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改性沸石气相合成甲基叔丁基醚

硼改性沸石气相合成甲基叔丁基醚

一、硼改性沸石上甲基叔丁基醚气相合成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1](2021)在《混合碳四烷基化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石化行业中催化裂化、延迟焦化、蒸汽裂解、甲醇制烃等装置均会副产大量的碳四,利用碳四烷基化技术生产无硫、无烯烃、无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一方面可以解决市场对高辛烷值清洁汽油不断增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路线,提高其利用价值。为此,本文开展了混合碳四间接烷基化(异丁烯叠合)和直接烷基化工艺及催化剂制备技术的详细研究。针对混合碳四组分的特性,制定了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路线:混合碳四先经过间接烷基化,消耗掉大部分异丁烯,保留1-丁烯,得到高品质的叠合油及以异丁烷和正丁烯为主的碳四,随后经过直接烷基化得到高品质烷基化油。以纯异丁烯、催化裂化副产碳四及配制的混合碳四为原料,大孔磺酸树脂为催化剂,开展了间接烷基化工艺技术的研究,考察了工艺条件、树脂酸容量、抑制剂及原料组成对反应的影响,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B3LYP/6-31G(d,p)的计算方法,对乙醇-混合碳四叠合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以异丁烷和1-丁烯为原料,开展了直接烷基化固体催化剂制备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制备得到了改性HUSY和SZ/HUSY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其具有优良的烷基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间接烷基化技术中,以纯异丁烯为原料时,当树脂酸容量降低、温度降低及空速增大时,异丁烯转化率降低,C8=(C8烯烃)选择性提高,当树脂酸容量≤2.45 mmol H+/g,温度为50℃,空速为2h-1时,C8=选择性达到95%以上,当树脂酸容量≤2.91 mmolH+/g时,C8=中2,4,4-TMP=(2,4,4-三甲基戊烯)的含量接近100%。以FCC混合碳四为原料时,利用醇类的强极性,添加乙醇或叔丁醇抑制剂,抑制多聚反应及1-丁烯的转化,提高了 C8=选择性及C8=中TMP=的占比。以配制的混合碳四为原料时,随着醇烯比(乙醇/异丁烯摩尔比)的增大,异丁烯和1-丁烯转化率降低,ETBE(乙基叔丁基醚)的收率增大,聚合物和2-丁烯的收率减小,聚合物中C8=及C8=中TMP=的占比均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1-丁烯转化率逐渐增加,异丁烯转化率先逐渐增加然后趋于平缓,ETBE的收率减小,聚合物和2-丁烯的收率增大,醇烯比不同时温度对聚合物中C8=占比的影响不同,但乙醇可以降低C8=中TMP=含量受温度的影响;空速对转化率及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与醇烯比相似,但空速的影响相对较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异丁烯、1-丁烯和乙醇在树脂上的吸附顺序为:乙醇>异丁烯>1-丁烯,醚化反应的能垒低于异丁烯叠合,1-丁烯双键异构的能垒低于异丁烯和1-丁烯的共二聚。乙醇主要是通过减少树脂上有效活性中心的数目、降低树脂的酸强度以及降低异丁烯的实际浓度来抑制异丁烯和1-丁烯的转化,从而降低1-丁烯的转化率并提高二聚体的选择性。对于直接烷基化固体酸催化剂,首先采用氟化铵改性、柠檬酸改性和La3+金属离子交换三种方法对HUSY进行后处理,对改性后HUSY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并评价其直接烷基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改性方法均可改善HUSY的烷基化反应性能,HUSY-5F,HUSY-0.1CA 及 HUSY-0.2La 上的 C8 选择性最高分别为 74.5%,72.8%,71.2%,较HUSY母体分别提高了 15.6%,13.9%,12.3%。将改性前后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质及其评价结果相关联,可知较大的B/L及中强B酸/总B酸有利于抑制聚合并提高负氢转移速率,从而改善C8选择性,充足的B酸中心有利于维持催化剂稳定性;改性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孔结构有助于反应物及产物的扩散,降低多烷基化的可能性,改善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性能。其次,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备了 SZ/HUSY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ZrO2负载量、硫酸化试剂种类及水洗处理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USY上负载SZ后,其烷基化反应性能明显改善,其中5SZ/HUSY的C8选择性最高为72.9%,较HUSY母体提高了 14%。SZ引入后催化剂上形成了新的酸性中心,中强B酸在总酸中的占比提高,负氢转移速率提高,有利于烷基化反应的进行;以硫酸为硫酸化试剂的SZ/HUSY-H和以硫酸铵为硫酸化试剂SZ/HUSY-N上初始C8选择性相近,但SZ/HUSY-H的稳定性优于SZ/HUSY-N;经过水洗处理后SZ/HUSY的烷基化反应活性显着降低,水洗处理使催化剂上部分硫物种流失,SZ形成的酸中心减少,烷基化反应活性降低;机械混合法所制备的SZ/HUSY的烷基化性能较原位沉淀法差,可能是因为后者的SZ在HUSY上呈高度且均匀分散的状态,可以充分发挥SZ固体超强酸的作用,更好的改善催化剂的酸性质。然后,以效果较好的HUSY-5F为催化剂,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聚合反应速率较快,温度较高时,裂解反应速率较快,较低的温度有利于高辛烷值组分TMP的生成,在温度为80℃时,催化剂有较长的寿命以及较高的C8选择性;空速对反应稳定阶段的C8选择性影响较小,但对催化剂的寿命具有较大的影响。对不同在线反应时间及失活后的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N2吸附脱附和NH3-TPD的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及酸量随反应时间均逐渐减少,但完全失活的催化剂仍具有一定的孔道结构及酸中心;TG分析表明催化剂的表面或孔道内有积碳沉积物不断累积,所提取积碳的GC-MS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以长链烷烃的形式存在,空气气氛下原位红外结果也证明了沉积物主要是烃类物质,而且可以通过高温燃烧的方式脱除。将失活催化剂在520℃空气气氛下再生300 min后烷基化活性可基本恢复,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王菊芳[2](2020)在《离子型材料选择性分离甲酚异构体及同系物》文中认为间甲酚、对甲酚、2,6-二甲酚等甲酚异构体和同系物的选择性分离对于煤焦油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们结构相似、物化性质相近,高效分离具有挑战。利用离子型材料氢键作用能力强、结构和性质可设计等特点,本文制备了多种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和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作为新型萃取剂或吸附剂,分离模拟油中的间甲酚、对甲酚及2,6-二甲酚,研究其构效关系与分离机理,为结构相似酚类化合物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撑。面向离子液体萃取分离过程,建立了同步分析间甲酚、对甲酚、2,6-二甲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考查了色谱柱、流动相、流速、稀释溶剂等因素对色谱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方法的准确性与精密度,实现了间甲酚、对甲酚、2,6-二甲酚两两之间的基线分离,解决了当样品中存在难挥发的离子液体时,定量分析间、对甲酚的难题。构建了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二甲基亚砜复合萃取剂,研究了间甲酚、对甲酚和2,6-二甲酚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阴、阳离子结构、离子液体摩尔分数、原料浓度等因素对分配系数与选择性均有明显影响,对于甲酚/二甲酚同系物的分离,乙酸胆碱离子液体([Ch][C2OO])具有最高的选择性,间、对甲酚对2,6-二甲酚的选择性分别为10.2和8.7;对于间甲酚/对甲酚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十四酸胆碱离子液体([Ch][C14OO])具有最高的选择性(2.0),明显优于常规溶剂(约1.0)。COSMO-RS计算显示,氢键作用是离子液体分离甲酚、二甲酚的重要机制。制备了 8种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研究了间甲酚、对甲酚、2,6-二甲酚的单组分及多组分固-液吸附平衡。结果表明,较大孔径的SIFSIX-1-Cu材料对间、对甲酚及2,6-二甲酚均表现出优越的吸附能力,可获得高于文献材料的吸附量,而较小孔径的穿插结构材料则可排阻二甲酚。与含氟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相比,含氧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DICRO-14-M-i(M为Co、Cu、Ni)在排阻二甲酚的同时还表现出间、对甲酚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平衡浓度为2.5mg/mL时,DICRO-14-Co-i的间、对甲酚吸附量分别为16.2mg/g和75.1 mg/g,且多组分吸附时体现出比单组分吸附时更好的选择性分离能力。密度泛函计算显示,该类材料可与甲酚分子形成多重氢键作用和π-π作用,并且与对甲酚的结合能强于间甲酚。

韩伊琳[3](2019)在《电芬顿法处理甲基叔丁基醚污染水的效能及条件探究》文中指出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主要的汽油抗爆剂,约占汽油含量的10%15%,其随着油品的泄漏与燃烧以多种方式进入环境中。MTBE对环境具有毒性,因其迁移性好、物化性质稳定、难以降解,从而污染具有持久性。本研究针对MTBE对水体的污染,应用电芬顿法修复污染水体,探究该技术处理MTBE的效能以及影响条件,证实了此技术修复效果良好。本研究以铁板做阴极,以具有铱钽涂层的钛基板做阳极(MMO阳极)。阴极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化学腐蚀,产生Fe2+。阳极为析氧阳极,可促进H 2O 2的生成,从而使电芬顿反应的高效进行,并可有效的保护阴极,电极综合效应良好。本研究借助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探究MTBE初始浓度、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pH值分别对该点芬顿体系效能的影响。在研究范围内,当MTBE初始浓度较低,电流密度较强、极板间距较宽、置于酸性环境时可有效的提高去除率,且影响由强至弱的排序依次为MTBE初始浓度>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H值。本研究选择可信度高的二因素交互影响数学模型对MTBE的去除率进行预测并进行验证。按照各条件的影响由强至弱的顺序,依次进行单一变量实验。在研究范围内,该系统的最优降解条件为初始浓度为8 mg/L、pH值为3、电流密度为30.5 mA/cm2、极板间距为120 mm。在此条件下,MTBE的去除率可达96.94%,CODCr的去除率可达79.33%。以ORP、DO、Fe2+浓度、总铁浓度、pH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反映该电芬顿体系的运行效果。随反应进行,溶液迅速呈强氧化环境,ORP高达423 mV;pH值维持在最优条件;DO、Fe2+浓度、总铁浓度不断累积,促进了强氧化性的OH的生成。此外,空气供给也对该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无空气补给时,无论是MTBE还是CODCr的去除率都有极大幅度的降低。本研究中无需外加化学试剂,绿色环保,反映设备简洁,占地面积小,易操作,电解体系性能稳定且良好。该方法处理水中MTBE时间较短、效率较高、经济效益良好。

王跃东[4](2018)在《改性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合成MTBE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乙烯生产规模的持续增大、催化裂化原料的增加及深加工的扩大,碳四(C4)来源日渐丰富。目前国内外C4利用的成熟工艺集中在丁二烯和异丁烯两方面,其中异丁烯主要用于合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用于汽油添加剂(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传统异丁烯醚化制MTBE均采用大孔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该类催化剂优点是活性比较高,异丁烯的转化率很高,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其热稳定性较差;磺酸基团易脱落,造成催化剂活性下降,腐蚀设备并污染产品;反应的选择性不够好易受物系酸性的影响装填困难且易破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都集中于选择分子筛催化剂进行替代。分子筛催化剂具有热稳定性好、反应选择性高、使用寿命长、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但普遍问题是催化剂的活性相对较低。以分子筛作为醚化反应的催化剂时,其表面酸强度和酸密度分布以及物料在其表面的扩散程度都不及阳离子树脂,因此需要对分子筛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催化活性。本实验以甲醇和C4中异丁烯为原料,选择固定床反应器常压气相反应,制备甲基叔丁基醚,考察了操作条件(温度、醇烯比、空速)对异丁烯转化率和甲基叔丁基醚的选择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催化剂评价工艺条件为:甲醇的气化温度为110℃,反应温度7085℃;质量空速0.91.1h-1,醇烯比(甲醇与异丁烯的摩尔比)45。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分别考察了工业生产用阳离子树脂催化剂、不同硅铝比的HZSM-5型、Hβ型分子筛及其改性后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由筛选催化剂的效果来看,硅铝比为38的HZSM-5分子筛催化性能比较好,硅铝比为25的Hβ分子筛催化剂性能比较好;Hβ分子筛催化活性远高于HZMS-5分子筛,MTBE的选择性都在97%以上,但与工业上应用的树脂催化剂相比,催化活性不高。在催化剂改性方面,沉积负载及酸处理的效果都不理想;对Hβ催化剂进行水热改性,经过180℃水合处理6h的Hβ催化剂(硅铝比为25)效果最好,其弱酸、强酸量以及酸强度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晶型和骨架不变的前提下扩增了分子筛的介孔孔径,改善了反应物分子的扩散效果,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异丁烯的转化率达到了88%以上,达到了工业用阳离子树脂的催化活性水平。在加压液相反应装置对上述改性效果最好的催化剂进行评价,采用Hβ型分子筛经180℃水热处理所制备催化剂,异丁烯的转化率与MTBE选择性均略高于工业用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经过500h连续评价,催化剂性能一直保持平稳,催化剂稳定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赵亚娟[5](2017)在《水中MTBE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高辛烷值的汽油调和组分被广泛使用。但MTBE本身是一种潜在的环境污染物,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泄漏到环境中的MTBE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中MTBE的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吸附、高级氧化、微生物降解、植物转移修复等技术。吸附用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沸石、树脂等;高级氧化法主要包括催化氧化、H2O2氧化、O3氧化、Fenton氧化、电化学氧化等;微生物降解有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

关盛文[6](2017)在《固体酸催化合成2-戊基蒽醌的研究》文中指出烷基蒽醌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是合成蒽醌系染料的主要原料,也用作合成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其中,2-戊基蒽醌(2-AAQ)因在过氧化氢生产中稳定性高、工作液相容性好、催化效能高而表现出更优的性能。2-AAQ还是生产超纯双氧水(H2O2)、降解树脂、染料和感光化合物的主要中间体和原料。传统2-AAQ的生产采用工艺是:Lewis酸(AlCl3)催化2-戊基苯和苯酐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中间体2-(4′-戊基苯甲酰基)苯甲酸(ABB),再以浓硫酸或发烟硫酸催化ABB脱水闭环合成2-AAQ。但该工艺产生大量废酸,不仅腐蚀设备,还污染环境。因此,开发出一条新型的催化工艺路线,实现2-AAQ的绿色合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采用环境友好的固体酸催化剂—沸石分子筛,替代传统的浓硫酸催化剂催化ABB脱水缩合反应合成2-AAQ。通过不同类型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筛选结果表明H-Beta沸石分子筛更利于反应的进行,通过对其改性和工艺条件的优化,使2-AAQ的选择性达到99.2%,ABB的转化率达到98.5%。以上解决了催化剂无法再使用、反应后催化剂与产物分离困难等问题,为2-AAQ的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绿色工艺。此外,我们尝试用负载型催化剂替代传统的Lewis酸催化剂来催化戊基苯和苯酐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ABB,结果表明该酰基化反应合成出的ABB产量较低,生产工艺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廉价的硅藻土为硅源和铝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催化剂Beta沸石分子筛。考察了凝胶组成、H2O用量、晶化时间、晶化温度等对合成Beta沸石分子筛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催化ABB的脱水环合反应中合成2-AAQ。2.H-Y、H-ZSM-5、H-Beta、磷钨酸、磷钼酸、蒙脱土等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Beta沸石分子筛在ABB脱水闭环合成2-AAQ工艺中表现出更优的催化性能,ABB的转化率及2-AAQ的选择性均大于其他类型的固体酸催化剂。3.有机酸(柠檬酸)改性的H-Beta沸石分子筛作催化剂对ABB脱水环合合成2-AAQ反应的催化效果优于以CeCl3·7H2O和ZrOCl2·8H2O改性作催化剂时的催化效果。经柠檬酸改性后的H-Beta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受离子交换次数的影响,随着交换次数的增多,总酸量减少,弱酸的相对含量减少,强酸的相对含量增加,催化性能得到提高,以交换2次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实验工艺优化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量的28.6%,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1.5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ABB的转化率达到98.5%,2-AAQ选择性达到99.2%。4.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催化效果明显下降。催化剂经高温焙烧再生后ABB的转化率能达到97.7%,2-AAQ的选择性也在84.3%以上,可使催化性能得到恢复。5.改性后的Beta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经XRD、SEM、TG、IR、NH3-TPD、BET等手段进行表征。6.水洗酸洗工艺得到中间体ABB,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2-AAQ,经IR、1H NMR、13C NMR测定证实是中间体ABB及目的产物2-AAQ。

王园园[7](2016)在《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叔丁基甲苯(PTBT)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材料,应用十分广泛。但传统的PTBT的合成路线存在耗酸量大、腐蚀性强、产品和催化剂分离困难、废酸难处理、易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开发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环境友好的分子筛催化剂是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领域亟待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为探针反应,研究了不同分子筛及过渡金属氧化物、酸、杂多酸改性Hβ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揭示了酸性和孔道结构对分子筛催化活性和对位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提出了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机理,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不同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以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Hβ(Si/Al=25)、HM(Si/Al=25)、HZSM-5(Si/Al=25)、HY(Si/Al=12)等4种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Hβ>HY>HM>HZSM-5,而总酸量大小顺序为Hβ>HY>HZSM-5>HM,B酸量大小顺序为HZSM-5>Hβ>HY>HM。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与总酸量和B酸量大小顺序不一致,表明分子筛的催化活性不仅与酸性有关,还与分子筛的孔道结构有关,即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受分子筛的酸性和择形催化作用的影响。在相同的条件下,酸性强的Hβ分子筛(0.66nm×0.67nm)催化效果最好,而孔道开口尺寸较小的HZSM-5分子筛(0.54nm×0.56nm和0.51nm×0.55nm),因受择形催化的限制,催化活性最低。Hβ分子筛催化剂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环己烷60mL,催化剂1.0g,n(叔丁醇):n(甲苯)=3:1,反应温度190°C,反应时间4h。此条件下甲苯转化率为58.4%,PTBT的选择性为67.3%;对动力学研究可知,Hβ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生成PTBT符合假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19.5kJ/mol。2.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考察了氧化铁(Fe2O3)、氧化锰(MnO)、氧化钴(Co2O3)、氧化镍(NiO)、氧化铜(CuO)等5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改性Hβ相比,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后的Hβ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略有下降,但PTBT的选择性却明显升高。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分子筛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Fe2O3/Hβ>MnO/Hβ>Co2O3/Hβ>NiO/Hβ>CuO/Hβ,即Fe2O3/Hβ分子筛的催化效果最好。负载Fe2O3虽然会中和部分酸性中心,使得酸性减弱,酸量减小,导致催化活性下降。Fe2O3改性能有效的抑制Hβ沸石分子筛的强酸中心、钝化催化剂外表面,减少异构化反应的发生;此外,Fe2O3改性还可以修饰孔道,减小孔容以及孔径,使体积较小的PTBT优先扩散,因而PTBT的选择性提高。但Fe2O3负载量过高时(25%),易堵塞孔道,降低酸性,催化活性下降。适宜的催化剂Fe2O3负载量为20%,焙烧温度为350°C。Fe2O3(20%)/Hβ分子筛催化剂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为:环己烷60mL,催化剂1.0g,n(叔丁醇):n(甲苯)=3:1,反应温度180°C,反应时间4h,此条件下甲苯转化率为57.9%,PTBT的选择性为82.0%。与Hβ分子筛相比,Fe2O3(20%)/Hβ催化剂的PTBT选择性由67.3%升高到82.0%。Fe2O3(20%)/Hβ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生成PTBT符合假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22.7kJ/mol。3.酸改性Hβ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考察了硝酸(HNA)、盐酸(HHA)、磷酸(HPA)、柠檬酸(HCA)、酒石酸(HTA)、醋酸(HAA)等6种酸改性Hβ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改性Hβ相比,无机酸改性的Hβ分子筛的催化活性有所降低,而有机酸改性的Hβ分子筛催化活性有所增加。不同酸改性Hβ分子筛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HCA/Hβ>HTA/Hβ>HAA/Hβ>HPA/Hβ>HNA/Hβ>HHA/Hβ,即HCA/Hβ分子筛的催化效果最好。当HCA的浓度较低时,Hβ分子筛的骨架结构未遭到破坏,且微孔数量有所增加,中强酸量和B酸量增加,催化活性和对位选择性增加。但当HCA浓度过高时,不但能脱除非骨架铝,还能脱除骨架铝,破坏晶格结构,降低催化活性。适宜的HCA浓度为0.25mol/L,焙烧温度为550°C。HCA(0.25)/Hβ分子筛催化剂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为:环己烷60mL,HCA(0.25)/Hβ催化剂1.0g,n(叔丁醇):n(甲苯)=3:1,反应温度180°C,反应时间4h。此条件下甲苯转化率为67.0%,PTBT的选择性为80.4%。HCA(0.25)/Hβ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生成PTBT符合假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18.2kJ/mol。4.杂多酸改性Hβ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考察了磷钨酸(HPW)、磷钼酸(HPMo)、硅钨酸(HSi W)、硅钼酸(HSiMo)等4种杂多酸改性Hβ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改性Hβ相比,杂多酸改性后的Hβ分子筛无论在催化活性还是对位选择性上都明显增加。不同杂多酸改性Hβ分子筛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HPW/Hβ>HSi W/Hβ>HPMo/Hβ>HSiMo/Hβ,即HPW/Hβ的催化效果最好。负载HPW不但能有效增加Hβ分子筛的总酸量(其中B酸量增加,L酸量减少),提高催化活性,而且能修饰孔道,减小孔容、孔径,使体积较小的PTBT优先扩散,从而显着提升PTBT的选择性。但HPW负载量过高(40%),易堵塞孔道,降低酸性,催化活性下降。适宜的HPW负载量为30%,焙烧温度为450°C。HPW(30%)/Hβ分子筛催化剂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为:环己烷60mL,催化剂1.0g,n(叔丁醇):n(甲苯)=3:1,反应温度180°C,反应时间4h,此条件下甲苯转化率为73.1%,PTBT的选择性为80.8%。HPW(30%)/Hβ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生成PTBT符合假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15.2kJ/mol。5.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机理及热力学研究研究了分子筛催化剂上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机理,提出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属于芳环上的亲电子取代反应,遵循正碳离子机理。通过计算叔丁醇脱水生成异丁烯(R(1)),异丁烯和甲苯反应生成PTBT(R(2)),异丁烯和甲苯反应生成MTBT(R(3)),PTBT深度烷基化生成3,5-DTBT(R(4))的热力学数据,研究了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热力学。结果表明,在313.15K-473.15K的温度范围内,R(1)的焓变>0,R(2)、R(3)、R(4)的焓变<0,说明R(1)为吸热反应,而R(2)、R(3)、R(4)三个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此的温度范围内,R(1)的吉布斯自由能>0,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R(1)无法自发进行。而R(2)、R(3)、R(4)的吉布斯自由能<0,说明上述三个反应能自发进行。且R(2)、R(3)、R(4)的自由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说明温度越高,R(2)、R(3)、R(4)自发进行的程度越低。表明温度过高不利于烷基化反应,因此需要对反应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颜曦明[8](2016)在《多种途径改善Hβ分子筛低温醚化性能的研究及失活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技术可在一步反应内同时达到降烯烃、降饱和蒸汽压、提高汽油辛烷值和含氧量的多重目的,是改善汽油性能、提高汽油产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分子筛催化剂因具备强于树脂催化剂的诸多优点,成为醚化催化剂研究重点,但普遍存在低温醚化活性差的缺点,而本课题正是基于此展开的研究工作。首先遴选分子筛制得基底催化剂,然后分别采用多种单一改性法和复合改性法对基底催化剂的孔结构、酸性质等进行微调,优选出适宜的醚化催化剂,并将其与工业树脂进行对比,同时考察催化剂稳定性和可再生性,最后探究分子筛醚化催化剂失活原因和失活机理。与此同时,借助系统的表征手段对比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能的影响机制,探索适宜于醚化的孔结构和酸性范围,以期对后续醚化催化剂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实验依据。醚化评价结果显示,Hβ分子筛的醚化活性高于USY和HZSM-5,将其与40ωt%粘结剂、5ωt%浓度的胶溶剂混合成型可得到较适宜的基底催化剂HBC;单一改性法对催化剂低温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其中酸处理法明显优于镧离子交换法和低温水蒸气处理法,经柠檬酸处理后,最佳活性对应的温度前移至60℃;基底催化剂经复合改性后醚化活性虽然略低于单一柠檬酸处理法,但显着优于单一的镧离子交换法和水蒸气处理法;经1.1mol/L柠檬酸处理的催化剂低温醚化活性最高,是最适宜的醚化催化剂,在醇烯比1.0、反应温度60℃、体积空速1h-1、反应压力2.0MPa条件下,轻汽油中C5活性烯烃转化率为68.3%,C6活性烯烃转化率为46.84%,叔烯烃总转化率可达61.44%,醚后汽油中C5醚的含量为14.02%,C6醚的总量为5.33%,烯烃二聚物总量为0.14%,轻汽油降烯率可达32.36%,醚化活性和低温活性都明显优于工业树脂催化剂,且副产物极少,催化剂经1272h长周期运行后叔烯烃总转化率仍保持在5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对失活催化剂进行烧炭再生后,叔烯烃转化率恢复至61.35%,醚化活性得到基本恢复,说明具有可再生性。催化剂物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实验范围内的所有改性方法对催化剂晶体结构、骨架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都较小,但对孔结构和酸性质影响较大。将醚化活性与表征结果结合可以得出以下推论:(1)分子筛孔结构特征和孔径大小是决定低温醚化活性的先决条件,而介孔孔容和孔径是影响分子筛醚化活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孔径较大且孔分布较宽时可以改善催化剂对反应物的吸附能力,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在催化剂孔道间的扩散,提高催化效率,对改善低温醚化活性非常有利,但孔径过大可能会减弱分子筛的择形性,选择介孔孔径在11nm左右时较为适宜;(2)分子筛上的硅铝桥式羟基可能是醚化反应和副反应的主要活性位,处于六元环上的硅铝桥羟基可能贡献更大,醚化反应需要适中的酸环境,催化剂的酸量、酸强度和B酸中心数目均会对醚化活性产生影响,且三者之间存在制约和协同作用,当酸量较低时,应适度提高中强酸比例和B酸中心数目,但过高或过低的酸性均对醚化反应不利。通过对失活和再生催化剂理化性能表征和沉积物组成分析,推断认为大量“低温炭”沉积在活性中心表面是引发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反应初期,较大分子的醚化产物及烯烃齐聚物缓慢沉积在活性中心位,增加了反应物和产物吸附、扩散和脱附的阻力,随着反应的进行和温度的升高,副反应得到加剧,部分烯烃经多聚和氢转移过程生成长链饱和烷烃类沉积物,还有少量齐聚烯烃经环化脱氢后生成极少量的烷基苯类物质,这些大分子继续覆盖在活性中心并逐渐堵塞孔口,最终导致催化剂失活。

栗庆铭[9](2014)在《HZSM-5上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制备叔丁胺的研究》文中指出叔丁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可通过叔丁脲水解、叔丁基酰胺水解、卤代烷氨解、叔丁醇氨解、甲基叔丁基醚氨解以及异丁烯胺化等方法制备。其中异丁烯直接胺化法具有原子利用率100%,生产过程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因此此合成路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沸石分子筛是具有酸性和规则孔道结构的多孔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催化反应中。美国空气与化学品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将HZSM-5和BEA沸石作为异丁烯直接胺化制备叔丁胺反应的催化剂,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本文在HZSM-5沸石上进行了异丁烯直接胺化制备叔丁胺反应的研究,通过考察HZSM-5沸石的酸性、金属改性以及反应工艺条件等因素对胺化反应的影响,并结合XRD、NH3-TPD和氮气物理吸附等表征手段,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在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中,高硅HZSM-5沸石分子筛比低硅HZSM-5沸石分子筛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表明胺化反应中需要HZSM-5沸石分子筛具有适宜的酸量和酸强度。2.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级孔道结构的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在胺化反应中未展现出异丁烯转化率的明显提升,表明分子扩散不是胺化反应的控制步骤,另一方面,再次表明胺化反应中需要HZSM-5沸石分子筛具有适宜的酸量和酸强度。3.在本论文中,采用浸渍法负载Li、Zn、La、Ce的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研究中,未见改性对胺化反应有明显的影响,然而,对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胺化反应机理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4.在异丁烯直接催化胺化制备叔丁胺的热力学研究中,低温、高压、较高的进料氨烯比对提高异丁烯的转化率有促进作用,这样的结论在实验中也得到了印证。在反应温度为260℃、氨烯摩尔比为1-3、异丁烯空速为7h-1时,反应压力愈高愈好。5.本文在反应温度260℃、反应压力7.5MPa、氨烯摩尔比1.5、异丁烯空速2.8h-1的实验条件下,异丁烯保持5%的转化率,无副产物,连续运转14天,催化剂未见失活。

刘志华[10](2012)在《高稳定性改性β分子筛催化醚化性能研究》文中指出β沸石分子筛由于其独特的三维十二元环孔道结构体系,而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选择吸附和催化性能,且其具有结构和性能的可修饰性,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醚化反应中沸石分子筛逐渐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醚化催化剂。本文采用酸洗脱铝对β沸石分子筛进行改性,以乙醇与叔丁醇为原料,在不同工艺(乙醇与叔丁醇摩尔比、空速、反应温度、酸浓度及酸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的条件下,以树脂D-06催化剂作为参照物,比较β(HCl)、β(柠檬酸)和β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在醚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改性的β沸石分子筛的催化反应活性要高于树脂、β(柠檬酸)及β沸石分子筛的催化反应活性,ETBE收率可达到41.3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以树脂D-06催化剂作为参照物,考察了β(HCl)、β(柠檬酸)、β沸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树脂D-06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最长,β沸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最小为70h,β(HCl)使用寿命为105h,β(柠檬酸)使用寿命为115h。采用傅立叶红外色谱、X-射线衍射及N2吸附-脱附技术表征β沸石分子筛,结果表明,无论是盐酸还是柠檬酸改性的β沸石分子筛,在酸洗过程中均是先脱除非骨架铝和过渡态铝,然后是骨架铝;不同的是在相同酸浓度的条件下,盐酸处理β沸石分子筛的脱铝程度要比柠檬酸明显,除盐酸及柠檬酸脱铝外,柠檬酸处理β沸石分子筛还存在补铝作用。

二、硼改性沸石上甲基叔丁基醚气相合成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硼改性沸石上甲基叔丁基醚气相合成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碳四烷基化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间接烷基化工艺(异丁烯叠合)
        1.2.1 异丁烯叠合及磺酸树脂简介
        1.2.2 异丁烯叠合催化剂的研究
        1.2.3 叠合-醚化工艺研究
    1.3 异丁烷/丁烯直接烷基化工艺
        1.3.1 异丁烷/丁烯直接烷基化反应过程
        1.3.2 典型的固体酸烷基化工艺
        1.3.3 固体酸催化剂在直接烷基化中的研究
        1.3.4 分子筛的改性研究
    1.4 研究目的、研究路线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路线
        1.4.3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异丁烯叠合反应催化剂的预处理与改性
        2.2.1 催化剂的预处理
        2.2.2 催化剂的改性
    2.3 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催化剂的制备
        2.3.1 氟化铵改性HUSY
        2.3.2 柠檬酸改性HUSY
        2.3.3 La离子交换改性HUSY
        2.3.4 SZ/HUSY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2.4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
        2.4.1 异丁烯叠合反应评价
        2.4.2 异丁烷/1-丁烯直接烷基化反应评价
    2.5 催化剂表征方法
        2.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5.2 孔结构参数分析
        2.5.3 傅立叶红外分析(FT-IR)
        2.5.4 扫描电镜分析(SEM-EDS)
        2.5.5 热重分析(TG)
        2.5.6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
        2.5.7 吡啶红外分析(Py-IR)
        2.5.8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
        2.5.9 酸容量测定
第3章 磺酸树脂催化异丁烯叠合反应研究
    3.1 催化剂的表征
        3.1.1 孔结构分析
        3.1.2 热重分析
        3.1.3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3.1.4 SEM-EDS分析
    3.2 纯异丁烯叠合反应研究
        3.2.1 酸容量的影响
        3.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3 空速的影响
        3.2.4 反应前后树脂性能的比较
    3.3 混合碳四叠合反应的影响
        3.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2 抑制剂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添加乙醇时混合碳四叠合反应研究
    4.1 原料组成及反应网络
    4.2 工艺条件的影响
        4.2.1 醇烯比的影响
        4.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4.2.3 空速的影响
    4.3 催化剂的稳定性
    4.4 添加乙醇时混合碳四叠合反应体系的理论计算
        4.4.1 磺酸树脂模型的建立
        4.4.2 醚化反应与异丁烯叠合反应对比
        4.4.3 1-丁烯双键异构反应与二聚反应对比
        4.4.4 不同物质在磺酸基上的吸附能力的对比
        4.4.5 乙醇的作用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HUSY的改性及其直接烷基化反应性能研究
    5.1 异丁烷/1-丁烯直接烷基化体系的产物分布
    5.2 氟化铵改性HUSY
        5.2.1 催化剂的表征
        5.2.2 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评价
        5.2.3 氟化铵的改性机理
    5.3 柠檬酸改性HUSY
        5.3.1 催化剂的表征
        5.3.2 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评价
        5.3.3 柠檬酸的改性机理
    5.4 La~(3+)离子交换改性HUSY
        5.4.1 催化剂的表征
        5.4.2 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评价
        5.4.3 La~(3+)的改性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SZ/HUSY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直接烷基化反应性能研究
    6.1 氧化锆负载量的影响
        6.1.1 氧化锆负载量对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
        6.1.2 氧化锆负载量对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6.2 水洗处理的影响
        6.2.1 水洗处理对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
        6.2.2 水洗处理对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6.3 硫酸化试剂的影响
    6.4 SZ/HUSY制备方法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直接烷基化工艺条件的考察及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7.1 工艺条件的影响
        7.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7.1.2 空速的影响
    7.2 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机理研究
        7.2.1 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7.2.2 C_8组成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
    7.3 催化剂的失活研究
        7.3.1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能对比
        7.3.2 催化剂的失活过程分析
    7.4 催化剂的再生性能研究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2)离子型材料选择性分离甲酚异构体及同系物(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间、对甲酚及2,6-甲酚的分离方法
        1.2.1 化学法
        1.2.1.1 磺化法
        1.2.1.2 缩合法
        1.2.1.3 类鳌合物法
        1.2.1.4 配合物法
        1.2.1.5 烃化法
        1.2.2 物理法
        1.2.2.1 共沸精馏法
        1.2.2.2 结晶法
        1.2.2.3 萃取法
        1.2.2.4 吸附法
    1.3 离子液体在酚类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1.3.1 离子液体从水相中萃取分离酚类
        1.3.2 离子液体从油相中萃取分离酚类
    1.4 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
        1.4.1 含氟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
        1.4.2 含氧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甲酚-二甲酚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
        2.2.2 仪器
        2.2.3 色谱柱
        2.2.4 标准工作溶液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3 定量限
        2.3.4 准确度和精密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间、对甲酚及2,6-二甲酚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仪器
        3.2.3 方法与步骤
        3.2.3.1 合成与表征
        3.2.3.2 萃取实验
        3.2.3.3 COSMO-RS计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两相萃取体系的构建
        3.3.2 离子液体阳离子对萃取分离的影响
        3.3.3 离子液体阴离子对萃取分离的影响
        3.3.4 离子液体浓度的影响
        3.3.5 原料浓度的影响
        3.3.6 离子液体-酚类相互作用的COSMO-RS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阴离子柱撑多孔材料分离间、对甲酚及2,6-二甲酚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
        4.2.2 仪器
        4.2.3 方法与步骤
        4.2.3.1 合成与表征
        4.2.3.2 吸附实验
        4.2.3.3 吸附时间曲线的测定
        4.2.3.4 模拟计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离子杂化框架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4.3.2 MFSIX型材料吸附性能
        4.3.3 DICRO型材料吸附性能
        4.3.4 多组分混酚吸附实验
        4.3.5 作用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电芬顿法处理甲基叔丁基醚污染水的效能及条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石油污染
        1.1.2 石油的组成
        1.1.3 MTBE的性质
        1.1.4 MTBE的毒害
        1.1.5 MTBE的污染现状
    1.2 MTBE污染水的治理技术
        1.2.1 化学氧化法
        1.2.2 物理吸附
        1.2.3 生物降解
        1.2.4 植物修复
        1.2.5 电芬顿法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材料
    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2.3.1 MTBE的浓度
        2.3.2 化学需氧量(CODCr)
        2.3.3 亚铁离子的浓度
        2.3.4 总铁的浓度
        2.3.5 酸碱度(pH)
        2.3.6 氧化还原电位(ORP)
        2.3.7 溶解氧含量(DO)
    2.4 响应面分析法
    2.5 基本实验步骤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工艺条件对降解MTBE的影响
        3.1.1 不同工艺条件对MTBE降解的影响
        3.1.2 各因素的影响强度
        3.1.3 数学模型结果评估
        3.1.4 小结
    3.2 反应条件优化与体系效能探究
        3.2.1 验证模型预测的最优条件
        3.2.2 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
        3.2.3 水质参数反映体系效能
        3.2.4 空气供给对降解率的影响
        3.2.5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改性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合成MTBE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C4来源及应用
        2.1.1 C4的来源
        2.1.2 C4的利用
    2.2 MTBE生产工艺的发展
        2.2.1 MTBE反应器类型
        2.2.2 MTBE生产工艺
        2.2.3 异丁烯醚化催化剂的发展
    2.3 用于合成MTBE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
    2.4 分子筛催化剂简介
        2.4.1 丝光沸石
        2.4.2 ZSM-5分子筛催化剂
        2.4.3 β型沸石催化剂
    2.5 用作催化剂的分子筛改性
        2.5.1 离子交换
        2.5.2 化学改性
        2.5.3 物理改性
    2.6 本文的研究的内容
第3章 实验部分
    3.1 酸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3.1.1 固体酸中心的产生
        3.1.2 分子筛催化剂上甲醇和异丁烯的吸附与反应
        3.1.3 甲醇和异丁烯反应制MTBE的机理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3.3 分子筛催化剂的预处理过程
        3.3.1 离子交换
        3.3.2 分子筛的成型
    3.4 催化剂的改性
        3.4.1 化学改性
        3.4.2 水热处理
    3.5 催化剂催化活性评价
        3.5.1 实验方法和评价装置
        3.5.2 原料及产物分析
        3.5.3 实验数据处理
    3.6 催化剂的表征
        3.6.1 XRD检测
        3.6.2 比表面积测定
        3.6.3 比孔容积测定
        3.6.4 Py-IR检测
        3.6.5 DTA-TD分析
第4章 催化剂评价条件的确定
    4.1 HZSM-5催化剂评价条件的确定
        4.1.1 反应温度范围的确定
        4.1.2 空速范围的确定
        4.1.3 醇烯比的确定
    4.2 Hβ催化剂评价条件的确定
        4.2.1 反应温度范围的确定
        4.2.2 空速范围的确定
        4.2.3 醇烯比的确定
    4.3 小结
第5章 分子筛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5.1 工业用树脂催化剂的评价
    5.2 不同硅铝比催化剂筛选
    5.3 化学改性对分子筛催化活性的影响
        5.3.1 负载氧化物HZMS-5分子筛活性评价
        5.3.2 负载助催化剂分子筛催化活性评价
    5.4 水热处理对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5.4.1 水热处理温度对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
        5.4.2 水热处理时间对Hβ型分子筛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5.4.3 水粉比对Hβ型分子筛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5.4.4 水热处理Hβ型分子筛催化性能与离子树脂催化剂的比较
    5.5 小结
第6章 催化剂性能与结构的表征
    6.1 催化剂的酸中心密度测定
        6.1.1 不同硅铝比的分子筛酸中心密度分布
        6.1.2 负载氧化物HZMS-5分子筛的酸中心分布测定
        6.1.3 负载助催化剂分子筛的酸中心分布测定
        6.1.4 水热处理分子筛的酸中心分布测定
    6.2 催化剂孔容量的测定
    6.3 分子筛结构表征
        6.3.1 HZSM-5XRD检测
        6.3.2 HβXRD检测
    6.4 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测定
    6.5 小结
第7章 改性Hβ分子筛中试
    7.1 自制催化剂压碎强度分析
    7.2 催化剂48h液相连续反应评价
        7.2.1 丹东明珠D005型催化剂
        7.2.2 自制催化剂
        7.2.3 小结
    7.3 自制催化剂500h连续反应评价实验
        7.3.1 实验结果
        7.3.2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水中MTBE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TBE使用现状及污染问题
    1.1 MTBE使用现状
    1.2 MTBE污染问题
2 水中MTBE污染治理技术
    2.1 吸附技术
        2.1.1 活性炭吸附
        2.1.2 沸石吸附
        2.1.3 树脂吸附
        2.1.4 其他吸附技术
    2.2 高级氧化技术
        2.2.1 多相光催化氧化
        2.2.2 双氧水氧化
        2.2.3 臭氧氧化
        2.2.4 Fenton氧化
        2.2.5 水的γ射线辐射氧化
        2.2.6 电极电化学氧化
        2.2.7 氧气还原性活化氧化
        2.2.8 组合氧化降解技术
    2.3 微生物降解技术
        2.3.1 好氧微生物降解
        2.3.2 厌氧微生物降解
    2.4 植物转移修复技术
    2.5 其他技术
    2.6 各种技术特点
3 结语

(6)固体酸催化合成2-戊基蒽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烷基蒽醌的概述
        1.1.1 烷基蒽醌简介
        1.1.2 烷基蒽醌生产现状
        1.1.3 烷基蒽醌的分类
        1.1.4 烷基蒽醌的合成方法
        1.1.5 烷基蒽醌的生产工艺
        1.1.6 烷基蒽醌合成的研究进展
    1.2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概述
        1.2.1 沸石分子筛简介
        1.2.2 沸石分子筛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1.2.3 Beta沸石分子筛的合成
        1.2.4 Beta沸石分子筛的酸性
        1.2.5 Beta沸石分子筛的改性
        1.2.6 Beta沸石分子筛的典型催化应用
    1.3 本课题的引出和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操作
    2.3 实验方法
        2.3.1 催化剂的制备
        2.3.2 中间体ABB的合成
        2.3.3 产物 2-戊基蒽醌的合成
    2.4 反应机理
        2.4.1 离子交换制备H-Beta沸石分子筛的机理
        2.4.2 戊基苯与苯酐酰基化反应生成 2-戊基蒽醌的机理
    2.5 催化剂的表征
        2.5.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2.5.2 SEM表征分析
        2.5.3 热重分析
        2.5.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5.5 NH_3-TPD程序升温吸附脱附分析
        2.5.6 BET比表面积分析
    2.6 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2.6.1 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2.6.2 高效液相分析
        2.6.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6.4 氢核磁(~1H NMR)和碳核磁(~(13)C NMR)表征分析
    2.7 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Beta沸石分子筛合成工艺优化
        3.1.1 硅铝比对合成Beta沸石分子筛的影响
        3.1.2 NaOH的用量对合成Beta沸石分子筛的影响
        3.1.3 模板剂TEAOH用量对合成Beta沸石分子筛的影响
        3.1.4 H_2O用量对合成Beta沸石分子筛的影响
        3.1.5 晶化时间对合成Beta沸石分子筛的影响
        3.1.6 晶化温度对合成Beta沸石分子筛的影响
    3.2 Beta沸石分子筛的表征结果
        3.2.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3.2.2 SEM表征分析结果
        3.2.3 热重分析结果
        3.2.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2.5 NH_3-TPD程序升温吸附脱附分析结果
        3.2.6 BET比表面积分析结果
    3.3 2-戊基蒽醌合成工艺优化
        3.3.1 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催化ABB环合 2-戊基蒽醌的活性考察
        3.3.2 改性沸石分子筛催化ABB环合 2-戊基蒽醌的活性考察
        3.3.3 沸石分子筛离子交换次数对合成 2-戊基蒽醌的影响
        3.3.4 催化剂用量对合成 2-戊基蒽醌的影响
        3.3.5 反应温度对合成 2-戊基蒽醌的影响
        3.3.6 反应时间对合成 2-戊基蒽醌的影响
        3.3.7 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考察
    3.4 2-戊基蒽醌的分析结果
        3.4.1 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3.4.2 高效液相分析
        3.4.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4.4 氢核磁(~1H NMR)分析结果
        3.4.5 碳核磁(~(13)C NMR)分析结果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现状
        1.1.1 对叔丁基甲苯的传统合成方法
        1.1.2 H型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
        1.1.3 改性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
    1.2 β 分子筛的研究现状
        1.2.1 β 分子筛的结构特征
        1.2.2 β 分子筛的酸性
        1.2.3 β 分子筛的改性及应用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设备
    2.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3.1 H型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3.2 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3.3 酸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3.4 杂多酸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4 催化剂表征
        2.4.1 X射线粉末衍射 (XRD)
        2.4.2 扫描电镜 (SEM)
        2.4.3 透射电镜 (TEM)
        2.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2.4.5 比表面积检测 (BET)
        2.4.6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 (NH_3-TPD)
        2.4.7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 (Py-IR)
    2.5 催化剂评价
        2.5.1 实验装置
        2.5.2 烷基化反应及分析方法
        2.5.3 反应性能测试及评价指标
第3章 不同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3.1 分子筛催化剂的筛选
        3.1.1 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SEM分析
        3.1.2 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XRD分析
        3.1.3 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FT-IR分析
        3.1.4 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BET分析
        3.1.5 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NH_3-TPD分析
        3.1.6 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Py-IR分析
        3.1.7 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特征
        3.1.8 不同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
    3.2 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优化
        3.2.1 溶剂用量的影响
        3.2.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2.3 叔丁醇和甲苯摩尔比的影响
        3.2.4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5 反应时间的影响
    3.3 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
        3.3.1 反应体系的分析
        3.3.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4 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性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4.1 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筛选
        4.1.1 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SEM分析
        4.1.2 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XRD分析
        4.1.3 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NH_3-TPD分析
        4.1.4 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
    4.2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优化
        4.2.1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XRD分析
        4.2.2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TEM分析
        4.2.3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FT-IR分析
        4.2.4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BET分析
        4.2.5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NH_3-TPD分析
        4.2.6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Py-IR分析
        4.2.7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
    4.3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优化
        4.3.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4.3.2 叔丁醇和甲苯摩尔比的影响
        4.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4.4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
    4.5 Fe_2O_3/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性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酸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5.1 酸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筛选
        5.1.1 不同酸改性Hβ 分子筛的SEM分析
        5.1.2 不同酸改性Hβ 分子筛的XRD分析
        5.1.3 不同酸改性Hβ 分子筛的NH_3-TPD分析
        5.1.4 不同酸改性Hβ 分子筛的催化性能比较
    5.2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优化
        5.2.1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XRD分析
        5.2.2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TEM分析
        5.2.3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FT-IR分析
        5.2.4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BET分析
        5.2.5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NH_3-TPD分析
        5.2.6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Py-IR分析
        5.2.7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
    5.3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优化
        5.3.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5.3.2 叔丁醇和甲苯摩尔比的影响
        5.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5.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5.4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
    5.5 HCA/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性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杂多酸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6.1 杂多酸改性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筛选
        6.1.1 不同杂多酸改性Hβ 分子筛的SEM分析
        6.1.2 不同杂多酸改性Hβ 分子筛的XRD分析
        6.1.3 不同杂多酸改性Hβ 分子筛的Py-IR分析
        6.1.4 不同杂多酸改性Hβ 分子筛的催化性能比较
    6.2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优化
        6.2.1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XRD分析
        6.2.2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TEM分析
        6.2.3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FT-IR分析
        6.2.4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BET分析
        6.2.5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NH_3-TPD分析
        6.2.6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Py-IR分析
        6.2.7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
    6.3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优化
        6.3.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6.3.2 叔丁醇与甲苯摩尔比的影响
        6.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6.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6.4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
    6.5 HPW/Hβ 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性实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机理及热力学研究
    7.1 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机理研究
    7.2 分子筛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7.2.1 主要化学反应的确立
        7.2.2 热力学基础数据
        7.2.3 热力学数据的计算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多种途径改善Hβ分子筛低温醚化性能的研究及失活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轻汽油醚化概述
    1.2 常见醚类化合物简介
        1.2.1 甲基叔丁基醚(MTBE)
        1.2.2 乙基叔丁基醚(ETBE)
        1.2.3 甲基叔戊基醚(TAME)
    1.3 醚化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
    1.4 醚化工艺研究进展
        1.4.1 国外主要醚化工艺简介
        1.4.2 国内主要醚化工艺简介
        1.4.3 醚化工艺小结
    1.5 醚化催化剂研究现状
        1.5.1 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1.5.2 固载杂多酸
        1.5.3 沸石分子筛
    1.6 分子筛改性方法在醚化反应中的应用
        1.6.1 常规浸渍法
        1.6.2 水蒸气处理法
        1.6.3 稀土离子交换法
        1.6.4 酸、碱处理法
    1.7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原料及主要仪器
        2.1.1 实验试剂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
        2.2.1 基底催化剂HBC制备
        2.2.2 T-t/HBC系列催化剂制备
        2.2.3 x%RE/HBC系列催化剂制备
        2.2.4 酸处理系列催化剂制备
        2.2.5 复合改性催化剂制备
    2.3 催化剂表征
        2.3.1 XRD表征
        2.3.2 BET表征
        2.3.3 XRF表征
        2.3.4 FT-IR表征
        2.3.5 NH_3-TPD表征
        2.3.6 Py-IR表征
        2.3.7 SEM表征
        2.3.8 FETEM-EDX表征
        2.3.9 ~(13)C CP MAS NMR表征
        2.3.10 ~(27)Al MAS NMR表征
    2.4 催化剂醚化活性评价
        2.4.1 醚化活性评价装置
        2.4.2 原料油及醚化评价条件
        2.4.3 原料及产物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2.4.4 醚化活性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第3章 遴选基底催化剂
    3.1 不同种类分子筛醚化活性筛选
        3.1.1 不同种类分子筛醚化活性对比
        3.1.2 不同种类分子筛的物化性能表征
        3.1.3 初探影响分子筛醚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3.2 基底催化剂制备条件优化
        3.2.1 粘结剂加入量的优化
        3.2.2 胶溶剂浓度的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一改性手段提高催化剂低温醚化性能研究
    4.1 低温水蒸气处理法
        4.1.1 低温水蒸气处理催化剂醚化活性评价
        4.1.2 低温水蒸气处理催化剂理化性能表征
        4.1.3 低温水蒸气处理法小结
    4.2 稀土金属离子交换法
        4.2.1 不同种类稀土离子交换催化剂醚化活性对比
        4.2.2 镧离子交换催化剂醚化活性评价
        4.2.3 镧离子交换催化剂理化性能表征
        4.2.4 镧离子交换法小结
    4.3 酸液处理法
        4.3.1 磷酸处理法
        4.3.2 柠檬酸处理法
        4.3.3 两种酸处理法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改性方法提高催化剂低温醚化性能研究
    5.1 复合改性方法对催化剂醚化活性的影响
        5.1.1 柠檬酸与镧离子复合改性催化剂的醚化活性评价
        5.1.2 水蒸气与柠檬酸复合改性催化剂的醚化活性评价
        5.1.3 镧离子与水蒸气复合改性催化剂的醚化活性评价
    5.2 复合改性催化剂理化性能表征
        5.2.1 复合改性对晶相结构的影响
        5.2.2 复合改性对孔结构的影响
        5.2.3 复合改性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5.2.4 复合改性对酸性质的影响
    5.3 复合改性法与单一改性法的对比论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轻汽油醚化工艺优化及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6.1 醚化工艺参数优化
        6.1.1 醇烯摩尔比的优化
        6.1.2 反应温度的优化
        6.1.3 体积空速的优化
        6.1.4 反应压力的优化
    6.2 催化剂1.1CA/HBC与树脂Amberlyst-15醚化活性对比
    6.3 1.1CA/HBC醚化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醚化催化剂失活机理分析
    7.1 醚化催化剂失活原因探索
        7.1.1 失活与再生催化剂理化性能表征
        7.1.2 醚化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7.2 失活催化剂上积炭物种分析
        7.2.1 固体~(13)C CP MAS NMR表征
        7.2.2 GC-MS分析
    7.3 醚化催化剂失活机理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HZSM-5上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制备叔丁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叔丁脲水解法制叔丁胺
    1.2 叔丁基酰胺水解法制叔丁胺
    1.3 卤代烃氨化法制叔丁胺
    1.4 直接氨化法制叔丁胺
        1.4.1 以碱金属作为催化剂的烯烃直接氨化反应
        1.4.2 以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的烯烃直接氨化反应
        1.4.3 以贵金属作为催化剂的烯烃直接氨化反应
        1.4.4 以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的烯烃直接氨化反应
    1.5 羰基化合物胺化法制叔丁胺
    1.6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物化性质表征
        2.3.1 催化剂晶体结构的测定
        2.3.2 催化剂酸性的测定(NH_3-TPD)
        2.3.3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
    2.4 催化剂胺化反应性能的评价
    2.5 胺化产物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
        2.5.1 胺化产物分析方法
        2.5.2 胺化产物分析指标
3 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热力学平衡计算原理
        3.2.1 热力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3.2.2 胺化反应热力学计算体系的确定
        3.2.3 胺化反应体系物性数据
    3.3 胺化反应热力学计算结果讨论
        3.3.1 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标准摩尔焓变△rHmO(T)的变化规律
        3.3.2 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标准摩尔熵变△rSmO(T)的变化规律
        3.3.3 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ArGmO(T)的变化规律
        3.3.4 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平衡常数KPO(T)的变化规律
    3.4 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中异丁烯平衡转化率(X)的变化规律
        3.4.1 反应温度对异丁烯热力学平衡转化率(X)的影响
        3.4.2 反应压力对异丁烯热力学平衡转化率(X)的影响
        3.4.3 进料氨烯比对异丁烯热力学平衡转化率(X)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硅铝比HZSM-5、水汽钝化处理HZSM-5及多级孔HZSM-5在胺化中的表现
    4.1 引言
    4.2 不同硅铝比HZSM-5催化剂的制备
    4.3 不同硅铝比HZSM-5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表征
        4.3.1 不同硅铝比HZSM-5催化剂的XRD表征
        4.3.2 不同硅铝比HZSM-5催化剂的NH_3-TPD的表征
    4.4 不同硅铝比HZSM-5在胺化反应中的表现
    4.5 水汽钝化HZSM-5催化剂的制备
    4.6 水汽钝化HZSM-5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表征
        4.6.1 水汽钝化HZSM-5催化剂的XRD表征
        4.6.2 水汽钝化HZSM-5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
        4.6.3 水汽钝化HZSM-5催化剂的N_2物理吸附表征
    4.7 水汽钝化HZSM-5在胺化反应中的表现
    4.8 多级孔HZSM-5催化剂的制备
    4.9 多级孔HZSM-5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表征
        4.9.1 多级孔HZSM-5筛催化剂的XRD表征
        4.9.2 多级孔HZSM-5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
        4.9.3 多级孔HZSM-5催化剂的N_2物理吸附表征
    4.10 多级孔HZSM-5的胺化反应中的表现
    4.11 本章小结
5 胺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及金属负载催化剂的初步探索
    5.1 引言
    5.2 工艺条件对胺化反应的影响
        5.2.1 反应温度对胺化反应的影响
        5.2.2 反应压力对胺化反应的影响
        5.2.3 进料氨烯摩尔比对胺化反应的影响
        5.2.4 不同异丁烯的质量空速对胺化反应的影响
        5.2.5 长运转实验
    5.3 金属负载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5.4 金属负载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表征
        5.4.1 金属负载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XRD表征
        5.4.2 金属负载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
        5.4.3 金属负载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N_2物理吸附表征
    5.5 不同金属离子改性的沸石分子筛在胺化中的表现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稳定性改性β分子筛催化醚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β-沸石概述
        1.1.1 β-沸石结构特点
        1.1.2 β-沸石合成
        1.1.3 β-沸石的应用
    1.2 β-沸石改性
        1.2.1 离子交换改性
        1.2.2 高温焙烧改性
        1.2.3 高温水热改性
        1.2.4 酸改性
    1.3 改性β-沸石在 ETBE 合成中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步骤
    2.5 产品分析
    2.6 催化剂表征
        2.6.1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
        2.6.2 N2吸附-脱附(BET)
        2.6.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3 结果与讨论
    3.1 盐酸改性
        3.1.1 盐酸浓度的影响
        3.1.2 处理时间的影响
        3.1.3 处理温度的影响
        3.1.4 焙烧温度的影响
        3.1.5 空速对反应的影响
        3.1.6 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3.1.7 盐酸改性β-沸石对反应活性的考察
        3.1.8 盐酸改性β-沸石稳定性的考察
        3.1.9 盐酸改性β-沸石 XRD 表征
        3.1.10 盐酸改性β-沸石分子筛的红外谱图
    3.2 柠檬酸改性
        3.2.1 柠檬酸浓度的影响
        3.2.2 处理时间的影响
        3.2.3 处理温度的影响
        3.2.4 焙烧温度的影响
        3.2.5 空速对反应的影响
        3.2.6 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3.2.7 柠檬酸改性β-沸石对反应活性的考察
        3.2.8 柠檬酸改性的β-沸石稳定性的考察
        3.2.9 柠檬酸改性β-沸石的 XRD 谱图
        3.2.10 柠檬酸改性β-沸石的红外谱图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硼改性沸石上甲基叔丁基醚气相合成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碳四烷基化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D]. 刘静.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离子型材料选择性分离甲酚异构体及同系物[D]. 王菊芳. 浙江大学, 2020(05)
  • [3]电芬顿法处理甲基叔丁基醚污染水的效能及条件探究[D]. 韩伊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改性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合成MTBE中的应用[D]. 王跃东. 沈阳工业大学, 2018(11)
  • [5]水中MTBE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赵亚娟. 工业水处理, 2017(06)
  • [6]固体酸催化合成2-戊基蒽醌的研究[D]. 关盛文. 吉林大学, 2017(10)
  • [7]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苯和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性能研究[D]. 王园园.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8]多种途径改善Hβ分子筛低温醚化性能的研究及失活机理分析[D]. 颜曦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2)
  • [9]HZSM-5上异丁烯直接胺化反应制备叔丁胺的研究[D]. 栗庆铭.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10]高稳定性改性β分子筛催化醚化性能研究[D]. 刘志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硼改性沸石气相合成甲基叔丁基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