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多发性棘球蚴病一例

双肺多发性棘球蚴病一例

一、双肺多发性包虫病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杜忠彩,王亚平,刘培,张晗,牛庆慧,边城[1](2020)在《肝肺囊型包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肺囊型包虫病的诊治特点,引起沿海地区临床医师对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疾病的重视。方法报告1例我院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病合并肺囊型包虫病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虽然生活在沿海地区,但3年前曾有过新疆居住史,曾宰杀并食用过野犬。最终确诊为肝囊型包虫病合并肺囊型包虫病,经过手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病人最终好转出院。结论包虫病多见于我国西北畜牧业地区,但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人口流动等,包虫病也可见于沿海发达地区,需要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周敏[2](2020)在《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指导早期治疗,改善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材料与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03月至2019年04月期间所有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了185例孤立性肺空洞病例,其中肺结核空洞87例、肺癌空洞41例、肺脓肿空洞27例、坏死性肺炎空洞19例、侵袭性肺真菌空洞6例、肺炎性假瘤空洞4例、肺转移瘤空洞1例。1.一般资料: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间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性别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在各病例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脓肿、侵袭性肺真菌病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然而,BMI在各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影像学资料:(1)肺结核空洞主要分布在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数空洞不规则,内壁光滑,洞壁钙化常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和卫星病灶是肺结核的特异性CT征象;(2)肺癌空洞以偏心空洞多见,空洞形态不规则,内壁毛糙,常伴淋巴结增大。分叶征、毛刺征、壁结节、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是肺癌的特异性CT征象;(3)肺真菌空洞的CT征象主要包括洞内球征、空气新月征;(4)肺炎性空洞以中心性空洞为主,洞壁周围常见GGO、斑片状浸润影。气-液平面和胸腔积液是肺炎性空洞的特异性CT征象;(5)以3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中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以5mm、15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良、恶性空洞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65.9%的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仅有35.4%的非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3.实验室资料:(1)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69.2%;(2)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0.0%、47.4%,特异度分别为89.5%、89.5%。而NSE在肺癌空洞与非肺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G试验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GM试验在肺真菌空洞与非肺真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WBC、NE%、PCT、ESR及CRP的诊断肺部炎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0.6%、72.7%、57.6%、93.9%、90.9%,特异度分别为89.4%、86.4%、92.4%、24.2%、28.7%。4.联合分析结果:(1)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结核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6.2%),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6%);(2)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癌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3.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81.6%);(3)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侵袭性肺真菌病特异性CT征象与G试验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100.0%),特异度也较高(95%);(4)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炎性疾病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0%)。结论:1.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年龄差异对病变性质具有提示作用,性别差异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诊断无临床价值。ALB对孤立性空洞疾病的急、慢性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MI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性质判定无临床意义。2.以5mm、15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的初步判定有临床意义,其临床价值优于以3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3.联合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明显提高肺部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许晓磊[3](2019)在《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193例肝外器官受累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肝外转移器官与病灶位置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中行外科干预的98例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治疗策略,为流行地区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临床观察以及治疗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临床材料。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年龄、性别、组别、区域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肝脏原发灶是否于肝外器官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病灶分布情况,对其中98例行外科干预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准根治性切除组(n=61)、姑息性切除组(n=29)、肝移植组(n=8),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随访情况。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的193例患者中,男89例,女104例,年龄范围572岁,中位年龄41岁,男女性别比1∶1.17;藏族以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文盲占72.53%、小学占11.92%)是该病的重点人群;所有患者均来自青海境内,其中分布以青海果洛、玉树居多。2.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肝S8段(Hazard ratio[HR],1.877;95%confdence interval[CI]:1.026 to 3.437;P=0.041)与肝外器官肺转移密切相关;肝S7段(Hazard ratio[HR],5.689;95%confdence interval[CI]:1.913 to 16.915;P=0.002)与肝外器官脑转移具有显着相关性。3.98例行外科干预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准根治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7%(34/61),其中低蛋白血症伴胸腔积液18例、肺部感染9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4例;术后复发率14.8%(9/61),随访期间死亡3例。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4%(12/29),其中胆漏合并残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3例、2例梗阻性黄疸、1例切口感染、1例胆管-支气管漏;术后复发率17.2%(9/29),随访期间死亡3例。准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组8例患者中,1例为急性排斥反应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为凝血功能障碍致消化道出血、1例为肝肾综合症、余4例患者均获得长期生存。结论:1.肝内原发灶位置多位于右肝S7、S8段,肝脏邻近器官或组织多累及胆囊、肾脏、膈肌、胰腺等;肝外远隔转移器官多为肺、脑等,并且通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S8段原发灶与远隔器官肺转移密切相关,肝S7段病灶与脑转移显着相关,在肝外远隔特定器官转移诊断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2.肝泡型包虫病行准根治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然后术后复发率却较低。对于肝外器官累及的这些复杂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中应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以使患者最大化收益。

阿斯古丽·热依木,李万富,马柱,梁挺,樊伽榕[4](2019)在《小儿肝囊型包虫病152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52例患儿,其中肝内多发性包虫病52例,合并其他脏器包虫病26例,复发包虫病4例。病变部位多位于右半肝,多因右上腹疼痛、腹胀或体检时发现。手术治疗149例,药物治疗3例。其中行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97例,行外囊完整剥离术18例,行单纯内囊摘除术34例。所有患儿随访1~2年,经手术治疗的患儿均痊愈,无复发,术后残腔积液19例,其中合并感染5例,经药物治疗后均痊愈。药物治疗的患儿2例治疗6个月后予手术治疗,1例治疗后随访建议继续药物治疗。结论小儿囊型包虫具有生长速度较快、易肝内多发包虫、多脏器包虫、易破裂等特点。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外生型囊型包虫病首选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单纯肝内型囊型包虫病首选单纯内囊摘除术。

罗一青,王志鑫,邵军,王虎,路越晴,李衍飞,王东旭,廖梦娇,周虎,张灵强,樊海宁[5](2016)在《我国肝外包虫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研究我国肝外包虫病的分布、临床症状特点、诊断及治疗概况。方法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2015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肝外包虫病的相关病例报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纳入20002015年发表的肝外包虫病相关文献66篇共884例病例,其中分布以新疆最多(68.73%),其次为西藏(8.77%)、宁夏(6.75%)、青海(6.41%)、甘肃(5.62%)几个地区;器官分布以肺最多(61.09%),其次为骨(9.95%)、脑(9.73%)、脾(8.60%)、肾(6.22%)等居多;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一般占位症状及包虫所在器官功能异常为主;行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者最多,X线(30.77%)、B超(7.47%)、CT(17.43%)、MR(1.59%)、实验室检查(36.31%);临床治疗大部分患者采取外科手术(73.30%),部分患者辅以药物化疗。结论我国肝外包虫病的分布与包虫病整体分布大致相同,其肝外分布多在血供丰富的器官,临床诊断以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为主,手术仍为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吴欣桐,何永桥,邓永宜[6](2016)在《隐匿性脑泡型包虫伴肝肺感染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1例隐匿性脑泡型包虫伴肝肺感染的成人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1例中年男性藏族患者,有疫区接触史,于甘孜州人民医院诊断为肝、双肺、脑包虫感染,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泡型包虫病。检索1985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脑泡型包虫病的文献报道并查阅全文,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7篇共42例患者,结合Medline相关英文文献,分析了脑泡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特点,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结果根据查阅文献结果分析,脑泡型包虫病发病率多,常继发于其他器官的感染,神经系统症状隐匿或进展缓慢,影像学和病理的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手术是治愈的根本方法。结论泡型包虫病可以侵袭多个器官,对于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当发现其他器官已有感染的依据后,要对患者颅内情况进行筛查。由于该类患者的颅内病灶往往是继发于其他器官的包虫感染,因此,早期需要积极治疗颅外病灶,以避免病灶的进一步扩大和转移。

唐群科,张瑛,曲艳玲,苏宏,冯霖,袁康[7](2015)在《晚期泡型包虫病的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无法根治性切除晚期泡型包虫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解放军第四医院2009-2013年收治的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晚期泡型患者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9-2013年解放军第四医院共收治无法根治性切除晚期泡型包虫病患者24例。其中肝泡型包虫病12例,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5例,肝泡性包虫病肺转移4例,泡型包虫病肺脑转移3例。所有患者均行长期服用阿苯达唑治疗,其中6例行肝部分切除,3例行肝泡球蚴穿刺治疗,1例行脑泡球蚴病切除治疗,3例行肺泡球蚴病切除治疗,1例行肝移植术。16人获随访3年,结果显示长期服用阿苯达唑及同时行病灶切除治疗者愈后较好,未正规服用阿苯达唑者愈后较差。结论泡型包虫病患者大部分已失去根治机会,药物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仍起着重要作用。肝泡球蚴的穿刺治疗,肺泡球蚴的切除,脑泡球蚴的切除等在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方面亦起着重要作用。

徐冰,刘文英[8](2013)在《儿童双肺多发肺囊肿的诊治》文中研究说明先天性肺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与肺部其他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包虫病等较难鉴别,易引起误诊误治。其中双肺多发的肺囊肿极为罕见,本院近年收治双肺多发肺囊肿5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双肺多发肺囊肿中男3例,女2例。年龄2岁1个月至13岁2个月,平均7岁8个月。其中4例出现肺囊肿感染,1例囊肿破裂致气胸,5例均出现咳嗽气紧等呼吸困难症状。5例患儿均行胸部X线片及CT检查证实诊断。本组5例入院后均予抗感染对症治疗,1例患儿胸部X

红英[9](2013)在《高海拔地区全麻术后突发高原肺水肿1例》文中提出患者,男性,45岁,体重62 kg。入院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既往无心肺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入手术室患者意识清,外周静脉按(1525)mL/h的速度补液,并给予鼻导管吸氧。术中麻醉平稳,血压、心率正常。术毕患者即有自主呼吸,潮气量(VT)225 ml/次,RR8次/分。三十分钟后VT475 ml/次,RR17

宋元庆,张国勇,魏晋科[10](2013)在《肺包虫病48例外科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肺包虫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48例肺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痊愈好转出院。结论单纯内囊摘除术是肺包虫病最理想的术式,尤其是对肺包虫合并感染破裂时,行残腔处理后,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二、双肺多发性包虫病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肺多发性包虫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肝肺囊型包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 论

(2)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收集
    2 影像学资料
        2.1 CT扫描技术
        2.2 后处理技术
        2.3 孤立性肺空洞的CT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3 实验室检验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孤立性肺空洞的疾病构成
    2 一般资料
    3 影像学分析
        3.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4 临床资料分析
        4.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T-SPOT.TB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各项肺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各项真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各项感染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5 联合分析
        5.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真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与性别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1.2 BMI与 ALB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 CT征象及T-SPOT.TB在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3 CT征象及肺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4 CT征象及真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5 CT征象及感染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6 CT征象在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7 CT征象在肺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193 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患者的临床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临床特征
        3.1.3 临床变量与是否远隔器官转移的关系
        3.1.4 对常见远处转移器官部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3.2 193 例患者中行外科干预的98 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3.2.1 98 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3.2.2 手术方式
        3.2.3 术中术后情况
        3.2.4 术后并发症及短期随访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性别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2 不同族别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3 不同年龄患者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4 不同文化受教育程度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5 不同区域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6 肝泡型包虫病影像学诊断
    4.7 肝泡型包虫肝外转移途径
    4.8 实验室诊断
    4.9 治疗方法
        4.9.1 准根治性切除
        4.9.2 姑息性切除
        4.9.3 肝移植
        4.9.4 其他
    4.10 小结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小儿肝囊型包虫病152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方法
        1. 免疫学诊断:
        2. 影像学诊断:
    四、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
        2. 药物治疗:
结果
讨论

(5)我国肝外包虫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肝外包虫病的地域分布情况
    2.2 肝外包虫病资料的一般情况
    2.3 肝外包虫病常见症状
    2.4 肝外包虫病的诊断方法
    2.5 治疗及预后情况
3 讨论

(6)隐匿性脑泡型包虫伴肝肺感染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讨论
    2.1 流行病学
    2.2 组织病理特点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治疗

(7)晚期泡型包虫病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结果
3讨论

(10)肺包虫病48例外科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四、双肺多发性包虫病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肝肺囊型包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杜忠彩,王亚平,刘培,张晗,牛庆慧,边城.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 [2]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D]. 周敏.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3]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D]. 许晓磊. 青海大学, 2019(04)
  • [4]小儿肝囊型包虫病152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J]. 阿斯古丽·热依木,李万富,马柱,梁挺,樊伽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9(04)
  • [5]我国肝外包虫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 罗一青,王志鑫,邵军,王虎,路越晴,李衍飞,王东旭,廖梦娇,周虎,张灵强,樊海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05)
  • [6]隐匿性脑泡型包虫伴肝肺感染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J]. 吴欣桐,何永桥,邓永宜. 华西医学, 2016(02)
  • [7]晚期泡型包虫病的治疗[J]. 唐群科,张瑛,曲艳玲,苏宏,冯霖,袁康.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5(03)
  • [8]儿童双肺多发肺囊肿的诊治[J]. 徐冰,刘文英.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11)
  • [9]高海拔地区全麻术后突发高原肺水肿1例[J]. 红英.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13(03)
  • [10]肺包虫病48例外科治疗体会[J]. 宋元庆,张国勇,魏晋科. 当代医学, 2013(19)

标签:;  ;  ;  ;  ;  

双肺多发性棘球蚴病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