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农村小水电发展战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达,吴昊[1](2021)在《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文中研究表明2000年2月12日,水利部以水电[2000] 46号文印发《关于进行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选点工作的通知》,对在新时期开展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选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2月16日,浙江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加强小水电安全生产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水电[2000]2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小水电行业管理,规范电站安全生产,杜绝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隐患。
施倬慧,阮天鹏[2](2020)在《小水电清理整改及绿色发展的思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2018年以来,在水利部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审计涉及浙江省金华市小水电问题整改要求以及国家四部委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见,金华市对本市小水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整改,系统谋划农村水电绿色转型发展。图3幅。
郝燕[3](2019)在《中国农村能源建设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2006年) ——以燃料为核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能源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用能严重短缺,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带来了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农村能源问题,对缓解能源紧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农村能源政策,结合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具体实践,分三个时段研究了1949-2006年中国农村能源的建设情况。第一阶段(1949—1979年),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地区能源严重短缺,由于依赖于自给自足的半封闭经济环境,外部供给的能源的尤为匮乏。该时期,政策的设计以单项能源技术开发利用为主,技术政策的实施主要依托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各地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发展小煤炭、沼气、小水电资源。第二阶段(1980—1995年),这一阶段农村能源政策实现了从“单项能源技术”到“多能互补”、从“注重解决能源短缺”到“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从“讲求实效”到“讲求效益”的三大转变,在“开发与节约并重”方针导向下,进行了营造薪炭林试点、改灶节柴,推广省柴(煤)灶、生态农业试点三大实践,农村能源消费得到基本满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着。第三阶段(1996—2006年),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农村能源的建设工作逐步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各地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屡有创新,农作物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试点推广,探索出了农村现代化的炊事用能方式;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创造出北方“四位一体”和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工程模式,满足了农民对高品质能源的需求。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逐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与此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1949—2006年中国农村能源的建设总体稳步发展,成绩显着;技术的进步与经费投入是农村能源政策得以落实的关键;农村能源的选择受农民收入水平及消费观念的制约。
邢援越[4](2017)在《推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 为水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文中提出5月底,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从去年1月开始分批进驻各地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对个别地区提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小水电、过度开发中小水电、造成生态破坏的督察意见。党中央、国务院最近专门通报了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的情况,小水
胡晓波[5](2016)在《基于GEF项目的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农村重要的能源和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农村水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村水电在生态环境和安全运行等方面造成了诸多问题,亟需开展绿色改造。本文在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增值项目(GEF项目编号:6919)基础上,开展对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研究。本文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参与GEF项目的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进行研究,提出了绿色改造需要遵循的核心原则,总结并归纳了主要的绿色改造措施,研究了参与GEF项目试点电站的绿色改造典型案例,对比分析了GEF项目中东西部地区绿色改造的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确立了农村水电绿色改造原则并据此对绿色改造措施进行分类。根根据绿色水电相关理论和研究,确立了农村水电绿色改造需要遵循的“先保护、后治理、顾民生、促生产”原则。根据该原则,进一步将绿色改造措施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如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负面影响治理措施>民生条件改善措施>安全生产提升措施。(2)对GEF项目绿色改造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从GEF项目中挑选出浙江省盘溪梯级电站、湖北省杨道河梯级电站、重庆市马颈电站共3个电站作为典型案例,分别从环境、社会、管理三个方面对电站的现状、绿色改造计划以及预期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改造不但可以显着地改善水生态环境,获得较大的减排效益,而且会显着提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并最终促进电站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3)GEF项目绿色改造整体是合理的。对参与GEF项目的24座试点电站的绿色改造措施进行汇总,并对试点电站四个类别的绿色改造措施投资进行了分析。经计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系数基准值>负面影响治理措施系数基准值>民生条件改善措施系数基准值>安全生产提升措施系数基准值,即:K1>K2>K3>K4,说明GEF项目绿色改造符合绿色改造原则。(4)东西部地区绿色改造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绿色改造整体投资是合理的,但统筹考虑四项措施时,东部地区电站与西部地区电站的绿色改造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绿色改造措施优先顺序:安全生产提升>民生条件改善>负面影响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电站各改造措施系数曲线与基准值曲线偏离较大,与绿色改造基准值符合的不太好;东部地区绿色改造措施优先顺序: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条件改善>负面影响治理>安全生产提升,电站各改造措施系数曲线与基准值曲线偏离较小,与绿色改造基准值符合的较好。
沈永东[6](2014)在《变动环境中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策略性互动研究》文中提出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取消“双重管理体制”、“去行政化”、“对四类组织实行统一登记”等,开启了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新变革。这项新的改革措施传递了两大信号:一方面,行业协会商会类等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现有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已成为行业协会商会类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国家需要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寻找新的路径来调整应对变动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革过程表明,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不是被单一力量所决定的静态结构,而是国家与社会多元互动的动态过程。在此情形下,如何解读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互动多元化与动态性的成因就显得必要而紧迫。学界对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实现了从“国家与社会二分”向“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理论范式转型。在此背景下,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研究也实现了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的广泛讨论,其中不乏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但是,当求解“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何以呈现多元化与动态性”这一议题时,已有研究成果显得并不充分:结构论争的宏观理论显得静态僵化,忽视结构主体的能动性建构;行动分析的微观理论则显得碎片化,忽视行动主体的外部环境规约。基于结构-能动统一的视角,本文将“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互动的多元化与动态性”成因解读为“变动外部环境中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之间策略性互动”,这包括“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双向策略性互动”、“外部环境与策略性互动之间的相互形塑”两个部分。实证研究表明,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基于各自利益与能力采取不同的策略性行动实现双向互动;变动的外部环境则会影响改变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互动方式与结果,最终呈现出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不同互动关系类型。大样本数据统计发现,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呈现出目标对象的多样化,政策参与途径和方式的多元化,近三分之一的行业协会商会在与政府的互动中成功地影响政策制定、政策修改或停止政策执行,且行业协会商会生成方式与政府政策意志都对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频次产生显着影响;比较案例分析进一步表明,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具有持续性、动态性与调适性,外部环境与策略性互动之间则是相互形塑的,“变动外部环境中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之间的策略性互动”展现出两者不同的互动关系类型:公民社会、政府支配、法团主义与多元类型混合。基于上述研究发现,论文可能在以下方面做出贡献:第一,采用结构-能动统一的新视角来解读当代中国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关系的多元化与动态性,超越了既有理论中结构论争静态僵化与行动分析碎片化的研究不足;第二,将当代中国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关系的多元化与动态性成因解读为“变动外部环境下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双向策略性互动”,摆脱了既有理论研究中“国家控制社会”与“社会反抗国家”的二元思维,注重对国家与社会双重主体的能动性讨论,强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非是单一力量作用的结果,而是国家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调适的动态过程;第三,研究结果对未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动向具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能够有效地影响政策制定与执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行为,这突破了现有研究中“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仅是巩固当前中国威权政体”观点的不足,预示着未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是一个多元、动态的开放过程。
方玉建,张金凤,袁寿其[7](2014)在《欧盟27国小水电的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欧盟27国发展小水电的现状和战略规划、欧盟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结构比例,以及欧洲小水电协会系统推进小水电发展所起的作用.根据国家水利部颁发的《"十二五"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对我国发展小型和微型水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例如:小水电的权责不清晰;小水电站数量多和管理难;小水电开发产业的延续性差和未来趋势不清晰;小水电设备的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例如技术水平低、技术储备不足、科研投入少和科研能力差、管理程度浅等;小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偏低和径流式电站的问题.提出了5点建议:明晰小水电的权责关系,规范小水电的开发和经营;建立小流域发展综合管理委员会,采取"电站群"的管理方式;把握我国和国际市场的小水电发展趋势,把小水电产业做大做强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从"一个科研中心、两个方向"出发,提升小水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低的思路;提高小水电站年满发小时数即设备的利用率,增加小水电的发电效益.
纪计坡[8](2012)在《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研究》文中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水能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水电不仅是可再生、环境友好型的电力,而且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污染,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有积极作用。目前水能资源开发已处于较高的水平,资源可开发增量和潜力有限,工作重心已从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逐步向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转变。大量早期建成的水电站设备已经达到或超过折旧年限,效率偏低,存在安全隐患。现阶段应在继续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村水电站改造工程。因此,开展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研究,将成为农村水电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小水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提高水工设施能效、老化设备更新改造、增效扩容为思路,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实现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新观点,现将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阐述研究农村小水电改造的目的和意义。(2)结合农村小水电的发展情况,说明农村小水电改造必要性和作用,阐述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3)结合工程改造实例,根据农村小水电站的成功改造经验,提出了农村小水电站技术改造的一些建议,对农村小水电站技术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王丽莉[9](2012)在《浙江省小水电项目并网效益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水电是一种非碳清洁能源,其资源储量巨大,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小水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小水电并网运行的效益分析成为电力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小水电的综合效益指其宏观效益、微观效益及技术效益。提高农村电气化程度、促进农村及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比较优势是小水电宏观效益分析的重点,微观效益主要关注小水电的售电收入、生产运营成本和上缴税额,技术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小水电并网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技术性影响。本文不拘泥于小水电微观经济效益分析细节,从延伸水能循环链,优化电网发供电平衡、提高用户电能质量的角度出发,改善小水电经营模式,分别构建了小水电和电灌站联合经营模式和小水电和抽蓄站联合经营模式,并对新模式下联合经营单元及小水电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在分析小水电技术效益时考虑了小水电并网所带来的积极的技术性影响,同时着重分析了小水电并网给系统带来的无功电压波动及成因,提出了小水电并网无功调节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小水电并网的技术效益;分析了提升浙江省小水电综合效益的发展策略轨迹及经验,总结了当前制约浙江省小水电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充分发挥浙江小水电综合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解决办法。
栗宝卿[10](2010)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传统化石类能源的资源稀缺性以及其消耗带来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显现,历史上的四次能源危机和传统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危害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战略重点,发展可再生、清洁的替代能源成为全球的迫切要求。以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循环利用的优势,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价格逐步降低,部分可再生能源已初步具有商业价值,具备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属性。与此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技术属性,发展可再生能源已不止是解除全球常规能源逐步枯竭和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的一系列约束,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革命的动力,甚至把它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我国化石类能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过多地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类资源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依赖化石类能源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禀赋和环保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规则角度看都是不允许的。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好,根据目前的测算看,总蕴藏量达50亿千瓦以上,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现实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消除资源约束、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能源利用历史的角度看,能源替代是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表明,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次世界性的能源系统替换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需要人类做出巨大努力,可再生能源目前虽然已初步具备替代的属性,但其作为完全替代性能源的发展过程仍将是漫长的,需要财税政策长期地支持,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实施,首先要遵从可再生能源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具体分析看,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高技术、外部性、产业化、资金密集型和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六个主要特性。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可划分为研发、示范、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所需政策都有所不同。从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研发、资本、政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在四个因素中,市场和研发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政策和资本均围绕市场和研发两个要素展开。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过程中,要结合上述规律和技术及市场现状,首先要清晰目前和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什么时候发展?怎样实现高效发展等问题。从矫正可再生能源外部性、市场失灵角度看,结合可再生能源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国家财政、税收职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国家主导,财税支持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借鉴世界典型发达国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国在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时,需要强调国家的主引导作用,避免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区别发展阶段一律施以激励政策等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目标的清晰性、层次性,对资源禀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详加识别、重视项目运营,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具体化和稳定性,财税政策支持要有足够性以及注意协调相关利益方的平衡等要素。把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在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清晰财税政策的目标,把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政策的执行效率。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保持资源禀赋与种类发展、资本和技术、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产业上下游、各发展阶段以及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七个方面的总体协调。根据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项目示范、产业化发展以及商业化四个阶段的规律,财税政策实施必须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且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说,财政政策注重于前三个阶段,税收政策侧重于后两个阶段,总体过程看,财税激励政策趋于由强转弱。从我国资源禀赋和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各种类技术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看,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排序是积极发展小水电和风电,稳妥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地热能,谨慎发展海洋能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明智选择。分析当前我国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和政策现状表明,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种类的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立法缓慢,操作性不强,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效益缺失,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定期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根据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和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实施的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未来总量收支状况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发展需求目标,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以弥补未来的项目补贴需求,由于当前火力发电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尽快疏导电价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一个占据电力市场较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巨额亏损,而可再生能源一枝独秀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化石类能源以及更加环保的成本外部性并没有显性化,根据当前技术条件和国际市场相关交易情况,对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行量化测算结果显示,在完全成本的口径下,目前可再生能源并不比传统能源价格更高,且未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的扩大,其产品价格将更具有竞争性。此外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的因地制宜开发的特点,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目前还有缺失,符合可再生能源自身特性(分布式能源)出发的市场政策亟待建立;面向公众团体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引导政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目前的政策现状,我国财税政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主要包括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要统筹;财税政策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税收政策要综合引导,各有侧重以及保持政策具体公开而透明、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等原则。在财政支持具体政策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清晰财政支持目标效果,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负担兼顾东西部差距,借鉴《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施行差别化的负担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等。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尽快清晰和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适用税法、清晰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激励细则。关于资源税和碳税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现状,应该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总体看“征比不征好、早征比晚征好”此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除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大问题和矛盾需要尽快解决,比如:强化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传统电力企业与电网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好相关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疏导当前电价矛盾和以电价机制引导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重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等等方面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总之,本文大量的实证材料,从人类能源利用历史、资源环境出发,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三大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能源转换难度,论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性分析出发,论证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全面、整体的分析。通过考察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以及可再生能源规划,考察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试图跳出单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从更宽广的视野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提炼出内外部影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分析出的问题和矛盾出发,结合未来发展的规模、未来的成本走势及补贴政策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财税支持的渠道和方式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提出详细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指导原则和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寄希望于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鉴于可再生能源种类较多,难以——详细论证,本文侧重于占可再生能源较大比例的电力部分进行了论述。
二、浙江省农村小水电发展战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农村小水电发展战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论文提纲范文)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小水电清理整改及绿色发展的思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金华市小水电现状及清理整改 |
3 绿色发展 |
4 结 语 |
(3)中国农村能源建设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2006年) ——以燃料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及断限与分期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以单项能源技术开发利用为主阶段(1949—1979 年) |
第一节 严重的能源短缺与不良生态后果 |
一、严重的燃料短缺状况 |
二、燃料短缺的原因 |
三、燃料短缺带来的不良影响 |
第二节 就地开发、分散用能背景下的农村能源建设 |
一、恢复开办小煤窑,就地供应农村民用 |
二、“土洋结合”办沼气,为解决燃料开辟新路径 |
三、坚持“小、土、群”建设小水电,推动农村电气化 |
第三节 1949-1978 年农村能源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
一、建设成效 |
二、建设中的不足 |
小结 |
第二章 “多能互补”的综合建设阶段(1980—1995 年) |
第一节 农村能源建设政策方针实现三大转变 |
一、建设格局从单项能源技术向“多能互补”转变 |
二、建设目标从重解决能源短缺向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转变 |
三、建设方针从“讲求实效”向“讲求效益”转变 |
第二节 “开发与节约并重”方针导向下的农村能源建设 |
一、营造薪炭林试点 |
二、改灶节柴,推广省柴(煤)灶 |
三、生态农业建设快速起步 |
第三节 1980-1995 年农村能源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
一、建设成效 |
二、建设中的不足 |
小结 |
第三章 以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阶段(1996—2006 年) |
第一节 农村能源概念内涵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措施 |
一、严禁焚烧秸秆,开发秸秆气化技术实现能源转化 |
二、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工程模式 |
三、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工程模式 |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建设呈现出两大特征 |
一、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注重技术创新 |
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和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 |
小结 |
结论 |
一、农村能源建设总体稳步发展,成绩显着 |
二、技术的进步与经费投入是农村能源政策得以落实的关键 |
三、农村能源的选择受农民收入水平及消费观念的制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推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 为水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社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
1.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
2. 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
3. 水利部党组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 |
二、农村水电发展面临的形势 |
1. 资源环境成为农村水电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
2. 水资源需求变化要求调整农村水电工程功能定位 |
3. 电力需求不足促使地方减缓甚至停止农村水电开发 |
4. 部分老旧农村水电站严重影响安全和生态 |
三、水电局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 |
1. 转变发展理念, 突出绿色发展 |
2. 开展生态修复, 以河流为单元实施增效扩容改造 |
3. 制定修订标准, 完善绿色小水电标准体系 |
4. 出台指导意见, 加强绿色小水电顶层设计 |
5. 坚持问题导向, 严格项目环境保护 |
6. 加强舆论宣传, 凝聚社会共识 |
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的实践 |
1. 浙江开展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 |
2. 福建开展农村水电生态修复试点 |
3. 陕西全方位促进绿色水电建设 |
4. 其他地区的实践 |
五、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
1. 积极支持农村水电有序发展 |
2. 优化调整农村水电布局 |
3. 大力推进农村水电生态修复 |
4. 积极引导农村水电绿色发展 |
5. 坚决守住农村水电安全生产底线 |
6. 继续加强舆论宣传 |
7.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
(5)基于GEF项目的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河道修复 |
1.2.2 环境治理 |
1.2.3 民生工程 |
1.2.4 安全生产 |
1.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2 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逻辑框架 |
2.1 绿色水电概念 |
2.2 国内外绿色水电标准 |
2.3 中国小水电发展宏观政策 |
2.4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
2.4.1 项目背景 |
2.4.2 项目要求 |
2.4.3 项目成果 |
2.5 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增值”项目 |
2.5.1 项目背景 |
2.5.2 项目目标 |
2.5.3 项目内容 |
3 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措施研究 |
3.1 绿色改造原则 |
3.2 绿色改造措施分类 |
3.3 绿色改造措施分析 |
3.3.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3.3.2 负面影响治理措施 |
3.3.3 民生条件改善措施 |
3.3.4 安全生产提升措施 |
4 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典型案例 |
4.1 重庆市马颈电站 |
4.1.1 工程概况 |
4.1.2 现状分析 |
4.1.3 改造计划 |
4.1.4 效益预期 |
4.2 湖北省杨道河梯级电站 |
4.2.1 工程概况 |
4.2.2 现状分析 |
4.2.3 改造计划 |
4.2.4 效益预期 |
4.3 浙江省盘溪梯级电站 |
4.3.1 工程概况 |
4.3.2 现状分析 |
4.3.3 改造计划 |
4.3.4 效益预期 |
5 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初步评估 |
5.1 绿色改造措施选用 |
5.2 绿色改造总体评估 |
5.3 东西部地区绿色改造总体比较 |
5.4 东西部地区各项绿色改造措施比较 |
5.4.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5.4.2 负面影响治理措施 |
5.4.3 民生条件改善措施 |
5.4.4 安全生产提升措施 |
5.5 相关建议 |
5.5.1 合理调整绿色改造措施 |
5.5.2 鼓励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变动环境中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策略性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2 文献述评 |
2.1 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研究及其转型 |
2.1.1 国家与社会二分关系研究 |
2.1.2 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 |
2.2 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研究:结构论争、行动分析及其超越 |
2.2.1 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研究的结构论争 |
2.2.2 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研究的行动分析 |
2.2.3 超越结构论争与行动分析:变动外部环境中的策略性互动 |
2.3 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研究 |
2.3.1 国外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研究 |
2.3.2 国内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研究 |
2.4 已有研究的简短评论 |
3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3.1 分析框架 |
3.2 研究假设 |
3.2.1 双重能动与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 |
3.2.2 外部环境与策略性互动 |
4 研究设计 |
4.1 概念界定 |
4.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4.3 变量定义及其测量 |
5 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基本情况与影响因素:大样本数据分析 |
5.1 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的基本情况 |
5.2 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的影响因素 |
5.2.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5.2.2 回归分析 |
5.3 小结 |
6 变动外部环境中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策略性互动:比较案例研究 |
6.1 泰顺小水电行业协会 |
6.2 温州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
6.3 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 |
6.4 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 |
6.5 多案例比较研究分析 |
6.5.1 外部环境、双重能动与策略性互动 |
6.5.2 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的持续性与动态性 |
6.5.3 外部环境与策略性互动的相互形塑 |
6.6 小结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发现 |
7.2 研究贡献 |
7.3 可能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研问卷 |
附录2 调研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与学术经历 |
(7)欧盟27国小水电的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小水电的界定 |
2 欧盟27国小水电的现状和战略规划 |
3 我国小水电的现状和战略规划 |
4 我国小水电发展的问题及战略思考 |
4.1 小水电的权责不清晰 |
4.2 小水电站数量多、管理难 |
4.3 小水电产业的延续性差和未来趋势不清晰 |
4.4 小水电设备的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 |
4.5 小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偏低及型式问题 |
5 展望和建议 |
(8)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农村小水电改造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要做的工作及主要技术路线 |
1.4 小结 |
第二章 农村小水电改造的现状分析 |
2.1 农村小水电的发展情况 |
2.2 农村小水电改造势在必行 |
2.3 农村小水电技改的主要内容 |
2.4 小结 |
第三章 观美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
3.1 综合说明 |
3.2 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 |
3.3 工程特点 |
3.4 小结 |
第四章 抛网山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后评估 |
4.1 项目概况 |
4.2 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 |
4.3 项目评价 |
4.4 存在问题和建议意见 |
4.5 小结 |
第五章 桥激水库电站机组报废改建项目 |
5.1 工程概况 |
5.2 工程建设背景 |
5.3 工程建设的总体内容 |
5.4 工程特点 |
5.5 老电站技术改造的总体思路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图 |
参考文献 |
(9)浙江省小水电项目并网效益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中国能源状况及供需矛盾分析 |
1.1.2 水电开发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
1.1.3 浙江省小水电发展情况 |
1.1.4 小水电项目效益分析研究内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小水电项目经济效益模型方法及应用研究 |
2.1 小水电经营模式 |
2.1.1 小水电或小水电群独立经营 |
2.1.2 小水电和电灌站或抽蓄站联合经营 |
2.2 小水电和电灌站联合经营经济效益分析 |
2.2.1 小水电和电灌站联合经营模型构建 |
2.2.2 约束条件 |
2.2.3 小水电和电灌站联合经营计算流程 |
2.3 小水电和抽蓄站联合经营经济效益分析 |
2.3.1 小水电和抽蓄站联合经营模型构建 |
2.3.2 约束条件 |
2.3.3 小水电和抽蓄站联合经营计算流程 |
2.4 实证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水电项目技术效益分析研究 |
3.1 小水电项目技术效益分析对象 |
3.1.1 小水电能源转换效率及能源回收率 |
3.1.2 小水电负荷调节特性 |
3.1.3 小水电上网无功波动及成因 |
3.2 小水电并网无功调节方法 |
3.2.1 安装双向自动调压器(BSVR) |
3.2.2 变电站采用宽幅有载调压主变 |
3.2.3 转移小水电负荷 |
3.2.4 使用宽幅无载调压配电变压器 |
3.2.5 小水电站进相运行 |
3.2.6 加强力率和无功考核 |
3.3 实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浙江小水电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 |
4.1 浙江省小水电发展策略 |
4.1.1 改革小水电投资体制 |
4.1.2 实施积极的小水电电价政策 |
4.1.3 建立以小水电协会为主的行业管理新模式 |
4.1.4 创建和规范小水电市场 |
4.2 浙江省小水电发展政策的建议 |
4.2.1 浙江小水电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 |
4.2.2 进一步提升浙江小水电政策的建议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
四、全文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安排 |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 |
第一节 世界和我国能源现状 |
一、能源利用历史概述 |
二、世界能源储量及消费总体状况 |
三、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状况 |
四、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
第二节 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 |
一、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危害 |
二、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三节 传统能源利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
一、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
二、电力产业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
三、气候变化的危害 |
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 |
第五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资源情况 |
一、水能 |
二、风能 |
三、太阳能 |
四、生物质能 |
五、地热能及海洋能 |
第六节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 |
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二、消除资源约束、保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
三、建设新农村及缩小城乡、东西部差距的需要 |
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
五、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维护国际形象的需要 |
第二章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 |
第一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运行方式 |
一、风力发电 |
二、太阳能发电 |
三、小水电 |
四、生物质发电 |
五、地热发电 |
六、海洋能发电 |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产业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在电力产业中的地位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市场 |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网运行方式 |
四、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 |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特性分析 |
一、高技术性 |
二、资金密集型 |
三、外部效应 |
四、产业化特征 |
五、分布式与集中式共存的特点 |
六、间歇性、随机性特点 |
第四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分析 |
一、基于产业发展理论的动力因素分析 |
二、资本有机构成对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启示 |
三、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
第五节 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商品属性 |
三、国家支持的政策机理和依据 |
四、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具体分析 |
第三章 国内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政策 |
第一节 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
一、全球可再生电力能源总体情况 |
二、主要国家的总体发展现状和目标 |
三、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分类发展情况 |
四、消除电网约束,大力建设智能电网 |
第二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具体政策 |
一、技术研发支持 |
二、投资和生产鼓励 |
三、培育市场政策 |
四、鼓励消费政策 |
第三节 制订政策容易忽视的要素 |
一、目标的清晰性 |
二、目标的层次性和计划科学性 |
三、资源和技术的充分识别 |
四、重视项目运营 |
五、激励政策的透明、公开性 |
六、政策和市场的稳定性 |
七、财政政策力度的足够性 |
八、政策实质内容的具体化 |
九、能源市场的改革和准入 |
十、相关方利益平衡 |
第四节 制订政策需要消除的误区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价格降低取决于技术突破 |
二、不厘清发展阶段、制定一刀切政策 |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比传统能源价格高,会阻碍经济发展 |
四、单纯强调政府直接投入 |
第五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主要经验 |
一、国家重视、政府主导 |
二、国家级的可再生电力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
三、契合资源国情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规划 |
四、国家政策支持是必行之路 |
五、发展初期政策支持成为主动力 |
六、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 |
七、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
八、重视金融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激励 |
第四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
二、我国参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企业情况 |
三、资本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支持 |
第二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演变总体脉络 |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
二、我国预测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对比 |
第四节 我国当前可再生电力能源行政管理体制 |
第五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具体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
第一节 风力发电 |
一、我国风电的政策演变 |
二、陆地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
三、海上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
四、风电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
五、风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六、风力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二节 小水电 |
一、政策变迁 |
二、项目经济性 |
三、其他政策实施情况 |
四、小水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五、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三节 生物质能 |
一、项目经济性状况 |
二、生物质发电主要政策情况 |
三、生物质发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四、生物质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 |
一、项目经济性情况 |
二、光伏发电主要政策 |
三、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
四、光伏发电未来的价格走势 |
第五节 地热能及海洋能发电 |
一、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情况 |
二、地热能主要情况 |
三、当前地热及海洋能利用存在问题 |
第六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
一、发展中的可再生能电力能源技术 |
二、未来可再生能电力能源发展的重点排序 |
第六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实践经验 |
一、国家重视,目标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
二、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 |
三、财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
四、市场及价格政策积极引导了产业发展 |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几个方面 |
一、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的协调 |
二、速度与质量的协调 |
三、速度与效益的协调 |
四、可再生电力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 |
五、产业发展阶段衔接的协调 |
六、产业上下游的协调 |
七、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相协调 |
第三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
二、立法缓慢,配套措施不完善 |
三、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有待完善 |
四、资源、环境效益政策缺失 |
五、价格体制有待理顺 |
六、财政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组织不力 |
七、财政支持体系不完整、效率有待提高 |
八、政策不及时、政策模糊不清晰 |
九、政策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缺失 |
十、缺乏相关利益方协调机制 |
十一、特性出发的市场建立不全面 |
十二、强制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配额机制尚未建立 |
第七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财税要素分析 |
第一节 传统能源外溢成本缺失的影响 |
一、资源税缺失的影响 |
二、环境税缺失的影响 |
第二节 分布式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分析 |
第三节 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
一、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总收入测算 |
二、风力发电所需补贴额 |
三、太阳能发电所需补贴额 |
四、生物质能所需补贴额 |
五、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基金总量收支平衡情况 |
第四节 价格与财税政策 |
一、价格与财税政策的关系 |
二、电价与社会承受能力 |
第五节 与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分析 |
一、财税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分析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各发展阶段政策选择 |
第八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财税支持政策的优化原则 |
一、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 |
二、上下游及横向综合统筹 |
三、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
四、综合引导、各有侧重 |
五、政策要保持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
六、国家主导与全民负担相结合 |
七、定期政策评估机制 |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具体建议 |
一、根据战略目标确定财政支持范围和渠道 |
二、加大财政直接支持力度 |
三、清晰财政支持的目标效果 |
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东西部区别负担的机制 |
五、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 |
六、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
第三节 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
一、细化可再生电力能源适用税法 |
二、清晰各项税收激励政策 |
三、资源税、碳税应该列入议事日程 |
第四节 其他建议 |
一、强化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
二、建立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
三、重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激励 |
四、协调处理好横向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关系 |
五、注重产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
六、积极疏导电价矛盾 |
七、发挥价格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的引导作用 |
八、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浙江省农村小水电发展战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J]. 赵建达,吴昊. 小水电, 2021(03)
- [2]小水电清理整改及绿色发展的思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 施倬慧,阮天鹏. 小水电, 2020(06)
- [3]中国农村能源建设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2006年) ——以燃料为核心[D]. 郝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4]推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 为水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J]. 邢援越.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7(08)
- [5]基于GEF项目的中国小水电绿色改造研究[D]. 胡晓波.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6]变动环境中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策略性互动研究[D]. 沈永东. 浙江大学, 2014(05)
- [7]欧盟27国小水电的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思考[J]. 方玉建,张金凤,袁寿其.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4(07)
- [8]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研究[D]. 纪计坡. 浙江大学, 2012(06)
- [9]浙江省小水电项目并网效益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D]. 王丽莉.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3)
- [10]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D]. 栗宝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1)
标签:小水电论文; 可再生能源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能源结构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