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贾志伟[1](2015)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文中指出本文主要探讨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还分析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互相分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就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盖地[2](2014)在《税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想》文中指出对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构建具有逻辑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税务会计概念框架,不仅可以夯实税务会计理论基础,还可以正确界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会计学科体系,规范会计处理实务;可以避免税收法规中出现某些前后矛盾、明显疏漏或违背公认会计原则的问题,有利于完善税收法规制度。本文在借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税务会计学的基本架构,初步构建了以税务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以税务会计假设、税务会计原则、税务会计要素和税务会计程序为基本概念和逻辑层次的概念框架。
张孝光[3](2013)在《税务会计报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现代企业制度已在我国全面落地开花,市场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水平上,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相继出现,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对于各方参与主体来说,为了更好地获取利润、规避风险,对合规标准的会计规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税务会计则是通过不断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来为企业谋取更大的收益。但是,从税务会计的内涵角度来说,它有赖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并在财务会计计量的基础上,对其中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处理与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不一致的会计事项,或者出于税务筹划的目的对有关事项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或重新计算,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对财务报告目标的重新定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开是必然的,否则,会加大企业因税收调整所增加的信息披露成本,不利于企业向报表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税务会计信息。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企业涉税事项为核算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核算和监督,使之达到依法纳税并合理减轻税负的一门专业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会计,税务会计也应有自已的会计报告体系。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提供信息的形式是税务会计报告。税务会计报告填报的正确与否离不开税法及会计准则,也就是说,税法及会计准则是税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是制定有关税收法规、进行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也是检查评价税务会计核算是否正确合法,即纳税人是否正确依法纳税、税务机关是否正确依法征税的标准。近几年,企业会计准则逐步确立实施,税法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修正中日趋完善严谨,有关税务会计信息报告和披露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税收的国际协调,税务会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税务会计报告的研究及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从整体上把握税务会计报告及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国内外研究中关于税务会计理论基础、税务会计报告及信息披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借此提炼已有的研究结论;其次,对税务会计的相关概念、税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理论、税务会计模式选择理论进行了梳理,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法人治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引出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总结出税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的内容,主要包括税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与对象、税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税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前提、税务会计报告要素、税务会计报告的计量属性和税务会计报告披露等。为了观察实务部门对税务会计报告的理解程度,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目前实务部门对税务会计报告的认知程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设计了税务会计报告体系,并结合案例,从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分析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从披露目标、披露原则、披露内容、独立的税务会计信息报告及披露质量评价五个方面构建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框架,并建立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指南和公开披露的渠道,有针对性的制定税务会计报告的审计制度,为完善我国税务会计报告及信息披露,构建报告和披露体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刘洋[4](2013)在《税务会计报表体系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体制和税收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且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就。伴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一系列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在这些制度、准则、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相应二者在目标上的差异越来越大。随着两者的目标差异日益增大,收入、费用确认标准的差异日益凸显,促使税务会计独立发展。税务会计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探索,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逐步认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它逐渐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税务会计虽然已有比较成型的理论框架与实务操作规范,但是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与范围并不统一,从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看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的探讨。可见,探讨税务会计报告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税务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税务会计发展模式、理论基础等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目前,学术界按各国税法立法背景、会计规范方法、历史传统、经济体制、投资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等要素将税务会计主要划分为三种主要模式:(1)以法国为代表的财税合一模式;(2)以美国为代表的财税分离模式;(3)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式模式。通过对发达国家税务会计发展历程的分析,探索中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发展趋势,论证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的必然性。以税务会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税务会计报告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现行税务会计报表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税务会计信息主要来自财务会计报表,而财务会计报表中披露的税务会计信息并不完整,税务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不强;(2)计税基础与会计基础存在着差异,企业需要通过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以获得相关税务会计信息,增加了企业纳税申报表的难度与工作量;(3)企业税务会计报表没有详细反映涉税事项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4)企业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不能及时、全面地获得企业的相关税务信息,不利于其进行相关决策。现行税务会计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没有编制独立的税务会计报表所致。设计一套完整的税务会计报表,全面、系统地反映税务会计信息,为使用者提供更客观、准确、全面的税务信息十分必要。税务会计报表体系应由税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企业税收总况表构成。与其他研究成果相比,有新研究成果。研究角度新颖,不仅论证了财税分离的客观必然性,还进一步探讨了在财税分离模式下,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行税务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构建较为完善的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但所开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对于税务会计报表体系的具体运用,还需要更多实践来加以完善。
朱丹,何佳[5](2012)在《浅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前进,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会计体制与税法也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会计准则越来越趋同于国际化,而税法规定也越来越严密细致。税法和税收制度改革和完善不断推进使得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不断扩大,无论是在总体目标、核算范围和依据等方面存在差别,在具体税种的处理问题上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核算企业经济业务,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以及保证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黄妹金[6](2012)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文中认为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其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中演变而来的,其与财务会计的性质基本一致,都属于会计学科范畴,不过,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就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一番论述。
侯立新[7](2011)在《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会计与税法差异日益扩大的事实以及国际大趋势,无疑使所得税会计成为会计界乃至整个财税界讨论的热点。基于国际趋同乃至等效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以及企业所得税统一体制的构建,更是为中国所得税会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所得税会计研究提出极具实践意义的新课题。如何在现有的概念框架中构造相对完善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和实务体系,协调好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重心所在。作为本文的主题,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税法与会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鉴于学界对于“所得税会计”独立性的不同观点和认识,为了避免产生误会和歧义,这里必须强调,本文所谓的“所得税会计”,并不参与讨论其学科归属或独立性问题,而是针对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及其规范下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在财务会计这个范畴之内进行的讨论,但并不是要否认相对独立的“税务会计”的存在。本文以当前的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改革为背景,借鉴前期较为丰富的规范研究成果与实证证据,对于所得税会计沿革以及会计与税收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历史的逻辑的分析,指出会计与税法适度分离的必然趋势,肯定了当前会计改革的成果。随后本文进行现实实践层面的具体分析,对于当前一些纠缠不清的原则问题和实践误区进行了仔细的梳理,有助于当前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对于具体问题的准确把握,并体现较为丰富的实践价值。这也是作者作为一个社会实践者注重实务,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偏好使然。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本文抓住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会税分离问题,在肯定分离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的情况下,同时提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会税差异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反过来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形成掣肘。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检验,证据没有消除人们的忧虑,这进一步坚定了本文强调二者有机协调的信念,并对此另立章节加以阐述,提出一些协调之策。至此,就基本形成一个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有序的研究框架。具体而言,本文的内容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范畴进行界定,以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此处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所期待的可能的突破和创新,以方便大家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研究综述与文献回顾。所得税会计就是在会计理论和现代所得税法的相互影响与互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二者的分离与协调而展开。本章主要立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发展,对相关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成果加以梳理,从而寻求研究轨迹和所得税会计思想的进化路线,为全文观点的推展提供基础性铺垫。第三章,会税关系之辨。本章内容是对所得税会计发展问题的一个必然递进和延伸,而不是另起炉灶,笼而统之地讨论整个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本章首先推介了国际会计史上两大会税关系模式,其中以法德为代表的会税统一模式已经日渐式微,但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会税分离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的主流。通过会税关系的历史渊源与演化趋势的分析,所得税会计基本上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统天下。立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文尝试设计出相对独特的所得税会计概念框架与核算方法体系。第四章,会税具体差异及其计量方法。这里主要考察的是会计与税法两大立法体系和社会建制在目前状态所存在的主要的、具体的差异。本文就两者在目标、职能、原则等几个主要方面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现行两大制度安排具体剖析,以明确二者各自的发展路径,并澄清当前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此外,本章还对会计差异的计量方法进行了阐释,并结合改革前后多年的数据,对会税差异变动趋势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这为研究与实证统计提供了基础性资料。第五章,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既然会税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在当代呈扩大趋势,大家在承认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同时,还对其可能带来的盈余管理与避税行为表示担忧。本文基于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评论,利用新准则背景下的财务报表数据,对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盈余管理是导致会税差异加大的诱因之一第六章,会计与税法的关系协调。会税分离加大趋势引起大家的普遍担忧,如何协调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热门话题。本文分析了会计与税法过度分离的局限性,并指出二者协调的可能性。进而给出二者双向的协调之策,主要在于会计与税法要保持差异有度,各自在可接受范围内相互借鉴和引入对方先进科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最终实现二者的互动和双赢,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和建议。本文在保证具有研究意义的前提下,基本做到了对于以前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整合和拓展,提出了一些笔者的观点与主张,同时还存在研究局限与不足。期待大家更富有真知灼见的批评与建议,毕竟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还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
邓中华[8](2010)在《矿业企业税务会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主要限于税务会计理论方面,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税务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税务会计的内容和特点、税务会计的模式、税务会计的目标等等,而对税务会计实务的研究还较少有人涉足;但只有开展对税务会计实务的研究,如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税务会计凭证和调整工作底稿与税务会计报表、纳税筹划等,才能促进税务会计尽早并真正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因此,本文在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税务会计独立的调整核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业的特点,对矿业企业各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和纳税筹划在理论和实务上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对各种税务会计概念述评和对税务会计四个典型认识误区剖析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税务会计的内涵,,对税务会计范围的三类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必要性。从理论上对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进行比较,对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尽早建立税务会计准则并对税务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纳税筹划的含义、特征、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对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进行了研究。所得税是矿业企业税务会计调整核算中的重点税种,在对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进行了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对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矿业企业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进行了研究。流转税各税种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的差异较少,对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诸多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核算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将纳税筹划的一般原理与矿业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探讨了矿业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纳税筹划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①重新界定了税务会计的内涵,提出了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新观点,为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真正分离出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完善了税务会计理论;②总结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与特点,首次提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可分为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两种类型,构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理论体系,有利于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管理;③在研究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企业各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分录、调整工作底稿的设计思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推进了税务会计的实务研究;④考虑矿业的特殊性,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运用到矿业企业中去,并给出了案例。⑤将纳税筹划的一般原理与矿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探讨了矿业企业的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的纳税筹划方法,对矿业企业合法降低税负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中华,符桂珍[9](2009)在《论几种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文中认为税务筹划在税务会计中相当于对内报告会计,而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则相当于对外报告会计,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在税务会计中居于基础地位。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后,税务会计的调整核算很有必要,对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研究也十分必要。本文针对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几种流转税在会计标准与税法中的差异,主要研究在税务会计独立的前提下的营业税等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
林锦全[10](2009)在《论税务会计分离的客观必然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体化,财务会计也随着发展变化。由早期简单记录发展到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由原来计划经济下对单一的会计主体提供信息发展到现在为多方提供信息的学科。税务会计是伴随财务会计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以服务于不同经济主体的需要。而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保证税法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于促进财务会计有着重要意义。
二、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1)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 |
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点 |
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点 |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
1. 更好的健全国家税制 |
2. 有效增强会计实践水平 |
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对策 |
1. 构建税务会计模式 |
2. 加强会计电算化 |
3. 健全税务制度改革 |
4. 税务机关对于稽查后的调账管理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
5. 注重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
(2)税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税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意义 |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 |
(一) 税务会计原则。 |
(二) 税务会计要素。 |
(三) 税务会计确认。 |
(四) 税务会计计量。 |
(五) 税务信息的会计披露。 |
三、税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目标 |
四、税务会计假设 |
(一) 税务会计主体 |
(二) 持续经营 |
(三) 年度会计核算 |
(四) 货币计量与货币时间价值 |
(五) 财务会计处理符合公认会计原则 |
五、税务会计原则 |
(一) 法定性原则 |
(二) 确定性原则 |
(三) 合理性原则 |
(四) 真实性与及时性原则 |
(五) 相关性与配比性原则 |
(六) 税款支付能力原则 |
六、税务会计要素 |
(一) 所有税种的会计要素 |
1. 计税依据。 |
2. 应纳税额。 |
(二) 所得税的会计要素 |
1. 应税收入。 |
2. 扣除费用。 |
3. 应税所得 (亏损) , “应纳税所得额”的简称。 |
七、税务会计程序 |
(一) 税务会计确认 |
1. 税务会计确认标准。 |
2. 税务会计确认基础。 |
(二) 税务会计计量 (19) |
(三) 税务会计记录 |
(四) 税务会计报表 |
(五) 税务会计信息与涉税会计信息 |
(3)税务会计报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税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
2.1.1 税务会计基本前提 |
2.1.2 税务会计要素 |
2.1.3 税务会计原则 |
2.1.4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 |
2.1.5 税务会计方法 |
2.2 税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 |
2.2.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2.2.2 税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2.3 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
2.3.1 税务会计报告含义及内容 |
2.3.2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
2.4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
2.4.1 税务信息披露 |
2.4.2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 |
2.4.3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必要性 |
2.4.4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相关问题 |
2.4.5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
第3章 税务会计报告的相关理论 |
3.1 税务会计报告的基础理论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3.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1.3 社会责任理论 |
3.1.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1.5 法人治理理论 |
3.1.6 交易成本理论 |
3.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
3.2.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
3.2.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
3.3 税务会计报告相关概念的界定 |
3.3.1 企业报告与企业会计报告 |
3.3.2 财务会计报告与税务会计报告 |
3.3.3 对内税务会计报告与对外税务会计报告 |
第4章 税务会计报告的概念框架 |
4.1 税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与对象 |
4.1.1 税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
4.1.2 税务会计报告的对象 |
4.2 税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前提 |
4.2.1 税务会计主体 |
4.2.2 持续经营 |
4.2.3 纳税会计期间 |
4.2.4 货币计量 |
4.2.5 货币时间价值 |
4.3 税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 |
4.3.1 法定性 |
4.3.2 真实性(可靠性) |
4.3.3 相关性 |
4.3.4 确定性 |
4.3.5 及时性 |
4.3.6 完整性 |
4.4 税务会计报告要素 |
4.4.1 税务会计报告要素的确认基础 |
4.4.2 税务会计报告要素确认原则 |
4.4.3 税务会计报告要素的内容 |
4.5 税务会计报告的计量属性 |
4.5.1 税务会计报告计量属性的特征 |
4.5.2 税务会计报告计量属性的内容及应用 |
4.6 税务会计报告披露 |
4.6.1 税务会计报告与税务会计报表 |
4.6.2 税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
4.6.3 税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
4.7 税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图示及与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的比较 |
4.7.1 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 |
4.7.2 税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图示 |
第5章 税务会计报告现状及问题分析 |
5.1 税务会计报告现状分析 |
5.1.1 政府重视税务会计报告 |
5.1.2 公众关注税务会计报告信息 |
5.1.3 企业编报税务会计报告 |
5.2 税务会计报告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
5.2.1 企业对税务会计基础工作缺乏重视 |
5.2.2 企业利益相关者对税务会计报告信息不重视 |
5.2.3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较高 |
5.3 税务会计报告宏观层面存在问题分析 |
5.3.1 税务会计报告中的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统一标准 |
5.3.2 规范税务会计报告的法律法规缺失 |
5.4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4.1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
5.4.2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6章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及应用分析 |
6.1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思路 |
6.1.1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原则 |
6.1.2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思路 |
6.2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的设计 |
6.2.1 税务会计的对外报告 |
6.2.2 税务会计的对内报告 |
6.3 税务会计报告的应用分析 |
6.3.1 税务会计的对外报告分析 |
6.3.2 税务会计对内报告案例分析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2.1 建立健全与税务会计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
7.2.2 完善税务会计报告的监管体系 |
7.2.3 改进现有税务会计报告的披露模式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税务会计报表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情况 |
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2.3 启示与思考 |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 税务会计的概念 |
3.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
3.2.1 两者的区别 |
3.2.2 两者的联系 |
4 税务会计模式的发展趋势 |
4.1 国外税务会计模式发展历程 |
4.1.1 财税分离的税务会计模式 |
4.1.2 财税混合的税务会计模式 |
4.1.3 财税合一的税务会计模式 |
4.2 中国税务会计模式发展的趋势 |
4.2.1 税务会计的发展历程 |
4.2.2 税务分离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 |
5 税务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 |
5.1 美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借鉴 |
5.1.1 联邦税务会计的环境假设或基本前提 |
5.1.2 美国联邦税务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 |
5.2 中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 |
5.2.1 税务会计理论框架Ⅰ |
5.2.2 税务会计理论框架Ⅱ |
5.3 税务会计报表概述 |
5.3.1 税务会计报表的定义 |
5.3.2 税务会计报表的目标 |
5.3.3 编制税务会计报表的意义 |
5.3.4 编制税务会计报表的要求 |
6 现行税务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 |
6.1 税务会计报表的发展现状 |
6.2 现行税务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 |
6.2.1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
6.2.2 企业纳税申报困难 |
6.2.3 不能满足使用者需要 |
6.2.4 无法反映现金流量的影响 |
7 税务会计报表体系的构建 |
7.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
7.1.1 固定资产 |
7.1.2 无形资产 |
7.1.3 资产减值准备 |
7.1.4 应收账款 |
7.1.5 长期股权投资 |
7.2 利润表的编制 |
7.2.1 收入类 |
7.2.2 成本费用类 |
7.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
7.4 企业税收总况表的编制 |
8 总结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成果 |
8.3 研究不足 |
8.4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浅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
1.1 税务会计的概念 |
1.2 财务会计的概念 |
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
2.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
2.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
2.2.1 目标不同 |
2.2.2 核算基础不同 |
2.2.3 范围不同 |
2.2.4 依据不同 |
2.2.5 会计计量模式不同 |
2.2.6 涉税信息不同 |
3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客观必然性 |
4 结论 |
(6)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税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
(一) 货币时间价值 |
(二) 纳税主体 |
(三) 年度会计核算 |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
(一)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
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目标不同 |
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参照依据不同 |
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核算基础不同 |
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核算程序不同 |
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不同 |
(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联系 |
⒈税务会计的信息是以财务会计的信息作为基础 |
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间的协调性同时反映在了企业对外制定的财务报告上 |
三、结论 |
(7)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与范畴的界定 |
1.2.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
1.2.2 所得税与所得税会计 |
1.2.3 会税关系与会税差异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突破与创新 |
2 文献综述与回顾 |
2.1 关于所得税会计的规范性研究成果 |
2.1.1 美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研究状况 |
2.1.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发展 |
2.1.3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发展 |
2.2 会税关系相关实证研究回顾 |
2.2.1 财务报告目标与税收目标的权衡研究 |
2.2.2 会计-税收差异的信息含量与盈余质量研究 |
2.2.3 我国会税关系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会税关系之辨:历史的、逻辑的观点 |
3.1 关于会税关系的两大传统模式 |
3.1.1 会税统一模式 |
3.1.2 会税分离模式 |
3.2 会税关系的历史渊源与演化趋势 |
3.3 关于会税关系的辩证统一认识 |
3.3.1 现代所得税在现代会计理论支持下才得以发展与完善 |
3.3.2 现代会计借助于所得税才更凸显其重要性和规范性 |
3.4 所得税会计发展观念:资产负债观 |
3.4.1 资产负债观概要 |
3.4.2 所得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3.5 所得税会计概念框架 |
3.5.1 所得税会计目标 |
3.5.2 所得税会计假设 |
3.5.3 所得税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原则性要求) |
3.5.4 所得税会计要素 |
3.6 本章小结 |
4 会税具体差异及其计量方法 |
4.1 会计与税收的目标、职能与原则差异 |
4.1.1 会税目标差异 |
4.1.2 会税职能差异 |
4.1.3 会税原则差异 |
4.2 所得税会计与税法的制度性差异 |
4.2.1 会计与税收核算规范的一般特征比较 |
4.2.2 会计与税收核算内容的比较 |
4.3 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计量 |
4.3.1 基于纳税申报表的计量 |
4.3.2 基于财务报告的计量 |
4.3.3 适合我国相关研究的会计与税收差异计量方法 |
4.4 改革前后会税差异变动的描述性统计 |
4.4.1 观察样本的选取 |
4.4.2 会税差异变动趋势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
5.1 关于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评论 |
5.2 研究设计 |
5.2.1 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
5.2.2 研究模型的设计 |
5.3 实证检验与分析 |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5.3.2 实证检验与分析 |
5.4 小结 |
6 会计与税法的关系协调 |
6.1 会计与税法过度分离的局限性 |
6.2 会计与税法关系协调的可能性 |
6.2.1 会计与税法基础理念的相通性 |
6.2.2 宏观层面:纳税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 |
6.2.3 微观层面:身兼会税两职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
6.3 会计与税法协调的主要举措 |
6.3.1 税法对于会计的"让步":合法的未必合理 |
6.3.2 会计对于税法的"妥协":合理的未必合法 |
6.3.3 强化监管与控制,缩减人为差异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与观点 |
7.2 本文研究的局限 |
7.3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与建议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矿业企业税务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矿业企业的特点与现状 |
1.1.2 目前我国矿业企业税负情况 |
1.1.3 我国税务会计研究综述 |
1.1.4 纳税筹划研究综述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税务会计理论问题研究 |
2.1 税务会计概念探讨 |
2.1.1 定义税务会计的观点述评 |
2.1.2 对税务会计分类的探讨 |
2.2 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的必要性分析 |
2.2.1 从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协调性看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
2.2.2 税务会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与会计要素 |
2.2.3 税务会计的分离有实践中的必要性 |
2.3 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探讨 |
2.3.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 |
2.3.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辨析 |
2.4 对税务会计认识误区的剖析 |
2.4.1 关于税务会计认识上的误区 |
2.4.2 关于税务会计认识误区的原因分析 |
2.4.3 为使人们走出对税务会计认识误区应采取的措施 |
2.5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基本原理探讨 |
2.6 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探讨 |
2.6.1 对与财务会计相同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分析 |
2.6.2 对与财务会计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分析 |
2.7 关于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特点的探讨 |
2.7.1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差异性 |
2.7.2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动态性 |
2.7.3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全程性 |
2.7.4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刚性 |
2.7.5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中调整分录的特点 |
2.8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研究 |
2.8.1 直接调整核算和间接调整核算的诠释 |
2.8.2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计算方法 |
2.8.3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会计资料 |
2.9 税务会计准则研究 |
2.9.1 制定税务会计准则的必要性探讨 |
2.9.2 税务会计准则的地位与性质分析 |
2.9.3 税务会计准则的内容设计 |
2.10 纳税筹划理论研究 |
2.10.1 纳税筹划的含义 |
2.10.2 纳税筹划的特征 |
2.10.3 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
2.11 小结 |
第三章 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3.1 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基础研究 |
3.2 时间性差异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3.2.1 税法先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性差异的调整核算 |
3.2.2 税法后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性差异的调整核算 |
3.3 收入的永久性差异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3.3.1 永久性差异分类探讨 |
3.3.2 可免税收入的内容及调整核算 |
3.3.3 应纳税收益的内容及调整核算 |
3.4 扣除项目永久性差异的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3.4.1 不可抵减费用、损失的内容及调整核算 |
3.4.2 可抵减费用、损失的内容及调整核算 |
3.5 所得税调整工作底稿设计 |
3.6 小结 |
第四章 矿业企业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4.1 矿业企业增值税的调整核算概论 |
4.2 矿业企业一般纳税人购销业务的增值税调整核算实研究 |
4.2.1 国内购进货物的调整核算 |
4.2.2 进口货物的调整核算 |
4.2.3 销售货物的调整核算 |
4.2.4 购入免税农产品的调整核算 |
4.3 矿业企业一般纳税人视同销售行为的调整核算研究 |
4.3.1 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调整核算 |
4.3.2 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的调整核算 |
4.3.3 将货物用于集体或个人消费的调整核算 |
4.3.4 将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调整核算 |
4.4 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研究 |
4.4.1 收入型增值税的调整核算 |
4.4.2 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核算 |
4.5 矿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研究 |
4.6 矿业企业资源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4.7 矿业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4.7.1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务会计计量的调整 |
4.7.2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务会计记录的调整 |
4.8 矿业企业教育费附加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4.8.1 教育费附加税务会计计量的调整 |
4.8.2 教育费附加税务会计记录的调整 |
4.9 矿业企业收入计量和关联企业间收入的计量差异的调整核算 |
4.9.1 对矿业企业收入计量的调整核算 |
4.9.2 对矿业企业关联企业间收入的调整核算 |
4.10 小结 |
第五章 矿业企业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
5.1 矿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
5.1.1 矿业企业筹资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5.1.2 矿业企业投资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5.1.3 矿业企业经营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5.1.4 矿业企业改制重组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5.2 矿业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
5.2.1 利用运输费用进行纳税筹划的研究 |
5.2.2 利用销售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的研究 |
5.2.3 利用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研究 |
5.2.4 利用购进固定资产进行纳税筹划的研究 |
5.3 矿业企业其他税种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
5.3.1 资源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
5.3.2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纳税筹划研究 |
5.3.3 营业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
5.3.4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
5.3.5 房产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某矿业企业有关涉税的经济业务 |
附录2 某矿业企业有关涉税业务现行财务会计处理分析 |
附录3 某矿业企业涉税业务在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情况下的财务会计处理 |
附录4 某矿业企业涉税业务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探讨 |
附录5 某矿业企业纳税筹划报告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9)论几种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一、营业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 |
二、资源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 |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 |
(一) 直接法 |
(二) 间接法 |
四、教育费附加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 |
(一) 直接法 |
(二) 间接法 |
(10)论税务会计分离的客观必然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发展 |
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
2.1 政策上所导致的差异 |
2.2 实务上的差异 |
2.3 信息使用者的差异 |
2.4 国际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
3 建立税务会计的必然性 |
3.1 建立税务会计是法律、制度、准则差异的必然要求 |
3.2 实务差异是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条件 |
3.3 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 |
3.4 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服务 |
3.5 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有利于会计准则向国际惯例靠拢 |
3.6 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 |
四、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 [1]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J]. 贾志伟. 商场现代化, 2015(13)
- [2]税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想[J]. 盖地. 会计研究, 2014(10)
- [3]税务会计报告研究[D]. 张孝光. 天津财经大学, 2013(07)
- [4]税务会计报表体系研究[D]. 刘洋. 西华大学, 2013(03)
- [5]浅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J]. 朱丹,何佳. 企业技术开发, 2012(35)
- [6]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J]. 黄妹金. 企业研究, 2012(12)
- [7]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D]. 侯立新.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8]矿业企业税务会计研究[D]. 邓中华. 中南大学, 2010(01)
- [9]论几种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J]. 邓中华,符桂珍.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7)
- [10]论税务会计分离的客观必然性[J]. 林锦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