的生成。这表明2位甲基的存在对哌嗪的结构导向效应没有产生影响。在160C,2位甲基的存在虽然并未对初始混合物中的磷酸铝小结构单元的种类和分布产生显着的影响,却导致了不同晶化起点(核心单元)的生成,以致于生成了不同的长程有序结构。在190C,2位甲基对初始混合物中的磷酸铝小结构单元的种类和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也导致了不同晶化起点(核心单元)的生成,但却导致生成了拓扑结构相同的长程有序结构。这一现象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结构导向效应的本质和来源有很重要的启示。3.本文研究了摩尔组成为Al2O3:2.8P2O5:4.2/7.4R:125H2O (R=哌嗪或N-甲基哌嗪)的混合物在180C的晶化行为。在摩尔组成为Al2O3:2.8P2O5:4.2R:125H2O的初始混合物中,哌嗪和N-甲基哌嗪分别导向了两个结构完全不同的开放骨架磷酸铝化合物AlPO-CJ9和AlPO-CJ11/AlPO-CJB2的生成,显示在该配比下,1-位甲基的存在对哌嗪的结构导向效应产生影响。而在摩尔组成为Al2O3:2.8P2O5:7.4R:125H2O的初始混合物中,哌嗪和N-甲基哌嗪也分别导向了两个结构完全不同的开放骨架磷酸铝化合物AlPO-JU88和AlPO-CJ11/AlPO-CJB2的生成,显示在另一配比下,1-位甲基的存在对哌嗪的结构导向效应也产生了影响。因此,哌嗪分子的结构导向效应存在着对摩尔组成的依赖性,而1-甲基的存在使哌嗪分子(实际为N-甲基哌嗪)的结构导向效应失去了对摩尔组成的依赖性。在摩尔组成为Al2O3:2.8P2O5:4.2/7.4pip:125H2O的混合物中,哌嗪摩尔比的改变对水解产生的小结构单元的种类和分布产生显着的影响,引起了不同的晶化起点(核心单元),导致了不同结构的生成。而在摩尔组成为Al2O3:2.8P2O5:4.2/7.4MPP:125H2O的混合物中,N-甲基哌嗪摩尔比的改变对水解产生的小结构单元的种类和分布没有影响,因而生成了相同的晶化产物AlPO-CJ11/AlPO-CJB2。因此,结构导向剂在结构上的细微差别以及凝胶组成的改变能影响有机胺的结构导向效应。4.研究了摩尔组成为Al2O3:2P2O5:2.81,3-丙二胺:125H2O的混合物在150C和200C的晶化行为。在150oC,1,3-丙二胺导向生成了层状磷酸铝UiO-18,而在200oC却导向生成了三维开放骨架磷酸铝UiO-26。本文通过XRD、pH、元素分析和NMR分析测试手段详细研究了这两种磷酸铝化合物的晶化过程。结果显示,初始混合物中Al和P的配位状态在150oC和200oC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加热温度的改变影响了1,3-丙二胺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变了低聚物种的种类和分布。这表现为晶化温度影响了1,3-丙二胺的结构导向效应。
韩义德[2](2012)在《以金属配合物为模板的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指明以分子筛为代表的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由于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独特的性能,在催化、吸附、分离和离子交换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除此之外,在电学、磁学、化学传感以及医学方面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新型的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一直是多孔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合成新型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的过程中引入结构导向剂是必要的。传统的结构导向剂包括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有机胺类、季铵盐(碱)、金属配合物、氟离子等。其中金属配合物作为结构导向剂,由于具有刚性、特殊的空间构象(如手性)、大量的氢键位点等特点,成为合成化学中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钴(镍)胺配合物为结构导向剂,利用水热/溶剂热的合成方法开展了锗酸镓分子筛、金属氟化物复合物及磷酸盐等开放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外消旋的乙二胺合镍配合物为模板剂,在溶剂热条件下成功地合成出具有新型分子筛结构的锗酸镓[Ni(en)3][[Ga2Ge4O12](GaGeO-CJ63)。GaGeO-CJ63是由TO4(T=Ge,Ga)四面体之间通过共享顶点形成三维四连接的骨架。其结构完全由三元环构成,沿三个方向上存在交叉的10-元环孔道。在目前已知分子筛结构中,GaGeO-CJ63的骨架密度是第三低的。在该化合物中存在着两种笼:一种为非手性笼、一种为手性笼。手性笼是由外消旋的Ni(en)32+导向生成的。GaGeO-CJ63锗酸镓被国际分子筛协会命名为JST。2.在溶剂热条件下成功地原位合成出以1,2-丙二胺合镍配合物为模板剂,具有新型分子筛结构的锗酸镓GaGeO-CJ64。其结构是由单六元环和双六元环通过spiro-5结构单元连接构成三维四连接骨架。GaGeO-CJ64是第一例具有11-元环交叉孔道的分子筛结构。该化合物具有较低的骨架密度,其无机骨架结构中含有一个新颖的空旷的笼[312·43·62·116]。3.成功地合成出两种金属配合物与氟化锆的复合物[Co(en)3]2(Zr2F12)(ZrF6H2O)·H2O和[Co(en)3](Zr2F11H2O),并对其结构及光电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复合物均在紫外区显现出光电效应,响应信号位置与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钴胺配合物阳离子的一个吸收峰位置相一致。这种特殊的光电现象归因于钴胺配合物阳离子与氟化锆阴离子簇之间发生的协同作用。4.在水热条件下,以六氨合钴配合物阳离子为模板剂,合成出一个新颖的双层状磷酸锌[Co(NH3)6]3[Zn8(HPO4)8(PO4)2](PO4)(ZnPO-CJ68)。该化合物沿三个方向上具有交叉的八元环孔穴,客体Co(NH3)63+阳离子不仅存在于层间而且也存在于层内,且Co(NH3)63+阳离子的构型与层内的86孔穴的构型完美匹配,起到了真正模板的作用。5.在溶剂热条件下,采用[d,l-Co(en)3]3+配合物阳离子作为模板剂,合成出一维链状磷酸锌[Co(en)3][Zn2(H2PO4)(HPO4)2Cl2],它是由无限的阴离子链[Zn2(H2PO4)(HPO4)2Cl2]n3-构成。该化合物含有由HPO4和ZnO3Cl构成的四元环,据我们所知,以磷氧四面体连接两个相邻四元环构成的链的连接方式在磷酸锌中是少见的。同时,以二乙烯三胺合钴配合物阳离子为模板剂,成功地合成出二维层状磷酸铝Co(dien)2Al3(PO4)4(AlPO-CJ54)。该化合物的铝氧四面体和磷氧四面体严格排列交替连接形成Z字形链,链与链之间连接起来构成阴离子Al3(PO4)43-的二维层,该层含有四元环和八元环,无序的模板剂存在于层间。6.在溶剂热条件下,以二乙烯三胺合镍配合物为模板剂,成功地合成出具有CHA分子筛结构类型的过渡金属掺杂磷酸铝微孔化合物MAPO-CHA(M=Zn,Mg)。其无机骨架结构是由铝(锌、镁)氧四面体和磷氧四面体严格交替排列连接成三维结构,其沿三个方向具有三维8-元环交叉孔道。二乙烯三胺合镍配合物阳离子位于cha笼中,起到平衡骨架负电荷和填充的作用。
唐有祺,徐如人,郭国霖,于吉红,王远,来鲁华,吴凯[3](2011)在《分子工程学》文中研究表明分子工程学以体系的功能为导向,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结构设计与施工,探索功能、结构与合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原理,发展合成、制备与组装方法学,研究结构基元本征性质和构效关系。本文讨论了建设分子工程学这一新学科的重要性,介绍了自发单层分散原理与CO吸附剂、纳米结构光电功能体系、金属纳米簇基催化剂、表面分子多孔网络的精确可控组装以及功能蛋白质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若干研究成果。
于吉红,裘式纶,李激扬,徐如人[4](2011)在《多孔晶体材料的分子工程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功能无机晶体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是化学及材料科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前沿课题。本文介绍了近十几年来我们在多孔晶体材料,主要包括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晶体材料的分子工程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其中包括提出了定向设计具有特殊孔道结构和特殊计量比分子筛多孔骨架结构的计算机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合成与结构数据库-ZEOBANK;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定向合成途径:基于模板效应、杂原子取代以及计算机数据挖掘指导合成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利用有机胺模板剂法、分子筛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多核金属簇的构筑指导合成具有特殊孔道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多孔晶体材料。希望这些研究将为分子工程学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铮[5](2009)在《水热/溶剂热组合合成技术在无机微孔磷酸铝合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1982年磷酸铝系列分子筛首次被人工合成以来,磷酸铝微孔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备受关注。到目前为止,磷酸铝微孔化合物已经扩充到百种以上。合成新的磷酸铝化合物主要通过以下两点途径:(1)选用新的模板剂;(2)尝试新的合成方法。本论文1)改进并完善了应用于磷酸铝体系的组合合成方法和组合表征手段;2)通过水热/溶剂热组合合成方法研究了不同体系磷酸铝化合物的合成情况,具体包括以脂肪胺及芳香胺为模板剂考察了包括反应物配比,晶化温度,溶剂类型等反应条件对合成结果的影响。
周光召[6](2008)在《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十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引言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提升我
周光召[7](2007)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年》文中提出
周光召[8](2007)在《973计划十年》文中研究说明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了973计划,加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这一计划着力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大力促进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相结合,推动基础研究发展,已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可。本文总结了973计划实施10年来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973计划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李华[9](2007)在《金属磷(膦)酸盐微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在水热溶剂热条件下金属磷酸盐和有机膦酸盐微孔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探讨无机材料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功能材料的合成。在合成方面,研究改变反应原料、条件等合成新型功能化的无机微孔材料;通过引入[RPO3]2-[R=H或有机基团]的结构基元代替传统的[PO4]3-的结构基元,设计合成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有机膦酸盐化合物,研究了其优良的性质如稳定性、吸附、磁学性质等。在第二章中介绍了用原位的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八羟基喹啉-微孔磷酸铝化合物。其中喹啉分子在孔道内起到模板作用的同时,还与孔壁上的铝原子络合,进而产生了很强的荧光发射。第三章中介绍了以磷酸三丁脂做为磷源,在水热反应体系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稀土磷酸盐纳米材料。通过SEM和TEM对其形貌、结构研究发现,该纳米材料为多壁的微孔结构,并对其生成机理进行了推测。在部分除去孔道中的有机分子后,能够吸附水,说明了其具有微孔性质。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能够产生强于块状材料的荧光发射峰。在红外激光的激发下,能够产生稀土离子所特有的上转换荧光发射。在第四章中介绍了在水热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系列同构的过渡金属有机膦酸盐化合物。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磁学性质。加入4,4’联吡啶,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层状有机膦酸镍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将配位水除去,并且由于膦酸根中的氧原子未全部参与配位,能够吸附碱性气体。第五章中介绍了在水热体系下,合成了2个具有三维空旷骨架结构的稀土氧硝酸盐化合物Ln2O4(NO3)2/3(H3O)8/3和LnO(NO3),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及拓扑分析。化合物Ln2O4(NO3)2/3(H3O)8/3具有SOD分子筛拓扑结构,SOD分子筛笼的9 ?的直径被拓展至该结构中近14 ?。这两化合物都可以看做为三维的稀土氧化物结构,期待着具有优良的磁学、光学性质。
李乙[10](2006)在《无机微孔晶体的结构设计》文中指出无机微孔材料在催化、吸附、交换、分离、主客体组装等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无机微孔材料的定向合成是目前国际微孔分子筛与分子工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方向。实现无机微孔晶体材料定向合成的重要前提是能够依据功能的需求定向地设计理想的微孔骨架结构以及骨架组成。因此,开发微孔材料的理想骨架结构及组成的设计方法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本论文成功地开发出两种微孔晶体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一种是首次提出的基于限定禁区(孔道)的原子组装法,用以设计具有特殊孔道的骨架结构。采用此方法,设计产生具有一维、多维交叉及手性螺旋孔道的分子筛骨架。另一种方法是基于改进的结构单元自组装的方法,用以设计产生出具有特定计量比的微孔磷酸铝结构。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设计了大量的假想结构。我们建立了两个结构数据库。一个是分子筛结构数据库(http://mezeopor.ilu.edu.cn/hypo/),包括已知的分子筛骨架结构以及大量我们设计的理想分子筛骨架结构;另一个数据库是开放骨架磷酸铝结构数据库(http://mezeopor.jlu.edu.cn/alpo/),包括已报道的微孔磷酸铝结构和部分设计的结构。这两个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未知化合物骨架的结构解析,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于辅助指导定向合成。
二、研究“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哌嗪、2-甲基哌嗪和1,3-丙二胺结构导向效应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无机微孔材料简介及发展过程 |
1.2 无机微孔材料分类简介 |
1.2.1 硅酸盐分子筛多孔晶体化合物 |
1.2.2 锗酸盐分子筛多孔晶体化合物 |
1.2.3 磷酸盐分子筛多孔晶体化合物 |
1.2.4 亚磷酸盐分子筛多孔晶体化合物 |
1.2.5 开放骨架多孔晶体化合物 |
1.3 无机微孔材料的合成方法简介 |
1.3.1 水热及溶剂热合成 |
1.3.2 离子热合成 |
1.3.3 组合合成 |
1.3.4 绿色合成 |
1.3.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合成 |
1.4 无机微孔材料的晶化机理研究 |
1.4.1 无机微孔材料的水热合成过程 |
1.4.2 无机微孔材料目前存在的晶化机理 |
1.5 表征技术 |
1.5.1 现有的原位表征 |
1.5.2 表征技术的不足 |
1.6 无机微孔材料晶化机理的新认识 |
1.7 影响无机微孔材料水热合成的因素 |
1.7.1 起始原料 |
1.7.2 晶化温度 |
1.7.3 晶化时间 |
1.7.4 pH 值影响 |
1.7.5 结构导向剂 |
1.8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9 本课题所取得的主要结果 |
1.10 本论文所用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2章 在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中温度对 2-甲基哌嗪分子结构导向效应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合成 |
2.2.2 理论模拟与计算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APMeP150 及 APMeP200 的结构 |
2.3.2 APMeP150 和 APMeP200 的结晶过程的 X 射线衍射研究 |
2.3.3 APMeP150 和 APMeP200 晶化过程的27Al MAS NMR 研究 |
2.3.4 APMeP150 和 APMeP200 晶化过程的31P MAS NMR 研究 |
2.3.5 APMeP150 和 APMeP200 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
2.3.6 APMeP150 和 APMeP200 的核心单元 |
2.3.7 APMeP150 的核心单元的稳定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在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中 2-位甲基对哌嗪分子结构导向效应影响的温度依赖性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合成 |
3.2.2 理论模拟与计算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APMeP150、AP2pip 及 APMeP200 的结构 |
3.3.2 2-位甲基在 160oC 对哌嗪分子结构导向效应的影响 |
3.3.3 2-位甲基在 190°C 对哌嗪分子结构导向效应的影响 |
3.3.4 2-位甲基对哌嗪分子结构导向效应影响的温度依赖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在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中 1-位甲基对哌嗪分子结构导向效应影响的凝胶配比依赖性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合成过程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AlPO-CJ9、AlPO-JU88 和 AlPO-CJ11/AlPO-CJB2 的结构 |
4.3.2 1-位甲基对哌嗪结构导向效应的影响 |
4.3.3 凝胶配比对哌嗪分子的结构导向能力的影响 |
4.3.4 凝胶配比对 N-甲基哌嗪分子结构导向能力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在开放骨架磷酸铝化合物合成中温度对 1,3-丙二胺结构导向效应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合成过程 |
5.2.2 理论模拟与计算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UiO-18 和 UiO-26 的结构 |
5.3.2 UiO-18 和 UiO-26 晶化过程的 X 射线衍射研究 |
5.3.3 UiO-18 和 UiO-26 晶化过程的27Al MAS NMR 表征 |
5.3.4 UiO-18 和 UiO-26 晶化过程的31P MAS NMR 研究 |
5.3.5 UiO-18 和 UiO-26 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
5.3.6 UiO-18 和 UiO-26 的核心单元 |
5.3.7 UiO-18 的核心单元的稳定性 |
5.4 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以金属配合物为模板的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1.1 传统的硅铝酸盐分子筛 |
1.1.2 磷酸铝分子筛 |
1.1.3 其它金属磷酸盐开放骨架化合物 |
1.1.3.1 磷酸镓开放骨架化合物 |
1.1.3.2 磷酸锌开放骨架化合物 |
1.1.4 锗酸盐开放骨架化合物 |
1.1.4.1 锗氧簇构筑的锗酸盐 |
1.1.4.2 锗酸盐分子筛 |
1.1.5 其它开放骨架化合物 |
1.2 手性开放骨架化合物的合成探讨 |
1.2.1 手性开放骨架化合物的概述 |
1.2.1.1 手性构筑单元的手性结构 |
1.2.1.2 非手性结构单元的手性结构 |
1.2.2 手性模板剂合成开放骨架化合物 |
1.2.3 手性诱导合成开放骨架化合物 |
1.2.3.1 溶剂效应 |
1.2.3.2 手性添加剂效应 |
1.3 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合成的前沿与热点 |
1.3.1 模板作用 |
1.3.2 大孔和超大孔分子筛 |
1.3.3 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的定向设计合成 |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
1.5 本论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
1.6 本论文所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以镍胺配合物为模板剂锗酸镓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
2.1 引言 |
2.2 锗酸镓分子筛 GaGeO-CJ63 的合成与表征 |
2.2.1 实验部分 |
2.2.1.1 试剂与仪器 |
2.2.1.2 合成方法 |
2.2.2 结果与讨论 |
2.2.2.1 晶体结构的测定 |
2.2.2.2 结构分析 |
2.2.3 基于三元环的分子筛骨架的结构设计 |
2.2.4 小结 |
2.3 锗酸镓分子筛 GaGeO-CJ64 的合成 |
2.3.1 实验部分 |
2.3.1.1 试剂与仪器 |
2.3.1.2 合成方法 |
2.3.2 结果与讨论 |
2.3.2.1 晶体结构的测定 |
2.3.2.2 结构分析及讨论 |
2.3.3 小结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Co(en)_3]_2(Zr_2F_(12))(ZrF_6H_2O)·H_2O 和[Co(en)_3](Zr_2F_(11)H_2O)的合成与表面光电压性质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仪器 |
3.2.2 合成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晶体结构的测定 |
3.3.2 结构分析 |
3.4 光电性质表征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以金属配合物为模板剂合成开放骨架磷酸盐化合物 |
4.1 引言 |
4.2 双层状磷酸锌 ZnPO-CJ68 的合成与表征 |
4.2.1 实验部分 |
4.2.1.1 试剂与仪器 |
4.2.1.2 合成方法 |
4.2.2 结果与讨论 |
4.2.2.1 晶体结构的测定 |
4.2.2.2 结构分析 |
4.2.3 小结 |
4.3 以乙二胺合钴配合物为模板剂合成链状的磷酸锌化合物 |
4.3.1 实验部分 |
4.3.1.1 试剂与仪器 |
4.3.1.2 合成方法 |
4.3.2 结果与讨论 |
4.3.2.1 晶体结构的测定 |
4.3.2.2 结构分析 |
4.3.3 小结 |
4.4 以钴胺配合物为模板剂合成层状磷酸铝化合物 |
4.4.1 实验部分 |
4.4.1.1 试剂与仪器 |
4.4.1.2 合成方法 |
4.4.2 结果与讨论 |
4.4.2.1 晶体结构的测定 |
4.4.2.2 结构分析 |
4.4.3 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过渡金属取代磷酸铝 MAPO-CHA(M=Zn,Mg)的合成与表征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与仪器 |
5.2.2 MAPO-CHA(M=Zn,Mg)合成方法 |
5.3 ZnAPO-CHA 晶体结构的测定 |
5.4 MAPO-CHA 的表征 |
5.4.1 粉末 X-射线衍射表征 |
5.4.2 元素及热重分析 |
5.4.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5.5 ZnAPO-CHA 的结构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3)分子工程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孕育中的学科———分子工程学 |
2 分子工程学学科研究特色、发展途径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
3 一些研究成果 |
3.1 自发单层分散原理与高比表面功能体系 |
3.2 纳米结构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
3.2.1 基于新型纳米结构半导体光电极的太阳能电池 |
3.2.2 半导体纳米网及ZnO光子晶体激光器 |
3.2.3 长波光激发铕离子高效发光纳米生物探针 |
3.2.4 酞菁光导体纳米簇和新型单层有机光受体 |
3.3 金属纳米簇基催化剂 |
3.3.1 非保护型金属及合金纳米簇 |
3.3.2 纤维素至多元醇转化环境友好催化体系 |
3.4二维分子多孔网络结构的步进式精确调控与大面积跨台阶组装 |
3.5 蛋白质功能设计方法及应用 |
4 结语 |
(4)多孔晶体材料的分子工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筛多孔晶体的结构设计 |
2 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数据库的建立 |
3 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的定向合成 |
3.1 模板指导的合成途径 |
3.2 杂原子取代的合成途径 |
3.3 数据挖掘辅助的合成途径 |
4 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晶体材料的定向合成 |
4.1 有机胺做模板剂法 |
4.2 分子筛拓扑结构的设计 |
4.3 多核金属簇的构筑 |
5 结论与展望 |
(5)水热/溶剂热组合合成技术在无机微孔磷酸铝合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无机微孔材料 |
1.1.1 无机微孔材料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1.1.2 磷酸盐分子筛与微孔磷酸盐 |
1.1.3 无机微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
1.2 组合合成技术 |
1.2.1 什么是组合合成 |
1.2.2 材料领域组合化学的发展历史 |
1.2.3 组合化学的原理及特点 |
1.2.4 组合化学的优势及局限 |
1.2.5 无机水热合成的组合研究 |
1.2.6 组合化学的应用前景 |
1.3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1.4 本论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
1.5 本论文所用仪器及表征手段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水热/溶剂热组合技术应用与改进 |
2.1 前言 |
2.2 组合实验的设计以及改进 |
2.3 实验过程 |
2.4 组合仪器的设计及改进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磷酸铝化合物的组合合成 |
3.1 前言 |
3.2 清夜法组合合成磷酸铝化合物 |
3.2.1 试剂与仪器 |
3.2.2 合成方法 |
3.3 组合合成磷酸铝化合物 |
3.3.1 二异丁胺为模板剂组合合成磷酸铝化合物 |
3.3.2 苯肼为模板剂组合合成磷酸铝化合物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附录 |
(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确立我们的国家目标 |
三、具体实施情况 |
四、经验和改进建议 |
五、结束语 |
(9)金属磷(膦)酸盐微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无机多孔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
第二节 无机微孔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
1.2.1 沸石与分子筛 |
1.2.2 金属磷酸盐微孔材料化合物 |
1.2.3 有机膦酸盐微孔化合物材料 |
1.2.4 其它新型微孔化合物材料的合成 |
第三节 无机微孔材料的应用与展望 |
1.3.1 微孔材料的应用 |
1.3.2 微孔材料的展望 |
第四节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成果 |
1.4.1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4.2 本文所得主要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金属磷酸盐化合物的合成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八羟基喹啉-磷酸铝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2.2.1 八羟基喹啉-磷酸铝化合物的合成 |
2.2.2 结构表征 |
2.2.3 结构组成计算 |
2.2.4 荧光性质研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多壁的稀土金属磷酸盐微孔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表征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稀土磷酸盐化合物的合成 |
3.2.1 制备与合成 |
3.2.2 表征方法 |
第三节 形貌与结构表征 |
3.3.1 粉末X 射线衍射表征 |
3.3.2 形貌表征(SEM & TEM) |
3.3.3 结构确定 |
第四节 化合物性质研究 |
3.4.1 吸附性质 |
3.4.2 荧光性质 |
3.4.3 上转换性质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过渡金属有机膦酸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新型三维有机膦酸钴微孔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4.2.1 制备与合成 |
4.2.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4.2.3 化合物的性质表征 |
第三节 其他过渡金属三维有机膦酸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表征.. - |
4.3.1 制备与合成 |
4.3.2 结构表征 |
4.3.3 化合物的磁学性质表征 |
第三节 新型层状二维有机膦酸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质 |
4.4.1 制备与合成 |
4.4.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4.4.3 化合物的性质表征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稀土氧硝酸盐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具有SOD 分子筛拓扑的稀土金属-氧-硝酸骨架材料 |
5.2.1 制备与合成 |
5.2.2 晶体结构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 |
5.2.3 结构描述 |
5.2.4 差热-热重研究和热稳定性研究 |
第三节 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稀土硝酸盐化合物晶体材料 |
5.3.1 制备与合成 |
5.3.2 晶体结构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 |
5.3.3 结构描述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与待发表文章: |
详细摘要 |
(10)无机微孔晶体的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沸石分子筛骨架的结构特点 |
第1节 分子筛的结构单元 |
2.1.1 初级结构单元 |
2.1.2 次级结构单元 |
2.1.3 特征的笼状结构单元 |
2.1.4 特征的链和层状结构单元 |
2.1.5 周期性结构单元 |
第2节 分子筛骨架的组成 |
第3节 分子筛骨架的结构 |
2.3.1 环构形和配位序 |
2.3.2 分子筛孔口的环数与孔道的维数 |
2.3.3 骨架密度 |
小结 |
第3章 无机微孔化合物的结构设计 |
第1节 模拟退火原子组装法 |
第2节 以2D网层组装3D骨架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3节 次级结构单元组装分子筛骨架的设计方法 |
第4节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5节 本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结果 |
第4章 限定孔道的原子组装法 |
第1节 具有一维孔道的分子筛骨架的结构设计 |
第2节 具有交叉孔道的分子筛骨架的结构设计 |
第3节 具有手性孔道的分子筛骨架的结构设计 |
第4节 Framework Generator简介 |
小结 |
第5章 限定连接的次级结构单元组装法 |
第1节 理论方法 |
第2节 产生具有 Als_8P_(10)O_(40)计量比的磷酸铝骨架 |
5.2.1 构筑单元的确定 |
5.2.2 构筑单元的组装 |
第3节 产生具有 Al_6P_5O_(32)计量比的磷酸铝骨架 |
小结 |
第6章 分子筛骨架及开放骨架磷酸铝结构数据库的建立 |
第1节 分子筛骨架数据库 |
第2节 开放骨架磷酸铝结构数据库 |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附录 |
四、研究“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哌嗪、2-甲基哌嗪和1,3-丙二胺结构导向效应的因素研究[D]. 黄湃. 吉林大学, 2015(08)
- [2]以金属配合物为模板的无机开放骨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韩义德. 吉林大学, 2012(10)
- [3]分子工程学[J]. 唐有祺,徐如人,郭国霖,于吉红,王远,来鲁华,吴凯. 化学通报, 2011(11)
- [4]多孔晶体材料的分子工程学研究[J]. 于吉红,裘式纶,李激扬,徐如人. 化学通报, 2011(11)
- [5]水热/溶剂热组合合成技术在无机微孔磷酸铝合成中的应用[D]. 张铮. 吉林大学, 2009(09)
- [6]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十年[J]. 周光召. 科学, 2008(01)
- [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年[J]. 周光召. 中国基础科学, 2007(05)
- [8]973计划十年[J]. 周光召. 前沿科学, 2007(03)
- [9]金属磷(膦)酸盐微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 李华. 吉林大学, 2007(03)
- [10]无机微孔晶体的结构设计[D]. 李乙. 吉林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