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基质与施肥配方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1](2021)在《营养液配方对水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植物工厂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其通过设施内部环境调控,能够实现作物周年生产。植物工厂以水培法生产叶类蔬菜为主,营养液的养分配比和浓度对叶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sk.),因其富含营养物质,且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对水培叶类蔬菜营养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菜上,关于蕹菜适应性营养液配方的研究则较少。因此,本试验通过开展不同营养液配方及氮钾浓度对水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工厂条件下水培蕹菜营养液配方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了5种水培叶类蔬菜常用营养液配方,均采用1/2浓度,分别为霍格兰(CK)、日本园试(T1)、日本山崎茼蒿(T2)、Copper(T3)和荷兰温室(T4)配方对蕹菜品质、生物量动态的影响。结果发现,较CK和其他配方相比,T2处理更有利于蕹菜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其中,该配方下蕹菜单株产量较CK提高了24.1%,叶片硝酸盐含量则显着降低,因此,该配方水培蕹菜效果最佳。2.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在1/2浓度日本山崎茼蒿配方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氮、钾浓度对蕹菜生长及其产量、品质等的影响。发现与氮浓度6.7 mmol·L-1的对照相比,适当减少氮浓度可以促进蕹菜干物质积累,提高其产量,且当氮浓度为6.0 mmol·L-1时,蕹菜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及产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综合蕹菜生长、产量和成本等指标,结果表明,6.0 mmol·L-1氮浓度较适宜蕹菜栽培。3.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钾浓度,蕹菜产量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钾浓度为4.8mmol·L-1时,蕹菜产量达到最高;品质方面,蕹菜Vc含量随钾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硝酸盐含量则呈现先増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钾浓度为4.8mmol·L-1时,蕹菜的综合品质达到最优,亦可以获得较高单株效益及产投比。因此,钾浓度为4.8 mmol·L-1时更适宜植物工厂条件下水培蕹菜。
王丽雪[2](2021)在《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韭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氮在作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叶绿素、蛋白质、代谢酶的重要组成元素。不同形态的氮素对作物具有不同的生理调控效应,作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同化吸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了作物自身的生长代谢。本试验在等量氮素的前提下,以实际生产中常用的酰胺态氮(尿素)为基础,配施不同比例的铵态氮和硝态氮,以研究三种氮素形态配比对基质栽培韭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根系活性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基质栽培韭菜提供合理的施肥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适宜氮素形态配比的肥料配施能够提高基质栽培韭菜的产量和品质。相较于生产上普遍施用的酰胺态氮(尿素),三种形态氮素配施显着提高了韭菜的产量,其中,春季共收获三茬,以50%酰胺态氮配施10%铵态氮、40%硝态氮处理产量最高,较CK1(不施肥)增产了23.33%,较CK2单一尿素处理增产5.67%,秋季共收获两茬,以50%酰胺态氮配施20%铵态氮、30%硝态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较CK1增产了65.44%,较CK2单一尿素处理增产14.84%。只施用铵态氮,韭菜产量下降。三种形态的氮素配施显着提高了韭菜的品质,在50%酰胺态氮配施30%硝态氮、20%铵态氮的处理下,韭菜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大蒜素含量最高,50%酰胺态氮配施20%硝态氮、30%铵态氮Vc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铵态氮比例增加,硝酸盐含量会降低,单一铵态氮施肥下,硝酸盐含量最低。2.适宜氮素形态配比的肥料配施能够提高基质栽培韭菜的光合性能,促进基质栽培韭菜的根系发育。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施比例为5:2:3时,韭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且净光合速率最高。单一硝态氮施肥,韭菜根系活力最高,随着铵态氮比例升高,根系活力逐渐下降。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施比例为5:1:4时根系长度增加,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施比例为5:2:3时,根系表面积、体积、根尖数显着高于其他处理。3.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肥料配施能够影响基质栽培韭菜植株体内的矿质元素含量。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5:2:3时,韭菜植株体内N、K元素含量最高。单一铵态氮施肥,P含量最高。综上所述,基质栽培韭菜,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施比例为5:2:3时,产量增加,品质提高,食用安全,综合评价最优。
车艳丽[3](2020)在《基于酱香型白酒酒糟沼渣的有机基质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厌氧发酵是酒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沼渣的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沼气工程的顺利运行,也是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目前,沼渣的利用较为粗放,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带来二次环境污染。本研究以酱香型白酒酒糟沼渣的高值化利用为出发点,进行沼渣基质化的相关试验,以期得到沼渣应用于番茄育苗和栽培的可行性及最适基质配方,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沼渣在基质化过程中生物学效应。本研究可为沼渣高值化利用提供应用基础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酱香型白酒酒糟沼渣经过发酵和复配后可以应用于基质育苗。沼渣不适合单独用作育苗基质,会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沼渣经过发酵、粉碎后,复配窖泥和蛭石取得了很好的育苗效果。试验优选基质配方为细渣:蛭石:窖泥质量比15:8:2,该配方具有促进番茄生长、增加生物量和提高壮苗指数的作用。基质理化性状与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和壮苗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EC值与叶绿素含量有极显着的正相关,与茎粗有显着正相关,pH与壮苗指数有显着正相关。容重和大小孔隙比与4个番茄生长指标没有显着相关性。2.发酵后的沼渣基质经过合理配比可以单独应用于有机基质栽培中。与常规基质(椰糠、草炭)番茄栽培试验对比,沼渣基质可以促进番茄生长,增加番茄产量,显着提高了番茄品质,其中,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均显着高于常规基质。番茄植株碳氮比与品质指标相关性较强,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有显着和极显着的负相关,与可滴定酸有显着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ZH处理(细渣:粗渣=2:1)的番茄品质最优,YK(椰糠)处理的品质最差。整体而言,ZH处理在生物学、产量、品质方面都优于其他3个处理。3.沼渣基质和常规基质在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有显着不同。相同来源的基质的ZX处理(细渣:粗渣=1:0)和ZH(细渣:粗渣=2:1)在真菌和细菌方面有较一致的群落结构。细菌方面,4种基质的在门水平上优势物种相同,但相对丰度不同,并存在显着性差异,沼渣基质特有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该物种总丰度的95%。显着富集了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JG30-KF-CM45、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极显着(0.001<P≤0.01)高的高于CT和YK。真菌方面,4种基质的优势菌门都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所有基质的丰度比例都超过70%,并与其他物种间存在极显着差异。沼渣基质中显着富集了黄丝菌科Cephalothecaceae物种。容重、EC、有机质和钾是与基质微生物群落构成、丰度有显着相关的环境因子。其中,有机质是对基质微生物群落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
刘青[4](2020)在《营养液配方对盆栽水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Roxb)Wall.)别名水芹菜,为伞形科水芹属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和东南亚,叶柄和嫩茎为食用部位,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及矿质营养,还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多酚等功能物质,具有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改善腹泻等药用价值。主要有浅水栽培、深水栽培、深栽软化栽培、培土软化栽培、湿润栽培、夏季遮阳网覆盖栽培等栽培方式,营养液栽培的研究和应用少,尤其营养液盆栽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水芹盆栽的营养液配方试验,筛选、优化得到水芹盆栽的营养液配方,并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初步研究了营养液对盆栽水芹生长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水芹营养液盆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春季选用7种经典营养液配方栽培水芹,以Hoagland配方作为对照,各营养液配方栽培的水芹产量差异显着,且第一茬产量均高于第二茬;除荷兰温室配方栽培的水芹外其他配方第一茬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第二茬,叶片中的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是叶柄中的2~3.5倍、3~6.5倍,叶片和叶柄中的IDF含量分别高于55%、48%;第一茬叶片中的SDF含量高于叶柄、第二茬SDF含量均高于第一茬。秋季栽培的水芹产量差异显着,VC、黄酮、总酚、IDF、SDF、TDF 含量分别高于 40 μg/g、1.55 mg/g FW、8.5 mg/g FW、54%、6%、60%。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得出,日本山崎(鸭儿芹)配方春季、秋季栽培的水芹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确定为水芹盆栽最佳经典营养液配方。2、在日本山崎(鸭儿芹)配方基础上,分别对营养液N、K浓度进行优化。3.5 mmol/L的K+浓度盆栽的水芹产量最低,其他浓度略低于对照;各浓度盆栽的水芹VC含量比对照高4.5%以上,3.5 mmol/L的K+浓度盆栽的水芹黄酮、总酚含量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对照相比均下降。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得出,随着K+浓度的升高综合评价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8.49 mmol/L栽培的水芹综合评价值相对较高。9 mmol/L的NO3-浓度盆栽的水芹产量最高达310.70 g,比CK高9.7%;9、10 mmol/L盆栽的水芹VC含量分别比CK高4.3%、0.5%,7 mmol/L盆栽的水芹黄酮、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最高,IDF含量均高于对照,随着营养液NO3-浓度的升高,水芹SDF含量呈上升趋势、TDF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得出,9 mmol/L的NO3-浓度栽培的水芹综合评价值最高,确定为营养液盆栽水芹最佳NO3-浓度。3、在日本山崎(鸭儿芹)配方基础上,对N、K浓度进行优化。营养液NO3-、K+浓度优化能够提高水芹产量和品质,营养液栽培的水芹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土壤栽培。营养液盆栽的水芹产量、叶绿素、黄酮、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着高于对照,IDF、SDF、TDF含量分别高于52%、10%、67%。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得出,9mmol/L的NO3-浓度、7 mmol/L的K+浓度栽培的水芹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确定为水芹盆栽最佳营养液配方。4、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分析营养液与土壤盆栽的水芹地上部分,共检测到485个代谢物,包括类黄酮、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木脂素和香豆素、生物碱、萜类等。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13个,包含上调表达代谢物75个,下调表达代谢物38个。营养液与土壤盆栽的水芹黄酮含量分别为3.13 mg/g FW、2.28 mg/g FW,代谢组学分析发现黄酮类化合物与黄酮类差异代谢物均最多,共检测到黄酮类化合物104个,占总代谢物的21.4%,黄酮类差异代谢物23个,占差异代谢物的20.3%,其中,14个表现为上调,9个表现为下调,整体表现为上调,与测定的绝对含量表现一致;营养液与土壤盆栽的VC含量分别为32.71 μg/g FW、36.26 μg/g FW,代谢组学分析发现VC表现为下调,与测定的绝对含量表现一致。证明整体上营养液盆栽优于土壤栽培。
张金伟[5](2020)在《基质分层处理促进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设施蔬菜基质栽培具有成本低和管理简便的优点,是适宜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的主要无土栽培形式,但设施蔬菜栽培基质在生长的中后期常常出现通气不良问题,影响植株的生长及其果实产量与品质。为此,本试验以番茄为试材,采取袋培方式,选取通气孔隙为61%的牛粪基质配方和通气孔隙为83%的金针菇渣基质配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孔隙度的基质分层处理对日光温室袋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基质分层处理分别为:处理CM:基质袋上层牛粪基质配方,基质袋下层金针菇渣基质配方;处理MC:基质袋上层金针菇渣基质配方,基质袋下层牛粪基质配方;同时本试验以单一基质配方的处理作为对照:CKC:单一使用牛粪基质配方;CKM:单一使用金针菇渣基质配方;CKY:艾克麦瑟椰糠条。通过对基质理化性质、以及番茄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等相关指标的分析,明确不同孔隙度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内部通气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番茄袋式栽培的最佳基质配方,为日光温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的标准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质分层处理对于植株地上部生长影响:分层处理CM(基质袋上层牛粪基质配方,基质袋下层金针菇渣基质配方)对番茄植株的生长(植株茎粗、叶面积和生物量积累等)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分层处理CM植株在掐尖前茎粗最大,与其他处理相比显着提高了17.4%18.9%;CM处理叶面积与CKM无显着性差异,显着性高于其他处理,叶面积提高了7.1%11.4%;分层处理CM对于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植株的根冠比,与CKM无显着性差异,显着性高于其他处理。2.基质分层处理对于植株地下部生长影响:分层处理CM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株的根系发育,CM处理的根毛数、根总长度和根体积均显着性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3.02%85.6%、20.43%49.97%和13.35%77.70%。CM处理的根系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根系活力均显着性高于其他处理,CM处理的根尖活力比处理MC、CKC、CKM和CKY显着提高了25.99%、13.89%、117.10%、300.96%。3.基质分层处理对栽培过程中基质的理化性质影响:分层基质处理CM的营养元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分层处理CM基质袋下层的金针菇渣基质配方通气性和基质的速效氮、磷、钾、钙、镁元素含量始终显着性高于基质袋上层的牛粪基质配方。其中,碱解氮提高了18.9%、速效磷提高了4.6%、速效钾提高了10.0%、水溶性钙提高了21.7%和水溶性镁提高了36.0%。4.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果实产量影响:第五穗果成熟时,CM处理的平均单果重和小区产量均最高分别为0.18kg和127.86kg,单株产量比处理MC、CKC、CKM和CKY分别高出了8.9%20.0%。同时,CM处理的糖酸比最高,与CKY无显着性差异,显着性高于处理MC、CKC和CKM。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利用基质袋种植番茄时,基质下层选择金针菇渣基质配方,基质上层选择牛粪基质配方组合,可以有效改善栽培基质通气性,提高番茄果实产量。
韩莹[6](2020)在《生姜无土栽培营养液化肥配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降低生姜无土栽培营养液成本,本研究以Hoagland营养液配方为基准,开展了生姜营养液化肥配方优化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山农1号”生姜为试材,利用营养液砂培,研究了Hoagland营养液配方(CK)、Hoagland等量NPK化肥营养液配方(T1)、创新营养液配方(T2)与H1(幼苗期150 ml·盆-1·2d-1、发棵期后200 ml·盆-1·2d-1)、H2(幼苗期200 ml·盆-1·2d-1、发棵期后300 ml·盆-1·2d-1)、H3(幼苗期250 ml·盆-1·2d-1、发棵期后400 ml·盆-1·2d-1)不同灌溉量对生姜生长,营养元素吸收利用及相关生理代谢等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姜植株的根、茎、叶及根茎的鲜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根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干物质、姜辣素等品质指标均以T2较高,CK次之,T1较低。T2生姜单株经济产量较CK、T1分别增加了18.57%和34.92%。不同灌溉量也显着影响生姜的产量、品质,以H3单株经济产量较高,达696.61 g,较H2、H1分别增产12.55%和30.58%。T1、T2化肥配方的成本约为化学试剂配方CK成本的1/8,T2的产投比较CK增加近9倍。2.不同处理生姜对氮、磷、钾、钙、镁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存在显着差异,收获时T2的生姜对氮、钾、镁的利用效率分别为59.37%、67.30%、75.30%,但CK配方处理磷的利用效率较高,达53.78%,二者对钙的利用效率无显着差异。T2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较CK、T1增加了17.64%和20.34%。随灌溉施肥量的增加,各元素的吸收积累量随之增加,但利用效率与肥料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3.不同处理生姜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参数在整个生长期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发棵期之前,以CK生姜表现较好,进入根茎膨大期后,以T2处理最优,如Pn分别较CK、T1提高了3.34%和7.89%。随灌溉量的增加,生姜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增强,光合速率增加。4.整个生长期生姜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等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生姜生长前期,生姜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CK较高,进入根茎膨大期以T2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如NR、SS等活性,较CK分别提高了5.93%、5.19%,较T1分别提高11.27%、7.84%。生姜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强。
黄鹏[7](2020)在《山葵植物水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葵是珍贵的香辛调味植物,被誉为“绿色黄金”。我国山葵植物主要为土壤种植,存在种植周期长、受土壤中病虫害侵害严重、劳动力投入大、土地轮作等问题。植物水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水培技术种植山葵具有许多优势,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但目前关于山葵水培种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营养液膜水培技术,以山葵种子为材料,筛选了水培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处理方法;开展了山葵幼苗水培技术研究,以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等为指标,筛选适宜山葵幼苗生长的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并进一步研究了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氮、磷和钾浓度对山葵植物生物量及风味物质异硫氰酸酯(ITC)含量的影响,建立山葵植物水培种植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培山葵种子快速萌发试验表明,山葵种子以水培海绵为基质进行萌发,种子经过0.2 g·L-1的GA3溶液处理30 min,20℃条件下萌发,14天后萌发率为93.33%,定植后水培山葵幼苗的存活率在95%以上。2.采用长出第一片真叶的山葵幼苗为材料,分别在四种配方的营养液中培养60天后,试验结果表明,各营养液培养的山葵幼苗生长状况都优于不添加营养物质的清水(对照组)培养,其中以配方Ⅱ营养液最有利于山葵幼苗生长,培养60天后测得其株高为17.06 cm,叶面积为60.88 cm2,生物量为14.25 g,叶片叶绿素含量为1.96 mg·g-1,净光合速率为9.75μmol·m-2·s-1。3.进一步对营养液浓度进行筛选,采用长出第一片真叶的山葵幼苗为材料,分别用配方Ⅱ营养液的1/4、1/2、1、3/2倍四个浓度进行培养,60天后各营养液浓度培养的山葵幼苗生长状况都优于不添加营养物质的清水(对照组)培养,且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山葵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以1/2倍配方Ⅱ营养液最有利于山葵幼苗生长,培养60天后测得其株高为18.92 cm,叶面积为69.73 cm2,生物量为16.91 g,叶片叶绿素含量为2.11 mg·g-1,净光合速率为11.04μmol·m-2·s-1。4.为了确保山葵的产量和品质,试验选取长势均匀、株高20±1 cm的山葵植物为材料,以1/2倍配方Ⅱ营养液为基础营养液,再分别添加了四种不同浓度的氮、磷和钾进行单因素筛选试验,培养120天后,统计得出不同氮、磷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长及ITC含量的影响不同。氮浓度筛选试验表明,5 mmol·L-1氮浓度培养有利于山葵植物生长,能显着提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其株高为42.55cm,单株鲜重为138.35 g,ITC含量为621.33μg·g-1;磷浓度筛选试验表明,0.4 mmol·L-1磷浓度培养有利于山葵植物生长,其株高为35.42 cm,单株鲜重为98.26 g,ITC含量为657.77μg·g-1;钾浓度筛选试验表明,3 mmol·L-1钾浓度培养有利于山葵植物生长,能显着提高地下部分生物量和ITC含量,其株高为37.73 cm,单株鲜重为107.24g,ITC含量为769.63μg·g-1。5.进一步对不同氮、磷和钾浓度组合进行筛选,以山葵植物的生物量和ITC含量为指标,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3)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氮、磷和钾浓度培养120天后,影响山葵植物生物量大小的因素主次为氮>钾>磷,即营养液中氮浓度对山葵植物生物量积累影响最大,其次是钾浓度,影响最小的是磷浓度,其中氮和钾浓度影响显着;影响山葵植物ITC含量高低的因素主次为钾>磷>氮,其中钾浓度影响显着。综合考虑得出氮浓度5 mmol·L-1,磷浓度0.2 mmol·L-1和钾浓度3 mmol·L-1是适合提高水培山葵生物量和ITC含量的氮、磷和钾浓度组合。本研究建立了水培山葵种子快速萌发体系,筛选出适合水培山葵幼苗生长的最佳营养液配方与浓度,获得了提高山葵植株产量及ITC含量的氮、磷和钾浓度组合,本研究对山葵水培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为今后水培山葵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张佼[8](2020)在《番茄袋培栽培方式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番茄基质袋培有助于设施番茄实现高产优质栽培,在生产中推广面积越来越大。但目前生产中,基质填装高度和基质袋摆放方式多以经验为主,缺乏相关研究,易造成植株养分供应不足或基质的浪费;另一方面,如今应用于番茄基质栽培的营养液配方多是基于水培条件研发得出,针对基质袋培条件下适用于番茄的专用营养液配方较少,难以满足袋培番茄的养分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巴宝丽’番茄为试材,设置基质填充不同深度(7.5、10.5、13.5 cm)和基质袋不同摆放方式(地面摆放和地面下沉20 cm),研究基质填充不同深度和基质袋摆放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等指标的影响;同时,以N、P、K、Ca四个元素的供应浓度为试验因素,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响应面设置23个不同的营养液配方,对比其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将模型模拟出的最佳和最差配方、23组试验处理中综合评分最高和最低的配方,以山崎番茄营养液配方作为对照处理进行栽培效果验证,测定生长、光合、基质酶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等指标,研究模型模拟优化得出的营养液配方的栽培效果,以期得到一种资源节约型且能促进设施番茄优质高产的袋式栽培配套管理方案,并为设施番茄基质袋培的营养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基质养分利用率等指标,在实际生产中推荐将春季栽培番茄的基质深度设置为13.5 cm(即基质供应量为9 L/株)且地面摆放。(1)栽培基质深度对产量、果实品质均有显着影响;基质袋摆放方式对产量影响不显着,但显着影响果实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硝酸盐和有机酸含量;基质深度和基质袋摆放方式对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有显着的交互作用。随着栽培基质深度的增加,产量显着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基质深度13.5 cm时,番茄单株产量最高,达3.83kg/株。(2)基质袋摆放方式和基质深度对番茄开花期、初果期及盛果期P和K的累积吸收影响显着,基质深度对番茄开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N的吸收也有显着影响,基质深度和基质袋摆放方式对开花期和初果期番茄植株N、P和K的累积吸收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基质内N、P和K养分利用率均是基质深度为13.5 cm的处理最高,且不同基质袋摆放对基质养分利用率无显着影响。2. 番茄基质袋培的营养液配方优化和验证试验表明,在番茄基质袋培中推荐的营养液配方元素浓度组合为N,24.83 mmol·L-1、P,4.50 mmol·L-1、K,9.49 mmol·L-1、Ca,5.73 mmol·L-1。(1)以N(X1)、P(X2)、K(X3)、Ca(X4)和不同营养液配方处理的产量品质综合评价得分(Y)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为:Y=0.0482-0.0003X1+0.0017X2+0.0014X3+0.0005X4-0.0039X12+0.0007X22-0.0024X32-0.0025X42+0.0022X1X2+0.0025X1X3-0.0009X1X4。分析表明N、P、K、Ca对番茄综合评价得分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为P、K、Ca、N,其中P、K、Ca对番茄综合评价得分的影响为正效应,N对番茄综合评价得分的影响为负效应;N与P、N与K、N与Ca之间存在交互作用,N与K、N与Ca的元素浓度均是处于零水平附近时交互作用最显着,番茄综合评价得分较高。(2)营养液配方栽培效果验证试验表明,T1(方程模拟的最佳配方)、T3(23组试验处理中综合评分最高的配方)和CK(山崎番茄营养液配方)处理有利于促进番茄的生长,T2(方程模拟的最差佳配方)和T4(23组试验处理中综合评分最低的配方)处理对番茄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在不同时期,番茄的光合作用、基质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基本均为T1处理最优,其次是T3和CK处理,T2和T4处理最差;基质中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基本呈现出T1、T3和CK处理的酶活高于T2和T4处理。在盛果期和结果末期,T1和T3处理的N、P、K和Ca元素积累量均显着高于CK处理。T1、T3和CK处理的N元素利用率差异不显着且显着高于T2和T4处理;CK处理的P元素利用率最高;T1和T3处理的K元素利用率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16.69%和7.74%,两者的Ca元素利用率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24.14%和10.96%,而T2和T4处理的K和Ca元素利用率均显着低于CK处理。对栽培效果验证试验中五个处理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处理综合评价得分的顺序为:T1>T3>CK>T4>T2,这证明了方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可靠性,利用方程模拟出的最优配方最有利于促进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徐佳楠[9](2020)在《菠菜水培技术优化及适应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培是一项现代化农业技术,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避免连作障碍及缩短生育期等优势,在设施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菠菜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菠菜叶片柔嫩,口感美味,是世界性重要的绿叶蔬菜,而目前关于菠菜水培技术相关报道及研究较少。本文从营养液筛选与改良、发芽前处理方法、添加生长调节剂、品种筛选及水培适应性机理等方面开展菠菜水培技术的研究,以期改善菠菜水培技术及培育水培专用菠菜新品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筛选出适宜水培生长的营养液配方及菠菜品种,本试验比较了不同的营养液配方对菠菜生长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气候室培养条件下,同一供氮水平(8 mmol·L-1)的6个营养液(0.76倍改良Hoagland、0.46倍日本园试、1.23倍日本山崎、0.38倍园艺均衡、华南农大叶菜A、华南农大叶菜B营养液)配方中,日本山崎配方处理下的菠菜鲜重、株高、叶宽、根长均最高;华南农大A配方综合表现仅次于日本山崎。温室浅液流水培条件下,日本山崎、园艺均衡配方处理下的菠菜鲜重、叶片数、叶片宽和根长(除日本山崎)较其他配方高。日本山崎配方处理的菠菜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较低,但硝态氮含量也最低;华南农大A和园艺均衡配方处理下,菠菜硝态氮、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华南农大A)最高。不同营养液配方处理对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草酸含量无显着性。2、在原有山崎配方基础上,比较氮、镁、腐殖酸(HA)不同浓度配比对水培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将镁的浓度提升至原有4倍(2.464 mmol·L-1)时可显着增加菠菜鲜重,为对照的2.69倍;而当氮素浓度为12 mmol·L-1,镁浓度为2.464 mmol·L-1时,菠菜的硝态氮含量最低,菠菜鲜重显着高于对照,为对照的2.00倍;无论氮镁浓度如何,水培液中添加0.116%和0.232%腐殖酸均抑制菠菜的生长。以上结果说明适当提高山崎配方中氮,尤其是镁离子浓度,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水培菠菜产量。3、为筛选适宜的菠菜水培用生长调节剂,试验比较了细胞分裂素、腐殖酸及杜高活力藻喷施对水培菠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喷施腐殖酸显着提高了沪菠6号、WD水培菠菜的鲜重,分别为清水对照组的2.31倍和1.08倍;施用细胞分裂素、杜高活力藻则显着降低了沪菠2号、WD水培菠菜的鲜重。细胞分裂素显着提高了沪菠2号、沪菠6号的株高;细胞分裂素降低了WD的株幅,而腐殖酸显着增加了沪菠6号的株幅。除菠菜硝酸盐含量受喷施腐殖酸显着增加外,3种生长调节剂对水培菠菜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VC含量没有显着的影响。4、适宜的菠菜种子发芽前处理能提高菠菜发芽能力、促进水培生长表现。与对照组(蒸馏水浸种15 min)相比,静电场50 k V·5 cm-1×20 s处理显着提高了菠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萌发指数,分别为对照组的3.11、2.00、2.21倍,其次是化学处理中100 mg·L-1 PEG8000浸泡24 h。静电场处理和化学处理均能促进菠菜水培苗的生长,其中化学处理T5(100 mg·L-1 PEG8000浸泡24 h)处理下水培菠菜叶片宽、株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蒸馏水浸种15 min),且分别为T1的1.50倍、1.43倍、2.24倍、2.66倍;化学处理T7(1%硼酸浸泡24 h)处理下水培菠菜叶片宽、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分别为T1的1.45倍、2.34倍、2.21倍;静电场处理T14(50 k V·5 cm-1×20 s)处理下水培菠菜叶片宽、叶片长、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分别为对照组的1.58倍、1.18倍、1.77倍、1.99倍。5、不同菠菜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生长表现有差异,适宜水培的品种WD、澳绿在水培条件下地上部分鲜重分别是基质培中鲜重的2.65、2.68倍,相反,基质培日本大叶地上部分鲜重为水培的1.2倍,不适宜水培。除鲜重外,WD和澳绿水培条件下菠菜的叶片数、叶片宽、叶片长及株高均高于基质栽培。WD和澳绿水培条件下长势较好可能与其在水培条件下主根长和侧根数较长有关;可能也与其较高的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及根茎结构中更为发达的次生木质部有关。相反,与基质培条件下日本大叶菠菜茎周皮外侧发达的薄壁细胞结构相比,水培条件下日本大叶菠菜茎部特殊薄壁细胞的消失,且根系细弱,不定根数量最少,通气组织的退化,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较低,可能是其水培适应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薛珂[10](2019)在《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水培生菜养分调控》文中提出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化学元素组成和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科学,其研究尺度可以细致到分子水平,也可以扩大到区域和全球水平,实现化学计量覆盖分子、细胞器官、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和全球等不同尺度。本文以非结球意大利耐抽薹非结球生菜为实验材料,首先,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进行土培试验,利用叶片叶龄累计速率快慢对生菜生长阶段进行划分;其次,在中、高两较优肥力水平下进行土培试验,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菜叶片碳、氮和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水培试验,向营养液中按比例添加和减少氮、磷养分,构建不同营养液氮磷养分比例,对生菜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光合特性、生长指标(地上部分鲜/干重)、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研究,以较优肥力水平生菜叶片元素化学计量指标为标准对水培营养液进行优化。本研究结果可对不同生长阶段生菜养分调控局部方案进行整合,优化出适时、适量和适合比例的N、P养分动态调控供给的整体方案,从而为设施蔬菜的精准施肥提供一条新的调控途径。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通过绘制叶龄累计增长图,将生菜在11.1叶之前确定为前慢速生长期,11.1-24.8叶之间确定为快速生长期,24.8叶之后确定为后慢速生长期。(2)当非结球意大利耐抽薹生菜叶龄小于11.1时,其叶片C、N和P含量分别围绕453 mg·g-1、44 mg·g-1和2.4 mg·g-1小幅波动,C:N、C:P和N:P分别围绕10.2、188.0和18.3小幅波动;当该生菜叶龄处于11.1-24.8时,其叶片C、N和P含量分别围绕465 mg·g-1、47 mg·g-1和3.0 mg·g-1小幅波动,C:N、C:P和N:P分别围绕9.9、157.0和15.9小幅波动;当该生菜叶龄大于24.8时,其叶片C、N和P含量分别围绕470.0 mg·g-1、50.0 mg·g-1和2.6 mg·g-1小幅波动,C:N、C:P和N:P分别围绕9.4、178和19.1小幅波动。(3)基于生菜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光合指标、品质和产量对营养液进行优化,对生菜进行养分调控:生菜在前慢速生长期最适营养液N、P浓度范围分别为:36.23-54.35 mg·L-1、5.82-11.64 mg·L-1;在快速生长期最适营养液N、P浓度范围分别为:36.23-54.35mg·L-1、11.64-14.55 mg·L-1;在后慢速生长期最适营养液N、P浓度范围分别为:36.23-72.46 mg·L-1、11.64-14.55 mg·L-1。
二、不同基质与施肥配方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基质与施肥配方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营养液配方对水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营养液配施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
1.1.1 营养液配方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
1.1.2 营养液浓度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
1.1.3 营养液元素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概况 |
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2.2.1 试验一:营养液配方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2.2.2 试验二:氮浓度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2.2.3 试验三:钾浓度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蕹菜形态指标的测定 |
2.3.2 蕹菜根系活力的测定 |
2.3.3 蕹菜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2.3.4 蕹菜品质测定 |
2.3.5 蕹菜营养元素吸收状况测定 |
2.3.6 计算公式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营养液配方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1.1 对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3.1.2 对蕹菜根系活力的影响 |
3.1.3 对蕹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1.4 对蕹菜品质的影响 |
3.1.5 对蕹菜营养元素吸收状况的影响 |
3.1.6 对蕹菜生产成本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 |
3.2 氮浓度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2.1 对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3.2.2 对蕹菜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3 对蕹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2.4 对蕹菜品质的影响 |
3.2.5 对蕹菜营养元素吸收状况的影响 |
3.2.6 对蕹菜生产成本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 |
3.3 钾浓度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3.1 对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3.3.2 对蕹菜根系活力的影响 |
3.3.3 对蕹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3.4 对蕹菜品质的影响 |
3.3.5 对蕹菜营养元素吸收状况的影响 |
3.3.6 对蕹菜生产成本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营养液配方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2 氮浓度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3 钾浓度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韭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氮肥在我国的施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 氮素形态及植物对其利用的原理 |
1.2.1 氮素形态 |
1.2.2 植物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原理 |
1.3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1 氮素形态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
1.3.2 氮素形态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1.3.3 氮素对其它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1.3.4 氮素形态对植物盐抗性的影响 |
1.4 氮素形态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
1.5 蔬菜基质栽培研究现状 |
1.5.1 蔬菜基质栽培 |
1.5.2 发展蔬菜基质栽培的优势 |
1.5.3 基质配方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1 生物量测定 |
2.3.2 根系指标测定 |
2.3.3 光合特性测定 |
2.3.4 品质指标的测定 |
2.3.5 植株全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韭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1.1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韭菜生物产量的影响 |
3.1.2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韭菜光合特性的影响 |
3.1.3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韭菜品质的影响 |
3.1.4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韭菜根系参数的影响 |
3.1.5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韭菜N、P、K含量的影响 |
3.2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韭菜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2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韭菜光合性能的影响 |
4.3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韭菜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4.4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韭菜N、P、K含量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酱香型白酒酒糟沼渣的有机基质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酒糟资源化利用研究 |
1.1.1 酒糟废弃物处理现状 |
1.1.2 沼渣作用及应用现状 |
1.2 沼渣应用于基质育苗的研究 |
1.2.1 育苗基质特征 |
1.2.2 有机废弃物应用于育苗基质研究 |
1.2.3 沼渣育苗基质研究 |
1.3 沼渣应用于基质栽培的研究 |
1.3.1 栽培基质特征 |
1.3.2 有机废弃物应用到栽培基质的研究 |
1.3.3 沼渣有机基质栽培 |
1.4 基质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1.4.1 根际微生物 |
1.4.2 基质微生物 |
1.4.3 沼渣基质根际微生物 |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酒糟沼渣应用于基质育苗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2.1 基质理化测定 |
2.2.2 基质发芽指数测定 |
2.2.3 番茄生长及产量指标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处理沼渣粒径分布 |
2.3.2 沼渣基质吸水能力分析 |
2.3.3 不同基质原料理化性状评价 |
2.3.4 沼渣基质的生物性状评价 |
2.3.5 不同配方育苗基质理化性状分析 |
2.3.6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出苗率的影响 |
2.3.7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植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2.3.8 基质理化指标与番茄幼苗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 |
2.4 讨论 |
2.4.1 沼渣制备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及理化性状评价 |
2.4.2 不同配比基质对番茄育苗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酒糟沼渣应用于有机基质栽培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3.2.1 基质理化测定 |
3.2.2 基质养分含量测定 |
3.2.3 番茄植株指标的测定 |
3.2.4 番茄品质和产量的测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处理沼渣基质理化性状分析 |
3.4.2 不同基质处理对番茄生物性状的影响 |
3.4.3 不同基质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3.4.4 不同基质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3.4.5 番茄品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
3.5 讨论 |
3.5.1 沼渣有机基质理化性状分析 |
3.5.2 沼渣有机基质对番茄生物学、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
3.6 小结 |
第四章 酒糟沼渣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4.2.1 基质根际微生物测序 |
4.2.2 基质样本环境因子测定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基质样本物种多样性分析 |
4.4.2 不同样本物种组成分析 |
4.4.3 不同基质样本比较分析 |
4.4.4 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
4.5 讨论 |
4.5.1 不同基质样本多样性分析 |
4.5.2 不同基质样本物种组成分析 |
4.5.3 环境因子关联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营养液配方对盆栽水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水芹栽培现状 |
1.1.1 水芹栽培方式 |
1.1.2 水芹品质研究 |
1.2 盆栽蔬菜 |
1.2.1 盆栽蔬菜研究概况 |
1.2.2 盆栽蔬菜产业现状及影响因素 |
1.3 蔬菜综合评价的数学方法应用 |
1.3.1 主成分分析法 |
1.3.2 隶属函数法 |
1.3.3 层次分析法 |
1.3.4 多种数学方法结合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经典营养液盆栽对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春季营养液盆栽对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2.2 秋季营养液盆栽对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营养液盆栽对水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3.2 营养液盆栽对水芹品质的影响 |
第3章 营养液NO_3~-、K~+浓度对盆栽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营养液K~+浓度对盆栽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2.2 营养液NO_3~-浓度对盆栽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2.3 营养液NO_3~-、K~+浓度优化对盆栽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营养液NO_3~-、K~+浓度对盆栽水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3.3.2 营养液NO_3~-、K~+浓度对盆栽水芹品质的影响 |
第4章 营养液与土壤盆栽水芹的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营养液盆栽水芹代谢物鉴定注释 |
4.2.2 营养液盆栽水芹代谢组学差异分析 |
4.2.3 营养液盆栽水芹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
4.2.4 营养液盆栽水芹主要品质指标的代谢物分析 |
4.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质分层处理促进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无土栽培的研究进展 |
1.2 基质配方的发展现状 |
1.2.1 基质原料类型 |
1.2.2 基质配方研究进展 |
1.3 有机基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与地点 |
2.2 预备试验 |
2.3 本文试验设计 |
2.4 栽培管理 |
2.5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5.1 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的测定 |
2.5.2 番茄形态指标测定 |
2.5.3 植株养分指标测定 |
2.5.4 番茄产量指标的测定 |
2.5.5 番茄品质指标的测定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地上生长的影响 |
3.1.1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株高影响 |
3.1.2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茎粗影响 |
3.1.3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叶面积的影响 |
3.2 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地下生长影响 |
3.2.1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
3.2.2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根系活力的影响 |
3.3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生物量、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 |
3.3.1 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3.3.2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
3.3.3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 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
3.4.1 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物理性质影响 |
3.4.2 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化学性质影响 |
3.5 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3.5.1 分层处理对植株N元素吸收的影响 |
3.5.2 分层处理对植株P元素吸收影响 |
3.5.3 分层处理对植株K元素吸收影响 |
3.5.4 分层处理对植株Ca元素吸收影响 |
3.5.5 分层处理对植株Mg元素吸收影响 |
3.5.6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养分利用效率影响 |
3.6 基质分层处理对袋培番茄植株影响的综合分析 |
3.6.1 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生长和基质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3.6.2 基质分层处理影响的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1.1 不同孔隙度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通气性的影响 |
4.1.2 不同孔隙度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3 不同孔隙度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产量指标的影响 |
4.2 结论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生姜无土栽培营养液化肥配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生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与施肥技术 |
1.2 无土栽培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
1.2.1 无土栽培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
1.2.2 无土栽培的技术模式及特点 |
1.2.3 无土栽培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
1.3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1.3.1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对植物矿质元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
1.3.2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对植物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生长量及产量 |
2.3.2 产品品质的测定 |
2.3.3 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
2.3.4 碳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
2.3.5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
2.3.6 光合参数的测定 |
2.3.7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2.3.8 叶片色素的测定 |
2.3.9 根系活力的测定 |
2.3.10 计算公式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处理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3.1.1 不同处理生姜植株各器官生长量的影响 |
3.1.2 不同处理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
3.1.3 不同处理生姜生产成本及效益 |
3.1.4 不同处理对生姜品质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对生姜大量元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
3.2.1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氮的吸收分配特性 |
3.2.2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磷的吸收分配特性 |
3.2.3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钾的吸收分配特性 |
3.2.4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钙的吸收分配特性 |
3.2.5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镁的吸收分配特性 |
3.3 不同处理对生姜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
3.3.1 不同处理对生姜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
3.3.2 不同处理对生姜光合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
3.3.3 不同处理对生姜膨大期光合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
3.3.4 不同处理对生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
3.3.5 不同处理对生姜膨大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对生姜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
3.4.1 不同生长期生姜碳代谢关键酶动态变化 |
3.4.2 不同生长期生姜氮代谢关键酶动态变化 |
3.4.3 不同处理对生姜硝酸还原酶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化肥营养液进行生姜无土栽培的可行性 |
4.2 不同营养液配方及灌溉量对生姜生理代谢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山葵植物水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植物水培研究综述 |
1.1.1 水培的分类及特点 |
1.1.1.1 水培的分类 |
1.1.1.2 水培的特点 |
1.1.2 水培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2.1 营养液的配方 |
1.1.2.2 营养液的浓度 |
1.1.2.3 营养液的pH |
1.1.3 氮、磷和钾对水培植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1.4 植物水培技术发展前景 |
1.2 山葵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
1.2.1 山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
1.2.1.1 植物学性状 |
1.2.1.2 山葵生长条件 |
1.2.2 山葵植物栽种研究进展 |
1.2.3 山葵植物栽种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水培山葵种子快速萌发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材料 |
2.1.2 仪器与试剂 |
2.1.2.1 主要仪器 |
2.1.2.2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不同温度对水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2 不同试剂处理对水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温度对水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2 不同试剂处理对水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 小结与讨论 |
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1.1 供试材料 |
3.1.2 仪器与试剂 |
3.1.2.1 主要仪器 |
3.1.2.2 主要试剂 |
3.1.3 试验地点与基本条件 |
3.2 试验方法 |
3.2.1 不同营养液配方的配制 |
3.2.2 水培山葵生长指标的测定 |
3.2.3 水培山葵生理指标的测定 |
3.2.4 水培山葵培养条件 |
3.2.5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株高、叶面积和茎粗的影响 |
3.3.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3.3.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根冠比的影响 |
3.3.4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5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
3.4 小结与讨论 |
4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1.1 供试材料 |
4.1.2 仪器与试剂 |
4.1.2.1 主要仪器 |
4.1.2.2 主要试剂 |
4.2 试验方法 |
4.2.1 不同营养液浓度的配制 |
4.2.2 水培山葵生长指标的测定 |
4.2.3 水培山葵生理指标的测定 |
4.2.4 水培山葵培养条件 |
4.2.5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
4.3.2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株高、叶面积和茎粗的影响 |
4.3.3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4.3.4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5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
4.4 小结与讨论 |
5 氮、磷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 |
5.1.1 供试材料 |
5.1.2 仪器与试剂 |
5.1.2.1 主要仪器 |
5.1.2.2 主要试剂 |
5.2 试验方法 |
5.2.1 氮浓度梯度筛选 |
5.2.2 磷浓度梯度筛选 |
5.2.3 钾浓度梯度筛选 |
5.2.4 氮、磷和钾正交试验 |
5.2.5 水培山葵株高、生物量的测定 |
5.2.6 水培山葵异硫氰酸酯含量的测定 |
5.2.7 水培山葵培养条件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氮浓度梯度筛选 |
5.3.1.1 不同氮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株高的影响 |
5.3.1.2 不同氮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5.3.1.3 不同氮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ITC含量的影响 |
5.3.2 不同磷浓度梯度筛选 |
5.3.2.1 不同磷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株高的影响 |
5.3.2.2 不同磷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5.3.2.3 不同磷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ITC含量的影响 |
5.3.3 不同钾浓度梯度筛选 |
5.3.3.1 不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株高的影响 |
5.3.3.2 不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5.3.3.3 不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ITC含量的影响 |
5.3.4 氮、磷和钾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
5.4 小结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山葵植物水培种植技术总结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番茄袋培栽培方式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基质栽培研究现状 |
1.3.2 营养液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4.1 基质深度及基质袋摆放方式对袋培番茄生产的影响 |
1.4.2 番茄基质袋培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 |
1.4.3 番茄基质袋培最优营养液配方栽培效果验证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质深度及基质袋摆放方式对春季番茄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场地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4 综合评价分析 |
2.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基质深度及基质袋摆放方式对番茄株高、茎粗的影响 |
2.2.2 基质深度及基质袋摆放方式对番茄单株产量的影响 |
2.2.3 基质深度及基质袋摆放方式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
2.2.4 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价 |
2.2.5 基质深度及基质袋摆放方式对番茄营养元素养分吸收累积和基质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番茄基质袋培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场地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1.4 综合评价分析 |
3.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2.2 不同营养液配方下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评价分析 |
3.2.3 建立以综合评价得分为目标函数的营养液配方回归方程 |
3.2.4 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番茄综合评价得分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番茄袋培最优营养液配方栽培效果验证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场地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番茄株高和茎粗影响 |
4.2.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番茄不同时期光合作用的影响 |
4.2.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番茄不同时期基质酶活的影响 |
4.2.4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番茄不同元素养分累积分配和利用率的影响 |
4.2.5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基质深度及基质袋摆放对袋培番茄的影响 |
5.2 番茄基质袋培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 |
5.3 番茄袋培最优营养液配方栽培效果验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菠菜水培技术优化及适应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菠菜简介 |
1.2 水培简介 |
1.3 菠菜水培研究进展 |
1.3.1 菠菜水培营养液研究进展 |
1.3.2 影响菠菜水培的环境因素 |
1.3.3 其他水培相关技术 |
1.3.4 菠菜水栽培适应机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菠菜水培营养液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
2.2.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菠菜品质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3章 不同浓度氮、镁、腐殖酸配比对水培菠菜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氮镁腐殖酸配比下菠菜鲜重比较 |
3.2.2 不同氮镁腐殖酸配比下菠菜硝酸还原酶活力与根系活力比较 |
3.2.3 不同氮镁腐殖酸配比下菠菜品质指标比较 |
3.3 讨论 |
第4章 水培菠菜外施生长调节剂的筛选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培菠菜生长的影响 |
4.2.2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培菠菜品质的影响 |
4.2.3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培菠菜的综合影响评价 |
4.3 讨论 |
第5章 不同催芽方法对菠菜种子萌发及水培生长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发芽处理对菠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的影响 |
5.2.2 不同发芽处理对菠菜水培生长表现的影响 |
5.3 讨论 |
第6章 不同菠菜品种水培生长差异及生理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品种水培适应性差异比较 |
6.2.2 水培适应性差异品种茎微观结构比较 |
6.2.3 水培适应性差异品种根尖微观结构比较 |
6.2.4 水培适应性差异品种生理指标差异 |
6.3 讨论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水培生菜养分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基石与施肥策略的关系 |
1.2.1 内稳态理论 |
1.2.2 异速生长理论 |
1.3 蔬菜养分调控的研究进展 |
1.3.1 氮对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
1.3.2 磷对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
1.4 水培在发展中的问题 |
1.5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1.5.1 选题依据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生长阶段生菜的生态化学计量比确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实验设计 |
2.1.3 测定指标以及方法 |
2.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基于生长速率的生菜的生长阶段的划分 |
2.2.2 不同生长阶段生菜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测算和验证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基于生菜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营养液N、P养分初步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实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生菜叶片C、N和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3.2.2 生菜叶片N、P内稳性指数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基于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营养液N、P养分进一步优化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实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营养液氮磷浓度对生菜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2 不同营养液N、P浓度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四、不同基质与施肥配方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营养液配方对水培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刘燕.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韭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 王丽雪.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酱香型白酒酒糟沼渣的有机基质研究及应用[D]. 车艳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4]营养液配方对盆栽水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 刘青. 扬州大学, 2020(05)
- [5]基质分层处理促进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因素分析[D]. 张金伟.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生姜无土栽培营养液化肥配方研究[D]. 韩莹.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7]山葵植物水培技术研究[D]. 黄鹏. 成都大学, 2020(08)
- [8]番茄袋培栽培方式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D]. 张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9]菠菜水培技术优化及适应性机理研究[D]. 徐佳楠.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水培生菜养分调控[D]. 薛珂. 江苏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