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D技术及其在桃种质研究中的应用

RAPD技术及其在桃种质研究中的应用

一、RAPD技术及在桃种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欧昱岑[1](2020)在《川渝地区主栽脆李品种的品质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李是我国重要栽培果树,其中脆李系列品种品系为川渝地区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大且产量较多的主要果树种类之一。脆李作为李树品种的重要一大类,具有较好的品种多样性,也存在一定的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有的地方品种尚无正式品种名称。长期以来,对它们的研究报道较多都只停留在栽培管理、植物学性状的研究上,对其亲缘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各品种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也尚未知。不利于川渝地区的脆李资源保存与利用。该研究旨在挖掘地方良种资源,研究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给脆李种质资源的收集、科学分类、资源开发利用、优良品种选育(如亲本的选择、选配等)以及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和参考。本试验选取了20个川渝地区主栽脆李品种,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各品种间进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并希望通过分子层面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来探究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结合植物学性状、生理品质等分析各品种间的差异。试验从7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15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20份李种质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opGen32软件评估15对SSR引物的多态性、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MVSP软件构建20份材料的树状聚类分析图。测定并比较各品种果实的主要外观指标如:果重、横纵径、色泽、硬度及营养成分如:可溶性固形物、糖、酸、Vc含量。通过Microsoft Excel和SPSS18.0软件分析各品种间的指标差异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15对引物在20个样品中共获得130个等位变异基因(Na),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整个群体有效等位变异数(Ne)有63.91个,平均数为4.26个。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748,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831,Shannon’s指数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1.495。品种间存在较好的遗传多样性。2.20个品种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在0.158-0.919之间。其中澳得罗达和万州青脆李遗传一致度最低,亲缘关系较远,与奈李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金翠李和茂县大李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在遗传聚类图谱中,供试品种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澳得罗达与奈李、脆红李与茵红李的亲缘关系最近,江安青脆李、大白李、金翠李、茂县大李亲缘关系也很近。综合SSR标记分析结果,可知部分青脆李间有较近亲缘关系,但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此研究也证实了国外引进李品种和中国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3.果实主要外观性状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为离核、脆肉性状。根据果皮色泽可分为4类,红皮李(澳得罗达、凤凰李)、红绿皮李(茵红李、脆红李、渝北晚熟李)、红黄皮李(黄甘李)、青黄皮李(14个)。根据果形指数可分为3类,根据单果重可分为4个梯度。果皮色泽分类结果与SSR聚类分析结果相似。4.主要生理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的总糖含量越高,还原糖含量就越高,Vc含量也随之升高。果实色差中的a*值与总糖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469*)。果重大的横纵径也较大,色差测量结果中的L*、a*、b*三个值间也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果实的含糖量越高、总酸含量越低时,果实的糖酸比越高。研究表明,果实的糖酸比与果实风味有正向相关关系,当果实的糖酸比越高时,果实品质也会更佳,风味更好。5.结合主要外观品质、主要营养成分等综合指标看,大白李、蜂糖李、粉黛脆李、巫山脆李、江安青脆李、凤凰李、金翠李的果实综合品质在供试品种中较高,且他们的成熟期分得较开,(中早熟的大白李、中熟的巫山脆李、中晚熟的粉黛脆李,晚熟的金翠李)故可在生产、选种上多进行推广。

谈彬[2](2019)在《桃褐腐病病原鉴定与多样性研究及其P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文中认为桃褐腐病(peach brown rot)是桃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能够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明确我国不同桃产区褐腐病菌的种类及多样性和主要致病因素,本研究对我国不同桃产区褐腐病菌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测定了不同产区来源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胞壁降解酶活性,同时对主要致病因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1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以探明不同产区桃褐腐病菌致病机制和差异,为不同产区桃褐腐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从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共14个不同产区的桃褐腐病病果上分离获得23株桃褐腐病菌分离株。各分离株的PDA平板菌落形态略有差异,但来自云南的分离株hfyn与其他分离株明显不同。根据rDNA-ITS序列将云南分离株hfyn鉴定为云南丛梗孢(Monilia yunnanensis),而其余22株分离株均鉴定为果生从梗孢(M fucticola)。多对特异性引物PCR以及多重PCR扩增分析也确证了上述鉴定结果。SNP单核苷酸多态性、RAPD和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除鉴定为云南丛梗孢(M yunnanensis)的分离株hfyn与其他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远以外,浙江丽水分离株hfz1-3也在进化树上聚在较远的分支。进一步聚类分析发现同一地区或是地理位置距离较近的分离株大多数可以在进化树上被聚为同一分支,但也存在同一地区分离株不在同一分支的现象。致病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区来源的桃褐腐病菌在桃果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来自浙江丽水、河北石家庄、山东青岛以及江苏溧水等地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强,而来自山东泰安、云南昆明和上海庄行的分离株致病力相对较弱。这些分离株在桃果上的致病性和产孢能力明显强于苹果,但都不侵染非寄主番茄。胞壁降解酶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各分离株均能产生4种不同的胞壁降解酶,其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总体上活性最高,活性最高的分离株分别达到了 357.601 U/mL和342.066 U/mL。而纤维素酶(Cx)以及β-葡萄糖苷酶(β-GC)的活性总体上水平较低,活性最高的分离株也分别仅有21.869 U/mL和23.378 U/mL。此外,提取的粗酶液对桃叶片有一定的致病作用,能够使叶片软化,褪绿变黄,丧失韧性。通过PG1基因序列比对,桃褐腐病菌各分离株存在1~50 bp的碱基差异。除云南分离株hfyn以外,致病力最强的分离株hffj-1的PG1基因序列与其他分离株差异最大,在进化树上也被聚在较远的分支。选取致病性中等的分离株hfhs-3进行P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PG1基因全长为1095bp,编码的蛋白含有36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6.77 kDa,pI值为8.55;蛋白质N-端具有信号肽序列,位置在1-20 AA处。截掉1-20AA(信号肽)后,利用IPTG对重组菌产物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在36.7kDa处检测到有条带,与预测的结果相一致,表明PG1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Western blot印记杂交实验验证了该条带。经包涵体变性复性之后得到的原核表达纯蛋白,检测不到PG活性。

刘丽丽,李建辉,郑雪良,陈俊,杨海英,刘春荣[3](2017)在《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桃在全球水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遗传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通过综述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王富荣,何华平,龚林忠,王会良,刘勇[4](2015)在《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属植物遗传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桃属植物遗传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分析、品种鉴别、遗传标记定位、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克隆等,并对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于华平,程晓建,房经贵,宋长年[5](2012)在《RAPD及其优化技术在果树种质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综述RAPD技术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优化技术,重点介绍其在果树种质资源的起源、遗传多样性及鉴定等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科学的进行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陈霁[6](2010)在《基于SSR标记的观赏桃、桃砧木亲缘关系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中收集保存的34份观赏桃种质及7份桃的近缘种和毛桃,24份桃砧木种质分别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观赏桃和桃砧木种质的利用和系统演化提供分子依据。1、观赏桃亲缘关系的SSR鉴定结果:以34份观赏桃品种、7份桃的近缘种和毛桃共42份种质为试材,利用16对SSR引物进行观赏桃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SSR结果表明:16对SSR引物共获得124条带,多态率达87.99%。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为4-1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7.75条。利用NTSYS软件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将材料分为8类,第1类全部是碧桃;第Ⅱ类包括碧桃、垂枝桃、寿星桃;第Ⅲ类为直枝桃类中的菊花桃,单独聚为一类;第Ⅳ新疆桃1号;第Ⅴ为黄金美丽;第Ⅵ为柱形桃,包括白花柱形桃、红花柱形桃、粉花柱形桃;第Ⅶ类为6份桃的近缘种和毛桃;第Ⅷ类为光核桃。第Ⅰ类均为直枝型碧桃、第Ⅱ类中所有垂枝桃均聚在了一起,说明观赏桃品种的枝型是相当重要的特征。第Ⅱ类中9个碧桃与这5个垂枝桃、3个寿星桃聚在一起,说明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能碧桃、垂枝桃、寿星桃之间存在基因渗透。第Ⅲ类菊花桃单独聚为一类,说明与其它观赏桃品种相比,具有独特的遗传背景,为我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建议列为重点保护种质。第Ⅵ类中三份柱形桃为国外引进种质,拥有明显的主干,树型高耸,树冠窄,枝条直上,开张度小,占地面积小。SSR结果显示,这三份柱形桃聚为一类,说明柱形桃树型具有独特性,与形态学分类一致。碧桃被分为四类,说明碧桃品种群遗传背景较为丰富。2、桃砧木亲缘关系的SSR鉴定结果:以24份桃砧木种质为试材,筛选出的17对SSR引物进行桃砧木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SSR结果表明:在24份种质中均能获得清晰的条带,共扩增出153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到94.87%,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2-15条不等,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8.08条。利用NTSYS软件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分为7大类。第Ⅰ类包括18个品种,均为普通桃,可分为2个亚类:Ⅰ-1亚类为国外育成砧木品种;Ⅰ-2亚类除西伯利亚C外均为中国砧木品种。第Ⅱ-Ⅶ类分别为帚形山桃、陕甘山桃、白花山桃、红花山桃、甘肃桃、光核桃。第Ⅰ类中的Ⅰ-1亚类,不同国家的桃砧木品种,没有明显的界限,彼此有交叉现象,可能国外进入有目的的砧木杂交育种后,品种交流机会较多,种质类型间的基因渗透加快,品种分化趋于复杂。国外砧木相似性系数很高,这与国外的桃品种大多数利用中国少数品种育成,因此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的结论相符合。第Ⅱ-Ⅶ类包括6份野生近缘种,明显区别于第Ⅰ类中的普通桃,聚在外围,说明野生近缘种长时间采用实生繁殖,未经人工驯化,与国外育成品种基因交流少。

陆苏瑀[7](2010)在《油桃及硬肉桃品种群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系蔷薇科李属植物,我国是世界桃的起源中心,经过长期的品种演化、栽培和定向选育过程,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我国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已经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同功酶、RAPD标记等方面展开,获得了一些桃种群发生和系统演化的结论,SSR和SRAP标记作为稳定的共显性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在欧美桃的遗传评价中已经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SSR和SRAP标记技术对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中收集、保存的80份油桃种质、10份具有典型生态类的桃种质及45份硬肉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油桃和硬肉桃种质的利用和系统演化提供分子依据。1.油桃品种群SSR、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结果利用25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和60对SRAP引物,对80个油桃品种和10个具有典型生态类的桃品种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获得73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8个,多态性高达93.1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784,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4210;60对SRAP引物共获得213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7个,多态性仅为50.23%,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1384,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2136。因此与SRAP相比,SSR具有稳定性好、多态性高和引物特异性强等特点。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生态区的种质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但是聚类图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出一些生态区划特征,油桃品种的聚类与地理起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2.硬肉桃品种群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结果以45个硬肉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5对位于桃遗传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硬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获得152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6个,多态性高达96.0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283,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3609。长江流域桃区的硬肉桃品种群体具有最高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0.2211)和Shannon信息指数(0.3476),其次为华南亚热带桃区和云贵高原桃区,最低的为华北平原桃区。UPGMA聚类分析结果虽然体现出一定的生态区划特征,但不完全与地理起源相吻合,不同生态区的硬肉桃品种存在一定的交叉;长江流域桃区和云贵高原桃区的硬肉桃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华南亚热带桃区,最远的为华北平原桃区。本研究结果更倾向于认为长江流域的硬肉桃可能来源于北方硬肉桃群体,还可能来源于云贵高原生态区和华南亚热带生态区的硬肉桃群体。

葛志刚[8](2009)在《蟠桃、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系蔷薇科李属植物,我国是世界桃的起源中心,经过长期的品种演化、栽培和定向选育过程,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我国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已经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同功酶、RAPD标记等方面展开,获得了一些桃种群发生和系统演化的结论,SSR标记作为一种稳定的共显性标记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在欧美桃的遗传评价中已经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圃中收集、保存的38份蟠桃种质和123份黄肉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蟠桃和黄肉种质的利用和系统演化提供分子依据。1、蟠桃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鉴定结果: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对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具有典型生态类的桃品种进行了鉴定分析。SSR扩增结果表明,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利用筛选出的位于8个连锁群的14对SSR引物,能将所有试材一一区分,根据多态性条带在品种中的分布,构建了蟠桃分子指纹检索表;38份蟠桃资源中的12份在指纹图谱上出现特异条带,分别是白蜜蟠桃、五月鲜扁干、碧霞蟠桃、美国蟠桃、玉露蟠桃、陈圃蟠桃、离核蟠桃、124蟠桃、香金蟠、农神、瑞蟠3号、黄露蟠桃,这些资源可作为特异蟠桃资源重点保存。PopGene32软件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发现,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379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9, 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1有关。利用NTSYS软件进行的蟠桃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但北方品种群中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也出现在南方品种群中;其他所有北方品种群的蟠桃品种也聚于同一类群。该聚类结果从SSR水平上验证了蟠桃多起源假说。2、黄肉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鉴定结果:利用28对SSR引物(其中的26为已定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不同的连锁群上)对123个黄肉桃品种和20个其它类型桃品种为试材,进行了国内外的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SSR扩增结果表明,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59个多态率为76.56%。具有特异位点的黄肉桃品种为黄离胡、火炼金丹、中熟黄离核、橙香、锦绣、佛尔蒂尼莫蒂尼、大金旦、龙1-2-4、矮油桃1号、艾维茨、蓓贝勒、哈根、春金、卡路纳,这些品种应作为黄肉桃种质资源重点加以保护。通过PopGen32软件分析发现,黄肉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45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2299。黄肉桃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发现,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为中国地方黄肉桃品种群,其次为美洲桃育成黄肉品种群、亚洲育成品黄肉桃种群和欧洲育成黄肉桃品种群。黄肉桃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132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间,可能与其较小的基因流Nm=3.2613有关。利用NTSYS软件进行的蟠桃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标记的聚类结果基本与地理起源和系谱关系相吻合,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育成黄肉桃品种聚为一类(Ⅰ类);云南、华北、西北地区的地方黄肉桃品种聚为一类(Ⅱ类);桃亚属的野生种或近缘种聚于黄桃品种的外侧(Ⅲ类)。因为相互利用种质作为亲本的缘故,育成品种类群(Ⅰ类)聚为6个亚类,且欧洲、美国、亚洲三地的育成品种间明显存在交叉,中国和日本育成黄肉桃品种位于Ⅰ-2亚类中;欧洲育成黄肉桃品种位于Ⅰ-2、Ⅰ-3亚类中;美国育成品种则分布于所有6个亚类中。中国地方品种类群(Ⅱ类)中,大部分来自新疆的黄肉桃品种聚于大群体(Ⅱ-1)之外,形成Ⅱ-2群体,并且与北方蜜桃和桃亚属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是因为新疆黄肉桃比较特殊或原始的缘故。群体间的聚类结果表明,我国地方黄肉桃品种群体与育成品种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美国、亚洲和欧洲育成品种群体间相对亲缘关系较近;亚洲育成品种群体与美国育成品种群体间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类,其次为欧洲育成品种群体。中国地方黄桃品种群体在黄桃遗传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育种中应用较少。

白瑞霞[9](2008)在《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枣是原产我国的重要果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遗传背景复杂。枣种质资源的研究涉及形态学、孢粉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经历了从形态多样性到DNA多样性的发展过程。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对枣种质资源的亲缘演化关系目前仍不很清楚,尤其在核心种质构建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本研究应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77份枣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枣的核心种质,为枣的分类、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有力证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适合AFLP分析的枣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改良CTAB法,在细胞核裂解之前,用CTAB-free缓冲液对叶片组织匀浆洗涤后再进行DNA提取,可有效克服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对提取的干扰;加大CTAB浓度,用3×CTAB作为裂解液;在用无水乙醇沉淀DNA之前,用高浓度NaCl再次分离多糖。粗提后的DNA经RNase处理去除RNA,氯仿/异戊醇抽提去除蛋白质,得到了基本无降解、无污染、高分子量的枣基因组DNA。2.从120对AFLP引物组合中选出17对谱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对177份枣种质资源进行扩增分析,共扩增出577条电泳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4条谱带,其中372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4.47%;其余205条谱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占35.53%。供试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61~1.000之间。圆铃与酥圆铃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1.000;秤砣枣与酸枣1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761。3.构建了供试材料的AFLP指纹图谱,部分供试材料具有独有的特征带,其余材料可通过二歧分类法确定各自在AFLP图谱中的差异带,根据样品的特征带或差异带可区分开所有的供试材料。4.利用6对SRAP引物组合对177份枣种质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能扩增出19条谱带。其中51条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占45.13%;其余62条均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检出率为54.87%。供试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727~1.000之间。圆铃与酥圆铃,无头枣与襄汾圆枣,义乌大枣与南京枣,壶瓶酸与壶瓶枣,大马牙与葫芦长红,金丝小枣与金丝蜜,赞新大枣、赞皇大枣1与赞皇大枣2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均为1.000;新疆小圆枣与永城长红,小平顶与核桃纹,小木枣与短果长红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均为0.727。5.采用UPGMA法对供试材料的AFLP数据、SRAP数据和AFLP与SRAP整合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枣种质地理来源关系密切。6.基于AFLP和SRAP分析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几组枣品种的亲缘演化关系:(1)酥圆铃与圆铃可能是同物异名;老婆枣可能是由核桃纹演化而来;延川狗头枣与圆铃的亲缘关系较近。(2)磨盘枣与圆铃枣品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是由圆铃枣演化而来。(3)宣城尖枣、义乌大枣与南京枣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4)宁阳六月鲜、孔府酥脆枣和疙瘩脆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5)葫芦长红与大马牙的亲缘关系极近;短果长红与其他长红枣品种群的品种的亲缘关系稍远。河南龙枣与河北龙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是由长红枣演化而来;串铃与长红枣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不属于长红枣品种群。(6)大名布袋枣与尜尜枣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7)金丝小枣品系间的差异是DNA水平的差异;天津快枣、二秋枣、缨络枣、郎家园枣、长木枣、小木枣、马铃脆和金丝小枣的关系较近,是金丝小枣品种群的组成部分;无核小枣是由金丝小枣演化而来。(8)馒头枣、沧县傻枣、大白铃、大瓜枣、大荔鸡蛋枣、溆浦鸡蛋枣、涪陵鸡蛋枣与临猗梨枣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它们为同一近缘系。(9)敦煌大枣和临泽大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10)临泽小枣和中宁小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11)大王枣、薛城冬枣和雪枣的亲缘关系较近。(12)赞皇大枣株系间的差异是DNA水平的差异。(13)婆枣株系间的变异程度较大;泡泡红、串干、沙枣与婆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4)灵宝大枣和屯屯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差异应该属于品种内株系间的差异。(15)小平顶和朝阳圆枣的亲缘关系较近,为同一近缘系。(16)胎里红和三变红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不是同一个品种。(17)蒲城晋枣和耙齿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8)稷山圆枣和柳罐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9)茶壶枣与扁核酸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茶壶枣可能是由扁核酸变异而来。(20)日出、红颜和福枣3个韩国品种与中国枣品种亲缘关系较近,3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7.根据AFLP和SRAP数据整合后的聚类结果,对166个枣品种采用3种方法构建核心种质,比较了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表明采用逐步聚类法构建的枣核心种质代表性较好。枣核心种质包括50份资源,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保留率基本在95%以上,核心种质能很好的代表初始种质。

帕丽达·阿不力孜[10](2008)在《新疆石榴皮植物雌激素物质基础及石榴品种RAPD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榴Punica granatum L.,隶属于石榴科(Punicaceae)石榴属(Punica)。石榴的干燥果皮是其药用部位,具有涩肠、止血、驱虫的功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虫积腹痛。据报道,石榴中含有鞣质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成分,尤其是黄酮类成分以具有植物雌激素的活性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植物雌激素作为雌激素的替代品,以其安全性及显着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天然药物中筛选具有雌激素作用的药物,并进一步筛选其有效成分是实际可行的。针对新疆石榴品种分类相对混乱现象,对现有石榴品种准确鉴定和合理分类是进一步利用石榴资源的基础。目的:利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实验与酵母双杂交实验对新疆石榴皮等18种天然药物的植物雌激素作用进行了初步筛选,并对其中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新疆石榴皮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阐明石榴的分子特征和化学特征,从而为鉴别新疆石榴品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实验与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实验对新疆石榴皮、罗勒、红景天、阿里红、鹰嘴豆、枸杞、肉苁蓉、琐阳、鼠尾草、当归、川芎、芍药、桃仁、牡丹皮、桂枝、泽泻、白术、茯苓等18种天然药物进行植物雌激素活性的筛选。2.采用水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别进行Diaion HP-20、MCI Gel CHP-20、Sephadex LH-20、硅胶等柱层析及制备薄层层析,提取新疆石榴皮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并运用HPLC法测定鞣质类成分的含量。3.选取不同随机引物对不同产地的23个石榴样本进行RAPD指纹图谱分析。优化RAPD条件后,从中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不同样本进行检测,并根据条带的差异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不同石榴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结果:1.MCF-7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当归、川芎、芍药、白术、牡丹皮、鹰嘴豆、新疆石榴皮、罗勒、泽泻、桂枝水提取物可促使ER(+)MCF-7细胞的增殖(P<0.05),提示它们具有植物雌激素样活性;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当归、川芎、牡丹皮、鹰嘴豆、石榴皮、泽泻、桂枝、水提取物均能使酵母系统中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增强(P<0.05),提示它们具有植物雌激素样活性。2.从新疆石榴皮中提取分离结果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UV、IR、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没食子甲酯(methyl gallate)、鞣花酸(ellagic acid)、(+)-儿茶素[(+)catechin]、异槲皮苷(isoquerecitrin)、D-甘露醇(D-mannitol)、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并运用HPLC方法测定新疆5个石榴主产地中没食子酸含量为疏附县:3.26mg/g、疏勒县:4.53mg/g、叶城:3.86mg/g、皮山县:2.57mg/g、策勒县:2.94mg/g。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3.CATBⅠ法提取23份石榴基因组DNA能扩增出清晰的多态性带,确定了适合石榴RAPD反应的反应体系为:10×buffer:2.5μl;dNTP(10mM):0.5μl;引物(10μM):5μl;MgCl2(25mmol/l):0.5μl;Taq DNA聚合酶:0.8μl(2.5μ/μl);模板DNA(约25ng/μl):1μl;总体积25μl;剩余的用ddH2O来补充;确定了适合石榴RAPD反应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1min,37℃退火1min,72℃延伸2 min,40循环;72℃总延伸7min后在4℃终止反应。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7个引物ZY1、ZY4、ZY12、ZY23、ZY30、ZY41、ZY42,用这些引物对23个石榴品种进行扩增,共扩增出88条带,6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69%。对新疆石榴23个品种进行了RAPD扩增,根据23个品种的Nei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能将23个品种聚为5类:第1类包括库尔勒市甜石榴与喀什市大籽甜石榴等甜石榴品种;第2类是阿图什市酸石榴;第3类包括喀什市阿奇克阿娜尔、叶城酸石榴等酸石榴品种;第4类包括吐鲁番市甜石榴、库车酸甜石榴等种间杂交和来源不详品种;第5类包括皮亚曼石榴和策勒1号等新疆优质石榴品种。本研究结果表明:石榴品种间的遗传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即使父母本相同的品种,也能分开。结论:1.首次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实验和酵母双杂交技术,对18种天然药物进行植物雌激素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新疆石榴皮、罗勒、鹰嘴豆、当归、川芎、芍药、白术、牡丹皮、泽泻、桂枝等7种天然药物的水提物在两种检测方法中均表现出植物雌激素样活性,为今后雌激素类植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2.首次对新疆石榴皮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构,依次为没食子酸、没食子甲酯、鞣花酸、儿茶素、异槲皮苷、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所有的化合物均为从新疆甜石榴中首次获得。本研究填补了新疆石榴皮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3.首次利用HPLC定量方法对5个新疆主产区的石榴样品的没食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5个产区的石榴样品的没食子酸含量不同,其中疏勒县最高为4.53 mg/g,皮山县最低为2.57 mg/g,这为石榴皮药材全面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4.借助分子生物学平台,首次采用RAPD指纹图谱技术,对新疆不同产地的石榴进行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用于分析种内或种下样品的遗传距离,为解决种下分类鉴定疑点问题提供DNA分子水平的证据。

二、RAPD技术及在桃种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APD技术及在桃种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川渝地区主栽脆李品种的品质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李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1.2 李在我国的产业分布及育种现状
    1.3 国外引进李品种在我国的栽培现状
    1.4 果树品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遗传标记类型
        1.4.1 形态学标记
        1.4.2 细胞学标记
        1.4.3 生物化学标记
        1.4.4 DNA分子标记分类
    1.5 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1.6 分子标记在李品种上的研究进展
    1.7 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1.8 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在李上的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选题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2.1 不同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2.2 不同李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分析
        2.2.3 不同李品种成熟期果实的内在品质分析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川渝地区主栽脆李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材料来源
        3.1.2 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李品种叶片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2 李品种DNA的提取
        3.2.3 Total DNA样品检测质量与要求
        3.2.4 供试李品种的SSR分析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分析
        3.4.1 DNA质量检测
        3.4.2 引物筛选
        3.4.3 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3.4.4 不同品种间遗传一致度分析
        3.4.5 20个李品种的SSR聚类分析
    3.5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川渝地区主栽脆李果实品质性状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样品采集与处理
    4.3 实验方法
    4.4 数据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不同李品种果肉及果皮色泽分析
        4.5.2 不同李品种成熟期分析
        4.5.3 不同李品种果实大小分析
        4.5.4 不同李品种果肉质地分析
        4.5.5 不同品种李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分析
        4.5.6 李果实各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4.6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2)桃褐腐病病原鉴定与多样性研究及其P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桃褐腐病概述
        1.1 发生与危害
        1.2 病菌及分布
        1.3 发生规律
        1.4 致病因子
        1.5 防治方法
    2 真菌的鉴定方法
        2.1 形态学鉴定
        2.2 分子鉴定
    3 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3.1 RAPD
        3.2 SSR
        3.3 ISSR
        3.4 SNP
        3.5 其他分子技术
    4 真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
        4.1 酶
        4.2 毒素
        4.3 植物激素
        4.4 效应蛋白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菌株和质粒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4 主要培养基
        1.5 常用溶液和缓冲液
    2 病菌分离与纯化
        2.1 菌株分离、纯化
        2.2 菌株的保存
    3 病菌的鉴定
        3.1 生物学形态鉴定
        3.2 分子鉴定
    4 多样性分析
        4.1 SNP分析
        4.2 RAPD分析
        4.3 ISSR分析
    5 致病性测定
        5.1 病菌的致病性
        5.2 酶活性测定
    6 PG基因克隆与分析
        6.1 gDNA的提取
        6.2 目的片段的扩增与回收
        6.3 生物信息学分析
    7 PG基因的原核表达
        7.1 表达载体的构建
        7.2 融合蛋白的表达
        7.3 原核表达蛋白产物活性测定
结果与分析
    1 菌株的收集
        1.1 病菌的分离与纯化
    2 病菌的鉴定
        2.1 形态学特征
        2.2 分子鉴定
    3 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SNP分析
        3.2 RAPD分析
        3.3 ISSR引物分析
    4 致病性测定
        4.1 病菌在桃果实上的致病性比较
        4.2 病菌在寄主与非寄主果实上的致病性
    5 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分析
        5.1 酶活性的测定
        5.2 粗酶液的表型
    6 PG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6.1 PG基因的克隆
        6.2 PG基因的生物信息学
    7 PG基因原核表达
        7.1 载体构建
        7.2 PG基因的表达
        7.3 重组菌表达产物活性分析
讨论
    1 桃褐腐病菌种类和分布
    2 褐腐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3 PG多样性及在致病中的作用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DNA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研究中的应用
    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2.2 品种鉴定
    2.3 亲缘关系分析
    2.4 遗传图谱构建
    2.5 基因定位
3 讨论

(4)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属植物遗传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桃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1. 1 桃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1. 2 桃属植物种质资源亲缘演化关系及分类的研究
    1. 3 桃属植物的品种鉴别
2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桃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2. 1 桃属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
    2. 2 重要性状基因定位
3 分子标记在桃属植物应用中的展望

(5)RAPD及其优化技术在果树种质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RAPD标记特点及优化
2 RAPD标记在果树种质研究中的应用
    2.1 在种质资源起源上的应用
    2.2 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上的
    2.3 种质资源的鉴定
        2.3.1 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绘制
        2.3.2 突变鉴定
        2.3.3 体细胞杂种的鉴定
        2.3.4 种质保存和核心种质的建立
3存在问题及展望

(6)基于SSR标记的观赏桃、桃砧木亲缘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观赏桃种质资源与创新利用研究进展
        1.1 观赏桃的历史、分布
        1.2 观赏桃的分类研究
        1.3 中国观赏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
        1.4 中国观赏桃种质资源调查、收集
        1.5 观赏桃种质创新
        1.6 存在问题及展望
        1.6.1 分类体系亟待完善
        1.6.2 加强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
        1.6.3 分子标记在观赏桃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亟需加强
        1.6.4 加强生物技术育种
    2 桃砧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
        2.1 桃砧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孢粉学研究
        2.2 桃砧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细胞学研究
        2.3 桃砧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生化分析
        2.3.1 蛋白质分析
        2.3.2 同工酶分析
        2.4 桃砧木种质资源DNA分子标记
        2.5 存在问题及展望
    3 DNA分子标记在桃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3.1 DNA分子标记
        3.2 分子标记在桃研究中的应用
        3.2.1 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
        3.2.2 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3.2.3 桃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3.2.4 桃重要性状的遗传定位
        3.2.4.1 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3.2.4.2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3.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SSR标记的观赏桃亲缘关系分析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引物材料
    2 方法
        2.1 DNA提取
        2.2 基因组DNA浓度及纯度的鉴定
        2.3 SSR-PCR扩增和银染检测
        2.3.1 SSR扩增
        2.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3.2 PCR扩增结果
        3.3 SSR的遗传多样性
        3.4 观赏桃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影响桃叶片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因素
        4.2 影响银染的因素
        4.3 SSR引物扩增多态性
        4.4 关于白碧桃、白花山碧桃、探春的亲缘关系
        4.5 关于观赏桃分类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SSR标记的桃砧木亲缘关系分析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引物材料
    2 方法
        2.1 DNA提取
        2.2 基因组DNA浓度及纯度的鉴定
        2.3 SSR-PCR扩增和银染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3.2 PCR扩增结果
        3.3 SSR的遗传多样性
        3.4 砧木聚类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致谢

(7)油桃及硬肉桃品种群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
        1.1 形态学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2 孢粉学研究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3 细胞学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4 生化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4.1 同工酶分析
        1.4.2 蛋白质分析
    2 DNA 分子标记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2.1 桃主要DNA 分子标记技术
        2.1.1 RFLP (Restrieted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
        2.1.2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2.1.3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2.1.4 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2.1.5 AFLP (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hism)
        2.1.6 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2.1.7 SCAR (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2.1.8 STS(Sequenee-Tagged Sites)
    3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桃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3.1 桃种质资源的起源、进化与分类研究
        3.1.1 桃种质资源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3.1.2 桃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3.2 桃种质资源的鉴别和整理
        3.2.1 桃指纹图谱的构建
        3.2.2 芽变鉴定
        3.2.3 父系分析
        3.3 桃遗传多样性
        3.4 桃核心种质的构建
        3.5 桃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3.5.1 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3.5.2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3.5.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油桃品种群SSR 和SRAP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扩增结果
        2.1.1 SSR 扩增结果
        2.1.2 SRAP 扩增结果
        2.2 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2.1 SSR 在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2.2 SRAP 在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2.3 SSR 与SRAP 相结合在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3 油桃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
        2.4 油桃品种群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SSR 与SRAP 在油桃品种中的识别能力
        3.2 国内和国外油桃品种间的关系
        3.3 油桃种质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硬肉桃品种群SSR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 扩增结果
        2.2 SSR 在品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2.3 硬肉桃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
        2.4 硬肉桃品种聚类分析
        2.5 四个适宜栽培区域硬肉桃的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SSR 在硬肉桃品种中的识别能力
        3.2 硬肉桃种质的起源与演化
        3.3 硬肉桃种质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8)蟠桃、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
    1 桃种质遗传多样性和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
        1.1 形态学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2 细胞学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3 孢粉学研究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4 生化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4.1 同工酶分析
        1.4.2 蛋白质分析
        1.5 DNA分子标记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2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DNA分子标记在桃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1 桃主要DNA分子标记技术
        1.1 RFLP(Restrieted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
        1.2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1.3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1.4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1.5 AFLP(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hism)
        1.6 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1.7 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1.8 STS(Sequenee-Tagged Sites)
    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2.1 桃种质资源的起源、进化与分类研究
        2.1.1 桃种质资源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2.1.2 桃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2.2 桃种质资源的鉴别和整理
        2.2.1 桃指纹图谱的构建
        2.2.2 芽变鉴定
        2.2.3 父系分析
        2.3 桃遗传多样性
        2.4 桃核心种质的构建
        2.5 桃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2.5.1 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2.5.2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2.5.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DNA提取及引物合成
        1.2.1 DNA提取
        1.2.2 引物合成
        1.3 SSR-PCR扩增和银染检测
        1.3.1 SSR扩增
        1.3.2 银染检测
        1.4 谱带的记录与数据分析
        1.5 分子检索表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蟠桃SSR扩增
        2.2 蟠桃特异种质资源
        2.3 检索表构建
        2.4 SSR在品种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2.5 蟠桃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
        2.6 蟠桃品种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SSR在蟠桃品种中的识别能力
        3.2 蟠桃种质的起源与进化
        3.3 蟠桃种质创新与利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DNA提取及引物合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肉桃SSR扩增
        2.2 SSR在品种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2.3 黄肉桃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
        2.4 黄肉桃品种聚类分析
        2.5 黄肉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3 讨论
        3.1 SSR在桃品种中的识别能力
        3.2 关于黄肉桃的系统归类
        3.4 桃种间亲缘关系及演化顺序
        3.5 桃特异种质发掘与利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致谢

(9)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枣种质资源的起源与演化
        1.1.2 枣种质资源的分布
        1.1.3 枣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
        1.1.4 枣种质资源的评价
        1.1.5 枣种质资源的分类与鉴定
        1.1.6 枣种质资源的创新
    1.2 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1.2.1 核心种质的概念、特征
        1.2.2 核心种质的构建
        1.2.3 核心种质的应用
        1.2.4 核心种质研究概况
        1.2.5 木本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
    1.3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1.3.1 AFLP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3.2 AFLP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1.4 SRAP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4.1 SRAP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4.2 SRAP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枣基因组DNA的提取
        2.3.2 模板DNA纯度和浓度检测
        2.3.3 AFLP分析
        2.3.4 SRAP分析
        2.3.5 扩增产物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2.3.6 凝胶银染程序
        2.3.7 引物筛选
        2.3.8 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
        2.3.9 供试枣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2.4 试剂配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枣基因组DNA的提取
    3.2 供试材料的AFLP分析
        3.2.1 AFLP引物筛选
        3.2.2 枣种质的AFLP分析
        3.2.3 基于AFL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4 基于AFLP标记的聚类分析
    3.3 供试材料的SRAP分析
        3.3.1 多态性分析
        3.3.2 遗传相似性分析
        3.3.3 基于SRAP标记的聚类分析
    3.4 AFLP和SRAP数据的综合分析
        3.4.1 AFLP和SRAP在枣种质间扩增结果的比较
        3.4.2 AFLP和SRAP聚类分析结果的比较
        3.4.3 AFLP和SRAP数据在枣种质分类中的综合利用
    3.5 供试枣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3.5.1 枣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3.5.2 各样本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3.5.3 取样比例的确定
4 讨论
    4.1 AFLP和SRAP标记在枣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4.2 枣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4.3 几组枣品种或品系的亲缘演化关系
        4.3.1 酥圆铃、核桃纹、老婆枣、大柿饼枣、延川狗头枣、圆铃新1号与圆铃的关系
        4.3.2 磨盘枣与圆铃枣品种群的关系
        4.3.3 义乌大枣、南京枣和宣城尖枣的关系
        4.3.4 宁阳六月鲜、孔府酥脆枣和疙瘩脆的关系
        4.3.5 龙枣和长红枣品种群的关系
        4.3.6 串铃和长红枣品种群的关系
        4.3.7 大名布袋枣与尜尜枣的关系
        4.3.8 几个枣品种和金丝小枣品种群的关系
        4.3.9 馒头枣、大荔鸡蛋枣、涪陵鸡蛋枣、临猗梨枣等的关系
        4.3.10 敦煌大枣和临泽大枣的关系
        4.3.11 临泽小枣和中宁小枣的关系
        4.3.12 大王枣、薛城冬枣、雪枣的关系
        4.3.13 赞新大枣和赞皇大枣的关系
        4.3.14 泡泡红、串干、沙枣、新乐大枣和婆枣的关系
        4.3.15 灵宝大枣和屯屯枣的关系
        4.3.16 小平顶和朝阳圆枣的关系
        4.3.17 三变红和胎里红的关系
        4.3.18 蒲城晋枣和耙齿枣的关系
        4.3.19 稷山圆枣和柳罐枣的关系
        4.3.20 茶壶枣和扁核酸的关系
        4.3.21 韩国枣品种的亲缘关系
    4.4 枣的种下划分
    4.5 枣核心种质的构建
        4.5.1 构建核心种质的数据
        4.5.2 核心种质的取样比例
        4.5.3 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方法
        4.5.4 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多样性和实用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10)新疆石榴皮植物雌激素物质基础及石榴品种RAPD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石榴皮等18 种天然药物植物雌激素活性筛选实验
1. 内容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酵母双杂交筛检实验
    
1.2.2 人乳腺癌细胞MCF-7 细胞增殖实验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石榴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新疆石榴皮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1.2.2 HPLC 测定新疆不同产地石榴皮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石榴品种资源的RAPD 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石榴基因组DNA 的提取
    
1.2.2 RAPD 随机引物选择
    
1.2.3 RAPD 反应体系优化
    
1.2.4 RAPD 扩增程序选择
    
1.2.5 RAPD 条带检测
    
1.2.6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主持的课题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RAPD技术及在桃种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川渝地区主栽脆李品种的品质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欧昱岑. 西南大学, 2020(01)
  • [2]桃褐腐病病原鉴定与多样性研究及其P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 谈彬. 扬州大学, 2019(02)
  • [3]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研究中的应用[J]. 刘丽丽,李建辉,郑雪良,陈俊,杨海英,刘春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1)
  • [4]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属植物遗传相关研究中的应用[J]. 王富荣,何华平,龚林忠,王会良,刘勇. 落叶果树, 2015(01)
  • [5]RAPD及其优化技术在果树种质研究中的应用[J]. 于华平,程晓建,房经贵,宋长年. 浙江农业科学, 2012(08)
  • [6]基于SSR标记的观赏桃、桃砧木亲缘关系分析[D]. 陈霁.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7]油桃及硬肉桃品种群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陆苏瑀. 扬州大学, 2010(02)
  • [8]蟠桃、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D]. 葛志刚.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9]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D]. 白瑞霞.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10]新疆石榴皮植物雌激素物质基础及石榴品种RAPD分析研究[D]. 帕丽达·阿不力孜.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RAPD技术及其在桃种质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