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耳定律》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刘作志[1](2021)在《基于DIS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数字化成为重要趋势之一,与信息技术革命相伴而生的数字化实验已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我国,数字化实验也已出现二十余年,但数字化实验至今也没有深入初中物理课堂。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数字化实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缺乏与其它课程资源的整合。论文主要从技术、活动、课程三个层面,就基于DIS的实验课程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引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和方法,界定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陈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数字化实验及教学研究情况的文献调查,通过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从纵向上了解了数字化实验及其教学研究的历史脉络与前沿动态;从横向上把握各类新兴数字化实验模式的特征及其教学应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本地和全国两组样本,对一线初中物理教师的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整合情况做了问卷;比照两组样本,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特别是数字化实验资源应用的现状与问题。第三部分是对各类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尝试建立了各类数字化实验模式的比较指标体系,对六种数字化实验模式进行了定量比较;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三类实验课程资源的教学价值进行了定性比较。第四部分是整合实验课程资源的行动研究,探索了基于技术的数字化实验资源整合,基于活动的三类实验课程资源整合,基于项目化课程的实验资源整合三条路径,并根据具体的行动实践案例提出了相应的整合策略。论文在最后对本研究的结论做了总结,对研究过程做了反思,并对课题研究的前景做了展望。
杜粉丽[2](2021)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研究 ——以初中物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梓君[3](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极大的丰富了当今课堂教学手段。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拓宽学生的眼界。通过学生多角度、多感官、近距离的观察,多方位的参与,多层次的体验,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鉴于此,本研究以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育理论、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等为理论工具,通过走访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学生,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在物理规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但对体验式教学一知半解;能够知道教学需要拓展课本外的知识内容,但是很难融合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充满热情,但是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科学方法存在畏难情绪。这些问题都影响物理规律教学的教学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实施的原则和策略,并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流程。本文的突出工作有:根据建构的教学原则、教学实施策略,挑选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初中物理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焦耳定律》,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最终结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课堂的原则和实施策略,设计的案例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规律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的解决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课堂中遇到的难题。希望它能促进体验式教学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广大物理教师的物理规律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胡华愉[4](2021)在《高中物理数字化传感器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智慧[5](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问题驱动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文中研究表明自核心素养一词进入到教育领域后,物理核心素养也随后被提出,并且物理核心素养现如今被作为学校培养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笔者对新课标进行了研读后确定研究课题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合适的问题启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查找以及阅读,结合实习经验中与教师和学生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物理概念教学的普遍反映,使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制定教学设计和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全部知识讲解给学生听,当遇到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时,教师会花大量时间重复讲,却很少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习惯。事实上,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有关,并直接影响着学生本身掌握物理知识的程度。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论文分为七章,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对核心素养与问题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概念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二是问题驱动式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与过程,针对实习学校学生以及物理教材编写有关电学部分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方式如下: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标准设定教学目标,通过课前完成任务单的方式对知识建立基本的框架,课上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与思维的建构,最后通过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高效学习。三是对概念教学实践的分析、结论与反思。基于上述内容,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问题驱动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动机,形成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李璐璐[6](2021)在《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学习物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问题,但是效果不佳。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较随意、指向性不明、关联性较差,导致学生答非所问,难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根据相关研究,问题链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为此研究如何有效设计问题链以培养初中生的物理科学思维。通过文献研读,根据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和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存在无目标性、无关联性等不足,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提出了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流程和初步策略。运用问题链设计的流程和策略,设计了三个初中物理教学实例,并于甘肃省秦安县X初中进行了教学实践,根据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检验了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的初步策略。基于初步设计策略的实践效果和相关教学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情境﹣问题策略,问题﹣结构策略,追问﹣聚焦策略,思维﹣建构策略和方法﹣类比策略;提出了相应的运用建议,最后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本文研究的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对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陈孟洲[7](2021)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精心设计的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具有简短灵活、便捷共享的特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深化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因此物理微课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如何让微课设计更加合理、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引入美国学者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将对应动机激发策略融入到微课设计中,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动机,提升微课使用效果。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物理微课设计进行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对研究过程进行规划;第二章分别对微课和ARCS动机模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说明微课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ARCS动机模型的发展过程和具体内涵进行总结;第三章进行具体设计,明确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物理微课设计总流程、设计策略,制定出微课设计总模板,并编制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第四章则以学生前期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为基础,设计出《焦耳定律》、《磁场磁感线》等五个案例,展示了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全过程;第五章通过后测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对微课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便于继续完善微课设计;第六章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物理微课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具体表现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促进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辅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增强其自信心和满足感。
滕立青[8](202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颁布后,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随之启动。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提高了物理实验的地位。为有效促进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在微调目前课堂授课形式的基础上,面向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研究小组合作模式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本文前三章为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首先,研究了新版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解释及要求和小组合作模式的发展背景以及当前课改要求和发展需要,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通过对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模式的概念以及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的描述,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接着,对小组合作形式和科学探究中五种能力培养的研究历程做了具体阐述。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了本文所要研究的有关科学探究方面的五个维度,分别是: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结果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估的能力。然后根据所要研究的维度,设计了五份高二上学期电学教案:测量导体电阻率、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导体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并对教学实践所用的两份教案作了详细阐述。本文的第四章主要是对教学实践后进行的问卷调查、活动后测试和问卷访谈以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利用问卷和测试题得到的信息均用了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做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完善但不注重细节,操作能力强但仪器使用不熟练,能处理数据但方法单一,能得出实验结论但结论不完善,能进行交流和简单的反思但部分学生反思评价能力不足。详细分析第四章后,本文的第五章提出了培养学生五个维度方面的教学策略。利用问题细化策略,将大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关的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对所设计的方案及时进行交流总结;通过提前讲解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小组成员相互指导实验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提前多方面训练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制定交流讨论规则,维持小组秩序,全员参与交流,以及引导学生通过评价过程自觉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本文的最后总结了整个研究过程,点明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表明了笔者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谢秋月[9](2021)在《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文中提出HPS(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教育即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教育,在东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属于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将HPS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是为了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进而培养其科学素养。我国对HPS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教育改革对科学本质的切实要求,以及最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核心素养的有力倡导,将HPS融入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此前提下,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了人教版(2019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一到必修三中HPS内容的分布与数量,以教材指导教学,明确各章节引入HPS内容的情况,进而开展教学设计;运用问卷调査法,分别对多地高中学段学生及教师进行了HP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开展HPS教育能促进物理成绩及物理素养提升,希望物理课堂的活动能更加丰富,例如设计一些实验或演示环节;教师也普遍认为HPS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素养,肯定了HPS教育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科学本质观的作用,但是物理教学中开展HPS教育的程度不够,而开展HPS教育的主要困难是教学方式的设计和选择,所以教师们都希望获得教学方式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说,各册物理教材中的HPS内容侧重点分布有所不同,第一册侧重于科学社会学内容,第二册侧重于科学史内容,而第三册各部分内容较为均衡,相较于其他版本教材,HPS内容更加丰富;大部分物理教师的HPS教育知识储备严重缺乏,不太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开发多种教学方式来为课堂注入活力,使HPS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基于对教材和问卷的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尝试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案例,并分析设计意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司宇洁[10](2020)在《DIS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传统实验方式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它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最直接的手段、最真实的经验和最感性的材料。但传统实验方式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实验器材源于生活、较为粗糙,基本上只能定性的说明物理规律和定律,即使能够定量测量,实验误差也较大,实验结果常常不能使人信服。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实验器材的发明和更新。上世纪末,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分析软件为一体的数字化实验系统应运而生。它克服了传统实验器材数据采集不准确、实时性弱、数据处理时间长等困难,为高效的课堂实验带来了希望。本课题主要利用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文献调查法,依托有意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以及信息加工理论,吸收国内外开展数字化实验和自制教具的有益经验和成果,利用朗威数字化实验器材,对现行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进行研究,动手完成初、高中物理已有的一些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中的数字化展示。演示实验有高中阶段的静摩擦力、超重失重现象、弹簧振子和单摆图像、阻尼振动图像、自感现象、DIS代替示波器显示波形、电容器的充放电、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及初中阶段的焦耳定律和电磁感应现象。探究性实验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楞次定律。验证性实验有自由落体运动、向心力的表达式。测定性实验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在研究过程中,扩大数字化信息系统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积累数字化实验的经验,做好照片或视频材料的收集,并对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文字材料进行了整理。DIS成功地克服了传统物理实验器材的诸多弊端,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全面整合。先进的采集技术能够迅速及时的采集实验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精确测量,减小实验误差,把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测量一些传统仪器无法测量的物理量,具有很强的拓展性。然而,数字化信息实验系统走进物理课堂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操作系统上要求使用者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精确度较高、数据处理速度快、结果数字化,会削弱对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部分学校白板系统需要升级换代,分析不同物理实验以传统形式呈现或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的优劣。本课题探索出了优化改进的一些有效策略,提高了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将这些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实施推广,为广大中学物理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提供帮助。新课程、新材料和新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学物理教学,运用整合、创新的策略,加强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实验的有机结合,对丰富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二、《焦耳定律》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焦耳定律》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IS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问题提出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国内外数字化实验及其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国内外数字化实验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国内外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情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应用情况调查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论与交叉分析 |
第四章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各种数字化实验模式的比较 |
第二节 几类实验课程资源教学价值的比较 |
第五章 整合实验课程资源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
第二节 基于技术的数字化实验资源整合 |
第三节 基于活动的三类实验资源整合 |
第四节 基于项目化课程的实验资源整合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一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应用情况调查 |
附录二 求生备忘录 |
附录三 工程规划表 |
致谢 |
(3)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体验式教学 |
2.1.3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布鲁纳的发现教育理论 |
2.3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
第3章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应用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方法 |
3.3 问卷调查 |
3.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3.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3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4 调查结论 |
第4章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原则及策略 |
4.1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
4.1.1 目的性原则 |
4.1.2 主体性原则 |
4.1.3 科学性原则 |
4.1.4 趣味性原则 |
4.1.5 生活性原则 |
4.2 核心素养下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策略 |
4.2.1 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情境体验,形成物理观念 |
4.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物理模型,培养科学思维 |
4.2.3 利用物理实验设置问题,体验科学探究 |
4.2.4 利用物理学史交流讨论,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 |
第5章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5.1 案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
5.1.1 教学分析 |
5.1.2 教学过程 |
5.1.3 案例反思 |
5.1.4 学生访谈 |
5.2 案例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
5.2.1 教学目标 |
5.2.2 教学片段 |
5.2.3 案例反思 |
5.2.4 学生访谈 |
5.3 案例三:焦耳定律 |
5.3.1 教学目标 |
5.3.2 教学片段 |
5.3.3 案例反思 |
5.3.4 学生访谈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A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教师问卷调查 |
附录 C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学生目标评价表 |
致谢 |
(5)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问题驱动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问题驱动教学的作用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认知主义理论 |
2.1.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2.1.2 奥苏泊尔认知同化理论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2.3 动机理论 |
2.4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3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 |
3.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
3.2 “问题驱动式”教学 |
第4章 问题驱动式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和过程 |
4.1 问题驱动、任务导向构建高效课堂 |
4.1.1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运用 |
4.1.2 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分析确定 |
4.1.3 选择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策略 |
4.2 主要教学策略 |
4.2.1 组织讲授与问题探究教学的策略 |
4.2.2 课堂问题的设计应遵循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原则 |
4.3 辅助教学策略 |
4.3.1 培养学习动机 |
4.3.2 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 |
第5章 研究内容 |
5.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电学教材分析 |
5.1.1 高中电学相关知识在新课程标准(2017 版)中的解读 |
5.1.2 从教材中提取物理核心素养 |
5.1.3 设计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 |
第6章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6.1 实践对象的选择 |
6.2 研究过程 |
6.2.1 关于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的问题意识的调查 |
6.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
6.2.3 教学实践效果评价与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对于物理问题意识调查问卷 |
附录2:学习任务单 |
致谢 |
(6)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1.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 |
2.问题链设计的现实困惑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科学思维 |
2.问题链 |
3.设计策略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国外相关研究 |
三、理论基础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探究 |
(一)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的科学思维 |
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思维要求 |
2.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思维特点 |
(二)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的一般流程 |
(三)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的设计策略 |
1.情境﹣问题策略 |
2.问题﹣结构策略 |
3.追问﹣聚焦策略 |
4.思维﹣建构策略 |
5.方法﹣类比策略 |
五、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教学实例 |
(一)教学实例 |
实例1:质量 |
实例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实例3:焦耳定律 |
(二)效果评价 |
1.教师评价 |
2.学生反馈 |
六、研究结论与运用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运用建议 |
七、研究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B 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微课文献综述 |
一、微课国外研究现状 |
二、微课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节 ARCS动机模型文献综述 |
一、ARCS动机模型国外研究现状 |
二、ARCS动机模型国内研究现状 |
三、微课与ARCS动机模型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 |
第一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总流程 |
第二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策略 |
第三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模式构建 |
一、微课前期分析模板构建 |
二、微课内容设计与制作模板构建 |
三、微课评价反馈模板构建 |
第四节 学生物理学习动机问卷设计 |
第五节 学生访谈设计 |
一、前期学生访谈设计 |
二、后期学生访谈设计 |
第四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案例 |
第一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前期准备 |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三、前期学生访谈分析 |
四、小结 |
第二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焦耳定律》微课设计 |
一、焦耳定律微课前期分析 |
二、焦耳定律微课内容设计与制作 |
三、焦耳定律微课评价反馈 |
第三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磁场磁感线》微课设计 |
一、磁场磁感线微课前期分析 |
二、磁场磁感线微课内容设计与制作 |
三、磁场磁感线微课评价反馈 |
第五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实践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实践问卷调查 |
一、关于“注意力”的前后对比 |
二、关于“相关性”的前后对比 |
三、关于“自信心”的前后对比 |
四、关于“满足感”的前后对比 |
第二节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实践效果访谈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物理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期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前期学生访谈实录 |
附录四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行星的运动》微课设计 |
附录五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微课设计 |
附录六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电容器的电容》微课设计 |
附录七 后期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八 后期学生访谈实录 |
致谢 |
(8)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问题提出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科学探究能力的界定 |
二、小组合作学习 |
三、理论基础 |
第六节 总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策略的研究综述 |
一、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研究综述 |
二、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研究综述 |
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综述 |
四、基于结果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研究综述 |
五、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估的能力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教学对象 |
第二节 建立学习小组 |
第三节 基于分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一、基于教学内容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设计维度分析 |
二、基于分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第四章 教学实践 |
第一节 教学实践 |
一、教学实践对象 |
二、教学实践过程 |
第二节 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实施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教学实践后测试 |
一、实践后测试题编制和编制调查对象 |
二、《测量导体电阻率》后测试结果分析 |
三、《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后测试结果分析 |
四、实践后测试结果总体分析 |
第四节 学生访谈分析 |
一、访谈内容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一、细化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
二、提前讲解实验仪器 |
三、多方面训练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
四、制定讨论秩序,通过评价培养自觉反思的习惯 |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学设计 |
附录二: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教学设计 |
附录三: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
附录四: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教学设计 |
附录五: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
附录六: 小组合作实验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七: 测量导体电阻率练习题 |
附录八: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练习题 |
附录九: 访谈提纲 |
附录十: 访谈实录 |
附录十一: 问卷统计 |
附录十二: 教学实践过程 |
致谢 |
(9)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HPS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HPS相关概念 |
2.1.1 科学史 |
2.1.2 科学哲学 |
2.1.3 科学社会学 |
2.1.4 科学本质 |
2.1.5 HPS教学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3 高中物理教材HPS教育内容分析 |
3.1 高中物理教材HPS教育内容的分类分析 |
3.2 高中物理教材HPS教育内容的分布分析 |
4 高中物理教学中HPS教育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问卷设计 |
4.2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
4.3 调查结果分析与总结 |
4.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3.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3.3 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
5 HPS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
5.1 教学案例设计(一)——《电学中的能量转化─焦耳定律》 |
5.2 教学案例设计(二)——《宇宙航行》 |
6 结论与反思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人教版(2019 版)高中物理教材中HPS内容及分类 |
附录2 学生问卷 |
附录3 教师问卷 |
致谢 |
(10)DIS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物理实验综述 |
2.1 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
2.2 中学物理实验综述 |
2.3 DIS物理实验综述 |
2.4 理论基础 |
3 DIS实验的设计 |
3.1 设计依据 |
3.2 设计原则 |
3.3 设计方案 |
4 DIS实验的应用实例 |
4.1 演示实验实例 |
4.2 探究性实验实例 |
4.3 验证性实验实例 |
4.4 测定性实验实例 |
4.5 DIS实验的优缺点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焦耳定律》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IS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整合研究[D]. 刘作志. 青岛大学, 2021
- [2]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研究 ——以初中物理为例[D]. 杜粉丽. 石河子大学, 2021
- [3]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梓君. 湖南理工学院, 2021
- [4]高中物理数字化传感器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D]. 胡华愉. 宁夏大学, 2021
- [5]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问题驱动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D]. 陈智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研究[D]. 李璐璐.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7]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D]. 陈孟洲.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8]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 滕立青.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9]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 谢秋月.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DIS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 司宇洁. 西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