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外敷治软组织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方年康,朱栋,邬学群[1](2022)在《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随机临床试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采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及提取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9个,涉及108味中药,使用频次不低于5次的中药共29味,总频次为404次,包括大黄、黄柏、杜仲、乳香、没药等。方中以活血化瘀药出现的味数及频次最高,分别为9味(31.03%)和88次(21.78%);药物归经数量以归肝经最多,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以温热重于寒凉,使用频次不低于5次的中药可聚为三类,共得到12组具有核心意义的药物组合。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用药规律符合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理论,活气行血为筋伤病的基本治则,同时可联用兼具其他本地特色的药物组成核心药物组合来治疗。
黄明忠,刘小意,戴玉玲[2](2021)在《五方散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总结》文中提出采用文献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方五方散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五方散临床应用效果找出在临床上最佳治疗方法,同时采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给予预防措施干预临床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经方五方散在临床应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春,张妹妹,董宇启,李鹤,冯宇[3](2021)在《“秦氏疼痛方”联合单次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秦氏疼痛方"联合单次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00例,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盐水组)、地塞米松对照组(地米组)、"秦氏疼痛方"对照组(疼痛方组)及"秦氏疼痛方"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抬高患肢、制动固定作为基础治疗,并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比较4组患者在分组治疗前、伤后24 h、伤后48 h患肢的肢体周径差、血清炎症及创伤指标(包括IL-6、TNF-α、CK)水平、患肢张力性水疱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伤后24 h及48 h时,地米组、疼痛方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肢体周径差均明显小于盐水组(P<0.05);伤后48 h时,联合治疗组明显小于地米组和疼痛方组(P<0.05)。伤后24 h及48 h时,地米组、疼痛方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血清炎症和创伤指标(IL-6、TNF-α、CK)均明显小于盐水组(P<0.05);伤后48 h时,联合治疗组明显小于地米组和疼痛方组(P<0.05)。伤后48 h时,地米组、疼痛方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盐水组(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小于地米组和疼痛方组(P<0.05);在整个随访期间,各组间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用地塞米松或单用疼痛方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方联合单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在减轻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降低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及改善血清创伤和炎症指标方面效果更佳,且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该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效果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
徐慧敏[4](2021)在《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显效机理,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肩痛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外敷组和针药组,每组各30例。在治疗过程中,针刺组、针药组各脱落1例,最后完成88例。三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分组治疗。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中药外敷组予以中药外敷覆盖于患侧肩部疼痛部位;针药组予以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6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运用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血清IL-1β测定值对三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及治疗前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三组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血清IL-1β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可比;2.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血清IL-1β测定值前后比较,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状态;3.组间比较:针刺组与中药外敷组治疗后的评分结果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针刺组评分结果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针药组与中药外敷组评分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针药组疗效与其他两组相比更能显着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4.疗效比较: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62.07%,中药外敷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1%,三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针刺组及中药外敷组。结论:针药组通过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患者血清IL-1β水平,达到减轻肩关节疼痛的目的,且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中药外敷组,值得临床应用。
俞涛[5](2021)在《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骨伤科符合本课题研究要求的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银质针组(单纯银质针导热疗法)、伸筋液组(单纯伸筋液外用)和银质针+伸筋液组(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每组各30例。通过统计、分析三组治疗前、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及第4疗程后的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包括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及总评分)及安全性观察,科学评价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对三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综合疗效进行判定比较。结果:1.三组试验过程中均无出现脱落病例,三组治疗前在一般临床资料、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包括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及总评分)上,差异均无意义(P>0.05),三组具有可比性。2.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在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关节功能、总评分)上的评估分析具有一致性。组内比较: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伸筋液组治疗前后,在第2、4疗程后的组内比较中,差异无意义(P>0.05),余组内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在第1、2、4疗程后的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有意义(P<0.05)。说明在膝骨关节炎临床综合症状、中医证候、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上,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早期疗效均显着,且其疗效随着疗程进展均有继续提高的趋势。伸筋液组早期疗效明显,但随着疗程进展,其疗效无表现继续提高的趋势。三组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比较上,银质针+伸筋液组优于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P<0.05),银质针组优于伸筋液组(P<0.05)。3.三组在膝关节WOMAC评分(疼痛)比较上,组内比较: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伸筋液组治疗前后,在第2、4疗程后的组内比较中,差异无意义(P>0.05),余组内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在第1、2疗程后的组间比较中,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差异无意义(P>0.05),银质针+伸筋液组分别与银质针组、伸筋液组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三组在第4疗程后的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有意义(P<0.05)。说明在膝骨关节炎疼痛缓解方面,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早期疗效均显着,且其疗效随着疗程进展均有继续提高的趋势。伸筋液组早期疗效显着,但随着疗程进展,其疗效无表现继续提高的趋势。三组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比较上,在第1、2疗程后,银质针+伸筋液组优于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P<0.05),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疗效无差异(P>0.05);在第4疗程后,银质针+伸筋液组优于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P<0.05),银质针组优于伸筋液组(P<0.05)。4.三组在膝关节WOMAC评分(僵硬)比较上,组内比较: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第1、2、4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第1、2疗程后比较,第2、4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0.05);第1、4疗程后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伸筋液组治疗前后,组内第1、2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第2、4疗程后分别与第1疗程后比较,第2、4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0.05);第4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在第1、2、4疗程后的组间比较中,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差异无意义(P>0.05);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差异有意义(P<0.05);银质针+伸筋液组和伸筋液组差异有意义(P<0.05)。说明在膝骨关节炎僵硬改善方面,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早期疗效均明显,且其疗效随着疗程进展仍有继续提高的趋势,但疗效提高程度不明显。伸筋液组早期无明显疗效,但随着疗程进展,后期仍可有轻微改善作用。三组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比较上,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疗效无差异(P>0.05),银质针组优于伸筋液组(P<0.05),银质针+伸筋液组亦优于伸筋液组(P<0.05)。5.三组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银质针组(90.0%),伸筋液组(76.7%),银质针+伸筋液组(93.3%);三组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银质针组(93.3%),伸筋液组(80.0%),银质针+伸筋液组(96.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意义(P<0.05),认为在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综合疗效方面,银质针+伸筋液组优于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银质针组优于伸筋液组。6.三组试验过程无出现晕针、断针、滞针、局部皮肤烫伤或过敏等不良事件。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在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相比于单纯银质针导热疗法和单纯伸筋液外用治疗,其临床综合疗效最佳,单纯银质针导热疗法较之单纯伸筋液外用治疗又有优势。
张经龙[6](2021)在《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后,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年龄为60岁—75岁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骨折手法闭合复位,试验组以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4-6周,对照组以小夹板外固定4-6周,两组患者均有口服骨化三醇抗骨质疏松治疗。在复位固定后当天、第3天、1周时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腕关节周径的测量,治疗后8周进行腕关节活动度测量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并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1.VAS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减轻患者腕关节疼痛(组内比较,P<0.05);从改善程度方面,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2.腕关节周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均有利于患者腕部软组织肿胀消退(组内比较,P<0.05);且改善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3.腕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之间腕关节活动度比较,P<0.05,说明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G-W腕关节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的G-W腕关节评分,且总体效果相当,组间比较,P>0.05;试验组在G-W评分上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总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总疗效,P>0.05,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未发现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后,应用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前期改善患者腕关节疼痛、软组织肿胀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后期两者总疗效对比相当。
张密[7](2021)在《消瘀止痛药外敷配合胸廓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消瘀止痛药外敷配合胸廓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rib fracture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9年10月-2021年01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永川中医院骨科诊治的75例符合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胸廓外固定和止痛的基础对症治疗之上采用消瘀止痛药外敷患处,B组则采用临床基础对症治疗。运用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情况(0分到10分,无痛到最痛);运用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Functional activity score,FAS)评估患者功能活动(从未受限到重度受限),临床疗效(Clinical efficacy)分为三级:痊愈、好转、无效。并对比各组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Adverse reaction rat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肋骨骨折数、肺部并发症(Pulmonary complications)发生率)经统计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表示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经对比,两组的VAS评分、FA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天,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第5天、第8天、第14天,试验组消瘀止痛药外敷治疗肋骨骨折的VAS评分、F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P<0.05,差异有意义。比较两组治疗8天后和治疗14天后的疗效评定,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经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消瘀止痛药具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以改善骨折部位的血运,促进骨折断端附近软组织的恢复,缩短疼痛时间,为后期骨折愈合起到基础作用。还具有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陆华龙[8](2020)在《膝关节平衡手法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膝关节平衡手法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对髌骨软化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VAS评分、疼痛评分,僵硬度、关节功能评分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研究膝关节平衡手法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在髌骨软化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且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数据探究其临床治疗的可行性,为当今髌骨软化症临床治疗中提供可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为当代严峻形势下髌骨软化症在中医药与临床医学诊治中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今后在髌骨软化症的研究道路上提供可靠借鉴依据,这种手法加外敷中药治疗方式在髌骨软化症治疗方案中不仅为治疗其他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是安全无副作用的创新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案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8月期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符合髌骨软化症诊断且符合MRI分期(Ⅰ-Ⅱ期)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使研究的更具公平性及有效性,根据患者意愿和患者的临床状况,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名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平衡手法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组,男7例(单侧),女12例(单侧),平均年龄:46.00±10.52岁,平均病程为3.11±2.57月;对照组1:平衡手法治疗组,男7例(单侧),女15例,平均年龄:44.96±9.36岁,平均病程:3.73±2.05;对照组2: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组,男9例(单侧),女12例,平均年龄:40.43±10.09岁,平均病程:3.47±2.44月;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无特殊差异,治疗组1:于膝关节周围股四头头肌起止点及髌周施以膝关节平衡手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手法结束后嘱患者休息30分钟,于准备好的中药热奄包将毛巾包好置于膝关节内侧,外侧,由于每个人的热感不同,根据每个患者的热感适当调节热奄包与皮肤接触的距离,以适应为宜,每次40分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治疗3周,对照组1:膝关节周围平衡手法治疗,手法方式及治疗时间同治疗组1,对照组2: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组,将备好的中药热奄包置于膝关节周围,方式与疗程同治疗组1中的中药外敷。为了防止手法治疗操作上技术差异性,手法治疗由同一位医生完成,中药热奄包中的中药统一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并嘱咐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注意休息,避免风寒,并且不需要接受其他治疗。三组均在治疗3周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及疗效评价。并通过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1)三组患者经过3周的治疗后进行相关疗效评定,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治疗组1有效率94.7%,对照组1有效率分别为86.4%,对照组2有效率85.7%,治疗组1有效率较对照组1高、对照组1较对照组2高,三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均符合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于治疗前,结束后进行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三组数据前后经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P<0.05说明治疗前后数据具有显着差异,治疗前后差值在疼痛、关节功能、总分方面,治疗组1与对照组1、对照组2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说明在治疗后症状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并且在髌骨软化症患者中,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3)随访比较:三组组髌骨软化症患者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组1中19例病例无1人复发,对照组1中仅1人复发,对照组2中仅1人复发,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三组在治愈率上有显着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三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的观察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膝关节平衡手法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膝关节平衡手法、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本病具有好的临床效果。经研究数据得出结论:膝关节平衡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推广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吴应彬[9](2020)在《鸡胚蛋外敷疗法对股骨骨不连大鼠BMP-2、IGF-1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鸡胚蛋(孵化11-13天)外敷疗法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探索鸡胚蛋外敷对股骨骨不连大鼠骨缺损区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35只,空白组10只,造模25只,其中5只验证造模,剩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外敷鸡胚蛋)及对照组,每组10只。在干预后3,8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进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HE染色光镜观察骨缺损区组织学情况;在干预后3,8周对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骨折端软组织BMP-2、IGF-1含量变化。结果:X片检查:干预3周后,对照组大鼠骨折断端骨折线清晰,部分见骨膜反应,未见明显骨痂及骨桥;实验组大鼠骨折断端见少许骨痂阴影,骨折线较对照组模糊。干预8周后,对照组大鼠骨折断端骨折线明显,见少量骨痂形成,未见骨桥形成,髓腔未通;实验组大鼠骨折断端见骨桥形成,髓腔再通,骨折端塑性良好(P<0.01)。组织形态学检测:干预3周后,对照组及实验组骨组织均未见明显骨愈合,但实验组骨组织修复趋势比对照组好;干预8周后,所有对照组骨不连区域均未见愈合,实验组4例骨组织基本完整,仅1例表现为延迟愈合。BMP-2、IGF-1含量检测:干预3周后,实验组BMP-2及IGF-1浓度均较对照组、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干预8周后,空白组BMP-2浓度较对照组高(P<0.05),但与试验组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IGF-1浓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胚蛋外敷可以促进股骨骨不连SD模型大鼠骨愈合,调节骨缺损区域软组织BMP-2及IGF-1浓度水平。
刘佳[10](2020)在《冰硝散外敷促进鼻整形术后局部肿胀消退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鼻整形术后局部冰硝散外敷,缓解术后局部肿胀的方法的有效性,为鼻整形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中西医结合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0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整形美容科由同一名医生在全麻下行鼻综合整形术的女性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冰硝散(芒硝100g,冰片2g)外敷,术后5天下鼻夹后开始使用,每次敷1小时,一天敷2-3次,周期为至术后1月。具体时间根据药袋的潮化情况和病人耐受程度可适当调整。对照组剂量、外敷时间及周期与冰硝散相同。术后第7、10、15、30天分别对术区肿胀情况进行评估,并拍摄三维照片,通过建立患者面部3D图像测出鼻部及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情况(灰度值)、鼻部体积量变化以分析术区肿胀程度。采集这四个时间段患者的疼痛评分值及满意度数值。在术后第10天时评估切口愈合等级。对收集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冰硝散外敷的疗效。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在后7天、10天、15天、30天时术区肿胀情况评分结果、鼻部及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情况(灰度值)、鼻部体积量变化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后7天、10天、15天、30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7天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0天、15天、30天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0天切口愈合情况: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5%。结论:冰硝散外敷可有效促进鼻整形术后局部肿胀消退,缩短消肿周期,降低患者术后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此法方便易行,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患者接受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二、中药外敷治软组织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敷治软组织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方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数据提取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 |
2.2 用药频次 |
2.3 常见中药分类与性味归经分析 |
2.4 常用中药间的聚类分析 |
2.5 常用中药使用关联规则分析 |
3 讨论 |
3.1 数据挖掘的必要性及科学性 |
3.2 聚类分析 |
3.3 常用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
3.4 石氏伤科治伤理论的联系性 |
3.5 小结 |
(2)五方散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
2 实验研究 |
3 结语 |
(3)“秦氏疼痛方”联合单次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一般资料 |
1.3 主要实验药物 |
1.4 干预方法 |
1.4.1 基础治疗 |
1.4.2 分组治疗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肢体周径差比较(表2) |
2.2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血清炎症及创伤指标(IL-6、TNF-α、CK)比较(表3~5) |
2.3 四组患者的患肢水疱和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结果 |
4.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 |
6.问题与展望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综述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B: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 |
附录 C: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剔除及脱落标准 |
6.中止试验标准 |
7.质量控制措施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分组方法 |
2.治疗方法 |
3.临床观察指标 |
4.观察时间点 |
5.疗效判定标准 |
6.统计方法 |
7.银质针导热疗法注意事项 |
8.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9.安全性判定标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三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
3.三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
4.三组临床疗效判定 |
5.安全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一、膝骨关节炎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银质针导热疗法 |
三、伸筋液的临床应用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五、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银质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的选择 |
1.1 病例的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与脱落标准 |
1.6 伦理学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意外情况处理 |
2.4 观察指标 |
2.5 检测方法 |
2.6 疗效评价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 |
3.2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腕关节周径的组间对比 |
3.4 VAS评分 |
3.5 腕关节周径 |
3.6 腕关节活动度对比 |
3.7 Gartland-Werley腕关节机能评分 |
3.8 两组总疗效对比 |
4 讨论 |
4.1 中医认识 |
4.2 西医研究现状 |
4.3 中药外敷治疗骨折的机理 |
4.4 中药外敷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
4.5 消炎1号膏药理分析 |
4.6 消炎1号膏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势 |
4.7 治疗后结果分析 |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药外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消瘀止痛药外敷配合胸廓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样本来源 |
2.2 病例选择 |
3 治疗方案 |
3.1 治疗分组与方法 |
3.2 治疗时间、观察评价时点 |
3.3 治疗后注意事项 |
3.4 肺部功能锻炼 |
3.5 药物治疗 |
3.6 疗效评定标准 |
4 病例脱落情况 |
5 统计分析 |
6 数据分析 |
6.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6.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5、8、14 天VAS评分比较 |
6.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5、8、14 天FAS评分比较 |
6.4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疗效对比 |
6.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7 结果 |
8 讨论 |
8.1 现代医学对肋骨骨折的认识 |
8.2 中医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
8.3 中药外敷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8.4 中药外敷的优势 |
8.5 消瘀止痛药方药组成分析 |
8.6 消瘀止痛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
8.7 消瘀止痛药对肋骨骨折的治疗作用 |
9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药外敷对四肢骨折消肿疗效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答辩会委员信息表 |
(8)膝关节平衡手法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注释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研究内容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病例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案 |
2.1 分组及设计 |
2.2 治疗方案 |
2.3 疗效观察 |
3.数据统计 |
4.注意事项 |
5.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治疗结果、分析 |
6.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
7.附图 |
讨论 |
1.从筋骨理论探讨髌骨软化症的发病机制 |
2.膝关节周围平衡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作用机制 |
3.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作用机制 |
4.膝关节平衡手法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的作用机制分析 |
5.研究结果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1.不足 |
2.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9)鸡胚蛋外敷疗法对股骨骨不连大鼠BMP-2、IGF-1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引言 |
2. |
2.1 现代医学研究 |
2.1.1 流行病学 |
2.1.2 不连的定义及诊断 |
2.1.3 骨不连的分型 |
2.1.4 现代医学对骨不连的病因学认识 |
2.1.4.1 全身因素 |
2.1.4.2 局部因素 |
2.1.5 现代医学对骨不连的治疗概况 |
2.1.5.1 保守治疗 |
2.1.5.2 手术治疗 |
2.1.5.3 生物因子疗法 |
2.2 中医对骨不连的研究 |
2.2.1 中医对骨不连的认识 |
2.2.2 骨不连的中医病因病机 |
2.2.3 骨不连的中医传统疗法 |
2.2.3.1 内治法 |
2.2.3.2 外治法 |
3.实验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3.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造模方法 |
3.2.2 分组与干预 |
3.2.3 检测指标 |
3.2.3.1 X射线检测 |
3.2.3.2 组织形态学检测 |
3.2.3.3 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 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含量检测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骨组织影像学观察 |
3.4.2 骨组织病理学观察 |
3.4.3 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1)含量检测 |
4.讨论 |
4.1 实验结果分析 |
4.2 骨不连模型选择及制备 |
4.3 骨折不愈合的分子发病机制 |
4.4 鸡胚蛋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
4.5 透皮给药机制 |
5.结论 |
6.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骨不连非手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骨折不愈合评分系统(Non-union scoringsystem,NUSS) |
(10)冰硝散外敷促进鼻整形术后局部肿胀消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软组织损伤消肿的研究 |
1.1 中医外治法 |
1.2 中医内治法 |
2. 现代医学为减轻鼻整形术后水肿、瘀斑的干预措施 |
2.1 术前抗炎治疗 |
2.2 低血压 |
2.3 收缩血管 |
2.4 皮质类固醇 |
2.5 止血药 |
2.6 术中和术后冷敷 |
2.7 胶带外贴 |
2.8 术后用石膏和鼻夹 |
2.9 避免鼻腔填塞 |
2.10 抬高头部 |
2.11 术后口服异维A酸 |
2.12 草药制剂 |
3. 中药透皮吸收理论研究 |
3.1 中药外用的特点 |
3.2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 |
4. 祖国传统医学对芒硝、冰片的研究及其现代药理学作用、临床运用 |
4.1 芒硝 |
4.2 冰片 |
4.3 冰硝散的临床运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研究用品 |
2.2 冰硝散制作方法及使用 |
2.3 研究分组 |
2.4 治疗流程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2.7 流程图 |
3. 研究结果 |
3.1 术区肿胀情况评分 |
3.2 鼻部及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情况 |
3.3 鼻部体积量的变化 |
3.4 疼痛评分 |
3.5 术后满意度评分 |
3.6 术后切口愈合分级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促进鼻整形术后消肿的必要性 |
2. 现代医学对肿胀的认识 |
3. 祖国传统医学对肿胀的认识 |
4. 冰硝散外敷消肿的特点 |
5. 研究结果情况分析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鼻整形术后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三 典型案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中药外敷治软组织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方用药规律分析[J]. 方年康,朱栋,邬学群. 中国药业, 2022(03)
- [2]五方散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总结[J]. 黄明忠,刘小意,戴玉玲. 光明中医, 2021(21)
- [3]“秦氏疼痛方”联合单次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研究[J]. 周春,张妹妹,董宇启,李鹤,冯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21(05)
- [4]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D]. 徐慧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俞涛.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经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消瘀止痛药外敷配合胸廓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D]. 张密.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膝关节平衡手法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D]. 陆华龙.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9]鸡胚蛋外敷疗法对股骨骨不连大鼠BMP-2、IGF-1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吴应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冰硝散外敷促进鼻整形术后局部肿胀消退的临床研究[D]. 刘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