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21世纪(论文文献综述)
杨荣[1](2015)在《云南民族互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民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本文基于以上背景,立足云南民族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民族互嵌理论,并阐释了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构成要素;通过对云南民族互嵌格局的分析,总结了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结构深刻变迁,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日益凸显,如何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民族理论的梳理,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民族互嵌理论为分析框架,阐释了组成民族互嵌理论的人口互嵌、生存空间互嵌、政治互嵌、经济互嵌、文化互嵌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以云南民族发展史为依据,通过大量史料证明,云南已经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云南民族人口互嵌主要分为“民族人口的自在嵌入”和“汉民族规模化移民嵌入”两种形式。自在嵌入的主体是低羌、百越和百濮三个民族集团,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军事移民、生计移民和商贸移民是云南规模化移民的主要方式。生存空间的互嵌主要表现为动态空间互嵌和静态空间互嵌,道衢的拓展在空间互嵌中起到纽带的作用。经济互嵌是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重要动力。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代表国家权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既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促进民族互嵌的助推器。而政治嵌入则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会促进地方势力和中央权威的有机互嵌,而消极的政治嵌入则会导致地方民族的脱嵌。文化互嵌是民族互嵌的重要表征。中华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发挥着引导和重塑的作用。族际婚姻互嵌是反映民族相互嵌入程度的重要指标,云南不但具有族际婚姻互嵌的历史文化基础,也有大量的族际婚姻互嵌的实践。云南民族互嵌的经验对多民族地区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小娇[2](2011)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研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的团结思想有利于正确处理我国所面临的民族问题,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是党的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列主义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借鉴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并以新时期我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和采取的新实践为现实依据提出来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内容丰富,它首先强调了我国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根基。其次从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最后阐述了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和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规律的认识,而且指引我们开拓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并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
黄仲盈[3](2008)在《和谐: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调控的时代性》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价值观念多元化,使得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提出,就是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时代背景,在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所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就是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张银花[4](2007)在《论民族和谐的支撑体系》文中认为民族和谐作为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既需要有发展的物质基础支撑,也需要有文化的精神支撑,还需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作者在文中指出: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应重视和加强民族自身和谐共存、全面发展;民族与民族和衷共济、共同发展;民族与社会和谐共进、协调发展;民族与自然和睦共处、持续发展。建设民族和谐文化,要树立民族和谐价值观,要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整合,要挖掘和激活宗教和谐因素,发挥宗教积极作用。强化制度保障,既需要完善民族法律制度,健全民族和谐制度体系,还应注重推进制度创新。
张银花[5](2007)在《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文中认为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命题以来,和谐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谐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美好社会。民族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存在,它是社会重要的要素和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民族和谐是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内容,又是它的必要前提。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多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中央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在民族理论研究方面提出的民族关系理论,北京大学马戎教授从社会学角度对民族关系社会目标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从民族社会学角度提出的民族社会关系理论。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郝时远研究员发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民族研究,2005·3)一文、王希恩研究员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及其形成》(民族研究,1999·1)、《深刻理解“和谐”在我国民族关系中的重要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8),中共中央党校龚学增教授的《妥善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族矛盾》(理论视野,2005·3)等文章,对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建设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民族和谐发展”,学术界尚欠深入探讨。在以往研究基础之上,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民族和谐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突出问题提出来,并将其摆在重要的地位加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其研究意义在于:1.从理论层面分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民族和谐必须重视和切实加强民族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是民族和谐发展。这一研究旨在挖掘和谐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提出民族和谐的概念,揭示民族和谐的基本内涵及其支撑体系,阐述民族和谐发展的含义、基本内容与基本要素,构建民族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以丰富民族发展理论。2.从实践层面分析,这一研究的直接意义在于以地区实践案例分析的形式,探索内蒙古民族和谐发展与民族关系和谐的具体模式,并进行民族和谐发展的指标评价,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从学科层面分析,这一研究将从民族和谐这一侧面深化和谐社会理论,提出民族和谐发展观以丰富民族发展理论,尝试以个案研究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并以新时代的全球视野对中国民族和谐发展对策、民族地区发展战略进行思考,体现科学研究的时代性。提出民族和谐跨越式发展战略,期望对民族地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遵循科学研究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逻辑过程,本文首先提出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然后运用理论研究与个案支持相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内蒙古民族和谐发展与民族关系和谐模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对中国民族和谐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提出民族和谐跨越式发展战略。论文的基本思路和内容结构是从理论问题探索→实践案例分析→发展战略思考。上篇,对民族和谐、民族和谐发展进行理论探索,提出民族和谐的概念和民族和谐发展的定义,阐述民族和谐的基本内涵和民族和谐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民族和谐的支撑体系,拟构民族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中篇,以实践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内蒙古民族和谐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以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对民族关系和谐之要素进行调查分析。下篇,分析中国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础与当前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深入思考新世纪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选择之必要,提出民族和谐跨越式发展战略。本研究既是一种理论研究,又是一种实证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尝试运用民族理论和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对民族和谐及民族和谐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民族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民族和谐跨越式发展战略。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实证研究,必须采用深入实地的调查方法。笔者长期工作生活在内蒙古,曾亲身感受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存的和谐氛围,对该地区的民族构成、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与个案支持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将运用理论研究与个案支持相结合的方法,以民族和谐、民族和谐发展理论来深入分析内蒙古民族和谐发展的相关因素等现实问题,并对民族和谐发展程度进行指标评价。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较全面地掌握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是深入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本研究在探索内蒙古民族和谐发展、民族关系和谐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深入实地通过亲身调查、现场访谈以积累资料和实地研究;另一方面做好文献资料梳理和研究工作。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是指分析事物的性质,定量分析是对引起事物性质变化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以此全面把握事物发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本研究既对民族和谐发展的要素进行定性分析,又拟构了民族和谐发展的定量分析指标,使民族和谐发展程度得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是:(1)民族和谐是指民族共同体内部及民族共同体与外部不同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民族自身和谐、民族与民族和谐、民族与社会和谐、民族与自然和谐。(2)民族和谐的支撑体系包括一是发展,二是文化,三是制度。因此,要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建设民族和谐文化,强化制度保障。(3)民族和谐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自身和合共存全面发展、民族与民族和衷共济共同发展、民族与社会和协共进协调发展、民族与自然和睦共处持续发展。(4)以有利于对民族和谐发展程度的客观衡量和定量评价,初步构建了民族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5)中国民族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当前仍存在着不和谐因素,其中重点和难点就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本文提出了民族和谐跨越式发展战略。(6)实现中国民族和谐发展,树立民族和谐发展观是根本,选择民族和谐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关键。
铁木尔[6](2001)在《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21世纪》文中认为
二、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21世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21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民族互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基本概念的界定 |
六、民族互嵌理论的阐释 |
第一章 云南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空间基础 |
第一节 区域多样性下的静态空间互嵌 |
一、复杂多样的生存空间 |
二、复杂生存空间下的民族多样性格局 |
第二节 道衢拓展下动态生存空间的互嵌 |
一、历史上的道衢拓展与动态生存空间 |
二、现代道衢拓展下的生存空间 |
第二章 云南民族互嵌格局中的人口嵌入 |
第一节 云南民族人口的自在嵌入 |
一、云南民族人口的自在迁徙 |
二、云南近现代民族人口的自在互嵌 |
第二节 规模化移民人口的嵌入 |
一、戍守边塞的军事移民 |
二、垦荒屯田的生计移民 |
三、商贸移民 |
四、小规模的特殊移民 |
第三章 云南民族互嵌格局中的族际婚姻 |
第一节 云南民族婚姻互嵌的历史文化基础 |
一、民族传统婚姻制度的逐步瓦解 |
二、互嵌性的婚姻制度 |
第二节 民族融合中的婚姻互嵌 |
一、汉族融合于各少数民族的族际通婚 |
二、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民族的族际通婚 |
三、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族际通婚 |
第四章 云南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文化因素 |
第一节 云南民族文化的互嵌基因 |
一、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特征是文化互嵌的基础 |
二、神话中的民族互嵌 |
三、不断嵌入云南的汉文化 |
第二节 多元民族文化的互嵌 |
一、民族交往中的文化涵化与文化变异 |
二、文化互嵌中的文化同化与文化消亡 |
三、文化互嵌中的价值重塑 |
第五章 云南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经济动力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多元经济形态的互嵌 |
一、封闭性生存空间分布着原始社会的经济形态 |
二、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仍然存在 |
三、保存完好和正在解体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并存 |
四、广泛存在的封建地主制经济 |
五、存在正在崛起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
第二节 附着于国家权威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的嵌入 |
一、赋税制度的强制性嵌入 |
二、资源开发与商业发展措施的嵌入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政策的实施 |
第三节 民间经济行为互嵌 |
一、民间互市 |
二、先进技术的互学 |
三、民族间的经济互助 |
第六章 云南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政治动力 |
第一节 代表国家权威的政治嵌入 |
一、国家政治权力对云南的嵌入 |
二、民族政策对云南的嵌入 |
第二节 地方与国家的脱嵌 |
一、民族政策引起的脱嵌 |
二、地方势力崛起导致的脱嵌 |
结语 |
一、民族交往是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前提条件 |
二、民族政策是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催化剂 |
三、中华文化在民族互嵌格局形成中发挥凝聚作用 |
四、民族的自在分布是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重要基础 |
五、云南民族互嵌研究的学术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论文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论文研究计划 |
第一部分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理论来源与现实依据 |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理论来源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团结思想 |
(二) 列宁的民族团结思想 |
(三)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团结思想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
(一) 历史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 |
(二) 新时期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形势和新实践 |
第二部分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强调了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
(一) 我国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
(二)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
(三) 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
(四)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根基 |
二、提出了从各个方面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 |
(一) 始终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
(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三)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四) 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干部队伍建设 |
(五) 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
三、阐述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
(二) 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 |
(三)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 |
(四) 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 |
第三部分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重大意义 |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 |
二、深化了对我国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规律的认识 |
三、指引我们开拓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
四、指明了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的方向 |
(一) 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
(二) 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
(三) 始终坚持和认真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 |
(四) 坚持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和谐: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调控的时代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关系调控的演化过程 二、和谐民族关系的来源及内涵 三、和谐是对我国民族关系调控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客观要求 四、结论 |
(4)论民族和谐的支撑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族和谐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民族和谐发展 |
(一)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应重视和加强民族自身和谐共存、全面发展 |
(二)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应重视和加强民族与民族和衷共济、共同发展 |
(三)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应重视和加强民族与社会和谐共进、协调发展 |
(四)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应重视和加强民族与自然和睦共处、持续发展 |
二、民族和谐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二——民族和谐文化 |
(一) 建设民族和谐文化, 要树立民族和谐价值观 |
(二) 建设民族和谐文化, 要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整合 |
(三) 建设民族和谐文化, 要挖掘和激活宗教和谐因素, 发挥宗教积极作用 |
三、民族和谐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三——民族制度保障 |
(一) 强化制度保障, 需完善民族法律制度 |
(二) 强化制度保障, 要健全民族和谐制度体系 |
(三) 强化制度保障, 应推进制度创新。 |
(5)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相关动态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四、研究预期目标 |
上篇 理论问题探索 |
第一章 民族和谐理论 |
一、民族和谐概念的提出 |
二、民族和谐的基本内涵 |
三、民族和谐的地位和作用 |
四、民族和谐的支撑体系 |
第二章 民族和谐发展 |
一、民族和谐发展的含义 |
二、民族和谐发展的基本内容 |
三、民族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 |
四、民族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 |
中篇 实践案例分析 |
第三章 内蒙古民族和谐发展实践启示 |
一、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
二、内蒙古民族和谐发展实践成就及指标评价 |
三、内蒙古民族和谐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四章 内蒙古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析——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 |
一、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构成与分布格局 |
二、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关系的基本类型 |
三、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关系和谐模式 |
四、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关系和谐条件下的发展经验和成就 |
下篇 发展战略选择 |
第五章 中国民族和谐发展对策思考 |
一、中国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础 |
二、当前影响民族和谐发展的因素 |
三、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对策和途径 |
第六章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选择 |
一、新世纪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选择的必要性 |
二、民族和谐跨越式发展战略 |
三、少数民族地区纵向跨越与横向和谐的统一 |
结语 |
一、树立民族和谐发展观是根本 |
二、选择民族和谐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关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四、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21世纪(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民族互嵌研究[D]. 杨荣. 云南大学, 2015(09)
-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研究[D]. 陈小娇.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3]和谐: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调控的时代性[J]. 黄仲盈. 广西民族研究, 2008(03)
- [4]论民族和谐的支撑体系[J]. 张银花. 满族研究, 2007(04)
- [5]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D]. 张银花. 中央民族大学, 2007(02)
- [6]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21世纪[J]. 铁木尔. 中国民族,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