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我省物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季文倩[1](2020)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及政策红利推动下,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为了在经济全球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下继续增强经济活力,物流产业呈现出空间集聚态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作为经济“新常态”重要战略之一,恰逢其时地提出为西部9省市区物流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在抓住机遇求发展的重要时刻,如何使得物流产业进一步集聚,发挥经济引擎作用,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研究背景和意义,在总结现有研究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市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并运用改进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测度2006-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利用Arc Gis进行可视化。其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定量分析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情况。最后,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依次探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根据实证结果,结合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西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以及阶段性下降的变化趋势,西北地区集聚水平较高但逐年降低,西南地区集聚水平较低但逐年上升。其中,重庆、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市区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较为良好,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物流产业集聚,尤其重庆和陕西集聚平均增长速度为正值,逐年扩展了物流产业集聚规模。甘肃、广西、云南、四川省市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低,仍然处于弱势,而且集聚平均增长速度为负值,产业进一步集聚和深化较难。(2)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着的空间正相关,Moran指数呈“U”型变化,空间效应先减弱后增强。(3)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显着为正,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着,政府行为的直接效应显着为负。消费需求、相关及支持性产业间接效应显着正,可以有效地促进相邻省市区的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基础设施、人力资本间接效应显着为负,抑制着相邻省市区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刘欣[2](2019)在《陕西省智慧物流产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业态,已成为我省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物流行业为我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实现物流业的成功转型,将智慧物流运用到物流业的发展进程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指出了陕西省目前智慧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再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应对策略,为陕西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马思来[3](2017)在《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对油茶产业的纵深化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同时,实现油茶产品的现代发展,优化油茶产品物流网络,实现贫困区的减贫脱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客观要求。本文旨在从油茶产业内涵界定出发,以产业发展理论、物流网络理论为基础,采用物流产业与油茶网络发展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计量分析、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ESDA-GIS、引力模型等方法对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构建进行系统研究。文章首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相关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产业要素不断完善,产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产业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油茶产品的客源市场主要为收入较高的中高端客源市场;呈现以湖南为中心,向周边省市辐射的区域特征。湖南省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物流业呈现“一核三区多园六通道”的网状格局,物流网络处于不断优化阶段,但尚未形成专业化的油茶产品物流网络。其次,文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对物流发展与油茶产业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物流发展要素与油茶产业发展要素呈现显着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计量结果显示货运量系数均为正,表明物流发展对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随后,文章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分析法、德尔斐法构建湖南省油茶产品城市物流质量的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测评法与ESDA-GIS技术对城市物流质量进行测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继而根据城市物流质量的大小确定枢纽节点城市。发现湖南省城市物流质量差异明显,呈现强空间自相关特点、空间集聚态势,城市物流质量显示长沙、衡阳、怀化可作为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的节点城市。再之,运用引力模型测度枢纽节点城市的辐射范围,测定结果表明一级节点城市长沙的辐射范围包括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娄底6个地级市域,二级节点城市衡阳辐射范围为邵阳、郴州、永州3个地级市域,三级节点城市怀化辐射范围包括湘西、张家界2个地级市域。最后,综合设计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呈现“三节点、六干线、五支线”的网状结构特点。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油茶产业结构,推动油茶产业与物流产业的协调耦合发展;动态更新油茶产品物流网络信息,优化油茶物流网络格局;发挥产业扶贫作用,加强油茶产品物流顶层设计的政策建议。
李平[4](2017)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是新一届领导政府针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国家有意打造陆路和海路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势必会加强同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生产要素、资源流动加快进而增加物流需求,物流基础设施也会迎来建设机遇期。河南省地处中原,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成为物流通道枢纽的绝佳条件。研究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有助于实现与国家战略的对接,发挥河南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作用。基于“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在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明确论文的研究思路:首先,研究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结果发现:现代物流业在基础设施网络、物流枢纽、信息建设、货运能力四个方面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基础设施系统不健全、衔接不当、信息建设不足、运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其次,为进一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入了变量和模型。基于2000—2015年18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了SFA模型,分析了河南省现代物流效率以及影响河南省现代物流发展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整体效率水平低下,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劳动投入、人均GDP、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以及中欧班列的开放均对物流效率起促进作用,而资本投入、产业结构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则阻碍了效率的提升。再次,分析了“一带一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其一,明确了“一带一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需求、企业整合等领域迎来重大机遇;但另一方面,也面临投资环境、投资资金、物流通道协调等领域的挑战。其二,明确了河南省以及河南现代物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最后,基于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支持河南省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路径以及加快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措施。关于论文的创新之处:尝试将“一带一路”因素融入定量分析过程之中,运用SFA一步法有效避免了两步法带来的统计偏差问题,丰富了现有的物流评价体系。另外,在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下,提出了河南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王永峰[5](2015)在《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顺应新时代对外开放的要求,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云南省作为西南边疆地区,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纽带,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建设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桥头堡战略”是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如何借助“一路一带”和“桥头堡”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云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云南省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成为云南省的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物流一体化建设和高效化运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物流园区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得到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在新的形势下,云南省各级政府也在积极的规划本地区的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但是由于缺少标准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统筹规划,以及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发展,云南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存在着些许的问题。首先,集中在规划的物流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能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一致,或者不足以满足经济需求,或者物流园区过于超前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同时物流园区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造成了同类物流园区竞争激烈;甚至有些地方借助政策发展所谓的物流地产等圈地运动。这些问题给云南省物流园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带来阻碍。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解决物流园区软硬件设施与地区所对应的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问题,也就是物流园区宏观层次的空间布局问题。所以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云南省各地州经济发展状况及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来研究云南省物流园区在云南16个地州空间布局层次优化问题,为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在阐述了物流园区及空间布局的概念、特征基础上,并结合国家标准及学者研究现状对物流园区空间层次类别作了合理的划分;同时对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研究。然后,对云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云南省现代物流园区发展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以及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面临的新形势。继而本文根据相关原则对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初始指标进行选择并搜集相关数据,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中的因子载荷系数对指标进行筛选,从而建立了物流园区综合指标体系。最后,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物流园区所依托的载体地区进行类别划分,依据聚类结果确定云南省各地州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的基本层次,结合云南省相关规划指导、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云南省各地州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提出优化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李丹[6](2014)在《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口岸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岸物流产业集聚区的整体完善将会带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增强口岸区域的辐射功能和集聚效应,提升口岸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内蒙古陆路口岸发展关系到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研究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对于内蒙古发展物流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对内蒙古自治区陆路口岸及其载体城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自治区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分析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区位商系数,测算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测算结果表明,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存在集聚,但是跟上海等物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集聚度低于这些地区。第三部分借助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测算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集聚效应的真实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业类型、交通状况、市场需求、配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政府政策等因素都是影响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物流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最终,本文第四部分根据上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的若干建议,主要可以从发展两大飞地物流,政策环境、交通网络、培养物流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实现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战略布局,为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借鉴意义。
赵妮[7](2013)在《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来了物资的广泛流动,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性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加快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物流业是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促进经济不断提升,引导地区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增加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是国务院十大振兴产业的重中之重,也被列为山东省强省战略的重点加强领域。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已逐步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不同角度的分析、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测量和评价方法也广泛用于与对物流业影响因素的论述,但综观之,大部分研究者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影响因素都集中在某一行业或者某些具体环节,而对于宏观层面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层次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结果也比较分散和杂乱,没有形成体系。所以本文试图在社会生产的宏观层面上总结出一套科学性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对现代物流的良好发展进行对策性研究。本文在掌握现代物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参考研究了国内外关于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一套合理的、较为全面的物流业影响因素并建立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经过了问卷调查的实践检验,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对原始因素进行修正而最终得出,其中包括物质基础配备、资源条件、经济环境和政治体制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33个具体的测度项。修正后的指标体系显示出很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理论上保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框架模型在理论上是值得信赖的。本文利用AHP法对所构造出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体系中各个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两两比对,最终得出层次总排序。从准则层的各指标权重及排序来看,物质基础配备和资源条件对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影响较大。从对象层的组合权重来看,在11个影响因素的总排序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功能区域建设、配套体系和自然资源排名相对靠前,是目前影响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文章从所构建的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出发,根据山东省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优化的建议和措施,为物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指导和科学依据,推进了我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脚步。
徐萍,王红艳[8](2011)在《山东半岛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研究——异军突起,物流促进经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呈现一体化、信息化、专业化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物流配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配送将可能成为一个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最新领域之一,物流配送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同时也将反映一个地区生产效力的水平。本文针对山东半岛的物流配送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山东半岛在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王健[9](2009)在《广东省物流标准推行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物流标准化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标准化的整体水平较低,物流标准体系正在建设当中。广东省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强省,其物流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物流标准化的滞后问题已成为制约广东省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因素。为了促进我省物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快物流标准的研究和实施至关重要。然而,相比于制定我省物流标准及构建物流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如何推广和实施既定标准的研究无论从数量上、深度上、广度上都还无法满足我省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迫切需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物流标准推行体系来完善和保证。本文首先借助实地调查法与文案调查法获取第一手与第二手资料,通过调查分析广东省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物流标准实施的影响因素,确定企业实施物流标准化的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然后针对我省物流标准化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省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以及物流标准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从理论上构建由广东省物流标准实施的组织管理与保障系统、标准信息服务系统及标准具体实施方案构成的广东省物流标准推行体系。最后,以现实案例为例,对企业实施标准的过程进行了说明,为我省实施物流标准总结经验。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广东省物流标准化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同时也对其他省市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刘冬冬[10](2008)在《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日益突出的趋势,使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吉林省在发展物流产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环境条件,但还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的滞后、经营主体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等问题,这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结合吉林省物流业的现实基础,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针对吉林省这一特定区域的物流产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综述了物流产业相关理论,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经验,并对目前吉林省物流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吉林省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浅谈我省物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省物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 |
1.3.2 物流产业集聚的研究 |
1.3.3 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创新点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和战略意义 |
2.1.1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 |
2.1.2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意义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物流 |
2.2.2 物流产业 |
2.2.3 物流产业集聚 |
2.3 产业集聚经典理论 |
2.3.1 外部经济理论 |
2.3.2 工业区位理论 |
2.3.3 新经济地理理论 |
2.4 影响因素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概况及集聚水平分析 |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基本概况 |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概况 |
3.3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测度与分析 |
3.3.1 物流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选择和改进 |
3.3.2 物流产业集聚测度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 |
4.1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
4.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 |
4.2.2 局部空间自相关 |
4.3 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 |
4.3.1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 |
4.3.2 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
5.1 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
5.1.1 变量选取 |
5.1.2 描述性统计 |
5.2 模型的建立和选择 |
5.2.1 普通面板模型 |
5.2.2 空间面板模型 |
5.2.3 模型选择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3.1 普通面板模型结果分析 |
5.3.2 空间面板模型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6.2.2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
6.2.3 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优化物流人才结构 |
6.2.4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
6.2.5 加强工业引导力度,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
6.2.6 减少政府干预行为,营造良好集聚环境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陕西省智慧物流产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智慧物流的概念 |
二、陕西省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
三、陕西省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 省内物流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布局散、管理乱”等问题 |
(二) 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不完善, 智慧化程度不平衡 |
(三) 高端专业型智慧物流人才相对紧缺 |
四、改善陕西省智慧物流发展问题的策略分析 |
(一) 加强政府层面政策指导的同时应尽快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 |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用创新带动行业内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 |
(三) 培养高端专业型智慧物流人才 |
五、结语 |
(3)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2 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 |
2.1 油茶产品及其物流的界定与特点 |
2.2 产业链与产业结构理论 |
2.3 物流网络定义与构建原则 |
3 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相关现状分析 |
3.1 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2 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
4 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的有关问题研究 |
4.1 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目标与原则 |
4.2 油茶产品物流需求特点与物流网络结构分析 |
4.3 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枢纽节点城市判定指标体系 |
4.4 油茶产品物流网络辐射范围的模型选择与划分 |
5 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的案例研究 |
5.1 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指标权重的确立 |
5.2 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城市物流质量核算 |
5.3 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枢纽节点城市判定 |
5.4 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枢纽节点城市辐射范围划分 |
5.5 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设计 |
5.6 政策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 |
二 关于现代物流业的研究 |
三 关于“一带一路”下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研究 |
四 关于物流技术效率的研究 |
五 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一带一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
一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 |
二 物流枢纽建设继续加快 |
三 物流信息建设持续推进 |
四 物流货运能力保持领先 |
第二节 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 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健全 |
二 干线与枢纽衔接效率低 |
三 物流信息建设有待提高 |
四 物流整体运作效率低下 |
第三章 “一带一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 内部因素 |
二 外部因素 |
第二节 变量设计 |
一 产出指标 |
二 投入指标 |
三 外生性指标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模型 |
一 研究方法的选取 |
二 模型的设定 |
第四节 实证研究 |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 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 实证结果 |
四 结论与分析 |
第四章 “一带一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
第一节“一带一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 |
一 国家政策利好消息 |
二 国际物流需求扩大 |
三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
四 物流企业改革创新 |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挑战 |
一 投资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
二 投资资金面临供给压力 |
三 物流通道规划协调困难 |
四 物流企业自身存在缺陷 |
第三节 河南省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 |
一 国际文化旅游交流的集散地 |
二 承接产业转移的桥梁和纽带 |
三 能源过境运输的枢纽和通道 |
第四节 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 |
一 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
二 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高地 |
三 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桥段 |
第五章 加快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路径及措施 |
第一节 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
一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
二 统筹协调物流设施 |
三 构建绿色运输网络 |
四 引领开放合作格局 |
五 打造共享信息平台 |
第二节 河南省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路径 |
一 着力强化国际物流对接 |
二 全面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
三 构建形成铁海联运格局 |
四 统筹整合物流运输系统 |
五 完善健全物流信息平台 |
六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
第三节 推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
一 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
二 完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
三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四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布局 |
五 持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
六 继续扩大对外贸易格局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物流园区的研究现状 |
二、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三、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概述 |
第一节 物流园区相关理论概述 |
一、物流园区的界定 |
二、物流园区的功能 |
三、物流园区的分类 |
四、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相关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相关实践研究 |
一、国外物流园区实践现状分析 |
二、我国物流园区实践现状分析 |
三、对云南省物流园区建设的启示 |
第三节 聚类分析相关理论 |
一、空间布局理论 |
二、聚类分析界定 |
三、聚类分析的基础理论 |
四、系统聚类相关理论 |
第三章 云南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研究 |
第一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
一、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二、口岸体系初步形成 |
三、物流企业迅速成长 |
四、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逐步应用 |
五、物流园区建设备受重视 |
第二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的SWOT分析 |
一、优势(Strengths) |
二、劣势(Weakness) |
三、机会(Opportunity) |
四、威胁(Threats) |
第三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统一的规划 |
二、缺乏现代服务体系的支撑 |
三、物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 |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 |
第四章 基于聚类分析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分析 |
第一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相关指标确定 |
一、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二、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指标体系的初选 |
三、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
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 |
第二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层次聚类研究 |
一、基本步骤 |
二、基于系统聚类的结果分析 |
三、聚类分析结果 |
第五章 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
第一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 |
一、一级核心物流园区 |
二、二级物流园区布局 |
三、三级级物流园区空间布局 |
第二节 措施和建议 |
一、推动物流园区资源优化整合 |
二、引导新建物流园区合理布局 |
三、促进物流园区标准化建设 |
四、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 |
五、重视科技应用和人才培养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6)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1.2.1 陆路口岸物流理论综述 |
1.2.2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
1.2.3 物流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
1.2.4 文献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3.3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陆路口岸物流产业集聚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 |
2.1.1 陆路口岸的含义、分类及其特征 |
2.1.2 陆路口岸物流的含义及其特征 |
2.1.3 物流产业集聚及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
2.2.2 韦伯的“聚集经济论” |
2.2.3 帕鲁的“增长极理论” |
2.2.4 波特的“集群竞争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
3.1 内蒙古陆路口岸环境分析 |
3.1.1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地理环境分析 |
3.1.2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经济环境分析 |
3.2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 |
3.2.1 形成三大口岸带 |
3.2.2 口岸物流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
3.2.3 边境口岸物流规模迅速扩大 |
3.2.4 口岸物流信息化推进速度加快 |
3.3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物流供应体系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
3.3.2 物流服务方式单一,专业化程度低 |
3.3.3 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少资金 |
3.3.4 物流渠道不畅,物流效率较低 |
3.3.5 边贸政策不稳定,通关成本高 |
3.4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产业集聚度测算 |
3.4.1 物流产业集聚度测算——区位熵 |
3.4.2 数据的选取及测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集聚效应分析 |
4.1.1 模型的选取 |
4.1.2 数据的选取 |
4.1.3 实证分析 |
4.2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影响因素分析 |
4.2.1 产业因素 |
4.2.2 交通因素 |
4.2.3 市场需求因素 |
4.2.4 配套基础设施因素 |
4.2.5 人力资本因素 |
4.2.6 政府因素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的建议 |
5.1 以口岸为基础,发展“飞地物流” |
5.1.1 “满洲里—大连”飞地物流 |
5.1.2 “二连浩特—天津”飞地物流 |
5.2 积极发挥政府作用营造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 |
5.2.1 合理规划陆路口岸物流园区的结构和布局 |
5.2.2 出台扶持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 |
5.2.3 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
5.3 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
5.3.1 制造业方面 |
5.3.2 物流行业方面 |
5.4 完善我区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
5.4.1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
5.4.2 加强物流业信息系统建设 |
5.5 完善我区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的配套交通网络建设 |
5.5.1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
5.5.2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 |
5.6 建立并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7)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径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现代物流理论架构 |
2.1.1 国内外物流的发展 |
2.1.2 物流的定义 |
2.1.3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 |
2.2 现代物流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2.3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综述 |
第3章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3.1 山东省物流业现状 |
3.1.1 山东省物流业基础设施状况 |
3.1.2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外部运营环境 |
3.1.3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政策指导 |
3.2 关于我省物流业 SWOT-PEST 的分析 |
3.2.1 SWOT-PEST 分析模型介绍 |
3.2.2 SWOT-PEST 优劣势分析 |
3.3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1 指标选取的原则与步骤 |
3.3.2 指标的建立与定义 |
3.3.3 指标体系以及模型构建结果 |
3.3.4 影响因素测度项的确立 |
第4章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与模型修正 |
4.1 研究工具 |
4.2 调查设计 |
4.2.1 调查背景 |
4.2.2 问卷设计 |
4.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3.1 样本特征描述 |
4.3.2 量表的预调查(Pre-test) |
4.3.3 量表的大规模调查 |
4.3.4 回答偏差检验 |
4.4 SPSS 统计分析 |
4.4.1 项目分析 |
4.4.2 因子分析 |
4.4.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4.5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修正模型 |
第5章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 AHP 综合评价分析 |
5.1 AHP 基本原理和步骤 |
5.2 AHP 在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评价中的应用建模 |
5.2.1 调查方法及结论 |
5.2.2 判断矩阵 A-B 的计算 |
5.2.3 矩阵 B-C 的计算 |
5.2.4 组合权重的计算 |
5.3 AHP 对影响因素模型的综合评价 |
第6章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
6.1 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
6.2 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对策与建议 |
6.3 总结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8)山东半岛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研究——异军突起,物流促进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义 |
二、现状 |
1、物流总量。 |
2、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
3、物流信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
4、商贸物流配送发展较快。 |
三、存在的问题 |
四、解决方案 |
1、积极转变观念, 加深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
2、强化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3、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使用。 |
4、加快第三方物流 (1)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发展, 培育现代物流产业。 |
(9)广东省物流标准推行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物流标准化发展与研究现状 |
2.1 国内外物流标准化概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物流标准化体系有关研究 |
2.2.2 标准实施的组织和保障机制有关研究 |
2.2.3 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有关研究 |
2.2.4 企业内部标准化实施有关研究 |
2.2.5 物流标准化研究现状评析 |
第3章 企业实施物流标准的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分析 |
3.1 广东省物流标准化驱动因素 |
3.1.1 经济因素 |
3.1.2 政策因素 |
3.1.3 基础设施因素 |
3.1.4 市场因素 |
3.1.5 科研因素 |
3.2 广东省物流标准化障碍因素 |
3.2.1 管理因素 |
3.2.2 运营因素 |
3.2.3 信息资源因素 |
3.2.4 人才资金因素 |
3.2.5 思想因素 |
3.3 广东省物流标准化的策略 |
第4章 广东省物流标准化的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 |
4.1 物流标准化组织与管理机制 |
4.2 物流标准服务支撑机制 |
4.3 物流标准化法律法规机制 |
4.4 物流标准化激励机制 |
4.5 物流标准化人才开发与培养机制 |
4.5.1 物流标准化人才的分类 |
4.5.2 人才开发和培养模式 |
4.5.3 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具体措施 |
第5章 广东省物流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
5.1 广东省物流标准需求分析 |
5.1.1 物流标准分类 |
5.1.2 广东省物流标准信息需求主体分析 |
5.1.3 广东省标准信息资源分析 |
5.2 广东省标准信息服务系统建构 |
5.2.1 广东省标准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5.2.2 广东省标准服务系统建设规划 |
5.2.3 广东省标准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
5.2.4 广东省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模式 |
5.2.5 广东省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的运营模式 |
5.3 增强物流标准信息服务的途径 |
第6章 广东省物流标准实施方案 |
6.1 总体目标 |
6.2 物流标准化推行模式的选择 |
6.2.1 政府主导——行政型 |
6.2.2 科教单位主导——协作型 |
6.2.3 协会主导——市场型 |
6.2.4 企业主导——自发型 |
6.3 多元化物流标准化推行模式的构建 |
6.3.1 多元化物流标准化推行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
6.3.2 多元化物流标准化推行模式的特点 |
6.3.3 多元化物流标准化推行具体模式的构建 |
6.4 企业内部实施物流标准的步骤 |
6.4.1 编制实施标准计划 |
6.4.2 实施标准的准备 |
6.4.3 实施标准 |
6.4.4 标准实施的检查 |
6.4.5 实施标准的总结 |
第7章 应用研究与实践的案例分析 |
7.1 案例简介 |
7.1.1 广东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项目简介 |
7.1.2 公司概述 |
7.2 案例的实施 |
7.2.1 项目的组织管理及保障 |
7.2.2 工作流程 |
7.3 存在问题分析 |
7.4 启示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导言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物流产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物流的内涵和作用 |
2.1.1 物流的内涵 |
2.1.2 物流的作用 |
2.2 相关理论 |
2.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2.2.2 产业组织理论 |
2.2.3 产业政策理论 |
第三章 国内外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
3.1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
3.1.1 美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
3.1.2 欧洲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
3.1.3 日本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
3.2 国内先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
3.2.1 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发展状况 |
3.2.2 东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状况 |
3.3 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3.3.1 美国物流产业经验借鉴 |
3.3.2 欧洲物流产业经验借鉴 |
3.3.3 日本物流产业经验借鉴 |
3.3.4 国内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第四章 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
4.1 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
4.1.1 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 |
4.1.2 物流量迅速提高 |
4.1.3 物流企业有了快速发展 |
4.1.4 现代物流业已经起步 |
4.2 吉林省物流产业SCP 范式分析 |
4.2.1 市场结构分析 |
4.2.2 市场行为分析 |
4.3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五章 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 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缺乏现代物流理念 |
5.2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
5.3 我省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 |
5.3.1 我省第三方物流需求在数量上相对不足 |
5.3.2 我省第三方物流需求的结构层次仍然比较低 |
5.4 我省物流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
5.4.1 服务水欠佳,落后于市场需求 |
5.4.2 物流企业规模弱小,缺乏网络支持 |
5.4.3 技术设施薄弱 |
5.4.4 体制结构僵化 |
5.5 我省物流信息化方面存在着问题 |
5.5.1 宏观上,政府相关部门在物流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问题 |
5.5.2 微观上,物流企业自身在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 |
5.6 物流业标准化水平比较低、物流人才严重短缺 |
5.6.1 物流业标准化水平比较低 |
5.6.2 物流人才严重短缺 |
第六章 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以强化现代物流理念 |
6.1.1 统一规划物流业的发展 |
6.1.2 积极制定与发展我省物流相关的产业政策 |
6.1.3 重视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
6.1.4 重视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引导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6.2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
6.2.1 加快我省的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 |
6.2.2 综合、统筹、全面地规划我国的运输大通道 |
6.2.3 合理配置运力资源 |
6.2.4 追求物流系统的合理结构,高度重视物流系统化建设 |
6.3 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 |
6.3.1 鼓励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 |
6.3.2 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
6.4 加强我省物流企业自身的建设 |
6.4.1 加强服务意识,进行服务策略选择 |
6.4.2 建立企业联盟网络 |
6.4.3 增加设施科技含量 |
6.4.4 推进物流企业内部改革 |
6.5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
6.5.1 发挥政府在物流信息化基础建设进程中的主导地位 |
6.5.2 在一些关键性的物流信息化基础建设项目上要重点实破 |
6.5.3 引导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 |
6.5.4 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 |
6.5.5 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
6.6 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运用机制 |
6.6.1 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 |
6.6.2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物流人才运用机制 |
6.7 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做大做强汽车物流和农业物流 |
6.7.1 做大做强汽车物流业 |
6.7.2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应以粮食物流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农业物流水平 |
6.8 结合我省各地物流基础,建设物流中心区、结点、物流工业园区 |
6.8.1 建设长春、吉林两个物流中心区 |
6.8.2 建设七个物流结点 |
6.8.3 建设专业物流园区,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浅谈我省物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 季文倩.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2]陕西省智慧物流产业问题研究[J]. 刘欣.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04)
- [3]湖南省油茶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研究[D]. 马思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4]“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 李平. 郑州大学, 2017(11)
- [5]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 王永峰. 云南财经大学, 2015(02)
- [6]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 李丹.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4(03)
- [7]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D]. 赵妮.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8)
- [8]山东半岛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研究——异军突起,物流促进经济发展[J]. 徐萍,王红艳.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1)
- [9]广东省物流标准推行体系研究[D]. 王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11)
- [10]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 刘冬冬. 长春理工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