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核杆菌初始耐药对肺结核化疗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吴琼[1](2021)在《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吡嗪酰胺是抗结核治疗一线药物,但具体的抗结核菌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发现,吡嗪酰胺在酸性及厌氧条件下具有特殊抗结核杆菌机制。由于吡嗪酰胺的高效杀菌作用以及协同其他药物发挥较高的抗结核杆菌的效果,加之其可适用于肺结核全程治疗,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抗结核治疗,但这导致吡嗪酰胺耐药增加的现象。此外,吡嗪酰胺引起的肝损害作为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也应引起重视。本文就吡嗪酰胺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机制、效果、安全性及其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蒋昌河[2](2020)在《吡嗪酰胺与中药联合抗结核杆菌的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高传染性和慢性消耗性等特点的传染性疾病。直到上个世纪,抗结核药物链霉素的出现,结核病才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近年来,由于耐药结核病以及与艾滋病的交叉感染的出现,使其致死率仅次于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急需研发新药物、寻找新靶点和全新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以应对结核病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在酸性条件下可杀灭处于半休眠期结核杆菌和持留菌。并且吡嗪酰胺能将结核病的治疗时间从9-12个月缩短到6个月的标准,在结核病短程化疗中缩短治疗时间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吡嗪酰胺能使结核病彻底根除,但在临床应用中就存在明显的缺点,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相比(如异烟肼的体外MIC值为0.061μg/m L、利福平的体外MIC值为60μg/m L),吡嗪酰胺的体外MIC值(50-120μg/m L)高,必须大剂量给药才能发挥治疗作用,长期大剂量服用吡嗪酰胺会导致明显的肝毒性,若不及时进行保肝治疗可导致病人死亡。故从中草药中寻找与吡嗪酰胺具有联合作用的药物,降低其用药量和肝毒性,为结核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化学成分复杂,是一个庞大的天然化合物库,也是抗结核新药发现的主要来源之一。本实验利用中草药资源的多样性,建立中草药乙醇提取物样本库。对15种中草药醇提物与吡嗪酰胺联合用药进行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筛选试验,发现吡嗪酰胺(60μg/m L)与中药醇提物(1000μg/m L)联用时,中药桂枝、乌梅、桑白皮、木香、大黄、当归、柴胡、茯苓、莪术等9种醇提物与吡嗪酰胺联用具有体外抗结核杆菌活性,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吡嗪酰胺(60μg/m L)与中药醇提物(500μg/m L)联用时,中药桂枝、桑白皮、乌梅、木香、大黄与吡嗪酰胺存在联合抗菌作用。故在后续工作中,对桂枝和乌梅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桂枝中抗结核杆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肉桂醛,且肉桂醛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μg/m L;吡嗪酰胺(60μg/m L)与肉桂醛(4μg/m L)联用具有抑制结核杆菌活性。为推测肉桂醛的作用机制而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和分子对接实验,初步结果推测肉桂醛可能通过与脂肪酸合成酶I酶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而发挥抗结核杆菌作用,后续将在分子(酶)水平上对其进行验证。将乌梅乙醇提取物分段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和剩余物两个部分。进一步活性跟踪,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层浓度为500μg/m L时,有较弱的抑菌作用;吡嗪酰胺(60μg/m L)与乙酸乙酯层(500μg/m L)联用有较强的联合用药抗结核杆菌活性;剩余层浓度为500μg/m L、1000μg/m L时,均无抑制结核杆菌活性,吡嗪酰胺(60μg/m L)与剩余层(500μg/m L)联用有较弱的联用抗结核杆菌活性,所以确定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层。将乙酸乙酯层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硅胶层析分析,活性跟踪分离,分离得到具有体外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单体化合物WD-01。经过一系列的理化性质以及标准品对照鉴定,鉴定为熊果酸,其MIC为100μg/m L;为了推测熊果酸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子对接实验,初步结果推测熊果酸可能通过与环丙烷分枝菌酸合成酶I、阿拉伯糖基转移酶C、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而发挥抗结核杆菌活性,后续将在分子(酶)水平上对其进行验证。综上所述,本论文发现了9种与吡嗪酰胺具有联合抗结核杆菌活性的中草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确定肉桂醛是桂枝的活性成分,肉桂醛抑菌作用较强,具有开发成抗痨药物的潜质;发现熊果酸是乌梅抗结核杆菌成分之一,并且熊果酸与吡嗪酰胺具有联合作用,熊果酸的保肝作用明显,因此与吡嗪酰胺联合,可降低吡嗪酰胺的肝毒性。
阿地力·托乎提(Adil Tohti)[3](2020)在《阿克苏地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转阴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后痰菌未转阴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化疗效果提供参考证据。方法:根据2个月末痰菌情况,对入选的15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HRZE方案进行强化期治疗,以2个月末痰菌涂阳转阴情况为应变量,通过选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痰菌转阴率,选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究痰菌未转阴的影响因素。结果:2个月末转阴率为75.7%,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比较2个月末转阴率之间,职业(农民)、病灶范围、支气管结核、初诊荷菌量等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和性别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职业(农民)、初诊时荷菌量是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农民、初诊时菌量是影响正规抗痨治疗2个月痰菌转阴的主要因素,在结核病防治中应加以重视。
王医[4](2020)在《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及其耐药谱,分析耐药结核病患者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既往治疗史、地区分布特征及人口流动等因素与耐药结核病在当地流行的关系,探讨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有效的耐药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张家口地区17个县(区)作为研究地点,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新登记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统一的患者信息调查表用于基础资料的收集,同时查阅病史记录,获取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其他基本资料和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应用对硝基苯甲酸和噻吩-2-羧酸肼培养基鉴别研究对象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再对临床分离株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共四种,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及链霉素(SM)]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共两种,包括氟喹诺酮(FLQ)及卡那霉素(KM)]敏感性试验,获取耐药谱。对研究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并应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1. 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流行情况研究期间共有102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纳入研究,其中对选取的六种抗结核药全部敏感的菌株为837株(81.42%),对上述六种抗结核药存在一种及以上耐药率为18.58%,其中初治耐药率为10.43%(81/776),复治耐药率44.05%(111/252),复治耐药率高于初治耐药率(χ2=141.47,P<0.05)。本研究分离获取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INH为11.96%,RFP为7.29%,SM为6.71%,EMB为4.67%,OFX为2.63%,KM为0.49%;从复治患者中分离出的菌株对6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P<0.05);初治、复治患者分离出的菌株对INH的耐药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47%和25.79%。纳入研究的102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仅对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菌株有89株,单耐药率为8.66%。其中初治单耐药率为7.35%(57/776),复治单耐药率为12.70%(32/252),后者高于前者(χ2=4.90,P=0.03);多耐药率为3.70%(38/1028),其中初治多耐药率2.58%(20/776),复治多耐药率7.14%(18/252),后者髙于前者(χ2=8.56,P=0.00);MDR菌株有64株,MDR率为6.23%,其中包括初治MDR 17例,初治MDR率为2.19%,复治MDR率为18.65%(47/252),后者髙于前者(χ2=39.36,P=0.00);XDR菌株有5株,XDR率为0.49%(5/1028)。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耐药结核病患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6和6.44,P>0.05)。但研究发现41-60岁年龄组患者MDR率高于高年龄组(>60岁年龄组,χ2=5.92,P=0.02)和低年龄组(<20岁年龄组,χ2=5.71,P=0.02)。坝上地区耐药率(χ2=11.37,P=0.02)及MDR率(χ2=14.19,P=0.01)均高于坝下地区。2.耐药结核病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选取的多种因素与初治患者耐药的产生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复治耐药的产生有相关性的因素有六个,为居住地区、性别、民族、治疗次数、首次治疗持续时间及治疗中断次数等;复治患者MDR的产生有相关性的因素有七个,为居住地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治疗次数及治疗中断次数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复治患者耐药的产生在男性、多次治疗、多次治疗中断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存在相关性(P<0.05),复治患者MDR的产生在家庭经济收入低、多次治疗、多次治疗中断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1.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发生率与全国水平相比较低,但MDR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本地区耐药结核病形势严峻。2. 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相比,张家口地区SM的耐药水平较国内平均水平降低显着;二线抗结核药物OFX的耐药率较低,但OFX耐药与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及MDR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 坝上地区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高于坝下地区,41-60岁年龄组耐多药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流动人口数量、治疗次数及中断次数等,耐多药结核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治疗次数及中断次数等。4. 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复治耐药。
徐峰[5](2019)在《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分析近年来某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耐药变化趋势。2.研究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耐药关联性。3.研究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等四组用药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1.2012-2014年和2017-2018年期间,宁波地区耐药监测期间由定点医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痰标本3994例,其中2012-2014年751例,2017-2018年3243例,分析经市结核病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核杆菌药敏检测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耐药变化趋势。2.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某定点医院结核病实验室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2455例,经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108例和全敏菌株10例,提取菌株DNA,扩增菌株katG、inhA、rpoB基因序列并分析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耐药关联性。3.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该定点医院肺科收治的应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异福片)、四联抗结核散装药(2HRZE/4HR)、混合用药组1(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HR)以及混合用药组2(2HRZE/4异福片)治疗的初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2455例,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率等情况,并对四组用药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1.2012-2014年期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751例痰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590例,检出率78.56%,2017-2018年期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3243例痰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2455例,检出率75.70%。近5年期间(分别依次为2012、2013、2014、2017、2018年),初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对异烟肼、利福平的总耐药率依次分别为6.58%,8.43%,6.62%、4.06%、4.39%;对INH或RFP单耐药率依次分别为5.26%,6.63%,5.15%、3.26%、2.70%;耐多药率依次分别为1.32%,1.81%,1.47%、1.15%、1.69%。2.245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现108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单耐药75例(单耐INH51例,单耐RFP24例),单耐药率3.05%,33例耐多药,耐多药率1.34%。33例耐多药菌株中,有27例耐多药菌株发生rpoB、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81.82%(27/33),5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15.15%(5/33),rpoB基因450位点(ser450leu)突变率51.52%(17/33),katG基因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87.88%(29/33),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78.79%(26/33)。24例单耐利福平菌株中有17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70.83%(17/24),主要在446位点(lys446lysarg)发生,该位点突变率45.83%(11/24)。51例单耐异烟肼菌株中有45例发生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88.23%(45/51),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72.55%(37/51),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64.71%(33/51);22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43.14%(22/51),145位点(val145valgly)突变率27.45%(14/51);5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9.80%(5/51),位点较分散。另外,108例耐药菌株中有11例菌株发生rpoB、katG、inhA多基因联合突变,且在大多数位点发生错义突变,突变率10.18%(11/108)。3.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四联散装药组、混合用药组1和混合用药组2在痰涂片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等方面治疗效果相当,四联散装药组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显示,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对比四联散装药组的意愿支付值和成本效果概率呈递减曲线,在最小意愿支付值8000元时,可达到最大成本效果。结论1.近5年期间,一线抗结核药INH或RFP的单耐药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耐多药率(对INH和RFP同时耐药)控制在低水平,且相对平稳,总体耐药情况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2.rpoB、katG、inhA基因突变与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密切相关,上述三种基因在450(ser450leu)、315(ser315thr)、446(lys446lysarg)、463(arg463leu)、145(val145valgly)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课题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重要机制。其中rpoB、inhA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和突变频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3.四组用药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疗效确切,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异福片)配伍用药方案的耐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成本-效果比最小,在较低的意愿支付值下即可获得最大的成本效果概率,是相对经济、有效的优选方案。
王陆阳[6](2019)在《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对矽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本研究采用对矽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同时,对比分析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实际结果对矽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建议。【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某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的社会人群学信息、临床表现结果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信息、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信息,电话随访是对调查问卷的补充与确认。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对比分析。【结果】年龄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394,P=0.001;职业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189,P=0.111;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440,P=0.000;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5,P=0.025);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800,P=0.459);不同初次治疗持续时间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31,P=0.024);年龄<45岁(OR值=0.063,95%CI=0.0020.557)、因症发现(OR值=0.176,95%CI=0.0390.798)、肺结核病灶数不超过3个(OR值=0.013,95%CI=0.0010.199)为患者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矽肺贰期、III期(OR值=5.124,95%CI=1.4427.375;OR值=13.886,95%CI=1.807106.713)、吸烟超过20年(OR值=3.753,95%CI=0.0030.550)为患者治疗有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矽肺期别、吸烟史、是否因症发现和结核病灶数对患者治疗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提示在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有吸烟史、年龄较大、矽肺期别为II、III期、结核病灶数大于3个的患者,有针对性的给与干预措施,提高生命质量。应当加强矽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保证病房环境,对病房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对患者并发症进行密切追踪,引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告知。
闵婕[7](2019)在《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宜兴市2008-2015年间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登记肺结核病的流行趋势2.了解宜兴市肺结核病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宜兴市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的肺结核患者的资料,对资料内信息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建库,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布差异,P值<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患者共登记在册肺结核患者3317例,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27.69/10万-39.74/10万,平均登记率为33.12/10万;新发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25.13/10万-37.60/10万,平均登记率为31.01/10万;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7.66/10万-28.46/10万,平均登记率为16.44/10万,上述登记率同呈逐年下降趋势。2.8年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中,其中男性2480例,占比74.77%,男女性别比值为2.96:1,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13.87,P=0.053);户籍人口中的男性登记率为33.01/10万-45.97/10万,平均登记率为39.37/10万,女性登记率为11.39/10万-15.84/10万,平均登记率为13.76/10万,分性别比登记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二者登记率的性别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33.42,P<0.001);15-4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达50.02%,0-1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少(0.90%),各年龄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30.52,P=0.082);农民1571例,占比最高(47.36%),职业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6.642,P=0.467);本地人口登记数2222例,占比66.99%;本地人口登记率25.81/10万,流动人口为77.91/10万,二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990.43,P<0.001);2009-2015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的流动人口中,贵州户籍的为217例,占比最高(23.69%);春夏季登记数略高于秋冬季。3.8年的初复治比在9.84-50.13之间,平均初复治比为14.65;初复治患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30.43,P<0.001);8年的涂阳与涂阴之比为0.50-4.38之间,平均涂阳涂阴比为1.16,诊断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19.88,P<0.001);2012-2015年间,系统推送的耐药可疑者中新涂阳患者208例,占比最高(67.75%),所有可疑者中确诊耐多药患者11例,广泛耐药1例,单耐药1例;49.08%的患者来源于转诊,其次为因症就诊,8年的肺结核患者来源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635.18,P<0.001);空洞患者占比19.05%,空洞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5.02,P<0.001)。4.8年治疗成功率为89.40%-95.76%,平均治疗成功率为92.34%,成功治疗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10.60,P<0.001);耐多药病人最近几年有上升趋势,而“丢失”和“其他”两类的率有下降趋势;初治、复治患者平均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66%、83.49%,初治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7.66,P=0.000),复治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9.47,P=0.22);涂阳患者平均治疗成功率为89.17%,涂阳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6.67,P=0.022),但涂阳患者治疗成功率呈下降趋势;涂阴肺结核患者8年平均治疗成功率为95.50%,各年治疗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9.73,P=0.204)。5.就诊延迟中位数为13天,确诊延迟中位数为3天;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户籍患者来源、患者分类等因素与其就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职业因素与其就诊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类等因素与其确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户籍等因素与其确诊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宜兴市肺结核病患者总体登记率、新发患者登记率、涂阳患者登记率同处于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目前肺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模式和DOTS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当前宜兴市肺结核病防治工作仍存在医防合作机制不完善、工作保障经费不足耐多药工作进展缓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未纳入单病种定额付费保障政策等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完善“三位一体”防治服务体系,落实经费保障,贯彻实施耐药高危人群的筛查,高度重视耐多药患者的纳入治疗与随访管理,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加大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3.病人的发现和管理方面应高度重视青壮年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4.提高涂阳患者的成功治疗率,是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5.减少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延迟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张忠[8](2018)在《甘肃省会宁县结核病耐药监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甘肃省会宁县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为评价和完善全县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甘肃省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实施细则》,对2014年7月—2016年12月常规登记、管理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病病人进行痰标本分离培养、菌型鉴定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130份送检的阳性分离培养物鉴定结果为结核杆菌129株、占99.23%,130株结核杆菌的总耐药率为20.77%、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6.81%和63.64%,耐多药(MDR)率为8.46%,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MDR)率分别为7.56%和18.18%;不同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14.62%)、利福平(10.00%)、链霉素(8.46%)、氧氟沙星(3.08%)和对氨基水杨酸(0.77%),未发现耐乙胺丁醇、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和丙硫异烟胺菌株,耐1种、2种和3种抗结核药物的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7.56%,6.72%,2.52%和18.18%,27.27%和18.18%。结论会宁县滥用抗结核药物等问题仍然严重,存在危险因素;尤其提示初治细菌性阳性肺结核病病人以H和R为主的四联化疗方案的疗效存在潜在的威胁,应引起重视,同时应适当将策略调整为关注病原学阳性的病人,甚至于多关注初治病人。
张梦[9](2018)在《溧阳市肺结核病流行情况及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溧阳市肺结核病流行的主要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为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意见。2.分析和比较痰涂片抗酸染色法、罗氏细菌培养法和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法(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 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在基层医院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应用,为IMSA法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1.近年来溧阳市肺结核病流行的主要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1)收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7年溧阳市1092例肺结核登记患者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肺结核的发病趋势(登记率、涂阳率和涂阳发病率)、时间、地区、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特征以及初治和复治情况。(2)上述1092例患者中未及时登记治疗转归情况的患者25例,对除此之外的1067例患者分析的其治愈、完成疗程、死亡、失败和转入耐多药治疗等五种转归结果。2.痰涂片抗酸染色法、罗氏细菌培养法和IMS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比较和分析(1)选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的合格痰液标本1179例,分别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与罗氏细菌培养,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2)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44例肺结核疑似患者的合格晨痰标本,分别行痰涂片抗酸染色、罗氏细菌培养和IMSA检测,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特异度,以及IMSA法与抗酸染色法和罗氏细菌培养法的检测一致性。结果:1.近年来凓阳市肺结核病流行的主要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1)近年来溧阳市肺结核病流行的主要特征①发病趋势:2014-2017年溧阳市肺结核患者年均登记率和年均涂阳患病率分别为34.34/10万和12.42/10万,2014年-2016年登记率和涂阳患病率均连续下降,2017年有所上升;涂阳肺结核患者395名,涂阴患者697名,年均涂阳率为36.17%,2014-2017年连续下降。②流行分布:4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总数6、8、9月最多,2月份最少;本地户籍患者占86.08%,外地户籍患者占13.92%;登记较多的前三个镇区为溧城镇(27%)、监区(18%)和社渚镇(10%);男女性别比3.53:1,男性肺结核患者多于女性;涂阳肺结核病人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最高为40.51%;患者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6.96%。③初治与复治情况:初治和复治的登记肺结核患者分别为937例(85.81%)和155例(14.19%);初治涂阳患者321例(81.27%),复治涂阳患者74例(18.73%)。(2)治疗转归情况: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分别是86.12%和66.67%,失败率分别为3.15%和10.14%,转入耐多药治疗比率分别为2.21%和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涂阴和复治涂阴患者的完成疗程率分别为95.57%和9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患者死亡人数占初治患者的2.38%(22/926),复治患者死亡人数占复治患者的3.55%(5/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痰涂片抗酸染色法、罗氏细菌培养法和IMS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果:(1)1179例肺结核患者痰涂片中,抗酸染色法和罗氏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是35.88%和3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①144例肺结核疑似患者的痰标本中,有122例为肺结核确诊病例,22例为非肺结核病例。痰涂片抗酸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7.87%(34/122),罗氏细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1.15%(38/122),IM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0.98%(50/122)。IMSA法阳性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SA法与罗氏细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酸染色法与罗氏细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22例肺结核临床确诊患者的痰标本中,涂阳肺结核组(34例):罗氏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88.24%,IMSA法的阳性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阴肺结核组(88例):罗氏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9.09%,IMSA的阳性率为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2例非结核病例中,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罗氏细菌培养法的特异度均为95.45%,IMSA法的特异度为1 00%。④一致性比较:IMSA法与抗酸染色法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20);与罗氏细菌培养法的一致性程度适中(Kappa值为0.596)。结论:1.2014-2017年溧阳市肺结核患者的主要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提示,结核病防控工作需加强对夏秋季、本地人、监区、男性、65岁以上老年人和农民等流行特征的重视,还需加强对复治涂阳患者的治疗,开展耐药情况的分析。2.IMS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简便快速,阳性检出率和特异度较高,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适宜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王玥琦[10](2018)在《吩嗪类化合物抗人小细胞肺癌和抗肺炎结核杆菌的3D-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文中认为许多吩嗪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及抗肺炎活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以指导药物分子的合理设计,大大减轻了新药研发的工作量,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的成本,已被应用到多个新药研发的工作中。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一种,可以借助分子的理化性质和三维结构信息,辅以数学和统计学的办法,通过建立模型来描述分子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从而指导一系列具有共同骨架化合物的设计。本实验室长期研究吩嗪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机理,并对假单胞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吩嗪类化合物的产量进行优化。为开发新的吩嗪类药物,本论文分别建立了抗人小细胞肺癌(NCI-H69)和抗肺炎结核分枝杆菌的吩嗪类化合物的3D-QSAR模型。基于已经报道的具有抗人小细胞肺癌(NCI-H69)活性的吩嗪类化合物,使用Discovery studio 3.5软件对吩嗪类化合物及其活性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构建的3D-QSAR模型五重交叉验证系数为q2=0.531,非交叉验证系数为r2=0.942,最佳主成分数为3,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模型显示在化合物位点2处,位阻较大或正电性较强的基团利于活性提高,位点3处空间位阻的减小利于化合物活性的提升,位点8处正电性的增强有利于化合物活性的提高。位点9处若引入较长支链,支链负电性越强,化合物的活性越高。根据得到的3D-QSAR模型指导抗人小细胞肺癌化合物的设计,得到了6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模型的建立为吩嗪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了时间快、工作量少、成本低的新思路。本文也基于实验对该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行讨论。基于已发表的吩嗪类化合物的活性数据,建立了吩嗪类化合物抗肺炎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3D-QSAR模型,该模型的五重交叉验证系数q2=0.700,测试集外部验证系数r2=0.903,最佳主成分数为3,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模型显示位点2附近,若支链的结构较短,负电性的增强有利于化合物活性的升高;若支链较长,则在距位点2较远的支链处,负电性的减弱利于化合物活性的增强。若位点4处支链较长,距位点4近处基团的负电性增强或距位点4稍远处的基团的正电性增强均利于活性的提升。根据所得的3D-QSAR模型,指导了抗肺炎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的设计,并且获得了4种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所建模型可以对吩嗪类化合物的特定活性进行预测,帮助筛选具有应用价值的化合物,为新的有应用价值的吩嗪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提供参考。
二、结核杆菌初始耐药对肺结核化疗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核杆菌初始耐药对肺结核化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吡嗪酰胺的结构和功能 |
2 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机制 |
2.1 酸性条件下抗结核杆菌机制 |
2.2 厌氧条件下抗结核杆菌机制 |
3 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研究 |
3.1 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对比研究 |
3.2 吡嗪酰胺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的疗效研究 |
3.3 吡嗪酰胺治疗耐药肺结核 |
4 安全性 |
4.1 肝脏损害 |
4.2 其他毒副反应 |
5 小结 |
(2)吡嗪酰胺与中药联合抗结核杆菌的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列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结核的防治现状 |
1.2 吡嗪酰胺在结核治疗中价值与意义 |
1.3 中草药抗结核杆菌的研究概述 |
1.3.1 中医对结核的认识和治疗概述 |
1.3.2 抗结核杆菌中草药的研究进展 |
1.3.3 抗结核杆菌中草药的研发新思路 |
1.4 十五种中草药的简介 |
1.4.1 桑白皮 |
1.4.2 桂枝 |
1.4.3 车前子 |
1.4.4 地黄 |
1.4.5 乌梅 |
1.4.6 茯苓 |
1.4.7 大黄 |
1.4.8 苦杏仁 |
1.4.9 当归 |
1.4.10 柴胡 |
1.4.11 木香 |
1.4.12 京三棱 |
1.4.13 苍术 |
1.4.14 莪术 |
1.4.15 赤芍 |
第二章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2.4 课题来源 |
第三章 十五种中草药与吡嗪酰胺的联合抗结核杆菌体外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吡嗪酰胺最小抑菌浓度值测定结果 |
3.2.2 十五种中草药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 |
3.2.3 桂枝、乌梅、桑白皮、木香、大黄联合抑菌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桂枝抗结核杆菌活性成分的跟踪分离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 |
4.2.1 桂枝提取物不同萃取层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 |
4.2.2 桂枝提取物石油醚萃取层的分离结果 |
4.2.3 单体化合物GD-01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 |
4.2.4 单体化合物GD-01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机制初探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乌梅抗结核杆菌活性成分的跟踪分离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方法 |
5.2 结果 |
5.2.1 乌梅醇提物不同萃取层抗结核杆菌活性实验结果 |
5.2.2 乌梅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层不同组分的活性跟踪实验结果 |
5.2.3 活性单体化合物WD-01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 |
5.2.4 活性单体化合物WD-01结构鉴定 |
5.2.5 活性单体化合物WD-01的机制初探结果 |
5.3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和后续研究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 |
(3)阿克苏地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转阴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耐药结核病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宁波地区某定点医院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变化趋势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
1 材料和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观察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
1 资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件 |
(6)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类型 |
2.2.2 研究工具 |
2.2.2.1 调查问卷 |
2.2.2.2 随访问卷 |
2.2.3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
2.2.3.1 治疗方法 |
2.2.3.2 疗效判定标准 |
2.2.4 资料收集方法 |
2.2.5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数据采集结果 |
3.1 社会学基本调查资料 |
3.2 临床表现结果 |
3.3 实验室检查结果 |
3.4 诊治过程情况 |
3.5 治疗效果情况 |
第四章 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
4.1 相关性分析 |
4.1.1 基本情况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
4.1.2 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
4.1.3 合并其他症状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
4.1.4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
4.1.5 小结 |
4.2 单因素分析 |
4.2.1 年龄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2 性别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3 婚姻状况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4 职业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5 户籍类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6 因症发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7 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8 卡介苗接种史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9 用药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0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1 初次治疗持续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2 就诊次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3 吸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4 饮酒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5 矽肺分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6 耐药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7 结核病灶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8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9 伴发症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20 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21 小结 |
4.3 多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
5.1 不同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
5.2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一般资料因素分析 |
5.2.1 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2 婚姻状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3 身体质量指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4 吸烟与饮酒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5 矽肺分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6 其他一般资料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3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表现因素分析 |
5.4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诊断结果因素分析 |
5.5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治过程因素分析 |
第六章 矽肺结核与单纯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
6.1 临床分析的意义 |
6.2 临床分析对象与分析方法 |
6.2.1 临床分析对象 |
6.2.2 临床数据分析的方法 |
6.3 治疗方案及诊断标准 |
6.3.1 治疗方案 |
6.3.2 矽肺分期标准 |
6.3.3 肺结核病情轻重标准 |
6.3.4 胸部CT吸收程度分级 |
6.3.5 疗效判定标准 |
6.4 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
6.4.1 入选临床资料情况 |
6.4.2 矽肺与肺结核诊断顺序 |
6.4.3 矽肺结核的临床症状 |
6.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之间的比较 |
6.5.1 两组初治、复治病例数比较 |
6.5.2 两组临床合并症状比较 |
6.5.3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
6.5.4 小结 |
6.6 影像学结果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
6.6.1 两组影像学结果 |
6.6.2 两组病情严重程度 |
6.6.3 小结 |
6.7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之间的比较 |
6.7.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
6.7.2 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比较 |
6.7.3 两组疗程结束病灶吸收程度的比较 |
6.7.4 小结 |
6.8 讨论与分析 |
6.8.1 矽肺与结核病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
6.8.2 矽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上的特点 |
6.8.3 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 |
6.8.4 治疗效果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建议 |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本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 |
附录B 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问卷 |
致谢 |
(7)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相关定义 |
1.3.1 人口定义 |
1.3.2 治疗结局 |
1.3.3 就诊延迟 |
1.3.4 确诊延迟 |
1.4 人员配置 |
1.5 统计指标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宜兴市2008-2015 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 |
2.1 疫情概况 |
2.2 性别分布 |
2.2.1 肺结核患者性别构成 |
2.2.2 肺结核患者分性别比登记率 |
2.3 年龄分布 |
2.4 职业分布 |
2.5 户籍分布 |
2.6 时间分布 |
2.7 患者临床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
2.7.1 治疗分类 |
2.7.2 诊断结果 |
2.7.3 耐药结果 |
2.7.4 患者来源 |
2.7.5 空洞有无 |
2.8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年度分布 |
2.8.1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年度分布概况 |
2.8.2 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年度分布 |
2.8.3 涂阳和涂阴患者治疗成功率年度分布 |
2.9 登记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 |
2.9.1 登记肺结核患者就诊与确诊延迟概况 |
2.9.2 不同特征肺结核患者就诊与确诊延迟分布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3.1 宜兴市新发肺结核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处于低水平 |
3.2 男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高于女性 |
3.3 肺结核患者中青壮年占比最高,老年人群也不可忽视 |
3.4 肺结核患者集中在体力劳动者 |
3.5 流动人口肺结核登记率高于本地人口 |
3.6 全年均可发病,春夏季稍高 |
3.7 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 |
3.8 痰检阳性患者稳中有降,耐多药患者治疗仍是难题 |
3.9 转诊与因症就诊仍是发现患者的两大方式 |
3.10 肺结核患者就诊时存在空洞现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
3.11 宜兴市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呈现波动状态 |
3.12 就诊与确诊延迟情况不容忽视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3 本次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文献综述 |
1 当前肺结核病流行趋势 |
1.1 全球肺结核病流行现状 |
1.2 中国肺结核病流行现状 |
2 肺结核病发病影响因素 |
2.1 吸烟与饮酒 |
2.2 性别与年龄 |
2.3 生活环境与经济条件 |
2.4 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
2.5 双重感染与合并糖尿病 |
3 肺结核的药物治疗现状 |
3.1 化学药物治疗 |
3.2 中医辅助治疗 |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肺结核控制策略的发展 |
4.1 全球肺结核病控制策略 |
4.2 我国肺结核病控制策略 |
5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甘肃省会宁县结核病耐药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2.1 病人知情同意 |
1.2.2 实验室检查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病人概况 |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
2.3 培养阳性菌株菌种鉴定 |
2.4 培养阳性菌株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 |
2.5 初治和复治病人耐药情况比较 |
2.6 耐药顺位 |
2.7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初始耐药率 |
3 讨论 |
(9)溧阳市肺结核病流行情况及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2014-2017年溧阳市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与治疗转归分析 |
一、材料与方法 |
1. 地域人口资料 |
2. 资料来源 |
3. 治疗转归相关概念 |
4. 统计方法 |
5. 质量控制 |
二、结果 |
1. 2014-2017年溧阳市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特征 |
2. 治疗转归分析 |
三、讨论 |
1. 溧阳市肺结核流行特征 |
2. 治疗转归分析 |
第二部分 溧阳市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比较 |
一、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二、结果 |
1. 痰涂片抗酸染色法与罗氏细菌培养法的检测结果的比较 |
2. 痰涂片染色法、罗氏细菌培养法和IMSA法检测结果的比较 |
三、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10)吩嗪类化合物抗人小细胞肺癌和抗肺炎结核杆菌的3D-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吩嗪类化合物概述及其应用 |
1.1.1 吩嗪类化合物概述 |
1.1.2 吩嗪类化合物的应用概述 |
1.2 吩嗪类药物应用现状 |
1.2.1 吩嗪类化合物抗小细胞肺癌研究现状 |
1.2.2 吩嗪类化合物抗肺炎结核杆菌研究现状 |
1.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 |
1.3.1 定量构效关系 |
1.3.2 三维药效基团模型 |
1.3.3 分子对接 |
1.3.4 全新药物设计 |
1.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现状 |
1.5 本论文研究计划 |
第二章 吩嗪类化合物抗人小细胞肺癌的3D-QSAR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化合物结构构建 |
2.2.3 分子构象叠合 |
2.2.4 3D-QSAR模型建立 |
2.3 结果讨论 |
2.3.1 建模结果分析 |
2.3.2 静电场等势图和立体场等势图 |
2.4 小结 |
第三章 吩嗪类化合物抗肺炎结核杆菌的3D-QSAR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数据来源 |
3.2.2 化合物结构构建 |
3.2.3 分子构象叠合 |
3.2.4 3D-QSAR模型建立 |
3.3 模型讨论 |
3.3.1 建模结果分析 |
3.3.2 静电场等势图和立体场等势图 |
3.4 小结 |
第四章 吩嗪类药物的分子设计 |
4.1 引言 |
4.2 吩嗪类化合物抗人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分子设计 |
4.3 吩嗪类化合物抗肺炎结核杆菌的药物分子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探索吩嗪类化合物抗人小细胞肺癌NCI-H69 的模型应用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2.2 基于3D-QSAR的活性预测 |
5.3 结果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吩嗪类化合物抗人小细胞肺癌NCI-H69的3D-QSAR研究、分子设计及应用范围研究 |
6.1.2 吩嗪类化合物抗肺炎结核杆菌H37Rv的3D-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 |
6.2 展望 |
6.2.1 设计化合物的合成及测活 |
6.2.2 3D-QSAR模型的优化 |
6.2.3 吩嗪类化合物抗真菌的3D-QSAR模型的建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结核杆菌初始耐药对肺结核化疗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研究进展[J]. 李阳,吴琼.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1(08)
- [2]吡嗪酰胺与中药联合抗结核杆菌的药理学研究[D]. 蒋昌河. 贵州大学, 2020(02)
- [3]阿克苏地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转阴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D]. 阿地力·托乎提(Adil Tohti).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医.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D]. 徐峰. 浙江大学, 2019(12)
- [6]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D]. 王陆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7]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D]. 闵婕. 东南大学, 2019(01)
- [8]甘肃省会宁县结核病耐药监测分析[J]. 张忠.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8(05)
- [9]溧阳市肺结核病流行情况及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应用分析[D]. 张梦. 苏州大学, 2018(06)
- [10]吩嗪类化合物抗人小细胞肺癌和抗肺炎结核杆菌的3D-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D]. 王玥琦.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