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就大

“小”成就大

一、“小”有作为 大有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郭海洋[1](2020)在《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文中提出地方教育史一直是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的发展历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还原近代石家庄地区教育的历史面貌,探索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当代石家庄的教育事业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共分为八章内容,第一章内容为开阜前石家庄教育概况,主要概述石家庄古代教育史的发展过程和总结石家庄古代教育的特点。第二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概述,介绍了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石家庄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第三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初等教育。第四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普通中等教育,主要阐述了中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第五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第六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第七章内容为日伪奴化教育和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斗争。第八章内容为石家庄新教育的特点与启示分析。石家庄传统教育自先秦时期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与跌宕起伏,为近代石家庄新教育的萌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近代教育渐成体系。20世纪初,新学制的相继出台,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石家庄地区新式小学堂的创办,让民众逐渐开始意识到创办新式教育的必要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石家庄地区的书院相继改为高等小学堂,比如,栾城龙冈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获鹿县和正定县都成立劝学所,倡办新学。近代石家庄中学堂的发展比较缓慢,清末时期主要有两所,即赵州官立中学堂和正定府官立中学堂。随着新教育的兴起和新式小学堂的大规模出现,创办近代师范教育的历史需求凸显而出,它是近代石家庄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时期,石家庄地区的师范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为本地区培养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石家庄随即沦陷,这一时期石家庄存在着日伪殖民区和中共根据地两种政权形式,在日伪统治地区,为配合其军事和经济侵略,日伪当局采取多种奴化教育手段,在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企图建立殖民主义教育制度以维持其殖民统治。随着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始恢复创建学校教育。石家庄地区在晋察冀根据地领导下,各区县的根据地开始恢复办学,并创办了一批新学校,学校数量较之前有所增加。此外,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了一批抗日游击学校以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这些学校没有固定的学制和班制,但是这一系列教育举措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清末及民国初期石家庄未出现高等教育,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抗大二分校在石家庄办学,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石家庄开始创办正规化的高等教育,其中着名的华北大学为解放全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学教育从此走向正规化。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创立为中国革命培养了近万名优秀领导、各类骨干人才,成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通过研究石家庄地区的教育发展,可以发现石家庄教育的发展历经了两次高峰时期,其中石家庄教育事业在古代时期发展较好时期是在元朝,一度成为了河北地区乃至北方的一个教育中心,书院教育较为突出,出现了着名的封龙书院;近代以来,20世纪初石家庄教育达到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新式教育兴起,随着石家庄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回顾石家庄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石家庄地区教育兴与衰主要是受到了地缘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最大。纵观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整体发展趋势而言,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同时,近代石家庄教育的发展有一定滞后性和其自身特点,这也是由当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种原因共同决定的,就此,在最后一章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李健[2](2019)在《面向文化旅游的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村落档案作为记录村落产生、发展及反映村落本源的原始性记录材料是在特定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其与区域文化结构具有天然的一致性,由此其集中体现出了村落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但随着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项目的不断推进,作为承载村落档案主体的传统村落正遭受着“建设性、开发性”的破坏,与之相应的传统村落档案也正面临着濒临性消亡的困窘局面。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本文基于凝结于传统村落档案中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情感价值等优势,并以时下非常热门的“文化旅游”为契机,规划了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参与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路径与结合互联网+的服务转型新模式,以此实现在重构传统村落乡土性目标的同时,达到对传统村落档案的保护与利用。通过“文化旅游”新视角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档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全面文化自强,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规划。

苏鹏[3](2019)在《最后的士绅:民国时期滇中士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05年,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传统社会中士绅的晋身之路被阻断,士绅阶层的形成、社会流动以及社会地位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急剧变革的近代中国社会,士绅普遍被认为是社会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士绅阶层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不断形成的新士绅阶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变革、文化演进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地方社会的发展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之,民国时期的士绅阶层既延续着在传统中国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又面临着近代社会的各种转型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士绅阶层的社会流动、生活方式、社会职能等也出现新的特点。本文主要基于档案史料、滇中各县地方史志资料及民国学者相关社会调查报告,以民国滇中各县的地方士绅为研究对象,从民国滇中士绅的来源、社会流动、生活图景、社会活动、基本特征等方面入手,探讨西南边疆省份地方士绅在急剧变革的民国社会中与地方基层的互动关系。重点分析士绅在地方治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地方社会的引领和担当之责,他们仍然是地方社会的精英。士绅成为当地百姓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中间人,大量的基层事务实际上是由地方士绅负责管理的。他们协助基层政府治理地方,热心创办地方公益事业。同时,他们还是地方文教事业的建设者和文化习俗的维护者。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希望通过对民国滇中士绅的考察分析,为研究全国其他地区民国士绅的发展演变、社会活动以及解读士绅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提供一个样本,以丰富民国士绅阶层的研究。同时,也可为新时代大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某些借鉴。

郑翔高[4](2019)在《张九成的儒佛会通思想历程》文中研究表明张九成(1092-1159)是南宋初的名臣。在儒学中,他师从杨时,是当时颇有声望的道学家,其丰富的经学训解着作曾流行一时;在佛门中,他嗣法于着名禅师大慧宗杲,是禅门公认的真悟居士。然而,他的解经也由此被不少儒者视为偏杂,朱熹尤其指责他的解经“阳儒阴释”,是对纯正儒学的改头换面。随着程朱理学正统地位的逐渐稳固,张九成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日益边缘化,着作也多为散佚。近三十年多来,张九成重新回归学术界视野,研究成果已达到一定数量。从主题上看,以解读其儒学思想、界定其在宋学中的地位及影响为主。绝大多数研究仍未跳出儒佛对立的二元立场,倾向于为张九成的学说究竟是“儒”还是“佛”进行归位。然而,张九成本人的思想发展过程尚未得到梳理,对其佛学见地的整理也还处在缺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对张九成的思想进行全面把握,也就影响了对其思想高度的理解和研究路径。本文基于此,通过梳理张九成思想发展的过程及整理其佛学见地,试图以更宏观、更动态、更细致、更多方位的思路来考察张九成思想。首先,作为背景知识,本文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儒学的发展,以及两宋时期的佛教概况作了系统的介绍,并论及儒者对佛教的批判。其次,对张九成的求学、仕宦经历,性格风骨及学术造诣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叙述。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张九成的文章书信、佛门史料等文献,梳理考证了张九成接触佛教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厘清了其由儒入佛的过程与时间。由此推论出他一生的思想可划为三个阶段:纯儒、身佛心儒、儒佛会通。这三个阶段中,第三“儒佛会通”时期张九成的思想尚不明晰。为此,本文对这一时期中张九成的两项重要活动──佛教交游与经学训解作了讨论。首先,本文集合当时及较近年代的诸方着录,比较全面地整理、分析了张九成的佛禅见地和禅门交游情况。从中得以一窥其作为佛门居士的生活境态,更加立体地了解中晚年张九成的思想中,佛法所占的重要地位。其次,以张九成的《尚书》解和《论语绝句》为样本,本文搜集其经学训解中融有佛法知见的内容,并结合上下文和佛法教义,分析了他如何融会儒佛进行解经。综上所述,张九成既非“身佛心儒”,也不是“阳儒阴释”,而是“亦儒亦佛”,称其为“儒佛会通”比区分儒佛的二元观更为准确和妥当,以现代的观念,可以说他是会通儒佛的思想家。这为张九成思想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苏华正[5](2017)在《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说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处于发展壮大期,虽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已经初具规模。用SWOT分析法,力争找到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的突破口,打破瓶颈,为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发展战略,继而向其他港口推广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运营之后,港口发展突飞猛进,海铁联运发展势头强劲。宁波舟山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将海铁联运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战略新高度。虽然近年来宁波舟山港

尤友鸾[6](2018)在《物联网技术在彩票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以鸿博鸿博股份为例》文中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彩票行业蓬勃发展。2016年我国销售彩票3946.41亿元,同比增长7.27%,其中福利彩票销售2064.9亿,增长2.47%;体育彩票销售1881.49亿,增长13.08%。彩票销量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0.18%上升到2016年的0.53%。彩票行业持续稳定增长,对彩票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然而,当前传统纸质彩票的供应链管理比较落后,信息化水平低,技术手段少,管理比较粗放,难以适应彩票行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运用新的管理与新的技术来变革、提升彩票供应链管理。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物联网技术研究成果,认真分析研究彩票供应链形态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彩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解决方案。通过行业数据分析和彩票供应链管理模式对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彩票物联网可以通过RFID等信息识别、网络融合、数据管理与处理和系统集成等技术手段应用,为彩票供应链构建一个“智慧”的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彩票供应链管理的数据化与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文以彩票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鸿博股份有限公司彩票物联网应用实践为案例,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分析研究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彩票行业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鸿博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福建和海南等省彩票中心供应链管理中运用彩票物联网技术的模式与方法,探索出彩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略:以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以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构建网络融合与系统融通的软件平台;以超高频电子标签和读写器采集彩票实物信息,并将彩票信息“数据化”;以交换总线技术将数据信息在网络系统上高速传输;以电脑、手机APP应用端进行应用操作。彩票物联网技术完整地解决了彩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彩票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决策效率、工作效率与安全管理,提高彩票行业整体竞争力。

贾尚键[7](2015)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速度逐渐趋缓,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发展动力继续明确。在“十三五”规划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措施,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正在慢慢形成,共生机制不断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面对不断下行的经济压力,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所迸发的强大生命力尤为抢眼,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的分析。首先,本论文以共生理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两个概念为出发点,对国内外理论发展的现状做了综述,明确了研究方向。其次,从历史和逻辑两个角度分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明确其核心与外围理论内涵。再次,从要素、动力、效应、机制、模式五个维度阐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机理的框架。而后,针对竞争共生、合作共生、竞合共生三种情况,提出不同的假设并构建相应的Logistic模型,运用动力仿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发展现状,结果显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机制的存在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把深圳经验推广至国内其他地区,梳理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些启示。此外,本论文创新性的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加以明确化定位,把国内外关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的各个方面加以整合与延伸,补充与发展了其共生的理论框架体系。

邱同保[8](2015)在《广西职业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和作为》文中研究表明广西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门户,面临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发展的机遇。广西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化广西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上水平和国际化,是一段时期内引领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标。广西职业教育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将在"一带一路"发挥突出的作用。

邱金凯[9](2015)在《适应新形势 落实新要求 努力开创老促会自身建设新局面》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深入老区考察调研,对老区建设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许多重要批示;老区建设事业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逐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统筹;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推出了支持老区建设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大力度支持老区建设发展,"不让一个老区掉队"的氛围空前浓厚。这使我们从事老区工作的同仁倍受鼓舞和鞭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与此同时,老促会一些同行因贯彻落实中

董明[10](2015)在《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皖江地区位于安徽沿江一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本文论述了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重点揭示皖江地区经济在唐中叶至北宋末年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并试图阐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相关规律。本文主要从政治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人口、土地、水利、农业、手工业、交通和商业等方面来梳理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希望通过对皖江地区经济较为全面的综合考察来客观真实的揭示其经济发展的轨迹与规律。社会政治环境与自然条件是影响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二者的有利影响下,皖江地区经济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口是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人口逐渐增长的情况下,大量的土地得到垦辟。土地的垦辟又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粮食生产快速发展,种植技术得到提高,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经济发生了显着的发展与变化。在良好的自然条件支撑下,皖江地区的手工业经济开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面貌。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水运较为发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在人口增多、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和交通业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城市与镇市商业经济也快速发展。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实现了经济的重要发展与变化,并为南宋以降区域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过程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经济是处在剧烈变化与发展之中的,而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的进一步畅通。在人口和交通的推动下下,皖江地区依据独特的自然环境,利用航船经济与行担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了由中唐以前的封闭内向型向唐中叶至北宋末年的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转变。就皖江地区经济发展重心而言,北部地区为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渐渐影响着区域经济重心的变迁。因而,了解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特点与相关规律,这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今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二、“小”有作为 大有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有作为 大有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史料整理
        一、研究现状
        二、近代石家庄教育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三、教育方志的功用与价值
    第四节 研究理论及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近代化
        二、中国教育近代化
        三、近代中国教育史
        四、石家庄
        五、近代石家庄教育
    第六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设计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开阜前石家庄教育概况
    第一节 石家庄古代教育史概述
        一、商周至隋唐时期的石家庄教育
        二、宋元明清时期的石家庄教育
    第二节 石家庄的书院教育
        一、石家庄书院的历史嬗变
        二、封龙书院及其历史影响
    第三节 石家庄古代教育的历史功绩
        一、石家庄地区一度成为北方教育的中心
        二、义学的发展积累了办学经验
        三、传统书院为近代学堂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社学和义学对推动教育普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传统教育使社会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第二章 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概述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教育环境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教育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新式教育的兴起
        三、建立近代学校体系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二、学校的管理和课程适应社会发展
        三、职业教育的曲折发展
第三章 近代石家庄初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民初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清末小学教育的萌芽
        二、民国小学校的兴起
        三、铁路通车与职工子弟小学的建立
        四、主要小学介绍
    第二节 教育管理
        一、学制与课程设置
        二、德育教育
        三、教研机构及其活动
        四、教师联合会及其活动
    第三节 义务教育实验教育区的设立及其成效
        一、推行义务教育实验教育区背景
        二、石家庄义务教育实验区的设立
        三、义务教育实验区的成效
    第四节 教会小学、女子小学与少数民族小学
        一、天主教教区的设立
        二、天主教与教会小学
        三、伊斯兰教与回民小学
        四、女子小学
    第五节 近代石家庄新式初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新式小学的广泛建立扩大了受教育人群的范围
        二、为中等教育发展输送了优秀人才
        三、培养了大量近代化社会公民,推动了社会发展
        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革
第四章 近代石家庄普通中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新式中学堂的建立
        一、“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学教育的启动
        二、赵州官立中学堂
        三、正定府官立中学堂
    第二节 民国“新学制”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发展
        一、新学制的颁行与中学“三三分段制”的确立
        二、河北省省立第十五中学校
        三、私立石门初级中等学校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二、招生与管理
        三、行政管理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特点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课程难度较大
        二、省立中学师资雄厚
        三、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设施齐备
        四、学生思想进步,投身革命事业
第五章 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
        一、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
        二、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
        三、石家庄师范教育的发展
        四、师范教育的典范-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
        五、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近代石家庄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兴起的原因
        二、石家庄地区职业教育的类型
        三、近代石家庄职业教育的评价
第六章 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
    第一节 抗大二分校
        一、抗大二分校在石家庄建立
        二、教育宗旨
        三、抗大二分校的教学与管理
        四、抗大二分校的历史作用
    第二节 马列学院、中央外事学校与华北军政大学
        一、马列学院
        二、中央外事学校
        三、华北军政大学
    第三节 华北大学
        一、华北大学的成立
        二、教学与管理
        三、华北大学工学院
        四、华北大学农学院
        五、着名教育家在华北大学的教育实践
        六、华北大学的历史功绩
        七、华北大学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创办的现实启示
    第四节 华北高教会与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一、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二、文法学院的课程改革
        三、对院系进行初步调整
    第五节 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综合评价
        一、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
        二、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七章 日伪奴化教育和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斗争
    第一节 石家庄的沦陷与教育浩劫
        一、石门伪政权的建立
        二、日伪对教育的破坏
    第二节 日伪奴化教育的实施
        一、推行学校奴化教育
        二、奴化社会教育
        三、统制报刊强化奴化宣传
        四、利用宗教进行反共宣传
    第三节 日伪在石家庄推行奴化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泯灭了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二、盲目推崇日本,轻蔑自己的祖国
        三、维护封建礼教,做封建主义的殉葬品
        四、培养了一批顺从殖民统治的御用知识分子
    第四节 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一、晋察冀边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教育实施办法
        二、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育
        三、社会教育与冬学运动
        四、抗日文化教育的宣传及其作用
第八章 近代石家庄教育的历史反思及启示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新式教育的变迁特点
        一、新式教育不断正规化
        二、企业办学是近代石家庄教育的重要支撑
        三、私立学校发展迅速
    第二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滞后原因分析
        一、经济滞后制约教育发展
        二、政府的管理不善
        三、教育观念落后与人口素质低下
        四、教育经费不足
    第三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对当今教育发展启示
        一、经济发展与地方教育经费充足促进教育发展
        二、政治变迁影响地方教育发展
        三、文化因素影响地方教育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面向文化旅游的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回顾及述评
第一章 传统村落档案概述与文化旅游视角切入
    第一节 传统村落与传统村落档案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二、传统村落分布
        三、档案与传统村落概述
        四、传统村落档案概念的界定
        五、传统村落档案的构成
        六、传统村落档案的特点
    第二节 传统村落档案的形成途径
        一、传统村落档案形成途径
        二、传统村落档案生存现状
    第三节 文化旅游与传统村落档案辩证统一关系
        一、相互统一的生成逻辑
        二、相互对立的发展逻辑
        三、传统村落档案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传统村落档案文化生态结构与旅游特性解析
    第一节 传统村落档案文化生态结构
        一、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结构
        二、传统村落档案文化生态结构
        三、传统村落档案文化生态结构的被消解
    第二节 文化生态结构下传统村落档案旅游特性解析
        一、传统村落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评估
        二、传统村落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描述
        三、传统村落档案价值的特性
    第三节 文化旅游对传统村落档案引发的问题及思考
        一、文化旅游中对传统村落档案引发的问题
        二、传统村落档案参与文化旅游引发的思考
第三章 面向文化旅游的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开发逻辑架构
    第一节 资源开发的动力与条件
        一、传统村落档案参与文化旅游的动力
        二、传统村落档案参与文化旅游的条件
    第二节 资源开发的原则与程序
        一、传统村落档案参与文化旅游的开发原则
        二、传统村落档案参与文化旅游的开发程序
    第三节 资源开发的技术路线与保障机制
        一、传统村落档案参与文化旅游的技术路线
        二、传统村落档案参与文化旅游的保障机制
    第四节 资源开发的管理模式与当前困境
        一、开发管理模式系统构建
        二、开发管理模式优势分析
        三、传统村落档案参与文化旅游的困境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面向文化旅游的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开发
    第一节 互联网+参与传统村落档案文化旅游开发的必然选择
        一、传统村落档案特征的规定性
        二、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紧迫性
        三、传统村落信息闭塞的落后性
        四、现代技术进步创新的鼓动性
    第二节 互联网+参与传统村落档案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构建
        一、互联网+参与传统村落档案文化旅游开发的目标构建
        二、互联网+参与传统村落档案文化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
        三、互联网+参与传统村落档案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总结
    第三节 互联网+参与传统村落档案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一、加大传统村落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力度
        二、构建传统村落文化旅游智能化服务平台
        三、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科学化管理机制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最后的士绅:民国时期滇中士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关于近代士绅的嬗变、流动与转型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近代士绅与乡村社会的相关研究
        (三) 关于云南士绅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重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重点及难点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 创新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以前的云南士绅
    第一节 云南士绅的兴起与形成
        一、儒学教育与云南士绅的兴起
        二、科举制度与云南士绅的形成
    第二节 清末的云南士绅
        一、云南士绅与清末地方学务
        二、云南士绅与清末宪政
    第三节 影响民国云南士绅的因素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社会危机加剧
        三、思想意识的变化
第二章 民国时期滇中士绅身份的获得
    第一节 晚清士绅的自然延续
        一、辛亥鼎革之际地方士绅的自然延续
        二、外省为官者回籍为绅
    第二节 滇中士绅身份获得的新途径
        一、以新式学校教育为社会阶梯
        二、以行医为社会阶梯
        三、以政府为社会阶梯
        四、以军队为社会阶梯
        五、以经商为社会阶梯
第三章 滇中士绅的社会流动和社会生活
    第一节 滇中士绅的社会流动
        一、横向流动
        二、纵向流动
    第二节 滇中士绅的社会生活
        一、士绅的生活方式
        二、士绅的家庭
第四章 滇中士绅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滇中士绅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一、官绅合作
        二、官绅冲突
    第二节 滇中士绅与基层社会管理
        一、维护公共治安
        二、调节人民日常纠纷
    第三节 滇中士绅与地方公共事业
        一、兴修公共工程
        二、组织参与地方赈济工作
    第四节 滇中士绅与地方文化教育
        一、推广地方教育
        二、保存地方文脉
第五章 民国时期滇中士绅的特点
    第一节 与传统士绅的比较
        一、士绅来源具有多样性
        二、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不断下降
        三、城市化趋势明显
        四、对地方政府的依附性加强
        五、士绅的劣质化大大加快
    第二节 与同时期其他地区士绅的比较
        一、与外省士绅的比较
        二、与滇省其他地区士绅的比较
结语
附录
    一、昆阳县士绅调查表
    二、晋宁县士绅调查表
    三、呈贡县士绅调查表
    四、安宁县士绅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4)张九成的儒佛会通思想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缘起
    1.2 张九成研究现状
    1.3 现有成果的反思
        1.3.1 儒佛对立二元化
        1.3.2 思想发展过程欠缺梳理
        1.3.3 佛学见地缺失整理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张九成所处的时代背景
    2.1 社会历史背景
        2.1.1 两宋之交的政局
        2.1.2 宋代士大夫的地位
        2.1.3 北宋中后期与南宋初期的党争
    2.2 儒学背景
        2.2.1 儒学的流变
        2.2.2 佛教的挑战
        2.2.3 理学的开端
    2.3 佛教背景
        2.3.1 宋廷之佛教政策
        2.3.2 两宋佛教简况
        2.3.3 两宋禅宗概况
    2.4 某些儒者对佛教的批判
        2.4.1 迷信
        2.4.2 虚无幻化论
        2.4.3 否认三纲五常
第三章 张九成的生平
    3.1 谨身修学,终得大魁
    3.2 仕途沉浮
        3.2.1 仕途概况
        3.2.2 为官作风
        3.2.3 官场漩涡中的荣辱浮沉
        3.2.4 张九成仕宦心态的变化
        3.2.5 小结
    3.3 性格风骨
    3.4 学术造诣
    3.5 小结
第四章 张九成的由儒入佛
    4.1 儒生张九成
    4.2 精学参禅,心犹在儒
        4.2.1 精求造诣,尝试参禅
        4.2.2 四处参学,“似”有所悟
        4.2.3 心犹在儒
    4.3 真正的悟入
        4.3.1 对佛态度的鲜明对比
        4.3.2 心不安定
        4.3.3 在大慧宗杲处“了末后大事”
    4.4 小结
第五章 佛门居士张九成
    5.1 径山弟子张九成
        5.1.1 大慧宗杲简介
        5.1.2 张九成、宗杲贬窜事件始末
        5.1.3 张九成与宗杲在贬窜时期的往来
        5.1.4 其它时期两人的交往
        5.1.5 史料讹误勘正
    5.2 禅者张九成的居士生活
        5.2.1 表述佛法知见的文字
        5.2.2 居士活动
    5.3 小结
第六章 张九成的援佛入儒
    6.1 张九成的《尚书》解
        6.1.1 以八识论诠释“人心”与“道心”
        6.1.2 以开悟诠释“一德”
        6.1.3 以共业有情的第八识诠释“天”
        6.1.4 以转依真如诠释“事天”
        6.1.5 以机锋诠释伊尹教化太甲
    6.2 张九成的《论语绝句》
        6.2.1 语言文字的教理
        6.2.2 直指人心的机锋
        6.2.3 悟后安住一真法界
    6.3 张九成的《中庸说》
    6.4 张九成儒佛思想的影响及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读博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5)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SWOT分析
    1. 优势
    2. 劣势
    3. 机会
    4. 威胁
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对策与建议
    1. 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 提高宁波区域铁路运输能力
    3. 抓住铁路建设机遇
    4. 争取政策支持
    5. 建设完善的海铁联运运营体系
    6. 加强与铁路的战略合作
    7. 全力开拓内陆腹地
    8. 加大海铁联运支撑行业投资力度
    9.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1 0. 开行港区间穿梭列车
    1 1. 全面实现港口海铁联运一体化

(6)物联网技术在彩票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以鸿博鸿博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彩票行业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中国彩票行业概述
    第二节 彩票行业供应链管理
    第三节 彩票行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物联网技术在彩票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彩票物联网技术介绍
    第二节 物联网技术在电脑热敏型彩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
    第三节 物联网技术在纸质即开型彩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
    第四节 物联网技术在彩票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成效与发展前景
第四章 鸿博股份彩票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践
    第一节 鸿博公司彩票行业业务布局
    第二节 鸿博股份在彩票行业的物联网技术研发
    第三节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及成效与前景
    第四节 实践应用-无锡福彩智能供销方案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共生理论
        2.1.1 生物学“共生”理论
        2.1.2 经济学中的共生学说
        2.1.3 述评与小结
    2.2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2.2.1 创新范式的演化
        2.2.2 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
        2.2.3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2.2.4 述评与小结
第三章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概述
    3.1 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
    3.2 多重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
        3.2.1 微观视角
        3.2.2 中观视角
        3.2.3 宏观视角
    3.3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
        3.3.1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架构
        3.3.2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外围
    3.4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
第四章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机理分析
    4.1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要素
        4.1.1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单元
        4.1.2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平台
        4.1.3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界面
        4.1.4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网络
    4.2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动力
        4.2.1 资本积累
        4.2.2 资源瓶颈
        4.2.3 交易成本
        4.2.4 学习效应
        4.2.5 外部经济
    4.3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效应
        4.3.1 资源配置效应
        4.3.2 风险规避效应
        4.3.3 规模经济效应
        4.3.4 信息共享效应
        4.3.5 新产业革命
    4.4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机制
        4.4.1 核心机制—共生演化机制
        4.4.2 辅助机制—共生伙伴选择机制
        4.4.3 补充机制—共生治理机制
    4.5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模式
        4.5.1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产业创新活动共生
        4.5.2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其他共生模式
第五章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5.1 竞争共生
        5.1.1 假设和模型构建
        5.1.2 求解与分析
        5.1.3 动力仿真
    5.2 合作共生
        5.2.1 假设和模型构建
        5.2.2 求解与分析
        5.2.3 动力仿真
    5.3 竞合共生
        5.3.1 假设和模型构建
        5.3.2 实证分析
        5.3.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共生基础体系
    6.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服务政策
    6.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共生环境条件
    6.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主体职能转变
第七章 展望与不足
    7.1 展望
    7.2 不足
相关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广西职业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和作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带一路”战略, 为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广西职业教育的地理优势, 可以为“一带一路”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三、广西职业教育要紧密围绕“一带一路”,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10)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概念的界定
    三、学术成果的回顾
    四、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五、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政治与社会环境因素
        一、政治与社会的稳定
        二、战争的影响
    第二节 皖江地区的自然环境
        一、气候条件
        二、地貌与土壤条件
        三、森林植被条件
        四、水文资源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民生活
    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唐前期的快速增长
        二、唐中叶至五代的曲折增长
        三、北宋时期的加速发展
    第二节 人口增长的因素与途径
        一、社会安定促进人口增长
        二、地方官员的积极作为
        三、动乱时期的自保
        四、外来人口的迁入
        五、隐漏户与浮逃户的大量存在
    第三节 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一、富民的增多
        二、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的垦辟与水利建设
    第一节 土地垦辟的条件
        一、山川资源
        二、官方的政策支持
    第二节 土地的垦辟
        一、低山丘陵地带的垦辟
        二、河流湖泊的围垦
    第三节 水利的建设
        一、沟洫
        二、陂塘
        三、堰坝
        四、堤围
        五、斗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商品化
    第一节 土地的经营方式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先进技术的采用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
        二、先进技术的采用
        三、粮食的商品化
    第三节 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养殖业的发展
        一、种茶
        二、栽桑养蚕
        三、种麻
        四、果树的种植
        五、菜蔬的种植
        六、药材的生产与商品化
        七、林业
        八、花卉的种植
    第四节 渔业与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一、渔业的发展
        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手工业生产
    第一节 酿酒业
        一、饮酒风气渐盛
        二、酿酒技术进步
        三、酒的经济作用
    第二节 矿冶业与陶瓷业
        一、矿冶业
        二、陶瓷业
    第三节 纺织业的发展
        一、纺织品产地分布广
        二、技术水平提高
    第四节 造船业
        一、船舶种类增多
        二、造船数量扩大
        三、造船技术进步
    第五节 文具制造业的兴盛
        一、制笔业
        二、制墨业
        三、造纸业
        四、制砚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通与商业的发展
    第一节 交通的发展
        一、交通基本状况
        二、交通建设与修整
        三、桥梁与津渡的建设
        四、馆驿旅店的发展
    第二节 商业的发展
        一、州县数量的增长
        二、商业都市的繁荣
        三、镇市的迅速发展
        四、商业贸易的活跃
        五、商税不断增长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剧烈变化发展中的皖江地区经济
    二、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及特征
    三、皖江地区的经济重心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二、今人着作
    三、学术论文
    四、学位论文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小”有作为 大有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D]. 郭海洋. 河北大学, 2020(08)
  • [2]面向文化旅游的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开发研究[D]. 李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0)
  • [3]最后的士绅:民国时期滇中士绅研究[D]. 苏鹏. 云南大学, 2019(03)
  • [4]张九成的儒佛会通思想历程[D]. 郑翔高. 湖南大学, 2019(07)
  • [5]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战略[J]. 苏华正. 中国港口, 2017(10)
  • [6]物联网技术在彩票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以鸿博鸿博股份为例[D]. 尤友鸾. 厦门大学, 2018(07)
  • [7]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机制研究[D]. 贾尚键.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4)
  • [8]广西职业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和作为[J]. 邱同保. 广西教育, 2015(39)
  • [9]适应新形势 落实新要求 努力开创老促会自身建设新局面[J]. 邱金凯. 中国老区建设, 2015(07)
  • [10]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 董明.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0)

标签:;  ;  ;  

“小”成就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