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对语文教学学生观点基本观点的思考

以人为本——对语文教学学生观点基本观点的思考

一、人是目的——关于语文教学学生观的基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霞[1](2021)在《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在其多年的语文教学探索过程中创新性地将民间文学纳入阅读教学,丰富了语文课程及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研究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新角度和新思路。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着、研读教学实录等材料,梳理分析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观念构成及相关价值。其次分析周益民使用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特征,并依据制定的分析框架对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发现其选取特征。接着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具体实施。最后总结出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特色,得出相关教学启示。此外,本文还通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周益民老师进行交谈,并整理与分析访谈内容,以为本文相关内容提供论证素材。通过研究发现,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在儿童个体发展、语文科教学论建构和文化重构三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使用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具有四个特征:我国本土和西方国家作品主侧兼顾;融入丰富语言文字载体形式要素;以展现儿童生活形象和民众智慧为主;注重语言建构运用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在阅读教学内容方面,周益民注重选取民间文学作品的语言体式和作品样式内容,教授学生多种民间文学读写方法,并重视发掘民间文学作品中有助于学生情感、审美、多元文化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内容。在教学实施方面,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呈现出七个特色,其中包括“注重口耳相传,还原本色传统”;“结合方言文化,发掘地域特色”等。由此得出的相关启示包括:民间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紧扣民间文学文本体式和语言特征,并依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积极阅读态度形成的需要来选取多种诵读、讲述方法,以及情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实施应以游戏理念指导教学设计,以读写互动发展儿童语言,并适当融入方言元素等;小学语文教师需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增加知识储备,如此才可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韦佳佳[2](2021)在《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散发着独特的语言魅力,贮藏着丰厚的文章知识、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也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研习去感受传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认传统文化经典,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但在多数高中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甚微,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言语实践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通过创设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的真实、动态的言语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拉近与文言作品之间的距离,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走进丰富而独特的文言世界,在古与今的对话中认识历史,感知传统,体悟汉语圆融之美,并以此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健康优美的汉语言文字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言语实践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从教学现实状况出发,探索分析如何在高中文言文中建构言语实践教学策略,不断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论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从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相关阐述。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言语实践的内涵及基本路径,其次基于言语实践审视文言文教学的含义及价值取向,最后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依据,明晰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能性。第二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先从现象层着眼梳理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浮浅,学习方法刻板,教师文言文教学内容重言轻文,教学方法传统单一,言语教学效果不佳,再从本质层审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离,素养培养与现实应考冲突,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第三部分根据以上分析论述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建构,这一策略建构以文言文本为附着点,以学生言语能力发展为取向,从四个维度展开,一为确定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二为组织从“静态语言”走向“动态语用”的教学内容;三为开展从“语言获得”走向“言语习得”的教学过程;四为实施从“单一局限”走向“多维动态”的教学评价。最后一部分则在以上教学策略的指导下以《陈情表》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具体介绍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将言语实践落于实处,力图使高中文言文言语实践教学策略的应用实施更具指向性与实操性。结语部分总结本文内容,并分析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帅珍珍[3](2020)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口语交际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奠基作用。首先,口语交际由于其实践、互动等特性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次,语言的建构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理应通过口语交际教学得到发展。第三,口语交际能力本身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标志。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积累、准确的语言梳理与整合、流畅的表达与交流、良好的文明交际等素养。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口语交际教学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下,学生缺少丰富的阅读积累、学生缺乏良好的交际习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设计不科学、评价不到位、思想认识不足。口语交际由于其实践、互动等特性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因此笔者通过文献梳理与实践探索,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研究,旨在强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探析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凸显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的标准;(2)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形式,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分析学生和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从现状和问题出发,笔者以语言主体转换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充分借鉴泰勒的课程理论,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大框架下,设计口语交际教学程序。接着在笔者当时实习的五年级(2班)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对教学结果做出分析。(4)最后,以问题和教学实施效果为导向,探究和设计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策略。对于不足之处,笔者将会继续研究、加以完善。

郑雅静[4](2020)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改走向深水区,培养学生适应、创造并引领未来能力的需求日益显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亟待刷新。深度学习作为教育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不仅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更为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崭新思路。小学语文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多种深度学习能力的责任,其责任的实现离不开课堂提问这一重要教学手段。本研究旨在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指答、理答以及反思四个维度分析深度学习的实现情况,以帮助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反思优化其教学活动,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太原市D小学的五名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与式课堂观察来记录她们的课堂提问设计、指答、理答以及反思,分析她们的课堂提问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论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四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主要是围绕深度学习与课堂提问进行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以及二者关系的相关阐述。第三章作为文章的核心部分,分六点对深度学习视域下D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现状研究。第一点主要对选取案例及研究维度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点至第五点分别对深度学习视域下D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指答、理答以及反思四部分进行研究,并在每一部分后面都附有相关教师访谈结果;第六点主要针对以上部分的研究得出相应结论及反思。第四章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围绕课堂提问设计、指答、理答及教师学习实践四个板块给出一些实践性建议。

全苗苗[5](2020)在《信息技术在中职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断地被引入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颠覆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固有生态。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迈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索基于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了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将信息技术引入中职诗歌教学意在解决中职诗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诗歌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较差,教师诗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评价缺位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搜索、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对学生及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所掌握的当前中职诗歌课堂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具体提升策略,意在提升中职诗歌教学的效果,努力让学生读得懂,学得进,品得出味道,感受得到诗歌学习的乐趣。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叙述了研究缘起。通过对当前中职诗歌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分析,确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中职诗歌教学效果这一研究方向。同时,对当前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诗歌教学融合的探索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打好基础。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理论阐释。主要是对信息技术以及中职诗歌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下的诗歌教学目标。第三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包括对中职诗歌教材选编现状的分析和中职诗歌课堂的教学实际调查分析,归纳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普遍问题及其原因。第四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具体策略。针对当前中职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拓展、教学过程与手段的创新和教学评价的优化等角度,探究信息技术在中职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第五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教学实例与反思。旨在为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上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参考。

邓表艾[6](2020)在《“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美国着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智力一元化”认知,西方许多国家将其视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指导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从其提出就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其强调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与中国教育改革政策高度一致性。“多元智能”理论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旨在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性的完整的人,其与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语文学科任务定位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度契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任务,亟待解决。“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多元化和智能化的特性,笔者研究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研讨与练习”的题型也是多元化和智能化的,两者有契合之处。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研讨与练习”板块中是有可行性的,不仅巩固了“研讨与练习”板块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地位,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具有实践意义,还为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操作路径。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研讨与练习”板块的应用研究是有意义的、可行的。本篇论文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部分,首先阐述选题的缘由,其次说明选题的研究意义所在,再梳理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应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撰写本论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解读,首先阐述霍华德·加德纳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多元智能”这一概念,“多元智能”理论是什么?以及相关学者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分类;再说明“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可行性,阐明“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教育方针的契合性;最后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中语文教学这两方面寻找“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可融合性。第二部分主要对“多元智能”理论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研讨与练习”板块应用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为学生和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一部分是对“研讨与练习”板块的关注现状进行调查,另一部分是针对练习题类型、教学方式以及考查方式的认同程度进行调查;教师的访谈,涉及“研讨与练习”板块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多元智能”理论的了解程度,最后将师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研讨与练习”板块中可能出现的智能培养进行归类并统计分析。本章研究旨在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智能分布概况,借着归类、统计和分析的步骤,以高中现行的人教版必修语文教材为对象,整理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研讨与练习”板块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融入情形以及统计“研讨与练习”板块中各个智能培养的数量。第四部分主要阐述“多元智能”理论在“研讨与练习”板块应用研究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具体落实为:第一,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第二,教师教学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多元化;第三,教师关注评价内容综合化,实现对学生多元化考评,以此倡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并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好的利用教材练习系统高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供一条可行路径,以便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高中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第五部分主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为例,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导学案和教学设计之中,笔者将其用于真实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检验“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证明本论文提出的策略是可行的。

张钰[7](2020)在《“共生教学”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以黄厚江经典课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一线教师投身语文教学改革的行列,他们关注语文前沿问题,立足教学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品格和理论体系,语文教育界呈现出“百花争鸣”的景象,黄厚江就是其中一位。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独到而又具有普遍意义、具有理论高度而又便于操作的主张和方法。“本色语文”和“共生教学”是黄厚江立足课堂教学,对自己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而共生教学是本色语文的操作机制,更是对本色语文的创新和发展,是黄厚江提出的最新教学理论成果。本文基于“共生教学”理论,对黄厚江阅读教学课例中的共生关系进行分类研究,并从中得出增强阅读教学共生性的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黄厚江对语文教学做出的贡献。梳理了之前研究者对共生理论与共生阅读教学的研究情况和观点看法,并且总结分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得出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第二章对共生教学理念进行基本概述,包括共生教学产生的背景和依据、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价值以及共生教学的操作要领。语文共生教学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但继承和借鉴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观和国外共生教育理论,还立足当前语文教学过程缺失、结论教学严重的现状,提出了行之有效地改善阅读效率低下的方法,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第三章基于共生教学理论,对黄厚江较为经典的阅读教学课例中的共生点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探究黄厚江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共生关系,包括教学主体间的共生、言意共生、生本共生、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共生四个方面,并且结合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理论,从学理层面对阅读课堂中的共生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将阐述理论与分析课例相结合,探究共生阅读教学的规律,从而概括总结共生阅读教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反思和见解。第四章是黄厚江共生阅读教学的当代启示,共生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改善当前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假共生”现象具有借鉴价值,最后总结归纳出实现共生阅读课堂的几点建议,帮助普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改善阅读教学现状,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建立共生阅读课堂。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包括了对黄厚江语文共生教学的反思与展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共生阅读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阅读教学思路,我们要合理借鉴,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对黄厚江阅读课例进行解读,以期理清课堂中主要的矛盾关系,从而帮助一线教师正视自己课堂中存在的张力,让教师、同伴和文本等要素都能处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环境中,使各要素都能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力帮手,这也是语文共生阅读教学最终的价值追求。

吴昊[8](2020)在《内蒙古中部区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考作为高利害选拔性考试,在试题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是使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迎来的第一个中考,教材的更新将为中考带来直接影响,而这将成为新一轮试题研究的生发点。此外,中考属于地级市自主命题,具有区域性较强的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选取2019年内蒙古中部区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个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展开横向研究,并确定以PISA 2018阅读测试为参照,从“阅读情境、阅读文本、阅读策略”三方面进行对比,并提出进一步思考。其次,为弥补横向研究的不足,对包头市近三年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做出纵向梳理,通过试题表征的变与不变,尝试剖析中考的发展趋势、命题理念,以及中考为日常阅读教学带来的正、负回冲效应。最后,结合横纵交织的研究网络,针对内蒙古中部区三个自主命题地区的中考现状从命题和教学两方面提出一定的思考和建议,从而为内蒙古中部区中考阅读试题的发展、转型提出新思路。

张亦驰[9](2020)在《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研究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具有奠基性、整合性、实践力、迁移力等特征,这与具有高阶思维、重视体验、力求整合、关注生成的深度学习有着彼此的契合性。因此,深度学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其在基础教育界发展的具体表征便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越来越关注“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阅读场域营造。鉴于此,笔者开展了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成学生的持续发展,回应阅读教学改革。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着重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意义,并简要概述了研究方法。正文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阐释了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特点、相关辨析、理论基础及设计框架;第二章运用调查分析法——教师层面的访谈法、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法,了解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归纳阐释其中的优势价值,比较分析其所暴露的问题,并且推理论证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章运用课例分析法和模型建构法,针对调查访谈暴露的三大问题提出对应的教学改进建议。通过现状分析,本文发现:针对零碎的、面面俱到的问题,可以开展专题式阅读教学,专题式阅读教学具有统整、聚焦的特点,它以生为本,确定专题方向,环环相扣,做好研前准备,多重浓缩,彰显共研成果;针对阅读教学中的公共性的理性分析,可以重视体验式阅读教学,体验式阅读教学具有个性体验的特点,它以情境为契点,唤醒学生经验,以活动为载体,经纬阅读课堂,以诵读为红线,形成情感流动;针对肤浅、单一的思维训练问题,可以推进思辨性阅读教学,思辨性阅读教学具有深度思考的特点,它质疑文本,确定问题,分析论证,交流观点,辩驳评估,完善观点。鉴于第一章的相关判据,长远来看,以上的教学改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意义体系、提升高阶思维品质,还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

王勇[10](2020)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形象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是中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提升回想能力、增强联想能力、拓展想象能力、深化情感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深入领略散文的措辞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从而有效提高散文的教学效率。从形象思维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来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一种极其特殊的思维类型。这种特殊性突出地表现在,形象思维不仅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而且是发展智力的保证。语文核心素养从众多思维类型中汲取营养,将形象思维纳入“思维发展与提升”内容之中。语文科为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了大量丰富又颇具文化底蕴的思维材料,单从“形象思维”这个专业术语的起源来看,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科目。这是因为形象思维起源于文艺作家的创作过程并且贯穿于作者文艺创作过程的始终。因此,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先天优势。散文既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在初中教材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蕴含的或鲜活的形象,或凝练的语言,或灵动的想象,或浓郁的情思,无不是作者形象思维推动的结果。所以,在初中散文课堂教学里,以散文教学为媒介,再现并剖析作者形象思维过程,使学生浸润于这种过程并从这种过程里汲取营养,便成为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本论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以初中散文教学为平台,并以总结现实散文课堂教学状况为依据,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资料数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论文主要分三个章节展开论述。首先,在第一章,笔者分析了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试图通过分析时代进步和语文核心素养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来论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语文课程性质、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征以及散文的文体特征来论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其次,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实证基础及现实意义,在第二章,笔者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对Z中学的部分初中语文老师和部分初中学生,分别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对教师访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通过对汇总结果的分析,揭示出通过初中散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最后,在第三章,笔者首先提出了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并且根据对调查数据结果的分析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则,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辅之以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

二、人是目的——关于语文教学学生观的基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是目的——关于语文教学学生观的基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民间文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
        1.1.2 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1.1.3 改进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
        1.1.4 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具有独特价值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研究
        1.3.2 关于周益民阅读教学的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访谈法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民间文学
        2.1.2 阅读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2.2 接受美学理论
        2.2.3 对话教学理论
第3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及价值维度
    3.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
        3.1.1 “儿童本位”学生观
        3.1.2 建构主义教学观
        3.1.3 立足“诗性”的语文教学观
    3.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价值维度
        3.2.1 儿童个体价值
        3.2.2 语文科教学论价值
        3.2.3 文化重构价值
第4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分析
    4.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特征
        4.1.1 地域分布特征:我国本土和西方国家作品主侧兼顾
        4.1.2 文本类型特征:融入丰富语言文字载体形式要素
        4.1.3 文本主题特征:以展现儿童生活形象和民众智慧为主
        4.1.4 价值功用特征:语言建构运用和人文素养协调并重
    4.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生成性内容分析
        4.2.1 分析框架确立
        4.2.2 教学内容分析
        4.2.3 教学内容特征
第5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1 民间童谣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1.1 以儿童文化为视基,开发多重元素趣意诵读形式
        5.1.2 以思维发展为理念,开展深度阅读研究活动
    5.2 神话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2.1 多层次对话设计,引导讲述练习
        5.2.2 多版本阅读比较,训练思维能力
        5.2.3 多人物形象解读,领会神话意蕴
    5.3 民间故事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3.1 回归原始语言形态,利用方言进行范讲
        5.3.2 立足文本叙事特点,引导多种方式创编
    5.4 对联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4.1 开展讲座活动,明晰春联对仗特点和语感
        5.4.2 结合地方对联和书法,拓展春联学习外延
    5.5 谜语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5.1 探究式阅读欣赏,引导读写结合
        5.5.2 扩充相关材料,感受谜语文化源头
    5.6 谐音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6.1 筛选组织多样素材,引征丰富文化元素
        5.6.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谐音创意设计
第6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及启示
    6.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
        6.1.1 注重口耳相传,还原本色传统
        6.1.2 结合方言文化,发掘地域特色
        6.1.3 多元文化比较,增进民族理解
        6.1.4 丰富文学形式,拓宽学习外延
        6.1.5 聚焦深度阅读,引导以读促写
        6.1.6 融入游戏元素,开展多样活动
        6.1.7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6.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启示
        6.2.1 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启示
        6.2.2 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的启示
        6.2.3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课例一览表
附录 B 访谈提纲
致谢

(2)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1.言语实践相关研究
        2.文言文教学相关研究
        3.言语实践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相关研究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一、言语实践与高中文言文教学概述
    (一)言语实践的内涵及基本路径
        1.言语实践的内涵
        2.言语实践的基本路径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含义及价值取向
        1.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含义
        2.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三)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依据
        1.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
        1.高中生对文言文喜爱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
        2.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目的浮浅,多为功利应考
        3.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刻板,停留机械背诵
        4.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重言轻文
        5.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6.高中文言文言语教学效果不佳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归因
        1.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相离
        2.素养培养与现实应考的冲突
        3.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脱节
三、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建构
    (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
        1.转变理念,明确言语能力的培养价值
        2.把握教材,提炼独特言语能力培养点
        3.分析学情,确定切合言语水平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从“静态语言”走向“动态语用”
        1.搭建言语实践平台,实现文本动态化
        2.提取言语表达资源,实现语言实践化
    (三)教学过程的开展:从“语言获得”走向“言语习得”
        1.创设言语活动情境,触发言语体认
        2.组织言语对话实践,深化言语体悟
        3.引导个体言说表达,生成言语运用
    (四)教学评价的实施:从“单一局限”走向“多维动态”
        1.立足多元内容,采用全面性评价
        2.基于生成过程,实施动态化评价
四、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以《陈情表》为例
    (一)教学设计分析
        1.分析言语实践篇目
        2.确定指向能力的《陈情表》教学目标
        3.组织动态实践的《陈情表》教学内容
        4.安排习得言语的《陈情表》教学过程
    (二)教学实践分析
        1.多重朗读,融情入境,积淀语感
        2.角色造境,移情亲历,深入体验
        3.合作借力,互鉴自省,深化体悟
        4.读写迁移,思维聚焦,阐发生成
    (三)教学实践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社会与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实困境
    二 研究综述
        (一)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二)口语交际相关研究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理论与研究设想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设想
第一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口语交际教学相关内容概述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语文核心素养
        (二)口语交际教学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二 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三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的标准
        (一)丰富的文化知识积累
        (二)准确的语言梳理和整合
        (三)流畅的表达与交流
        (四)良好的文明交际素养
第二章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访谈对象
        (四)问卷和访谈设计
    二 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一)口语交际倾听应对能力不足
        (二)未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三)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认识不深刻
        (四)缺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意识
    三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践
    一 教学程序设计
        (一)备课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评价
    二 教学课例实施
        (一)课例1《我们都来讲笑话》
        (二)课例2《我是小小讲解员》
    三 教学实施效果评价
        (一)学生知识积累的丰富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三)语言表达逐渐流畅
        (四)交际习惯逐渐养成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二 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三 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以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着眼点
        (二)以多元化的主体评价为基本点
        (三)以课堂课后相结合的评价为中心点
结语
文献参考
附录
    附录1 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口语交际教学实践课文
    附录4 学生笔记积累本和课堂图片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立足于新课改纵深发展的需要
        1.1.2 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1.1.3 基于语文学科对学生的独特价值
        1.1.4 弥补相关研究空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质量
        1.2.2 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转型升级
        1.2.3 引起教师关注语文深度学习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课堂观察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案例研究法
        1.4.4 访谈法
第二章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理性思考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深度学习
        2.1.2 课堂提问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关于深度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2.2 关于课堂提问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2.3 深度学习视域下课堂提问研究的应为与可为
        2.3.1 深度学习与课堂提问的殊途同归
        2.3.2 深度学习之课堂提问的重要任务
        2.3.3 课堂提问于深度学习的落实意义
第三章 D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
    3.1 案例选择及研究维度
    3.2 深度学习视域下D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
        3.2.1 课堂提问设计的课例分析维度介绍
        3.2.2 五节语文课例的课堂提问设计观察记录及分析
        3.2.3 课堂提问设计的教师访谈
    3.3 深度学习视域下D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指答
        3.3.1 课堂提问指答的课例分析维度介绍
        3.3.2 五节语文课例的课堂提问指答观察记录及分析
        3.3.3 课堂提问指答的教师访谈
    3.4 深度学习视域下D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理答
        3.4.1 课堂提问理答的课例分析维度介绍
        3.4.2 五节语文课例的课堂提问理答观察记录及分析
        3.4.3 课堂提问理答的教师访谈
    3.5 深度学习视域下D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反思及其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与理解
        3.5.1 深度学习视域下D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反思
        3.5.2 D小学语文教师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与理解
    3.6 研究结论与讨论
        3.6.1 研究结论
        3.6.2 研究局限
第四章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实践对策微探
    4.1 基于文本价值进行提问设计,问题要结构清晰数量合理
    4.2 建立提问指答记录档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3 要注重课堂提问反馈,巧妙利用弹性理答
    4.4 教师要自觉将深度教学理念植根于内心,寓理念于实践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信息技术在中职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
        二、中职诗歌教学
    第二节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下的诗歌教学目标
        一、诗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诗歌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三、诗歌教学要关怀学生情感成长,构筑美好精神家园
    第三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第四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价值意义
        一、富化课程教学资源
        二、活化课堂组织形式
        三、优化诗歌教学效果
第二章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诗歌教材选编现状
        一、中职诗歌教材选文内容分析
        二、中职诗歌教材选文特点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五、问卷数据分析
    第三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技术呼声高,实际使用水平低
        二、学生自制力不足,信息学习素养低
        三、学校重视度不够,信息化建设推进不力
第三章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具体策略
    第一节 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一、教师加强信息化教学素养
        二、学生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
        三、学校推进信息化环境建设
    第二节 联动教学内容,深化课堂教学
        一、诗歌教学资源丰富化
        二、资源呈现形式多元化
    第三节 创新教学过程与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一、开展信息化的吟诵教学,让学生“动口”
        二、构筑立体化的诗歌意境,让学生“动心”
        三、创设交互式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动手”
    第四节 优化教学评价,加强师生互动
        一、使用测评辅助工具,实时记录,过程评价
        二、使用互动交流工具,妙趣横生,多方评价
第四章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案例与思考
    第一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案例
        一、《国殇》教学设计
        二、《国殇》教学反思
    第二节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诗歌教学的思考
        一、把握学情基点,凸显职教特色
        二、把握学科基点,培养诗歌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教材阐明
一 “多元智能”理论相关解读
    (一)“多元智能”简介
    (二)“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融合性
二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应用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设计
        1 学生问卷
        2 教师访谈
    (二)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
        1 学生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 教师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三 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分布概况
    (一)“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分类
    (二)“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分析
    (三)“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分类统计
    (四)“研讨与练习”板块之“多元智能”理论亚智能统计分析
        1 不同册教材里“研讨与练习”中“多元智能”分布情况
        2 不同课文体裁“研讨与练习”中“多元智能”分布情况
四 “多元智能”理论在“研讨与练习”教学板块应用中的实施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1 关注教材多元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运用多种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教学多样化,学生学习多元化
        1 教师理透“研讨与练习”,融入教学过程
        2 教师合理利用“研讨与练习”,完善课堂教学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研讨与练习”,实现学生自身多元化发展
    (三)学生考评多元化
        1 定期考评,实现日常化考核
        2 多元评估,实现多元化评价
五 “多元智能”理论结合“研讨与练习”板块进行教案设计
    (一)课前导学案设计
    (二)课堂教学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共生教学”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以黄厚江经典课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1.3 概念界定
    1.2 研究现状
        1.2.1 黄厚江共生教学的理论研究
        1.2.2 黄厚江共生教学阅读的实践研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语文共生教学理念概述
    2.1 语文共生教学产生的背景和依据
        2.1.1 语文共生教学产生的背景
        2.1.2 语文共生教学提出的依据
    2.2 语文共生教学的内涵
        2.2.1 核心主张与基本特征
        2.2.2 语文共生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2.3 语文共生教学的操作要领
        2.3.1 选好共生原点
        2.3.2 激活共生现场
        2.3.3 促进共生过程
第三章 黄厚江共生阅读教学课例评析
    3.1 教学主体间的共生
        3.1.1 师生共生
        3.1.2 生生共生
    3.2 “言”与“意”的共生
        3.2.1 言意共生的教学片段评析
        3.2.2 言意共生是共生课堂的关键
    3.3 学生与文本共生
        3.3.1 生本共生的教学片断评析
        3.3.2 生本共生是共生课堂的必然追求
    3.4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共生
        3.4.1 共生教学片断评析
        3.4.2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共生是共生课堂的重要标志
第四章 共生阅读教学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启示
    4.1 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4.1.1 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起点
        4.1.2 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4.1.3 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
    4.2 运用教学机制,激活共生现场
        4.2.1 常用问题来激活共生课堂
        4.2.2 善用矛盾来激活共生课堂
        4.2.3 巧用教材来激活共生课堂
    4.3 在关系的建构中共生共长
        4.3.1 创设良好的对话情景
        4.3.2 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共生共长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内蒙古中部区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一)测试评价研究的价值
        (二)统编本教材对中考命题的影响
        (三)内蒙古中部区中考试题研究相对匮乏
    二、选题依据
        (一)理论基础
        1.PISA阅读素养测试
        2.泰勒的“学习经验理论”
        3.Grabe的“阅读心理交互作用模式”
        (二)政策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
        3.语文学科学业考试说明
    三、文献综述
        (一)基于全国中考的整体性研究
        1.立足于试题本身的研究
        2.立足于国际先进评估项目的研究
        (二)中考语文区域性相关研究
        (三)回归命题的试题研究
        (四)回归教学的试题研究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分析统计法
        3.比较法
第一章 PISA阅读素养视域下2019 年中考阅读试题分析
    一、选用PISA进行分析的缘由
    二、基于PISA反观中考阅读试题
        (一)阅读情境
        (二)阅读文本
        (三)阅读策略
第二章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的稳定与发展
    一、中考阅读试题的稳定因素
        (一)阅读试题的构成与分值
        (二)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
        (三)阅读试题的课程取向
        (四)阅读试题的整合考查
    二、中考阅读试题呈现的新变化
        (一)阅读任务难度加大
        (二)阅读视角均衡化
第三章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命题理念及回冲效应
    一、试题发展的整体趋势及命题理念
        (一)中考阅读命题的发展趋势
        1.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2.注重综合能力考查
        3.重视优秀传统文化
        4.尊重学生阅读体验
        (二)对命题的进一步思考
        1.命题形式及题型稳定带来的问题
        2.课程取向相对单一
        (三)中考阅读命题的支撑理念
    二、中考对阅读教学的回冲效应
        (一)正向导学作用
        (二)负向导学作用
第四章 基于阅读能力测试的思考及建议
    一、由中考语文阅读引发的命题思考
        (一)引入多种阅读情境
        (二)丰富阅读材料的文本形式
        (三)细化并完善阅读认知过程
        (四)关注中考命题的区域性
    二、由中考语文阅读引发的教学思考
        (一)落实日常学习中的能力训练
        (二)提高阅读方法的运用频率
        (三)找准基点,拓展生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19 年内蒙古中部区中考语文阅读文本及题干梳理
    附录2 、包头市2017 年—2019 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梳理
致谢
作者简介

(9)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及其意义
    三、文献梳理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第一节 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二、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三、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情境学习理论
        三、元认知理论
    第三节 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框架
        一、教学目标素养化
        二、教学内容整合化
        三、学习活动情境化
        四、教学评价过程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师层面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认知
        二、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教学
        三、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反思
    第二节 学生层面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状况
        一、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生心理
        二、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式
        三、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生评价
    第三节 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总结
        二、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探寻
    第一节 开展专题式阅读教学,促进整体生成
        一、以生为本,确定专题方向
        二、环环相扣,做好研前准备
        三、多重浓缩,彰显共研成果
    第二节 重视体验式阅读教学,落实个性体验
        一、以情境为契点,唤醒学生经验
        二、以活动为载体,经纬阅读课堂
        三、以诵读为红线,形成情感流动
    第三节 推进思辨性阅读教学,通往深度思考
        一、质疑文本,确定问题
        二、分析论证,交流观点
        三、辩驳评估,完善观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前言)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进步需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第二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一、语文课程性质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初中散文教学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第二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一、形象思维能力问卷调查的设计
        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调查的数据分析
        三、教师教学访谈及分析
    第二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教师层面
        (一)重视知识掌握,轻视思维发展
        (二)缺乏思维理论,训练浮于表面
        (三)以讲代悟,忽视情感浸润
        (四)肢解文本,阻滞思维流畅
        二、学生层面
        (一)表象储备匮乏,缺乏丰富性
        (二)回想能力欠缺,缺乏程序性
        (三)联想能力薄弱,缺乏灵活性
        (四)想象能力贫乏,缺乏创造性
        (五)情感能力浅显,缺乏深刻性
第三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及策略
    第一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一)语言文字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二)思维是语言文字的内驱动力
        二、发展思维和知识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一)知识为思维发展提供材料
        (二)思维贯穿于知识教学过程
        三、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协调发展的原则
        四、思维训练契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原则
        (一)思维训练内容的制定需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对思维训练具有内在规定性
        五、思维训练要适宜学生学习的启发性原则
        (一)思维训练要注重启发动机
        (二)思维训练要把握启发时机
    第二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层面
        (一)转变语文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学目标
        (二)提升形象思维素养,注重思维训练过程
        (三)引领学生品读,体悟散文情韵
        (四)整合行文材料,保持思维连贯
        二、学生层面
        (一)析化文章内容,丰富表象储备
        (二)紧握行文线索,提升回想能力
        (三)深入对比迁移,增强联想能力
        (四)发散思维视角,拓展想象能力
        (五)剖析作者情愫,深化情感能力
    第三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情感体悟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二、注意形象感知与归纳概括相结合
        三、注意联想想象与逻辑推理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人是目的——关于语文教学学生观的基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D]. 王志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韦佳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 帅珍珍.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D]. 郑雅静. 山西大学, 2020(01)
  • [5]信息技术在中职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全苗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板块的应用研究[D]. 邓表艾.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7]“共生教学”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以黄厚江经典课例为例[D]. 张钰. 济南大学, 2020(01)
  • [8]内蒙古中部区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分析[D]. 吴昊.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07)
  • [9]深度学习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张亦驰. 苏州大学, 2020(03)
  • [10]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王勇. 喀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以人为本——对语文教学学生观点基本观点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