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建筑设计节能准则”已审定(论文文献综述)
唐小东[1](2020)在《基于建造过程中的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绿色新型建筑的出现,建筑材料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的构造要求和复杂性不断提升,建筑成本也迅速增加,如何将房地产成本降到最低,使房地产项目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房地产界的一个广泛的话题。项目成本的前期预测和动态成本的过程控制尤为重要。本文以某企业建造过程中的房地产项目为例,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总结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理论与分析方法,阐述了目标成本控制控原则和流程,总结了目标成本的控制体系和控制方法。分析了动态成本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动态成本控制体系和特点,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动态成本的管理方法。(2)通过SIMCA数据分析软件对某房地产企业实施项目的目标成本进行预测分析,对各项目的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和数据挖掘,结合软件提供的主元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方法,总结了各项目目标成本组成及个项目目标成分的差异,并提出了预测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得到的模型的拟合程度为0.98,模型预测精度达到0.919。优化后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目标成本分析模型的拟合程度达到0.996,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0.972。数据结果表明SIMCA分析软件可以应用于房地产目标成本数据分析,该软件不但可以进行深度地数据挖掘也可以实现成本数据的可视化分析。(3)通过SIMCA软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成本进行分析并预测,研究从影响动态成本控制的三个主要因素(工程工期、现场签证、工程变更)进行研究,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并对其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得出: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的动态成本预测模型,其地库动态成本分析模型和住宅成本分析模型的拟合程度系数分别达到了0.962和0.937,且将其他样本数据代入住宅成本预测模型得到的预测值的误差仅为0.006582346,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各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关系,可以将偏最小二乘法应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动态成本预测。
舒永钊[2](2019)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输变电工程作为电网建设的主要部分,能够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然而输变电工程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反馈项目自身存在的问题,更能够为后续的项目提供参考和指导,因此对输变电工程进行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输变电工程的后评价关键在于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指标体系上,本文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应用,从过程、运营、经济、影响、可持续性五个方面出发,归纳总结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考察内容和评判方式上做了细致的说明。指标体系考虑到了不同类型输变电工程在指标上存在的差异,对差异性指标进行了区分列举和说明;针对输变电工程在影响和可持续性两个方面的后评价较为抽象的情况,对这两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后评价指标。在评价方法上,根据输变电工程后评价指标的性质,首先将指标分类为约束性指标和评价指标。约束性指标作为评价内容只进行检验;对于评价指标,首先对其进行等级划分作为评价标准,再对其具体分析。经分析发现,在经济后评价中,经济类评价指标(属性值)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且其指标属性值都是定量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经济后评价更为合适。对于过程、运营、影响和可持续性后评价的评价指标,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其部分评价指标(属性值)大小对指标权重有影响,采用常权综合法评价具有明显的缺陷。基于此,针对输变电工程的经济后评价,采用基于LM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构建了具有h个隐含层节点、3层网络的后评价模型。针对输变电工程的过程、运营、影响和可持续性后评价,根据变权理论思想,采用局部变权原理确定状态变权函数对部分评价指标做变权处理,构建了基于部分变权的后评价模型。最后,将指标体系和后评价方法模型运用在某输变电工程实例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指标体系和后评价方法模型的适用性、可行性。
杜中文[3](2019)在《JT公司高纯氢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JT公司氢气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批的概算总投资约2900万元,实际总投资额达到近4000万元,超出概算1100万元,为概算总投资额的38%。并且氢气项目建设进度计划为14个月,实际建设工期达到22个月,超出原进度8个月。因此,对已建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处理好投资、工程进度、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措施,不仅为企业后续的项目带来帮助,也能够为未来化工项目建设成本控制的应用实践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据数据统计分析,除了项目建设前期准备费用和土地成本之外,施工阶段建筑土建安装的费用占总概算的7080%,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着重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化工项目建设的特殊性,描述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和存在的困难。重在解决在化工项目中施工组织设计、考核制度优化,施工阶段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资源控制、信息共享、成本偏差等方面的难题。本文结合氢气项目成本控制的实例,分析氢气项目在成本控制的现状,阐述建设期间存在的问题。从氢气项目的组织机构优化、成本控制的责任划分、招投标管理优化、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入手,对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提出改善的措施;并且运用限额领料制度减少项目资源上的浪费,采用挣得值法对成本偏差及时的分析,并且推行先进的BIM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最终保证JT公司在质量、进度、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黄宰胜[4](2017)在《基于供需意愿的林业碳汇价值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急需应对的热点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是提升减缓气候变化能力的两个基本路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受低碳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因素限制,使得增加林业碳汇成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中国的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缓慢,其市场价值尚不清晰。碳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支付意愿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林农对碳汇林的供给意愿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林业碳汇的生产成本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从林业碳汇供给和需求的视角构建合理的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从而促进碳汇林业发展。本研究围绕林业碳汇的非市场价值评价目标,首先在总结现有研究文献和碳汇交易实践背景的基础上,筛选出市场效益视角的条件价值法(CVM)和成本视角的造林成本法,构建了基于供需意愿的林业碳汇价值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其次,分别以碳控排企业和林农为调查对象,实证研究其林业碳汇支付意愿和碳汇林供给意愿,同时引入计划行为理论讨论其行为意向,并探讨其政策启示。第三,文中构建了基于土地利用机会成本和木制品碳释放成本的碳汇成本模型,并通过两个碳汇造林案例的实证研究,探讨林业碳汇成本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分别从市场、政府和社会等3个层面,提出了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的构想。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碳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支付意愿包括"是否愿意支付"和"支付多少"两个决策层面,其显着影响因素包括负责人个体特征、企业特征、林业碳汇和气候变化认知、心理因素等4类变量。实证研究中共有64%的样本企业愿意为林业碳汇支付,通过分段常数指数模型(PCE)测算得到碳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平均支付意愿为47.36元/t · co2。(2)碳汇造林试点地区林农的碳汇林经营意愿较高,占调查样本数的77.12%。实证研究得出显着正向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是否认为林业碳汇具有减排优势、是否承接过碳汇造林项目和是否享受过碳汇造林补贴等4个具体变量。(3)计划行为理论对碳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支付意愿和林农的碳汇林经营意愿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实证研究验证了在计划行为理论基础上增加行为经验和计划行为执行意向两类变量的可行性。(4)从造林成本法考察林业碳汇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在碳汇计入期内,随着轮伐期的增加,碳汇成本先下降再上升;碳汇成本与木材价格负相关,与贴现率、劳动力价格正相关。造林成本法实证研究得到不考虑木材收益时的湿地松碳汇成本为670.33元/t · co2,桉树碳汇成本为367.83元/t· co2;而考虑木材收益时的碳汇成本则分别为21.86元/t · co2 和-20.10 元/t · co2。为加快实现林业碳汇的潜在供需意愿转化为实际供需行为,促进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了要合理确定碳汇林最佳轮伐期、提升森林经营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注重社区参与和加大林业碳汇知识宣传等6方面政策建议。
李晓楠[5](2017)在《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客运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对我国现有交通运输网络提出更加严峻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交通运输压力巨大,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加快发展铁路运输,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措施,而电力牵引作为铁路运输的主要动力方式,是实现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电力牵引具有许多的优点,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并且运输能力提升等等,这些优点也决定了我国未来的铁路发展应当以电力牵引为主。但是,应用电力牵引方式也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巨大的运输压力决定了铁路要始终保持高速、大密度的行驶,同时电力牵引系统更加复杂,对铁路运输的稳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此外,建设电力牵引站与后续运营也会对其周边的环境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能力,同时促进高台山—阜新—锦州段电气化工程的建设投运,最为关键的是选择电力牵引站的施工地点,本文经过评价与论证在锦州市的义县建设牵引站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既定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于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首先对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项目进行了阐述,然后对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接网线路方案以及站址方案进行分析与对比,确定了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接网线路以及站址的最终方案,最后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对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知道该项目介于良与中之间,处于可以接受的水平,具有不错的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锦州义县牵引站的建设能够有效的确保高台山至阜新至锦州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顺利投产及运行,能够为铁路运行提供清洁高效可靠的电力能源,大大提升铁路的运输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同时该结果也说明该项目仍有足够的改进空间,使得该项目的效益达到最大化。众所周知,牵引站的建设不仅要考虑供电的可靠性,还要考虑对当地电网的负荷影响以及对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充实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对以后牵引站接线网路及站址选择提供理论的基础;在实践中,对牵引站的选址及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刘烈华[6](2017)在《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应用研究 ——以广州CXKJY项目为例》文中认为房地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1998年房地产货币化以后,产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在房地产业发展的初期(20世纪末21世纪初),得益于当时的土地价格比重、建筑标准和市场需求,房地产业有着较高的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房地产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但是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国家又出台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包括土地招拍挂机制和相关的融资政策限制等都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房地产领域的产品盈利能力普遍下行,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基础能力,其作用凸显,是企业提高竞争力不可忽略的因素,向成本要利润也是当前房地产活动的去向所在。目前国内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实践操作的方法在国内大型房地产公司也已经比较成熟和普及,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如何将现有行业成本控制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并付诸于实践,这是本文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对本案例项目第一、二期开发过程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同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以目标成本为核心,贯穿于项目开发建设全过程;并深入分析了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投资成本预测、项目前期市场定位及产品策划、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编制、招标阶段的合约规划、施工阶段的动态成本监控和项目后评估等成本管理各阶段工作;最后通过本案例项目第三期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对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实用效果评价。本文解决了企业前期开发目标不明确、成本失控、招标采购不规范、流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王平[7](2018)在《HQ地产中山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指出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正式浮出水面,并将掀起大湾区的建设热潮。2016年12月29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正式开工,深圳、中山半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更即将与深圳快速对接,势必引来一番发展高潮。深圳HQ地产是新成立的地产公司,母公司为HJT集团,集团总部位于深圳,是集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矿山开采、物业管理一体的集团公司。HQ地产积极在中山区域寻求发展机会,现已获得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一幅地块,本研究目标就在于为HQ地产在中山第一个项目的成功开发提供商业计划。本文运用工商管理的理论、工具,以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分析。首先,运用PEST工具对地产开发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分析了政策环境,发现中山市未来仍将延续对房地产行业较为稳定利好的政策,并且周边规划、环境、人文对中山市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接着对中山市的地产市场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中山市房地产价格一直维持稳定上涨的态势,相较于周边城市的市场,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项目特点展开了分析,运用SWOT工具进行优势劣势分析,项目具有区域、规划、价格、产品等优势,但也遇到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该项目地处开发区,目前人气没有老城区旺盛,但是该区域未来规划较好,通过较好的市场营销和产品设计,可以应对这一挑战,甚至目前的挑战也就是将来的机遇。因此,结合市场调查运用STP工具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本项目市场定位是中山市中高档精品小区,产品定位为刚需及初改产品。本文就项目运作进行了策划,本分析报告还对财务部分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论是本项目的净现值为10,431.62万元,修正后的内部收益率为26.37%,不论从项目净现值还是从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来说,本项目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就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充分评估,发现最大的风险在于房地产政策风险和资金风险,项目建设风险可以通过对中山市房地产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加强成本控制、加大营销力度、保障现金流等方式予以规避。本研究报告的总体结论是HQ地产中山项目完全可行,经济效益十分显着,风险可控,值得投资。通过本报告的研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较充分的测评和分析,相信可以保证项目能够取得成功。
李少婷[8](2016)在《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电力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为了充分发挥电力的推动作用,供电企业正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电网建设,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供电企业为消除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相关设备缺陷,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近年来,供电企业的修理技改项目无论在建设规模和数量上呈跨步式增长,对修理技改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项目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从而使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管理问题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供电企业技改修理项目全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如项目施工人手不足、质量问题多、安全施工无法保证、工期拖延、手续不符合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审计问题多等问题,进而引出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法国电力集团、邦尼威尔电力管理局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输送公司等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结合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以及本企业在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对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了修理技改项目的五大风险和19项主要风险影响因素。重点对评价体系建立的整体思路、风险识别、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修理技改项目风险防范与对策的分析,提出风险防范应对方案的建立与相关风险防范的相关对策与建议。最后通过案例的应用与分析,全方位的展示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的全过程,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供风险防范应对方案及相关对策建议。论文在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对评价体系建立的整体思路的确立,风险识别的含义、内容、必要性及分类的把握,以及对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的制定,同时引入修理技改项目案例分析与评价体系的结合,使评价体系建立的合理性得以验证。论证了项目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保证项目事前控制的真正到位,另一方面保证项目合法、合规、规范实施。最后,可给管理者提供修理技改项目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利于供电企业对修理技改项目的管理。
林欢怡[9](2015)在《A公司中外合作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建筑领域,建筑设计是建筑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影响项目投资的关键阶段是设计阶段,只有很好地完成设计质管理,才能真正地发挥项目的效益。国内多数工程设计阶段的问题在于未能及时对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再纠正错误已经为时已晚或需付出高昂代价。为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设计质量管理应用到工程管理中来,通过有效的设计策划组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影响的活动”,结合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将活动和资源分成具体环节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预期结果。在目前查阅到的国内外书籍中,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过程管理与控制进行专题探讨的内容普遍不多,但本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继续深入,不断扩充。本文旨在对A项目的工程设计中,通过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的研究,从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方面,运用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探讨当前国内设计企业对质量把关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分析,通过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研究解决对策和工作建议,运用ISO9000标准以质量体系作为指引和参考,对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各分项目和各环节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过程进行分析,制定质量管理目标策划及设计过程质量监控过程,把质量管理始终贯穿于设计准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设计实施等环节中,并依据本人实践工作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质量管理各要素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系统研究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
吴长礼[10](2014)在《XX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针对能源需求量日益攀升的现实和能源储运的根本需要,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今,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已经提起全民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起步较晚,虽然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相比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本文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目标,以三阶段控制理论为依据,结合其在XX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剖析目前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总结该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成功经验,探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论文结合系统化、制度化、程序化项目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依据,细致分析质量控制点的确定方法、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适用范围以及系统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辩证关系及其作用;深入研究优化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优化工作方法和手段、建立并健全质量管理工作制度、确立并完善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等内容,提出了采用系统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优化方案,并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四个方面阐述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升的保障措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三阶段控制质量管理模式基础上改进的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系统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构建,从理论和实践上均证明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质量管理精益求精。同时,论文还对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前景进行了展望,相信经过改进的系统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模式能够使质量目标更好的得以实现,为未来和海外的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二、我国“建筑设计节能准则”已审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建筑设计节能准则”已审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建造过程中的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数学建模应用于成本控制方法的国内外现状 |
1.2.1 .成本控制方法在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成本控制方法在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
2.1 .项目成本管理 |
2.1.1 .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 |
2.1.2 .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 |
2.2 .项目的动态成本管理 |
2.2.1 .动态成本控制的概念 |
2.2.2 .动态成本控制的流程及体系 |
2.2.3 .动态成本控制的特点 |
2.3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成本控制方法 |
2.3.1 .设计变更管理 |
2.3.2 .现场签证管理 |
2.3.3 .合同价款的调整 |
2.3.4 .信息化建设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理论基础 |
3.1 .主元分析 |
3.1.1 .主元分析数学原理 |
3.1.2 .主元分析软件应用 |
3.2 .偏最小二乘法 |
3.2.1 .偏最小二乘法数学原理 |
3.2.2 .偏最小二乘法软件应用 |
3.3 .数据分析软件概述 |
3.3.1 .SIMCA14.1 软件介绍 |
3.3.2 .SIMCA-P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SIMCA-P软件的目标成本分析 |
4.1 .前言 |
4.2 .项目目标成本分析 |
4.3 .数据挖掘 |
4.4 .模型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基于SIMCA-P软件的工程项目动态成本控制的探究 |
5.1 .前言 |
5.2 .建立模型 |
5.2.1 .数据来源及模型的拟合 |
5.2.2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5.2.3 .模型过拟合检验 |
5.3 .模型分析 |
5.3.1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
5.3.2 .自变量在解释因变量时的重要性 |
5.4 .模型结果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2)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
1.4 技术路线 |
2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
2.1 指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 |
2.2 指标体系的归纳和分析说明 |
2.3 本章小结 |
3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 |
3.1 指标分类和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
3.2 评价指标分析 |
3.3 基于部分变权的后评价模型 |
3.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后评价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输变电工程实例后评价 |
4.1 某水电站上网220kV线路工程项目背景 |
4.2 某水电站上网220kV线路工程后评价 |
4.3 后评价结果及建议 |
4.4 适用性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JT公司高纯氢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 |
2.1 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
2.1.1 成本控制概念 |
2.1.2 项目成本的构成 |
2.1.3 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
2.1.4 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
2.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要素 |
2.3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主要工作 |
2.3.1 工程变更的控制 |
2.3.2 施工组织机构设计 |
2.3.3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
2.3.4 控制设备及材料费用 |
2.4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
2.4.1 挣得值法 |
2.4.2 工作分解结构 |
2.4.3 BIM技术 |
第三章 JT公司氢气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JT公司简介及氢气项目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氢气项目基本情况 |
3.1.3 项目施工阶段主要任务 |
3.1.4 项目建设的特点 |
3.2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现状 |
3.3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3.4 小结 |
第四章 JT公司氢气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优化 |
4.1 施工前期 |
4.1.1 优化施工阶段项目组织机构 |
4.1.2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成本控制职责 |
4.1.3 落实成本控制责任人 |
4.1.4 完善氢气项目成本考核机制 |
4.1.5 BIM技术施工前期的应用 |
4.2 施工中期 |
4.2.1 强化设计变更管理 |
4.2.2 运用挣得值法动态跟踪成本控制目标 |
4.2.3 控制施工现场材料费用 |
4.2.4 BIM技术施工中期的应用 |
4.3 施工后期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供需意愿的林业碳汇价值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不足 |
2 基本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林业碳汇 |
2.1.2 碳汇林 |
2.1.3 碳交易 |
2.1.4 价值评价 |
2.2 文献综述 |
2.2.1 林业碳汇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
2.2.2 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研究 |
2.2.3 碳汇林供给意愿研究 |
2.2.4 林业碳汇供给成本研究 |
2.2.5 简要评述 |
3 碳交易和林业碳汇市场现状 |
3.1 国际碳交易发展现状 |
3.1.1 围绕减排的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
3.1.2 国际碳市场架构 |
3.1.3 国际碳交易 |
3.1.4 林业碳汇交易 |
3.2 中国碳汇造林和碳汇交易现状 |
3.2.1 中国碳减排政策进程 |
3.2.2 碳交易试点 |
3.2.3 碳汇造林 |
3.2.4 林业碳汇交易 |
3.3 本章小结 |
4 林业碳汇价值评价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4.1 林业碳汇经济属性 |
4.1.1 外部性 |
4.1.2 稀缺性 |
4.1.3 公共物品性 |
4.1.4 价值计量的复杂性 |
4.2 理论基础 |
4.2.1 效用价值论 |
4.2.2 消费者剩余理论 |
4.2.3 计划行为理论 |
4.2.4 劳动价值理论 |
4.3 评价方法 |
4.3.1 条件价值法 |
4.3.2 造林成本法 |
4.4 基于供需意愿的分析框架 |
4.4.1 林业碳汇供需分析 |
4.4.2 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4.4.3 碳汇林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4.4.4 林业碳汇供给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实证分析 |
5.1 实证模型 |
5.1.1 二元Logit模型 |
5.1.2 PCE模型 |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5.2.1 研究区概况 |
5.2.2 问卷设计 |
5.2.3 效度与信度检验 |
5.2.4 偏差控制 |
5.2.5 问卷调查 |
5.2.6 变量说明 |
5.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1 样本基本统计量 |
5.3.2 变量属性与支付意愿的交叉分析 |
5.4 计量结果分析 |
5.4.1 碳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支付意愿 |
5.4.2 林业碳汇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4.3 基于需求意愿的林业碳汇价值测算 |
5.5 结论与讨论 |
6 碳汇林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 实证模型 |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6.2.1 研究区概况 |
6.2.2 问卷设计 |
6.2.3 问卷调查 |
6.2.4 变量说明 |
6.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6.3.1 样本基本统计量 |
6.3.2 变量属性与供给意愿的交叉分析 |
6.4 计量结果分析 |
6.4.1 二元Logit模型估计结果与检验 |
6.4.2 估计结果分析 |
6.5 结论与讨论 |
7 林业碳汇供给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个案例的实证分析 |
7.1 实证模型 |
7.1.1 林地净现值模型 |
7.1.2 农用地净现值 |
7.1.3 林业碳汇成本模型 |
7.2 湿地松碳汇造林项目 |
7.2.1 研究区概况 |
7.2.2 数据来源 |
7.2.3 湿地松生长模型的选择 |
7.2.4 结果与分析 |
7.3 桉树碳汇造林项目 |
7.3.1 研究区概况 |
7.3.2 数据来源 |
7.3.3 桉树生长模型的选择及修正 |
7.3.4 结果与分析 |
7.4 结论与讨论 |
8 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分析 |
8.1 碳汇交易机制 |
8.1.1 完善法律法规 |
8.1.2 构建碳交易体系 |
8.1.3 发展中介服务市场 |
8.2 碳税和补贴机制 |
8.2.1 征收碳税 |
8.2.2 建立碳汇补贴制度 |
8.3 自愿履约机制 |
8.3.1 普及林业碳汇知识 |
8.3.2 搭建参与平台 |
8.3.3 激励自愿购买 |
8.4 本章小结 |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合理确定碳汇林最佳轮伐期 |
9.2.2 提升森林经营水平 |
9.2.3 降低交易成本 |
9.2.4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
9.2.5 注重社区参与 |
9.2.6 加大林业碳汇知识宣传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碳控排企业林业碳汇支付意愿问卷调查表 |
附录B: 林农碳汇林经营意愿问卷调查表 |
附录C: 林业碳汇生产成本调查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牵引站相关理论概述 |
2.1.1 电气化铁路的组成 |
2.1.2 电力牵引及电力牵引站的定义 |
2.1.3 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原理 |
2.1.4 牵引站对供电系统的基本要求 |
2.1.5 牵引供电系统的电流制 |
2.1.6 牵引站的一次供电方式 |
2.1.7 牵引站的引入线方式 |
2.1.8 接触网的供电方式 |
2.2 综合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综合评价的定义 |
2.2.2 综合评价的特点 |
2.2.3 综合评价的步骤 |
2.2.4 综合评价的种类 |
2.2.5 灰色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项目概况 |
3.1 项目概述 |
3.2 项目设计依据 |
3.3 项目设计原则 |
3.4 项目的主要要求 |
3.4.1 牵引供电电源要求 |
3.4.2 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要求 |
3.4.3 接入电网要求 |
3.5 项目的必要性 |
3.6 项目对地区电力系统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接网线路方案及接网站址方案分析 |
4.1 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接网线路方案分析 |
4.1.1 地区电力系统现状概况 |
4.1.2 项目接网线路方案概述 |
4.1.3 分析结果及结论 |
4.2 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接网站址方案分析 |
4.2.1 地区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 |
4.2.2 项目接网站址方案概述 |
4.2.3 分析结果及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5.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
5.3 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综合评价体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综合评价 |
6.1 项目综合评价 |
6.2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7.1 研究成果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应用研究 ——以广州CXKJY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情况 |
2.1 国外研究情况 |
2.1.1 成本企划的研究 |
2.1.2 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ABC/M) |
2.1.3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 |
2.1.4 目标成本法的研究 |
2.1.5 标准成本理论的研究 |
2.1.6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理论研究 |
2.1.7 国外工程成本管理研究 |
2.1.8 美国大型房地产企业对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 |
2.2 国内研究情况 |
2.2.1 一般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
2.2.2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 |
2.2.3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
2.2.4 现行标杆房企成本管理现状 |
2.3 小结 |
第三章 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简述 |
3.1 价值工程法 |
3.2 目标成本法 |
3.2.1 概述 |
3.2.2 目标成本管理流程 |
3.3 层次分析法 |
3.4 模糊数学预测法 |
3.5 小结 |
第四章 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
4.1 本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4.2 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总览 |
4.3 目标成本体系 |
4.3.1 目标成本概述 |
4.3.2 目标成本科目 |
4.3.3 目标成本编制 |
4.4 成本责任和考核体系 |
4.5 动态成本控制体系 |
4.6 成本后评估体系 |
4.7 制度流程文件 |
4.8 成本管理信息化 |
4.9 小结 |
第五章 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研究内容综述 |
5.3 投资决策阶段 |
5.3.1 市场调查分析 |
5.3.2 项目经济评价 |
5.3.3 结论 |
5.4 第一、二期成本控制总结 |
5.4.1 项目一、二期现状 |
5.4.2 项目一、二期成本控制问题总结 |
5.5 设计阶段 |
5.5.1 第三期项目概况 |
5.5.2 市场定位分析及户型建议 |
5.5.3 地下室成本策划 |
5.5.4 内隔墙墙体材料方案对比 |
5.5.5 目标成本的编制测算及分析 |
5.5.6 限额指标的执行 |
5.6 招标阶段 |
5.6.1 合约规划 |
5.6.2 招标定标原则 |
5.7 建造施工阶段 |
5.7.1 基于目标成本的动态成本控制 |
5.7.2 工程项目变更和索赔 |
5.8 竣工结算阶段 |
5.8.1 竣工结算总结分析 |
5.8.2 成本管理绩效考核 |
5.9 成本管理信息化 |
5.10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及不足 |
6.2.1 对未来的展望 |
6.2.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7)HQ地产中山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商业计划书编制的相关文献 |
1.2.2 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
1.2.3 地产开发的成功与失败的因素 |
1.2.4 地产开发商业计划书分析方法 |
1.2.5 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
1.2.6 装配式建筑的运用研究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 |
第二章 HQ公司及项目概况 |
2.1 HQ公司概况 |
2.2 中山项目概况 |
2.2.1 项目位置 |
2.2.2 项目指标 |
2.3 项目总体规划 |
2.4 项目节能、绿色规划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市场环境分析 |
3.1 房地产政策环境分析 |
3.1.1 国家宏观政策环境 |
3.1.2 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分析 |
3.2 地理环境分析 |
3.2.1 中山市地理环境 |
3.2.2 项目地理环境 |
3.3 地区社会、经济环境 |
3.3.1 地区社会环境 |
3.3.2 地区经济环境 |
3.4 市场分析 |
3.4.1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走势 |
3.4.2 周边开发现状 |
3.4.3 临近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 |
3.4.4 区域内竞争对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SWOT分析 |
4.1 项目优势分析 |
4.1.1 城市区域优势 |
4.1.2 规划利好优势 |
4.1.3 楼市价格优势 |
4.1.4 项目成本优势 |
4.1.5 项目环境配套优势 |
4.1.6 产品价值优势 |
4.2 项目劣势分析 |
4.3 项目机会分析 |
4.4 项目威胁分析 |
4.5 SWOT分析矩阵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定位与营销策略 |
5.1 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产品定位 |
5.2 项目营销目标 |
5.3 营销策略 |
5.3.1 产品策略 |
5.3.2 价格策略 |
5.3.3 渠道策略 |
5.3.4 促销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项目管理 |
6.1 开发周期规划 |
6.2 开发节点计划 |
6.2.1 一期工程开发节点 |
6.2.2 二期工程开发节点 |
6.3 组织构架和人员配置 |
6.3.1 开发公司组织构架 |
6.3.2 人员配置 |
6.3.3 部门职责 |
6.4 主要工作制度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财务效益估算 |
7.1 项目投资估算 |
7.2 收入估算 |
7.3 业务年度现金流估计 |
7.4 财务效益指标测算与分析 |
7.4.1 项目资本成本的确定 |
7.4.2 项目的净现值计算与分析 |
7.4.3 内部收益率计算与分析 |
7.4.4 敏感性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风险分析及对策 |
8.1 项目风险 |
8.2 风险防范对策 |
8.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8)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
1.2.1 课题的研究目标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4 论文内容与思路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相关定义及现状分析 |
2.1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及其特点 |
2.1.1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 |
2.1.2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管理的特点 |
2.1.3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
2.2 修理技改项目及其特点 |
2.2.1 修理技改项目定义 |
2.2.2 修理技改项目特点 |
2.3 国外电力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介绍 |
2.3.1 法国电力集团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 |
2.3.2 邦尼威尔电力管理局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 |
2.3.3 加拿大安大略省第一电力公司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 |
2.4 我国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2.5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
2.5.1 项目投资估算不合理 |
2.5.2 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
2.5.3 项目立项质量普遍不高 |
2.5.4 项目储备不足 |
2.5.5 项目承包商监管不到位 |
2.5.6 企业内部体制的制约性 |
2.5.7 项目竣工结算隐患多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评价体系建立的整体思路 |
3.1.1 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
3.1.2 评价体系建立的步骤 |
3.2 风险识别 |
3.2.1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识别的含义 |
3.2.2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识别的内容 |
3.2.3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识别的必要性 |
3.2.4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分类 |
3.3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评价体系 |
3.3.1 建立修理技改项目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的原则 |
3.3.2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
3.4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
3.4.1 建立梯阶层次结构模型 |
3.4.2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并求解 |
3.4.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3.4.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3.4.5 修理技改项目的模糊评估 |
3.5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应对 |
3.5.1 修理技改项目风险应对方案 |
3.5.2 修理技改项目风险防范与对策建议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应用 |
4.1 隔离开关更换工程概况 |
4.1.1 220kV紫洞变电站简介 |
4.1.2 220kV隔离开关更换工程概况 |
4.2 隔离开关更换项目风险识别及分析 |
4.3 隔离开关更换项目风险评估 |
4.4 隔离开关更换项目风险应对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A公司中外合作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设计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设计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A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2.1 A项目介绍 |
2.2 A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
2.3 A项目质量方面的存在问题 |
2.3.1 对设计质量的认识问题 |
2.3.2 经济质量问题 |
2.3.3 技术质量问题 |
2.3.4 设计方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2.3.5 中外设计方在合作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2.4 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4.1 细分存在的质量问题 |
2.4.2 运用帕累托图分析问题产生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项目质量目标与过程策划 |
3.1. A项目设计任务的WBS |
3.2. A项目设计质量目标策划 |
3.2.1. 项目设计质量目标策划的原则 |
3.2.2. 质量目标策划中QFD技术的应用 |
3.2.3. 项目设计质量目标设定 |
3.3 运用PDPC法制定质量目标策划的基本程序 |
3.3.1 总体策划 |
3.3.2 滚动策划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项目质量过程监控 |
4.1 A项目质量过程监控计划 |
4.1.1 适用规范及重点规范的提供 |
4.1.2 同类型设计文件样板及制图规范的提供 |
4.1.3 各阶段设计文件审阅意见 |
4.1.4 与报批各部门沟通咨询意见记录的提供 |
4.1.5 与施工图审查单位的提前沟通 |
4.1.6 加强与境外设计方就设计文件深度的沟通 |
4.1.7 分析国内外操作软件差异 |
4.1.8 明确合作设计分工界面 |
4.2 项目资源与设施配置 |
4.3 项目过程质量监控 |
4.3.1 设计准备阶段监管要点 |
4.3.2 设计阶段监管的要点 |
4.4 项目验收标准策划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项目质量管理改进对策及建议 |
5.1 针对存在问题的质量控制措施 |
5.1.1 针对设计质量的认识问题 |
5.1.2 针对经济质量问题 |
5.1.3 针对技术质量问题 |
5.1.4 针对设计方在设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5.1.5 针对中外设计方在合作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5.2 质量控制方法对质量改进的应用 |
5.2.1 从设计源头提高设计质量 |
5.2.2 提高建筑设计师的职业素质 |
5.2.3 持续优化设计方案 |
5.2.4 实施建筑工程设计监理 |
5.3 善用建筑师负责制 |
5.3.1 建筑师负责制的定义 |
5.3.2 利用建筑师负责制提高设计质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成果和意义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XX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项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
2.1.1 项目管理 |
2.1.2 项目质量管理 |
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2.1 三阶段控制 |
2.2.2 系统化管理 |
2.2.3 制度化管理 |
2.2.4 程序化管理 |
2.2.5 系统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的相互关系 |
2.2.6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成熟度 |
第3章 XX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
3.1.1 XX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概况 |
3.1.2 本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特点 |
3.2 本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内容 |
3.3 本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施过程分析 |
3.3.1 前馈控制 |
3.3.2 现场控制 |
3.3.3 反馈控制 |
3.4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3.5 本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分析 |
3.5.1 基于管理层面的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分析 |
3.5.2 基于管理过程的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分析 |
3.5.3 三阶段控制比例模型构建 |
3.5.4 小结 |
3.6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XX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优化方案 |
4.1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优化的思路 |
4.2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优化 |
4.2.1 系统化管理 |
4.2.2 制度化管理 |
4.2.3 程序化管理 |
4.3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优化的效果分析 |
第5章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升保障措施 |
5.1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升保障措施研究的思路 |
5.2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升的组织措施 |
5.3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升的技术措施 |
5.3.1 强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查的科学性 |
5.3.2 强化现场检查的科学性 |
5.3.3 施工单位自检与监理单位监检相结合 |
5.4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升的经济措施 |
5.5 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升的合同措施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我国“建筑设计节能准则”已审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建造过程中的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D]. 唐小东.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2]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D]. 舒永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JT公司高纯氢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研究[D]. 杜中文. 东南大学, 2019(03)
- [4]基于供需意愿的林业碳汇价值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宰胜.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9)
- [5]锦州义县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 李晓楠.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6]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应用研究 ——以广州CXKJY项目为例[D]. 刘烈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7]HQ地产中山项目商业计划书[D]. 王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8]供电企业修理技改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李少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16(03)
- [9]A公司中外合作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 林欢怡.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5)
- [10]XX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吴长礼. 吉林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