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和心脏癌手术治疗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

食管癌和心脏癌手术治疗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

一、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艾素芳[1](2014)在《覆膜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探讨术后影响其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金属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单纯支架组、支架联合放疗组和支架联合化疗组三组,比较各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选择性别、年龄、食管瘘、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术后化疗和术后放疗10个可能对食管支架置入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P=0.003);单纯支架组食管再狭窄率高于支架联合放疗组和支架联合放疗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食管瘘、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均对患者的预后有显着性影响(P均<0.05),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干扰,进一步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显着,远期疗效欠佳;支架置入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未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影响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主要是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

刘新秋,暴静玲,贾涛[2](2011)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多,血糖达标率低,对手术耐受性差。食管癌、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手术对患者身体打击较大,合并糖尿病更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处理不当易引起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本院内分泌

宗亮[3](2010)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导致胸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以期预防手术死亡及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38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71%(38/2281),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60.53%(23/38),术前多伴有心肺疾病56.5%(13/23),手术方式为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因素,肺切除术死亡者略低于非肺切除术者(P<0.05)。结论:严格手术指征,充分处理合并症,尤其合并有心肺疾患者,选择恰当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加强监护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李海亮[4](2008)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及淋巴转移的情况。方法收集分析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标本,切除标本复原状态下距癌灶上、下端0.5cm、1.5cm、2.5cm、3.5cm、4.5cm处取直径1cm食管全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食管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对手术清除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1)40例食管鳞癌发生管壁浸润12例,发生率为30%,肿瘤上端管壁内浸润3例,肿瘤下端管壁内浸润7例,两端均发生壁内浸润2例。上端浸润长度在距离癌灶0cm~2cm之间3例,距离肿瘤4cm~5cm之间2例。下端浸润长度在距癌灶1cm以内7例,占下端浸润总例数77.8%,浸润长度在2cm~3cm之间1例,浸润长度超过5cm者1例。食管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有关,肿瘤浸润加深,管壁内浸润发生率升高(P<0.05);2)40例食管鳞癌中壁内跳跃式转移2例,发生率为5%;3)40例食管鳞癌发现食管多原发癌2例,发生率为5%,多原发癌灶数共6个;4)40例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13例,无淋巴结转移2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2.5%,清除淋巴结497枚,淋巴结转移44枚,转移度为8.9%。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37.5%和33.3%,胸中段转移率最高,但各部位转移率无差别(P>0.05)。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1),肿瘤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升高(P=0.000);胸上、中、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5.9%、11.2%和5.3%,以胸中段淋巴结转移度最高,但各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无差别(P>0.05)。结论1)食管鳞癌可沿管壁浸润生长,浸润深度影响管壁内浸润范围;2)食管鳞癌存在管壁内跳跃式转移现象;3)食管鳞癌存在多原发癌生长现象;4)胸上段食管鳞癌可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胸中、下段癌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上下“双向”转移;胸下段癌淋巴转移向下为主;各部位食管鳞癌均可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随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升高;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

吴智勇,郑海波,范扬航,黄建豪,李学明,杨窦娜[5](2005)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28年回顾(附11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1977年1月至2004年12月食管贲门癌切除术病例共5402例,分成A、B两组。1977年1月至1995年12月3785例为A组,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1617例为B组。将A、B两组间吻合口漏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402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共111例,总发生率为2.1%;死亡31例,总死亡率27.9%。A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2%,吻合口漏死亡率为34.9%;B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7%,吻合口漏死亡率为7.1%。B组吻合口漏死亡率显着低于A组(P<0.01)。B组胸腔内吻合口漏发生率显着低于A组(61.9%vs32.1%,P<0.01)。结论改进吻合技术、早期诊断吻合口漏和早期积极干预对防治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有重要意义。

魏永祥[6](2004)在《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84~2003年间收治的507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21例(41%)因广泛转移未能切除,总切除率959%(486/507)。507例中食管癌206例,贲门癌301例;食管癌中颈部吻合84例,弓上吻合80例,弓下吻合37例;贲门癌中上半胃切除260例,全胃切除25例。507例中经胸切口329例(食管癌206例,贲门癌123例),经腹切口178例。各类并发症共31例(61%),切端残留14例(28%)。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早期诊断是提高切除率的关键,手术径路应根据临床部位、侵犯范围和全身状况,因人而异选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必不可少的环节。

王伟,李兆申[7](2009)在《内镜治疗胃肠道早期肿瘤的新理念、新技术》文中认为

吴昌荣,张振斌,秦德兴,王国清,朱宗海,殷新生,李茂森,耿昌友,王理伟[8](1993)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及手术疗效观察——附143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作者报道1986年4月至1992年3月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扬中县应用隐血珠初筛、胃镜普查和门诊胃镜检查共发现上消化道早期癌143例,占同期切除病例总数的15.4%(143/926)。其中早期食管癌49例,早期胃癌94例。早期胃癌的部位分布中贲门癌57例,占早期胃癌的60.6%。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7.5%、和95.2%。作者认为:上消化道早期癌病变发展较慢,病人往往有足够的时间在早期阶段被发现,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对高危人群用隐血珠初筛胃镜普查的方法值得推广。

刘玉群,陆献瑜[9](1989)在《食管癌1461例的回顾——附部分病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的报道中,北方的材料较多,南方的材料较少。我院是广东建校较早、较大的肿瘤医院,所收治的食管癌病例,可以反映广东食管癌发病情况的一个侧面。本文旨在为回顾我省食管癌的发病情况提供一些资料及探讨与预后的有关因素。

李成云[10](2017)在《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生物标志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找寻胃癌高发区域并发现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治则是我国胃癌控制战略规划的重要方向。因此,研究有效的胃癌治疗靶标和可靠的诊断生物标志物,为胃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关键,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发现可能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希望。研究发现lncRNA可在多个层面上参与物质代谢、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等重要生命过程的调控,并与人类的重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围绕我国胃癌高发区胃癌人群开展,通过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胃癌新发病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差异化表达的lncRNA和mRNA,并进一步采用胃癌标本进行表达水平检测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分析,之后结合国际肿瘤数据库(TCGA)大样本胃癌人群RNA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胃癌早期诊断及发生发展候选生物标志。进一步挑选出lncRNA UCA1和LOC101928316进行后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探索UCA1和LOC101928316影响胃癌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功能发挥,同时通过检测其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探讨UCA1和LOC101928316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成瘤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将为阐明胃癌的发病机理、发现生物标志,为胃癌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的筛检及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近五年数据资料查询我国胃癌高发区域,随后对胃癌高发地区近十年以来全部恶性肿瘤登记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明确该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分布规律和肿瘤流行特征等。此外,将恶性肿瘤监测资料和现有文献加以整理,分析该区域长期以来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和病因。2.对中国胃癌高发区当地常住居民中新发的1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组织芯片高通量lncRNA/mRNA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比对和关键lncRNA的人群组织样本qRT-PCR验证,描绘高发区胃癌相关lncRNA和mRNA表达谱。通过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以及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等生物信息学间接分析主要胃癌差异lncRNA的潜在功能。随后研究选取胃癌相关的关键lncRNA并应用qRT-PCR技术进行20例早期胃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明确所选关键lncRNA对早期胃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最后,通过qRT-PCR技术分析胃癌高发区82例胃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关键lnc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结合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胃癌相关的关键lncRNA所具有的潜在临床病理意义。3.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443例胃腺癌患者RNA测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描绘TCGA大样本胃癌人群胃癌相关lncRNA差异化表达谱,应用ceRNA理论构建lncRNA-miRNA-mRNA共表达网络,间接分析关键lncRNAs的潜在功能。随后,结合TCGA数据库胃癌患者临床及预后相关信息,分析关键lncRNA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4.通过综合分析中国高发区胃癌相关lncRNA表达谱和TCGA数据库人群胃癌相关lncRNA表达谱,选取其中共有的差异表达lncRNAUCA1和中国胃癌高发区胃癌特有的差异表达lncRNA LOC101928316作为后续研究的目标基因,对所选取的目标lncRNAs的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株表达水平、稳定性等进行分析评估。5.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目标lncRNAs UCA1和LOC101928316的亚细胞结构的定位。构建目标lncRNAs过表达和干扰质粒,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对胃癌细胞株进行转染并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之后采用MTT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目标lncRNAs在胃癌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裸鼠荷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并结合体内外实验来探讨目标lncRNAs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成瘤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1.胃癌高发现场选取、人群肿瘤发病死亡资料分析及肿瘤流行趋势研究中国西北部较具代表性的胃癌高发区武威市2003-2012年间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显示:以胃癌为首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该区域长期处于较高水平,2003-2012年间甘肃省武威市胃癌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5.56/10万和68.65/10万,分别高出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334%和131%,提示武威市为我国胃癌高发地区。胃癌为威胁当地人群健康的主要癌种,应作为该区域恶性肿瘤防控的重点。2.胃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分析2.1胃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胃癌相关lncRNA表达谱结果显示:1046种lncRNAs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具有差异,其中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分别有427种和619种。mRNAs表达谱结果显示:2996种mRNAs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其中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分别有647种和2349种。lncRNAs与mRNAs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有共表达关系的lncRNAs共计184种,mRNAs共计164种;结合共表达网络、基因功能注释以及芯片结果,筛选出关键lncRNAs 14种,mRNAs 21种。并对其在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癌及癌旁配对组织中进行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RP5-919F19,CTD-2541M15,UCA1 在胃癌组织中显着上调(P<0.05); AP000459,LOC101928316, RP11-167N4, LINC01071在胃癌组织中显着下调(P<0.05)。其余指标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基本相符,但数据无显着差异。随后,对上述7种lncRNAs和MEG3 (在进展期胃癌癌组织相对癌旁组织表达有下调趋势P=0.076)进一步检测其在20例早期胃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提示:5种lncRNAs与早期胃癌相关,其中,CTD-2541M15和UCA1在早期胃癌组织中显着高表达(P<0.05),且其高表达倍数在早期20例胃癌和30例进展期胃癌中呈现逐渐上升趋势;AP000459, LINC01071和MEG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显着低表达(P<0.05),且其低表达倍数在早期20例胃癌和30例进展期胃癌中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2胃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临床意义分析分析在 82例胃癌患者中 RP5-919F19,CTD-2541M15、UCA1、AP000459、LOC101928316、RP11-167N4、LINC01071和MEG3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组织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lncRNAs (RP5-919F19、CTD-2541M15、UCA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 lncRNAs (AP000459、LOC101928316、LINC01071、MEG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此外,lncRNAs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P5-919F19,LOC101928316和MEG3与胃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RP5-919F19, UCA1 和 MEG3 与胃癌是淋巴转移相关(P<0.05); RP5-919F19, CTD-2541M15和 UCA1 与胃癌 TNM 分期相关(P<0.05);此外,UCA1、LOC101928316 和 LINC01071 还分别与胃癌肿瘤大小相关(P<0.05)。结果重点揭示5种lncRNAs:RP5-919F19,CTD-2541M15,UCA1,LOC101928316和MEG3与胃癌肿瘤的分化、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具有深入研究价值。3.绘制TCGA数据库胃癌人群相关lncRNA表达谱TCGA数据库胃癌患者组织样本RNA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关键lncRNAs 25种;miRNAs22种;mRNAs 489种。构建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并对其进行临床信息分析发现14种lncRNAs与TCGA数据库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其中,TP8B5P,FOXD2-AS1,UCA1,GUCY1B2,RHPN1-AS,TSPEAR-AS2, LOC100128164 和SLC26A4-AS1与胃癌患者肿瘤分级相关(P<0.05); PVT1,H19和PART1与胃癌患者病理TNM分期相关(P<0.05); LOC553137, HOTAIR和TINCR主要与胃癌患者淋巴转移相关(P<0.05)。此外,有8种与胃癌患者生存相关,其中,lncRNAs: RPLP0P2, FOXD2-AS1和 H19 与胃癌患者生存呈负相关(P<0.05); lncRNAs: TINCR, SLC26A4-AS1, SMIM10L2A,SMIM10L2B和SNORD116-4与胃癌患者生存呈正相关(P<0.05)。4.目标lncRNA的选取、细胞表达水平及稳定性检测研究选取组织芯片高通量结果共表达网络和TCGA ceRNA网中上调系列共有的lncRNA UCA1和中国胃癌高发区武威胃癌下调系列特有的lncRNALOC101928316作为后续研究的目标基因。对UCA1和LOC101928316存在潜在关联的mRNAs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PI3K-Akt-mTOR通路作为UCA1和LOC101928316进行后续研究潜在调控的细胞信号通路。UCA1和LOC101928316细胞表达水平和稳定性qRT-PCR检测结果显示:UCA1在所选胃癌细胞株中均呈高表达,其中在BGC-823、SGC-7901和MGC-803细胞株中相对GES-1细胞株上调倍数分别为30.81、19.37和7.31倍;LOC101928316在所选胃癌细胞株中均呈低表达,其中在MKN-28、SGC-7901和BGC-823细胞株中相对GES-1细胞株下调倍数分别为-20.81、-12.23和-10.27倍;该检测结果与前期胃癌人群组织芯片检测结果、大样本胃癌人群组织qRT-PCR验证结果以及TCGA数据库结果100%相符。此外,细胞总RNA在较少冻融次数的情况下,UCA1和LOC101928316性质相对稳定,可满足常规转录组学检测需要。5.长链非编码RNA UCA1对胃癌生物学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RNA原位杂交结果显示UCA1在胃癌BGC-823细胞质内有检出。MT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慢病毒-UCA1-干扰BGC-823稳转细胞株增殖能力呈现显着降低(P<0.01);慢病毒-UCA1-过表达BGC-823稳转细胞增殖能力呈现显着增高(P<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比较,慢病毒-UCA1-干扰组,BGC-823细胞凋亡呈现显着增高(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比较,慢病毒-UCA1-干扰稳定转染可显着降低胃癌BGC-823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慢病毒-UCA1-过表达稳定转染后胃癌BGC-823细胞迁移能力呈现显着增加(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比较慢病毒-UCA1-干扰稳定转染后胃癌BGC-823细胞的侵袭能力呈现明显降低(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慢病毒-UCA1-干扰可显着抑制胃癌BGC-823细胞蛋白AKT3、p-AKT、p-mTOR和S6K的表达水平,增强EIF4E的表达水平(P<0.05);慢病毒-UCA1-过表达可显着增强胃癌BGC-823细胞蛋白AKT3、p-AKT、p-mTOR和S6K的表达水平,抑制EIF4E的表达水平(P<0.05)。裸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慢病毒-UCA1-干扰组平均瘤重为(0.46±0.12g)显着低于阴性对照BGC-823细胞注射组(0.84±0.17g)和空白对照组(0.88±0.35g) (P<0.05)。免疫组织化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慢病毒-UCA1-干扰组裸鼠皮下分离肿瘤组织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表达减弱。6.长链非编码RNALOC101928316对胃癌生物学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RNA原位杂交结果提示LOC101928316在胃癌SGC-7901细胞质内有分布。MT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比较,慢病毒-LOC101928316-过表达SGC-7901稳转细胞增殖能力呈现显着降低(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比较,慢病毒-LOC101928316-过表达稳定转染后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呈现显着降低(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比较,慢病毒-LOC101928316-过表达稳定转染后胃癌SGC-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呈现明显降低(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慢病毒-LOC101928316-过表达可显着抑制胃癌 SGC-7901 细胞蛋白 PI3K、p-AKT、mTOR、p-mTOR 和 BCL-XL 的表达水平(P<0.05);慢病毒-LOC101928316-干扰可显着增强蛋白AKT3、mTOR、p-mTOR、BCL-XL的表达水平,抑制PTEN蛋白表达水平(P<0.05)。裸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慢病毒-LOC101928316-过表达组平均瘤重为(0.55±0.27g)显着低于阴性对照SGC-7901细胞注射组(0.94±0.22g)和空白对照组(1.16±0.54g)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慢病毒-LOC101928316-过表达组裸鼠皮下分离肿瘤组织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呈现表达减弱。研究结论1 )2003-2012年间甘肃省武威市胃癌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5.56/10万和68.65/10万,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4%和131%。胃癌为威胁当地人群健康的主要癌种,应作为该区域恶性肿瘤防控的重点。2)通过对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lncRNA芯片高通量筛检、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大样本人群组织验证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分析,研究发现CTD-2541M15和UCA1在早期胃癌组织中显着高表达,且其高表达倍数在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呈现逐渐上升趋势;AP000459,LINC01071和MEG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显着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倍数在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此外,RP5-919F19、CTD-2541M15、UCA1、LOC101928316和MEG3与胃癌肿瘤的分化、分期以及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密切相关,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3)基于对TCGA数据库胃癌相关RNA测序结果的分析及ceRNA网络构建发现14种lncRNAs: TP8B5P、FOXD2-AS1、UCA1、GUCY1B2、RHPN1-AS、TSPEAR-AS2、LOC100128164、SLC26A4-AS1、PVT1、H19、PART1、LOC553137、HOTAIR 和 TINCR 与TCGA数据库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有8种lncRNAs: RPLP0P2、FOXD2-AS1、H19、TINCR、SLC26A4-AS1、SMIM10L2A、SMIM10L2B 和 SNORD116-4 与胃癌患者生存相关。提示,上述lncRNAs可作为TCGA数据库胃癌相关关键lncRNAs。4)对UCA1和LOC101928316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PI3K-Akt-mTOR通路作为UCA1和LOC101928316后续研究潜在调控的信号通路。UCA1和LOC101928316胃癌细胞株表达水平检测结果与前期胃癌人群组织芯片检测结果、大样本胃癌人群组织qRT-PCR验证结果以及TCGA数据库结果100%相符。此外,细胞总RNA在较少冻融次数的情况下,UCA1和LOC101928316性质相对稳定,可满足常规转录组学检测需要。5) UCA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NM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通过UCA1-干扰可显着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以及抑制裸鼠成瘤,该过程可能与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结果显示:UCA1可能发挥类似癌基因的功能并在胃癌进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6) LOC101928316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通过LOC101928316-过表达可显着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迁移、侵袭、抑制裸鼠皮下成瘤进程,且也有可能通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调控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结果揭示:LOC101928316发挥类似抑癌基因的功能并可能在胃癌进程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

二、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覆膜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常规准备
    1.3 围手术期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胸外科围手术期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1.3 死亡原因
    2. 方法
        2.1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4)食管鳞状细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1. 综述
    2. 综述参考文献
三、致谢
四、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五、个人简历

(5)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28年回顾(附1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一、吻合技术的进步
    二、

(7)内镜治疗胃肠道早期肿瘤的新理念、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内镜切除是治愈胃肠道早期肿瘤的有效方法
2 胃肠道早期肿瘤内镜切除的方法
3 胃肠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综合治疗
4 胃肠道早期肿瘤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
5 新型内镜诊断技术在内镜治疗中的作用
6 病理概念的更新有助于早期肿瘤内镜治疗的选择
7 提高患者内镜治疗耐受性的策略
8 正确、客观地看待胃肠道早期肿瘤的内镜治疗

(8)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及手术疗效观察——附14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方法与结果
讨论

(9)食管癌1461例的回顾——附部分病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讨论

(10)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生物标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章 胃癌高发现场选取、人群肿瘤发病死亡资料分析及肿瘤流行趋势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胃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第一节 胃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
        1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胃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临床意义分析
        1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CGA胃癌人群lncRNA筛选、ceRNA网络构建
    1 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目标lncRNA的选取、细胞表达水平及稳定性检测
    1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链非编码RNA UCA1对胃癌生物学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1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链非编码RNA LOC101928316对胃癌生物学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1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覆膜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D]. 艾素芳.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1)
  • [2]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治疗[J]. 刘新秋,暴静玲,贾涛. 中国临床研究, 2011(11)
  • [3]胸外科围手术期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D]. 宗亮.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3)
  • [4]食管鳞状细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D]. 李海亮. 宁夏医学院, 2008(S2)
  • [5]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28年回顾(附111例报告)[J]. 吴智勇,郑海波,范扬航,黄建豪,李学明,杨窦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5(02)
  • [6]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J]. 魏永祥. 中国厂矿医学, 2004(06)
  • [7]内镜治疗胃肠道早期肿瘤的新理念、新技术[J]. 王伟,李兆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11)
  • [8]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及手术疗效观察——附143例分析[J]. 吴昌荣,张振斌,秦德兴,王国清,朱宗海,殷新生,李茂森,耿昌友,王理伟. 癌症, 1993(02)
  • [9]食管癌1461例的回顾——附部分病例临床病理分析[J]. 刘玉群,陆献瑜. 癌症, 1989(04)
  • [10]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生物标志研究[D]. 李成云. 东南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食管癌和心脏癌手术治疗20年回顾(附507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