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在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18)F-FDG PET在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一、~(18)F-FDG PET在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娇,晁芳芳,刘保平,韩星敏[1](2021)在《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在18F-FDG PET/CT显像上的特征,探讨18F-FDG PET/CT对不同类型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34例肾上腺肿瘤,其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6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7例,肾上腺皮质癌4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9例,肾上腺淋巴瘤34例,肾上腺转移瘤61例;单侧肾上腺肿瘤93例,双侧肾上腺肿瘤41例;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扫描,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肾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肿瘤FDG摄取情况及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绘制ROC曲线,评估肿瘤SUVmax对良恶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表现为低密度影,FDG摄取未见明显增高;肾上腺皮脂腺瘤表现为低密度影,FDG摄取未见明显增高或稍增高;肾上腺皮质癌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伴坏死或钙化,FDG摄取异常增高;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表现为体积较大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FDG摄取不均匀性明显增高;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斑点状或不规则形钙化,FDG摄取呈不均匀性增高,坏死区代谢减低;肾上腺淋巴瘤表现为形态规则、密度均匀、FDG摄取均匀性增高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肾上腺转移瘤形态规则或不规则,但密度均匀,FDG摄取均匀性不同程度增高;不同肾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代谢特点及肿瘤SUV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SUVmax最佳截断值为4.85时,诊断良恶性肾上腺肿瘤的AUC为0.951(95%CI:0.915~0.986,P<0.001),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88.9%。结论不同类型肾上腺肿瘤在18F-FDG PET/CT表现上具有一定特性,该显像特征对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有较高价值。

周平[2](2020)在《探讨18F-FDG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和意义: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和CT薄层扫描均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但分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分别探讨了PET/CT、CT(computed tomography,CT)薄层扫描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分析其对于SPN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旨在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7月我院因诊断为SPN,同期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和CT薄层扫描检查的104例患者,由三名经验丰富的PET/CT诊断医师(含高年资主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及主任医师一名)阅片,分别分析所有病例的CT薄层扫描、PET/CT以及CT薄层扫描联合PET/CT图像的特征来对SPN进行良恶性判读。通过收集最终病理资料和随访得出所有病例的SPN的良恶性结果。根据SPN的良恶性进行分组,用SPSS19.0软件分别统计CT薄层扫描、PET/CT、CT薄层扫描联合PET/CT对SPN的良恶性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ROC曲线定量分析SUVmax值对良性SPN及恶性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本研究对CT薄层扫描的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在SPN的良恶性组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的104例SPN中,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8例,其中有85例恶性;13例良性。由临床随访证实为良性6例。仅用CT薄层扫描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57.9%,准确率为78.8%;阳性预测值为69.8%;阴性预测值为44.0%。仅用PET/CT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3.6%,准确率为80.7%;阳性预测值为93.0%;阴性预测值为73.6%。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共同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86.5%;阳性预测值为98.8%;阴性预测值为31.5%。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薄层扫描或PET/CT单独诊断。恶性病灶中出现分叶征为90.5%,毛刺征为72.9%,胸膜凹陷征为50.5%,空泡征为32.9%,血管集束征为56.4%。而良性病灶中出现分叶征为52.6%,毛刺征为52.6%,胸膜凹陷征为34.5%,空泡征为21.0%,血管集束征为36.8%。分叶征的出现在良、恶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良性组SPN的SUVmax的平均值为2.9±3.1(范围为0.6-14.4);恶性组SUVmax的平均值为7.038±5.5(范围为0.6-27.6)。恶性结节组的SUVmax值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通过ROC曲线定量分析得出鉴别SPN的良恶性最佳的SUVmax截断值为3.25,诊断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4.2%,曲线下面积AUC=0.805。结论:1、18F-FDG PET/CT显像联合CT薄层扫描比单独PET/CT和单独CT薄层扫描诊断SPN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2、恶性SPN较良性SPN具有更高的SUVmax值,以SUVmax为3.25作为截断值对SPN进行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最高。3、CT薄层扫描中分叶征的对恶性SPN的具有诊断意义。

丁洁,李方,霍力[3](2019)在《核素显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指体内无法抑制的醛固酮高分泌,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PA分为单侧和双侧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过多,两者的治疗方式存在本质差异,前者多采用手术治疗,而后者多采用药物治疗,如何早期分型对下一步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核素显像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它们以分子探针、功能显像及无创性等为特征,在PA患者的分型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核素显像在P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丽娜[4](2019)在《均相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背景:肾上腺的组织学特性和解剖学结构较为特殊,且肾上腺病变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因此,肾上腺疾病很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当前,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一大难点,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可反映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性腺激素分泌的情况,可用于评价肾上腺分泌激素的功能,对肾上腺疾病的鉴别具有较大的价值。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17-酮类固醇(17-ketosteroids,17-KS)、17-羟皮质类固醇(17-hydroxycorticosteroids,17-OHCS)、香草扁桃酸(vanillymandelic acid,VMA)等肾上腺相关指标进行均相酶免疫方法试剂盒性能验证和分析这几个指标在肾上腺疾病中的改变。来探讨①17-KS、17-OHCS、VMA这几项指标是否对肾上腺疾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②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各项指标在不同类型肾上腺疾病中表达的一般规律及辅助诊断价值。③尿香草扁桃酸和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嗜铬细胞瘤患者尿液中代谢的一般规律及评估其作为嗜铬细胞瘤辅助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1)方法溯源:依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对17-KS、17-OHCS、VMA的均相酶免疫检测试剂盒做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等实验室性能验证。(2)入选标本和和分组: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肾上腺相关疾病患者的24小时尿液样本共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例,女性121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48岁。按具体疾病种类将肾上腺疾病患者分为嗜铬细胞瘤组35例、库欣综合征组3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58例、无功能腺瘤组37例、其它疾病组48例(其中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20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5例、肾上腺囊肿9例、肾上腺神经鞘瘤3例等)。检测尿液样本的17-KS、17-OHCS、VMA等指标,按照肾上腺不同疾病进行统计分析。(3)214例研究对象分为嗜铬细胞瘤组和其它肾上腺疾病两组,收集尿液样本检测的E、NE、DA指标的含量,联合VMA指标,分析这四个指标在嗜铬细胞瘤中的联合诊断效能。结果:(1)性能验证实验结果:正确度实验显示:不同于本次实验校准所用批号的17-KS和VMA的5个水平校准品,偏倚均小于1/2Tea,符合验证标准。精密度实验显示:17-KS、17-OHCS和VMA低值和高值样本的批内和总精密度值小于厂家声称的值,符合精密度的验证标准;线性实验显示:17-KS、17-OHCS、VMA试剂的线性均为临床可接受的一阶线性,提示线性范围可靠;参考区间验证实验显示:20例表观正常人尿液中17-KS、17-OHCS和VMA的水平均在厂家制定的正常参考区间范围内。试剂盒性能验证符合各项要求。(2)17-KS、17-OHCS、VMA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酸性尿和中性尿中17-KS、17-OHCS和VMA的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17-KS水平在原发醛固酮增多症组的中位数为6.52mg/24h,17-KS在肾上腺各个疾病组的水平差异显着(P<0.01);17-OHCS水平在库欣综合症的中位数为5.36mg/24h,17-OHCS在肾上腺疾病的各个组的水平差异显着(P<0.01);VMA水平在嗜铬细胞瘤组的中位数水平为21.05mg/24h,在肾上腺疾病的各个组的水平差异显着(P<0.01)。(3)24小时尿VMA、E、NE、DA含量检测在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研究:嗜铬细胞瘤组尿VMA和尿E、NE、DA水平显着高于其它肾上腺疾病组(P<0.05)。VMA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灵敏度为78.9%,特异性为92.6%,显着优于E、NE、DA这三个指标的诊断效能,与E+DA+VMA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国内自主研发的均相酶免疫法17-KS、17-OHCS、VMA检测试剂盒,正确度、精密度和线性验证结果符合文件规定,参考区间验证都在厂家制定的参考区间范围内,验证通过,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2)均相酶免疫检测17-KS、17-OHCS、VMA在肾上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24h尿VMA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潜在指标。

张紫薇[5](2019)在《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比较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CT检查及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效能的差异,探讨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2012年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拟诊肾上腺疾病于核医学科行131I-MIBG SPECT/CT核素显像的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最终经由病理检查确诊。全部数据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嗜铬细胞瘤组及非嗜铬细胞瘤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CT检查及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三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的差异。绘制全身显像得分及病灶直径的ROC曲线,寻找最佳截断值。分析影响全身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因素。结果: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诊断肾上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60.0%、75.6%、70.4%、85.7%。CT检查诊断肾上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20.0%、56.1%、54.3%、66.7%。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肾上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75%、82.9%、79.2%、88.2%。其中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大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3.55cm作为界值时约登指数最高,此时诊断灵敏度68.2%,特异度94.7%。以全身显像评分>3.5分,即13分为阴性,4分为阳性作为鉴别结果是否为嗜铬细胞瘤的界值时,约登指数最高,此时诊断灵敏度86.4%,特异度89.5%。显像结果与血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升高(P=0.026)、病灶直径(P=0.000)显着相关。结论: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与单纯131I-MIBG平面核素显像相比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性能优于CT检查,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诊断肾上腺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李蓉[6](2019)在《肾上腺软组织密度肿块的影像学诊断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CT鉴别诊断目的比较利用CT直方图分析和短时间延迟增强CT扫描鉴别肾上腺不同程度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不同延迟时间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1.本回顾性研究包括2010年1月~2018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并经临床确诊的188名患者[75名男性,113名女性;年龄13~77岁,平均(49.5±14.1)岁]共190个平扫CT密度值为10HU以上的肾上腺软组织肿块(140个乏脂性腺瘤和50个非腺瘤)。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30 s、60 s、3 min、5 min及7 min延迟增强扫描。2.记录并计算病灶大小,平扫平均密度值,负值像素百分比,早期强化峰值,增强绝对值(wash-in,WI),延迟3 min、5 min、7 min的强化密度值、廓清绝对值(wash-out,WO)、绝对廓清率(absolute percentage washout,APW)和相对廓清率(relative percentage washout,RPW)。将肾上腺乏脂性腺瘤根据其平扫密度值分为两组:中等密度乏脂性腺瘤(n=82),平扫密度值>10 HU至≤30 HU;高密度乏脂性腺瘤组(n=58),平扫密度值>30 HU。3.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评估各参数鉴别不同程度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效能,比较CT平扫直方图分析与不同延迟时间(3 min、5 min或7 min)增强CT扫描诊断不同程度乏脂性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确定各参数的最佳诊断阈值及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等。结果1.对于鉴别中等密度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所有参数中,CT平扫负值像素百分比≥10%可达最大的诊断价值(敏感性100%,特异性74%,准确性90.15%),其次为延迟7min RPW≥35.48%(敏感性85.37%,特异性90%,准确性87.12%)。2.对于鉴别高密度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所有参数中,延迟7 min RPW≥35.48%(敏感性74.14%,特异性90%,准确性81.48%)与延迟5 min RPW≥29.29%(敏感性79.31%,特异性88%,准确性82.41%)的诊断效能相对较高。3.对于鉴别总的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所有参数中,延迟7 min RPW≥35.48%(敏感性80.71%,特异性90%,准确性83.16%)的诊断价值最大,其次为延迟7 min APW≥48.36%(敏感性85%,特异性76%,准确性82.11%)。4.对于诊断中等密度乏脂性腺瘤和总的乏脂性腺瘤,负值像素百分比与延迟3min增强CT扫描RPW的AUC值并无显着性差异;延迟3 min与延迟5 min增强扫描间,除WO外,延迟强化密度、APW及RPW的AUC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延迟5 min与延迟7 min增强扫描间,除了延迟强化密度外,WO、APW及RPW的AU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5.对于鉴别高密度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负值像素百分比与延迟3 min增强CT扫描RPW的AU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延迟3 min与延迟5 min增强扫描或延迟5 min与延迟7 min增强扫描间的WO、APW、RPW间的AUC值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肾上腺肿块大小、早期强化峰值、WI及延迟强化密度对于鉴别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的价值有限;CT平扫负值像素百分比、WO、APW及RPW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大,其中尤以RPW为最佳;此外,一些参数的联合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2.对于平扫密度>10 HU且≤30 HU的肾上腺软组织肿块,推荐进一步测量CT平扫直方图负值像素百分比;而对于平扫密度>30 HU的病灶,推荐常规腹部增强CT扫描,计算相对或绝对廓清率。3.延迟5 min增强CT扫描对于肾上腺乏脂性腺瘤的诊断价值与延迟7 min增强扫描并无明显差异。第二部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典型及不典型影像学特征目的总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典型与不典型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能力。资料和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49名男性,61名女性;年龄15~83岁,平均(49.1±14.5)岁]共114个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归纳并总结病变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2.每个肿瘤的影像指标记录如下:位置、形态及大小、影像外观(实性均质,囊实性,囊性为主)、各期CT密度、是否出现钙化、强化程度(与脾实质相比)、延迟7 min增强CT扫描相对廓清率及T2WI信号强度、在化学位移T1WI上是否存在细胞内脂质及出血。将获得的各数据资料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存储和计算。本研究仅使用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平均值,百分比,标准差)。结果1.本组共114个病灶(4例为双侧肿瘤)。54个病灶位于左侧肾上腺,60个位于右侧肾上腺。病灶大小范围1.44 cm~13.4 cm,平均(4.91±2.12)cm;其中,超过半数(58.77%)的病灶大小不到5 cm,仅3.51%的病灶大小超过10cm,其余(37.72%)病灶介于5~10 cm之间。病灶平扫CT密度范围为16.01HU~57.45 HU,平均(41.63±7.47)HU。2.大多数(87.72%)病灶形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少数(12.28%)病灶呈不规则分叶状。大多数病灶(CT,90.10%;MRI,86.21%)表现为不均质,少数(CT,9.90%;MRI,13.79%)表现为实性均质。3.约24.44%的病灶强化程度高于脾,17.78%与脾相似,57.78%低于脾。约26.67%的病灶延迟7 min相对廓清率≥34%。此外,5.94%的病灶内可见钙化。4.评估病灶的MRI T2WI信号强度时,约51.72%病灶信号高于脾,34.48%信号与脾相似,13.79%信号低于脾。5.约44.83%的病灶内在MRI上可见出血信号。仅3.45%的病灶在化学位移成像上显示细胞内脂质。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T2WI高信号、明显强化及缓慢廓清。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轻中度强化、瘤内出血、快速廓清、均质、钙化及含细胞内脂质,其中,轻中度强化、病灶内出血、快速廓清特征在嗜铬细胞瘤中相对常见。

李永强[7](2019)在《24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我院肾上腺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8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4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收集患病人数、男女构成比、发病年龄、术后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术前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014年2018年5年间,我院共收治肾上腺肿瘤患者244例,男女构成比存在差异,女性多于男性(男:女=1:1.49)。发病年龄在1972岁不等,平均为43.45±16.27岁,3150岁年龄段最多,共187例(76.64%)。244例患者病理结果提示,功能性肿瘤114例,无(非)功能性肿瘤130例。肾上腺三种功能性肿瘤中,醛固酮腺瘤最多见(54.39%),其次为嗜铬细胞瘤(30.70%),皮质醇腺瘤较少见(14.91%)。将病理结果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比对后发现,在62例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醛固酮腺瘤患者中,有高血压表现者48例(77.42%),低血钾者58例(93.54%),四肢乏力者45例(72.58%)。35例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功能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表现,血压波动范围较大,心悸、大汗者17例(48.57%),头晕、头痛者20例(57.14%),25例(71.42%)血浆儿茶酚胺化验结果阳性。17例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皮质醇腺瘤患者中,13例(76.47%)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或多血质外观等典型临床体征,8例(61.64%)高血压者。就肿瘤大小而言,约65%的皮质腺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cm,约83%的功能性嗜铬细胞瘤最大直径超过3cm,70%的肾上腺良性囊肿最大直径分布于38cm之间。结论:肾上腺肿瘤患者,女性多于男性,3150岁最多见。三种功能性肾上腺肿瘤中,醛固酮腺瘤最多见,其次嗜铬细胞瘤,皮质醇腺瘤较少见。肾上腺肿瘤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与临床诊断不完全一致,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判。就肿瘤大小而言,通常肾上腺皮质腺瘤直径较小,小于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良性囊肿。

杨洋,黄世明,刚波,陈清华,林志春[8](2018)在《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 F-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查找有关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诊断性试验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员按同一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 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肾上腺肿瘤患者1 481例,肾上腺病变共计1 663个。Meta分析结果示,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0.92,阳性似然比为9.54,阴性似然比为0.09,合并效应量为139.60,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708。18F-FDG在肿瘤摄取值/肝脏摄取值>1时代谢参数SUVmax比值的诊断效能最高(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93、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789)。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中SUVmax比值(tumor/liver>1)对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效能最高。

田金玲,代文莉,崔邦平,王朋,胡伟,秦灏[9](2017)在《18F-FDG PET/CT对肾上腺高代谢灶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研究 18F-FDG PET/CT对肾上腺高代谢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到2015年10月行PET/CT检查的38例患者共47个肾上腺高代谢灶,所有病灶确诊依靠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临床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将所有病灶按确诊结果分为恶性组与非恶性组,并行半定量及ROC曲线法分析。结果:恶性组共23个病灶,非恶性组共24个病灶,两组之间SUVmax有显着差异(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恶性组与非恶性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获得的最适界点为4.45,诊断效能较高,以此为临界值, 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肾上腺高代谢灶良恶性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3.3%,准确度91.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较准确的诊断肾上腺高代谢灶的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魏文[10](2016)在《84例肾上腺偶发瘤临床诊治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肾上腺偶发瘤(AI)是指在健康查体或者与肾上腺无关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瘤,近年来由于健康查体的普遍开展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改进,肾上腺偶发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多。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三方面,对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的AI,其临床诊治标准一直是个争论,也是一个难点。目的:总结肾上腺偶发瘤具体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分析肾上腺内分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AI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了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腺瘤切除术在治疗A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提高对于AI诊断及治疗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016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因肾上腺偶发瘤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50例。依据术后确切病理的良恶性,将全部患者分为两个组,分别为恶性AI组与良性AI组,利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统计学方法对这两组的肿瘤直径大小进行差异性检验。探讨AI直径的大小与肿瘤良恶性之间的关系。为了区分影像学检查在AI诊断中的效率,分别对行B超、CT、MRI检查的AI患者,其定位诊断的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并且比较了影像学检查对AI具体病理类型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一步明确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了肾上腺内分泌检查在AI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共84例AI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分为良性AI(包括腺瘤、囊肿、皮质结节样增生、大结节增生、髓性脂肪瘤、脂肪瘤、节细胞神经瘤、淋巴管瘤等)和恶性AI(包括转移癌、皮质腺癌、肉瘤样癌、嗜铬细胞瘤等),良性AI例数78例,肿瘤直径为3.38±0.94cm,恶性AI共6例,肿瘤直径为5.34±1.54,P值为0.005(明显小于0.05)。B超检查共82例,其中术前定位诊断患者66例,诊断有效率80.48%,CT、MRI检查患者分别84例、30例,其定位诊断有效率均为100%。B超与CT定位诊断AI的有效率比较,P值为0.018(<0.05);CT与MRI比较的P值为0.561(>0.05);B超与MRI比较P值为0.035(<0.05)。B超、CT与MRI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3%、89.4%、88.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T检查对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肾上腺脂肪瘤的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表明CT可以对这3种病理进行术前确诊。结论:1、AI的良恶性与肿瘤直径存在相关性,恶性AI的肿瘤直径通常大于5cm。2、B超与CT、MRI检查对AI的定位诊断存在明显差异,后者的定位诊断率明显高于前者,CT与MRI在术前对AI定位诊断上无明显差异。3、CT检查可对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肾上腺脂肪瘤进行术前确诊。4、肾上腺偶发瘤以无功能腺瘤最为多见,对于有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中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质醇增多症,极少见为功能静止型性嗜铬细胞瘤。5、对于具有肾上腺内分泌功能的AI、无肾上腺功能的AI但直径>3cm或考虑恶性肾上腺肿瘤的AI应行手术治疗,无肾上腺功能AI同时直径≤3cm,需要结合患者年龄、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考虑是否行手术治疗。6、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为AI治疗的首选方式。

二、~(18)F-FDG PET在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F-FDG PET在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18F-FDG PET/CT检查
        1.2.2 图像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不同类型肾上腺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比较
    2.2 SUVmax对良恶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效能
3 讨 论

(2)探讨18F-FDG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设备、药品及方法
    1.3 图像处理及评价方法
    1.4 试验步骤
    1.5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 CT薄层扫描单独诊断SPN良恶性与病理结果比较
    2.3 PET/CT单独诊断SPN良恶性与病理结果比较
    2.4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诊断SPN性质与病理结果比较
    2.5 良、恶性SPN不同周边征象的组间比较
    2.6 良、恶性SPN SUVmax值的组间比较
    2.7 SPN的 SUVmax良恶性诊断截断值的确立
第3章 讨论
    3.1 CT薄层扫描对SPN的诊断价值
    3.2 PET/CT对 SPN的诊断价值
    3.3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对SPN的诊断价值
    3.4 CT薄层扫描、PET/CT分别诊断SPN时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分析
        3.4.1 CT薄层扫描误诊SPN的原因
        3.4.2 PET/CT误诊SPN的原因
    3.5 SPN的CT薄层扫描形态学特征和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3.5.1 分叶征
        3.5.2 毛刺征
        3.5.3 胸膜凹陷征
        3.5.4 血管集束征
        3.5.5 空泡征
    3.6 SUV值在SPN的组间比较分析
    3.7 SPN的 SUVmax良恶性诊断截断值的分析
第4章 结论
第5章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均相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17-KS、17-OHCS、VMA试剂性能验证及参考范围的验证
    1.背景
    2.材料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第二部分 17-KS、17-OHCS、VMA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1.背景
    2.材料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第三部分 24小时尿VMA、E、NE、DA含量检测在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1.背景
    2.材料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放射性核素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肾上腺软组织密度肿块的影像学诊断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现状
    研究目的、方法
一、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CT鉴别诊断
    1.1 资料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仪器与方法
        1.1.3 图像分析
        1.1.4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单个参数对中等密度乏脂性腺瘤的诊断价值
        1.2.2 单个参数对高密度乏脂性腺瘤的诊断价值
        1.2.3 单个参数对总的乏脂性腺瘤的诊断价值
        1.2.4 CT直方图分析与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效能比较
        1.2.5 不同延迟时间增强扫描的诊断效能比较
        1.2.6 观察者间一致性
    1.3 讨论
        1.3.1 肿块大小
        1.3.2 平扫密度
        1.3.3 早期强化峰值
        1.3.4 增强绝对值
        1.3.5 延迟强化密度
        1.3.6 廓清绝对值
        1.3.7 廓清率
        1.3.8 CT直方图分析在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1.3.9 动态增强扫描在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1.3.10 CT直方图分析与动态增强扫描在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1.3.11 联合诊断
        1.3.12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1.4 小结
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典型及不典型影像学特征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图像分析
        2.1.3 扫描仪器及参数
    2.2 结果
        2.2.1 位置
        2.2.2 形态及大小
        2.2.3 影像外观
        2.2.4 平扫密度
        2.2.5 强化程度
        2.2.6 廓清
        2.2.7 钙化
        2.2.8 T1WI及T2WI信号强度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影像学诊断最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24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4 异质性检验
    2.5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9)18F-FDG PET/CT对肾上腺高代谢灶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显像方法
    1.3 图像分析及诊断标准
        1.3.1 图像分析
        1.3.2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t检验结果
    2.2 ROC曲线分析结果
3 讨论

(10)84例肾上腺偶发瘤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肾上腺内分泌检查
    1.4 影像学检查
    1.5 术前准备
    1.6 治疗方法
    1.7 术后随访
    1.8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就诊原因
    2.3 内分泌功能情况
    2.4 影像学情况
    2.5 治疗方法
    2.6 病理情况
    2.7 AI良恶性与肿瘤直径的关系
3 讨论
    3.1 AI的流行病学情况
    3.2 AI的病因及病理类型
    3.3 AI的肾上腺内分泌功能
    3.4 影像学检查在AI诊断中的作用
    3.5 AI的外科治疗
    3.6 AI良恶性与肿瘤直径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临床诊治肾上腺偶发瘤与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18)F-FDG PET在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 刘娇,晁芳芳,刘保平,韩星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10)
  • [2]探讨18F-FDG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D]. 周平. 南华大学, 2020(01)
  • [3]核素显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丁洁,李方,霍力.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05)
  • [4]均相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D]. 张丽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5]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的回顾性研究[D]. 张紫薇.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6]肾上腺软组织密度肿块的影像学诊断相关研究[D]. 李蓉.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24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 李永强.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 杨洋,黄世明,刚波,陈清华,林志春. 临床荟萃, 2018(07)
  • [9]18F-FDG PET/CT对肾上腺高代谢灶诊断价值[J]. 田金玲,代文莉,崔邦平,王朋,胡伟,秦灏.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7)
  • [10]84例肾上腺偶发瘤临床诊治分析[D]. 魏文.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18)F-FDG PET在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