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红素联合甘草甜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2例疗效评价

雷公藤红素联合甘草甜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2例疗效评价

一、雷公藤和甘草甜素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82例疗效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马志翔[1](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杨素娟[2](2020)在《加味阳和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对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为加味阳和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8例阳虚夹瘀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34例,予加味阳和汤口服;对照组共34例,予阿维A胶囊口服;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予黄金万红膏外用。8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1.68例患者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实际有效病例63例。2.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3.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87.10%;试验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2.49%,54.84%,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PASI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DLQI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相比,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6.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7.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4+、CD8+、CD4+/CD8+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组内CD4+、CD8+、CD4+/CD8+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安全性观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治疗结束后,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阳和汤治疗阳虚夹瘀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与目前治疗银屑病的一线药物阿维A胶囊相比疗效相近,但没有阿维A胶囊的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若花[3](2019)在《田七清银汤治疗肝郁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血清神经肽Y及相关心理学指标的变化,评价田七清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与血清神经肽Y水平的关系。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共80例,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田七清银汤口服,联合NB-UVB治疗,对照组予复方氨肽素片联合NB-UVB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神经肽Y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水平变化。结果:(1)本研究共有4例脱落病例,实际纳入病例为76例,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的比较: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ASI评分比较:入组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均较前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理学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PDI评分均较前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七清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复方氨肽素片联合NB-UVB,通过皮损面积的变化,改善患者异常心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外周血神经肽Y水平下降相关。

卢传坚,喻靖杰,邓浩,邓静文,姚丹霓,闫玉红[4](2018)在《口服中成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心负担,并对其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目前,西医治疗面临容易复发以及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困境。不少系统评价报道,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银屑病非常有前景。由于临床使用方便,中成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CQVIP)、万方(Wanfang Database),以及国外Pub Med数据库,综述了目前治疗银屑病的6种常用中成药研究进展及大量关于中成药的报道,包括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研究等。研究表明,中成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和疗法治疗银屑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然而,临床试验的设计及实施存在方法学上的不足,在对结果的解读方面需要谨慎。有关中成药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可通过进一步全面的系统评价来实现。

袁伟畅[5](2017)在《芍药苷、丹皮酚通过调控SOCS1对JAKs/STATs通路及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及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一:查阅近年来关于银屑病研究模型相关论文,从模型标准、动物模型、细胞模型、皮肤三维模型四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及总结,概述了各类模型的具体造模机理及研究使用进展,为更好的利用病理模型研究银屑病提供了基础。文献综述二:查阅近年来关于利用中药单体治疗银屑病相关论文,列举了丹皮酚、芍药苷、紫草素、白芍总苷、甘草酸、雷公藤多苷以及其他单体的药理作用以及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说明了中药单体在治疗银屑病方面有广阔的前景。实验研究部分:目的:观察芍药苷、丹皮酚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SOCS1、Stat3、TNF-3、IL-13、IL-6、INF-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背部剃毛后连续8天每天背部涂抹22mg/cm2 5%咪喹莫特乳膏一次制备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同时给予0.2mL相应药物灌胃(芍药苷低剂量组23.245 mg/kg/d、芍药苷中剂量组46.49 mg/kg/d、芍药苷高剂量组92.98mg/kg/d、丹皮酚低剂量组1.175mg/kg/d、丹皮酚中剂量组2.35mg/kg/d、丹皮酚高剂量组4.7mg/kg/d)。用肉眼及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标准(PASI)比较各组背部皮损变化情况,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皮损中SOCS1、Stat3、JAk1表达情况。此外,我们还使用PCR、Weestern Bolt方法检测各组皮损中SOCS1、Stat3、TNF-α、IL-1 β、IL-6、INF-γ表达情况。结果:(1)肉眼观察、HE染色组织病理、PASI评分显示模型组较空白组银屑病样皮损更重,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皮损中SOCS1、Stat3、TNF-α、IL-1β、IL-6、INF-γ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均P<0.05),。(2)雷公藤多苷组、丹皮酚各剂量组和芍药苷各剂量组小鼠皮损中SOCS1、Stat3、TNF-α、IL-Iβ、IL-6、INF-γ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肉眼观察、HE病理组织及PASI评分显示各药物治疗组皮损较模型组更轻,提示药物治疗有效。(3)芍药苷高剂量组、丹皮酚高剂量组中SOCS1、Stat3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NF-γ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与芍药苷低剂量组、丹皮酚低剂量组相比,这些检测指标在芍药苷高剂量组、丹皮酚高剂量组中也显着降低(P<0.05);其各指标水平较其他治疗组更低,表明治疗效果更好。结论:JAKs/Stats通路在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中呈现高表达状态,SOCS1蛋白水平与JAK1/Stat通路活性呈明显正相关。芍药苷丹皮酚可以通过调控SOCS1蛋白水平抑制银屑病小鼠模型JAKs/Stats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下游炎性因子TNF-α、IL-1 β、IL-6、INF-γ的表达;并且与低剂量组相比,芍药苷中高剂量组、丹皮酚中高剂量的治疗作用更强。

续畅,赵奎君,吴真,李健,谢俊大,张宇凡,马致洁[6](2016)在《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VIP、CBM及Pub Med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患者累计6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患者的总治愈率优于单用雷公藤多苷患者[RR=1.09,95%CI(1.03,1.16),P=0.004]。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雷公藤多苷。

高凯敏[7](2014)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中西医结合是一支与中医、西医并列的医疗卫生力量。皮肤病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本文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对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术发展史包括6部分内容: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中西医皮肤病名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几种诊疗模式;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和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和药理实验的研究。对个别事物的分类,标志着人们对于事物共性认识的深度。皮肤病的分类方法,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水平。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分别介绍了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方法、当代西医的皮肤病分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通过对皮肤病分类方法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示了对皮肤病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西医传入之后,中西医学术的交流,首先面临着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的问题。近代最早的皮肤病专科着作中,西医皮肤病名都是直接音译的词汇,后来才出现固定、通用的中文名称。现代医家对于中西皮肤病名的对照研究不断成熟,开始对皮肤病名命名规律及中西皮肤病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出版了《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和《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演变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时期、背景下,有不同的诊疗模式的出现。本文分别阐述了皮肤病的诊疗模式由单纯中西药相加使用,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再到辨证微观化的发展过程。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等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法则,并且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皮肤科工作者不但对这些重要法则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现代实验研究,本文对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这些中医治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等疾病是目前皮肤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已经彰显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分别对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和研究概况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目前,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对现代药理证实的具有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抑制变态反应的20味皮肤科常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和药理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学科发展史分3部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的创刊与贡献;代表性专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建设及专业教育概况;几部代表着作的主要内容和几位代表人物的贡献和学术思想等。

张明发,沈雅琴,张艳霞[8](2013)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临床上正在试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剂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紫癜、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带状疱疹、扁平疣、斑秃、白癜风和皮肤色素沉着等。综述甘草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酸等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沉着等皮肤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丁佩军,徐平,张慧敏[9](2013)在《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对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其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方法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3期)、PubMed(1966-2012年)、EMbase(1974-2012年)、万方期刊数据库(1990-2012年)、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数据(1989-2012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2012年)、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1990-2012年)和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1990-2012)中有关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4.2软件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作为疗效分析统计量。结果 14个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本研究,分别对2个雷公藤联合维A酸试验、3个雷公藤联合迪银片试验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其他临床试验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结论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期待科学设计的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文献。

臧馥兰,吴丹丹,任雷声[10](2011)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斑块型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斑块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次/d,口服雷公藤多苷20mg,3次/d。两组同时口服雷公藤多苷20mg,3次/d,外涂5%水杨酸软膏。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8%;对照组总有效率59.4%。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斑块型寻常性银屑病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可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小而轻微,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二、雷公藤和甘草甜素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82例疗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公藤和甘草甜素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82例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治则治法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方法
        三、研究的筛选
        四、数据提取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一、检索结果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二、总有效率
        三、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 讨论
    一、银屑病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加味阳和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略缩对照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5 .终止/中止标准
    3.治疗方法
        3.1 .试验组
        3.2 .对照组
        3.3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
        3.4 .疗程
        3.5 .随访
    4. 观察指标
        4.1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4.1.1 .皮损面积评分
        4.1.2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
        4.1.3. 计分项
        4.1.4.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
        4.1.5. PASI计分
        4.2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4.3 .中医证候积分
    5.疗效评判
    6.复发率
    7.安全性评价指标
    8.统计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 .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比较
        2.5 .两组患者安全性观测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
    1.加味阳和汤
    2.阿维A胶囊
    3.黄金万红膏
    4.试验结果分析
        4.1. 疗效分析
        4.2. DLQI 评分分析
        4.3.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4.4. 实验室结果分析
        4.5. 不良反应分析
        4.6. 复发率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 临床疗效观察
    附表 2 安全性观测、不良反应、复发情况记录
    附表 3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表
    附表 4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
致谢

(3)田七清银汤治疗肝郁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2 理论研究
    2.1 中医学对银屑病病名的认识
    2.2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的认识
    2.3 近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的认识
    2.4 西医对银屑病病因的认识
    2.5 银屑病的治疗
    2.6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机理
3 讨论
    3.1 立法依据
    3.2 组方分析
    3.3 临床疗效分析
4 不足与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教育经历
    科研及工作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口服中成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雷公藤类
    1.1 概述
    1.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2 复方甘草酸苷类
    2.1 概述
    2.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3 复方青黛胶囊
    3.1 概述
    3.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4 消银颗粒
    4.1 概述
    4.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5 竹黄颗粒
    5.1 概述
    5.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6 银屑灵片
7 结语

(5)芍药苷、丹皮酚通过调控SOCS1对JAKs/STATs通路及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银屑病模型研究进展
        1. 银屑病研究模型的标准
        2. 动物模型
        3. 细胞模型
        4. 皮肤三维模型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单体治疗银屑病进展
        1. 丹皮酚、芍药苷
        2. 紫草素
        3. 白芍总苷
        4. 甘草酸
        5. 雷公藤多苷
        6. 其他单体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1. 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讨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研究类型
        1.2.2研究对象
        1.2.3干预措施
        1.2.4结局指标
        1.2.5排除标准
    1.2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2.2 Meta分析结果
    2.3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Meta分析在银屑病研究中的必要性
    3.2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7)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前言
    1.1 概念界定
        1.1.1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
        1.1.2 “皮肤病学”与“皮肤性病学”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中国近现代皮肤病分类方法的沿革
    2.1 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
    2.2 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
    2.3 当代西医学的皮肤病分类
    2.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
    2.5 小结
3. 中西医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1 近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2 现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几种诊疗模式
    4.1 中西药并用的综合治疗
    4.2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4.3 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4.4 “引中西用”——西药中药化
5. 关于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
    5.1 活血化瘀法适应证的研究
        5.1.1 硬皮病
        5.1.2 银屑病
        5.1.3 红斑狼疮
        5.1.4 带状疱疹
        5.1.5 疣类赘生物和其他皮肤病
    5.2 养血润肤法适应证的研究
        5.2.1 老年皮肤瘙痒症
        5.2.2 慢性湿疹
        5.2.3 银屑病
        5.2.4 慢性荨麻疹和其他皮肤病
    5.3 清热凉血法适应证的研究
        5.3.1 银屑病
        5.3.2 过敏性紫癜
        5.3.3 皮炎湿疹类
        5.3.4 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病
    5.4 补肾法适应证的研究
        5.4.1 脱发
        5.4.2 黄褐斑
        5.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5.4.4 硬皮病及其他皮肤病
6. 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
    6.1 红斑狼疮
    6.2 银屑病
    6.3 湿疹
    6.4 硬皮病
    6.5 天疱疮
7. 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药理研究
    7.1 调节免疫中药
        7.1.1 雷公藤
        7.1.2 黄芪
        7.1.3 青蒿
        7.1.4 白芍
    7.2 抑制变态反应中药
        7.2.1 甘草
        7.2.2 白鲜皮
        7.2.3 黄芩
        7.2.4 徐长卿
    7.3 改善微循环中药
        7.3.1 益母草
        7.3.2 川芎
        7.3.3 丹参
        7.3.4 夏枯草
    7.4 抑菌消炎中药
        7.4.1 苦参
        7.4.2 地肤子
        7.4.3 紫草
        7.4.4 青黛
    7.5 抗病毒中药
        7.5.1 大青叶
        7.5.2 马齿苋
        7.5.3 薏苡仁
        7.5.4 板蓝根
8. 专业学会与专业期刊
    8.1 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发展
    8.2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9.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与专业教育概况
    9.1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
        9.1.1 天津市长征医院
        9.1.2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9.1.3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9.1.4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9.1.5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
    9.2 专业教育概况
        9.2.1 “西学中”教育
        9.2.2 院校学历教育
10. 代表着作与代表人物
    10.1 代表着作
        10.1.1 《皮肤新编》
        10.1.2 《中西皮肤病学讲义》
        10.1.3 《中西医学汇综》
        10.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10.1.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10.1.6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10.1.7 《皮肤病研究》
        10.1.8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科》
        10.1.9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1.10 《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
        10.1.11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2 代表人物
        10.2.1 赵炳南
        10.2.2 朱仁康
        10.2.3 边天羽
        10.2.4 张志礼
        10.2.5 秦万章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个人简历

(8)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药理作用
    1.1 抗皮肤炎症和变态反应
        1.1.1 甘草粗提物
        1.1.2 黄酮类化合物
        1.1.3甘草酸类化合物
    1.2 抗皮肤肿瘤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2.2 甘草酸类化合物
    1.3 抗病毒
    1.4 促进毛发生长
    1.5 调节皮肤黑素形成
        1.5.1 促进黑素形成
        1.5.2 抑制黑素形成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2.1.1 过敏性紫癜
        2.1.2 银屑病
        2.1.3 湿疹
        2.1.4 玫瑰糠疹
        2.1.5 荨麻疹
        2.1.6 其他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2.2 治疗病毒性皮肤病
        2.2.1 治疗带状疱疹
        2.2.2 治疗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
        2.2.3 治疗扁平疣和传染性软疣
    2.3 治疗斑秃
    2.4 治疗白癜风
    2.5 治疗色素沉着
3 结语

(9)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文献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2 文献检索
    1.3 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质量评价
    2.4 有效率分析
        2.4.1 雷公藤联合维A酸类药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率分析
        2.4.2 雷公藤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率分析 (见图2)
        2.4.3 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的描述性研究
        2.4.4 不良反应分析
3 讨论

(10)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雷公藤和甘草甜素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82例疗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加味阳和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素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田七清银汤治疗肝郁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 李若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口服中成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J]. 卢传坚,喻靖杰,邓浩,邓静文,姚丹霓,闫玉红. 皮肤科学通报, 2018(01)
  • [5]芍药苷、丹皮酚通过调控SOCS1对JAKs/STATs通路及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D]. 袁伟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J]. 续畅,赵奎君,吴真,李健,谢俊大,张宇凡,马致洁. 中医药导报, 2016(02)
  • [7]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D]. 高凯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8]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J]. 张明发,沈雅琴,张艳霞. 药物评价研究, 2013(02)
  • [9]雷公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 丁佩军,徐平,张慧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03)
  • [10]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 臧馥兰,吴丹丹,任雷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15)

标签:;  ;  ;  ;  ;  

雷公藤红素联合甘草甜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2例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