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教育大有作为(论文文献综述)
邱尹[1](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培育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风险挑战的应然体现,是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本研究基于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时代价值出发,以家国情怀的内涵阐释为理论基础,以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实证调查和权威数据考察为实践基础,落脚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研究。一方面从学理上把握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从实践对策层面给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思路及建议。本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对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内涵、结构要素、理论资源以及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现状进行理论构建和现实探索。以家国情怀中的家、国家、世界为分析框架,探索当代大学生在家国结构、家国关系、家国认同、国际视野等维度的知情意行状态,为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提供精准策略。为了更详实地探讨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本研究分别从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深入考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了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和敢于担当的强烈家国情怀,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在问卷调查和一些个案中也发现少部分大学生在家国关系、家国认同方面的认知意识有待加强。首先,大学生的家教、家风习得主要依靠家长口头零散教育为主,严格的家风习惯养成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沉淀。其次,大学生家国认同有待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学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等方面的认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深化。再次,大学生在面对开放的世界格局时,需要更好地处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的关系。最后,涉及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国际视野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给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便利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大学生不论是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都获得了更多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中,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了解西方文化并获得更全面的国际视野,但国际视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我国在校大学生实际上获得国际交流合作机会的人数整体上还是小部分,一些大学生在对待中西方文化上,倾向于西方文化认同的同时对本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认知度却在下降,部分大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历史认知中还存在认识不全不深不足的地方,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生成发展。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在家国情怀方面的表现以及问题呈现,需要按照家国情怀培育的目标和原则来探讨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方法、形式、载体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必须扎根于中国大地,要充分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性原则;要根据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际状况,坚持注重理论培育和实践养成相统一的知行合一性原则;坚持培育的生动性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新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在坚持培育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根本目标、具体目标和发展目标。在具体培育路径上丰富培育形式,有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载体和国际交流平台促进立体化育人模式发展,同时注重网络空间建设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机统一。而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没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力过硬的思政工作队伍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还要在原有人才队伍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创新。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高度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家国情怀重要论述思想为方法论指导,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文化为基础,使大学生达到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视野广的目标。站在“两个大局”历史方位看待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需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家风涵养为基础、以四史教育为内容、以国际视野为背景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家国情怀培育内容,不断实现家国情怀培育策略在内容与形式、方法与路径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谌喜琴[2](2021)在《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把钥匙,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其他学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农村地区学校,语文成绩在统考中很难排名靠前,每次统考成绩均分都要低于城区学校6分左右。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留心观察、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教师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现象,限制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因此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教学模式是发展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更是强国固基的需要。
王步高[3](2021)在《试论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文中认为"语文"有三层含意:书面语言与文章;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语文课程应兼顾德育、智育、美育。语文课作为一门智育课,要兼顾知识与技能两方面。语文课要教会学生识字、词汇、语法、修辞,还得教给学生文学和文章学的知识。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变为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是知识课、文学课,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课。它要承担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大学语文课用历史的文学精品和古今之文学大家的极精辟的见解以及文学形式引导学生,可以消除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大学语文课程在非政治课中所承担的德育教育比其他课程作用更为突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可背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教材也同样不可背离文学的基本规律。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也应上升到提高中华民族文学与人文素质的高度去认识。
程思语[4](2021)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何怡萱[5](2021)在《小学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吴旭[6](2021)在《我国校园欺凌法律规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任睿[7](2021)在《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文中认为
李雯静[8](2021)在《留守儿童线上学习能力提升实务探索 ——以哈尔滨市D村为例》文中认为
王瑜[9](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佩钦[10](2021)在《生态人格: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想旨归》文中研究表明工业文明浪潮的激流勇进之下,人类满腔热血地进行着盲目、过度的生产活动,引发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反观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也受到多方严重威胁。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也影响着人与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人类面临着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的双重考验。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理应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期就承担起建构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重任,却浅尝辄止,收效甚微。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重点回答了何为生态人格,小学生生态人格的理想结构如何以及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生态人格这四个核心问题,为推动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出着理论上的尝试。首先,溯古审今,追溯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环境教育》收录的274篇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纪实,将当下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进步点和困境所在进行深入总结和提炼,即当前生态文明教育开展较为表层化,浮于形式,在“环境教育”中徘徊、停滞不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其次,以文献研究的方式,梳理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深层生态学、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人格的相关文献,阐明了小学生生态人格与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厘清了生态人格的理论渊源和新时代内涵:立足于精神世界重构、本质在于正确认识自身与他者的关系、关键在于价值取向的转变与优化、核心在于生态情感的萌生与迸发,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生生态人格培养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再次,提炼总结了小学生生态人格的结构要素,分别表现在生态认知、生态情感和生态意志三个向度上。基于已有理论支撑,结合小学各学段年龄及思维特点提出了小学阶段生态人格应达到的理想状态,在不同的维度上呈现不同的价值愿景。最后,回归实践导向,明确小学生生态人格教育的实践策略,培养之路道阻且长,需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的多重力量。
二、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教育大有作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教育大有作为(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五、研究创新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家国情怀及其培育 |
第一节 家国结构关系的历史发展 |
一、近代以前的家国结构关系 |
二、近代以来的家国结构关系转变和发展概述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家国结构关系的历史性发展和转化 |
第二节 家国情怀的内涵 |
一、家国情怀的含义 |
二、家国情怀的构成要素 |
三、家国情怀的特征 |
四、家国情怀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阐释 |
一、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特性 |
二、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内涵 |
第二章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指导思想及理论资源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家国关系论述 |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
第二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指导思想 |
一、家风建设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基础 |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最高目标追求 |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内在要求 |
四、家国情怀培育要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视野 |
五、爱国主义教育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与途径 |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文化底蕴 |
一、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文化思想 |
二、传统家国思想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意义 |
第四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相关知识借鉴 |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 |
二、心理学中的心理认同理论借鉴 |
三、政治学中的政治认同理论借鉴 |
四、社会学中的共同体思想借鉴 |
第三章 当下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案例剖析 |
第一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考察 |
一、调查总体概况 |
二、调查基本结论与值得关注的问题 |
第二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典型案例剖析 |
一、大学生强烈家国情怀个案剖析 |
二、大学生家国情怀扭曲个案剖析 |
第四章 提升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影响 |
一、经济全球化悖论阻碍大学生家国认同和国际理解 |
二、多样化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 |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性影响 |
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矛盾 |
二、不同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可能造成的视野落差 |
第三节 社会转型发展造成的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与冲突 |
一、价值观转换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
二、价值观张力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第四节 大学生知行转化能力方面的缺失与不足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转化力不足 |
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实践力不尽匹配 |
第五章 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目标与原则 |
第一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目标 |
一、根本性目标 |
二、具体性目标 |
三、发展性目标 |
第二节 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原则 |
一、政治性原则 |
二、知行合一性原则 |
三、生动性原则 |
四、开放性原则 |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
第一节 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方式方法 |
一、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方法 |
二、丰富和发展家国情怀培育的内涵和外延 |
三、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着力点 |
第二节 有效利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载体 |
一、学校载体:夯实思政课主渠道关键作用 |
二、家庭和社会载体:加强优良家风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 |
三、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国际视野 |
第三节 注重发挥网络空间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作用 |
一、从网络空间走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二、网络空间复杂意识形态影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 |
三、网络空间家国情怀培育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
第四节 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人才队伍建设 |
一、完善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
二、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人才队伍工作职能 |
结语 |
附录 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原因 |
(一)教学方法陈旧 |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
(三)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差 |
二、解决问题的对应策略 |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加强基础教育 |
1. 抓好课堂纪律 |
2.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3. 加强书写质量的教育 |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四)结合实际开展活动 |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 |
三、结论 |
(10)生态人格: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想旨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是实现完满人生的重要基点 |
2.现实生态危机频繁爆发,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
3.生态文明教育道阻且长,小学阶段至关重要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综述 |
1.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研究 |
2.生态人格的相关研究 |
3.人格教育的相关研究 |
4.生态人格教育的相关研究 |
5.已有研究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1.助推当下生态危机解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
2.有助于深化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认识,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
3.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找寻自我、自然、社会的相互平衡状态 |
一、溯古审今: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问题 |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渊源 |
1.文明的萌芽 |
2.生态文明的时代历程与概念演变 |
3.生态文明教育的应运而生 |
(二)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进步所在 |
1.国内多数小学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
2.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呈现多样化、本土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
(三)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存问题 |
1.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浮于形式,并未实现“学生导向”的人格影响 |
2.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止步于环境保护,缺乏“生态性”的人格培育 |
二、生态人格: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选择 |
(一)小学生生态人格的提出背景: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指明培养方向 |
(二)生态人格的理论渊源:中西方生态思想的共同智慧 |
1.中国传统哲学的生态人格启迪 |
2.阿伦·奈斯现代深层生态学的思想启迪 |
(三)生态人格的概念剖析:回归人性本身实现生态和谐 |
1.生态人格之生态 |
2.生态人格之人格 |
3.生态人格的新时代内涵审视 |
(四)小学生生态人格的存在价值: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 |
1.小学生生态人格培养是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
2.小学生生态人格培养是人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
三、三位一体:小学生生态人格培养的结构要素 |
(一)生态认知 |
1.有限性认知 |
2.死亡认知 |
3.敬畏认知 |
4.不完整认知 |
(二)生态情感 |
1.生态道德感 |
2.生态责任感 |
3.生态理智感 |
4.生态美感 |
(三)生态意志 |
1.生态独立性意志 |
2.生态坚韧性意志 |
3.生态果断性意志 |
4.生态自制性意志 |
四、六大支撑:小学生生态人格的培养路径 |
(一)课程育人,将生态人格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生态课程 |
2.设计生态体验课程,在课程中加深学生生态认知和情感 |
(二)文化育人,营造适合“生态人”成长的“热土”文化 |
(三)活动育人,注重生态活动的适龄性和周期性 |
(四)实践育人,提高生态人格培养实效性 |
(五)管理育人,多方入手全面提升生态品质 |
1.制度先行,全方位推进生态人格培养 |
2.注重评价,实现良好生态行为奖励和失范行为纠偏 |
(六)协同育人,家校社共育助力生态人格养成 |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巩固家庭生态人格培养的基础作用 |
2.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增强社会生态人格培养的规范作用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后记 |
四、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教育大有作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 邱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 谌喜琴. 试题与研究, 2021(28)
- [3]试论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J]. 王步高. 大学语文论丛, 2021(01)
- [4]小学高段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D]. 程思语. 西南大学, 2021
- [5]小学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 何怡萱.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我国校园欺凌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 吴旭. 新疆大学, 2021
- [7]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D]. 任睿.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8]留守儿童线上学习能力提升实务探索 ——以哈尔滨市D村为例[D]. 李雯静.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 [9]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研究[D]. 王瑜.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10]生态人格: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想旨归[D]. 张佩钦.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标签:大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