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剂量速尿治疗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论文文献综述)
赵永江[1](2020)在《大剂量速尿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大剂量速尿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滴泵入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经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无效的心功能4级(NYHA分级)患者,给予大剂量速尿(240 mg至560 mg/天;首次使用前予以负荷量20~40 mg静推)联合小剂量多巴胺(1~2 ug/(kg·min)持续静滴泵入,每日入量限制1 000 mL以内,尿量保持在2 000 mL以上,评价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肌酐、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大剂量速尿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显着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及水肿,血压、心率、血肌酐、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改善(P<0.05)。每日监测肾功能电解质,根据结果积极处理,治疗期间没有发生严重低血钾及低钠血症。结论大剂量速尿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可以显着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覃梦珍[2](2020)在《加味真武汤对阳虚水泛证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阳虚水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加味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提供更多的中医药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真武汤中药汤剂治疗。疗程2周后,观察用药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24小时尿量、体重、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经统计学分析,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量、体重、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量、体重、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总积分在治疗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24小时尿量、体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24小时尿量都明显增加、体重都明显下降,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速尿减停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速尿减停率分别为80.00%、6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5.NYHA心功能分级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真武汤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阳虚水泛证患者的24小时尿量、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并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还能减少利尿剂的使用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两组无显着差异。
康盼[3](2020)在《春泽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心肾阳虚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探讨春泽汤加味治疗慢性心衰伴利尿剂抵抗临床疗效,从实验治疗前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衰积分、中医症候评分、超声心动图(LVEF%)、24小时尿量、等指标评价春泽汤临床疗效,为临床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心衰伴利尿剂抵抗提供研究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慢性心衰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春泽汤加味)。治疗周期均为1周,疗效评价标准均为24小时尿量、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NYHA心功能分级、心衰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前后观察以上指标,并观察治疗安全性(电解质紊乱情况等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在经过药物治疗1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24小时平均尿量均显着增加,两组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24小时平均尿量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利尿作用优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衰疗效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比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心衰疗效评分,且治疗组改善心衰症状疗效更好。3.两组NT-pro BNP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NT-pro BNP及治疗前后差值两组相比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均能降低NT-pro BNP,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LVEF治疗前后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LVEF值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均能提高心衰LVEF,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后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5.65%、对照组91.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治疗组效果更显着。结论:1.春泽汤加味治疗CHF伴利尿剂抵抗(心肾阳虚型)疗效显着,从各项疗效指标数据分析结果看,春泽汤加味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加强利尿作用,降低心衰指标,改善中医证候,从而更好的改善利尿剂抵抗。2.试验中无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春泽汤加味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用药安全性良好。
尹东阳[4](2020)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非终末期肾脏病的难治性心衰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影响》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RCHF)是一种致死性很高的严重疾病,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它是由各种心脏基础疾病引起的心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除心脏移植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此类疾病患者因心功能极差,导致活动耐量极低、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都显着低于正常人。患者常因症状恶化难以缓解或相应并发症的出现需要反复住院治疗,显着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死亡风险。这些患者常常伴有肾脏功能的损害,并且对常规的利尿治疗反应低下。在此背景下,体外超滤不失为有效的脱水治疗方式,从而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改善患者病情。目前体外超滤的主要两种治疗模式有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们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衰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针对透析方式对非终末期肾脏病RCHF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方面的相关报道和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在我院因RCHF使用PD和HD两种治疗方式进行体外超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模式对非终末期肾脏病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0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非终末期肾脏病RCHF入住我院肾内科接受PD或HD治疗的48例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PD(31例),HD(17例)。收集患者行透析治疗前和透析6个月后的临床数据及相关生化指标、血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NYHA)、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24小时尿量,并收集患者透析治疗前和6个月后根据简明健康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的随访数据。所有数据处理均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比较并分析PD和HD两种治疗方式对RCHF患者的临床心功能、肾功能、实验室指标及患者睡眠、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在透析治疗后临床心功能分级和血清B型脑钠肽水平较透析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1),两种治疗方式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在治疗后均无明显改善(p>0.05)。2.HD组患者在透析治疗后肾功能和尿量较前显着下降(p<0.05),PD组患者透析治疗后肾功能较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量较前显着上升(p<0.01)。透析后PD组患者的肾功能和尿量显着高于HD患者(p<0.01)。3.HD患者除在催眠药和日间功能障碍外,其他5项睡眠质量指标均有显着改善(p<0.05),PD治疗患者除在催眠药外,其他6项睡眠质量指标均有显着改善(p<0.05)。两种治疗方式均显着改善患者PSQI总分值(p<0.05),两种治疗方式间比较PSQI总分值无显着差异(p>0.05)。4.HD组生活质量指标除情感职能外,其他7项指标均有显着改善(p<0.01);PD组全部8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有显着改善(p<0.01)。治疗6个月后,除生理功能外,PD在其他生活质量指标均好于HD(p<0.05)。Logistic回归显示PD与患者更好的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相关(p<0.01)。结论:1.PD和HD均可显着改善R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且疗效相当,但PD和HD都不显着改善患者的LVEF水平。2.PD较HD可显着改善患者肾功能。3.PD与HD均可改善RCHF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但PD生活质量改善上优于HD。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5](2019)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说明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
孙国力[6](2019)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充分水化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造影剂所致急性肾脏损害发生率在1%-5%之间,高危病人增高至10%-30%,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CIN发生率更高。显着增加患者院内及长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目前指南推荐充分水化。普遍接受的充分水化方案是术前12小时开始,水化至术后12-24小时,速度为1ml/kg/h。当LVEF<35%或者NYHA>2(或Killip>I)时则滴速减少至0.5ml.kg/h。但是这一建议没有得到临床证据的支持。此外,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过度水化很可能增加患者心力衰竭的风险。近期有多项研究表明大量水化不仅不降低CIN的风险,反而带来心衰恶化(WHF)可能性。目前仅有极少有研究集中在心功能不全(Killip>I或LVEF<40%)的人群探索安全且有效的水化策略。因此,有必要对拟行冠脉介入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充分水化与预防造影剂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1.急性心梗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水化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探索研究目的:探讨充分水化预防急性心梗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造影性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的407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Killip分级>I级的患者。按照指南推荐对入选患者以0.5mL/kg/h(Killip级>I级)的速度由术前12小时水化至术后12-24小时施行水化,急诊PCI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术前水化时间,具体水化总量由临床医生决定。治疗终点为CIN(定义为造影剂暴露后4872小时内血肌酐升高绝对值≥0.5 mg/dL或相对升高≥25%),结合中位水化量及临床实际按照750ml分为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CIN和恶化心力衰竭(WHF)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结果:CIN的总发病率为24.6%。充分水化与不充分水化组的CIN发生率(HV>750mL vs.HV=<750ml:28.46%vs18.18%,P=0.020),和WHF发生率(16.2%vs5.19%,P=0.001)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经矫正多个危险因素后,充分水化依然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9,95%可信区间[CI]:1.046-3.197,P=0.034),WHF风险也随着水化剂量的增加而增加(OR=2.585,95%CI:1.104-6.055,P=0.029)。研究结论:对于Killip分级>I级的AMI患者,相对充分的水化(HV>750ml)可能与CIN和WHF的风险增加有关。2.射血分数降低患者充分水化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充分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患者预防造影性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的282例LVEF降低且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PCI术的患者。按照指南推荐对入选患者以0.5mL/kg/h(LVEF<40%)的速度由术前12小时水化至术后12-24小时施行水化。具体水化总量由临床医生决定。用体重矫正的水化总量(水化体积/重量:HV/W)来确定充分水化组和水化不充分组。主要终点是CIN,其定义为血清肌酐在造影剂暴露后48 h-72小时内较基线升高≥25%或升高大于0.5 mg/d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IN和WHF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结果:CIN的总体发生率为18.79%。与不充分水化组(HV/W<=12mL/kg)相比,充分水化组(HV/W>12mL/kg)的患者CIN的发生比例明显增高(26.67%vs.11.56%;P=0.001),WHF发生比例也显着增高(18.52%vs.2.72%,P<0.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充分水化显着增加CIN风险(调整OR值[OR]=2.877,95%CI:1.082-7.653,P=0.034)和WHF风险(调整OR=11.177,95%CI:1.989-62.807,P=0.006)。研究结论:对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充分水化(HV/W>12ml/kg)可能不降低CIN风险,并可能增加WHF的风险。对于CIN高危且心功能不全患者,充分水化不一定能够降低CIN风险,同时也可能增加心衰的风险。应结合患者情况给予水化,避免液体过量。
徐晓琴[7](2019)在《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中医证型分布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141例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进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利尿剂抵抗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调查,然后将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继而进行统计分析,探讨CHF利尿剂抵抗中医证型分布的情况、此种疾病的临床常见的症状的分布规律,和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可能的中医病机,进而对该病提供数据支持,并且为科学研究提供相关流行病学的依据。研究方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查找相关文献,综合专家意见优化调查表格,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搜集2014年06月至2018年12月间成都中医药附属医院医院CHF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的各种表现和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一、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依据: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资料研究,(主要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初步筛选出CHF中利尿剂抵抗常见中医症状),对每个和纳入标准相符合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收集整理;并且对其做出证候类型判断。本次研究不设研究证型,旨在调查出该病出现的临床症候分型。二、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统一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使用聚类分析分析中医四诊信息。当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141例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73.79+12.33岁,最小的为37岁,最大的为102岁。2.141例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中,男性占82例,女性占59例,无统计学差异。3.本研究共收集141例CHF中利尿剂抵抗患者,其中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有:既往患高血压比例最高,冠心病次之,其次是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病和其他(主要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141例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患者按虚实分类,主要为虚实夹杂证86例(占60.9%)。5.141例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血瘀痰浊证、阳虚水饮证、水饮证,其他中医证型气虚证、阳虚证、气虚血虚证、气虚水饮证、水饮证、气虚痰浊证、气虚血瘀痰浊证较为少见。研究结论本研究的结论初步显示:C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常见类型是:气虚血瘀证、血瘀痰浊证、阳虚水饮证、水饮证。
秦娇娜[8](2017)在《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速尿对婴幼儿心力衰竭治疗疗效的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1月-2017年5月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儿科病房患有心力衰竭的婴幼儿病例302例,分析反映婴幼儿心力衰竭疗效的相关指标及数据,得出速尿在治疗婴幼儿心力衰竭时的最佳方式。此方式既能治疗有效,达到靶效应,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又不引起利尿剂抵抗,副作用降到最低,从而为今后儿科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是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的病案查询系统进行查阅病例选取302例。对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诊断;住院天数、肾功能尿素氮肌酐、血离子钾钠氯治疗前后的数值;心肌酶的值,心力衰竭纠正的时间;入院前,治疗后心率,呼吸值的变化,肝脏大小,血氧饱和度的的变化,是否出现耳鸣,耳聋副作用;吸氧时间;吸痰的次数;治疗前治疗后三天尿量的变化等指标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2、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连续型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否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分类变量用“例数(%)”进行描述。治疗前的指标比较,连续型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治疗前后的指标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以α=0.05为统计学显着水准。结果:(1)速尿静点组在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尿量的变化明显多于速尿静注组和无速尿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2)西地兰使用时间,使用的次数,心衰纠正的时间,吸痰次数,住院时间,是否出现耳鸣耳聋,速尿静点组比速尿静注组和无速尿组要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治疗后血K、血Na,血CL,尿素氮,肌酐,心率,呼吸改变,肝脏大小,吸氧时间,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结论:在婴幼儿心力衰竭治疗中,速尿静点组明显优于速尿静注组和无速尿组;联合西地兰治疗心力衰竭时,西地兰联合速尿治疗要优于单纯西地兰治疗。
蔡俊岭[9](2013)在《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间歇静脉泵入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比较间歇微量泵静脉泵入呋塞米和多巴胺与分次静脉推注呋塞米治疗终末期心衰伴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例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单纯分次静脉推注呋塞米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呋塞米和多巴胺间歇静脉泵入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5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指标、肾功能、尿量和体重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明显改善,LVEF增加,6 min步行试验距离延长,尿量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对终末期心衰伴利尿剂抵抗的患者,间歇静脉泵入呋塞米和多巴胺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推注呋塞米治疗。
张修成[10](2013)在《真武汤加味联合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对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联合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衰(心肾阳虚及阳虚水泛型)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西药组。方法:选取符合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且中医证属心肾阳虚及阳虚水泛者65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和多巴胺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真武汤加味。疗程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尿量,心功能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提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LVEF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后尿量均明显增加(p<0.01);而治疗组的平均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在降低心衰Lee氏总计分和改善Lee氏总计分疗效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4.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改善中医积分疗效方面(p<0.05),有统计学差异。5.治疗组对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81.8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真武汤加味联合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衰(心肾阳虚及阳虚水泛型),可提高心脏的射血分数,协同利尿,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及提高中医症候疗效,最终达到解除利尿剂抵抗现象。2.真武汤加味联合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衰(心肾阳虚及阳虚水泛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二、大剂量速尿治疗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剂量速尿治疗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论文提纲范文)
(1)大剂量速尿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2)加味真武汤对阳虚水泛证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病例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分组 |
4.2 治疗方案 |
5 观察指标 |
5.1 安全性指标 |
5.2 疗效性指标 |
6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原发病、心功能分级比较 |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 |
2 临床疗效对比 |
2.1 两组24小时尿量、体重比较 |
2.2 两组速尿减停率比较 |
2.3 两组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 |
2.4 两组NYHA心功能疗效比较 |
2.5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6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3 安全性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及现状 |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现状 |
3 加味真武汤的理论研究 |
3.1 真武汤的出处 |
3.2 加味真武汤的方药解析 |
3.3 从阳虚水泛证论治心衰的依据 |
3.4 中医药治疗心衰伴利尿剂抵抗的研究 |
4 结果分析 |
4.1 加味真武汤对24小时尿量、体重影响 |
4.2 加味真武汤对速尿减停率影响 |
4.3 加味真武汤对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影响 |
4.4 加味真武汤对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影响 |
4.5 加味真武汤对中医证候疗效影响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医症候积分观察表 |
附录二 加味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临床观察表 |
综述 中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春泽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心肾阳虚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资料 |
2.1 病例选择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2.2.3 中医证型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2.7 终止试验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疗程 |
3.4 疗效观察 |
4.统计学设计 |
4.1 样本量估算 |
4.2 统计方法 |
5.临床资料及统计分析 |
5.1 完成情况 |
5.2 两组可比性分析 |
5.3 治疗后疗效指标分析 |
结论 |
讨论 |
1.西医对于CHF的认识 |
1.1 定义 |
1.2 心衰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
1.3 心衰分类及治疗 |
1.4 慢性心衰利尿剂抵抗治疗研究 |
1.5 利尿剂临床副作用 |
2.中医对于心衰的认识 |
2.1 中医药治疗CHF的机制 |
3.方药分析 |
3.1 方解 |
3.2 药理分析 |
4.春泽汤加味临床疗效分析 |
4.1 春泽汤加味对患者尿量影响 |
4.2 春泽汤加味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影响 |
4.3 春泽汤加味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
4.4 春泽汤加味安全性评价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4)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非终末期肾脏病的难治性心衰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腹膜透析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 |
致谢 |
(5)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心力衰竭的概述 |
1.1定义 |
1.2分类 |
1.3分期和分级 |
1.4流行病学 |
1.5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
1.5.1病因 |
1.5.1.1原发性心肌损害 |
1.5.1.2异常的心脏负荷 |
1.5.2诱因 |
1.5.3病理生理机制 |
2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
2.1症状与体征 |
2.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
2.2.1常规检查 |
2.2.1.1心电图 (Ⅰ类, C级) |
2.2.1.2胸部X线片 (Ⅰ类, C级) |
2.2.1.3生物学标志物 |
2.2.1.4实验室检查 |
2.2.1.5经胸超声心动图 (Ⅰ类, C级) |
2.2.2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 |
2.2.2.1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
2.2.2.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phageal echoc ardiography, TEE) |
2.2.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 gr aphy, CT) |
2.2.2.4冠状动脉造影 |
2.2.2.5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 (或) 代谢显像 |
2.2.2.6 6 min步行试验 |
2.2.2.7心肺运动试验 |
2.2.2.8基因检测 |
2.2.2.9心肌活检 |
2.2.2.10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评估 |
2.2.2.11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
2.3诊断流程 |
2.4预后评估 |
3心力衰竭的预防 |
3.1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 |
3.1.1高血压治疗 |
3.1.2血脂异常 |
3.1.3糖代谢异 |
3.1.4其他危险因素 |
3.1.5利钠肽水平升高 |
3.2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
4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4.1一般治疗 |
4.1.1治疗病因和诱因 |
4.1.2限钠 |
4.1.3限水 |
4.1.4营养和饮食 |
4.1.5休息和适度运动 |
4.1.6监测体重 |
4.1.7心理和精神治疗 |
4.2利尿剂 |
4.2.1适应证 |
4.2.2利尿剂的分类 |
4.2.3使用方法 |
4.2.4禁忌证 |
4.2.5不良反应及处理 |
4.3 RAAS抑制剂 |
4.3.1 ACEI |
4.3.2 ARB |
4.3.3 ARNI |
4.4β受体阻滞剂 |
4.4.1适应证 |
4.4.2禁忌证 |
4.4.3应用方法 |
4.4.4不良反应 |
4.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4.5.1适应证 |
4.5.2禁忌证 |
4.5.3应用方法 |
4.5.4不良反应 |
4.6伊伐布雷定 |
4.6.1适应证 |
4.6.2禁忌证 |
4.6.3应用方法 |
4.6.4不良反应 |
4.7洋地黄类药物 |
4.7.1适应证 |
4.7.2禁忌证 |
4.7.3应用方法 |
4.7.4不良反应 |
4.8中药 |
4.8.1辨证分型 |
4.8.2分期治疗 |
4.8.3中西药相互作用 |
4.9改善能量代谢药物 |
4.9.1曲美他嗪 |
4.9.2辅酶Q10 |
4.9.3辅酶Ⅰ (NAD+) |
4.9.4左卡尼汀 |
4.9.5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
4.9.6雷诺嗪 |
4.10血管扩张剂 |
4.11抗血栓药物 |
4.12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
4.12.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
4.12.2抗心律失常药物 |
4.12.3 CCB |
4.12.4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 |
4.12.5糖皮质激素 |
4.12.6西洛他唑 |
4.12.7口服降糖药 |
4.13慢性HFrEF的治疗流程 |
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治疗 |
5.1利尿剂 |
5.2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
5.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5.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
6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6.1急性心衰的诊断 |
6.1.1病史、症状及体征 |
6.1.2急性肺水肿 |
6.1.3心源性休克 |
6.2急性心衰的评估 |
6.2.1院前急救阶段 |
6.2.2急诊室阶段 |
6.3辅助检查 |
6.3.1常规检查 |
6.3.2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 |
6.3.3动脉血气分析 |
6.4监测 |
6.4.1无创监测 |
6.4.2血流动力学监测 |
6.5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 |
6.6治疗原则 |
6.6.1一般处理 |
6.6.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心衰病因。 |
6.6.3容量管理 |
6.7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
6.7.1利尿剂 (Ⅰ类, B级) |
6.7.2血管扩张剂 (Ⅱa类, B级) |
6.7.3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 C级) |
6.7.4血管收缩药物 |
6.7.5洋地黄类 (Ⅱa类, C级) |
6.7.6抗凝治疗 (Ⅰ类, B级) |
6.7.7改善预后的药物 (Ⅰ类, C级) |
6.8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
6.9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
7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7.1利尿剂 |
7.2神经内分泌阻滞剂 |
7.3静脉正性肌力药物 |
7.4静脉血管扩张剂 |
7.5中药治疗 |
8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
8.1右心衰竭的诊断和评估 |
8.1.1诊断标准 |
8.1.2鉴别诊断 |
8.1.3病情评估 |
8.2治疗原则 |
8.3药物选择和合理应用 |
9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 |
9.1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
9.1.1房颤 |
9.1.2室性心律失常 |
9.1.3缓慢性心律失常 |
9.2心脏瓣膜病 |
9.2.1二尖瓣病变 |
9.2.2主动脉瓣病变 |
9.3冠心病 |
9.3.1慢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
9.3.2急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
9.4高血压 |
9.5心肌炎 |
9.6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
9.7先天性心脏病 |
9.8高原性心脏病 |
9.8.1高原肺水肿 |
9.8.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
9.9糖尿病 |
9.10血脂异常 |
9.10.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 |
9.10.2其他原因心衰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
9.1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
9.12肥胖 |
9.12.1肥胖在心衰患者中的患病率和对预后的影响 |
9.12.2肥胖引起心衰的机制 |
9.12.3肥胖合并心衰的处理原则 |
9.13电解质紊乱 |
9.13.1低钾与高钾血症 |
9.13.2低钠血症 |
9.14缺铁和贫血 |
9.15泌尿系统疾病 |
9.15.1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 |
9.15.2心衰合并前列腺梗阻 |
9.15.3心衰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
9.16肺部疾病 |
9.17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 |
9.18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 |
9.19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衰 |
9.19.1抗肿瘤治疗前的基线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 |
9.19.2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筛查与诊断 |
9.19.3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监测与随访 |
9.19.4抗肿瘤相关心衰的药物治疗 |
9.20恶病质 |
10心力衰竭患者管理 |
10.1心衰管理团队 |
10.2优化心衰管理流程 |
10.3随访频率和内容 |
10.4患者教育 |
10.4.1症状和体征的监控 |
10.4.2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 |
10.4.3运动 |
10.5老年心衰患者的管理 |
10.5.1老年心衰诊治特殊性 |
10.5.2一般治疗 |
10.5.3药物治疗 |
10.6妊娠心衰管理 |
10.7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管理 |
10.7.1识别心衰终末期患者 |
10.7.2与患者沟通 |
10.7.3治疗方法 |
附录A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
附录B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
(6)心功能不全患者充分水化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急性心梗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水化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探索 |
2.1 前言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案 |
2.2.3 资料采集 |
2.2.4 研究终点与定义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基线资料 |
2.3.2 造影剂肾病及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 |
2.3.3 多因素分析水化量与CIN的相关性 |
2.3.4 多因素分析水化量与WHF的相关性 |
2.4 讨论 |
2.4.1 CIN的发生率及与预后的关系 |
2.4.2 预防急性心梗患者造影剂肾病的有效方式的探索 |
2.4.3 急性心梗患者围手术期水化策略的临床研究进展 |
2.4.4 CIN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测模型 |
2.4.5 CIN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射血分数降低患者充分水化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
3.1 前言 |
3.2 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案 |
3.2.3 资料采集 |
3.2.4 终点和定义 |
3.2.5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 |
3.3.1 基线资料 |
3.3.2 造影剂肾病及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 |
3.3.3 多因素分析水化量与CIN及 WHF的相关性 |
3.4 讨论 |
3.4.1 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临床特征 |
3.4.2 射血分数降低患者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措施 |
3.4.3 射血分数降低患者水化方案的临床研究进展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中医证型分布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的来源及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调查的地点、调查的对象的选择及数量 |
2.2 调查方法 |
2.3 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3 研究结果 |
3.1 CHF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性别、年龄的分布 |
3.2 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既往心血管病史的情况的分布 |
3.3 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常见中医症状的分析 |
3.4 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虚实证候频数分析 |
3.5 141例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中医证型的分析 |
3.6 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
3.7 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 |
3.8 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程的关系 |
3.9 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
结论 |
1.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患者常见证型分布特征 |
2.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主要的中医症状分布规律 |
3.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4.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的病程相关性分析 |
讨论与分析 |
1.中西医对于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的认识 |
1.1 中医方面 |
1.1.1 对于病名的认识 |
1.1.2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 |
1.1.3 关于心力衰竭的中医治法 |
1.1.4 症状体征 |
1.1.5 心衰的预后和调理 |
2.西医方面 |
2.1 HF患者利尿剂抵抗的概念、患病率、发展机制 |
2.2 利尿剂抵抗的管理 |
3.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患者中医主要证型分析 |
4.性别因素对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证型分布影响 |
5.病程因素对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证型分布影响 |
6.心功能分级对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证型分布影响 |
7.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主要的中医症状聚类分析的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1 存在的问题 |
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综述:中西医对于CHF中利尿剂抵抗的患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件2:CHF利尿剂抵抗患者中医证型调查表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速尿对婴幼儿心力衰竭治疗疗效的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婴幼儿心力衰竭概述 |
1.2 婴幼儿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1.3 婴幼儿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资料 |
1.4 婴幼儿心力衰竭的治疗发展情况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方法 |
2.2.2 分组情况 |
2.2.3 指标收集 |
2.2.4 判定标准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婴幼儿心力衰竭住院患儿基本特征 |
3.1.1 三组婴幼儿的体重、年龄、性别比较 |
3.1.2 三组心力衰竭婴幼儿的肝脏大小、血氧饱和度比较 |
3.1.3 不同治疗组心力衰竭婴幼儿治疗前尿量、电解质、呼吸心率、肾功指标情况 |
3.2 不同治疗方式对婴幼儿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
3.2.1 不同治疗方式对心衰婴幼儿尿量的影响 |
3.2.2 不同治疗组西地兰使用时间及次数的比较 |
3.2.3 不同治疗组吸痰次数的比较 |
3.2.4 不同治疗组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的比较 |
3.2.5 不同治疗方式对心衰婴幼儿血钾、血钠、血氯的影响 |
3.2.6 不同治疗方式对心衰婴幼儿呼吸,心率的影响 |
3.2.7 不同治疗方式对心衰婴幼儿尿素氮、肌酐的影响 |
3.2.8 不同治疗组耳鸣耳聋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有效性研究讨论 |
4.1.1 入院后24小时、48 小时、72 小时尿量的变化比较 |
4.1.2 西地兰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的比较 |
4.1.3 吸痰次数的比较 |
4.1.4 不同治疗组住院时间、心衰纠正时间的比较 |
4.2 安全性比较 |
4.2.1 治疗前性别、年龄、体重、肝脏大小、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
4.2.2 电解质紊乱情况比较 |
4.2.3 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治疗组呼吸、心率的比较 |
4.2.4 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治疗组尿素氮、肌酐的比较 |
4.2.5 耳鸣耳聋的比较 |
4.2.6 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间歇静脉泵入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断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等指标比较 |
3 讨 论 |
(10)真武汤加味联合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对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文献综述 |
1.1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命名 |
1.2 、历代医家对心衰症状的描述 |
1.3 、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认识的沿革 |
1.4 、现代医家对慢性心力衰竭证候分型及治法的研究 |
2、西医文献综述 |
2.1 、CHF合并DR的病理生理机制 |
2.2 、CHF合并DR的临床治疗对策 |
临床研究 |
1、临床病例选择及各项诊断和评分判定标准 |
1.1 、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 |
1.2 、西医的诊断标准 |
1.3 、CHF伴DR患者的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
1.4 、CHF伴DR患者的症状分级标准 |
1.5 、病例纳入标准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1.7 、病例的中止标准 |
1.8 、疗效判定标准 |
1.9 、观测指标 |
2、研究对象及治疗统计方法 |
2.1 、统计方法 |
2.2 、病例来源 |
2.3 、一般资料 |
2.4 、治疗方案 |
2.5 、结果分析 |
2.6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组方原则与方药分析 |
2.1 、真武汤研究 |
2.2 、真武汤加味方解 |
2.3 、真武汤加味的药物文献记载与现代药理研究 |
3、关于利尿剂抵抗的量效关系探讨 |
4、关于多巴胺的量效关系 |
5、临床疗效分析 |
5.1 、真武汤加味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 |
5.2 、真武汤加味对两组患者尿量的影响 |
5.3 、真武汤加味对心衰Lee氏总计分以及疗效的影响 |
5.4 、真武汤加味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及其疗效的影响 |
5.5 、真武汤加味对心功能(NYHA)疗效的影响 |
5.6 、真武汤加味对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
6、存在问题 |
7、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四、大剂量速尿治疗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剂量速尿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伴有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J]. 赵永江. 医药论坛杂志, 2020(10)
- [2]加味真武汤对阳虚水泛证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研究[D]. 覃梦珍.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春泽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心肾阳虚型)临床疗效观察[D]. 康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非终末期肾脏病的难治性心衰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影响[D]. 尹东阳.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5]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
- [6]心功能不全患者充分水化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分析[D]. 孙国力.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中医证型分布探讨[D]. 徐晓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速尿对婴幼儿心力衰竭治疗疗效的病例分析[D]. 秦娇娜. 吉林大学, 2017(04)
- [9]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间歇静脉泵入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J]. 蔡俊岭. 内科, 2013(03)
- [10]真武汤加味联合静脉持续泵入呋塞米对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D]. 张修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标签:利尿剂论文; 充血性心力衰竭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论文; 射血分数论文;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