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羊水细胞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胎儿Down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付玉荣,郭志超,马莹,卢彦平,高志英,张立文,姜淑芳[1](2019)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1 439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羊膜腔穿刺术常规检测FISH(FISH检测选取13、18、21、X、Y五条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与染色体核型的实验结果,并将部分病例结合超声及染色体基因芯片技术进一步分析。结果 FISH共检出13、18、21、X、Y染色体数目异常98例,其中9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与核型结果完全一致;检测嵌合体共8例,1例为常染色体嵌合体,7例为性染色体嵌合体,其中3例与核型结果不一致:FISH检测结果分别为XO/XY/XYY、XO/XX、XO/XY,染色体核型结果分别为45,X[9]/46,X,dic(Y)(P11)[11]、45,X[40]/46,X,+mar、45,XO。结论 产前诊断中FISH能够快速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临床明确性染色体嵌合的诊断提供依据、赢得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晓华[2](2019)在《唐氏综合征现有筛查技术的分析及新标志基因的筛选》文中提出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又名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发现最早、最重要的染色体病,也是最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病之一[1]。该病的新生儿发病率在1.25‰左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生后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损害,所以预防患儿出生为临床主要策略。目前在该病的预防上临床应用主要以血清学筛查技术在孕早、中期进行筛查,再通过羊水、绒毛穿刺等细胞遗传学技术来确诊。但是这种应用流程存在筛查率较高、诊断率较低等问题。因此,本研究的重点是对现有筛查诊断技术进行梳理,研究各类筛查诊断技术在唐氏综合征预防中的适用范围及检测指征,并从转录组水平探索新的筛查途径,以寻找新的筛查因子,为今后建立更为有效的筛查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一、唐氏综合征常用筛查方法的性能分析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上所有入组孕妇进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检测,对高危孕妇(包括高龄、超声异常、筛查高风险等)群体实施无创胎儿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应用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诊断标准,辅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进行补充诊断,研究结果显示如下:1、对41267例孕妇进行血清学筛查,筛出阳性孕妇1621例,初筛阳性率3.93%。最终554例孕妇(34.18%)接受了羊水穿刺检测,诊断21三体患者37例,确诊率为6.68%。血清学筛查操作简便且易于推广,孕妇群体接受率最高,达94.09%,但是筛查效率较低,阳性预测值仅为1.32%。2、对2667例孕妇进行NIPT筛查,初筛阳性19例,初筛阳性率7.12%。初筛阳性孕妇均接受了羊水穿刺检查,确诊21三体患者18例,确诊率为94.73%,确诊率提高了14.18倍。NIPT筛查效率较高,阳性预测值高达94.74%。但是NIPT筛查技术实验难度大,费用较高,难于用于普筛,知情同意率仅为21.97%。3、利用诊断金标准的羊水细胞培养技术,统计237例标本,结果失败3例,检测失败率为1.27%,漏诊1例非整倍体型21三体。该技术培养周期较长,平均时间为21d,且实验技术不易掌握,需要分子学检测技术进行补充。4、统计FISH技术与羊水穿刺技术同时检测的237例标本,FISH技术检测成功率100%,检测周期2448h。弥补了羊水穿刺培养时间长、培养失败率高的问题。但FISH技术漏检1例嵌合型21三体,存在应用范围较为局限等缺点。5、利用CMA技术与羊水穿刺技术同时检测了60例羊水标本,CMA检测出7例21三体,包括1例羊水穿刺技术漏诊的非整倍体型21三体,相对羊水穿刺技术提高了1.66%的阳性诊断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但CMA对检出的一些染色体拷贝数的微缺失和微重复,临床难以判读和解释,因此只能作为诊断的补充手段。二、妊娠唐氏综合征的孕妇血液及胎盘转录组学研究上述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的筛查诊断技术虽可相互补充,但各有局限,依然不能彻底解决诊断率低的问题。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有效的筛查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因此本研究进一步选取妊娠21三体患儿的高龄孕妇、妊娠21三体患儿低龄孕妇、高龄对照和低龄对照四类人群的血液和胎盘进行转录组测序,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与唐氏综合征发病可能相关的基因。1、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0.07Gb数据,Clean Reads所占比例为98.15%,转录组测序数据达标。结果分析各组基因差异表达较为明显,血液分组中21三体高龄组与健康高龄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个数多于21三体低龄组与健康低龄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个数;胎盘分组中21三体低龄组与健康低龄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个数多于21三体高龄组与健康高龄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个数;胎盘四组之间以及血液组中的高龄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都是以上调居多。疾病组高龄与低龄之间胎盘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多于血液。2、比较得到的所有表达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患病组与健康组比较,血液和胎盘两类样品的所有差异基因共富集出3987条GO term,其中生物过程3102条,细胞组分336条,分子功能549条。四组比较共同富集出的条目有138条,其中生物过程87条,细胞组分35条,分子功能16条。3、通过KEGG分类,四组共富集104条通路。妊娠21三体与健康组之间显着富集3条,分别是:补体和凝血级联、疟疾和ECM-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高龄组血液和胎盘特异富集4条,分别是尼古丁成瘾、环磷酸腺苷、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与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信号通路。低龄组血液和胎盘特异富集2条,分别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4、筛选出高龄21三体(血液、胎盘)重点相关的基因有4个,分别为:CRIP2、NR4A1、PFKFB3和FAM118A。低龄21三体(血液、胎盘)重点相关的基因有2个,分别为:HLA-DRB5和GNLY。21三体血液(高龄、低龄)重点相关的基因有2个,分别为:FCGR3B和HLA-DRB4。经q-PCR验证认为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5、选择上述8个基因经过临床样本的验证,其中的四个基因CRIP2、NR4A1、HLA-DRB5和HLA-DRB4可以作为备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唐氏综合征的无创检查提供了新的潜在标志物。
马朝琼[3](2018)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主要途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应产生了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F-PCR)、引物原位标记技术(PRINS)等。本文对这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魏敏,郭毅,刘玉凌,宋捷萍,孙艳梅,汪明,毕勇毅[4](2017)在《国产13、18、21、X、Y五色探针在产前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国产21,13,18,X,Y五色探针诊断胎儿最常见染色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01例孕周l422周孕妇羊水标本,应用国产检测试剂盒21,13,18,X,Y探针进行羊水间期细胞FISH检测,其结果与羊水细胞学染色体培养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Kappa值等。结果 101例FISH检测全部成功,未见异常99例,发现2例异常核型:21三体嵌合体(47XX,+21/46XX),18三体(47,XY,+18)。并与细胞学染色体培养结果进行对照,所得结果均一致,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kappa值,均为100%。结论国产五色荧光探针与羊水间期细胞杂交可快速诊断胎儿21,13,18,X和Y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可疑者,要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
罗彩群[5](2012)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大样本羊水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因唐氏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17-24周的1229例孕妇,在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20ml。从5ml未培养的羊水细胞悬液中提取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5种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即13、18、21、X和Y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快速分子诊断。15ml羊水细胞悬液经培养后收获染色体,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验证MLPA技术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检测出正常男性整倍体568例,正常女性整倍体596例。共检测出21、18、13、X、Y染色体非整倍体38例,其中非嵌合体非整倍体异常34例,非整倍体嵌合体4例。此外,还检测出27例包含染色体倒位、易位、重复等结构异常及标记染色体。MLPA检测出正常男性整倍体和正常女性整倍体例数及检测到的21、18、13、X、Y染色体非嵌合体非整倍体异常例数与其完全相同。仅2例嵌合体非整倍体异常,MLPA技术未能检测到。因不涉及21、18、13、X、Y染色体拷贝数改变,其余27例MLPA检测未发现染色体倒位、易位、重复等结构异常及标记染色体等染色体信号异常。因此,MLPA技术检测21、18、13、X、Y非嵌合体非整倍体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1、MLPA技术对13、18、21、X和Y非嵌合体非整倍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2、MLPA技术可以快速得出结果,且具有操作简单,适合于大样本量的检测,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秦翠云,强荣,剡宏民,杨晓斌,娄超,张利平,马小平,杜囡,李孝峰[6](2011)在《多色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使用多色FISH技术,选用荧光素标记的双色13/21染色体特异性位点探针和三色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检测了100例孕妇的胎儿羊水细胞,诊断出2例21-三体综合征胎儿,2例性染色体嵌合体胎儿。FISH实验和常规细胞遗传学实验结果符合率97%,说明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特定染色体数目异常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多色FISH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多项特定染色体数目异常。
陈珊珊[7](2010)在《应用国产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快速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中的应用;探讨该技术在产前遗传学疾病尤其是唐氏综合征(DS)诊断中的效果及推广价值;并摸索国产FISH探针的实验性能及在产前快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1)建立FISH检测试验组及常规染色体检查对照组:在B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抽取血清筛查DS高危孕妇17-23孕周的羊水标本,将每份标本中提取的胎儿脱落细胞不经培养分为试验组及常规组进入下一实验步骤。试验组胎儿脱落细胞经过预处理、样本变性、探针变性、杂交及其后处理、荧光显微镜观察等程序;常规组中胎儿脱落细胞进入常规细胞培养、筛选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步骤。(2)探讨FISH技术在DS快速产前诊断中的价值:通过比较两组的试验结果、吻合度及差异性,分析在适宜羊水脱落细胞检查的短暂窗口期内,FISH技术在染色体数目检测中的快速性、安全性与其准确性、特异性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优缺点。(3)摸索国产FISH探针的适用条件,总结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应用卫生部课题组提供的自有技术生产探针,研究其在特异性染色体数目检测中的试验条件、结果准确度及稳定性等。结果:(1)在80例合格羊水标本中,试验组中76例杂交良好,镜下观察见背景暗,荧光信号明亮清晰。4例杂交失败,其中1例在镜下背景亮,难以找到清晰荧光点;另3例镜下观察背景暗但胞核内存在大量散在荧光信号。常规组80例中79例细胞培养成功,核型分析完整清晰。79例染色体结果中78例染色体数目正常,1例发现21三体。(2)试验组中杂交良好的76例结果与常规组中相应结果一致,且所有结果均与产后随访信息吻合。试验组平均每例标本耗时2d,成功率为95%;常规组每例标本耗时18d,成功率为98.7%。由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属于技术成熟稳定的检测方法,从与该法的比较中提示FISH技术的成功率虽低于染色体分析,但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探针所对应的染色体数目,从而达到产前快速诊断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只有孕中期特定阶段适合羊水分析的孕妇来说,检查时间上的节省能够为她们争取更多寻求干预及进一步处理的宝贵机会。(3)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比较,自有技术生产FISH探针因价格较低且检测结果较理想而具备临床推广价值,但仍存在改进之处。例如对试验条件要求高、荧光信号强弱不稳定及试验结果衰退过快等。我们在预实验的摸索中发现国产探针穿透核膜的能力受到胶原蛋白杂质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增加胶原酶B的用量或延长作用时间以进一步去除杂质;对于探针变性温度和复性时间,我们也分别提升到77-78℃及延长到28min,结果满意。并且这种情况下荧光淬灭速度减慢,如在杂交后标本受到良好保存的前提下,试验后1天内仍可观察到阳性结果。结论:(1)利用未经培养的中期妊娠羊水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胎儿的染色体数目,有推广应用于临床的前景。(2)处理胎儿脱落细胞技术对于荧光原位杂交成败具有关键影响,也是延长适宜检测孕周跨度的重要指标。(3)仍需要在控制实验室条件,不断提高国产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以为将来临床普遍开展铺垫基础。
赵一梅,郑梅玲,化爱玲,张月莲,张桂林,贺江梅[8](2009)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孕16~22周妊娠妇女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13、21、18、X、Y)快速产前诊断,以常规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对照。结果被检50例羊水间期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其中48例为正常胎儿,两例为异常胎儿(1例为48,XXY+21,另1例为47,XXX)。FISH检测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FISH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结果准确可靠,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李刚[9](2009)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作用》文中指出自1990年世界上诞生第一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对配子或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和诊断,去除有遗传缺陷的配子或胚胎,选择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的一种诊断方法。PGD将遗传学与辅助生殖技术相结合,克服了常规产前诊断技术因终止异常妊娠带给患者身心痛苦的缺陷,因此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的发展已日益成熟,也给PGD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新的植入前胚胎单细胞诊断方法不断出现如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array-CGH、Microarray等,但在现阶段仍然无法替代PGD中两个基本方法;单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由于单细胞PCR存在三个缺点:PCR扩增效率、污染及等位基因脱扣(Allele drop-out,ADO),而FISH不仅可以进行胚胎植入前性别诊断,更在研究胚胎嵌合现象、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方面具有PCR所没有的优势。因此FISH是PGD中一种无法替代的、重要的检测方法。在FISH-PGD中仍然存在难点:1、单细胞固定:在单细胞FISH诊断中,诊断的准确性与单个卵裂球的固定密切相关。理想的固定应该是彻底的去除胞浆蛋白,保留染色体DNA的完整性且简单易学。目前常用的单细胞固定方法有三种:甲醇/冰醋酸法、Tween-20/HCl法、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三种固定方法在各个生殖中心分别有使用。但三种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仍然可能出现细胞核暴露不良、胞浆残留多、甚至细胞核丢失导致无法准确诊断等,因此认为固定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植入前胚胎有高比例的非整倍体,这可能是FISH-PGD临床误诊、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高生育风险的平衡易位携带者夫妇其胚胎非整倍体风险文献报道不一。同时在FISH诊断中信号在核中的位置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诊断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但仍然尚无明确定论。(3)临床上染色体异常PGD遗传咨询及预后估计如移植胚胎、妊娠结局等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目前进展缓慢。本文就上述热点和难点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对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进行了改良,并探讨了其对FISH信号及单细胞诊断的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了平衡易位携带者胚胎中非整倍体的变化及卵裂球细胞核中染色体信号分布特点。第三部分探讨了精子FISH结果在男性染色体异常PGD及遗传咨询中的作用。第四部分将改良的卵裂球固定方法用于临床,进行了16个PGD周期的临床诊断,同时回顾性分析了染色体平衡易位对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等。第五部分应用国产化探针对未培养的羊水细胞进行了FISH分析。第一部分单细胞固定方法的改良及其对细胞核面积及荧光原位杂交信号的影响研究对象:用于固定卵裂球细胞均来自不宜移植的人类2-10细胞阶段的胚胎,所有胚胎均经过病人知情同意后用于实验。研究方法:获得的卵裂球使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甲醇/冰醋酸法;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改良的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固定。固定后进行FISH,同时利用荧光分析软件Imstar计算细胞核面积、比较各组的固定率、信号重叠率、信号分裂率。结果:1、细胞固定率上甲醇/冰醋酸法为86.73%,明显低于改良前后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2、细胞面积上甲醇/冰醋酸法为55.3 um3,明显高于改良前后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3、三组间信号重叠率及信号分裂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对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进行了改良,同时对其及另外的卵裂球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改良的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易于掌握、程序简单、固定细胞时间短、不增加误诊率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第二部分平衡易位携带者胚胎非整倍体筛查及染色体位置与胚胎非整倍体相关性的研究研究对象:2006.1~2009.3我中心针对平衡易位携带者进行11个PGD周期,包括罗伯逊易位9个周期,相互易位2个周期。研究方法:1、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程序按我中心常规进行。2、对固定好、信号明显的细胞核再次选择5种探针(LSI13/21及CEP18/X/Y),进行胚胎非整倍体检测。3、采用Imstar荧光分析软件确定各个信号相对位置。信号相对位置(relativedistance)RD=SC/R。结果:1、11个针对平衡易位的PGD,选择细胞核固定良好、无多核、无核碎片的139个细胞核进行了PGS。选择信号完整的130个细胞核进行了分析。共分析了937个荧光信号,其中整倍体细胞核共38个,304个信号,余均为非整倍体细胞信号。2、分析了来源于平衡胚胎的42个卵裂球和来源于非平衡胚胎的88个卵裂球的PGS结果。在平衡胚胎来源的细胞核中,整倍体率为71.4%(30/42),而非平衡胚胎来源的细胞核其整倍体率为9.1%(8/88),统计学上差别有显着性(x2=53.4,P<0.05)。其中非平衡胚胎来源的卵裂球主要表现为复杂的非整倍体(36.4%)。虽然染色体整倍体率在不同级别胚胎中分布无显着性差异,但优质胚胎(Ⅰ级+Ⅱ级)中非整倍体率仍占有60%(56/92)。3、对38个整倍体卵裂球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男性核型21个,女性核型17个。共分析了304个荧光原位杂交信号,在信号分布上未发现有显着差异。但信号13、21、X倾向于分布于细胞中央(RD<0.5),而染色体18、Y则倾向分布于外周(RD>0.5)。4、对92个非整倍体卵裂球进行了分析,共分析了633个荧光原位杂交信号。非整倍体卵裂球中信号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信号13、18、21、Y倾向分布于外周(RD>0.5),尤其是染色体18号。但信号X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5、在整倍体细胞核中,染色体信号分布位置无统计学差异,但主要集中在核周1/4-3/4,而在非整倍体细胞核中,染色体信号分布主要在核周边。二者在信号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1、平衡胚胎来源的卵裂球整倍体率为71.4%,明显高于非平衡胚胎来源的卵裂球整倍体率(9.1%)。2、不同级别胚胎的卵裂球其整倍体率无显着差异,即使移植了优质胚胎仍然可能是非整倍体胚胎,最终导致妊娠失败。本研究显示优质胚胎非整倍体率仍占有60%,高于文献报道。因此对于针对平衡易位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建议同时进行胚胎的非整倍体筛查。3、本研究显示整倍体卵裂球中染色体信号分布无显着差异。4、非整倍体细胞核中,染色体信号分布主要在核周边。信号13、18、21、Y倾向分布于外周,尤其是染色体18号,信号X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第三部分精子荧光原位杂交在男性染色体异常PGD中的作用研究对象:2006.7~2008.8,9对不孕夫妇因男方染色体异常进行了精子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包括罗氏易位7例,相互易位1例,克氏综合征1例。所有病例女方染色体均正常。患者禁欲3-5天手淫法取得的精液标本用于试验。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后行精子FISH和PGD。研究方法:1、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程序按我中心常规进行。2、精子预处理:精液预处理后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调制精子浓度至20×106/ml,后滴片,使精子均匀分布于玻片并风干。后将风干玻片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5分钟,使精子核去凝集,后立即进行FISH分析。3、FISH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1、9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男性进行了精子FISH分析,7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中,正常或平衡精子比例为85.7%(6045/7053),1例相互易位携带者中正常或平衡精子比例为30.4%,克氏综合症正常精子比例为68.8%。2、7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中,正常或平衡胚胎比例为28.97%(31/107),1例相互易位携带者中正常或平衡胚胎比例为6.25%,1例克氏综合症正常胚胎比例为33.3%。3、PGD中正常/平衡胚胎的比例与正常精子比例呈正相关(R=0.75,P=0.02<0.05)。结论:1、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平衡精子平均比例为85.7%,克氏综合症患者的正常或平衡精子比例为68.8%,均高于相互易位携带者。2、染色体正常精子比例与PGD中正常胚胎比例呈正相关,因此在PGD前生殖遗传咨询中,建议对携带者进行精子荧光原位杂交分析,了解平衡配子所占的比例,为PGD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第四部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16个周期的临床应用分析研究对象:2006.1~2009.3年,我中心共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16个周期,包括针对染色体罗伯逊易位9个周期,针对染色体相互易位2个周期,针对男性克氏综合症2个周期,针对男方AZFc缺失1个周期,针对21-三体高风险筛查2个周期。研究方法:所有周期均经控制性超排卵、取卵、ICSI技术受精,受精后用Quinn’s-1026培养液培养。受精后第三天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合适胚胎采用激光打孔法进行活检。可活检胚胎的标准为正常受精并发育到6-8细胞以上,碎片<20%取1-2个卵裂球。活检出的卵裂球移入矿物油覆盖培养液Quinn’s-1023微滴的培养皿(3001培养皿)准备行改良的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固定。固定后选择相应探针杂交。相应的活检后的胚胎移入Quinn’s-1029微滴中继续培养。D5根据FISH信号和胚胎质量等移植相应胚胎。结果:1、16个周期共取卵310个,正常受精253个,MⅡ卵共282个,2PN受精率89.7%(253/282),卵裂235个,卵裂率92.9%(235/253),优质胚胎165个,优质胚胎率73.0%(165/226)。共活检195个胚胎,活检成功180个,活检成功率为92.3%(180/195)。固定率为94.4%(170/180),经过FISH后诊断明确149个胚胎,诊断明确率为87.6%(149/170)。2、16个周期妊娠成功4周期,成功率为25%。经检索为河南省首例针对罗伯逊易位、克氏综合症PGD妊娠成功。初步证实该诊断方法是准确、可行的3、罗氏易位女性携带者组和男性携带者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0.75±2.87岁、28.67±0.58岁,P>0.05差异无显着性。两组在体重指数(BMI)、基础FSH、LH、E2、降调天数、Gn天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移植胚胎数上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但女性携带者组的Gn用量为2493.75±555.79IU,明显高于男性携带者组1600.00±173.20 IU;HCG注射日E2值、获卵数分别为4309.18±1687.26(pg/mL)、17.50±4.51个,明显低于男性携带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平衡易位携带者有较高比例的无规律分裂的胚胎,此类患者PGD在保障胚胎发育潜能的前提下倾向活检2个卵裂球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可能是卵巢反应不良的风险因素之一。3、改良的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应用于临床16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周期,4例获得妊娠,使其实现生育健康后代的愿望,达到优生的目的。第五部分未培养羊水细胞FISH在产前遗传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对象:2007~2008年来我院进行产前诊断的100例孕妇,年龄范围25-40岁,孕周范围17-25周。羊膜腔穿刺指征包括:1、孕妇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2、孕妇曾经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3、夫妇一方有染色体结构异常;4、母血清生化筛查高风险;5、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并排除穿刺的禁忌症如具有先兆流产症状、体温高于37.5℃、有出血或盆腔宫腔感染征象者。研究方法:1、进行羊水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的产前诊断病例共100例。孕妇的年龄25-40岁,孕周范围17-25周。2、羊水核型分析采用常规方法,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研究所完成。3、未培养羊水细胞FISH检测方法按照探针说明进行。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进行羊水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的产前诊断病例共100例。孕妇的年龄25-40岁,孕周范围17-25周。男性胎儿55例,女性胎儿45例。2、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100例羊水标本均同时行未培养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和细胞核型分析,共发现1例胎儿染色体异常,为21-三体,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此外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例,包括1例46 XX,1qh+,1例46 XY,Yqh+。3、羊水细胞FISH结果每一例羊水标本约5-6ml,一般均在24小时内出FISH结果,显示1例异常为47,XX,+21,其余FISH分析正常。结论1、未培养羊水细胞行FISH分析是可行的、可靠的。本研究中,针对特异探针而言,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诊断准确率达100%。该技术简便快速,能在24小时内出结果,有很大的应用前景。2、本文利用国产探针进行未培养羊水细胞行FISH分析,结果可靠。同时可以降低FISH费用,易于临床推广应用。全文小结1、改良的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易于掌握、程序简单、固定细胞所需时间短、不增加误诊率等优点可在临床使用。2、平衡胚胎来源的卵裂球整倍体明显高于非平衡胚胎来源的卵裂球。3、不同级别胚胎的卵裂球其整倍体率无显着差异。本研究显示优质胚胎非整倍体率仍占有60%,高于文献报道。因此对于平衡易位的PGD建议同时进行胚胎的非整倍体筛查。4、本研究显示整倍体卵裂球中染色体信号分布无显着差异,而非整倍体细胞核中,染色体信号分布主要在核周边,尤其是18号染色体。5、罗氏易位携带者及克氏综合症患者平衡精子比例高于相互易位携带者,其染色体正常精子比例与PGD中正常胚胎比例呈正相关。6、平衡易位携带者有较高比例的无规律分裂的胚胎。7、染色体罗伯逊易位是卵巢反应不良的风险因素之一。8、改良的Tween-20/HCl+甲醇/冰醋酸法应用临床16个周期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4例获得妊娠,使其实现生育健康后代的愿望,达到优生的目的。同时PGD技术已得到卫生部批准,为进一步开展PG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9、未培养羊水细胞行FISH分析是可行的、可靠的。该技术简便快速,能在24小时内出结果,国产探针应用降低FISH费用,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韩哲辉[10](2009)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产前诊断非整倍体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适合临床应用的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从而降低染色体病患儿出生率。方法:采用GLP DLEU1/GLP DSCR2和CSP 18/CSP X/CSP Y 2组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2008年3月~2008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因DS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20~25周的109例孕妇,在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20mL,2~3mL未培养羊水直接用于FISH检测,15mL羊水培养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的诊断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核型分析109例羊水细胞培养均一次性成功。共检出异常核型6例:3例47,XX,+21;1例45,X/46,XX的嵌合体;1例45,X/46,XY的嵌合体;1例47,XX,+mar;余103例均为正常核型(58例为46,XX;45例为46,XY)。2、FISH检测结果判断:(1)第一组:DLEU1 DNA探针定位于13q14,杂交信号为绿色(FITC);DSCR2 DNA探针定位于21q22,杂交信号为橘红色(Rhodamine)。二倍体在单个细胞核中13号染色体显示为2个绿色信号,21号染色体显示为2个橘红色信号;若13-三体综合征,显示3个绿色信号;若DS显示3个橘红色信号。(2)第二组:CSP 18探针定位于18p11.1-q11.1,杂交信号为天蓝色(DEAC);CSP X探针定位于Xp11.1-q11.1,杂交信号为绿色(FITC);CSP Y探针定位于Yp11.1-q11.1,杂交信号为橘红色(Rhodamine)。二倍体在单个细胞核中18号染色体显示为2个天蓝色信号;正常男性X染色体显示为1个绿色信号,Y染色体显示为1个橘红色信号;正常女性X染色体显示为2个绿色信号,无橘红色信号出现;若18-三体综合征,显示3个天蓝色信号;若只显示1个绿色信号提示为X染色单体。109例被检羊水中有105例出现清晰的杂交信号并成功分析得出结果,成功率为96.3%。染色体数目正常100例(58例为46,XX;42例为46,XY),其中染色体数目正常中的99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1例FISH结果为46,XX,而核型分析为47,XX,+mar,由于标记染色体来源不是13、18、21、X和Y染色体,故未能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3例47,XX,+21;1例45,X/46,XX;1例45,X/46,XY),与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FISH对于所有发现的非整倍体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与核型分析的符合率为99%(104/105),但对于本研究中的13、18、21、X和Y染色体特异性探针来说,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与核型分析的符合率均为100%。结论:1、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稳定。2、FISH技术可以在24~48h内得出结果,且具有操作简单、杂交信号容易判读、所用样本量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应用羊水细胞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胎儿Down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羊水细胞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胎儿Down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采集 |
3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
1)FISH探针: |
2)羊水标本的处理: |
4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结 果 |
1 羊水细胞FISH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对比 |
2 7例性染色体嵌合体FISH检测结果 |
讨 论 |
(2)唐氏综合征现有筛查技术的分析及新标志基因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
引言 |
1 Down综合征的症状及核型分类 |
2 唐氏综合征的传统产前诊断方式 |
3 快速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在唐氏综合征检测中的应用 |
4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唐氏综合征检测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唐氏综合征常用筛查方法的性能分析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血清学筛查结果 |
2.2 NIPT筛查结果 |
2.3 羊水染色体核型诊断结果 |
2.4 FISH检测结果分析 |
2.5 CMA检测结果分析 |
2.11 血清学筛查、FISH、NIPT、CMA和核型分析的比较结果 |
3 讨论 |
3.1 血清学筛查在唐氏综合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
3.2 NIPT技术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
3.3 羊水穿刺技术在唐氏综合征诊断方面的优势及劣势 |
3.4 FISH检测技术应用在唐氏综合征诊断方面的优势及劣势 |
3.5 CMA检测技术应用在唐氏综合征诊断方面的应用 |
3.6 血清学筛查、FISH、NIPT、CMA和核型分析优缺点的比较结果 |
第三章 妊娠唐氏综合征孕妇血液及胎盘转录组学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孕妇血液和胎盘RNA提取检测结果 |
2.2 测序及数据过滤结果 |
2.3 参考基因组比对结果 |
2.4 测序样本比对基因位置的随机性评估结果 |
2.5 测序样本比对转录本的覆盖度评估结果 |
2.6 测序样本测序饱和度评估结果 |
2.7 测序样本基因表达定量结果 |
2.8 测序样本相关性 |
2.9 差异表达基因检测 |
2.10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结果 |
2.11 KEGG Pathway分类和富集 |
2.12 特殊基因筛选 |
2.13 PCR验证 |
3 讨论 |
3.1 健康组与患病组基因表达分析 |
3.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信号通路与HLA-DRB5 基因 |
3.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信号通路与HLA-DRB4基因 |
3.4 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信号通路与NR4A1 基因 |
3.5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Cysteine-rich Protein2,CRIP2)基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
2 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QF-PCR) |
3 引物原位标记技术 (PRINS) |
(4)国产13、18、21、X、Y五色探针在产前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5)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就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多色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实验仪器和试剂 |
2.研究对象 |
3.方法 |
(1) 羊水采集: |
(2) FISH羊水细胞制片: |
(3) 杂交前预处理: |
(4) 玻片的变性: |
(5) 探针变性: |
(6) 杂交: |
(7) 洗脱: |
(8) DAPI染色和荧光镜检: |
实 验 结 果 |
1.FISH检测结果 |
2.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 |
讨 论 |
(7)应用国产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快速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资料 |
2.方法 |
(1) 羊水间期细胞玻片制备: |
(2) 荧光原位杂交: |
结果 |
讨论 |
(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作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单细胞固定方法的改良及其对细胞核面积及荧光原位杂交信号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平衡易位携带者胚胎非整倍体筛查及其染色体位置与胚胎非整倍体相关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精子荧光原位杂交在男性染色体异常PGD中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16个周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未培养羊水细胞FISH在产前遗传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的研究进展 |
摘要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完成或参与课题情况 |
获奖情况 |
致谢 |
(10)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产前诊断非整倍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产前诊断非整倍体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应用羊水细胞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胎儿Down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中的应用[J]. 付玉荣,郭志超,马莹,卢彦平,高志英,张立文,姜淑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9(09)
- [2]唐氏综合征现有筛查技术的分析及新标志基因的筛选[D]. 王晓华.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马朝琼.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03)
- [4]国产13、18、21、X、Y五色探针在产前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魏敏,郭毅,刘玉凌,宋捷萍,孙艳梅,汪明,毕勇毅.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7(01)
- [5]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的应用[D]. 罗彩群. 广州医学院, 2012(08)
- [6]多色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研究[J]. 秦翠云,强荣,剡宏民,杨晓斌,娄超,张利平,马小平,杜囡,李孝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06)
- [7]应用国产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快速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D]. 陈珊珊. 安徽医科大学, 2010(01)
- [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应用[J]. 赵一梅,郑梅玲,化爱玲,张月莲,张桂林,贺江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07)
- [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作用[D]. 李刚. 郑州大学, 2009(10)
- [10]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产前诊断非整倍体的研究[D]. 韩哲辉. 天津医科大学,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