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显示器字符功能板电路的改进设计

平视显示器字符功能板电路的改进设计

一、平视显示器字符功能板电路改进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韩润哲[1](2014)在《施药性能仿真试验台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施药技术基础性试验研究是保证单位面积施药量、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必要措施。本文针对目前一些果园施药机械与施药技术落后,施药控制系统控制性能差,无法对施药过程进行在线监测等问题,借助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块设计方法,设计了施药性能仿真试验台并进行基于试验台的相关试验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明确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即能满足施药机压力波动特性研究、施药机喷雾均匀性性研究、施药机速度模拟试验以及施药机变量施药的研究。通过方案比较,确定了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在对喷雾泵、电磁阀、电动球阀等部件进行选型及功能分析、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单片机的施药监控系统的电源、LCD显示、通信、SD卡存储、电动球阀控制和电磁阀控制等模块电路设计和施药机速度模拟系统的设计,并搭建了施药性能仿真试验台。(2)实现了施药监控系统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程序包括系统设置和数据接收显示等模块的程序;下位机软件程序包括系统初始化、LCD显示、数据采集处理、SD卡存储、串口通信、电动球阀控制和电磁阀控制等模块的程序。(3)系统能够采用PC机和LCD液晶显示两种方式进行施药参量的实时显示;能够通过SD卡进行施药参量的数据存储;能够通过ARM控制器对电动球阀和电磁阀进行控制;能够通过施药机速度模拟系统对施药机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速度进行模拟试验。(4)完成了施药性能仿真试验台系统调试及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各个部件工作正常。施药监测系统对压力和流量的测量精度分别达到97.4%和99.3%;施药机速度模拟系统的检测精度达到97.1%。满足了基于试验台的试验研究。(5)本研究基于施药性能仿真试验台,在不同回流比例下对压力波动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波动值与回流比例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在相同回流比例下,关闭的喷头数目越多,管路中的压力波动量越大;在不同回流比例条件下,最佳的回流比例是3:2。建议小型回流控制施药机械采用该回流比例值。

于广征[2](2014)在《炮兵阵地战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战场管理系统帮助作战人员提高战场信息收集效率,加速决策,提高战场资源利用率,监测战场态势。对传统的战场环境信息管理方法进行数字化改进,有助于各级作战单位对气象条件等战场状况快速掌握和反应,提高作战指令传达效率,降低人员负担。本文以某型火箭炮为应用平台,提出一种自动化、网络化的炮兵阵地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做了一下5方面的工作:(1)分析炮兵阵地战场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用查修正量算成表的方法计算射击诸元受气象条件影响而产生的修正量。(2)针对炮兵阵地的通信特点,采用分簇结构的Ad Hoc无线自组织网络协议构建战场管理系统的无线通信网络。以减少高级节点的通信负荷和能量消耗为原则,提出路由协议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协议的改进方法。(3)选用Cortex-M3内核架构的STM32芯片作为战场管理系统终端的处理器,提出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方法,设计了完整的硬件电路。(4)以μC/OS-Ⅱ嵌入式实时系统作为终端操作系统,结合战场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提出了系统中任务和程序的设计方法。(5)测试了系统的气象数据查询功能、射击诸元修正量解算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炮兵阵地战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李晓青[3](2013)在《基于DSP与FPGA的力加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力加载系统是飞行模拟器的关键子系统之一,它把飞行员的操作指令转变为电信号进行飞机的横滚和俯仰控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飞机技术的不断提高,改善飞机驾驶杆的性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主动式侧杆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飞行模拟器的操纵品质,实现高逼真度的力加载,因此,掌握其控制技术,实现高逼真力感模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力加载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性能指标要求的分析,设计了其硬件总体结构和软件总体结构。通过对其数学模型和关键技术的深入理论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本文的控制策略,即采用基于前馈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前馈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可以实现高逼真度的力加载控制。根据力加载控制系统机构设计与力加载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要求,对力加载控制器硬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其硬件采用母板的架构,主控板、信号调理板、驱动板之间的信号通过母板进行连接。控制部分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双处理架构,充分发挥DSP对多个电机控制的优越性与FPGA并行处理的优势,使所设计硬件平台功能完善且便于扩展。信号调理部分选用高精度的运算放大器进行信号调理,使其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稳定工作。驱动电路采用三相桥式逆变电路,选用专用的驱动器构成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驱动电路,电路简单,可靠性高。针对力加载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DSP和FPGA的优势,划分了DSP和FPGA的控制任务,并设计了相关的控制流程图。在完成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基础上,搭建了硬件平台并进行了相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FPGA与DSP协同工作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力加载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杨阳[4](2012)在《双路发射接收机信号处理的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雷达极化理论体系和极化雷达系统集成技术的完善,变极化技术在提高雷达检测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以某变极化抗干扰雷达为研究背景,在研究脉冲多普勒雷达有关理论问题、发射和回波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方案要求,设计了双路接收机信号处理和双路发射信号参数控制的信号处理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本文设计了双路发射接收机的信号处理硬件电路:基于AD8323芯片的双路数控增益放大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基于AD9203芯片的10位、20MSPS的双路模数转换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基于Altera公司的EP2C15AF25618N的FPGA芯片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基于TI公司的SN74ALVC164254芯片的电平转换的硬件电路设计。设计编写了信号处理控制的软件:控制发射端开关的频率;设计数据处理部分,提高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根据回波信号的峰峰值,测量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幅度大小,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设计了基于HD47780驱动芯片的1604LCD显示器的数据显示。根据相关算法的基本知识,研究并修改了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计算,在FPGA中编写程序实现了对两路信号相位差的计算,并对误差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两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差来改变发射信号的方式的方法。

王嫣嫣,郭小朝,孙明照[5](2010)在《新歼平显画面计算机仿真练习效果的模拟器验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察新歼平显画面计算机仿真练习对于提高飞行员平显画面认知效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飞行员10名,按模拟器的前测成绩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应用平显计算机仿真练习,对照组无练习。练习六天后对10名飞行员进行模拟器的后测。比较施加不同处理的两组被试其在模拟器上考核的前后成绩和反应时间是否有差别。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模拟器考核的前后成绩上有差别(P<0.05),两组在试验前后综合感知模拟器平显画面的反应时间差异不显着。结论使用平显画面计算机仿真练习反复进行练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飞行员对飞行训练模拟器平显画面的认知成绩。

王嫣嫣,郭小朝,孙明照[6](2009)在《新歼HUD画面练习软件的效度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平视显示器(HUD)使用经验不同的30名飞行员应用HUD画面练习软件成绩的比较,检验软件的效度。结果表明:三组被试第一次成绩比较显示,有新歼HUD使用经验组与其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显着性差异(F=20.44,21.50,P<0.05)。但无HUD使用经验的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F=1.06,P>0.05)。6次比较的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有新歼HUD使用经验组与无HUD使用经验普通练习强度组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显着性差异(F=13.32,P<0.05)。无HUD使用经验加大练习强度组与有HUD使用经验组和无HUD使用经验普通练习强度组比较无明显差异(F=7.24,6.08,P>0.05)。对三组被试自身对照的重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各组被试的第一次练习成绩与第五、六次成绩均存在明显差异(F=-12.71,-13.39,-34.07,-35.13,-26.04,-27.83,P<0.01)。结论:新歼HUD画面练习软件对于不同经验背景的被试的区分效度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被试HUD画面的练习成绩,有助于提升飞行员HUD认读的能力。

徐国辉[7](2009)在《铁路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虽然我国绝大部分铁路起重机都安装了力矩限制器,但因其性能相对落后,已不能满足当前我国铁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本论文在研究国内、外现有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传感测控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开发了新型的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系统。本系统除具有检测、控制、超载报警、限动等常规功能外,还实现了点阵液晶(LCM)中文显示功能、实现了RS-232接口形式的单机通讯及用于记录历史工作数据的实时数据记录功能。在智能化应用方面,开发了自学习式基准调试功能,提高了系统实际应用的通用性。对力矩限制器系统进行了总体的方案设计,开发了相应的系统硬件,并使用C-51语言编写了控制软件,满足了系统先进性、可靠性的要求。此外,本系统还采用了一系列的软、硬件措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完成了全部要求的功能,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雷鹏[8](2008)在《基于无线网络的塔式起重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塔式起重机在现代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随着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建设工程的兴起,塔式起重机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起升高度、起升重量、小车变幅幅度和起重力矩要求越来越大,这就对塔机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每年都要发生多起塔倒人亡的恶性事故。为了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塔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减少因事故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塔式起重机上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越来越重要,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越来越有必要。因此,对塔式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的研究,尤其是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重大。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嵌入式单片机技术、测控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研制开发塔式起重机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将使得塔式起重机工作更加安全平稳,控制更加准确,这对于提高塔机的作业效率,避免事故和对事故分析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完成了基于无线网络的塔式起重机状态监测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运用单片机技术,以数值或图形方式实时显示塔式起重机运行过程中状态参数曲线的变化,当参数值超过限定值时,可自动报警并断电停机,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运用无线网路技术,可通过无线网络将各个塔机的状态及时传送到监控主机上,对塔式起重机群进行远程监控,避免塔机相互碰撞的事故。同时针对微机监控系统的特点,从系统元件、硬件电路、软件结构和软件程序等多方面考虑,运用抗干扰技术,保证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在分析数据采集通道特点的基础上,实现起重量检测通道的非线性补偿,并分析起重量中动载荷的滤波方法。同时采用Delphi7设计了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无线网络通信监控系统,实现测量数据的上传和参数下传设置。通过对监测系统的硬件调试、软件调试和软硬件综合调试及连网调试,进一步验证了本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满中国[9](2007)在《基于并联均流技术高频软开关电源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软开关PWM和并联均流技术的发展,大功率、高性能的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电力电子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多个电源模块并联可以分担负载功率,减小主开关器件上的电流应力,满足大功率电源在性能、重量、体积、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就是研制一种基于并联均流的机车110V高频软开关电源。文中对基本移相全桥零电压PWM DC-DC开关变换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讨论其滞后臂软开关实现方法和占空比丢失的原因。提出一种新型的全桥拓扑结构,该结构在极宽的负载范围内稳定的实现超前臂和滞后臂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满足了大功率场合的应用要求。软开关电源模块是整个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移相控制器UC3875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变换器主开关管在软开关状态工作,完成电源模块主电路的设计和器件参数的选取,对电源模块的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监控与通信系统进行了设计。最后文中重点对几种常用的负载均流方法进行研究和电路分析,根据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的工作原理、系统启动特点和稳定性分析,采用均流控制芯片UC3907设计了电源的均流控制电路,实现电源模块的并联。最后给出了电源模块的试验结果和电源系统并联运行的测量数据,试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郭小朝,熊端琴,熊亚茸,伊丽,马雪松[10](2007)在《歼击机平视显示器速度、高度、航向信息显示格式对飞行员认知绩效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平视显示器(HUD)速度、高度和航向信息各自3种不同显示格式对飞行员认知绩效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3×2重复测量设计,以151名男性飞行员为受试对象,完成HUD 速度、高度和航向信息3种不同显示格式共18幅画面的测试,并获取飞行员对每种显示格式"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对正确率和反应时指标作重复测量的协方差分析和配对比较检验;对飞行员使用性评价指标作χ2检验。结果在 HUD 速度信息画面测试中,对于飞行员的认知正确率,"显示格式"的主效应非常显着(F=7.097,P<0.001);"信息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着(F=3.902,P<0.05);飞行员正确认知"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的信息正确率期望值最高。对于飞行员的反应时指标,"受试对象类别"和"信息认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着(F=2.905,P<0.05);"飞行总时数"的主效应显着(F=6.637,P<0.05);在使用性评价上,飞行员将3种显示格式分别评价为"优、良、中、差"的人数比例分布有非常显着的差异(χ2=233.305,P<0.001),其中82.1%的飞行员认为"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的显示格式为"优"。在 HUD 高度信息画面测试中,对于飞行员的认知正确率,"显示格式"的主效应非常显着(F=8.523,P<0.001),"显示格式"和"飞行总时数"的交互作用显着(F=3.253,P<0.05);飞行员正确认知"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显示格式的信息正确率期望值最高;对于飞行员的反应时指标,"显示格式"的主效应非常显着(F=10.869,P<0.001);在使用性评价上,飞行员将3种显示格式分别评价为"优、良、中、差"的人数比例分布有非常显着的差异(χ2=273.959,P<0.001),其中有86.8%的飞行员认为"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的显示格式为"优"。在 HUD 航向信息画面测试中,对于飞行员的认知正确率,"显示格式"的主效应非常显着(F=11.418,P<0.001),"显示格式"和"飞行总时数"的交互作用很显着(F=5.802,P<0.01);飞行员正确认知"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显示格式的信息正确率期望值最高;对于飞行员的反应时指标,"受试对象类别"的主效应显着(F=3.226,P<0.05),"飞行总时数"的主效应显着(F=5.719,P<0.05);在使用性评价上,飞行员将3种显示格式分别评价为"优、良、中、差"的人数比例分布有非常显着的差异(χ2=226.324,P<0.001),其中有88.7%的飞行员认为"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的显示格式为"优"。结论对战斗机 HUD 速度、高度和航向信息的视觉显示建议优先采用"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格式。

二、平视显示器字符功能板电路改进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视显示器字符功能板电路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施药性能仿真试验台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台整体方案设计及硬件选择
    2.1 试验台功能需求分析
    2.2 试验台系统构成分析
    2.3 试验台的技术要求
    2.4 试验台总体方案设计
        2.4.1 试验台各方案比较
        2.4.2 试验台总体方案
        2.4.3 试验台工作原理
    2.5 试验台硬件选择
        2.5.1 喷雾泵选择
        2.5.2 执行部件选择
        2.5.3 试验台检测部件的选择
        2.5.4 其它部件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台硬件设计
    3.1 试验台三维模型
    3.2 施药监测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2.1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3.2.2 单片机选择
        3.2.3 电源模块电路
        3.2.4 LCD 显示模块电路
        3.2.5 SD 卡模块电路
        3.2.6 传感器模块电路
        3.2.7 通信模块电路
        3.2.8 系统电路的实现
    3.3 ARM 控制系统
    3.4 施药机速度模拟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药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1.1 系统软件设计目标
        4.1.2 系统软件构成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4.2.1 系统初始化
        4.2.2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4.2.3 LCD 显示模块
        4.2.4 SD 卡存储模块
        4.2.5 串口通信模块
        4.2.6 执行模块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4.3.1 线路连接
        4.3.2 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4.3.3 数据接收显示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台调试试验及结果分析
    5.1 试验目的及内容
    5.2 试验装置及条件
    5.3 系统调试及验证试验
        5.3.1 上位机软件调试试验
        5.3.2 SD 卡存储调试试验
        5.3.3 压力检测调试试验
        5.3.4 流量检测调试试验
        5.3.5 电磁阀控制试验
        5.3.6 电动调节阀控制试验
        5.3.7 速度模拟系统调试试验
        5.3.8 试验台机械部件调试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施药机压力波动特性研究
    6.1 理论研究
        6.1.1 同一回流比例压力波动情况
        6.1.2 不同回流比例相对压力波动情况
    6.2 试验研究
        6.2.1 试验装置及条件
        6.2.2 试验步骤
        6.2.3 试验结果
    6.3 试验结果分析
        6.3.1 同一回流比例压力波动情况
        6.3.2 不同回流比例相对压力波动情况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炮兵阵地战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数字化战场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行文结构
2 炮兵阵地战场管理系统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
        2.1.2 性能需求
    2.2 环境因素对射击诸元的影响
    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2.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2.3.2 常见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2.3.3 μC/OS-Ⅱ操作系统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无线组织网络的设计
    3.1 系统对网络的要求
    3.2 Ad Hoc无线自组织网络
        3.2.1 Ad Hoc无线组网技术
        3.2.2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
        3.2.3 Ad Hoc网络MAC协议
    3.3 对Ad Hoc网络的改进
        3.3.1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改进
        3.3.2 资源消耗度相关参数选择及影响分析
        3.3.3 Ad Hoc网络MAC协议改进
        3.3.4 改进MAC协议的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终端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微控制器单元
    4.3 最小系统
        4.3.1 供电与复位控制电路
        4.3.2 时钟管理电路
        4.3.3 启动模式配置电路
        4.3.4 调试管理电路
    4.4 电源系统
    4.5 人机接口模块
    4.6 外部存储器模块
    4.7 无线通信模块
    4.8 气象仪及上位机通信模块
    4.9 电磁兼容性设计
    4.10 本章小结
5 系统终端的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5.1.1 MDK简介
        5.1.2 STM32官方固件库
    5.2 μC/OS-Ⅱ系统在STM32上的移植
    5.3 软件总体设计
        5.3.1 系统操作流程
        5.3.2 系统任务和程序组成
    5.4 主要任务程序设计
        5.4.1 按键扫描任务
        5.4.2 键值处理任务
        5.4.3 气象数据查询任务
        5.4.4 射击诸元修正量解算任务
        5.4.5 电池监测任务
        5.4.6 时间管理程序
        5.4.7 外部存储器管理程序
        5.4.8 TFT-LCD显示驱动程序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气象观测仪通信测试
    6.2 射击诸元修正量解算测试
    6.3 无线网络通信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与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DSP与FPGA的力加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力加载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方案设计
    2.1 力加载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方案研究
        2.1.1 系统设计要求
        2.1.2 系统方案研究
    2.2 力加载控制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2.3 力加载控制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2.4 小结
3 力加载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3.1 力加载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1.1 执行电机的数学模型
        3.1.2 PWM 装置的数学模型
        3.1.3 力矩与力的转化关系
        3.1.4 力矩与位置的转化关系
        3.1.5 机械传动比的确定
        3.1.6 力加载控制系统的总体数学模型
    3.2 基于前馈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复合控制器设计
        3.2.1 基于前馈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复合控制原理
        3.2.2 电流内环 PID 控制器设计
        3.2.3 力外环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3.2.4 前馈控制器设计
    3.3 仿真分析
        3.3.1 PID 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性能对比分析
        3.3.2 低频干扰下双闭环控制与复合控制的性能对比分析
        3.3.3 高频干扰下双闭环控制与复合控制的性能对比分析
    3.4 小结
4 力加载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及实现
    4.1 主控板电路设计
        4.1.1 DSP 电路设计
        4.1.2 FPGA 电路设计
        4.1.3 通信电路设计
    4.2 驱动板电路设计
        4.2.1 功率驱动电路的拓扑结构
        4.2.2 功率驱动电路的设计
    4.3 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
    4.4 信号调理板电路设计
        4.4.1 力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4.2 位置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4.3 电压电流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5 系统选型
        4.5.1 电机
        4.5.2 力传感器
        4.5.3 电压电流传感器
    4.6 小结
5 力加载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测试
    5.1 系统软件结构
    5.2 DSP 程序设计
        5.2.1 主程序设计
        5.2.2 ADC 模块
        5.2.3 PWM 控制
    5.3 FPGA 程序设计
        5.3.1 开关信号的控制
        5.3.2 通信控制
    5.4 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硬件实物图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双路发射接收机信号处理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本领域发展现状
    1.3 论文工作及各章的安排
2 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的原理
    2.1 脉冲多普勒(PD)雷达的原理
        2.1.1 脉冲多普勒(PD)雷达的原理
        2.1.2 PD雷达的发射信号
        2.1.3 PD雷达的回波信号
    2.2 PD雷达的距离测量测量方法
    2.3 两路信号相位差的算法介绍
3 双通道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数字可控增益放大器
    3.2 AD采样电路
    3.3 FPGA电路
    3.4 电平转换电路
    3.5 LCD显示电路
    3.6 硬件电路需要做出的改进
4 软件设计部分
    4.1 脉冲重复信号的产生
    4.2 数据预处理
    4.3 目标距离R测量
        4.3.1 时间t的确定
        4.3.2 ROM中的mif文件的生成
        4.3.3 距离R的计算
    4.4 AGC自动增益软件控制
    4.5 LCD显示
        4.5.1 电平转换的控制
        4.5.2 LCD显示器的驱动程序
5 两路相位差计算
    5.1 相关法计算相位差在MATLAB中的前期验算
    5.2 相位差在Quartus Ⅱ中的实现与调试
        5.2.1 输入数据处理
        5.2.2 IP核的应用
        5.2.3 累加平均的处理
        5.2.4 幅值的还原
        5.2.5 相位差的ROM输出
    5.3 相位差模块测试结果
    5.4 控制发射端的信号产生方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7)铁路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起重机力矩限制器概况
    1.2 我国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1.2.1 国际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发展趋势
        1.3.1 高度集成化的系统
        1.3.2 智能化的软件
        1.3.3 性能更优良的硬件
    1.4 课题的设计要求和主要研究工作
        1.4.1 基本设计要求
        1.4.2 课题主要工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基本结构
    2.2 系统中央处理器解决方案
        2.2.1 工业控制计算机方案
        2.2.2 单片机方案
    2.3 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设计
    3.1 硬件总体规划
    3.2 主控板的设计
        3.2.1 单片机系统的组成
        3.2.2 微控制器的简介
        3.2.3 微控制器的选用
        3.2.4 最小系统的外围扩展
    3.3 前向通道的设计
        3.3.1 吊臂仰角、臂长信号的获取与变送
        3.3.2 信号处理
    3.4 信号的 A/D 转换和内部 ADC 的应用
    3.5 单片机系统的数据存储
        3.5.1 特性
        3.5.2 操作
        3.5.3 接口电路
    3.6 汉字显示系统
        3.6.1 汉字显示原理
        3.6.2 点阵型图形液晶显示模块
    3.7 实时时钟功能的实现
        3.7.1 主要技术特点
        3.7.2 引脚图及功能简介
        3.7.3 RAM 和各专用寄存器地址分配及各寄存器功能
    3.8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3.8.1 设计要求
        3.8.2 电源设计
    3.9 实时数据记录仪的设计
        3.9.1 芯片的选择
        3.9.2 工作原理
        3.9.3 存储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与外部的通讯
    4.1 串行通信总线标准接口
    4.2 RS-232C 总线标准接口
        4.2.1 电气特性
        4.2.2 RS-232C 总线标准连接
    4.3 转换芯片与单片机及PC 机的接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5.1 软件设计概述
    5.2 软件思路与软件结构
    5.3 系统监控程序的设计
    5.4 主要软件功能的实现
        5.4.1 面板显示
        5.4.2 数据处理
        5.4.3 键盘查询
        5.4.4 系统自检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学习式基准调试功能
    6.1 自学习功能的意义
        6.1.1 起重机几何参数
        6.1.2 自学习的必要性
    6.2 力矩限制器的原理
        6.2.1 力矩及重物重量的计算
    6.3 自学习式基准调试功能的实现
        6.3.1 简化系统模型
        6.3.2 参数的确定
        6.3.3 实际操作步骤
    6.4 自学习所得参数在监控中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
    7.1 主要干扰渠道和抗干扰措施
    7.2 印刷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7.2.1 地线设计
        7.2.2 去耦电容配置
        7.2.3 其它措施
    7.3 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7.3.1 软件抑制干扰的必要性与技术分析
        7.3.2 软件抗干扰措施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无线网络的塔式起重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意义
    1.3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产品概况
        1.3.2 国外产品概况
    1.4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1.4.1 整体系统的一体化
        1.4.2 软件的智能化
        1.4.3 硬件的可靠性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问题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论文的关键技术问题
2 塔机状态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2.1 计算机智能监测概述
    2.2 塔式起重机的介绍
        2.2.1 塔机结构及安全保护装置
        2.2.2 传统安全保护装置的缺陷
    2.3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模块
        2.3.1 系统的主要功能
        2.3.2 本系统的参数和模块
    2.4 目前监测系统主要采用方案的优缺点及本系统采用的方案
    2.5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传感器、继电器在塔机上的安装
        2.5.1 塔机状态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2.5.2 塔机状态监测系统的传感器选择及安装
    2.6 系统的总体开发流程
3 塔机起重力矩测量研究
    3.1 几种常见起重力矩监测方法
        3.1.1 乘积法
        3.1.2 查表法
        3.1.3 多项式拟合曲线法
        3.1.4 人工神经元网络法
    3.2 CMAC网络原理及其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3.2.1 人工神经元网络概述
        3.2.2 CMAC网络原理
    3.3 影响起重力矩的几种因素
        3.3.1 力矩限制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3.3.2 垂直度对力矩限制器的影响
        3.3.3 变幅钢丝绳对力矩限制器的影响
        3.3.4 断绳保护装置对起重力矩保护的影响
        3.3.5 调整、维护不当对力矩限制器的影响
4 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方案确定和主要芯片选型
        4.1.1 单片机处理器的选择
        4.1.2 电源控制、可编程看门狗监控的选择
        4.1.3 A/D转换器的选择
        4.1.4 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扩展
        4.1.5 通讯模块的选择
    4.2 系统硬件的主要模块和组成
        4.2.1 前向通道采集模块
        4.2.2 后向通道的配置
        4.2.3 中心单片机控制模块
        4.2.4 单片机外围接口模块
        4.2.5 键盘显示模块
        4.2.6 液晶显示模块
    4.3 硬件抗干扰技术
        4.3.1 干扰产生的原因
        4.3.2 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5 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单片机软件设计
        5.1.1 初始化模块
        5.1.2 数据输入模块
        5.1.3 控制输出模块
        5.1.4 LCD液晶显示模块
        5.1.5 数据存储模块
        5.1.6 无线通讯模块
    5.2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5.2.1 数据存储模块
        5.2.2 中心监控模块
        5.2.3 无线通讯模块
    5.3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及抗干扰技术
        5.3.1 程序测试技术
        5.3.2 软件避错技术
        5.3.3 软件容错技术
6 控制主机与单片机的无线通信
    6.1 无线网络通信简介
    6.2 ZIGBEE技术
    6.3 塔机监测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的组成
    6.4 塔机监测系统无线通讯的软硬件设计
        6.4.1 SZ05模块
        6.4.2 SZ50模块的主要端口及其与单片机的硬件连接
        6.4.3 系统通讯模块的软件设计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并联均流技术高频软开关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开关电源技术发展方向
    1.2 并联均流高频软开关电源技术的提出
    1.3 并联软开关电源总体方案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移相全桥变换器拓扑结构的研究
    2.1 移相控制全桥 PWM-ZVS 开关变换器
        2.1.1 基本结构
        2.1.2 运行过程分析
        2.1.3 特性分析
    2.2 ZVZCS 全桥 PWM 变换器的基本原理
        2.3.1 新型 ZVZCS 全桥 PWM 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分析
        2.2.3 参数设计
        2.2.3 拓扑特性分析
第三章 软开关电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高频软开关电源模技术参数
    3.2 主电路设计
    3.3 主电路设计及器件参数的选择
        3.3.1 输入输出 EMI 滤波器
        3.3.2 整流桥
        3.3.3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3.3.4 IGBT 参数选取
        3.3.5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
    3.4 控制电路的设计
        3.4.1 UC3875 应用电路设计
        3.4.2 IGBT 的驱动电路
        3.4.3 保护电路
    3.5 总结
第四章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的设计
    4.1 并联均流控制的介绍
    4.2 开关电源常用的均流方法
        4.2.1 输出阻抗法
        4.2.2 主从设置法
        4.2.3 平均电流值自动均流法
        4.2.4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4.2.5 热应力自动均流法
        4.2.6 外加均流控制器均流法
    4.3 均流方案的比较
    4.4 并联均流电路的设计
        4.4.1 负载均流方案
        4.3.2 负载均衡控制器 UC3907
        4.3.3 均流控制单元的设计
第五章 监控与通信系统的设计
    5.1 CAN 总线接口的设计
        5.1.1 接口电路的设计
        5.1.2 软件设计
    5.2 数据采集与给定电路的设计
        5.2.1 电压电流采集电路的设计
        5.2.2 电压给定电路设计
    5.3 显示电路的设计
        5.3.1 SED1335 的性能特点
        5.3.2 DSP 与液晶显示屏的硬件接口
        5.3.3 DSP 与液晶显示屏的软件设计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总结
    6.1 单个电源模块试验结果
    6.2 并联运行时的电流数据
    6.3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平视显示器字符功能板电路改进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施药性能仿真试验台设计与试验研究[D]. 韩润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2]炮兵阵地战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 于广征.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3]基于DSP与FPGA的力加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 李晓青. 兰州交通大学, 2013(02)
  • [4]双路发射接收机信号处理的技术研究[D]. 杨阳.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5]新歼平显画面计算机仿真练习效果的模拟器验证研究[J]. 王嫣嫣,郭小朝,孙明照. 人类工效学, 2010(01)
  • [6]新歼HUD画面练习软件的效度研究[J]. 王嫣嫣,郭小朝,孙明照. 人类工效学, 2009(04)
  • [7]铁路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研究[D]. 徐国辉. 大连交通大学, 2009(04)
  • [8]基于无线网络的塔式起重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雷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09)
  • [9]基于并联均流技术高频软开关电源的研究[D]. 满中国. 中南大学, 2007(06)
  • [10]歼击机平视显示器速度、高度、航向信息显示格式对飞行员认知绩效的影响[J]. 郭小朝,熊端琴,熊亚茸,伊丽,马雪松.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7(02)

标签:;  ;  ;  ;  

平视显示器字符功能板电路的改进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