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

一、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黄天愚[1](2019)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槐杞黄颗粒(还尔金)是目前广泛用于呼吸、免疫、肾脏等系统的一个中成药制剂。因安全有效而被西医各领域临床医生所接受和欢迎。企业为了拓展市场,瞄准新生儿领域,确立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作为槐杞黄颗粒的治疗对象。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企业委托我科室先从动物实验开始,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因HIE临床上以惊惕、痉挛、抽搐为其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的惊风范畴。中医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言“肾主脑、生髓”。故本病的中医病机多属肝肾阴亏,阻络动风,当以养阴益气活血为该病的治疗大法。笔者以此为立题依据,选用槐杞黄颗粒作为实验试剂,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该制剂对HIE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同时初步明确其对于HIE的作用机制与途径,从而证明该制剂治疗HIE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其投入新生儿临床运用提供有力的佐证。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通过进行有关HIE的中医文献与基础理论研究,结合现代西医学关于HIE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此次动物模型实验的数据结果来分析探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运用槐杞黄颗粒治疗HIE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实验方法:本实验选用Vannucci模型作为HIE动物造模模型,采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SD大鼠进行灌胃治疗,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以及病理切片的HE染色来评估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脑缺氧缺血以及脑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平均光密度测定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来测定Caspase-3、S100B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1.行为学观察:造模成功后,模型组SD大鼠均出现行为能力改变,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睁眼困难等改变。而假手术组SD大鼠无上述改变。槐杞黄组SD大鼠早期的行为能力有与模型组相似的改变,后期行为能力改变较前期而言有减轻。2.HE染色观察结果:完成造模后的几个特定时间点,假手术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表现均正常;模型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出现坏死以及细胞核溶解等情况;槐杞黄组与模型组相比,早期改变与模型组相似,后期脑组织改变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脑组织相似。3.免疫组化结果:模型组SD大鼠血清中S100B、Caspase-3浓度与假手术组SD大鼠S100B、Caspase-3浓度相比,在2h、1d、3d、7d四个时间点均有升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着(p<0.01),该结果提示:新生儿HIE动物模型造模的制备是成功的;造模后1d、3d、7d三个时间点,槐杞黄组中的S100B、Caspase-3浓度相较模型组而言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槐杞黄颗粒具有下调新生儿HIE模型大鼠血清中S100B、Caspase-3浓度的作用。研究结论:1、槐杞黄颗粒可改善HIE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并对HIE模型SD大鼠的脑组织结构具有一定修复功能,说明槐杞黄颗粒具有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发展的作用。2、槐杞黄颗粒可以降低新生HIE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酶含量,以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3、槐杞黄颗粒可以下调新生HIE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S100B蛋白表达,表明槐杞黄颗粒可以通过干预S100B的表达以延缓病情的发展。通过上述实验研究表明,槐杞黄颗粒可以修复大脑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以及减少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抑制HIE病情发展的作用。

李星儿[2](2012)在《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是导致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癫痫(epilepsy)等儿童脑病的直接因素。对此类疾病的治疗至今仍为世界性医学难题。如何有效改善HIE所致的病理状况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十几年来,针灸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之一的脑瘫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针灸在脑瘫领域展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发现患儿接受针灸治疗的年龄越小,疗效越显着,因此萌生了在新生儿期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患儿进行针灸治疗的想法。但由于HIE的危险性和严重性、现代医学目前在我国医学系统尤其是新生儿急救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医针灸对该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尚属空白、中医“科学性”受现代医学质疑、针灸作为有创治疗在新生儿领域的安全性等多种原因,决定了目前中医针灸难以进入该领域一展所长。因此,先在动物实验上验证中医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深入探索和揭示针灸治疗HIE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推动针灸治疗进入新生儿HIE领域的进程。靳三针疗法是已故广州中医药大学治疗弱智儿童的首席教授靳瑞教授所创立的学术体系,被誉为“岭南针灸新流派”。靳瑞教授及其带领的靳三针团队,以“靳三针头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病二十余年,疗效肯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和儿童自闭症临床规范化研究”两项成果作为临床适宜疗法向全国推广。目前对“靳三针疗法”治疗小儿脑病的临床观察研究很多,但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实验基础研究。本论文目的有二:一方面,以“靳三针头穴”为切入点,旨在探索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的作用机制是否与减少新生神经细胞凋亡有关,并进一步寻求其起效通路,为针灸治疗HIE寻找可靠的实验依据;另一方面,以针刺介入时间为切入点,比较HIBD发生后不同时间开始针刺对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方法文献研究本部分回顾了现代医学对新生儿HIE的认识和治疗进展、古代中医对新生儿HIE认识和现代中医治疗进展、神经干细胞凋亡基因的研究进展等三大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新生儿HIE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实验研究本部分共包括六个实验项目。实验一采用延迟5min剖宫产术模拟宫内窘迫制造HIBD新生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自然分娩的新生大鼠)和假手术组(正常剖宫产术分娩的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根据新生大鼠出生时神经行为学表现、脑组织HE染色鉴定造模成功。将实验一中获得的各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每组再根据处死观察的时间分为21d、28d、35d、42d、49d亚组,每组雌雄各半,饲养到第14天时,用苦味酸标记后,进入后续实验。实验二观察各组新生大鼠14~49天的体重变化,研究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体重的影响。实验三~六研究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缺血灶中的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其中:实验三采用Tunel法检测大脑皮质中凋亡的神经细胞数量;实验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验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BrdU.Nestin蛋白的表达,来反映大脑皮质中新生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增殖状况;实验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抗凋亡基因14-3-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研究1、建立模型1)新生大鼠死亡率:出生21天时各组死亡率为正常组5.13%(4/78),假手术组6.82%(3/44),模型组14.66%(28/191),卡方检验p=0.049。2)新生大鼠出生时表现:正常组甫出生即全身呈现较深的粉红色,在雌鼠的舔舐下可扭动身体、挥舞四肢、发出叫声,并可迅速吃乳。假手术组和造模组甫从子宫中取出时,均全身青紫或苍白,四肢伸展,没有呼吸,心跳过速,对触觉刺激无反应。3)新生大鼠出生第2天翻正反射:最短翻正时间假手术组<正常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次翻正中的成功次数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新生大鼠出生第14天悬吊试验: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均短于正常组(P<0.01)和假手术组(P<0.01)。5)新生大鼠出生第14天斜坡试验: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完成试验的时间长于正常组(P<0.01),而和假手术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27只,成功25只(92.6%),不成功2只(7.4%);假手术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15只,成功13只(86.7%),不成功2只(13.3%);造模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84只,成功55只(65.5%),不成功29只(34.5%)。卡方检验P<0.01,可以认为斜坡试验成功与否的结果与组别有关。6)脑组织HE染色:正常组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分布由表及里可见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神经元的6层结构完整。神经元圆形或锥形,细胞质内见嗜碱性均匀分布的尼氏体,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核膜明显。在一片正常细胞中间或出现个别固缩细胞。假手术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6层结构基本完整,局灶区域可见3层(外锥体细胞层)锥体细胞胞浆红染,胞核浓缩深染,结构消失。模型组大脑皮质的3层和5层(外锥体细胞层和内锥体细胞层)锥体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缩小,变成三角形,胞浆呈均匀的嗜伊红染色,胞核浓缩深染,结构消失。部分海马椎体细胞层细胞亦见上述变化。2、针刺对体重的影响:新生大鼠14-49天体重:35天龄前,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和正常组或假手术组的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天龄后,各组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针刺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针刺1组凋亡细胞个数21-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凋亡细胞个数35-49天龄时均少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2组凋亡细胞个数少于针刺1组(P<0.05)。4、针刺对Caspase-3的影响:针刺1组Caspase-3的表达21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龄时低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2组Caspase-3的表达35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42和49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天龄时,针刺1组和针刺2组Caspase-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针刺对BrdU的影响:针刺1组BrdU的表达21-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BrdU的表达35-42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天龄时低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1组和针刺2组BrdU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针刺对Nestin的影响:针刺1组Nestin的表达21和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2组Nestin的表达35-42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2组Nestin的表达低于针刺1组(P<0.01)。7、针刺对14-3-3的影响:针刺1组14-3-3的表达21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28天和35天龄时,表达急剧降低,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14-3-3的表达35天龄时低于模型组和正常组(P<0.01),42天和49天龄时,表达略有上升,而模型组和正常组在此阶段的大脑皮质中已经没有表达。35天龄时,针刺2组14-3-3的表达低于针刺1组(P<0.01)。结论文献研究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复杂,中西医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仍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高压氧、亚低温、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仍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2、古代中医对该病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相当丰富,古人已经发展出一套处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类似症状的辨证论治方案。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古代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进行过系统总结,也未与现代中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功对接。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广大中医研究者去挖掘和应用。3、现代中医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领域以数种单一中药提取物制剂为主,临床应用也未体现中医的辨证论证精神。针灸推拿对该病的治疗集中于其神经后遗症——脑性瘫痪上,真正在新生儿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报道非常少。实验研究1、延迟5min剖宫产术在短期内可以制备大量长期存活的HIBD新生大鼠,高度模拟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病机制,且操作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造模方法。该方法可造成相对温和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出生后21-49天存在神经细胞“延迟凋亡”现象,是研究中枢神经细胞凋亡的理想模型。2、获得正常新生大鼠神经系统发育和细胞凋亡的生理规律:(1)正常新生大鼠21-42天龄时大脑皮质的神经干细胞持续存在,42-49天年龄段突然下降,表明42-49天年龄段,新生大鼠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熟。(2)正常新生大鼠42天龄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出现凋亡高峰,随后逐渐下降。42天以前,大脑皮质中可能存在某些抑制Caspase-3促凋亡作用的因素,抑制神经细胞过度凋亡,14-3-3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42天以后,14-3-3表达消失,大量神经细胞进入凋亡程序,但Caspase-3可能与此无关。3、获得模型组新生大鼠细胞凋亡相关的病理规律:(1)该模型42天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开始大量凋亡,新生神经干细胞减少,同时伴随异常的细胞增殖,这些增殖的细胞很可能不是正常成熟的神经元,而是修复损伤的其他神经细胞。(2)42-49天年龄段,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出现“延迟凋亡”的现象,与Caspase-3的表达存在因果关系。4、获得针刺对观察指标的作用规律:(1)针刺具有抑制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的细胞凋亡和BrdU的表达、提高大脑皮质中Nestin和14-3-3表达水平的作用。其中,针刺2组的上述作用均优于针刺1组。(2)针刺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针刺提高14-3-3的表达水平有关,并通过抑制凋亡,间接抑制了BrdU的表达,另一方面,针刺具有促进Nestin在大脑皮质中表达的作用,能提高损伤区的新生神经干细胞水平,从而修复受损组织。(3)针刺对Caspase-3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针刺抑制HIBD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很可能不是通过Caspase-3途径来实现的。5、针刺介入时间研究对临床应用的启示:(1)决定针刺介入时间的关键,不一定在于越早越好。最佳的针刺介入时机,应取决于受针刺影响的靶蛋白,以及该蛋白在HIBD模型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表达发生转折的年龄段。(2)针刺影响靶蛋白表达的维持时间偏短,提示机体对针刺具有耐受性。因此找准关键时间点介入针刺治疗,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定时更换穴位进行刺激,可能有利于减少机体对该穴位的耐受性,提高针刺治疗敏感度。

李可建[3](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许德军,张小平[4](2002)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NHIE)的疗效。方法 :5 2例分为两组 ,对照组 2 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 ,治疗组 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出生后第 3天加用醒脑静注射液 2~ 4ml/ d溶于 5 % G.S5 0 ml中静滴 ,每日 1次 ,7天为一疗程。两组均于出生后第 30天复查头颅 CT。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7% ,对照组为 80 .0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χ2 =5 .0 9,P<0 .0 5 )。治疗组意识、反射、肌张力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1 =4.71,P1 <0 .0 1;t2 =2 .80 ,P2 <0 .0 1;t3 =4.97,P3 <0 .0 5 )。治疗组头颅 CT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2 3.80 ,P <0 .0 5 )。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 (χ2 =5 9.6 0 ,P<0 .0 1)。结论 :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NHIE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邓玲玲,田莉,王洪才[5](2010)在《安宫牛黄丸及其演化方剂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治疗急重病症的久负盛名的良方,在中医临床上被誉为"温病三宝"之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药物属于安宫牛黄丸的演化方剂。近5年来,安宫牛黄丸及其演化制剂在治疗急性脑卒中、颅脑损伤、昏迷、缺氧缺血性脑病、肺性脑病以及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安宫牛黄丸及其演化制剂对于这些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保健媛,段尔柠[6](2005)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年第12卷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祝博[7](2014)在《《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提出

曹勇[8](2014)在《针刺对HIBD模型大鼠远期行为学及Ca2+浓度、LDH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症候,围生期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宫内窘迫(宫内窒息)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新生儿死亡原因有1/3为HIE所致,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幸存患儿亦有35%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视力障碍、耳鸣耳聋等证。严重影响患儿未来的生活和发展,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亦给社会增加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对新生儿HIE早期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以及病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本文通过研究针刺“靳三针头穴”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远期行为学表现,脑组织中Ca2+浓度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影响,以期探讨针刺对新生儿HIBD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根据通过比较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HIBD大鼠损伤远期行为学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针刺寻找最佳针刺治疗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延迟剖宫产术,钳夹孕鼠双侧子宫动脉的方法模拟宫内窘迫制作HIB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针刺4组、针刺5组、针刺6组、针刺7组、针刺8组、针刺9组。正常组幼鼠为自然分娩的新生幼鼠,模型组及针刺组1-9为行延迟剖宫产后的幼鼠。针刺1-9组分别到出生后第14d、17d、20d、24d、27d、30d、34d、37d、40d开始行针刺干预。针刺每天上午进行,连续针刺7天。之后在预定时间点进行行为学检测(悬吊实验、斜坡实验、旷场试验),第49天全部处死取脑,制作脑组织匀浆,测定脑组织匀浆中Ca2+浓度及LDH活性结果:1.49d(针刺后)行为学实验结果(1)悬吊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1~5组悬吊时间均高于模型组(P<0.01),其余各针刺组(针刺6-9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针刺组之间的比较,与针刺1组相比,针刺6~9组悬吊时间均低于针刺1组(P<0.05);与针刺2组比较,针刺6-9组悬吊时间均低于针刺2组(P<0.05);与针刺3组相比,针刺6-9组悬吊实验均低于针刺3组(P<0.05);与针刺4组相比较,针刺7-9组悬吊时间均低于针刺4组(P<0.05);与针刺5组相比,针刺7-9组悬吊时间均低于针刺5组(P<0.05)。(2)斜坡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1~7组斜坡时间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8、9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旷场试验结果:根据方差分析F=1.401,(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相同时点(49d)不同组Ca2+浓度的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匀浆中Ca2+浓度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1、2、3、5组脑匀浆中Ca2+浓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余各针刺组(针刺4、6、7、8、9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与针刺1组相比,针刺3~9组脑匀浆中Ca2+浓度均高于针刺1组(P<0.05);与针刺2组相比,针刺4、6、7、8、9组脑匀浆中Ca2+浓度均高于针刺2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相同时点(49d)不同组LDH活性的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匀浆中LDH活性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1~4组脑匀浆中LDH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余各针刺组(针刺5-9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刺1组相比,针刺4-9组脑匀浆中LDH活性均高于针刺1组(P<0.05);与针刺2组相比,针刺6-9组脑匀浆中LDH活性均高于针刺2组(P<0.05);与针刺3组相比,针刺6、8、9组脑匀浆中LDH活性均高于针刺3组(P<0.05);与针刺4组相比,针刺9组脑匀浆中LDH活性高于针刺4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可有效改善HIBD大鼠远期行为学能力(肌力、平衡协调能力及情感认知能力等)。而且,针刺介入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显着,反之,针刺介入时间越晚治疗效果就越差,甚至无效。2.(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会造成大鼠脑匀浆中Ca2+超载;(2)第14天开始介入针刺治疗能有效抑制HIBD大鼠脑组织中Ca2+超载现象,是针刺最佳介入时间点;(3)针刺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HIBD大鼠脑匀浆中Ca2+超载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反之,针刺治疗介入时间越晚对HIBD大鼠脑匀浆中Ca2+超载的抑制作用就越差,甚至无效。3.(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会造成大鼠脑组织内LDH活性升高;(2)第14天介入针刺治疗能有效抑制HIBD大鼠脑匀浆中LDH活性,是针刺介入治疗的最佳时间;(3)针刺介入时间越早,对HIBD大鼠脑匀浆中LDH活性抑制作用就越明显,反之,针刺介入时间越晚对HIBD大鼠脑匀浆中LDH活性抑制就越差,甚至无效。

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现代临床医学研究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概述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致病因素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级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辅助诊断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研究
        2.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病名及诊断依据
        2.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药物的选择依据
    1.槐杞黄颗粒的治法功用符合新生儿的特殊体质
    2.槐杞黄颗粒的治法功用符合新生儿HIE的生理病理及其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3.槐杞黄颗粒的方药分析与相关研究进展
        3.1 槐杞黄颗粒的方解
        3.1.1 槐耳
        3.1.2 枸杞子
        3.1.3 黄精
        3.2 槐杞黄颗粒的现代研究进展
        3.3 总结
第三部分 HIE动物模型的选择
第四部分 动物实验部分
    实验一 、槐杞黄颗粒干预作用的动物行为学和病理学观察
        1.实验动物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小结
    实验二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HIE大鼠模型S100B含量表达的干预作用
        1.S100B对于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
        2.样本分组及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实验小结
    实验三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HIE大鼠模型Caspase-3 含量的影响
        1.Caspase-3 对于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
        2.样本分组及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实验小结
结论
    1.文献研究部分
    2.实验研究部分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2)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宫内窘迫
        1.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1.1.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1.2.1 古代中医对HIE的认识
        1.2.2 现代中医对HIE的治疗现状
        1.2.3 中医在新生儿HIE领域的现状和展望
    1.3 神经干细胞凋亡基因研究进展
        1.3.1 神经干细胞
        1.3.2 细胞凋亡
        1.3.3 小结
第2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一 宫内HIBD新生大鼠出生14天内行为学和脑组织HE染色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2 实验二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体重的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3 实验三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2.4 实验四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CASPASE-3的影响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
        2.4.3 讨论
    2.5 实验五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新生神经细胞的影响
        2.5.1 材料与方法
        2.5.2 结果
        2.5.3 讨论
    2.6 实验六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14-3-3的影响
        2.6.1 材料与方法
        2.6.2 结果
        2.6.3 讨论
第3章 实验间的相关分析与讨论
    3.1 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3.1.1 直观认识
        3.1.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2 针刺1组和针刺2组效果比较
        3.2.1 两组对各指标的影响比较
        3.2.2 原因分析
    3.3 存在问题与展望
        3.3.1 新生大鼠14天前标记困难使体重观察不连续
        3.3.2 BrdU标记的增殖细胞种类不明
        3.3.3 假手术组设置多余
        3.3.4 针刺组参数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HE染色
附录二 凋亡细胞
附录三 CASPASE-3阳性细胞
附录四 BRDU阳性细胞
附录五 NESTIN阳性细胞
附录六 14-3-3阳性细胞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中英文对照与缩略词表
致谢

(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4)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标准
4 治疗结果
5 讨 论

(5)安宫牛黄丸及其演化方剂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急性脑卒中
2 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3 治疗昏迷
4 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
5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6 治疗肺性脑病
7 治疗病毒性脑炎
8 防治肝癌栓塞后综合征
9 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 0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1 1 治疗其他疾病

(6)《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年第12卷关键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8)针刺对HIBD模型大鼠远期行为学及Ca2+浓度、LDH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新生儿HIE的研究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新生儿HIE损伤机制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新生儿HIE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新生儿HIE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新生儿HIE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中医在治疗新生儿HIE的进展
    第三节 靳三针治疗新生儿HIE的概述
        一、靳三针认识新生儿HIE与调神的关系
        二、靳三针在治疗新生儿HIE具体穴位的选择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动物实验室
        三、动物的饲养
        四、实验用品
        五、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行为学实验结果
        二、Ca~(2+)浓度结果
        三、LDH活性结果
    第三节 讨论
        一、行为学检测
        二、Ca~(2+)浓度测定
        三、LDH活性测定
第三章 实验间相关性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行为学检测与生化指标间的关系
        一、行为学检测与生化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二、讨论
        三、结论
    第二节 针刺穴位的选择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结论
        一、理论研究
        二、实验研究
    第二节 本实验的创新点
    第三节 本次试验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英文对照与缩略词表
    附录2:流式细胞仪测出各组Ca~(2+)浓度图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D]. 黄天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D]. 李星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4]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J]. 许德军,张小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01)
  • [5]安宫牛黄丸及其演化方剂的临床研究进展[J]. 邓玲玲,田莉,王洪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12)
  • [6]《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年第12卷关键词索引[J]. 保健媛,段尔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5(06)
  • [7]《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4(12)
  • [8]针刺对HIBD模型大鼠远期行为学及Ca2+浓度、LDH活性的影响[D]. 曹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