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CD_(62P)水平的变化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CD_(62P)水平的变化

一、血透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CD_(62P)水平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钟小燕,杨枫,钟晓容,王明哲[1](2021)在《CD62P、CD63、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D62P、CD63、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月—2019年2月随机选取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并选取同时间段在该院参与体检的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将其纳入A组;50例患者则根据发生与未发生静脉内瘘堵塞情况,将25例动静脉内瘘通畅的血透患者纳入B组,25例动静脉内瘘堵塞的血透患者则纳入C组。对3组研究对象均进行CD62P、CD63及MPV检测并对3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组患者CD62P为(4.56±2.36)%、CD63为(1.89±1.39)%、MPV水平为(14.87±1.94)fl,均分别高于B组患者[(2.63±1.23)%、(1.23±0.65)%、(11.76±1.64)fl]和A组健康志愿者[(1.26±0.81)%、(0.83±0.45)%、(8.72±1.64)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堵塞与活化血小板水平较高有关;CD62P、CD63、MPV等水平升高可能是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一个预测因子。

郭娇娇[2](202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的表达及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其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表达的影响,同时比较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其表达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抗血小板治疗方向。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113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原则分组阿司匹林组(53例)、吲哚布芬组(60例),评价两组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ELISA法测定,比较不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CD62p表达的影响,同时比较ACI患者经过吲哚布芬、阿司匹林治疗前后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1.阿司匹林组与吲哚布芬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吲哚布芬组与阿司匹林组之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862、0262)。2.阿司匹林组与吲哚布芬组90d m RS评分比较,吲哚布芬组为98.3%,阿司匹林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6.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3)。3.阿司匹林组与吲哚布芬组90d复发率对比,吲哚布芬组为6.7%,阿司匹林组为15.1%,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7)。4.阿司匹林组与吲哚布芬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发现,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例(13.2%),其中4例出现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头痛,2例出现皮疹现象;吲哚布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仅有1例出现头痛,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吲哚布芬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阿司匹林组;90d病死率二者均未发生。5.对比正常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的表达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比不伴高血压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的表达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比不伴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的表达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比不伴高脂血症患者,同时合并高脂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的表达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阿司匹林组与吲哚布芬组治疗后CD62p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0.05)。结论:1.阿司匹林与吲哚布芬两者作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药物,二者之间有效性无明显差别,但在安全性方面,吲哚布芬安全性较阿司匹林高,是未来对阿司匹林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的推荐药物。2.作为血小板活化特异指标的CD62p,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证实了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且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一系列危险因素能够促进CD62p的表达。3.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及吲哚布芬均能抑制CD62p的表达即均有抗血小板活化聚集的作用,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凤梓涵[3](2021)在《创伤弧菌溶细胞素激活血小板并参与引起脓毒症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ulnificus)是一种适度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海洋弧菌。创伤弧菌可以感染鱼类和人类致病,人主要通过食入未煮熟的带菌海产品或伤口接触海水感染。食入性感染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发展为脓毒症的患者病死率超过5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具有肝病、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易感创伤弧菌,而感染后发生脓毒症患者中肝病患者占首位,其中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所占比例较高。但也有部分创伤弧菌感染患者没有基础性疾病,2006年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首次报道了健康人感染创伤弧菌的病例,将创伤弧菌列入最危险的细菌之列。我国海域辽阔,创伤弧菌分布广泛,海军战士长时间接触海水和海洋生物,因此需要警惕创伤弧菌的感染。创伤弧菌引起的原发性脓毒症通常伴随有血小板减少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小板除了参与机体凝血过程外,其在机体炎症反应、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活化的血小板能分泌P-选择素(CD62P)、释放微囊泡或产生CD40配体(CD40L)等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还能通过P-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形成复合体(platelet-neutrophil complex,PNC),在炎症早期参与白细胞的趋化。CD62P和CD40L参与了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激活,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等促炎因子,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在脓毒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除细胞因子外,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也可作为脓毒症的辅助诊断及预后指标。多项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血液链球菌和幽门螺杆菌可直接或间接激活人血小板,并参与引起脓毒症;但在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等常见致病弧菌中还未见报道。目前现有报道的毒力因子和致病假说还难以解释创伤弧菌急性感染引起脓毒症的机制。因此,本课题主要关注以下科学问题:创伤弧菌感染后能否激活血小板?如何激活血小板?血小板活化和创伤弧菌在健康人以及ALD患者中引发的脓毒症是否存在联系?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创伤弧菌-血小板相互作用”为起点来探索创伤弧菌激活血小板并参与引起脓毒症的致病机制,为我国海军后勤卫生防控建立高效率的针对海洋致病弧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为创伤弧菌脓毒症救治药物的研发提供线索。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创伤弧菌小鼠感染模型的转录组与血小板活化分析(1)创伤弧菌小鼠感染模型的转录组分析:(1)通过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再慢性酒精喂养,我们构建了C57BL/6N小鼠的ALD模型。(2)通过ALD和健康对照小鼠灌胃创伤弧菌脓毒症病人分离株YJ016(或LBS),我们模拟了创伤弧菌食入性感染。在灌胃12 h后收集小肠、全血样本,进行RNA-seq分析。结果显示:同LBS灌胃相比,ALD和对照小鼠在YJ016灌胃后,小肠组织中小板活化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对应的GO、KEGG、Reactome富集分析结果分别为:血液微粒、血小板α颗粒(仅存在于ALD小鼠);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脱颗粒、对血小板胞浆Ca2+升高的反应。(2)创伤弧菌小鼠感染模型的血小板活化分析:(1)通过小肠组织CD62P的免疫组化,我们发现在YJ016灌胃后,ALD和对照小鼠小肠组织中CD62P均升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浆可溶性CD62P(s CD62P)、可溶性CD40L(s CD40L),我们发现ALD和对照小鼠血浆血小板活化水平在YJ016灌胃后升高,且ALD组高于对照组。(2)通过ELISA检测血浆PCT,我们发现ALD和对照小鼠血浆中PCT在YJ016灌胃后升高,且ALD组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中s CD62P、s CD40L等血小板活化指标与PCT呈正相关。2.创伤弧菌激活人血小板的分子机制(1)创伤弧菌中血小板活化刺激元的鉴定:(1)为了确定创伤弧菌的哪些组分激活了血小板,我们分别将YJ016的菌体或对数期培养物上清与人血小板孵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发现YJ016培养物上清可激活血小板释放CD62P,而用胆固醇和抗VVH抗体孵育后的上清则不能激活血小板。因此推测创伤弧菌可能通过分泌毒素-胆固醇依赖型成孔毒素VVH来激活人血小板。(2)因此,通过基于p DS132自杀载体的无痕基因敲除技术,我们构建了vvhA基因敲除株YJ016-ΔvvhA,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与PNC的形成、纳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源性微囊泡的释放等血小板活化现象。结果显示:vvhA基因敲除后的YJ016培养物上清不能激活血小板,VVH是YJ016分泌上清中唯一能激活血小板的细菌刺激元。(3)通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层析、疏水层析、超滤等方法,我们从YJ016培养物的上清中纯化得到了天然的VVH,发现VVH同培养上清一样能激活血小板CD62P及微囊泡的释放,并诱导PNC的形成,再次明确了VVH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2)VVH激活血小板的分子机制探索:通过检测血小板重要信号通路分子的抑制剂对VVH诱导CD62P表达的影响以及参与血小板脱颗粒的重要细胞骨架分子-肌球蛋白轻链(MLC)的磷酸化,我们探索了VVH激活人血小板的分子机制。(1)通过PL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MLCK特异性抑制剂ML-7、ROC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等与血小板孵育,发现U73122、ML-7可阻断VVH激活血小板,即VVH通过PLC-IP3/DAG-MLCK(而非Rho-ROCK-MLC或外Ca2+内流)通路激活血小板。(2)通过EGTA螯合血浆中的Ca2+及调节缓冲液中Ca2+两种方式,我们发现细胞外的Ca2+是VVH诱导血小板活化的必要条件。结合(1)(2)结果与VVH的成孔特性,我们推测VVH可能在细胞膜表面成孔引起Ca2+内流,进而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等激活PLC-IP3/DAG-MLCK通路,导致血小板的活化。3.VVH在体内感染中的作用研究(1)VVH在脓毒症中的作用:(1)LBS、YJ016-ΔvvhA和YJ016灌胃ALD和对照小鼠12、72 h后,我们通过Luminex技术检测血浆中的IL-1β、IL-6、TNF-α、IFN-γ等17种细胞因子,结果显示:YJ016和YJ016-ΔvvhA在感染早期(12 h)诱导的促炎因子具有差异。(2)感染早期(12 h)小鼠的血液细菌载量和血浆PCT检测结果显示:YJ016和YJ016-ΔvvhA在感染早期(12 h)血液细菌载量未见明显差异;而在ALD小鼠感染YJ016后,血浆PCT含量显着高于YJ016-ΔvvhA。此外,ALD小鼠感染YJ016后的细菌载量和PCT均高于对照组小鼠。(2)VVH在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与YJ016-ΔvvhA基因敲除株感染组相比,YJ016灌胃感染组显示:(1)ALD和对照小鼠小肠组织中的CD62P均升高(免疫组化);ALD和对照小鼠血浆中s CD62P、s CD40L水平也更高。(2)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对小鼠血小板计数,小鼠血小板数量在LBS、YJ016-ΔvvhA和YJ016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3)创伤弧菌感染血小板活化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分析:以s CD62P、s CD40L作为评价血小板活化水平的指标,以3个主要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和PCT作为反映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相关分析表明,s CD62P、s CD40L与IL-1β、TNF-α、IL-6、PCT呈正相关。综上,本研究发现VVH作为创伤弧菌重要的血小板活化刺激元,可通过PLC-IP3/DAG-MLCK通路激活人血小板,并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参与了血小板的激活和脓毒症的发生,且血小板活化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首次通过ALD和健康小鼠两种模型揭示了创伤弧菌-血小板相互作用参与引起脓毒症的机制,为创伤弧菌的易感人群-肝病患者的重症治疗提供线索,为以血小板重要信号分子为靶点的脓毒症救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达尼亚尔·泰来提[4](202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及FIB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颈动脉斑块患者血小板PAC-1、CD62p及FIB的表达,探讨PAC-1、CD62p及FIB在早期急性脑梗死中的预测作用及与血栓形成倾向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150例,为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六临床医学院患者50例。实验组B为无心脑疾病但患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共50例。对照组为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50例。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检测血小板PAC-1、CD62P及FIB的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PAC-1、CD62p及FIB的差异,以及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形成倾向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血小板PAC-1、CD62p及FIB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A患者PAC-1、CD62p及FIB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患者PAC-1、CD62p及FIB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PAC-1、CD62p与FIB分别呈正相关:FIB与PAC-1(ρ=0.491,P<0.001);FIB与CD62p(ρ=0.447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AC-1和CD62p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显示PAC-1和CD62p的值越高发生血栓的风险越高。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PAC-1、CD62p及血浆FIB的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早期对PAC-1、CD62p及血浆FIB的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评估AIS患者的血栓形成倾向;2.颈动脉斑块的患者PAC-1、CD62p的增高而FIB水平正常可早期提示进一步发展为血栓的风险。3.PAC-1、CD62p及FIB可作为颈动脉斑块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诊断及预测患者病情与血栓形成倾向的监测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宿文杰[5](2021)在《人参二醇的止血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筛选人参中止血类成分,探讨人参二醇止血作用机制。方法:1.提取分离出人参各组分,对人参各组分进行含量测定和定性鉴别,通过测定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度作用筛选止血成分。2.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人参二醇对小鼠断尾和肝划痕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人参二醇对大鼠血常规各指标的影响;采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人参二醇对大鼠凝血四项的影响;应用比浊法观察人参二醇对大鼠洗涤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3.通过体外实验利用血小板聚集仪分析洗涤人血小板聚集率和三磷酸腺苷(ATP)释放;利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洗涤人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和PAC-1结合率;利用Cytation 5多功能酶标仪测定人血小板胞质内[Ca2+]i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印迹法测定了洗涤人血小板的c AMP和c GMP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小板中AKT,p-AKT,PI3K,p-PI3K,GSK3β,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人参皂苷元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其中人参二醇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最为显着。2.体内外实验结果,人参二醇能显着缩短小鼠断尾和肝划痕的出血时间;增加了红细胞参数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提高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压积(PCT),高剂量组人参二醇显着增加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人参二醇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均能显着缩短大鼠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各剂量组均可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而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均无明显影响。3.体外血小板实验结果,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随着人参二醇浓度的增加,洗涤大鼠血小板的聚集率极显着的增加,在浓度140μmol/L时,最大聚集率约为55.01%。在不含Ca2+的情况下,人参二醇增加血小板内钙离子释放、ATP释放、CD62P表达率和PAC-1结合率;在加入Ca2+的情况下,人参二醇可显着促进血小板活化、增加ATP释放、CD62P表达率和PAC-1结合率,增加PI3K、Akt、GSK3β磷酸化;同时vorapaxar可以显着逆转人参二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c AMP含量降低、ATP释放增加、CD62P表达率和PAC-1结合率升高,人参二醇止血作用机制与凝血酶相似,通过与PAR1受体结合,参与血小板活化过程。结论:1.四种人参皂苷元均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其中人参二醇皂苷元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显着。2.人参二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一方面通过能够激活内源性多种的凝血因子,提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数量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参数,促进血小板聚集,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血小板内Ca2+内流,激活血小板,抑制c AMP产生、增加颗粒物质释放和洗涤人血小板CD62P释放与PAC-1表达(作用呈钙离子依赖性),影响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诱导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止血作用。同时人参二醇的止血作用可被PAR1受体的抑制剂VP所抑制。

官宝怡[6](2020)在《川芎嗪通过P2Y12受体信号通路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小板P2Y12拮抗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患者在服用P2Y12拮抗剂后,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等复发缺血性事件仍有发生,这与药物抵抗导致的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有关,其中以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最为普遍。如何改善药物抵抗,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复发风险,是目前心脑血管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近年来,有关活血化瘀中药对P2Y12受体拮抗剂药物抵抗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改善作用,但其临床疗效、安全性目前尚无相关系统评价。川芎嗪是活血化瘀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表明,川芎嗪可通过调节血栓素A2-前列环素系统、降低血小板内的钙离子浓度、影响磷脂酰肌醇代谢等途径发挥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P2Y12受体及相关信号通路不仅是影响药物反应性的重要通路,同时也是干预药物抵抗的可能作用靶点。前期研究表明,P2Y12受体相关通路是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活化和预防血栓形成的可能靶点之一。作为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活血化瘀中药成分川芎嗪,是否通过调控P2Y12受体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改善药物抵抗而发挥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基于此,本课题组开展如下研究:(1)活血化瘀中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的Meta分析;(2)川芎嗪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研究;(3)基于研究2的结果和P2Y12受体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川芎嗪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活血化瘀中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 CNKI、WFDP、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中活血化瘀中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1 月。英文检索词包括“clopidogrel resistance”“low response to clopidogrel,“clopidogrel”“high residual platelet reactivit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中文检索词包括“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低反应”“氯吡格雷”“高血小板反应性”“中药”“活血”。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提供的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果:共筛选文献977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6篇中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602例氯吡格雷抵抗受试者。试验组干预措施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含氯吡格雷),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常规西药治疗(含氯吡格雷)。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在升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方面,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6.08,95%CI(3.63,8.53),P<0.00001];在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0.48,95%CI(0.34,0.69),P<0.0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在升高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研究二川芎嗪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川芎嗪干预对P2Y12受体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血小板悬液,先用MRS2179抑制P2Y1受体,再给予诱导剂刺激以建立P2Y12受体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模型。分别设立resting组、control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川芎嗪3个剂量组(1mmol/L、2mmol/L、3mmol/L)。采用光比浊法检测川芎嗪干预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川芎嗪对血小板膜完整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受体CD62p、PAC-1的表达;通过凝块收缩实验观察川芎嗪对血小板凝块收缩面积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在(1-3mmol/L)不破坏血小板膜完整性,对血小板无毒性。与resting组比较,control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CD62p、PAC-1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control组比较,模型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01),CD62p、PAC-1受体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1-3mmol/L)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P<0.001),降低血小板CD62p、PAC-1受体表达水平(P<0.05);川芎嗪(2-3mmol/L)可明显减少血小板凝块收缩面积(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川芎嗪(3mmol/L)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P<0.001)、降低血小板CD62p、PAC-1受体表达水平以及减少血小板凝块收缩面积(P<0.05)。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P2Y12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分泌及黏附功能,从而发挥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研究三川芎嗪抗血小板活化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讨川芎嗪抑制P2Y12受体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血小板悬液,先用MRS2179抑制P2Y1受体,再给予诱导剂刺激以建立P2Y12受体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模型。分别设立resting组、control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替格瑞洛)、川芎嗪组、AC抑制剂组(SQ22536)、川芎嗪+AC抑制剂组、PI3K抑制剂组(LY294002)、川芎嗪+PI3K抑制剂组。采用 Western-blot 法检测 p-VASPser157、Akt、p-Aktser473、p-AktThr308 蛋白表达;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小板cAMP、血小板炎症因子IL-1β、sCD40L含量;采用光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PAC-1受体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模型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01);血小板CD62p、PAC-1受体以及血小板炎症因子IL-1β、sCD40L表达升高(P<0.05);血小板 cAMP、p-VASPser157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小板 p-Aktser473、p-AktThr30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血小板聚集率(P<0.001),血小板CD62p、PAC-1受体以及血小板炎症因子IL-1β、sCD40L的表达均降低(P<0.05);血小板 cAMP、p-VASPser157蛋白表达升高,血小板 p-Aktser473、p-AktThr308蛋白表达降低(P<0.05)。加入SQ22536阻断AC/cAMP通路后,与川芎嗪组比较,川芎嗪+SQ22536组血小板聚集率(P<0.001),血小板CD62p、PAC-1受体以及血小板炎症因子IL-1β、sCD40L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血小板 cAMP、p-VASPser157 蛋白表达降低(P<0.05)。加入 LY294002 阻断 PI3K/Akt通路后,与川芎嗪组比较,川芎嗪+LY294002组血小板聚集率(P<0.001)、血小板CD62p、PAC-1受体表达水平以及血小板炎症因子IL-1β、sCD40L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血小板p-Aktser473、p-AktThr308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川芎嗪可抑制P2Y12受体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C/cAMP信号通路、抑制p-Akt蛋白表达有关。

王生超[7](2020)在《丙泊酚对烧伤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丙泊酚对烧伤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控制在220±10 g,所有操作和动物处理均按照实验动物指南及标准进行。适应7天后开始实验,适应期间每天抓取大鼠5分钟,以减少无关应激刺激对后续实验操作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10):丙泊酚+烧伤(A)组,单纯烧伤(B)组和空白对照(C)组。A、B两组大鼠用1%的戊巴比妥钠45 mg/kg经腹腔进行麻醉,按照实验室建造Ⅲ度烧伤大鼠模型稳定1h后,A组经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氏格液40ml/kg补液,经股静脉注射浓度为1%的丙泊酚20mg/kg,继之以10m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维持输注至实验结束时。B组在补液的同时以1 ml/kg/h的生理盐水泵注替代,并分次追加1%的戊巴比妥钠确保大鼠在实验过程中不出现体动。C组以1 ml/kg/h的生理盐水泵注替代。分别于烧伤后1h(T1)、3h(T2)、5h(T3)检测内皮素-1(ET-1)、血小板聚集率(PAg R)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变化。结果:在对烧伤后大鼠的内皮素1(ET-1)水平的检测中发现:丙泊酚+烧伤(A)组大鼠ET-1的水平在T2、T3时间点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大鼠水平与单纯烧伤(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烧伤后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PAg R)水平的检测中发现:A组大鼠PAg R的水平在T2、T3时间点逐渐下降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烧伤后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的检测中发现:A组大鼠CD62P的水平在T2、T3时间点明显降低,并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处理后烧伤大鼠血液中内皮素1(ET-1)、血小板聚集率(PAg R)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水平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丙泊酚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烧伤大鼠CD62P的表达来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

王澍[8](2020)在《富血小板血浆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 PRP)制备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与术后转归影响。比较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时间对富血小板血浆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富血小板血浆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68例患者,根据是否制备a PRP将患者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分离组(实验组,n=32)和传统血液管理组(对照组,n=36)。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0例,BMI17.2~39.4kg/m2。实验组在术前进行a PRP分离制备,对照组不进行a PRP分离制备。两组均采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实验组为麻醉诱导后分离全血前)(T1);鱼精蛋白中和且实验组回输PRP之后10min(T2);术后1h(T3);术后24h(T4)共4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记录术中两组患者输注的血制品计数(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输入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第二部分: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9例手术患者,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抽取血液保存袋末端病人无法回输的富血小板血浆3ml,将抽取的3ml分为三份,每个试管内1ml,放置在不同温度下(4℃、22℃、37℃)进行保存,全程保持无菌操作。在分离即刻(t1)、放置2h(t2)、放置4h(t3)、放置8h(t4)四个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多种指标,包括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的浓度。在4℃组、22℃组、37℃组进行不同保存时间组的组内比较以及相同保存时间下不同温度组的组间比较。结果第一部分:(1)一般资料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1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无显着差异(P>0.05);在T2、T3、T4,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术中使用的同种异体红细胞输入量较对照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以及冷沉淀输入量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输入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引流量上,实验组引流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急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方面无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1)组内比较:在4℃、22℃、37℃三个组组内不同时间点t2、t3、t4分别与t1进行比较,二者的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在同一保存时间点三个温度组相比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凝血因子Ⅴ、Ⅷ(1)组内比较:在4℃、22℃、37℃三组样本中,t4时间点测得数值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t2、t3三个温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刻4℃组和22℃组分别与37℃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刻4℃组和22℃两组间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组内比较:在4℃、22℃、37℃三个组组内不同时间点t2、t3、t4与t1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三个温度组在同一保存时间点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异体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输入量,减少术后引流量,具有血液保护作用,对于术后并发症,术后预后无明显差异。2、富血小板血浆离体保存时间在4h以内,不同的保存温度4℃、22℃、37℃下,血小板、凝血因子活性和功能无显着差异。3、富血小板血浆离体保存时间在8h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无明显差异,在凝血因子Ⅴ、Ⅷ数量上保存温度4℃、22℃优于37℃。

蒋佳维[9](2020)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脂多糖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成熟血小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脂多糖(LPS)所致血小板减少症(TCP)小鼠成熟血小板的影响,为rh TPO在脓毒症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内容:采用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1)假手术组(Sham组);(2)实验对照组(LPS组);(3)低剂量组:LPS+rh TPO 1.35×103U/kg·d组(L组);(4)中剂量组:LPS+rh TPO 2.7×103 U/kg·d组(M组);(5)高剂量组:LPS+rh TPO 5.4×103 U/kg·d组(H组)。模型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LPS 30 mg/kg制作TCP模型,Sham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药物干预方法于造模后立即开始注射,每隔24 h皮下注射一次相应剂量rh TPO。各组均连续观察72 h。实验分为两部分:1.研究不同剂量rh TPO对LPS所致TCP小鼠的治疗作用。观察各组小鼠每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各组小鼠72 h生存率。2.研究rh TPO对LPS所致TCP小鼠成熟血小板的影响。于制模后72 h取小鼠眼球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富血小板血浆中CD61+CD62p+细胞比例,反映成熟血小板活化情况;处死小鼠取肺脏及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1的阳性表达,反映器官内血小板扣押情况;应用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IL-1β、IL-18水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富血小板血浆Caspase-1、Gasdermin D(GSDMD)蛋白的表达,反应血小板焦亡情况。结果:1.LPS制模后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均开始下降,L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在第48-72 h升高;LPS组与Sham组相比小鼠生存率明显降低,L组较LPS组小鼠生存率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血小板计数和死亡率结果,显示小鼠TCP模型构建成功。2.LPS制模后各组小鼠富血小板血浆CD61+CD62p+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L组CD61+CD62p+细胞比例较LPS组明显下降,M组较LPS组变化不明显,H组较LPS组略有升高。LPS制模组肺脏、脾脏组织中CD 41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加,LPS制模后rh TPO处理组(L、M组)肺脏组织中CD41的阳性表达较LPS组均明显减少,H组肺脏组织中CD 41的阳性表达较LPS组变化不明显;LPS制模后rh TPO各处理组(L、M、H组)脾脏组织中CD 41的阳性表达较LPS组均明显减少。LPS组小鼠富血小板血浆IL-1β、IL-18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L组较LPS组下降明显,M、H组较LPS组无明显变化。LPS制模组小鼠富血小板血浆GSDMD蛋白较Sham组明显升高,L组较LPS组下降明显,M、H组较LPS组无明显变化。LPS制模组小鼠富血小板血浆Caspase-1较Sham组明显升高,L、M组较LPS组下降明显,H组较LPS组无明显变化。结论:LPS腹腔注射可以诱发小鼠出现TCP,低剂量rh TPO对LPS诱导的TCP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成熟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脏器内扣押及抑制血小板焦亡有关。较高剂量rh TPO对LPS所致TCP小鼠的治疗保护作用稍差,提示rh TPO在LPS所致TCP中的应用可能存在阈值效应。

万雯[10](2020)在《血小板CEACAM5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及相关多肽的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血小板CEACAM5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目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脉完全或不完全性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脏猝死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快速且准确诊断ACS有助于有效临床决策和及时血运重建,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在心肌损伤最初几小时内缺乏敏感性,且无法识别心肌损伤的具体机制。因此,寻求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对ACS的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癌胚抗原相关粘附分子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5,CEACAM5)在正常健康人血小板上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CS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其对血小板聚集、释放、粘附等功能的影响。[方 法]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以及双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观察血小板CEACAM5在蛋白质水平及细胞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双色全血流式细胞术观察AC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CEACAM5的表达情况;采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观察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和CD62P表达情况;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ACS患者血清CEACAM5的表达情况;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CEACAM5胞外段蛋白(rhCEACAM5)对凝血酶、胶原、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等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rhCEACAM5对凝血酶、胶原活化血小板后P-选择素释放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rhCEACAM5对血小板在固化胶原上粘附功能的影响;采用体外酶切实验观察MMP-2、-7、-9、-12对rhCEACAM5的剪切情况。[结 果]1.CEACAM5在人血小板上的表达情况1)采用WB及FCM在蛋白质及细胞水平确认血小板可表达CEACAM5;2)采用FCM发现,经凝血酶刺激血小板活化后,血小板CEACAM5表达水平较静息血小板显着升高(P<0.01)。2.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CEACAM5水平、心肌坏死标志物和BNP的相关性研究1)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水平与血清CEACAM5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3)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水平与cTnI、CKMB、MYO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4)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水平与BNP呈显着正相关(P<0.05)。3.血小板CEACAM5水平对ACS的预测和诊断价值1)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cTnI影响,可能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经ROC曲线验证,血小板CEACAM5水平可用于诊断A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8.7%)和特异性(75%),且血小板CEACAM5水平与cTnI检测联合后较单独cTnI检测敏感性显着升高,由60%升高至93%,而特异性有所降低,由95%降至75%(P<0.01);3)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水平和CD62P水平呈正相关(P<0.01)。4.rhCEACAM5对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4.1 rhCEACAM5对多种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1)rhCEACAM5可抑制低剂量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且呈剂量依赖型,5 μg/ml和10 μg/ml的rhCEACAM5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达70%和 94%;2)rhCEACAM5可抑制低剂量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且呈剂量依赖型,10 μg/ml的rhCEACAM5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可达78%;3)rhCEACAM5对高剂量凝血酶、胶原,以及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未见明显作用(P>0.05)。4.2 rhCEACAM5对血小板P-选择素释放及血小板-胶原粘附作用的影响1)rhCEACAM5可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释放(P<0.01),且呈剂量依赖型,2、5和10μg/ml的rhCEACAM5对P-选择素释放抑制率分别达 28%、40%和 53%;2)rhCEACAM5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释放未见明显影响(P>0.05);3)2、5、10 μg/ml的rhCEACAM5对血小板粘附于胶原基质未见明显作用(P>0.05)。5.MMP-2、-7、-9、-12对CEACAM5胞外段的体外酶切反应将 rhMMP-2、-7、-9、-12 与 rhCEACAM5 在 37℃共孵育后,未发现rhCEACAM5条带减弱现象,也未发现多余的蛋白质片段。[结论]1.人血小板可表达CEACAM5,其表达量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有关;2.血小板CEACAM5水平在诊断ACS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与cTnI联合后可显着提高cTnI对ACS诊断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有所降低;3.ACS患者血小板CEACAM5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cTnI影响,可能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4.血小板CEACAM5水平与BNP显着相关,可能用于预测心功能;5.血小板CEACAM5水平与血小板P-选择素释放显着相关,可能用于预测血小板活化;6.rhCEACMA5可抑制低剂量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以及血小板P-选择素释放,同时也可抑制低剂量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呈剂量依赖型;7.MMP-2、-7、-9、-12可能不能剪切CEACAM5胞外段。第二部分 多肽KM17对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目 的]与CEACAM5高度同源性的癌胚抗原相关粘附分子1(CEACAM1)也可表达于人血小板。虽然,第一部分研究发现MMP-2、-7、-9、-12可能不能通过剪切CEACAM5胞外段生成活性成分,从而影响血小板功能;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血小板CEACAM1经血小板活化后分泌的MMP-12剪切后可生成多个活性片段,其中多条片段可影响胶原途径的血小板功能,且均源自Ig C2或IgV样结构域,而对两结构域连接处多肽对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含CEACAM1 IgV和IgC2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的多肽KM17对血小板聚集、释放、粘附功能的影响。[方 法]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KM17对凝血酶、胶原、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diphosphate,ADP)等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KM17对ADP激活血小板后P-选择素释放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KM17对血小板在固化胶原上粘附作用的影响。[结 果]1.KM17对多种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1)KM17能显着促进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且呈剂量依赖型,50和100μM的KM17对血小板聚集促进率分别为31.4%和66%;2)KM17(10-100 μM)对AA、胶原以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未见明显影响(P>0.05)。2.KM17对血小板P-选择素释放及血小板-胶原粘附作用的影响1)KM17对ADP激活血小板后P-选择素释放水平未见明显影响(P>0.05);2)KM17对血小板静态粘附于胶原基质未见明显作用(P>0.05)。[结 论]1.多肽KM17可明显促进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呈剂量依赖型;2.多肽KM17对ADP活化血小板后P-选择素释放以及血小板-胶原静态粘附未见明显作用。第三部分 荧光多肽底物Site 84对MMP-2、-7、-9、-12酶活性检测的研究[目 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血小板CEACAM1胞外段经MMP-12剪切后可生成多个活性片段,即意味着CEACAM1胞外段氨基酸序列中可能存在多个MMP-12酶切位点,而包含MMP-12酶切位点合成的多肽有望用于MMPs酶活性的检测。本研究旨在探索CEACAM1源性多肽合成的荧光底物Site 84对MMP-2,-7,-9,-12酶活性的检测,以及探讨与MMP-12同为MMPs家族成员的MMP-7对CEACAM1胞外段(rhCEACAM1)的酶切情况。[方 法]采用荧光酶学法观察荧光多肽底物Site 84对MMP-2,-7,-9,-12酶活性的检测;采用体外酶切实验观察MMP-7对rhCEACAM1的剪切情况。[结 果]1.荧光多肽底物Site 84对MMP-2、-7、-9、-12酶活性的检测1)以Site 84为底物,可获得MMP-12、-7、-2的酶活力曲线,但未获得MMP-9的酶活力曲线;2)以Site 84为底物,可特异性检测明胶酶谱中MMP-2的酶活性,且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315μM,Kcat/Km=2565 M-1.S-1;2.MMP-7对CEACAM1胞外段(rhCEACAM1)的剪切情况将rhMMP-7与rhCEACAM1在37℃下共孵育后,可发现rhCEACAM1被降解,且呈剂量依赖型,在10kDa左右可见明显条带。[结 论]1.以Site 84为底物,可获得MMP-12、-7、-2的酶活力曲线;2.以Site 84为底物,可特异性检测MMPs明胶酶谱中MMP-2的酶活性;3.MMP-7可能与MMP-12一样,也可剪切CEACAM1胞外段。

二、血透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CD_(62P)水平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透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CD_(62P)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CD62P、CD63、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比较
    2.2 B组和C组患者不同项目间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2)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的表达及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其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2.2.1 CD62P
        2.2.2 CD63
        2.2.3 PMPS
        2.2.4 STLT-1
    2.3 抗血小板药物
        2.3.1 环氧酶抑制剂
        2.3.1.1 阿司匹林
        2.3.1.2 吲哚布芬
        2.3.2 ADP受体拮抗剂
        2.3.2.1 氯吡格雷
        2.3.2.2 替格瑞洛
        2.3.2.3 普拉格雷
        2.3.3 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拮抗剂
        2.3.3.1 替罗非班
        2.3.3.2 阿昔单抗
        2.3.4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4 总结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资料收集
        3.1.1 研究对象
        3.1.2 入组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研究流程
        3.1.5 实验观察指标
        3.1.6 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2 研究方法
        3.2.1 治疗方法及药物管理
        3.2.2 标本采集与处理
        3.2.3 CD62P水平测定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描述
        4.1.1 ACI组与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4.1.2 阿司匹林组与吲哚布芬组临床资料比较
    4.2 阿司匹林组与吲哚布芬组治疗有效性比较
    4.3 阿司匹林组与吲哚布芬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4.4 对比正常对照组
    4.5 对比不伴高血压组对照组
    4.6 对比不伴糖尿病组
    4.7 对比不伴高脂血症组
    4.8 阿司匹林组对比吲哚布芬组治疗后 CD62p 的表达水平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3)创伤弧菌溶细胞素激活血小板并参与引起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创伤弧菌的基本介绍
        1.1.2 创伤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1.3 脓毒症与血小板的联系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创伤弧菌与酒精性肝病
        1.2.2 血小板活化相关信号通路
        1.2.3 创伤弧菌与血小板互作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创伤弧菌感染模型的转录组及血小板活化分析
    2.1 试剂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3.1 小鼠ALD模型的造模评价
        2.3.2 小鼠感染模型的转录组分析
        2.3.3 小鼠感染模型中血小板活化的相关评价
        2.3.4 小鼠感染模型中血小板活化与PCT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创伤弧菌激活人血小板的分子机制
    3.1 试剂与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3.1 YJ016 分泌上清可激活人血小板表达CD62P
        3.3.2 VVH是创伤弧菌激活人血小板的主要刺激元
        3.3.3 VVH的溶血活性和对人血小板的作用
        3.3.4 VVH可刺激人血小板释放CD62P和微囊泡
        3.3.5 VVH可诱导人全血中PNC的形成
        3.3.6 U73122、ML-7 可抑制VVH激活人血小板
        3.3.7 VVH激活人血小板依赖细胞外Ca~(2+)
        3.3.8 BPTU、OxPAPC、阿司匹林不能抑制VVH激活人血小板
    3.4 讨论
第四章 VVH在体内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4.1 试剂与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3.1 野生型与vvhA基因敲除株感染12及72 h后的细胞因子
        4.3.2 野生型与vvhA敲除株感染 12h后的 PCT及血液细菌载量
        4.3.3 野生型与 vvhA 敲除株感染12h后的血小板活化水平
        4.3.4 体内感染血小板活化指标与炎症因子及PCT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讨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
主要简历
致谢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及FIB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及分组
        1.2 排除标准
    2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
        2.1 实验材料:
        2.2 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标本采集
        3.2 标本的保存
        3.3 血小板PAC-1、CD62P的测定
    4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分析CD62p、PAC-1标准品曲线与测量值
    5 统计学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间比较
讨论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概念
    2 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
    3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4 纤维蛋白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活化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斑块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及CD62p在急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人参二醇的止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人参中止血成分筛选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人参提取物的提取
        2.2 人参总酚酸和人参总皂苷的提取
        2.3 人参各组分提取物成分定性鉴别
        2.4 人参皂苷元标准品纯度测定
        2.5 人参中止血成分筛选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含量测定
        3.2 人参各组分提取物成分定性鉴别结果
        3.3 人参皂苷元纯度分析
        3.4 人参各组分提取物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度的作用
        3.5 人参皂苷、皂苷元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度的作用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人参二醇对鼠凝血功能的作用及止血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小鼠断尾和肝划痕出血时间测定
        2.2 大鼠血常规的检测
        2.3 凝血四项的测定
        2.4 洗涤血小板的制备
        2.5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2.6 ELISA法检测大鼠血小板cAMP和cGMP含量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人参二醇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3.2 人参二醇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3.3 人参二醇对大鼠凝血四项的影响
        3.4 人参二醇对洗涤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3.5 人参二醇对大鼠血小板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人参二醇诱导人血小板聚集及其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洗涤血小板的制备
        2.2 血小板聚集率和ATP释放检测
        2.3 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测定
        2.4 ELISA法检测人血小板cAMP和cGMP含量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CD62P)表达率和糖蛋白Ⅱb/Ⅲa(PAC-1)结合率
        2.6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人参二醇促进洗涤人血小板聚集
        3.2 人参二醇促进洗涤人血小板Ca~(2+)内流、颗粒物质释放、增加CD62P表达率和PAC-1结合率
        3.3 VP抑制人参二醇诱导的ATP释放、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3.4 人参二醇对人血小板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3.5 人参二醇对血小板内信号转导的作用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川芎嗪通过P2Y12受体信号通路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P2Y_(12)受体介导的抗血小板活化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川芎嗪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相关信号通路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中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的Meta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川芎嗪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川芎嗪抗血小板活化作用机制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7)丙泊酚对烧伤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图

(8)富血小板血浆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主要仪器及试剂
        1.1.5 麻醉方法
        1.1.6 血液分离方法
        1.1.7 手术方法与体外循环方法
        1.1.8 输血原则
        1.1.9 观察指标
        1.1.10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资料
        1.2.2 术中情况比较
        1.2.3 术中输血情况比较
        1.2.4 术后情况比较
    1.3 讨论
    1.4 小结
二、不同温度、保存时间对富血小板血浆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1.2 标本采集和保存
        2.1.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1.4 试剂盒组成
        2.1.5 ELISA法原理
        2.1.6 实验步骤
        2.1.7 统计处理
    2.2 结果
        2.2.1 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PAC-1 水平变化的比较
        2.2.2 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水平变化的比较
        2.2.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2.5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富血小板血浆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脂多糖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成熟血小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不同剂量rhTPO对LPS所致TCP小鼠的治疗作用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主要试剂
        1.1.3 实验相关仪器设备
        1.1.4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1.1.5 标本采集
        1.1.6 观察指标
        1.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1.2 结果
        1.2.1 rhTPO对LPS所致TCP小鼠PLT计数的影响
        1.2.2 rhTPO对LPS所致TCP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1.3 讨论
    1.4 小结
二、rhTPO对LPS所致TCP小鼠成熟血小板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相关仪器设备
        2.1.4 实验动物分组及药物干预
        2.1.5 标本采集
        2.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rhTPO对LPS所致TCP小鼠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2.2.2 rhTPO对LPS所致TCP小鼠血小板脏器内扣押的影响
        2.2.3 rhTPO对LPS所致TCP小鼠血小板焦亡的影响
    2.3 讨论
        2.3.1 rhTPO与成熟血小板活化的关系
        2.3.2 rhTPO与血小板脏器内扣押的关系
        2.3.3 rhTPO与血小板焦亡的关系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小板与脓毒症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血小板CEACAM5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及相关多肽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血小板CEACAM5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多肽KM17对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荧光多肽底物Site 84对MMP-2、-7、-9、-12酶活性检测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性
附录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血透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CD_(62P)水平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CD62P、CD63、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J]. 钟小燕,杨枫,钟晓容,王明哲. 中外医疗, 2021(29)
  • [2]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的表达及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其影响的研究[D]. 郭娇娇. 吉林大学, 2021(01)
  • [3]创伤弧菌溶细胞素激活血小板并参与引起脓毒症的机制研究[D]. 凤梓涵. 军事科学院, 2021
  •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及FIB表达的研究[D]. 达尼亚尔·泰来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人参二醇的止血作用研究[D]. 宿文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川芎嗪通过P2Y12受体信号通路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 官宝怡.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丙泊酚对烧伤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D]. 王生超. 佳木斯大学, 2020(03)
  • [8]富血小板血浆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D]. 王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脂多糖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成熟血小板的影响[D]. 蒋佳维.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血小板CEACAM5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价值及相关多肽的功能研究[D]. 万雯.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标签:;  ;  ;  ;  ;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CD_(62P)水平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