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杨清杰[1](2022)在《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大连市普兰店区皮杨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采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水处理中药饮片前分档,观察组用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9.756,P=0.002);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8.00%(χ2=6.775,P=0.009)。结论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时用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实施炮制,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陈霞,阳长明,陈浩,孙立霞,刘乐环,吴晨悦,王玲玲[2](2021)在《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工艺决定着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探讨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对科学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和优化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王玲玲,吴静义,林丹,唐溱,顾杰,李计萍[3](2021)在《关于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文中提出近年来,中药饮片质量问题频发,对饮片质量控制和监管带来了较大的考验。中药饮片作为衔接药材与中药制剂的桥梁,其质量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中药新药用饮片规格可与临床调剂用饮片不同,其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应结合中药新药研究设计的需要。2020年10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本文以该指导原则的发布实施为契机,分析了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现状,并讨论了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路。本文认为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应关注:①注重饮片整体质量控制,充分考虑药材、饮片、中药制剂的关联性;②提高质控项目及指标成份设定的专属性;③动物来源饮片应对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进行研究;④加强炮制用辅料的原材料源头控制、制备过程控制和辅料成品质量控制研究;⑤根据饮片稳定性研究情况,确定合适的饮片贮藏条件与养护技术。
李园,程悦,朋汤义[4](2021)在《浅析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方法对中药饮片质量、中药炮制、医师诊疗用药、中药制剂、及中药煎煮服用方法、中药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探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结果质量合格的药材、规范的中药炮制、准确的诊疗用药、严谨的中药调剂、合理的中药煎煮服用方法、科学的人文关怀理念及不断探索改善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对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明确影响中药疗效相关因素,改进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中药的质量、增强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
尹燕,王淼,阳志强,王延年,马跃平,高慧媛[5](2021)在《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对中药材进行有效炮制,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保证用药安全。但中药成分复杂,其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这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如何揭示这些复杂化学成分变化,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可将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引入化学研究,而化学模式识别作为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在炮制研究中广泛应用。针对化学模式识别在筛选炮制工艺、检测中药炮制前后药效物质成分变化,涉及药性改变、减毒增效、引药归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并初步探讨化学模式识别应用于中药炮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李耿,高峰,毕胜,杨洪军[6](2021)在《中药饮片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中药饮片(以下简称"饮片")产业数据分析,结合相关政策及产业态势,探究饮片产业现实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剖析产业未来面临的潜在风险,探讨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方案。当前,饮片在产品上呈现特色化与专业化态势;饮片企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结合转化;饮片加工生产从机械化、电气化逐步迈向自动化、智能化;中药炮制学科对饮片产业的支撑仍有待强化。当下,饮片产业面临显着的困境,短期压力主要来自:需求侧,中成药工业下滑,拉低了对饮片原料的需求;供给侧,饮片生产受监管和环保方面的影响日益加大;支付端,受医保控费影响,饮片的医保支付承受压力等现实原因。从中长期来看,未来饮片产业还可能面临下列问题:前期针对饮片的扶持性政策可能逐步弱化或退出的政策风险;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零散、竞争机制不清晰带来的竞争困局;存在发生饮片质量危机的可能性,出现严重舆情事件,乃至引发信任危机的潜在风险;中药配方颗粒快速增长,占据饮片市场份额;中药炮制理论和饮片创新产品困境,行业新增长点缺失;饮片炮制加工可能退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带来外部竞争。多重因素叠加之下,饮片产业未来一段时期或面临更严峻的困境。进而提出了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策略建议:破局饮片流通壁垒,构建全国大市场,引导形成以"饮片大品种"为中心的竞争机制;变革中药标准理念及工作思路,建立符合饮片特点、契合监管现实需求,"最严谨"的饮片标准,提高检验效率与监管效能,强化监管实效;强化中药炮制传承与饮片产品创新,理顺饮片与其他品类产品的定位关系,引导规范产业秩序;以"优质优先"为目标,构建基于优质标准的优质饮片产品体系,平衡饮片价格与品质。应对饮片产业可能的困境,业界亟待未雨绸缪,共同探寻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
孙婉萍[7](2021)在《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统计现执行版的各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做描述统计,分析我国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利用统计学方法理论筛选出地方标准中的重点差异项,针对重点差异项进行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找到规范制定重点差异项标准的方法,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出参考依据及建议。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及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线上线下书店、出版社、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渠道,收集《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各地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纸质标准或电子影印版材料,查询国内外关于质量标准、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历代本草古籍和中医方书典籍等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追本溯源地梳理中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临床应用项目的历史应用脉络,客观科学的判断中药本身的准确内涵。2.运用描述统计对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分布状态、总体差异、标准特征等情况,通过图、表等形式描述中药饮片标准的基本情况。利用“赋值法”将文字内容拆分归类并量化为数值,再计算离散系数,进行差异分析来比较中药饮片在不同地方标准中的各个标准项目的差异情况,找到重点差异项。3.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的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双维度的来比较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次序性的判断在众多标准内容项中更具明显差异的内容。结果1.截止到2020年1月,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品种3500余种,各地区的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修订的时间、原则、方法等各有不同,没有统一要求;各个地方标准之间的收载情况相比较,重复率在40%以上,中药饮片标准处于“管理多级,地标多杂,重复收载,标准各异”的现实情况。2.通过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重复收载率较高的三个品种芜荑、银耳、甜瓜蒂的各个体例项目的离散系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确定[归经]、[性味]是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存在的重点差异项。3.对医学标准项[归经]、[性味]的规范制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中药药性理论、方剂学、以及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脏腑经络中医理论的综合论证,以确定中药的[主治]为关键,再对[功能]、[性味]进行推导,最后确定[归经],即确定规范制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技术路径。结论1.“性味归经”属于中药饮片医学标准项的主要内容,是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内容,是对中药功效、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中药最为重要的学术特征和核心性能。性味归经差异大,就意味着各地方对中药饮片的本质存在较大争议。2.确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规范方法步骤为:(1)通过历代主流本草、代表方剂,确定“主治”,经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应主要参考《中华本草》和《普济方》,将本草内容与方剂应用结果相结合进行考究,确定[主治]。(2)运用“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的中医理论结合已确定的[主治],进行高度概括并提炼出中药[功能]项。(3)通过中药已确定的功能主治与中药药性理论之间的“效—性”关系,推导出中药的[性味]项。(4)根据已确定的[主治]和脏腑经络理论,进行“实践+理论”的综合归纳,确定中药的[归经]项。
袁慧莉[8](2021)在《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日益提升,人们对身体的健康问题关注度加深,而且我国中药系列产品的加工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对中药治疗信任度加深。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人奋起战“疫”,彰显中医药力量,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生产中药饮片企业如何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制定营销策略使得中药饮片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是需要解决并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论文以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对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天药业)中药饮片的营销策略展开研究。首先,本文整理了中药饮片行业现状,总结分类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理论,以便在后面对中天药业营销策略制定时有理论参考;其次运用PEST分析了宏观环境,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内部环境,归纳整理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将机会和威胁两个外部环境方面结合分析,同时通过对企业高管的访谈,了解企业营销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最后通过STP分析,选择了以甘肃省市场为核心,有针对性的发展外省市场,以中成药制药企业、医院、批发商和连锁药店等终端为主要目标市场,以便提升市场份额。通过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策略、基于成本数据的价格策略、基于传递便利的渠道策略和基于动态沟通的促销策略。为了保障营销策略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中天药业量身设定了适合其发展的营销策略,来更好应对市场考验,让中天药业在竞争环境中稳步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整合运用4P、4C、4D理论,改变了传统的以企业为发展中心的思路,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找准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差异化市场,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帮助中天药业快速发展。
鲁放[9](2020)在《基于纳米技术的焦白术抗胃溃疡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综观白术炮制的历史记载,白术的“火制”法应用历史悠久,其炮制方法多样,临床应用亦十分广泛。古今临床实践和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已证明,火制法可增强白术“健脾和胃”功效,但其具体机理仍未被充分揭示。其中,尤其是对于“焦白术”的研究,仍沿用传统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未能阐释其关键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机制。本研究团队借助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表征手段,发现中药高温炭化后会产生一类具有药理活性的新成分,其结构特征属于纳米颗粒,故将其命名为纳米类成分,并进行了一系列前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近年来,胃溃疡的治疗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对诸多难以突破的困境,如胃溃疡复发率高,出血并发症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等。而中医药对于胃溃疡的治疗有着独到优势,这其中,白术又是一味疗效确切的重要药材。因此,研究白术及其炮制品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拟借助纳米材料学研究方法,制备焦白术纳米类成分,观察其对胃溃疡的疗效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具体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对胃溃疡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证实白术炮制后的抗胃溃疡作用,进一步探究其物质基础,初步确定其抗溃疡活性部位并鉴定分析该部位成分的结构、性质。(2)在实验室复现并优化白术“火制”法的炮制工艺,继而从中大量提取获得抗溃疡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表征,深入了解成分结构、形貌、活性基团等特征,继而评价其安全性。(3)利用多种动物模型,评价该活性部位抗溃疡药效活性,探讨其抗胃溃疡作用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酒精性胃溃疡模型,比较市售生白术、炒白术、焦白术对胃溃疡的影响。为研究“焦白术”药效物质基础,对焦白术水煎液进行透析分离,分成透析袋内、外溶液两部分,比较两部分成分对胃溃疡模型的作用,筛选出关键抗溃疡活性部位,借助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手段,对抗溃疡活性部位鉴定分析。(2)利用马弗炉高温加热白术生药,建立规范可控且可重复的焦白术炮制工艺,进而通过纯化和透析,建立抗溃疡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考察不同的制备温度条件对抗溃疡活性部位药效的影响,筛选出药效最佳的制备条件。并对各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从形态学特征、光学特性、结构特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表征。在最佳条件下大量制备抗溃疡活性部位,用于后续研究。(3)通过细胞毒性和急性毒性实验评价抗溃疡活性部位的安全性,获取其安全性参数。(4)采用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应激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吲哚美辛致小鼠胃溃疡模型,深入研究焦白术抗溃疡活性部位的药效作用。通过对动物模型的胃溃疡程度评估、胃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抗溃疡药效强弱,通过对动物模型胃组织相关指标、血清相关指标的含量检测,解析焦白术抗溃疡活性部位的药效作用机理。(5)通过对大鼠肠道菌群的16srDNA检测,结合血清代谢组学的广泛靶向筛选分析技术,初步探讨焦白术抗溃疡活性部位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和大鼠整体代谢的影响。结果:(1)市售白术生药、炒白术和焦白术三种饮片均具有抗小鼠胃溃疡作用,炒白术和焦白术的抗溃疡作用优于生白术,其中,焦白术的溃疡抑制率最高,而炒白术与焦白术间差异不显着。(2)通过对焦白术水溶液成分透析分离,得到透析袋内、外成分溶液,通过比较二者的抗溃疡药效作用,发现透析袋内成分为抗溃疡主要活性部位。对该活性部位的表征鉴定结果显示,其HPLC色谱中无小分子化合物色谱峰的出现,该成分的粒径大小分布于1-25 nm之间,最大激发波长为30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45 nm,表面主要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等活性基团。基于以上特征,确认该部位属于纳米类成分,本文将其命名为“焦白术纳米类成分”(Charred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nano-components,CAM-NCs)。(3)采用马弗炉的高温加热方法,建立并优化了 CAM和CAM-NCs的制备工艺,考察不同条件下CAM-NCs的抗溃疡作用,以溃疡抑制率和抗溃疡指数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为350℃加热1h。小鼠断尾止血实验显示,CAM-NCs具有止血作用,验证了其具有中药炭药纳米类成分的共性止血作用。(4)对CAM-NCs进行细致表征研究,获取了形态结构、光学性质、表面基团等信息。发现350℃CAM-NCs的粒径分布较为均一,处于1-10nm间,而250℃、300℃CAM-NCs平均粒径更大,有轻微团聚和重叠现象,而400℃CAM-NCs平均粒径最小。各温度条件下制备的CAM-NCs紫外吸收、荧光性能相似,主要含有C、O、N元素,以及少量的S和P元素,表面带有羟基、羧基、氨基等多种活性官能团。说明制备温度主要影响了 CAM-NCs的粒径大小和分散情况,以及其紫外吸收峰的强弱,而对于CAM-NCs的荧光特性、及表面活性基团种类影响较小。(5)细胞毒性实验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CAM-NCs浓度在7.8125 μg/mL-2000μg/mL范围内时具有良好安全性。(6)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研究表明,CAM-NCs对于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溃疡抑制率可达60%,其机制可能一方面通过抑制胃黏膜攻击因素,包括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氧化应激反应产物MDA的水平,减轻了黏膜损伤;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胃黏膜防御能力,包括升高IL-10、PGE2并增加黏液蛋白MUC5AC含量,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有关。CAM-NCs同时对于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具有优化和调节作用。(7)通过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影响研究,发现CAM-NCs对于该模型的抗溃疡作用极强,抑制率最高达90%以上。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抗氧化应激(降低MDA和MPO含量)、提高PGE2含量和增加黏液蛋白MUC5AC分泌以保护胃黏膜有关。另外,对于应激性溃疡模型,CAM-NCs可降低应激状态下脑中5-HT和DA分泌,降低应激所致过度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善应激状态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缓解应激所致的胃溃疡发生。(8)通过CAM-NCs对吲哚美辛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研究,发现CAM-NCs对于该模型亦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抑制率可达77.6%。实验结果显示,吲哚美辛造模使小鼠前列腺素PGE2的合成受到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大量释放,并激活NF-κB信号途径的级联反应,而CAM-NCs能够逆转上述模型组的异常表现,使各指标含量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药效实验证实,白术炮制品炒白术、焦白术的抗溃疡作用较生白术增强。炮制中产生的纳米类成分可能是焦白术抗溃疡作用增强的关键物质基础。采用马弗炉高温煅烧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复现并改良白术的“火制”工艺,得到质量稳定、易控的焦白术,进而制备出CAM-NCs,该成分具有较强抗溃疡药效活性。CAM-NCs在三个不同胃溃疡模型中(酒精致胃溃疡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大鼠、吲哚美辛致胃溃疡小鼠),都体现出较强的抗溃疡作用,它们共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提高PGE2的水平,从而保护胃黏膜。在酒精性和应激性模型中,CAM-NCs分别对两个模型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中,对水浸束缚导致的应激性溃疡药效最佳,分析可能与降低脑中5-HT、DA的含量,从而调节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反应,缓解机体能量代谢异常,进而减轻应激损伤有关。综上,本研究证实了煅烧后的焦白术存在纳米类成分CAM-NCs,该成分对三种不同小鼠胃溃疡模型均有明确治疗作用,并对肠道菌群有一定调控作用。这既为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借鉴,也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拓宽了思路。
王晨慧[10](2019)在《朝阳市4家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指出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中医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面覆盖。2016年8月《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继续落实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和控制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等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行,其中第三章第二十七、二十八条对中药饮片的加工、临方炮制及医疗机构对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做出了相关规定。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修订的国际疾病分类代码体系(ICD-11),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据《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蓝皮书》最新研究显示,2016年中药饮片销售收入1956.4亿元,同比增长12.7%;2017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047.9亿元,同比增长21.33%。中药饮片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目前,中药材种植环境污染、生产环节缺乏质量标准、流通环节把关不严等因素共同威胁着中药饮片质量。当前市场环境下,医院作为终端,尤其需要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中药饮片采购验收不严、贮存养护不当、煎煮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中医临床特色优势的发挥,2017年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43批次抽检不合格中药饮片,其中65%不合格中药饮片来源于医院,涉及18家医疗机构。本文基于作者在辽宁省朝阳市4家中医院的实地调查,研究医院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目的:本文系统研究了朝阳市4家中医院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并对人员、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和煎煮六个环节进行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诱因,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医院中药饮片质量规范化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首先分析研究相关的中英文期刊、行业报告、统计数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文献资料,针对文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出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访谈提纲。其次采用全样本调查法向朝阳市4家中医院所有45名中药房人员发放问卷,并在规定时间内回收问卷;采用实地访谈法在朝阳市4家中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中抽取9名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最后采用统计分析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25.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朝阳市4家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的显着性因素。结果:通过对朝阳市4家中医院的45名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9名相关负责人实地访谈结果,发现目前4家中医院在人员、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六个方面均有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显着性因素。根据研究和访谈结果,结合观察所得,针对性地对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建议。结论:朝阳市4家中医院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在健全中药房人员管理方面,主要措施有完善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在规范中药饮片采购和验收过程方面,主要措施包括健全中药饮片质检标准和验收规范、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选取高质量的采购渠道;在加强中药饮片贮存养护管理方面,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出入库和贮存管理、提升贮存环境硬件及分类条件;在积极开展临方炮制工作方面,需要建立资格认证制度、制定统一定价机制;在调剂和煎煮方面,主要措施包括严格执行审方制度、规范调剂流程和改善煎煮环境卫生。
二、论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选择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评价标准[4]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效果比较 |
2.2 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2)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 |
1.1 对传统用药经验理解和重视问题 |
1.1.1 饮片炮制 |
1.1.2 生产工艺研究缺乏与传统有效的中药方剂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 |
1.1.3 剂量 |
1.2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研究逻辑问题 |
1.3 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问题 |
2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的思考 |
2.1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用药经验 |
2.2 对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模式的思考 |
2.3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 |
3 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 |
3.1 尊重传统用药经验 |
3.2 质量源于设计 |
3.3 注重整体质量评价 |
3.4 工艺持续改进 |
3.5 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 |
4 结语 |
(3)关于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现状 |
2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思路 |
2.1基原 |
2.2产地 |
2.3炮制工艺 |
2.4规格 |
2.5性状 |
2.6鉴别 |
2.7检查 |
2.8浸出物 |
2.9含量测定 |
2.10包装与贮藏 |
3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
3.1饮片整体质量控制理念 |
3.2质控项目及指标成份设定的专属性 |
3.3动物来源饮片中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 |
3.4炮制用辅料质量控制 |
3.5中药饮片贮藏与养护 |
4 结语 |
(4)浅析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饮片质量方面 |
2 中药炮制方面 |
3 医师诊疗用药方面 |
4 中药调剂方面 |
5 中药煎煮服用方面 |
6 中药人文关怀方面 |
7 小结 |
(5)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模式识别 |
1.1 无监督模式识别 |
1.1.1 聚类分析 |
1.1.2 PCA |
1.2 有监督模式识别 |
1.2.1 PLS |
1.2.2 ANN |
2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
2.1 化学模式识别在筛选炮制工艺中的应用 |
2.2 化学模式识别在探讨炮制改变药性中的应用 |
2.3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减毒增效研究中的应用 |
2.3.1 减毒作用 |
2.3.2 增效作用 |
2.4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引药归经中的应用 |
3 结语与展望 |
(6)中药饮片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饮片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 饮片产品呈现特色化与专业化态势 |
1.2 饮片企业由单一生产型转向生产服务相结合 |
1.3 饮片生产从机械化、电气化逐步迈向自动化、智能化 |
1.4 中药炮制学科对饮片产业的支撑有待强化 |
2 饮片产业面临严峻困境 |
2.1 饮片产业主营收入状况 |
2.2 饮片加工业利润状况 |
3 饮片产业困境的直接原因分析 |
3.1 需求侧:中成药工业产销下滑,拉低饮片需求 |
3.2 供给侧:生产监管和环保要求加强,产能下降 |
3.3 支付端:医保控费压力增大,饮片支付承压 |
4 饮片产业中长期潜在影响因素分析 |
4.1 政策风险:前期扶持政策可能逐步退出 |
4.2 竞争危机:市场格局零散,竞争质量不高 |
4.3 信任危机:质量危机长期化,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
4.3.1 理性看待饮片的质量问题 |
4.3.2 饮片的监管策略亟待破局 |
4.3.3 饮片标准问题 |
4.4 中药配方颗粒的潜在影响 |
4.5 中药炮制理论及饮片产品创新危机 |
4.6 饮片加工业外资禁入面临较大压力 |
5 推动饮片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
5.1 破除饮片流通壁垒,优化产业竞争格局 |
5.2 变革饮片标准理念,强化监管实效 |
5.3 理顺品类定位,引导规范饮片产业秩序 |
5.4 倡导“优质优先”,构建优质饮片政策法规体系,平衡价格与品质 |
6 结语 |
(7)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相关概念 |
1.4.1 中药饮片 |
1.4.2 药品标准 |
1.4.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
1.4.4 国家药品标准 |
1.4.5 地方药品标准 |
2 相关理论及法律法规 |
2.1 相关理论 |
2.1.1 中药学理论 |
2.1.2 中医学理论 |
2.1.3 中药炮制理论 |
2.1.4 药品监管科学理论 |
2.1.5 统计学理论 |
2.2 相关法律法规 |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 年主席令 13 届第 31 号) |
2.2.2 《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国药监 2018 年第 16 号) |
2.2.3 《国家药监局关于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备案程序及要求的通知》(国药监药注[2020]2 号) |
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9]15号) |
2.2.5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1987 年原卫生部) |
2.3 本草学概述 |
2.3.1 本草、本草学、本草考证的内涵 |
2.3.2 本草学的研究内容 |
3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现状研究 |
3.1 国家中药饮片标准概述 |
3.1.1 《中国药典》的历史沿革 |
3.1.2 《中国药典》(2020 版)中药饮片标准的收载及内容情况 |
3.1.3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标准内容及收载情况 |
3.2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 |
3.2.1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颁布时间及修订情况 |
3.2.2 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执行情况 |
3.2.3 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收载情况 |
3.3 小结 |
4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差异化分析 |
4.1 地方标准体例情况 |
4.1.1 地方标准之间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
4.1.2 地方标准与《中国药典》(2020 版)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
4.2 以三种中药饮片标准为例的差异化分析 |
4.2.1 离散度分析法 |
4.2.2 定性资料量化方法与赋分规则 |
4.2.3 芜荑的差异化分析 |
4.2.4 银耳的差异化分析 |
4.2.5 甜瓜蒂的差异化分析 |
4.2.6 分析结果 |
4.3 小结 |
5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的规范制定方法研究 |
5.1 医学标准项确定的方法研究 |
5.1.1 确定[主治]项与[功能]项 |
5.1.2 依据中医药理论确定[性味与归经]项 |
5.2 以“芜荑”为例,确定医学标准项 |
5.2.1 芜荑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项的比较 |
5.2.2 芜荑“主治”的确定 |
5.2.3 芜荑“功能”的确定 |
5.2.4 芜荑“性味”的确定 |
5.2.5 芜荑“归经”的确定 |
5.2.6 芜荑的医学标准项的制定结果 |
5.3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 |
1.3.1 研究工具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药饮片的概念 |
2.1.2 市场营销的概念 |
2.2 营销相关理论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4C营销理论 |
2.2.3 4D营销理论 |
2.2.4 组合营销理论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章 中天药业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中天药业概况 |
3.2 中天药业中药饮片营销现状 |
3.2.1 产品现状 |
3.2.2 价格现状 |
3.2.3 渠道现状 |
3.2.4 促销现状 |
3.3 中天药业营销问题分析 |
3.3.1 访谈内容和结果分析 |
3.3.2 调查问卷内容和结果 |
3.3.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3.4 中天药业营销问题成因分析 |
3.4.1 营销观念落后 |
3.4.2 产品研发力度不大 |
3.4.3 市场调研不深入,定位模糊 |
3.4.4 管理人才少,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中天药业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竞争环境分析 |
4.2.1 中药饮片市场发展现状 |
4.2.2 同业者的竞争程度 |
4.2.3 替代品的威胁 |
4.2.4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2.5 购买者议价能力 |
4.2.6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3 内部环境分析 |
4.3.1 中天药业资源现状 |
4.3.2 中天药业能力现状分析 |
4.4 SWOT分析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4.3 机会分析 |
4.4.4 威胁分析 |
第五章 中天药业STP分析及营销策略优化 |
5.1 中天药业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中天药业中药饮片营销策略优化 |
5.2.1 基于顾客需求的产品营销策略 |
5.2.2 基于成本数据的价格营销策略 |
5.2.3 基于传递便利的渠道营销策略 |
5.2.4 基于动态沟通的促销策略 |
第六章 中天药业中药饮片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组织结构保障 |
6.1.1 优化组织结构 |
6.1.2 构建信息化协同平台 |
6.2 资源投入保障 |
6.2.1 人才资源投入 |
6.2.2 品牌宣传投入 |
6.2.3 质量检测投入 |
6.3 技术研发保障 |
6.4 团队建设保障 |
6.4.1 培训 |
6.4.2 多部门合作机制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天药业中药饮片营销策略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B 市场调查问卷——客户需求调查问卷表(企业客户) |
附录C 市场调查问卷——客户需求调查问卷表(消费者客户)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基于纳米技术的焦白术抗胃溃疡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白术及其炮制法的古今文献研究 |
综述二 胃溃疡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三 炭类中药研究的新思路——纳米类成分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白术及其炮制品的抗溃疡作用研究与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发现 |
引言 |
第一节 市售生白术、麸炒白术、焦白术抗胃溃疡作用对比研究 |
第二节 市售焦白术中抗溃疡有效部位筛选 |
第三节 市售焦白术有效部位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四节 市售焦白术中CAM-NCs的发现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制备工艺的建立、优化和药效初探 |
引言 |
第一节 CAM及CAM-NCs的制备方法建立和制备条件考察 |
第二节 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AM-NCs高效液相色谱比较研究 |
第三节 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AM-NCs抗胃溃疡药效比较研究 |
第四节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AM-NCs止血药效评价 |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表征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不同条件制备的CAM-NCs的形貌表征 |
第二节 不同条件制备的CAM-NCs的光学特性表征 |
第三节 不同条件制备的CAM-NCs的红外表征 |
第四节 优选条件制备的CAM-NCs结构表征 |
第五节 优选条件制备的CAM-NCs的荧光量子产率计算 |
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安全性评价 |
引言 |
第一节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二节 CAM-NCs的急性毒性实验 |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
第二节 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血清指标的影响 |
第三节 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胃组织中指标的影响 |
第四节 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 |
讨论 |
小结 |
第六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溃疡程度的影响 |
第二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胃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三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脑组织中5-HT和DA含量的影响 |
第四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五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
讨论 |
小结 |
第七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对吲哚美辛致小鼠胃溃疡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CAM-NCs对小鼠吲哚美辛致胃溃疡模型溃疡程度的影响 |
第二节 CAM-NCs抗吲哚美辛致胃溃疡的机制研究 |
讨论 |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朝阳市4家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法律法规 |
2.1 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 |
2.1.1 中药饮片 |
2.1.2 道地药材 |
2.1.3 炮制和临方炮制 |
2.1.4 质量管理 |
2.2 相关法律法规 |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
2.2.3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
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
2.2.5 《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
2.2.6 《医疗机构中药煎煮室管理规范》 |
2.2.7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 |
3 朝阳市4家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调查方案设计及结果统计 |
3.1 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设计 |
3.2 调查方案的实施 |
3.3 调查及访谈结果 |
3.3.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2 实地访谈结果 |
4 朝阳市4家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 |
4.1 人员管理不完善 |
4.1.1 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不完善 |
4.1.2 专业技能培训不足 |
4.2 采购和验收管理无序 |
4.2.1 质检标准及验收环节不完善 |
4.2.2 采购计划不科学 |
4.2.3 采购渠道混乱 |
4.3 保管贮存养护不当 |
4.3.1 出入库及贮存管理制度不完善 |
4.3.2 贮存温湿度以及分类不合理 |
4.4 临方炮制工作缺失 |
4.4.1 缺乏临方炮制的专业人才 |
4.4.2 缺少统一的定价方式 |
4.5 调剂和煎煮管理有待改进 |
4.5.1 审方不严格 |
4.5.2 调剂不准 |
4.5.3 煎煮环境卫生存在漏洞 |
5 朝阳市4家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
5.1 健全中药房工作人员的管理 |
5.1.1 完善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 |
5.1.2 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
5.2 规范中药饮片的采购和验收过程 |
5.2.1 健全中药饮片质检标准和验收规范 |
5.2.2 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
5.2.3 选取高质量的采购渠道 |
5.3 加强中药饮片贮存养护管理 |
5.3.1 加强出入库和贮存管理 |
5.3.2 提升贮存环境硬件及分类条件 |
5.4 积极开展临方炮制工作 |
5.4.1 建立资格认证制度 |
5.4.2 制定统一的定价机制 |
5.5 规范调剂和煎煮流程 |
5.5.1 严格执行审方制度 |
5.5.2 规范调剂流程 |
5.5.3 改善煎煮环境卫生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论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影响[J]. 杨清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01)
- [2]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J]. 陈霞,阳长明,陈浩,孙立霞,刘乐环,吴晨悦,王玲玲. 中草药, 2021(19)
- [3]关于中药新药用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 王玲玲,吴静义,林丹,唐溱,顾杰,李计萍.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1(09)
- [4]浅析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 李园,程悦,朋汤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5)
- [5]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J]. 尹燕,王淼,阳志强,王延年,马跃平,高慧媛. 中草药, 2021(17)
- [6]中药饮片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分析[J]. 李耿,高峰,毕胜,杨洪军.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7)
- [7]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D]. 孙婉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营销策略研究[D]. 袁慧莉. 兰州大学, 2021(02)
- [9]基于纳米技术的焦白术抗胃溃疡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D]. 鲁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朝阳市4家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 王晨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