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蕻潮,陶维静,黄婧,王书中,谭维琴,谷彪,陈丽娟[1](2021)在《18F-FDG PET/CT对治疗前食管癌患者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治疗前食管癌患者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确诊的12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PET/CT检查。利用病理诊断结果来评价PET/CT影像表现的准确性,当没有病理诊断时,以临床和其他影像学随访(6个月)作为参考标准,对PET/CT诊断远处转移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完成了PET/CT检查,其中46例患者提示远处转移,74例患者提示无转移或仅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经病理及临床随访,PET/CT检查提示的46例远处转移患者中,假阳性所占比例为4.34%(2/46),其余44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由根治性手术或放疗转为姑息性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其中9例患者PET/CT检查时在同机CT检查阴性的组织内发现了转移灶。74例无远处转移患者中,假阴性所占比例为4.05%(3/74)。PET/CT诊断食管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3.6%、97.2%及95.8%。远处转移组与无远处转移组食管原发灶SUVmax值分别为(13.58±6.30)、(14.26±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6,P=0.579)。结论18F-FDG PET/CT在治疗前食管癌患者远处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尤其在CT检查显示阴性的组织内可以发现新的转移灶;无法利用食管原发病灶SUVmax对患者是否发生肿瘤远处转移进行判断。
贾鹏欢[2](2021)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基于CT原始数据的三维重建技术判断宫颈癌新分期中ⅢCr的准确性。2.探索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3.探讨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在体盆腔淋巴结数字化三维模型并测量相关数据,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做出准确判断的标准。方法:1.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初诊ⅠA-ⅡA2及部分ⅢCr期(2009年FIGO分期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242例,从中筛选出2009FIGO分期ⅠB1-ⅡA2期的患者214例,以CT扫描的方式获得患者Dicom原始数据,并导入Mimics10.01软件中,完成淋巴结重建,以短径值≥10mm为标准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参照2018FIGO分期标准,若提示淋巴结阳性则为ⅢCr期,以手术病理结果诊断为ⅢCp为金标准,然后将二者对此,对ⅢC期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2.收集纳入研究的24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FIGO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脉管侵犯、间质浸润深度、宫旁侵犯、阴道切缘,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将每位患者治疗前血小板与淋巴结的计数比PLR及SCC-Ag值输入SPSS18.0软件进行ROC曲线的绘制。3.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01月初诊为ⅠA-ⅡA2及部分ⅢCr期(2009年FIGO分期ⅠB1-ⅡA2期)的宫颈癌患者74例,基于CT的原始数据构建在体盆腔淋巴结的三维模型,并完成骨盆、盆腔血管的重建。随后对淋巴结所在平面最大时的径线值进行测量,将最短径线以dmin表示,最长径线以Dmax表示,并计算获得径线比R,和术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判定淋巴结转移,有65例被诊断为ⅢCr期,70例被诊断为ⅢCp期,ⅢCr与ⅢCp期存在一致性,Kappa值为0.340。2.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最为显着的是宫旁侵犯,(OR=35.649,95%CI为4.356-291.739,P=0.001);其次是脉管侵犯(OR=5.806,95%CI:1.373-24.557;0.017),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未累及全层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间质累及深度<1/2的3.612倍(OR=3.612,95%CI:1.442-9.049),组织分化程度越高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低。通过ROC曲线得出PLR和SCC的最佳临界值,以PLR为164.16为临界值进行分组,PLR≥164.16组淋巴结阳性的概率是阴性组的3.48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SCC≥1.95ng/m L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4%,62.9%。3.以淋巴结最短径值≥6.47mm对淋巴结转移进行评估,可获得敏感性为0.892,特异性为0.686,相较于R及Dmax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总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分别为29.73%(22/74)、3.61%(89/2463)。结论:1.将影像学检查纳入2018FIGO宫颈癌分期有助于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但是目前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中等,因此对其提示淋巴结阳性的ⅢCr期宫颈癌患者,其治疗方案值得商榷。2.多因素分析显示宫旁浸润、脉管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对于预测淋巴结转移也有重要意义。3.治疗前以PLR≥164.16为标准预测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4.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重建盆腔淋巴结三维模型,并精确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初步得出以淋巴结最短径线值≥6.47mm、短长径比值≥0.57为诊断指标判断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宁宁[3](2021)在《99mTc-3PRGD2 SPECT显像与薄层CT显像术前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价值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99mTc-HYNIC-PEG4-E[PEG4-c(RGDfK)]2(99mTc-3PRGD2)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图像和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探讨二者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37-81(52.64±14.92)岁。分别进行薄层CT扫描及99mTc-3PRGD2SPECT显像。显像后1周内均行食管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和邻近器官侵犯。99mTc-3PRGD2SPECT显像:注射剂量为11.1 MBq/kg,注射后1小时进行颈部至上腹部断层显像。所得图像采用视觉分析法分析。阳性标准为连续两个及以上层面发现淋巴结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摄取高于纵隔)。薄层CT显像: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薄层CT显像检查。从颈部到肾门水平,沿头足方向进行扫描。阳性标准为区域淋巴结最短径大于1.0cm。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学分析。我们分别从四个方面(基于每个淋巴结、基于每位患者、基于不同淋巴结区域和基于淋巴结分期)对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评价和对比。诊断指标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纳入的32名患者中,共计有18名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共计42枚。术中共清扫了168枚淋巴结,颈段淋巴结、胸上段淋巴结、胸中段淋巴结、胸下段淋巴结和腹段淋巴结分别为51枚、43枚、27枚、14枚及33枚。薄层CT显像共发现117枚淋巴结,其中阳性25枚,阴性92枚;99mTc-3PRGD2SPECT显像共发现143枚淋巴结,其中阳性34枚,阴性109枚。基于每个淋巴结分析时,99mTc-3PRGD2SPECT显像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各诊断指标显着高于薄层CT显像:敏感性(80.95%VS.59.52%,P<0.05),特异性(86.51%VS.73.02%,P<0.05),准确率(85.12%VS.69.64%,P<0.05),阳性预测值(66.67%VS.42.37%,P<0.05)和阴性预测值(93.16%VS.84.40%,P<0.05)。基于每位患者分析时,99mTc-3PRGD2SPECT显像诊断的准确率(87.50%VS.62.50%,P<0.05)高于薄层CT显像。基于不同淋巴结区域分析时,99mTc-3PRGD2SPECT显像诊断颈部和胸上段区域淋巴结的敏感性(92.86%VS.57.14%,P<0.05)和准确率(90.20%VS.72.55%,P<0.05)高于薄层CT显像。在淋巴结分期方面,99mTc-3PRGD2SPECT显像诊断的准确性(78.12%VS.53.12%,P<0.05)高于薄层CT显像。结论:99mTc-3PRGD2SPECT显像对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诊断颈部和胸上段区域淋巴结时,其敏感性和准确性显着高于薄层CT显像。
周志强[4](2020)在《18F-FDG PET/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食管癌患者为例,观察分析18F-FDG PET/CT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行PCT/CT检查的食管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予以肿瘤分期,并对所有患者采取常规CT检查和18F-FDG PET/CT检查,观察分析18F-FDG PET/CT检查对病灶检出情况,以及不同分期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情况。结果经18F-FDG PET/CT检查发现,有41处淋巴结转移灶,28处远处转移灶,5处原病灶。N分期、M分期阶段,常规CT检查的灵敏度低于18F-FDG PET/CT检查,而特异度高于18F-FDG PET/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CT检查比较,在食管癌分期中,予以患者18F-FDG PET/CT检查,能有效准确判断患者TNM分期,而且还能有效反映机体肿瘤负荷情况。
陈望,张剑,陈殿森[5](2020)在《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以及疗效评估常用影像检查手段较多,诸如传统X线检查、CT检查、超声内镜等,目前磁共振在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估中应用日益增多,具有较大潜力。
伍伟明,田丽娟[6](2020)在《18F-FDG PET/CT在老年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老年食管癌分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97例临床完整资料,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记录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ax≥2.5则判定为阳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检查在食管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原发病灶最大径为(4.87±2.12)cm;经组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T期阳性30例,阴性67例;N期阳性39例,阴性58例;M期阳性28例,阴性69例;经18F-FDG PET/CT检测结果显示,T期阳性32例、阴性65例;N期阳性43例,阳性54例,M期阳性34例,阴性63例,整体符合率分别为97.94%(95/97)、95.88%(93/97)、93.81%(91/97)。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检测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TNM不同分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期100.00%(30/30)、97.01%(65/67)、93.75%(30/32)、100.00%(65/65);N期:100.00%(39/39)、93.10%(54/58)、90.60%(39/43)、100.00%(54/54);M期:100.00%(28/28)、91.30%(63/69)、82.35%(28/34)、100.00%(63/63)。18F-FDG PET/CT检测与金标准TNM不同分期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53、0.916、0.858,一致性较好。结论 18F-FDG PET/CT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术前能够较准确地进行TNM分期。
宁培钢,王梅云[7](2020)在《医学影像在食管癌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常用医学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断、分期及治疗后疗效评估中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探讨X线、CT、MRI及PET-CT在食管癌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及其最新进展。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均具有各自优势,临床应综合应用以发挥各项检查的最大效能。医学影像检查在食管癌的诊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武含露[8](2020)在《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对食管鳞癌非手术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前列,我国食管癌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其他类型比较少见。对于早期局限性食管癌,首选手术切除,且疗效确切,而对于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低,因此目前放化疗是中晚期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早期评估疗效及预后,进一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评估预后,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不仅可以提供肿瘤解剖学信息,同时可以从葡萄糖代谢方面提供肿瘤的生物学信息,评估预后有着很好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患者的PE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探讨其在非手术治疗食管鳞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PET/CT并确诊为食管鳞癌的患者7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灶长度、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2周内行18F-FDG PET/CT,并记录SUVmax,分别采用SUV=2.5及40%SUVmax为界值,使用软件自动在三个断面上勾画感兴趣区得到MTV2.5、TLG2.5、MTV40%及TLG40%。分析PET代谢参数与患者临床因素的关系,使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获得病灶长度及上述代谢参数预测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界值并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各组之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将单因素生存分析中有意义的临床参数及PET参数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9例食管鳞癌患者,男51例,女28例,中位年龄66岁,范围47~81岁。患者生存时间3~6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死亡53例。SUVmax、MTV2.5、TLG2.5、MTV40%、TLG40%分别为:17.9±8.45、21.06(11.94,38.39)cm3、140.62(68.01,300.85)g、8.64(3.68,17.52)cm3、83.71(42.13,202.14)g。MTV2.5、TLG2.5、MTV40%、TLG40%均与病灶长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与MTV及TLG均无关,SUVmax仅与病灶长度及T分期有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获得病灶长度、SUVmax、MTV2.5、TLG2.5、MTV40%、TLG40%预测 OS 的界值分别为 5.0cm、12.9、25.54cm3、180.46g、7.46cm3、43.88g。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长度<5.0cm、MTV2.5<25.54cm3、TLG2.5<180.46g、MTV40%<7.46cm3、TLG40%<43.88g时患者有更好的生存期,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病灶长度、MTV2.5、TLG2.5、MTV40%、TLG40%、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是OS的预后因素(P<0.05),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M分期、治疗方式及SUVmax不是OS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LG40%是影响本研究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治疗前PET/CT代谢体积参数MTV、TLG对预测患者的OS具有一定的价值,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LG40%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上可以根据TLG40%的值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从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计划,使患者生存获益。
吴磊[9](2020)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食管癌术前影像诊断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癌是八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局部进展期或晚期,错失了治疗最佳期,预后效果极差。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等,早期诊断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合理控制食管癌的发病危险因素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因此,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变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主要代表的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目标识别、图像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医学影像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像,深度学习技术为医学图像数据的挖掘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疾病的鉴别、诊断、检出以及预测等方面大显身手,在辅助临床决策上带来重要参考。新技术的出现,为食管癌临床诊断带来了新契机。本文总结了深度学习近年在医学影像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食管癌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在临床问题上面临的挑战与技术难题,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食管癌术前影像诊断上,并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食管癌临床影像诊断过程中,部分必要影像图像不完备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从患者的平扫CT影像中生成对应的对比增强CT影像,并改进网络引入感知特征提取器,衡量生成增强图像与真实图像间的关系,同时提出双向感知损失函数,让网络训练更稳定,生成的图像中包含更多符合人眼视觉感知的细节信息。2.针对CT影像对食管癌分期存在敏感性低、准确性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注意力机制的影像空间信息联合时序语义信息的特征提取模型。在影像组学方法描述的影像空间信息基础上,引入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提取各个时刻切片上的感知时序特征,从时间维度上获取与肿瘤分期相关的更多信息。针对空间、时间等不同尺度的信息融合,引入感知注意力机制衡量不同维度信息对分期的重要程度。另外,利用独立外部验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3.针对CT影像在术前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状态中,准确率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高的临床问题,本文提出了多水平影像特征综合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模型,从机器视觉特征、传统影像组学特征以及感知特征方面,设计稀疏自编码特征融合网络处理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高维特征。并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并从鉴别能力、分类能力以及临床实用性等方面综合评估模型性能。综上,本文针对食管癌在临床上亟需解决的影像缺失问题、术前精准分期难、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难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涵盖了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医学图像的生成、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与融合、多水平特征信息融合以及模型的构建与评估。这些研究对食管癌术前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决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朱夏夏,李飞[10](2020)在《18F-FDG PET/CT显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8例食管癌患者,完善PET/CT检查者为研究组,完善胸腹部增强CT者为对照组,对比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诊断N分期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病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术前N分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二、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18F-FDG PET/CT对治疗前食管癌患者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PET/CT图像分析 |
1.4 手术病理或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
1.5 患者分组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治疗前食管癌患者PET/CT检查转移灶分布情况 |
2.218F-FDG PET/CT在治疗前食管癌患者远处转移中的诊断效能 |
2.3 两组食管癌患者原发病灶SUVmax值比较 |
3 讨论 |
(2)CT三维重建技术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三维重建技术在宫颈癌ⅢCr期中的应用及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三维重建技术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影像学检查在FIGO 2018宫颈癌分期中的研究进展 |
引言 |
1.FIGO 2018宫颈癌分期 |
2.FIGO 2018宫颈癌分期的影像学表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99mTc-3PRGD2 SPECT显像与薄层CT显像术前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价值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影像学技术在食管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及进展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3.3 ~(99m)Tc-3PRGD_2的制备及给药方法 |
3.4 ~(99m)Tc-3PRGD_2断层显像 |
3.5 ~(99m)Tc-3PRGD_2断层显像图像处理及分析 |
3.6 薄层CT图像判读 |
3.7 外科手术治疗 |
3.8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病理结果 |
4.2 ~(99m)Tc-3PRGD_2SPECT显像和薄层CT显像结果的比较 |
4.2.1 基于每个淋巴结的~(99m)Tc-3PRGD_2SPECT显像和薄层CT的比较 |
4.2.2 基于每位患者的~(99m)Tc-3PRGD_2SPECT显像和薄层CT的比较 |
4.2.3 ~(99m)Tc-3PRGD_2SPECT显像与薄层CT按区域评价淋巴结的结果比较 |
4.3 ~(99m)Tc-3PRGD_2SPECT显像与薄层CT术前评价淋巴结分期的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18F-FDG PET/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食管癌分期评定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灶经18F-FDG PET/CT检出的价值 |
2.2 N分期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 |
2.3 M分期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 |
3 讨论 |
(5)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EUS的应用 |
2 X线检查的应用 |
3 CT检查的应用 |
3 MRI检查的应用 |
4 PET-CT的应用 |
5 影像组学的应用 |
6 展望 |
(6)18F-FDG PET/CT在老年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影像分析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7)医学影像在食管癌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X线气钡双重造影 |
2 CT检查 |
3 MR检查 |
4 PET-CT检查 |
5 影像组学 |
(8)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对食管鳞癌非手术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PET/CT在食管癌放化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食管癌术前影像诊断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食管癌临床影像诊断 |
1.2.2 定量分析与影像诊断 |
1.2.3 卷积神经网络与影像诊断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食管癌术前影像诊断关键技术基本理论 |
2.1 食管癌术前影像诊疗的临床需求 |
2.1.1 完备的影像数据 |
2.1.2 准确的术前分期 |
2.1.3 明确的淋巴结转移状态 |
2.2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简介 |
2.2.1 深度学习的发展史 |
2.2.2 人工神经网络 |
2.2.3 卷积神经网络及基本结构 |
2.2.4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 |
2.2.5 卷积神经网络的优化 |
2.3 影像组学定量分析 |
2.3.1 影像组学定量分析流程 |
2.3.2 影像组学定量分析临床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感知特征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食管癌CT对比增强图像合成 |
3.1 引言 |
3.2 相关研究现状 |
3.2.1 医学图像生成 |
3.2.2 图像重建 |
3.2.3 模态转换 |
3.3 影像数据 |
3.4 相关技术介绍 |
3.4.1 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原理 |
3.4.2 生成式对抗网络的训练 |
3.4.3 生成式对抗网络的评估 |
3.5 感知特征生成对抗网络的食管癌CT对比增强图像合成 |
3.5.1 算法框架 |
3.5.2 感知特征 |
3.5.3 损失函数 |
3.5.4 网络结构 |
3.5.5 算法流程图 |
3.6 实验及结果 |
3.6.1 生成图像质量评价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Radiomics-LSTM级联框架的食管癌术前分期模型 |
4.1 引言 |
4.2 相关研究进展 |
4.3 影像数据 |
4.4 相关技术概述 |
4.4.1 迁移学习模型 |
4.4.2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
4.4.3 注意力机制 |
4.5 基于感知注意力机制的Radiomics-LSTM多维特征抽取模型设计 |
4.5.1 整体框架设计 |
4.5.2 肿瘤空间信息提取框架设计 |
4.5.3 肿瘤时序语义信息提取框架设计 |
4.5.4 感知器注意力机制设计 |
4.5.5 参数设置 |
4.5.6 评估手段 |
4.6 实验及结果 |
4.6.1 注意力机制可视化 |
4.6.2 网络模型性能评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尺度特征的自编码融合模型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 |
5.1 引言 |
5.2 相关研究现状 |
5.2.1 影像组学 |
5.2.2 机器视觉 |
5.2.3 迁移学习 |
5.2.4 自编码网络 |
5.3 影像数据 |
5.4 相关技术概述 |
5.4.1 特征提取 |
5.4.2 稀疏自编码网络 |
5.5 稀疏自编码网络设计 |
5.5.1 稀疏自编码网络模型结构设计 |
5.5.2 稀疏自编码网络模型参数设计 |
5.5.3 临床模型构建与评价指标 |
5.6 结果分析 |
5.6.1 网络参数 |
5.6.2 临床模型评价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18F-FDG PET/CT显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检查效能对比 |
2.2 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 |
3 讨论 |
四、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8F-FDG PET/CT对治疗前食管癌患者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J]. 朱蕻潮,陶维静,黄婧,王书中,谭维琴,谷彪,陈丽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09)
- [2]CT三维重建技术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D]. 贾鹏欢.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99mTc-3PRGD2 SPECT显像与薄层CT显像术前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价值的对比研究[D]. 吕宁宁. 吉林大学, 2021(01)
- [4]18F-FDG PET/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分期中的诊断价值[J]. 周志强. 当代医学, 2020(31)
- [5]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J]. 陈望,张剑,陈殿森. 食管疾病, 2020(03)
- [6]18F-FDG PET/CT在老年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 伍伟明,田丽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5)
- [7]医学影像在食管癌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宁培钢,王梅云. 食管疾病, 2020(02)
- [8]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对食管鳞癌非手术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D]. 武含露. 郑州大学, 2020(02)
- [9]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食管癌术前影像诊断关键问题研究[D]. 吴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10]18F-FDG PET/CT显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J]. 朱夏夏,李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