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新世纪物理教师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胡伟伟[1](2021)在《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文中指出自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来,对于教师专业素养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参照标准。不少中学教师尤其是职前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与《标准》的要求并不相适应,这将导致这些教师新入职后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较好适应中学教学要求。基于此,目前已经展开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知网查询资料发现,以往对于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评测几乎都以自编问卷为主。自编问卷由于个人研究的局限性,在信度、效度方面不可能比得上国内专家组的集体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以《标准》为基础,对江苏省中学职前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笔者在研一实习期的末期,对小组其他三名同学访谈,从他们身上找出职前物理教师存在着的一些共性问题。之后通过校内导师指点,在63条专业标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8条设计成问卷的量表。并在江苏省内开设物理师范的10多所高校中,选择6所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发放问卷。在此过程中,首先采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分析,之后使用Excel软件进行图表分析,最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对于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分析,获得省内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如下:(1)“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2)在“专业知识”中,只有物理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相关项自我评价最高,其余指标较低;(3)在“专业能力”中,涉及教育实践的观念认知自我评价较高,但涉及教学实践的具体基本功自我评价较低;(4)不同性别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5)不同区域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存在明显差异性,且苏南地区明显高于苏北地区;(6)不同类型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7)不同层次高校的物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存在明显差异。针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如下:1.理论物理专业的课程,在物理师范专业设置过多,这些课程偏重学术研究,相对于师范生“难、繁、偏”,导致师范生本该实践练习的时间被占用。建议采用具有物理师范专业特色的新教材,既可以拔高物理师范生对物理学的认知,又可以兼顾物理师范生的中学物理教学就业需求;2.物理师范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并没有对中学物理教材所有实验详尽分析,很多师范生在实习期间甚至转正以后,无法保证就业后能在当地能学到正确的物理实验知识。建议省内开设物理师范专业的高校,能够将中学物理教材全部实验加入到课程设置中;3.不少高校对于物理师范生实习期的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这两个时间点却分别和很多师范生的升学(考研)和就业(校招)冲突,进而导致很多师范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建议高校适当修改实习时间,逐步提前到大三上学期;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校园招聘时,时间尽量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
王海玉[2](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省为例》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加快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甘肃省部分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为研究主题,了解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提升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策略与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深入了解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经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甘肃省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合作交流能力、对课程内容的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对生物学知识的分析能力、选择研究方法的能力等方面表现较优。同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教学的研究能力、搜集资料能力、理论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实验创新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确定问题能力较弱;三是高职称、高学历和高教龄的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表现出一定优势;四是城区学校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优于乡镇学校教师;五是男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优于女教师。通过研究,提出如下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要高度重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二要加强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正向引导,三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四要制定激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制度。学校方面,一要积极传递教学研究的价值,二要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制度,三要完善教研管理和评价机制,四要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充分保障。教师方面,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二要确立专业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三要拓展学习方式,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四要培养良好的教学研究习惯。
倪沛虹[3](2020)在《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将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是高中物理教学开始的关键,是中学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是从一个学习阶段过渡到另一个学习阶段的过程,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在教材内容、学习方法和心理发展上存在着较大的“台阶”,甚至出现了衔接上的“断层”。河北省自2019年开始实施“3+1+2”高考模式,这次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学科的权利。由于高中物理学科难度大,导致弃选物理学科的学生数量较多,该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核心素养模型进行转化,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解决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根据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等,提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其中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循序渐进的原则、重思维能力的原则、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和以基础为主的原则。通过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等方法,确定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层面、教学层面和教材层面等三个层面。其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适应能力差、认知水平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在高中起步阶段物理成绩的提升;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课后习题的数量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一大问题。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教材层面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教材的内容设置等。在分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物理学中的摩擦力部分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从教与学两方面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从而形成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以及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对初高中物理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陈亚容[4](2020)在《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物理师生态度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为了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不断的深入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教育兴国,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标志着中国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决心。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国家成立高考制度以来最彻底的改革,直接诞生了“选课走班”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四川省早前发布《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表明从2018年秋季实施,到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按照综合改革方案录取,成为第三批试点改革的省份。但是四川省结合前两轮改革的经验,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宣布了延迟高考改革。物理学科是前两轮试点改革中备受诟病的学科,出现了很多颠覆传统的新问题,新高考伴随的“选课走班”制度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在改革来临前,提前了解学生对于选课走班的适应情况和试点省份在选课走班的实施过程对物理改革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研究了选课走班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国内实施的背景。研究了物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主要以眉山市的两所高中学校为例,以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师生对于选课走班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学生选择学科、选择老师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了重庆地区物理学科选课走班的教学现状:老师、学生的直观感受,学生评价、实验教学方面、教师培训方面等状况。通过调查发现:选课走班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于选课走班认识不够且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开展走班教学的难度大,主要包括:走班教学所需的师资不够,硬件设施教室等相关配套不完善,物理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难度变大,学生的作业质量变差,教师的相关培训滞后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根据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策略:一是教师方面,提升个人的物理业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致,改变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物理课堂提升课堂管理的能力。二是学生和家长方面,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科目,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科目的科学认知。综上,在选课走班到来之前,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密切配合,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选课走班,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其它地区改革经验找出适合自己开展选课走班的方法,解决选课走班引起的结构性缺员,确保教室满足选课走班的需求。物理教师应针对高考改革和选课走班对物理学科的挑战,抓住改革的时机,争取在“新一轮的洗牌”中不被淘汰,获得成功。本文对四川省选课走班的实施以及物理教学的推进提供了相关的参考。
沈自序[5](2019)在《中学物理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及其培养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是当今世界教师发展的趋势。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引下,具有良好科研能力的教师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当下之急需。科研能力不仅是研究型教师核心能力的一部分,更是教师专业素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职前在校园作为师范生,理应在奠定坚实基础的过程中,确立科研素质与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入职后更当借助校园平台,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本文从中学物理教师自身科研能力角度出发,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观,以笔者自身为研究主体,将整个亲身经历的过程叙述出来引起读者共感,呈现原滋原味的经历、心得,为教师经历科研过程从而提升科研能力提供实证参考。研究以中学教材中刚体转动及振动的知识点作为切入方向,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科研工作相互融合,为同步提升中学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参考。本文的科研实践工作部分,通过文献查阅、数据分析及归纳总结的方法,将教学知识点与基础研究有效融合,对质量数A≈70质量区偶偶核高自旋态的激发特性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原子核的激发机制不仅与核子数相关,还与它的角动量紧密相连。同时指出,Se核素应该是A≈70质量区从球形核到形变核的过渡点,可为后续深入研究该质量区原子核的奇特性质提供参考。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得到了科研锻炼,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前期的工作已在国内的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最后,笔者结合基于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延伸到基础研究工作的实践经历,得出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能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这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文中就中学教师在进行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研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培养中学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给出了一些建议,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提供参考。
朱敏[6](2019)在《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倡导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教师就该给全民做好表率,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的学习就是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丰富专业情感即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在却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将不同教龄,不同学校,不同学习目的教师集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并且采取同样的方式与标准。这样的培训忽视不同阶段教师的内在培训需求,达不到促进专业发展的效果。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完善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出发,以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通过设计问卷,主要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1)对处于适应期,成长期,稳定期,精进期,专家期,衰退期的物理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三方面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物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不同阶段存在极大的差异,各个阶段的物理教师存在不同的专业发展空间等结论。(2)对不同背景的物理教师即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教龄、执教于不同学校级别的物理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三方面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不同背景的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差异。(3)由于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调查了物理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现状与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善职后培训必须了解的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的内在培训需求。基于不同背景、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上的发展差异与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的共性与个性培训需求的调查结论,以及针对物理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物理教师的职后培训提出三点建议。分别是针对物理教师,学校以及培训部门的,即物理教师个人注重更新职后培训理念,树立自主发展观念;学校优化培训机制,对教师进行科学地培训管理;建立科学的培训模式,加强学校与培训方的合作。
陈可心[7](2019)在《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学生的需求逐渐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学生需要一名符合自己要求的“好教师”。同时,随着“立德树人”、“四有教师”等精神的提出和发展,国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实现自我发展。本文在已有的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形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研究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不同特点的学生对于一名“好物理教师”的期望有什么样的差异。研究遵循了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定天津市某中学为实验样本,对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不同学段的中学生对“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要素的偏重程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初中生更注重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师生关系方面的特质,高中生则更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第二、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基本一致。差异主要体现在男生比女生更加希望物理教师能够和自己成为朋友;第三、不同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对“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要素的偏重程度存在显着性差异。成绩优秀的中学生更注重教师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成绩中等的中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深度的分析物理问题,成绩偏差的中学生更加注重教师能够积极承认个人错误并改正的良好品质。
周洪阳[8](2018)在《初职物理教师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其中提到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入职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连接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桥梁,也是初职教师进入教育岗位后接受继续教育的首个阶段,对初职教师的专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我国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本文旨在从初职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出发,对初职物理教师专业素质分别从专业情意、专业智慧、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五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初职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对初职物理教师、物理教研员进行访谈调查,以此了解针对初职物理教师专业素质上的不足引发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详细入职教育开展情况,并调查初职物理教师们对入职教育看法及需求,为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初职物理教师在专业素质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专业智慧上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不能灵活处理和应对;在专业情意上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忠诚度不高;在专业技能上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物理知识框架认识上存在不足;在专业能力上主要体现在物理表达能力、物理实验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上存在不足;在专业知识上主要体现在物理学科知识、物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存在欠缺。针对初职物理教师们在专业素质不足引起的教育教学问题,教育局和任职学校会开展对应的专项培训,如优质课观摩、网络培训、师徒结对指导等。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入职教育在专业素质培养上存在较多问题,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侧重终结性考核评价;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缺乏针对性;在开展入职教育过程中缺乏监管;在培训过程中对指导教师和初职物理教师的保障措施不妥;同时还有一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资格评定较为宽松、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针对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四点改进对策:其一要加大评估考核力度,督促专业素质养成;其二要充分了解培训需求,针对需求开展培训;其三要增强培训执行力,保障教育培训较高的效率;其四要鼓励专业自主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并对每一项对策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此希望能为完善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提供借鉴,保障初职物理教师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的效果,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提供参考。
王红艳[9](2017)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理论根植于物理科学实验,最终又要由科学实验来检验。实验是人们探究物理规律和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在物理学的产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中学物理实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学活动,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解读,通过对物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物理实验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接着总结和概况了新课程标准中物理实验内容的特点和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趋势。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了解分析江西省南昌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选取了南昌地区四所中学包括新建一中、洪都中学、义坊中学和蛟桥中学,为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所以在样本选择上尽量选取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其中新建一中和洪都中学属于重点类属中学,义坊中学和蛟桥中学属于一般类属中学。并从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分别是: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及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事实情况、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期望,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研,从中进行分析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通过与一线物理教师交谈,了解老师对初中物理实验的态度和看法。从这些调查研究中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黄安梁[10](2016)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的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技、工业、金融、国防和教育等诸多行业发生着翻天地覆的变化。针对于此,结合高中物理学科以及高中物理教师的特点,本文就从什么是现代教育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开始,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师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基本专业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第三章从应试教育的现状、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学资源现状和教师能力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物理教师的适应现状。第四章结合这种适应现状,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策略,包括学会适应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物理实验、熟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课题教学、各级单位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培训、政府和教育资源优质学校应加大对教育困乏地区的扶持力度。最后总结得出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较好的掌握信息技术,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教学,并能将传统教育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不断推进的教学改革中,适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能对高中物理教师适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浅谈新世纪物理教师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新世纪物理教师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重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 |
2.1.2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
2.1.3 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
2.1.4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
2.2 本研究的概念界定 |
2.2.1 中学职前物理教师 |
2.2.2 专业素养 |
2.3 国内外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
2.3.2 国内对于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
2.4 有关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形状 |
第3章 关于物理职前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
3.1 访谈研究过程 |
3.1.1 访谈的提纲设计 |
3.1.2 内容的整理 |
3.1.3 访谈结果的启示 |
3.2 问卷调查过程 |
3.2.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3.2.2 数据的整理 |
3.2.3 差异性分析 |
3.2.4 问卷调查的总结 |
第4章 调查现状的原因分析 |
4.1 理论物理课程偏多,其他课程不够重视 |
4.2 基础实验器材陈旧,中学实验课程偏少 |
4.3 微格教学频率不高,展示实践机会有限 |
4.4 实习时间安排太晚,能上讲台机会不多 |
第5章 措施改进与对策建议 |
5.1 合理调整课程结构,选用师范特色教材 |
5.2 提高微格教学频率,加强课后小组练习 |
5.3 师范生基本功多练,物理实验技能加强 |
5.3.1 提升“三字一画”基本功 |
5.3.2 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
5.3.3 提升物理实验技能 |
5.4 实习时间安排提前,适时参与顶岗实习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江苏省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
致谢 |
(2)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
2.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要求 |
3.高中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提高素质 |
4.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教学研究能力 |
5.基于生物学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 |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论文研究的目的 |
2.论文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核心概念界定 |
2.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框架的建构 |
3.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理论基础 |
1.舒尔曼强调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知识观 |
2.费斯勒与格拉特霍恩的教师发展因素论 |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现状分析 |
(一)一般教学研究能力现状 |
1.确定研究问题能力 |
2.查阅资料能力 |
3.制定研究计划能力 |
4.实施方案能力 |
5.撰写研究成果的能力 |
6.取得研究成果的能力 |
(二)生物学教学研究能力现状 |
1.对生物学知识的分析能力 |
2.对生物学教学的研究能力 |
3.对生物学课程的研究能力 |
4.对生物学学习者的研究能力 |
(三)甘肃省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变量分析 |
1.对教育论文的变量分析 |
2.参与课题的变量分析 |
3.职称与论文、课题的变量分析 |
(四)甘肃省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分析 |
1.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现状 |
2.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呈现的问题 |
三、影响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因素分析 |
(一)教育行政部门 |
1.对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引导不足 |
2.缺乏知识与信息的有效输出 |
3.对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不够重视 |
4.缺乏激励机制 |
(二)学校方面 |
1.缺乏教学研究的价值传递 |
2.教研管理不够合理完善 |
3.对教学研究的支持情况一般 |
4.提供的外出培训机会很少 |
(三)教师自身 |
1.对教学研究的不正确认识 |
2.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 |
3.多途径获得理论信息的教师还不够多 |
4.教研习惯的养成不足 |
四、对策与建议 |
(一)教育行政部门 |
1.加强对生物学教学研究的正向引导 |
2.加强教师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
3.提高对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视 |
4.制定激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制度 |
(二)学校方面 |
1.积极传递教学研究的价值 |
2.改善教研管理机制 |
3.全力支持教学研究 |
4.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机会 |
(三)教师自身 |
1.深入了解教学研究,建立专业发展目标 |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3.找到适合自己的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 |
4.端正教学研究的态度,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访谈提纲 |
附录二 :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调查问卷 |
致谢 |
(3)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 |
2.1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基本理念 |
2.2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原则 |
2.3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 |
第三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 |
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研究 |
4.1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
4.2 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
4.3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
4.4 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
4.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第五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案例分析 |
一、教学设计思路 |
二、教学目标 |
三、重点与难点 |
四、教学方法 |
五、教学准备 |
六、教学过程 |
七、板书设计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4)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物理师生态度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选课走班的现状以及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 |
2.1 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师生对选课走班的了解程度及看法 |
2.2.2 学生选课情的影响因素 |
2.2.3 高中物理选课走班教学现状调查 |
3.选课走班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
3.1 选课走班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
3.1.1 物理学科地位受到冲击 |
3.1.2 选课走班对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要求 |
3.1.3 选课走班促使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
3.1.4 选课走班为高中物理教师大发展提供驱动力 |
3.2 选课走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 物理走班教学师资和教室不足 |
3.2.2 教学组织难度大 |
3.2.3 教学管理和课后作业监督难度大 |
3.2.4 物理分层教学难以开展 |
3.2.5 教师教学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松懈 |
4.高中物理教学应对选课走班背景下的策略 |
4.1 教师方面的策略 |
4.1.1 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
4.1.2 关注个性差异,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
4.1.3 健全管理制度,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 |
4.2 学生方面的策略 |
4.2.1 参与选课指引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
4.2.2 加强学生对物理课程的认识 |
4.3 家长方面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5)中学物理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及其培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 |
1.2 教育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启示 |
1.3 中学物理教师招聘情况的启示 |
1.4 中学物理教师科研现状的相关研究 |
1.4.1 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与科研能力的文献综述 |
1.4.2 中学物理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1.4.3 中学教师对科学研究的看法 |
1.5 研究方式与方法 |
1.5.1 行动研究 |
1.5.2 案例研究法 |
1.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辨析 |
2.1 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
2.2 一般科研与教学科研 |
2.3 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
第三章 研究历程 |
3.1 发现问题 |
3.2 文献查阅 |
3.3 运用数据分析法解决问题 |
3.4 研究收获与感悟 |
3.4.1 增强自信,克服畏难情绪 |
3.4.2 勇于学习新知,提高知识储备 |
3.4.3 科研实践经历引发的教学启示 |
3.4.4 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带来的改进 |
第四章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
4.1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 |
4.1.1 增强研究主动性,善于发现问题 |
4.1.2 请教专家,保证课题的可操作性、创新性 |
4.1.3 形成系统的文献检索方法,增强相关学术背景 |
4.1.4 提高写作水平,将研究成果提升到理论高度并撰写论文 |
4.2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 |
4.2.1 提升教师学术储备水平 |
4.2.2 帮助教师形成好的科研意识 |
4.2.3 加强与高校合作,共享优质学术资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6)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设计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教师职业专业化 |
1.3.2 我国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
1.3.3 关于职后培训的研究 |
1.3.4 已有研究的评述 |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
2.1 教师专业发展 |
2.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
2.2.1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 |
2.2.2 国内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 |
2.3 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 |
2.4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
2.4.1 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
2.4.2 美国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
2.4.3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理科) |
2.5 物理教师专业素养 |
2.5.1 教师专业素养 |
2.5.2 物理教师专业素养具体内容 |
2.6 高中物理教师职后培训 |
2.6.1 高中物理教师职后培训概念界定 |
2.6.2 物理教师职后培训的需求 |
3 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卷设计与研究对象 |
3.1 问卷的基本情况 |
3.1.1 问卷的设计说明 |
3.1.2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3.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3.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3 问卷分析内容 |
4 高中物师理教专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 |
4.1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分析 |
4.1.1 专业知识整体掌握情况差异分析 |
4.1.2 四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分析 |
4.2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对专业能力掌握情况的差异分析 |
4.2.1 六项专业能力掌握情况差异分析 |
4.2.2 六项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分析 |
4.2.3 专业能力的其它三方面能力掌握情况分析 |
4.3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专业情感的情况分析 |
4.3.1 物理教师的心理素质 |
4.3.2 物理教师的教育理念 |
4.4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的态度分析 |
4.4.1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满意程度分析 |
4.4.2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对追求专业发展的态度分析 |
4.5 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级别对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的影响 |
4.5.1 不同性别的物理教师在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分析 |
4.5.2 不同学历的物理教师在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分析 |
4.5.3 不同教龄的的物理教师在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分析 |
4.5.4 不同学校级别的物理教师在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分析 |
4.6 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级别对物理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 |
4.6.1 六项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分析 |
4.6.2 其他专业能力的情况分析 |
4.7 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级别对物理教师专业情感的影响 |
4.7.1 对专业发展满意程度的差异分析 |
4.7.2 对追求专业发展态度的差异分析 |
4.8 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总体讨论 |
4.8.1 专业知识储备不够,部分知识欠缺 |
4.8.2 专业能力总体不错,但部分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
4.8.3 关注专业情感,促进教师形成自主发展意识 |
4.8.4 不同人群教师在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
5 高中物理教师的职后培训情况的统计分析 |
5.1 物理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问题 |
5.1.1 物理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积极性不高 |
5.1.2 物理教师内在阻碍占职后培训困难主导因素 |
5.1.3 物理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机会失衡 |
5.1.4 物理教师对参培时间选择矛盾 |
5.1.5 对职后培训目的认识不清 |
5.1.6 职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用行 |
5.1.7 职后培训方式单一 |
5.1.8 职后培训评价机制不尽如人意 |
5.1.9 各个培训之间缺乏一致性 |
5.2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职后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
5.2.1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对专业知识培训需求差异分析 |
5.2.2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需求差异分析 |
5.2.3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的专业情感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
5.3 不同阶段的教师的培训内容需求特征图 |
5.3.1 物理教师的共性培训需求 |
5.3.2 不同阶段的物理教师的个性培训需求 |
6 建议与反思 |
6.1 对物理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建议 |
6.1.1 物理教师个人更新职后培训理念,树立自主发展观念 |
6.1.2 学校优化培训机制,对教师实施科学培训管理 |
6.1.3 建立科学的培训模式,加强学校与培训方合作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4 总结 |
3 理论基础 |
3.1 层次结构论 |
3.2 教师知识结构 |
3.3 素质冰山理论 |
4 研究设计与实施 |
4.1 测试目的 |
4.2 测试对象 |
4.3 测试工具 |
5 调查结果 |
5.1 开放性问卷结果 |
5.2 最终问卷调查结果 |
6 分析与讨论 |
6.1 不同学段中学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的差异性分析 |
6.2 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的差异性分析 |
6.3 不同成绩水平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的差异性分析 |
6.4 性别、年级、成绩三者交互性分析结论分析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教学建议 |
8 不足与展望 |
8.1 研究不足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初职物理教师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内容 |
1.2.3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访谈法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初职教师 |
2.1.2 入职教育 |
2.2 国内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对教师专业素质综述 |
2.2.2 国内对教师专业素质综述 |
2.3 国内外对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入职教育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外入职教育启示 |
2.3.3 国内入职教育的研究现状 |
2.4 初职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基础 |
2.4.1 终身教育理论 |
2.4.2 教师专业化阶段理论 |
2.4.3 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 |
2.4.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三章 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3.1 调研目的 |
3.2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
3.2.1 初职物理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
3.2.2 初职物理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3.2.3 物理教研员访谈提纲设计 |
3.3 样本的选择 |
3.4 问卷信度检测 |
3.5 问卷调查实施 |
3.5.1 调查结果分析 |
3.6 初职物理教师访谈实施 |
3.6.1 访谈实录 |
3.6.2 初职物理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7 物理教研员访谈实施 |
3.7.1 访谈实录 |
3.7.2 物理教研员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初职物理教师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问题分析 |
4.1 缺乏进行性考核评价,培训效果反馈周期长 |
4.2 培训内容和方式缺乏针对性,难以调动学员积极性 |
4.3 教师资格的评定较为宽松,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
4.4 培训实施缺乏监管,素质培养奏效困难 |
4.5 培训保障不够完善,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
4.6 自主发展意识培养薄弱,技能技巧灌输比重较大 |
第五章 改进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对策 |
5.1 加大评估考核力度,督促专业素质养成 |
5.2 充分了解培训需求,针对需求开展培训 |
5.3 增强培训执行力,保障培训高效率 |
5.4 鼓励专业自主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
第六章 反思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解读 |
2.1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解读 |
2.1.1 在物理课程性质方面的表述 |
2.1.2 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表述 |
2.1.3 在物理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表述 |
2.1.4 在物理课程目标方面的表述 |
2.2 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 |
2.2.1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2.2.2 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
2.2.3 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建议 |
第3章 新课程标准中物理实验内容的特点和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趋势 |
3.1 物理实验内容呈现的特点 |
3.1.1 重视科学研究 |
3.1.2 注重学以致用 |
3.1.3 提倡低成本实验 |
3.1.4 强化自主学习 |
3.2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趋势 |
3.2.1 物理实验的趣味化 |
3.2.2 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
3.2.3 物理实验的微型化 |
第4章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调查方法和过程 |
4.4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5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
5.1 问题 |
5.1.1 学生学习物理缺乏动机,对物理实验有畏难情绪 |
5.1.2 学校配置的实验资源匮乏 |
5.1.3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验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相要求的存在差距 |
5.1.4 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僵化呆板,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
5.1.5 初中物理实验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
5.2 策略 |
5.2.1 增加实验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5.2.2 自制教具,开发物理实验课程资源 |
5.2.3 加强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5.2.4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实现有效的引导和激发 |
5.2.5 改变传统评价观念和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思考与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10)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2章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专业能力概述 |
2.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 |
2.1.1 信息技术的概念界定 |
2.1.2 现代教育概述 |
2.2 高中物理教师的基本专业能力 |
2.2.1 高中物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
2.2.2 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
2.2.3 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 |
2.2.4 高中物理的教学研究能力 |
2.2.5 物理教师的协作能力 |
2.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 |
第3章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物理教师的适应现状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师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 |
4.1 学会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物理实验 |
4.2 学会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
4.3 地方各级应开展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 |
4.4 政府和教育优质资源学校应加大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
第5章 展望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实验案例:“拐点法”测普朗克常量误差大的应对方法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四、浅谈新世纪物理教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中学职前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与对策[D]. 胡伟伟. 扬州大学, 2021(09)
- [2]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省为例[D]. 王海玉.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 倪沛虹. 西南大学, 2020(01)
- [4]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物理师生态度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D]. 陈亚容. 西南大学, 2020(01)
- [5]中学物理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及其培养探析[D]. 沈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6]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D]. 朱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调查研究[D]. 陈可心.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8]初职物理教师入职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周洪阳. 扬州大学, 2018(01)
- [9]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D]. 王红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10]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的适应性研究[D]. 黄安梁.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