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拟复脉饮辨证治疗过早搏动62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秉翰[1](2021)在《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根据王彦主任临床治疗室性室性早搏的中药处方,将处方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尽可能直观的呈现出导师对室性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经验方的拟定,可为后期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依据,结合导师临床辩治思路,分析导师对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通过使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4”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王彦主任医师门诊,治疗以中药汤剂治疗手段为主的室性早搏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共115人,收录其临床处方。使用数据挖掘对纳入处方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高频药物,分析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三方面的组方经验和用药特色,讨论总结此病的诊疗思路。通过使用“SPSS Statistics 24”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门诊和病房内,符合室性室性早搏的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片,一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方300ml,早晚两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于患者治疗前后中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和疗效,通过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一: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患者中以女性居多,患者年龄大多集中于24—60岁期间,发病高峰期时间从7月开始上升至12月为最多到1月逐渐回落,二十四节气里首诊人数以大雪、小雪、冬至、寒露节气为多。高频药物:前20位由高到低依此为川芎、丹参、茯苓、龙骨、牡蛎、赤芍、茯神、柏子仁、红花、首乌藤、天麻、酸枣仁、黄柏、黄芩、砂仁、珍珠母、白术、党参、黄芪。药物分类中常用以安神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行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导师治疗室性早搏善用寒、温、平性药物,药物中以苦、甘、辛味药物为常用药味,归经中以肝、胃、心、脾、肾经尤为常见。常用药物配伍:瓜蒌—薤白;天麻—钩藤;茯苓—泽泻;龙骨—牡蛎;黄柏—知母;砂仁—沉香;白芷—细辛;半夏—陈皮;茯神—酸枣仁;川芎—丹参—赤芍—红花。聚类新处方为:处方1:龙骨、牡蛎、珍珠母、紫石英、柏子仁、莲子心;处方2:党参、白术、茯神、黄芪、当归、首乌藤、合欢皮、酸枣仁、远志;处方3:玄参、太子参、五味子、甘草;处方4:瓜蒌、薤白、小通草、赤芍、红花、川芎、丹参、全蝎、浮小麦;处方5:天麻、钩藤、牛膝、黄柏,半夏、茯苓、陈皮、薏苡仁;处方6:砂仁、沉香、香附、白芍、黄连、延胡索、柴胡。研究二:一般患者资料中,性别、年龄均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中医证候比较:(1)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于胸闷、气短、头晕的证候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头晕、口干渴(p>0.05),对于上述证候治疗效果不显着;治疗组对于头晕(p<0.05)、心悸、胸闷、乏力、气短、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口干渴(p>0.05),差异显着,表明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治疗组对于除头晕以外的证候均有明显的改善。(2)中医证候总积分和疗效中,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值为3.51,总有效率为46.7%;治疗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减少值为12.37,总有效率为80.0%。治疗后总积分(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比较(1)室性早搏总次数比较中,两组均对室性早搏总次数有着改善(p<0.05),对比室性早搏减少次数值,对照组为871.19次,治疗组为1648.81次,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室性早搏次数疗效比较中,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为86.7%,说明治疗组对于室性早搏次数的减少更具疗效。研究结论:1.导师对于女性患者多以疏肝养血为主;60岁前多以补脾,此后多以补益肝肾为主;根据季节气候变化随证加减,体现导师因时治宜的诊疗思路,多以温阳,化饮,散寒,润燥之品,兼顾运化痰浊、活血化瘀之效。2.常用安神药为龙骨、茯神,清热药为黄芩、赤芍;补虚药为党参、白术,活血化瘀药为川芎、丹参,平肝熄风药为牡蛎、天麻,行气药为陈皮,利水渗湿药为茯苓。寒性、温性、平性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五味中以苦味、甘味、辛味药物为常用药味,以肝经、胃经、心经、脾经、肾经为常见药物归经。归纳出新处方的功效为:处方1为镇心安神,清降心火之功;处方2为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功;处方3为养阴生津之功;处方4为通阳化浊,活血化瘀之功;处方5为运脾化湿,平抑肝阳之功;处方6为疏肝理气,理气和中之功。2.临床观察中,通过对于自拟方的运用,治疗后中医证候中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汗证、五心烦热、失眠、口干渴均有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明显减少室性早搏的次数,具有改善疾病的证候和减少早搏次数的疗效,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导师治疗室性早搏的诊疗特色: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以五脏论治;清热解毒;祛瘀化痰同治。
敖玉涵[2](2021)在《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并总结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要素、证候特征与证候演变规律;探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中医治法;阐明导师张明雪教授临床所用基本方“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内各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疾病靶点,并对筛选出来的主要靶点及通路进行预测分析;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从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临床诊病思维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材料与方法:1.通过全国多中心、多地区(涵盖全国东北、西北、华北、东南、西南、华南六大地区)的大样本临床专家问卷调查,采用《冠心病合并病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及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部分)》,选择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症状群)作为统计学手段,得出各阶段中医证候要素,根据应证组合规则确定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类型及特征,并总结各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2.以“中医疗法,中医治法,中西结合,冠心病合并心衰,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作为主题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CNKI、CBM、万方、VIP数据库内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经剔除重复文献并阅读摘要和全文后,筛选出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后续的网状Meta分析,以获得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常用有效治法及治法之间的疗效差异。3.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中每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出其中的关键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igsee、TTD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靶点。将二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进行PPI分析以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在Cytoscape中使用Cytohubba插件得到枢纽基因,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枢纽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以探索潜在靶点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从而获得“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活性分子与潜在的分子机制。最终,利用Auto Dock Tools1.5.6软件将得到的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筛选出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经过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4个阶段逐一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各阶段证候要素,并根据应证组合原则得出每个阶段的证候类型及特征如下:(1)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心衰阶段包括两个中医证型:心脾两虚证,气虚冲逆证;(2)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阶段包括五个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脾不调证,湿阻气结证,(肾)阳虚饮停证;(3)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阶段包括四个中医证型:宗气虚乏证,饮停阻络证,肾虚水泛证,寒饮阻络证;(4)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终末阶段包括两个中医证型:喘脱亡阳证,水气凌心证。其中各阶段内,气虚、阳虚贯穿始终,痰饮、瘀血是影响病情转归的重要证候要素。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如下:(1)进入前心衰阶段:患者初期心功能尚无明显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病性多以气虚为主,可因恣食肥甘厚味,或有烟酒嗜癖,或因外感寒邪,劳累体倦,或长日忧思、或郁怒伤肝而影响心、肝、脾的功能,自此步入心力衰竭前心衰期而见心脾两虚、气虚冲逆之证,但病情较轻,易于恢复;(2)由前心衰阶段-前临床阶段:如果在前心衰阶段未对患者实施干预,或患者未曾远离危险因素,病情可发生进展,逐渐由虚性病性发展为本虚标实之证,可见心中气血亏耗渐重,心脏结构已发生改变,气虚累及阴阳,并出现水湿、血瘀等实邪,叠加于原本气虚、气滞之上,使肾中元阳虚弱之象逐渐显露,心阳亏虚情况加重,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阻气结、(肾)阳虚饮停之证,虽症状增多,牵涉脏腑功能广泛,但病情不至深重,适当干预仍能及时阻止疾病进展;(3)由前临床阶段-临床阶段:在前临床阶段的基础上,如若患者因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征象未显而未加重视,不予干预,则原有痰饮、水湿、气滞、瘀血等实邪可通过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迅速耗伤五脏气血,阻碍水液代谢、精微运化、气机摄纳,病机趋于复杂,进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阶段,水饮、痰瘀搏结,气虚更甚,阴阳两虚,实邪难祛,可见宗气虚乏、饮停阻络、肾虚水泛、寒饮阻络之证,并向危重态势发展;(4)临床阶段-终末阶段:此为病情发展最深重或危重时期,患者生活质量极差,阳气殆尽,阴阳水火不相续接,坎离不济,金不从革,木不曲直,中土气机失于斡旋,病情深重,有时时欲脱之象,或至昏睡等浅昏迷症状,此阶段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受损严重,并可呈进行性加重,多器官受累缺血缺氧,故可见各器官功能衰竭甚至休克之症,病情深重,已难转圜。2.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61个RCT研究,样本量共计5827例,涉及益气+养阴、益气+利水、益气+活血、益气+温阳+利水、益气+温阳、益气+通脉共6种中医治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总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治疗效果方面,益气+温阳+利水+常规治法为最优治疗方案,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此种治法可主治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肾)阳虚饮停证、临床期肾虚水泛证,以及终末期水气凌心证,因此对于本病中后期阶段患者,见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或症见胸痹、心悸、气喘、外周水肿等阳虚水饮内停之证,可使用益气温阳利水之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射血分数与临床症状;(2)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T-pro BNP的改善而言,益气+养阴+常规治法为最优治疗方案,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型亦多见于前临床期,常见肝肾阴虚、心肝血虚等阴虚之证,病情较轻,但又可因本虚生标实,出现痰瘀轻证,因此可对此类患者采用益气养阴之法,不仅可补气阴之分,巩固阴气凝敛之用,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以改善心功能,缩小心室容积,更寓“阴中求阳”,以防疾病向下一阶段进展出现阴阳皆虚之候;(3)益气+通脉+常规治法可最优增加病患的六分钟步行距离,结合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此治法所针对的证候可对应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气虚血瘀证、湿阻气结证、(肾)阳虚饮停证,临床期饮停阻络证、肾虚水泛证、寒饮阻络证,终末期水气凌心证,此时予以益气通脉之法,可纠正气虚之象,祛除瘀血、痰饮等痹阻经气之邪,恢复脉道畅通,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以上所得Meta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符合网状Meta分析的预测排序,结果可靠。3.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具有主要活性作用的关键蛋白有10个,分别为:槲皮素、β-谷甾醇、1,7-二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烯、7-O-methylisomucronulatol、刺芒柄花素、黄芩苷、黄芩素、柚皮素、豆甾醇、卡文定碱,可能是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中各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构建182个共有靶点基因的PPI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前10个核心关键靶点分别为AKT1、TP53、JUN、STAT3、BCL2L1、CDKN1A、CDK2、IL10、CCND1、MYC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细胞凋亡、AGE-RAGE信号通路极有可能是本研究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调控激酶活性、干预配体-受体结合;细胞组分结果提示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是核心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区域;在生物学过程方面,处方主要影响人体对有毒物质、无机物、脂类、脂多糖的反应,同时在活性氧代谢过程起到一定作用,并能够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活性成分与靶点受体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MMP9与刺芒柄花素结合效果最佳,其次按序为:MMP9与山奈酚、MAPK8与β-谷甾醇、MMP9与β-谷甾醇、VEGFA与刺芒柄花素。结论:1.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期病机复杂,证候繁多,诊治之时需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抓住关键证型加以干预。疾病初期病情较浅,尤以本虚为主,但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发生痰、水、瘀互结之证,难以转圜。前心衰期和前临床时期是本病的关键阶段,此时患者的症状不甚明显,亦或出现非心脏疾病证候,但临床施治时如能在此阶段高危人群中把握关键证候要素、证候特征,提纲挈领,在病机尚未形成时遏制态势发展,患者即可良好向愈,延缓疾病进展,有效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2.基于网状Meta分析结果可知,益气温阳利水法、益气养阴法和益气通脉法均为临床常用治法,但三种治法各有侧重,基于论文一的调查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知,益气温阳利水法适用于本病中后期阶段患者,见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或症见胸痹、心悸、气喘、外周水肿等阳虚水饮内停之证;益气通脉法适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以及终末期水气凌心证,见患者运动耐量下降、或见气虚、痰瘀痹阻之象;益气养阴法多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此阶段病情较轻,此时加以干预可显着改善患者预后、延缓疾病进程,因此对于此阶段中经检查发现已进展为结构性心脏病但临床未产生明显心力衰竭症状,或者病情处于慢性缓解期的本病患者,应根据所见气阴两虚证候善用益气养阴法治疗,从而有效把握最佳治疗先机。3.基于网络药理学结果可知,导师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所用基本方“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可抗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血脂,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肌与组织细胞损伤;能通过干预细胞凋亡通路减少心肌细胞缺失,通过阻断AGE-RAGE通路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因此本方可通过上述机制有效逆转心室重构,纠正心室代偿性增大,恢复心肌组织顺应性、降低僵硬度,防止病情向疾病下一阶段进展,可作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关键过渡阶段的良好基础方。此外,在临证之时,还应注意根据患者症状结合本基础方适当给予活血、化痰类中药,方可减轻患者痰瘀轻证,资助本方延缓疾病进程之功。4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诊疗思维过程中应重视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法-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本文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得出结论,气阴两虚证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临床期的临床常见证候,且为本病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接着采用网状Meta分析结果证实益气养阴法是本病临床常用中医治法,可通过改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T-pro BNP水平来延缓疾病进程、扭转疾病转归,最后经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导师临床所用治疗本病气阴两虚证基本方“西洋参-黄芪-瓜蒌-薤白-半夏”的活性成分能与疾病蛋白稳定结合,从而为本病的证候类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诊疗过程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马文欣[3](2019)在《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验证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次12.5mg,每日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定心汤,疗程均为8周。成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侯积分、室性早搏次数均显着降低(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4.52%,试验组和对照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4.52%,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室性早搏疗效总体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对中医单项症状中心悸、胸闷、烦躁焦虑、胸胁胀满、头晕头痛、失眠、口干、口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Myerburg分级均显着降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着升高(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Myerburg分级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70.97%,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心律失常风险疗效总体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说明试验组可以显着改善血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本研究安全性等级为1级。结论:舒肝定心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显着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还有较好的调脂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动脉硬化有关。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
叶花[4](2019)在《复方宁心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复方宁心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抗心律失常的药效作用进行研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研究基础。建立复方宁心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复方宁心颗粒分别对异搏定所致大鼠窦性过缓型心律失常、盐酸肾上腺素所致大鼠窦性过速型心律失常、氯仿所致小鼠室颤型心律失常、Ach-CaCl2所致大鼠房颤型心律失常的药效及可能的作用。方法以甘草苷、没食子酸、丹酚酸B的提取率及出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优选复方宁心颗粒的最佳水提取及醇沉工艺条件;以一次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了干法制粒药辅配比;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为考察指标,采用效应曲面法(Box-Behnken)优选了干法制粒的工艺参数。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水分检查采用烘干法,粒度检查采用双筛分法,溶化性检查采用热溶法。复方宁心颗粒抗四型心律失常的药效实验,均以心率、NO、MDA含量及SOD活性为考察指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煎煮时间90min,煎煮次数3次,浸泡时间40min;最佳醇沉工艺为相对密度1.00,醇沉浓度70%,醇沉时间18h;药辅配比为乳糖∶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浸膏粉=0.5∶0.25∶0.25∶1;最佳制粒件为送料速度59.51r·min-1,滚轮转速11.47r·min-1,滚轮压力60.13MPa。实验分别建立了方中五味药丹参、苦参、炙甘草、地锦草和仙鹤草的薄层鉴别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均分离良好、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实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评价了方中丹参、炙甘草、地锦草三味药中的活性成分丹酚酸B、甘草苷、没食子酸的含量,三种成分分别在0.1071.070μg、0.1191.19μg、0.151.5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793255x+133630,y=489205x+113434,y=177863x+69444,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6、0.9991、0.9994;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值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7%,100.44%,100.04%,RSD分别为2.61、2.34、2.45;实验进行了3批颗粒的制剂通则检查,结果水分均未超过8.0%,不合格颗粒总和均未超过15%,三批颗粒均在5分钟内溶化。复方宁心颗粒抗异搏定所致大鼠窦性过缓型心律失常实验,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及NO含量、SOD活性显着下降(p<0.01),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造模成功;给药组(高、中、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组外,高、中剂量组心率及NO含量、SOD活性显着升高(p<0.01),MDA含量显着下降(p<0.01)。抗盐酸肾上腺素所致大鼠窦性过速型心律失常实验,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O含量、SOD活性显着下降(p<0.01),心率及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造模成功;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NO含量、SOD活性显着升高,心率及MDA含量显着下降(p<0.01),中剂量组NO含量、SOD活性显着升高(p<0.01)、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抗氯仿所致小鼠室颤型心律失常实验,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NO含量、SOD活性显着下降,心率及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造模成功;给药组(高、中、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组外,高、中剂量组NO含量显着升高(p<0.01)、SOD活性升高(p<0.05),心率及MDA含量显着下降(p<0.01)。抗Ach-CaCl2所致大鼠房颤型心律失常实验,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O含量、SOD活性显着下降(p<0.01),心率、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造模成功;给药组(高、中、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组外,高、中剂量组心率及NO含量、SOD活性显着升高(p<0.01),高剂量组MDA含量显着下降(p<0.01)。结论验证实验显示采用优选的工艺参数制备的颗粒具有比较稳定一次成型率、堆密度和休止角;且粒度、水分、溶化性检查符合颗粒剂制剂通则要求。实验建立的TLC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均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此外该颗粒的制剂通则检查项均符合现版药典规定,说明实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很好地控制复方宁心颗粒的质量。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宁心颗粒对于以上四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关。
刘洪坤[5](2016)在《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用药规律、关键配伍及核心治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纳入研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提取系统评价中筛选出的有效研究中的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3)总结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用药组方规律与核心治法。结果:(1)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343项,涉及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中药复方285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药复方74首;(2)Meta-分析显示:3项研究所选处方在临床有效率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为无效治疗,其余340项研究中的359首方剂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效;(3)对有效处方中的药物进行数据分析,成人处方在(支持度50%,置信度0.85)时提取5味核心药组,小儿处方在(支持度35%,置信度0.8)时提取2味核心药组;(4)分别对纳入的治疗成人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180味和104味药物进行功能分类和药性总结;(5)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治疗成人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复方分别得到8个和6个备选新方药组。结论:(1)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着,具有毒副作用小、效果稳定性高的特点;(2)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补阴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收涩药、解表药、补血药等9类药物为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功能类别药物(82.14%);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补阴药、收涩药、清热燥湿药、补血药、清热凉血药等8类药物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功能类别药物(约80%);(3)黄芪-麦冬-丹参-五味子-炙甘草为关联度最高的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常用核心药组,丹参、姜半夏、石菖蒲为关联度最高的备选新方的核心药物;丹参-五味子为关联度最高的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常用核心药组,瓜蒌、桂枝为关联度最高的备选新方的核心药物;(4)临床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宁心安神为其主要治法,根据兼证适当配伍养血、燥湿、收涩、解表、安神、渗湿、化痰、开窍等药物,即可组成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有效临床复方。
许芳菲[6](2014)在《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作时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室早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并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努力提高室早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不仅可以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且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相较其他西药,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得到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将对目前口服中药干预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可靠地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为今后该领域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研究目的:评价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搜索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文献891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最终纳入研究14个,共1330例患者,其中中药治疗组667例,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663例。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均≥2分。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 (random)=1.16,95%CI[1.06,1.26], P=0.002<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ITT分析结果:RR (random)=1.15,95%CI[1.05,1.25], P=0.002<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P分析与ITT分析结果均表明口服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研究结论:根据当前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是有效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班高亚[7](2014)在《四参定悸饮治疗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从中医证候学、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总有效率等方面来评价四参定悸饮治疗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入选的27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按2:1比例将所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81例(脱落11例),对照组91例(脱落9例)。对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经过所服用药物的6个半衰期洗脱,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原发病(不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用四参定悸饮;对照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两组患者均服药30天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总有效率以及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1)中医证候学方面: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分析,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74例、有效8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5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1.95%。两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室性早搏次数方面:按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进行评价分析,治疗组显效128例、有效2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8.82%;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1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6.83%。经Pearson X2检验分析,(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3)总有效率方面:按照总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显效66例、有效8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53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65.85%。经Pearson X2检验分析,(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4)安全性方面:2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170例,出现便秘2例,腹泻1例,头晕1例;对照组82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四参定悸饮治疗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疗效确切,可显着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中医证候,并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总有效率高,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是治疗室性过早搏动的有效方药组合。
孙小红[8](2012)在《王裕颐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安神定悸汤治疗早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裕颐教授,18岁进入大学学习医疗专业,毕业从事临床工作后开始自学中医知识,并先后两次师从顾兆农和贾得道等山西省名老中医学习,参加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中医2年;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西医先进理论和技术,系统进修西医临床内科、儿科共3年,学兼中西,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心系患者,注重临床实践,追求临床疗效。在行医的道路中,学习、临证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广寻博览,通晓中医理论各种学说,治学严谨,熟读中医经典,热爱事业,注重医德;中医理法方药有独到经验,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并能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术造诣上日臻深化,并且学有体会;同时又注意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临床实践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医疗设备和检查设施明确西医诊断,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诊治疾病,中药辩治应用经方加减,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对“病”、“证”、“症”的概念及三者关系认识深刻,临症重视痰湿、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的影响,尤其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失眠、胃十二指肠溃疡、脑梗塞及脑出血后遗症等内科疾病疗效显着,并对急慢性胰腺炎、发热、老年疾病等病症有所研究,认为“正虚夹瘀”是衰老的根本,治疗当补虚活血化瘀兼顾。他所创立的方药配伍精当,疗效确切,临证治病应用中西医得心应手,心明眼亮,思路明确,论理豁达,堪为同道楷模,其临证特点立足于中西医结合,“衷中参西”,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药并用,治病重在看疗效”,重视病理产物的影响,他认为“中药与西药相助为理,可相得益彰”,并验证于临床。同时医疗、科研、教学相结合,传承与发展并顾,深得同道、患者好评。王裕颐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加减辨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丰富,疗效独特。创立了“安神定悸汤”治疗心阳不振、气阴两虚型心悸,“二陈苓菊汤”治疗眩晕等方剂。益气活血灵活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冠心病、心律失常、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病,善用清火化痰,养血安神法治疗失眠临床取得较好疗效。他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根据"SARS"病毒致病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温病取得较好疗效,并总结经验,发表论文,参加了全国抗击非典学术交流会推广应用。王裕颐总结实践经验,近年来主编或参编出版着作4部,其中任《中华效方汇编》主编,该书被评为1995年度北方十省市(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科研成果颇多:其中主持研究的《龙菊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西省科委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研制“龙菊降压胶囊’获新药证书。2001年获中西医结合贡献奖。近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他先后被聘为山西职工医学院教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山西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山西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山西省药品审评专家,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山西中医》杂志编委,2005年年底退休,退休后仍然勤劳不辍,临床实践同时,关心中西医事业,关心下一代中西医人才的成长。本文简述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概况、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必然。从王裕颐从业就医、自学中医、拜师学习中医、中西医学术思想形成、临床实践诊疗经验总结等方面对王裕颐的学医、行医、治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探讨,并对我国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早搏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王裕颐创立的“安神定悸汤”治疗心阳不振和/或气阴两虚型早搏与参松养心胶囊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80例早搏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治疗研究,探讨机理,发现“安神定悸汤”治疗早搏对中医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参松养心胶囊,总疗效与参松养心胶囊疗效相当,证明该方治疗心阳不振和/或气阴两虚型早搏疗效确切。王裕颐教授忠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精于医道,善于临症,疗效确切,对患者、对学生无私奉献,事业成功,笔者有幸从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并将导师临床经验总结后择其要做以介绍。
刘芳[9](2012)在《扶正和脉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和脉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加倍他乐克;观察组:中药扶正和脉饮加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化验室检查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疗效相当(P>0.05)。3.在改善心率变异性(HRV)与血脂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4.在降低QT离散度与改善心肌缺血方面,两组都有较好的疗效(P>0.05)。结论:扶正和脉饮是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证)的一个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其组方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缺血、调节血脂及改善心率变异性等方面有关。从而肯定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
杨建宇,朱庆文,王暴魁,李杨,苏玲,王成祥[10](2011)在《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汇讲》文中提出中医药诊疗心系疾病有独特的特色和确切的疗效,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深受中西医临床医师的喜爱,得到广泛地推广。又易被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为了使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同仁更好地了解和熟知中医药诊疗心系疾病的特色和方法,特汇讲如下,希望有益于中医心系疾病临床疗效的提高。
二、自拟复脉饮辨证治疗过早搏动6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拟复脉饮辨证治疗过早搏动62例(论文提纲范文)
(1)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王彦主任对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 数据库录入与建立 |
2.1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 |
2.2 中医处方资料录入 |
2.3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与功效录入 |
2.4 数据标准化 |
3 数据研究方法 |
3.1 频数统计 |
3.2 关联规则 |
3.3 聚类分析 |
4 结果 |
小结 |
研究二 自拟方治疗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试验用药 |
2.3 治疗方法 |
2.4 评价指标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1 临床基本信息分析 |
2 用药规律分析 |
3 常用药分析 |
4 常用药对分析 |
5 新聚类药组分析 |
6 何为室性早搏 |
7 益气滋阴为补虚之本,活血化瘀为标实之基 |
8 自拟方浅析 |
9 单味中药分析 |
10 导师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总结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综述 中医学论治室性早搏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
1 心悸病名溯源 |
2 心悸病因病机认识 |
3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治则 |
4 国医大师对本病的治法治则特色 |
5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治法治则特色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中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张明雪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经验的分子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证侯积分量化标准 |
1.2.4 中医病情分级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终止与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指标观察 |
2.2.1 安全性指标观察 |
2.2.2 疗效性指标观察 |
2.3 疗效判定 |
2.3.1 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标准 |
2.3.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2.3.3 动态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
2.3.4 安全性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1.1 一般资料 |
3.1.2 中医证候 |
3.1.3 24h动态心电图 |
3.2 疗效性比较 |
3.2.1 中医证候疗效 |
3.2.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疗效 |
3.2.3 血脂 |
3.3 安全性比较 |
3.3.1 心率、血压 |
3.3.2 安全性生化指标 |
讨论 |
1 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
1.1 发病责之心与肝,情志内伤为首因 |
1.2 肝郁化火,耗伤阴血为病机关键 |
1.3 室性早搏与中医体质的现代病理研究 |
2 药物选择 |
2.1 试验组中药方的选择 |
2.1.1 单味中药功效及药理作用 |
2.1.2 舒肝定心汤组方意义 |
2.2 西药选择 |
3 心率变异性 |
4 Myerburg分级 |
5 疗效分析 |
5.1 中医证侯疗效 |
5.2 24h动态心电图疗效 |
5.3 心率变异性疗效 |
5.4 血脂疗效 |
6 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病例报告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复方宁心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复方宁心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优选蜜炙甘草的工艺参数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优选复方宁心颗粒的水提工艺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优选复方宁心颗粒的醇沉工艺条件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
3 讨论 |
第四节 优选复方宁心颗粒干法制粒的处方及工艺参数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复方宁心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25,33-35] |
3 讨论 |
第三节 制剂通则检查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复方宁心颗粒抗心律失常药效作用研究 |
第一节 抗异搏定所致大鼠窦性过缓型心律失常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抗盐酸肾上腺素所致窦性过速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抗氯仿所致室颤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四节 抗ACH-CACL2 所致房颤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西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西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发病机制 |
(二)治疗方法 |
二、中医药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古代相关认识 |
(二)现代研究述要 |
第二部分 基于系统评价方法的有效方剂筛选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标准 |
(二)文献排除标准 |
(三)文献检索 |
(四)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五)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三)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四)风险偏倚比例图 |
(五)有效性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基于关联规则与复杂熵聚类的组方用药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处方筛选 |
(二)处方录入与核对 |
(三)数据分析 |
二、结果 |
(一)基本信息统计 |
(二)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三)提炼备选新处方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有效复方筛选及数据挖掘方法的探讨 |
(一) 临床有效复方的筛选 |
(二)数据挖掘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
二、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一)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二)中药复方有效性分析 |
三、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一)常用药物、核心药组与组方结构 |
(二)主要治法与共识形成的依据 |
(三)备选新方的优化与判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6)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室性早搏的现代医学诊治进展 |
1 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 |
2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3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
4 室性早搏的分类 |
5 室性早搏的诊断 |
6 室性早搏功能性与器质性的鉴别诊断 |
7 室性早搏的检查方法 |
8 室性早搏的治疗 |
9 室性早搏的预后 |
10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室性早搏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名与症状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研究 |
4 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系统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3 检索策略 |
4 研究质量评价 |
研究结果 |
1 研究筛选过程 |
2 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 |
3 进入Meta分析文献的基本情况 |
4 纳入试验的质量评估 |
5 Meta分析 |
讨论 |
1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实施与质量评价 |
2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要点 |
3 系统评价的资料分析 |
4 本系统评价存在的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四参定悸饮治疗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2 四参定悸饮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影响 |
3 四参定悸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各证候积分的影响 |
4 四参定悸饮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 |
5 四参定悸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比较 |
6 四参定悸饮对两组患者早搏疗效的影响 |
7 四参定悸饮对综合疗效的影响 |
8 安全性评价 |
理论探讨 |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1 本病病名的历史源流 |
1.2 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辨证论治 |
1.4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室性早搏 |
2 现代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发病机制 |
2.3 治疗现状 |
3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
3.1 对病因病机认识 |
3.2 治疗经验分析 |
3.3 四参定悸饮方源由 |
3.4 四参定悸饮方案 |
4 药物组成、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4.1 四参定悸饮药物组成 |
4.2 方义分析 |
4.3 现代药理研究 |
4.4 四参定悸饮方案机制探讨 |
5 结果分析 |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 2 病历观察表 |
附录 3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4 个人简历 |
(8)王裕颐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安神定悸汤治疗早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学术渊源 |
1. 中西医结合的渊源及发展 |
2. 初涉医门,孜孜求知 |
3. 勤学拜师,中西并举 |
4. 辨病辨证,坚定道路 |
5. 活用经典,善思善行 |
6. 乐育英才,笔耕不辍 |
7.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1. 学术思想 |
1.1 中西结合,互通有无,扬长避短 |
1.2 临证抓主症、抓病机,重视病理产物的影响 |
1.3 补虚祛瘀,以抗衰老 |
1.4 医、教、研并重,硕果累累 |
2. 临床经验总结 |
2.1 辩证、辨病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
2.2 治疗早搏,重调阴阳 |
2.3 祛湿化痰,升清降浊,以治眩晕 |
2.4 补阳还五汤的加减应用 |
2.5 清火化痰,养血安神治疗失眠 |
第三部分:王裕颐应用“安神定悸汤”治疗早搏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中医治疗 |
3 西医对早搏的认识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研究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CRF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扶正和脉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方法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三) 病例标准 |
(四) 研究对象 |
(五) 治疗及观察方法 |
(六) 疗效评定标准 |
(七) 数据统计与处理 |
二、 研究结果分析 |
(一) 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
(二)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三) 心电图 ST-T及 QTd疗效比较 |
(四) 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 |
(五) 血脂变化比较 |
(六)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监测 |
讨论 |
一、 祖国医学对胸痹心悸的研究概况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证施治 |
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
(一) 发病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探讨 |
(二) 治疗进展概要 |
三、 本研究对本病的认识 |
(一)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
(二) 气阴两虚为发病核心 |
(三) 病位在心之络脉 |
(四) 方药分析 |
(五) 现代药理研究 |
四、 临床疗效分析 |
(一)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
(二) 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
(三) 心电图 ST-T及 QTd疗效分析 |
(四) 心率变异性疗效分析 |
(五) 调脂疗效分析 |
(六) 安全性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自拟复脉饮辨证治疗过早搏动6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王彦主任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其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杨秉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中医证治及方药研究[D]. 敖玉涵.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马文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复方宁心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D]. 叶花.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D]. 刘洪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6]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D]. 许芳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四参定悸饮治疗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 班高亚. 河南中医学院, 2014(01)
- [8]王裕颐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安神定悸汤治疗早搏的研究[D]. 孙小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
- [9]扶正和脉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D]. 刘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汇讲[J]. 杨建宇,朱庆文,王暴魁,李杨,苏玲,王成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