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悬辊式磨粉机铲刀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1](2018)在《雷蒙磨的磨碎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雷蒙磨主要用于工业上,主要是用作非金属矿物的磨碎,在经过雷蒙磨的磨碎作用后,所得到的产品粒度大致在为325-400之间。近年来,市场上对于非金属矿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于将非金属矿物磨成细粉也就有了更高的祈求,所以雷蒙磨的使用范围也是越来越广,而对于雷蒙磨磨碎机理进行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下面将从碰撞理论和运动学理论角度,研究雷蒙磨实际冲击破碎力对粉碎效率的影响,对雷蒙磨的磨碎机理进行进一步的揭示。
张伟伟,王赞斌,臧营[2](2018)在《新型立式磨粉机结构和性能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磨粉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企业对磨粉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一种新型的立式磨粉机为例,介绍了该磨粉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各项性能的具体参数,包括入料的颗粒度、液压力、磨盘的直径等数据内容。还对磨粉机耐磨部件的更换方法进行了讨论。
王海鹏[3](2017)在《立磨磨辊的粉磨与力学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矿山开采、水泥、冶金等行业的发展,粉磨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立磨作为一种粉磨设备,以其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和易损件寿命长等优点日益受到行业关注。国外对立磨已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研究与设计经验,并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产品整体工作性能较好,但价格昂贵并且维护成本很高;国内企业基本都是通过类比设计的方法对国外成型产品加以仿制,理论研究偏少,产品往往存在着能耗过高、工作效率偏低的问题。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立足现有立磨制造技术与研究成果,针对立磨在设计及使用中所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运用最新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首先对主流的粉磨理论进行总结,并将轮胎辊与锥型辊两种工程常用的磨辊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最新的粉磨理论对两种磨辊在工作中的应力分布进行数学建模,并在Matlab环境下编写了分析程序。经过分析,得到在不同的磨辊倾角、研磨力与料层厚度下两种磨辊的应力分布特点,同时又对两种磨辊在相同工作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轮胎辊在工作中的受力分布比锥型辊更为均匀,应力峰值更小,有更好的工作特性。本文对典型立磨的液压加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并在AMESim环境下建立了液压系统保压过程的仿真模型,运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蓄能器容积、蓄能器充气压力、连接油管直径等关键参数对液压系统保压能力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料层厚度变化对液压系统工作特性的影响。最后针对传统磨辊轴重量过重、加工工艺性差的问题,将磨辊轴由实心结构改为空心焊接结构,在ANSYS Workbench环境下对新型磨辊轴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得到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及变形分布,通过与实心磨辊轴的对比,确认其最大应力与最大变形量满足使用要求。然后又通过nCode Design Life软件计算得到磨辊轴在工作载荷下的疲劳寿命,确定了满足疲劳寿命要求的空心磨辊轴的最小壁厚。本文的研究与分析结果为立磨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方法与设计依据,同时具有较高的指导立磨生产的工程应用价值。
董攀辉[4](2014)在《新型盘辊式磨粉机及其关键部件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粉磨工程在当今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盘辊式磨粉机作为粉磨工程中的重要设备,因其高效节能、运行稳定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在粉磨行业应用广泛。本文根据首钢集团工业固废物粉煤灰再利用项目,研制了一种新型盘辊式磨粉机。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磨粉机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研究,尤其对现有磨粉机的功能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确立了立式磨粉机是当今粉磨工程中的主流粉磨设备。通过对立式磨粉机粉磨机理和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依据项目中待磨物料粒度细和磨机处理量大等客观要求,本文研制出“一盘托六辊”独特粉磨设备。通过对物料在磨盘上的运动研究,得出了新型盘辊式磨粉机的磨盘尺寸、磨辊尺寸、辊压、转速以及咬入角等关键性能参数。其次,本文针对磨粉机的关键问题及项目要求,研制了四种新型关键部件:通过对国内外立式磨粉机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结合耐磨部件易磨损、更换不便等问题,本文研制了新型磨辊快速移出机构,该机构可自动将磨辊旋转出磨机外部,以实现磨损部件的快速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磨盘与磨辊之间间隙调节是当今粉磨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多种调节方案,研制出新型间隙无级调节机构,可方便快捷地调节间隙,保证磨粉机正常工作,缩短停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该项目中磨粉机碾磨后的物料粒度细,物料易进入磨辊内腔,导致磨辊失效,为此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气密机构,提高了磨辊的使用寿命;为解决磨盘上落料清理问题,本文研制出自动排料机构,使从磨盘上遗落的物料自动地排到磨机外部,避免了停机清理落料的麻烦。最后,本文对关键件磨辊轴的复杂受力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在实际工况下磨辊轴所受的最大作用力。运用ANSYS对其进行FEA分析和优化设计,使其达到质量最轻,结构最优,同时确保在磨粉过程中磨辊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该新型盘辊式磨粉机已于2014年3月25号在首钢集团试车成功,本文对磨粉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研发同类粉磨设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程坤[5](2007)在《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磁选是在不均匀磁场中利用矿物之间的磁性差异而使不同矿物实现分离的一种选矿方法。由于磁选具有流程简单、经济、有效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黑色金属矿石的选别:有色和稀有金属矿石的精选:重介质选矿中介质的回收:从非金属矿物原料中除去含铁杂质,保护破碎机和其它设备;从冶炼生产的钢渣中回收废钢以及从生产和生活污水中除去污染物等领域。磁选设备按照选分介质可分为干式磁选机和湿式磁选机。后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磁选设备。针对我国矿石具有“贫、细、杂”的特点,许多矿区地处干旱缺水或严寒地区,以及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研制符合我国实情,能够选别细粒矿石、尽可能减轻对水资源污染破坏的新型干式磁选设备具有十分显着的经济社会意义。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是针对细粒入选物料,在下部给矿的方式下,使其在气流作用下进入分选空间,在矿粒处于松散状态下,因受力和运动轨迹不同而达到分选目的。设备主要由给矿系统、供风系统、管道系统、分选系统、动力及调节系统和排矿系统所组成。本文研究了悬浮于气流中的细粒矿石受力和运动的情况;分析了在垂直及弯曲管道中细粒矿石的运动状态;研究了磁性颗粒和非磁性矿粒(或弱磁性矿粒)在弱磁场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分析得出了其不同的运动轨迹;研制出了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的设备装置,并利用该设备进行了矿物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效果。从试验结果来看,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作为一种新的干式选别设备能够在矿物分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在磁选过程中,矿粒主要受到磁力和机械力的作用,磁性不同的矿粒因受到不同的磁场力作用,沿着不同的路径运动。磁性矿粒和非磁性矿粒(或弱磁性矿粒)的运动路径由作用在这些矿粒上的磁力和所有机械力的比值来决定。2.钕铁硼永磁材料因磁性能高,机械性能良好,不含战略金属钴、镍,相对价格较低,而被广泛使用。本研究将其与价格更低廉的铁氧体进行合理配置,得到了磁场性能明显改善、能够满足选别要求的磁系。3.悬浮于气流中的细粒矿石所受到的力有气流对矿粒的曳引阻力、矿粒所受的重力、浮力、压力梯度力、Magnus效应升力、Saffman升力、虚假质量力、Basset力、接触点的力,在弯曲管道中还受到离心力作用。4.本文分析研究了入选矿粒在选别过程中三个阶段的受力情况。第一个为矿粒在气流中垂直运动的阶段,第二个为矿粒刚进入磁场有效范围的阶段,第三个为矿粒在磁场中的分选阶段。5.悬浮于气流中的细粒矿物因矿石本身的粒度、质量、形状、密度、体积的不同,矿粒间相互摩擦作用以及气流场中速度梯度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其运动轨迹各不相同,从而为分选提供了条件。6.本文对入选矿粒在设备中的运动进行了数值分析。推导出在无外加磁场作用下,悬浮于气流中的矿粒群在垂直管道中的运动轨迹方程,分析了单颗粒矿物在弯管内运动的受力情况,得到了颗粒由下往上至稳定段所需时间和上升距离的关系;研究了颗粒群在悬浮状态下由水平管道向垂直上升管道过渡的弯管部分,其速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关系,得到了关系方程:研究了非磁性矿粒由水平管道向垂直管道运动时其颗粒群速度随时间、距离的变化关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在Lagrangian坐标系中建立起了颗粒在选别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方程式。7.本文根据原理分析研制出了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并对该设备的磁系材料选择、磁系磁场特性、磨矿设备的选择、管道的设计、分选区域的设计、转筒转速调节设备的选用及出矿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各组成系统的设备及结构参数。8.本文利用研制的干式磁选设备进行了矿物分选实验。通过对入选物料粒度组成,供风系统风压、给矿量、磁选区域结构与分选效果的关系研究,确定了选别的最佳条件,并在最佳选别条件下对矿物进行了分选试验。9.本文利用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所进行的矿物试验与湿式筒式磁选试验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在入选物料粒级范围、给矿量、磁场强度等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悬浮磁选所得的精矿品位比湿式磁选低1.91%,精矿回收率高0.61%的结论。分析悬浮干式磁选与湿式磁选在选别上略有差异的原因,一是湿式磁选是以水作为分选介质,因此在湿式分选过程中入选物料在水流和磁性交替的磁系产生的变化磁场中进行磁翻滚运动,使得部分脉石矿物被清除出来,从而提高了精矿产品质量:而在悬浮干式磁选中虽然磁系也是极性交替使吸附矿粒群产生磁翻动,但气流的“清除”作用要低于水流的“清除”作用。二是在湿式磁选中非磁性矿物(或弱磁性矿物)是在水流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槽体底部,然后排出,再次被夹带的几率较小;悬浮磁选过程中的非磁性矿物(或弱磁性矿物)在气流作用下向上运动,其自身重力方向向下,在湍流的作用下再次被夹带的几率较大,从而造成精矿指标的下降。
王卫辰[6](2000)在《悬辊式磨粉机铲刀设计》文中研究表明
张夕元,谢国宝,顾美芬,徐长白[7](1999)在《S3R3216摆式磨粉机研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3R3216摆式磨粉机,参照国外同类机型的原理和结构:用可调弹簧力作为工作压力,可随原料的性能改变工作压力的大小;利用磨盘与磨辊线速度差对原料产生剪切作用,增强磨粉效率;利用磨圈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形成均匀的料层;主机与减速器间用刚性连轴器传递动力,提高传动效率;采用可靠的骨架油封和浸油润滑,加强主轴润滑和密封效果;磨辊结构用全密封润滑,增加可靠性。
段新豪,张保全[8](1998)在《新型悬辊式磨粉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梁孟详[9](1996)在《降低入磨粒度 提高雷蒙机产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降低入磨物料粒度,提高雷蒙机产量,降低电耗与设备的磨损。
徐樟松,刘晓林[10](1990)在《提高悬辊式磨粉机产量的经验》文中指出本文总结了使用悬辊式磨粉机研磨磷矿过程中,提高单机产量,提高开车率和回收率,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一些改进和经验。
二、悬辊式磨粉机铲刀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悬辊式磨粉机铲刀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雷蒙磨的磨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雷蒙磨的结构和工作机理 |
3 雷蒙磨的破碎力影响因素分析 |
4 结束语 |
(2)新型立式磨粉机结构和性能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立式磨粉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2 新型立式磨粉机耐磨材料的更换方法 |
3 新型立式磨粉机的参数设计及结构性能设计 |
4 结论 |
(3)立磨磨辊的粉磨与力学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磨粉机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主要研究方向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轮胎辊与锥型辊的分析比较 |
2.1 引言 |
2.2 粉磨理论研究概述 |
2.2.1 粉磨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
2.2.2 三个粉碎原理 |
2.2.3 层压粉碎理论 |
2.2.4 微分剪切理论[22] |
2.3 粉磨方案研究 |
2.4 轮胎辊受力分析[26] |
2.4.1 数学模型 |
2.4.2 程序处理 |
2.4.3 结果分析 |
2.5 锥型辊受力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立磨液压系统分析研究 |
3.1 引言 |
3.2 典型立磨液压系统原理分析 |
3.3 基于AMESim的液压系统保压能力分析 |
3.3.1 AMESim仿真软件介绍 |
3.3.2 蓄能器保压过程理论分析[34] |
3.3.3 液压回路建模 |
3.3.4 液压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磨辊轴的优化设计与静强度分析 |
4.1 典型磨辊结构分析 |
4.2 磨辊轴的优化设计 |
4.3 磨辊轴有限元分析 |
4.3.1 有限单元法简介 |
4.3.2 有限单元法分析步骤 |
4.3.3 ANSYS Workbench简介 |
4.3.4 分析模型创建 |
4.4 仿真计算[44] |
4.4.1 应力分析对比 |
4.4.2 变形分析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5 磨辊轴的疲劳寿命分析 |
5.1 疲劳的定义与特征 |
5.2 疲劳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
5.2.1 疲劳的分类 |
5.2.2 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 |
5.3 基于nCode DesignLife的磨辊轴疲劳寿命分析 |
5.3.1 nCode DesignLife简介 |
5.3.2 40Cr钢的材料疲劳性能 |
5.3.3 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新型盘辊式磨粉机及其关键部件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磨粉机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新型盘辊式磨粉机研究 |
2.1 粉磨技术及理论研究现状 |
2.1.1 粉磨技术 |
2.1.2 粉磨理论 |
2.2 粉磨工艺流程 |
2.3 整体粉磨方案研究 |
2.3.1 粉磨方案 |
2.3.2 磨辊数量 |
2.4 磨盘上物料的运动研究 |
2.4.1 在磨盘上物料的运动轨迹 |
2.4.2 磨盘上物料的受力分析 |
2.4.3 磨盘转速 |
2.5 磨盘、磨辊设计方案研究 |
2.5.1 磨盘设计 |
2.5.2 磨辊设计 |
2.6 整体磨粉机结构确立 |
2.7 本章小结 |
3 关键结构件的研发 |
3.1 磨辊快速移出机构 |
3.1.1 粉磨加载方案研究 |
3.1.2 磨辊快速移出机构的研发 |
3.2 粉磨间隙无级调节机构 |
3.2.1 料床厚度 |
3.2.2 粉磨间隙无级可调机构 |
3.3 磨辊气密机构 |
3.4 自动排料机构 |
3.5 本章小结 |
4 关键部件悬臂磨辊的受力研究 |
4.1 悬臂磨辊轴的设计 |
4.2 磨辊压力分析 |
4.3 磨辊轴受力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关键零部件悬臂磨辊轴的有限元分析 |
5.1 有限元分析原理及软件 |
5.1.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5.1.2 ANSYS Workbench 功能简介 |
5.1.3 悬臂磨辊轴有限元分析的可行性 |
5.2 悬臂磨辊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1 悬臂磨辊轴有限元模型的简化与假设 |
5.2.2 材料属性设置 |
5.2.3 网格划分 |
5.2.4 约束和载荷的施加 |
5.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5.4 悬臂磨辊轴的优化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湿式磁选设备 |
1.1.1 湿式弱磁场磁选设备 |
1.1.2 湿式强磁场磁选设备 |
1.2 干式磁选设备 |
1.2.1 干式弱磁场磁选机 |
1.2.2 干式强磁场磁选机 |
1.3 高梯度磁选设备 |
1.3.1 周期式高梯度磁选机 |
1.3.2 连续式高梯度磁选机 |
1.3.3 SLon型脉动高梯度磁选机 |
1.3.4 高梯度超导磁选机 |
1.4 其他类的磁选设备 |
1.4.1 磁力脱水槽 |
1.4.2 磁团聚重选机 |
1.4.3 脱磁器 |
1.4.4 磁选柱 |
1.4.5 脉动磁选机 |
1.4.6 磁水力旋流器 |
1.5 磁选设备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
1.5.1 加大预选抛废技术与设备的研究粒度 |
1.5.2 尤其重视磁铁矿精选设备的研究 |
1.5.3 传统筒式磁选机的改进 |
1.5.4 细粒弱磁性矿物分选磁选机的研究 |
1.5.5 超导磁选设备 |
1.5.6 发展方向 |
第二章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2.1 细粒分选及研究现状 |
2.1.1 细粒矿物分选 |
2.1.2 细粒矿物分选现状 |
2.2 悬浮干式磁选设备及理论现状 |
2.2.1 φ80周期式振动高梯度磁选机 |
2.2.2 SLon—1000振动高梯度磁选机 |
2.2.3 悬浮状态下小颗粒物料的干式磁选法 |
2.2.4 非金属除杂方面的研究 |
2.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三章 设备的设计 |
3.1 一般磁选设备的设计原则 |
3.2 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的设计原则 |
3.3 设备的磁系设计 |
3.3.1 磁性材料特性及其工作理论 |
3.3.1.1 磁性材料特性 |
3.3.1.2 永磁材料的自发磁化理论 |
3.3.2 磁选机的磁系设计 |
3.3.2.1 磁系主要参数的确定 |
3.3.2.2 磁系性能及选择 |
3.4 磨矿设备的选择和介绍 |
3.5 供风系统的选择和介绍 |
3.6 设备的管道设计 |
3.7 分选区间的设计 |
3.8 转筒转速调节设备的选用 |
3.9 出矿口的设计 |
3.10 设备整体图示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的选别过程机理分析 |
4.1 磁选及磁选机理 |
4.1.1 磁选的基本条件和方式 |
4.1.2 与磁选有关的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磁量 |
4.1.3 回收磁性矿粒所需磁力的计算 |
4.2 悬浮于气流中细粒矿物的受力分析 |
4.2.1 气流与细粒矿物的流动特性 |
4.2.2 细粒尺寸及其分布规律 |
4.2.3 气流对矿粒运动的曳引阻力 |
4.2.4 矿粒所受的重力和浮力 |
4.2.5 矿粒所受的压力梯度力 |
4.2.6 矿粒所受的Magnus效应升力 |
4.2.7 矿粒所受的Saffman升力 |
4.2.8 矿粒所受的虚假质量力 |
4.2.9 矿粒所受的Basset力 |
4.2.10 矿粒所受接触点的力 |
4.2.11 矿粒所受的离心力 |
4.2.12 矿粒所受的磁场力 |
4.3 矿粒在设备中各阶段受力分析 |
4.4 悬浮细粒在设备中的数值分析 |
4.4.1 细粒在管内流动的特点 |
4.4.2 垂直管内细粒运动的数值分析 |
4.4.3 悬浮矿粒在磁场的运动数值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设备的矿物分选试验 |
5.1 条件试验选用矿样及其性质 |
5.1.1 矿石的元素分析 |
5.1.2 矿石的粒度组成 |
5.2 采用悬浮干式磁选设备进行的条件试验 |
5.2.1 磨矿条件试验 |
5.2.2 供风系统风压与分选效果的关系 |
5.2.3 给矿量与分选效果的关系 |
5.2.4 磁选区域的条件与分选效果的关系 |
5.2.4.1 磁偏角与分选效果的关系 |
5.2.4.2 内筒转速与分选效果的关系 |
5.2.5 最优条件的选择和试验结果 |
5.3 采用湿式筒式磁选机对矿石进行选别的试验 |
5.4 试验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发表论文目录) |
四、悬辊式磨粉机铲刀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雷蒙磨的磨碎机理研究[J]. 王伟.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1)
- [2]新型立式磨粉机结构和性能的分析与研究[J]. 张伟伟,王赞斌,臧营. 世界有色金属, 2018(03)
- [3]立磨磨辊的粉磨与力学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D]. 王海鹏. 郑州大学, 2017(11)
- [4]新型盘辊式磨粉机及其关键部件的分析研究[D]. 董攀辉. 郑州大学, 2014(02)
- [5]干式弱磁场气流悬浮磁选机的研制[D]. 程坤.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6]悬辊式磨粉机铲刀设计[J]. 王卫辰. 矿山机械, 2000(01)
- [7]S3R3216摆式磨粉机研制与开发[J]. 张夕元,谢国宝,顾美芬,徐长白.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1999(05)
- [8]新型悬辊式磨粉机研究[J]. 段新豪,张保全. 矿山机械, 1998(04)
- [9]降低入磨粒度 提高雷蒙机产量[J]. 梁孟详. 陶瓷工程, 1996(04)
- [10]提高悬辊式磨粉机产量的经验[J]. 徐樟松,刘晓林. 化肥工业, 1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