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感冒的非标准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浅谈普通感冒的非标准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一、浅谈感冒非规范症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时娅琪[1](2021)在《表达EphrinA1-Caspase3 rAd-T淋巴细胞对EphA2过表达乳腺癌组织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人类对恶性肿瘤的研究,已经存在几世纪。目前其被认知为种复杂的疾病,而乳腺癌是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它主要发生于女性,但也可能偶发于男性。此疾病主要由于调控细胞分裂的反馈机制失效引起的,这会导致体内细胞不受控制并无限制恶性增长。在我国,乳腺癌以大幅度快速增长,并将卵巢癌超越,占女性发病率和病死率首位。并且,乳腺癌发病呈现出了年龄逐渐减小特征。当前,乳腺癌相关的临床治疗,常采用切乳、保乳手术,放化疗手术,或根据疾病类型采用手术药物等联合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达到治疗效果,提高寿命。而对于当前的治疗策略,有效解决癌症的耐药性、转移及复发等问题仍旧是棘手问题。人们试图开展崭新的,与生物治疗模式相关途径,进行基础、临床实验研究,以进一步探索靶向治疗癌症的有效策略。这一想法也应用于治疗乳腺肿瘤疾病中,并在近些年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此同时,随着研究进行也发现了这一新研究方向(即分子靶向的治疗),在特异性或是副作用(即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针对已经被讨论的与细胞恶性增殖进而癌变相关的潜在的靶点,明确相关机制并着手人为调控,在分子水平操作,实现遏制细胞的恶性增殖。发现在多种生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中,EphA2作为信号分子在其生理过程(如细胞的迁移、细胞间粘附作用及血管的形成)中,传递重要信号,担负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在已经被了解发现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中,ephrin A1是作为EphA2受体的最具亲和力的优势配体。在包括乳腺癌等一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由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介导信息传递,表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EphA2信号在肿瘤发展过程中传递强有力信号,目前已报道了其正向和反向信号作用机制初步探索。其信号传递也在乳腺癌的形成过程中被发现,并考虑作为影响乳腺癌进展的关键因子。其中,EphA2作为受体酪氨酸激酶一员,在正常组织表达水平较低,而特异性地高表达于恶性组织,其特异性表达是值得关注的,是有望成为癌症(包含乳腺癌在内)治疗的新颖的潜力靶点的。本研究采用新型治疗模式,将诱导癌细胞凋亡的细胞毒性药剂作为抗癌治疗剂。以当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癌症手段作为启发,试图为靶向乳腺癌治疗的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目的:研究表达EphrinAl-Caspase3的转染腺病毒的T淋巴细胞对原位乳腺癌裸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方法:将BALB/c裸鼠(n=35)接种乳腺癌单细胞悬液,构建原位乳腺癌裸鼠模型。两周后,待肿瘤体积达到0.3cm3大小左右,选取30只具有平均大小瘤组织的裸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未感染腺病毒的T淋巴细胞治疗组、感染转染腺病毒的T淋巴细胞治疗组。药物治疗后第2天起,卡尺测量裸鼠皮下肿瘤体积,再隔2天测量,至实验完成。将每组存活小鼠处死(断颈),将剥离的肿瘤通过冷冻切片处理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T淋巴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并将收取的肿瘤组织经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经上述原位移植后,另选取3组乳腺癌小鼠,每隔2-3天获取皮下肿瘤,并将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EphrinA1-Caspase3的含量。结果:1)乳腺癌细胞接种裸鼠一周后可用手摸到皮下肿瘤的存在,证明EphA2过表达的乳腺癌裸鼠模型构建成功。2)分组治疗后第5d起,各组肿瘤体积出现差异,至第8d,r Ad-T治疗组与PBS组/单纯T细胞组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Р<0.05)。而单纯T细胞组对照PBS组发现,其肿瘤生长较缓测量体积略小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Р〉0.05)。3)在治疗后第2d,转染腺病毒T淋巴细胞治疗组行组织匀浆检测,可检测到分泌的EphrinA1-Caspase3蛋白,并于第8d时分泌量达到峰值,后随时间增加其分泌量不断降低。PBS对照组和单纯T淋巴细胞组内各时间点未检测到分泌的EphrinA1-Caspase3蛋白。4)治疗组的肿瘤组织经切片可见到点状分散的绿色荧光蛋白,证明分泌EphrinAl-Caspase3的标记T淋巴细胞存在,而在PBS组和单纯T淋巴细胞组中未检测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T淋巴细胞存在。5)与PBS组/单纯T淋巴细胞组相比,转染腺病毒治疗组的肿瘤组织检测出凋亡标志物-Caspase-3的蛋白表达升高而增殖标志物-Ki67的蛋白表达下降。结论:感染了可分泌EphrinAl-Caspase3的转染腺病毒T淋巴细胞可较显着抑制EphA2过表达的乳腺癌原位癌裸鼠模型内肿瘤的发展,有效降低肿瘤体积,进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祝珍珍[2](2018)在《基于古今医案的胸痹(冠心病)病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揭示胸痹(冠心病)病机中痰、湿、瘀、热、虚的病机兼化规律,探讨古今医家辨治胸痹的方法,为胸痹(冠心病)的病机研究提供借鉴,指导并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1.医案收集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古代医案和当代五位国医大师的医案,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收集的医案进行筛选和整理。2.数据库的建立对医案进行术语规范后,形成数据条目池,使用Excel数据表以数据条目池为依据,逐条录入医案。3.统计学方法将医案数据库导入SPSS21.0软件中,采用频数分析法对医案的症状出现频次、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和类别进行频数分析,筛选医案高频症状和高频药物,统计药物四性、五味、归经、类别,依此粗略推论胸痹(冠心病)病机要素,同时为后续其他数据分析方法提供初始数据做参考。在因子分析过程中对高频药物和高频症状的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确定数据是否符合因子分析的要求,利用主成分分析作为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的方法支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高频症状和高频药物中的公因子,总结医案中的潜在症状组合和潜在药物组合,并以潜在症状组合和潜在药物组合推导潜在病机和潜在病机组合。对高频症状和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医案中的症状组合和药物组合,并依据症状组合和药物组合推导医案的病机和病机组合。结果:录入古代医案108则,涉及医家着作38本,录入国医大师医案201则,涉及着作及文献41本(篇)。得到的古代医案和国医大师医案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古代医案研究1.1症状研究通过对古代医案的症状进行频次分析得出了古代医案中的高频症状、高频脉象,并通过对高频症状和高频脉象的分析得出了胸痹病与心相兼的脏腑,具体如下:高频症状:胸痛、憋气、背痛、胸痛彻肩背、四肢厥冷、呕吐、胃脘痞闷、饮食下咽不畅、胃脘痛、心悸、喘息、纳呆、气短、背冷。高频脉象:脉弦、脉细、脉数、脉涩、脉沉相兼脏腑:(1)脾胃:胃脘痞闷、纳呆、胃脘痛、饮食下咽不畅、呕吐(2)肺:憋气、咳嗽、喘息、气短根据古代医案的高频症状、脉象粗略推导的胸痹病机,具体如下:(1)阳虚-四肢厥冷、背冷、脉沉细。(2)热邪-脉数。(3)血瘀-脉涩。(4)气滞-胃脘痞闷、憋气、脉弦。(5)心脾两虚(气虚为主):心悸、气短、喘息、纳呆、脉细。根据古代医案高频症状、脉象的聚类分析结果,推导出的病机及病机组合如下:(1)心气不足,胸阳不振,水饮内停,肺气上逆-气短、脉沉、心悸、喘息、咳嗽、背冷、憋气;(2)脾胃气滞,胃气上逆-胃脘痞闷、饮食下咽不畅、呕吐、纳呆、脉弦;(3)阳虚或阳郁-胸痛彻背、背痛、胸痛、四肢厥冷;(4)热与瘀结-脉数、脉涩。通过对古代医案高频症状进行相关性检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发现,古代医案高频症状的数据不能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无法提取古代医案中的潜在症状组合,推导其潜在病机和潜在病机组合。1.2药物研究通过对古代医案的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得出了古代医案中的高频药物如下:化痰药:半夏、瓜蒌、瓜蒌皮、旋覆花、杏仁、生姜;理气药:薤白、陈皮、枳壳;活血化瘀药:郁金、桃仁;补气药:人参、白术、甘草、茯苓;温阳药:干姜、桂枝;补血药:白芍。通过古代医案所载药物的性味、归经和药物类别进行频次分析后得出:性味:辛温药最多,其次是寒性、苦性、甘性、平性。归经:肺经、脾经、胃经、心经,其次为肝经和肾经。药物类别:化痰药、理气药、补气药、温阳药、活血化瘀药使用较多。通过对古代医案高频药物的因子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并推导出的古代医案中的潜在病机和病机组合如下:(1)气滞血瘀痰阻-瓜蒌、薤白、郁金、枳壳;(2)阳虚水饮-桂枝、生姜;(3)阳虚寒凝气滞痰阻-陈皮、干姜、瓜蒌皮;(4)脾(气)虚-白术;(5)血虚血瘀-当归;(6)肝脾不和,血虚津伤-白芍、甘草;(7)血瘀-桃仁;(8)胃气上逆-旋覆花。通过古代医案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结果推导古代医案中的病机和病机组合下的类方如下:(1)人参汤方:脾胃阳虚,寒痰上逆;(2)橘枳姜汤化裁:气滞饮停,气滞偏中;(3)茯苓杏仁甘草化裁:饮停气滞,水饮偏重;(4)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化裁-阳郁或气滞;(5)桃红四物汤类方:血瘀;(6)旋覆代赭汤类方:心胃同病,胃虚气逆;(7)茯苓甘草汤:水饮;(8)桂枝生姜枳实汤化裁:寒饮气滞;(9)瓜蒌薤白剂:阳虚、痰饮、气滞;(10)二陈汤化裁:痰湿。2.国医大师医案研究2.1症状研究通过对当代国医大师医案的症状进行频次分析得出了国医大师医案中的高频症状、高频脉象和高频舌象,并通过对高频症状、高频脉象和高频舌象的分析得出了冠心病与心相兼的脏腑,具体如下:高频症状:憋气、胸痛、心悸、气短、头晕、乏力、不寐、纳呆、心烦、汗出、口干。高频脉象:脉弦、脉沉、脉细、脉数、脉迟、脉结、脉涩。高频舌象:舌质黯、舌红、舌淡、苔白、苔滑、苔腻、苔薄、苔少、苔黄。相兼脏腑:(1)脾胃:纳呆(2)肺:憋气、气短根据国医大师医案的高频症状、高频脉象和高频舌象粗略推导的胸痹病机,具体如下:(1)气虚-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纳呆、舌质淡、脉细。(2)阴虚-心烦、不寐、苔少、脉细。(3)瘀血-舌暗、脉涩。(4)痰饮、气滞-苔滑、苔腻、脉沉、脉弦。(5)寒饮内停-口干、脉迟。(6)热-心烦、脉数。(7)气血两虚-胸痛、憋气、心悸、舌淡、脉结。对国医大师冠心病医案中的高频症状、脉象和舌象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国医大师冠心病医案的高频症状组合,并依此推导出的病机及病机组合如下:(1)痰热/湿热-苔黄、苔腻、纳呆、憋气、口干、脉迟;(2)热瘀-心烦、不寐、舌黯、脉弦;(3)气阴两虚,兼有痰热-舌质红、脉数、脉滑、心悸、头晕、苔少;(4)气血两虚-舌质淡、苔白、气短、乏力、苔薄、脉细;(5)血瘀或气血两虚-脉结、脉涩、脉沉、汗出。对国医大师冠心病医案中的高频症状、脉象和舌象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国医大师冠心病医案的潜在症状组合,并据此推导出的冠心病潜在病机及病机组合如下:(1)湿热-苔黄、苔腻、舌质红;(2)气血不足-气短、乏力、头晕、汗出、舌质淡;(3)阴虚内热-苔少和心烦、不寐;(4)寒饮内停-口干、脉迟。2.2药物研究通过对国医大师医案的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得出了国医大师医案中的高频药物如下:补虚药:茯苓、甘草、白术、党参、白芍、黄芪、当归、五味子、麦冬、人参、太子参;化痰药:半夏、瓜蒌、石菖蒲、薤白、竹茹、胆南星;活血化瘀药:丹参、川芎、赤芍、蒲黄、桃仁、红花、郁金、延胡索;温阳药:桂枝、附子、干姜、细辛;理气药:枳实、枳壳、陈皮。安神药:生牡蛎;清热药:黄连。对国医大师医案中所有药物的性味、归经、药物类别进行了频次分析,结果如下:性味:甘、温、苦、辛类药物使用较多,其次为寒性药。归经:归脾经、心经、肝经、肺经、胃经和肾经的药物较多。药物类别: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化痰药、理气药、清热药的使用率较高。对国医大师冠心病医案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推导,得出医案中相同病机或病机组合下的类方,结果如下:(1)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和失笑散(原方去五灵脂)的类方-阳虚、寒凝、气血亏虚、血瘀;(2)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及金铃子散-气滞血瘀;(3)生脉散或黄芪生脉散-气阴两虚;(4)瓜蒌薤白剂-痰饮;(5)黄连温胆汤-痰热;(6)四君子汤化裁-气虚;(7)丹参、半夏-血瘀、痰湿。通过对国医大师冠心病医案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医案中的潜在药物组合,并推导其潜在病机及病机组合如下:(1)阳虚寒凝-附子、桂枝、干姜、细辛;(2)血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丹参;(3)气滞痰阻-枳实、石菖蒲、胆南星、瓜蒌、薤白;(4)脾(气)虚-茯苓、白术;(5)阴虚-麦冬、五味子;(6)气虚-党参、黄芪;(7)阴虚阳亢-白芍、生牡蛎。3.古今医案对比分析3.1症状比较分析对古代医案和当代五位国医大师医案的高频症状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在古今医案中,憋气、胸痛都是占比最高的两个症状。这两个症状也是胸痹(冠心病)的临床主症,除此以外,心悸、气短、纳呆是古今医案高频症状中除主症以外出现的共有症状,这三个症状是心脾两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反映了古代医家和当代国医大师对胸痹(冠心病)认识上的共识:胸痹(冠心病)除与心有关,也涉及到脾,心脾两虚引起的临床表现又以气虚为主。对古代医案和国医大师医案高频症状聚类分析结果推导的病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古今医案的病机分析中,痰、湿、热、瘀、虚是二者共见的病机。在虚性病机中,古代医案以阳虚为主,国医大师医案更多集中在“气血虚衰”和“气阴两虚”。病变部位上,除心以外,脾胃是古今医家对胸痹病位认识的共同点。3.2药物比较分析对古今医案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古今医家在药物应用上,温、寒、平并用,辛、苦、甘为重;药物归经上,除心经以外,归于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也居多。辛甘化阳,甘寒养阴,苦温可燥湿,以药测证可推测古今医家认为胸痹(冠心病)的病机当有阳虚、阴虚、痰湿,胸痹(冠心病)的病位上并不止于心,与多脏相关。通过对古今药物类别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化痰药、理气药、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在古代医案和国医大师医案中所占的比例都较高,反映了古今医家从痰湿、气滞、气虚、血瘀角度对胸痹病机的认识共识。在古今医案高频药物中,二者均用到了化痰药:半夏、瓜蒌;补气药:茯苓、甘草、白术、人参;理气药:薤白、陈皮、枳壳;温阳药:桂枝、干姜;养阴补血药:白芍、当归;活血化瘀药:郁金、桃仁。以药测证,可知古今医家在胸痹(冠心病)痰湿、气虚、气滞、阳虚、阴虚(血虚)、血瘀病机认识上存在共识。反映了古今医家在辨治胸痹(冠心病)过程中,补虚、化痰、活血、理气的思想。从古今医案高频药物因子分析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古今医案共同存在的潜在病机以阳虚、气虚、痰湿、血瘀为主,也体现了古今医家在治疗胸痹(冠心病)中对虚、痰、瘀的重视。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阳(气)虚、气滞、血瘀、痰湿仍然是古今医家对胸痹(冠心病)病机认识的共性。在用方上,阳虚和气虚以人参汤方和四君子汤为类方;血瘀以桃红四物汤为类方;痰湿以瓜蒌薤白剂、二陈汤为代表类方,国医大师医案中的黄连温胆汤类方也是化痰代表方。活血、化痰的类方中又有大量的理气药,体现了古今医家在治疗胸痹(冠心病)时,化痰活血不忘理气的思想。结论:1.文献研究1.1胸痹病位的历史变迁:古代医籍中所记述的胸痹涉及范围较广,非当代医学所言一类或一个疾病所能概括,所以要通过古代胸痹医案研究冠心病时,还需根据古代医家论述的胸痹证治结合冠心病的当代研究进行详细考证,圈定古代胸痹医案中属于冠心病的医案作为研究对象。1.2病机兼化理论的研究病机兼化理论的实质是探讨疾病不同病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兼”和“化”概括了疾病各病机之间存在的相互并存与相互转化关系,是联结疾病各个病机要素、形成疾病病机链,阐述复杂病机内在关系网的学说。病机兼化理论包含了病邪兼化、病性兼夹与变化及病位复合与传变三部分内容。在病机兼化过程中,邪正盛衰、体质因素、疾病的致病特点、外部的地域、气候因素、生活因素是影响疾病病机兼化的主要因素。1.3胸痹(冠心病)病机认知探讨冠心病(胸痹)病机包含了虚实两方面,虚性病机以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和脏腑的虚损为主,实性病机以气滞、寒凝、痰湿、血瘀和热郁为主。1.4冠心病的病机兼化理论研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过程中,虚与实是其病机相兼和转化的两大关键要素,这其中,脏腑的气、血、津、液、精的功能变化、虚实多少、输布和转运及其互生互用关系,构成了冠心病病机兼化发生的基础。机体内气、血、津、液、精的严重损耗,互生互用和互化关系严重破坏,构成冠心病“本虚”病机的病理基础,在“本虚”病机基础上,气、血、津、液、精、的功能严重受限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输布、转运受阻,则生湿、生痰、生瘀,这些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一方面可以反过来加重“本虚”,另一方面,这些新的致病因素在人体内堆积日久又可以生热,热极又可生毒化腐,损害心肌,加重“本虚”,各种“本虚”和“标实”病机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相兼转化为患,支撑起了冠心病的整个病机框架。2.医案研究古代医家和当代国医大师对胸痹的病机认识都可从虚实两方面总结,虚者责之于气虚、阴(血)虚、阳虚,实者究之于气滞、寒凝、热郁、痰湿、血瘀,胸痹的病位在心,但较多的涉及于肺、脾、胃,提示了胸痹(冠心病)在治疗上当遵循“不离乎心,不止乎心”的临证方向。在治疗上,当虚实兼顾。3.古今医家辨治胸痹(冠心病)的方法可总结为抓主症,识病机;重痰瘀,理气机;顾脾胃,不忘虚。4.冠心病病机兼化规律总结为:本虚是贯穿冠心病整个病程的的基本病机,也是疾病整个病程的始动因素,痰瘀互结病机是冠心病病程进展变化的关键,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期又有各自的主要病机突显。冠心病早期患者多合并代谢综合征,湿邪是其病机的主要矛盾。发作期常为冠心病的急性期或不稳定期,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热邪是其主要病机。缓解期主要为经PCI或CABG治疗后或药物控制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此时以虚性病机表现为临床主要矛盾,尤其以气阴两虚病机为多。终末期则以心力衰竭患者为主,多以阴阳俱损为临床主要病机。

王海彤,孙霈[3](2009)在《中医内科学“感冒”疑难点的教学思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感冒通常列在中医内科学的第一个病来讲授,因为感冒在临床是非常常见而多发的病症;另外普通感冒有自愈性,一般来讲治疗起来难度不大。但在临床教学中,大多数同学可能认为感冒这个病太简单了,诊断治疗各方面都比较容易;也有部分同

薛飞飞[4](200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肝郁脾虚证研究》文中指出中医学是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几千年的传承为中医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而从这些资料中发现新的知识是中医科研的目的之一。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库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模式的非平凡的过程,它融汇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模糊数学、数据库和数理统计等多种技术和方法。证候研究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础,证候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然条件。本研究以肝郁脾虚证为切入点,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肝郁脾虚证的古今文献进行了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认知肝郁脾虚的辨证论治规律,也为证候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学上的探索。研究目的肝郁脾虚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无论是古医籍还是现代期刊文献都为证候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但这些数据大多都以零散的形式,存储在各种各样的文献或资料中。本研究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发现肝郁脾虚证证候的一些普遍性规律,为肝郁脾虚证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方法学的探索。研究对象1、以《中华医典》中“肝郁脾虚证”、“肝郁证”和“逍遥散方证”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挖掘的数据集。2、以现代期刊中的“肝郁脾虚证”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挖掘的数据集。研究方法用数据挖掘中的方法之一——数理统计为挖掘工具,如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古文献中肝郁脾虚证和肝郁证,以及现代期刊中的肝郁脾虚证的数据进行挖掘试验,从而发现并总结规律。研究结果1古代文献1.1肝郁证数据挖掘试验频数分析:情志因素如恼怒、思虑为肝郁证常见的病因;胸胁胀痛(闷)、腹胀(痛)、呕吐为肝郁证常见的症状;乳房疾病和胁痛在肝郁证所占的比例最大;逍遥散类方和柴胡疏肝散是肝郁证常用方剂;白芍、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药是肝郁证常用中药;弦、沉、涩三种脉象是肝郁证的常见脉象;情志过极和误用温热之剂是肝郁证最主要的禁忌。在有性别记录的医案中,肝郁证常出现于女性。因子分析:古代文献中肝郁证的主要兼证为肝气犯胃、肝郁脾虚和肝郁化火。逍遥散方在古代文献的肝郁证中应用比较广泛,理气、清热、化痰类药也是治疗肝郁证常用药物。1.2肝郁脾虚证数据挖掘试验频数分析:肝郁脾虚证症状频率超过10%的有胸胁胀痛(闷)、月经不调、脉弦、食欲不振、身热、乏力、腹胀(痛)、骨蒸潮热、口渴、烦热、呕吐、嗳气、急躁易怒、口苦。因子分析:古代文献中肝郁脾虚证的主要兼证为肝气犯胃、肝郁脾虚和肝郁化火和虚热证。卡方检验:与肝郁证相比,肝郁脾虚证中月经不调、食欲不振、身热、乏力、便溏、脘痞、面色萎黄、口渴等症状出现几率较高;而肝郁证的腹胀(痛)、便秘、头痛、腰背痛(酸、胀)、善太息、苔白腻等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2现代期刊2.1临床科研资料频数分析:总体和几种疾病的肝郁脾虚证出现频率最多的前5个症状都为:腹胀(痛)、胸胁胀痛(闷)、脉弦、舌淡红苔白、食欲不振和便溏,只是顺序稍有不同。古今文献相比,古代文献中各症状的出现率整体明显低于现代文献中各症状出现频率,症状比较分散,而现代文献记载的症状比较集中。卡方检验:肝病肝郁脾虚证频率高于其他疾病且有显着意义的症状有:乏力、面色萎黄、善太息、情绪抑郁;胃病肝郁脾虚证症状中频率高于其他疾病的有:舌淡红苔白、食欲不振、胃脘痛;肠道疾病肝郁脾虚证症状中频率高于其他疾病的:泄泻、肠鸣、善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腹胀(痛);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症状中频率高于其他疾病的:情绪抑郁、脉涩/细、善太息、肠鸣。判别分析:乏力、面色萎黄和胸胁胀痛对肝病的贡献度较大;舌淡红苔白、食欲不振、胃脘痛对胃病贡献度较大;便溏、腹胀和泄泻对于肠道疾病贡献度较大;情志抑郁、善太息和脉弦涩对抑郁症的贡献度较大。对肝病、胃病、肠道疾病中几种疾病分别做了判别分析,并建立函数式,通过系数估计了各个症状对各种疾病的贡献度。2.2动物实验资料神经内分泌和中医肝脏的关系较为密切。对于神经递质类指标而言,海马和杏仁核往往结果相反,特别反映在CA1区和BLA。神经肽、神经营养因子和免疫系统的变化比较一致,神经肽在各部位都呈升高的趋势,神经营养因子和免疫指标在各部位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可以由此推断慢性束缚应激大鼠在临床上更接近于中医的肝郁脾虚证,逍遥散的调节呈现出区域选择性、时相性和双向调节作用。结论:1、古代文献中肝郁脾虚证和肝郁证症状组成基本相似。肝郁证常见的兼证为肝郁脾虚、肝气犯胃和肝郁化热。2、现代文献中,腹胀(痛)、胁肋胀痛(闷)、脉弦、舌淡红苔白、食欲不振和便溏6症在各病肝郁脾虚证出现频率都很高,可以看作是肝郁脾虚证的核心证候,说明疾病各自的症状特点,并未掩盖总体证候特点。3、各病的肝郁脾虚证依然呈现着各自的特点,因此需建立疾病之上的共性标准及基于疾病的个性诊断标准。4、通过判别分析,对肝病、胃病、肠道疾病和抑郁症的肝郁脾虚证初步建立了计量诊断函数,为肝郁脾虚证的规范化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依据。5、以方测证,现代文献中记载的肝郁脾虚证造模方法比较成功,逍遥散的调节呈现出区域选择性、时相性和双向调节作用。

吴绍雄[5](2000)在《浅谈感冒非规范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

二、浅谈感冒非规范症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感冒非规范症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表达EphrinA1-Caspase3 rAd-T淋巴细胞对EphA2过表达乳腺癌组织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材料
    1 动物、细胞
        1.1 实验动物
        1.2 细胞株
    2 实验药物及试剂
    3 主要仪器设备
    4 其他一次性材料
    5 手术器械
实验方法
    1 构建乳腺癌模型
        1.1 乳腺癌细胞培养及悬液制备
        1.2 原位注射
    2 模型分组及治疗处理
        2.1 治疗剂制备
        2.2 各实验组治疗处理
    3 标本的收集及检测
        3.1 肿瘤组织EphrinA1-Caspase3 分泌情况的检测
        3.2 肿瘤生长情况的检测
        3.3 肿瘤组织T淋巴细胞检测
        3.4 肿瘤组织增殖及凋亡状态检测
    4 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1 药物治疗后EphA2 过表达模型的肿瘤组织的检测
        1.1 小鼠模型肿瘤组织生长状况的观察
        1.2 经药物治疗后肿瘤组织的生长状况的检测
    2 肿瘤组织中rAd-T淋巴细胞含量的检测
    3 肿瘤组织中EphrinA1-Caspase3 分泌情况的检测
    4 肿瘤组织中Caspase3、Ki67表达的检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phA2受体和ephrinA1配体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基于古今医案的胸痹(冠心病)病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胸痹病位的历史变迁
        1.1 《内经》和《金匮要略》中的记述
        1.2 晋唐医家的论述
        1.3 宋金元时期医家论述
        1.4 明清时期医家论述
        1.5 近现代医家论述
        1.6 当代共识
        1.7 小结
    2.病机兼化理论的相关研究
        2.1 “病机兼化”的概念和渊源
        2.2 病机兼化的内容
        2.3 影响病机兼化的条件
        2.4 小结
    3.胸痹(冠心病)病机认知探讨
        3.1 胸痹之本虚
        3.2 胸痹之标实
        3.3 小结
    4.冠心病的病机兼化理论研究
        4.1 虚性病机之间的兼化
        4.2 实性病机之间的兼化
        4.3 虚实病机之间的兼化
        4.4 证候框架的冠心病病机兼化规律研究概况
        4.5 小结
第二部分 医案研究
    1.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
        2.1 医案来源
        2.2 古代医案筛选
        2.3 国医大师医案筛选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检索方法
        3.2 规范医案术语
        3.3 形成挖掘条目池
        3.4 建立数据库
        3.5 统计学方法
        3.6 数据统计软件
    4.研究结果
        4.1 古代医案数据研究结果
        4.2 国医大师医案数据研究结果
        4.3 古今医案的比较分析
        4.4 小结
讨论
    1.胸痹(冠心病)的辨治方法
        1.1 抓主症,识病机
        1.2 重痰瘀,理气机
        1.3 顾脾胃,不忘虚
    2.冠心病病机兼化规律
        2.1 早期
        2.2 发作期
        2.3 缓解期
        2.4 终末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表
    附录2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中医内科学“感冒”疑难点的教学思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普通感冒、时行感冒的鉴别
2 时行感冒病因探讨
3 伤寒、温病、感冒的鉴别及诊治感冒病的临床思维与感冒的辨证方法
4 感冒的诊断
5 变证、坏证对于感冒治疗的提示
6 中医药治疗感冒的优势
7 对于“寒包火”感冒和虚人感冒的认识

(4)基于数据挖掘的肝郁脾虚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综述二 肝郁脾虚证现代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一部分 数据挖掘简介
    1 数据挖掘概述
    2 数据挖掘的产生和发展
    3 数据挖掘的方法
    4 数据挖掘的步骤
        4.1 定义问题
        4.2 理解数据
        4.3 准备数据
        4.3.1 数据的规范化
        4.3.2 数据的数字化
        4.4 数据挖掘
        4.5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肝郁脾虚证古代文献的数据挖掘
    研究一 肝郁证古代文献的数据挖掘试验
        1 确定挖掘目标和方法
        2 准备数据
        2.1 资料来源
        2.2 数据的规范化
        2.3 数据的数字化
        3 数据挖掘
        3.1 频数分析
        3.1.1 肝郁证病因相关的数据挖掘.
        3.1.2 肝郁证症状相关的数据挖掘
        3.1.3 肝郁证疾病相关的数据挖掘
        3.1.4 肝郁证方剂相关的数据挖掘
        3.1.5 肝郁证中药相关的数据挖掘
        3.1.6 肝郁证脉象相关的数据挖掘
        3.1.7 肝郁证禁忌相关的数据挖掘
        3.1.8 肝郁证性别分布
        3.2 因子分析
        3.2.1 肝郁证症状的因子分析
        3.2.2 肝郁证药物的因子分析
        4 讨论
    研究二 肝郁脾虚证古代文献的数据挖掘试验
        1 确定挖掘目标和方法
        2 准备数据
        2.1 资料来源
        2.2 数据的规范化
        2.3 数据的数字化
        3 数据挖掘
        3.1 频数分析
        3.2 因子分析
        3.3 卡方检验
        4 讨论
第三部分 肝郁脾虚证现代期刊的数据挖掘
    研究一 肝郁脾虚证临床科研资料的数据挖掘试验
        1 确定挖掘目标和方法
        2 准备数据
        2.1 资料来源
        2.2 数据的规范化
        2.3 数据的数字化
        3 数据挖掘
        3.1 频数分析
        3.1.1 现代期刊文献中肝郁脾虚证的疾病分布
        3.1.2 肝郁脾虚证各症状出现的频次及频率分析
        3.1.3 古今文献中肝郁脾虚证症状比较
        3.2 卡方检验
        3.2.1 总体和肝病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2 总体和胃病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3 肝病和肠道疾病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4 总体和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5 肝病和胃病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6 肝病和肠道疾病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7 肝病和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8 胃病和肠道疾病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9 胃病和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10 肠道疾病和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比较
        3.2.11 讨论
        3.3 判别分析
        3.3.1 几类疾病的判别分析
        3.3.2 几种肝病肝郁脾虚证的判别分析
        3.3.3 几种胃病肝郁脾虚证的判别分析
        3.3.4 几种肠道疾病肝郁脾虚证的判别分析
        3.3.5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肝郁脾虚证动物实验资料的数据挖掘试验
        1 确定挖掘目标和方法
        2 准备数据
        3 数据挖掘
        3.1 动物实验中激素类指标的变化分析
        3.2 动物实验中神经递质类指标的变化分析
        3.3 动物实验中神经营养因子类指标的变化分析
        3.4 动物实验中神经肽类指标的变化分析
        3.5 动物实验中免疫指标类指标的变化分析
        3.6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浅谈感冒非规范症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表达EphrinA1-Caspase3 rAd-T淋巴细胞对EphA2过表达乳腺癌组织的抑制作用[D]. 时娅琪. 大理大学, 2021(09)
  • [2]基于古今医案的胸痹(冠心病)病机研究[D]. 祝珍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2)
  • [3]中医内科学“感冒”疑难点的教学思路探讨[J]. 王海彤,孙霈. 中医教育, 2009(04)
  • [4]基于数据挖掘的肝郁脾虚证研究[D]. 薛飞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5]浅谈感冒非规范症状及其临床意义[J]. 吴绍雄. 新中医, 2000(01)

标签:;  ;  ;  ;  

浅谈普通感冒的非标准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