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校长应具备的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赵利[1](2020)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高中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文中提出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校长一定要对新常态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新常态意识。校长的管理素养会对整个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校长应明白自身应具备的管理素养,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本文对教育新常态背景下高中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进行了探析,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鲁威[2](2020)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中学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常态概念提出后,被渗透在各个领域中,而教育新常态的产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多要求。中学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应用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决策者,其管理素养影响着学校办学价值。因此,文章结合教育新常态对中学校长提出的各项要求,对中学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进行简单阐述,指明中学校长能力提升方向。
谢季[3](2020)在《高中校长概念素养的实然考察与应然改进 ——基于十份特色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概念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但不管在文本写作还是口头表达中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校长在日常工作中都会涉及到概念,那么这些常常使用的概念他们是如何理解、运用的呢?是否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是否系统地构建概念体系?是否创新出新的概念?正是出于这种疑虑,本研究主要聚焦高中校长概念素养的实然考察,了解其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提升建议。作为校长专业素养结构中的一种较为微观的要素,本文所研究的校长概念素养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普通逻辑意义上的概念素养,重点考察校长所撰书面文本中关于教育与管理基本概念理解运用的科学性、严谨度,这可视作校长的初级概念素养;二是管理学意义上的概念素养,考察校长“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复杂事物进行综合思考并创新概念”的能力,这可视为校长的高级概念素养。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十份学校发展规划文本,从这十份规划文本来分析高中校长概念素养。从“课程、教学、德育、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五个基本概念入手考察分析校长初级概念素养情况,从规划文本的整体概念体系的逻辑与内容以及创新的概念入手分析校长高级概念素养情况。经分析发现,文本存在违背定义规则、严重的概念错用、概念综合能力不足、概念创新能力薄弱这四点问题。究其根源,发现是由于校长关于概念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性学习有关概念、没有经过专门的概念规范训练、校长培训没有设置概念专题内容等原因导致的结果。进而,从概念素养提升常规和专门两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在常规层面,一是校长自身需要强化概念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二是针对概念素养提升设置专门课程进行校长培训,使校长系统地认识概念以及训练概念的逻辑;三是对中层干部开展教育管理培训,为校长储备奠定基础;四是鼓励校长攻读教管方向教育硕士来提升概念素养。在专门层面,一是面向校长举办概念素养专题研修班,使其系统地认识概念;二是在文本修改完善中提升校长概念素养;三是组织专家巡回指导,提升校长概念素养;四是校长提拔时增加概念素养考察的专门要求从而提升校长概念素养。
韩伏彬,董建梅[4](2019)在《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培养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是时代的呼唤,受到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相关概念、特征、角色、标准、影响因素、成长规律、成长对策等方面进行梳理并给予述评,期望对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和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提供有益参考。
于川[5](2018)在《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是校长管理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校长的入职“门槛”,只有建立合理合法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才能够提升校长专业化的基点,从源头上保证校长质量。我国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自1991年出台《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以来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相关制度的出台完善以及相关主题的研究虽然从未间断,但是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调研发现,校长管理制度尤其是任职资格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偏差,而其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制度本身出现问题。因此,本研究将目光聚焦于“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本身,试图探讨“目前的任职资格相关规定是怎样的?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对制度进行改进?”在理论层面,尝试在对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分析和改进时引入法理分析,以现代行政法中的“平衡论”为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完善的校长任职标准。在吸收英美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理论支撑的本土化。即以行政法基本理论为结构,以“平衡论”为基础,为资格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从而提高该制度在内容和执行层面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层面,研究从平衡论实现总体平衡的三个阶段:实体、程序、监督为框架,分析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在明确了校长职业性质和任职资格制度的内涵后,以平衡论为基础,树立了正式、系统的制度观,并以合法性与合理性统一、渐进性与突破性兼顾以及多元利益主体均衡为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制度完善建议,期望对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文本完善和有效执行提供可行思路,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归纳如下:在实体要件方面,根据“平衡论”的分析,该制度目前存在权力失准的现象,制度设计应当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合理合法的校长资格认证的权力清单,激励其积极履行职责。针对问题提出的具体建议总结如下:第一,针对目前存在的制度设计过程中对校长职业性质定位不准确,对资格制度认识不清晰的制度认识层面存在的原因分析,应当以任职资格和岗位聘任分离为制度设计的前提。第二,制度规定中存在执行机构缺乏统领性,对于执行主体表述模糊的问题,因而要明确制度主体层级。第三,针对目前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同校长专业标准等其他相关制度缺乏统合性的问题,应当出台对校长专业标准的具体实施意见,设计出对校长专业标准应用的案例指导。在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中,对于校长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要求,应一致使用校长专业标准中的表达。第四,对于校长取得资格的学历条件较低,专业性要求不足的问题,可将我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的学历条件提升,同时,由关注学历水平逐渐转移至关注校长的管理领导专业水平。第五,目前制度中对校长教学和管理经历要求偏低,对职称要求的设计和执行存在偏误,研究认为提任副校级领导应当有中层经历至少5年时间;由副校长提任正校长应当有至少7年的管理经历。可以保留原有对职称的规定,但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实际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在程序要件方面,该制度出现的失衡问题主要是权力失“控”,即由于程序性制度的缺失或者程序性制度形式和实质上的不合理,导致无法真正控制行政方权力和保障相对方利益,致使制度公正性缺失。建议则针对如何通过严格的程序要件来规范行政方的行为,制约行政方的权力。具体问题和建议如下:第一,目前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公开性缺乏,损害了资格申请人的知情权,应当提高其效力等级,形成《校长资格条例》。在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也要保证其公开性。第二,目前制度中程序性内容匮乏,使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研究认为在程序上应当设计申请与推荐相结合的具体环节。第三,针对校长资格认证制度出现的“先上岗后拿证”甚至“无证上岗”的现象,以及在取得资格过程中由于程序性制度欠缺带来的“人治”问题,应从严格落实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做起,尤其要落实职前培训和培训考核,逐渐形成以校长资格认证制度为核心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以更加合法合理的途径保证校长质量。第四,部分地区通过公开的笔试、面试来考核校长候选人,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认为,应依据校长专业标准,以考查校长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为目标的统一考试是理想的形式;然后通过面试,进一步考查申请者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相对方的权利失“真”,整体的权利义务失衡,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中的监督机制来保障相对方权利,从而使得行政权和公民权逐渐从不平衡走向平衡。具体建议如下:第一,针对监督行政权力机制缺失的问题,建议在保证制度和流程公开,受到申请人监督的前提下,应鼓励教师的民主参与。在制度中保证教师对校长取得任职资格的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信息对称。同时,教师有权对校长资格认定的结果进行监督,以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第二,针对保障相对方权利机制缺失的问题,建议制度规定中赋予行政相对方申诉的权利,当行政机关作出不准予申请者校长资格许可时,需要说明理由,并告知资格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利。同时,建议在过渡阶段将取得资格路径进行多元化设置,充分尊重相对方的权利。
江庆文[6](2017)在《略论合格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文中研究表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校长的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的意志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一个校长的管理决策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因此,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井中振[7](2015)在《校长要锻造成“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如何?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好校长应具备思想家的眼光、军事家的谋略、教育家的学识、艺术家的魅力。这些方面,一般校长是很难达到的,但它反映了对校长的整体性要求。校长应具备政治家的头脑。校长是一所学校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是教育方针的贯彻者,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师生成长的引领者。因此,校长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
劳学义[8](2015)在《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学校管理实践思路解析》文中指出校长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素质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本文从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素养入手,就学校管理实践思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于中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李建伟[9](2014)在《作为校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文中指出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校长的素质决定了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同时,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学校校长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领导学校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推动学校创新发展,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把学校引领上可持续发展、优质发展之路。一、校长应具备综合素质一是观念创新。现代教育的学
焦亚辉[10](2014)在《提升五种能力,彰显校长素质》文中指出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其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校长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美好愿景。一、校长应具备"接新"的能力所谓"接新",通俗地说就是有能接受一些新生事物和思想和能力。校长要开创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摆脱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和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勇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大胆地对学校各项
二、浅谈校长应具备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校长应具备的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新常态背景下高中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新常态对高中校长提出的要求 |
二、高中校长管理素养的基本内容 |
三、教育新常态背景下高中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 |
1.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管理理念 |
2.甘于奉献的管理态度 |
3.坚定不移的管理信念 |
4.较强的管理能力 |
5.科学民主地进行管理 |
(2)教育新常态背景下中学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新常态对中学校长提出的各项要求 |
二、中学校长管理素养的基本内容 |
三、教育新常态背景下中学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 |
1. 满足时代发展的教育管理理念 |
2. 务实有效的管理能力 |
3. 无私奉献的管理意识 |
4. 坚定不移的管理信念 |
(3)高中校长概念素养的实然考察与应然改进 ——基于十份特色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概念 |
2.概念技能 |
3.概念素养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校长专业素养的研究进展 |
1.校长专业素养的应然研究 |
2.校长专业素养的实然状况 |
(二)校长专业素养的政策变迁 |
1.校长岗位条件规定 |
2.校长岗位培训规章 |
3.部颁校长专业标准 |
(三)校长概念素养:一个未受重视的微观视角 |
1.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 |
2.宏大的“青睐”与微观的“忽视” |
三、高中校长概念素养的实然分析 |
(一)文本获取及文本概况 |
1.文本获取 |
2.文本概况 |
(二)校长初级概念素养的实然状况分析 |
1.关于“课程”概念的考察与分析 |
2.关于“教学”概念的考察与分析 |
3.关于“德育”概念的考察与分析 |
4.关于“校园文化”概念的考察与分析 |
5.关于“学校管理”概念的考察与分析 |
(三)校长高级概念素养的实然状况分析 |
1.关于概念综合能力的考察与分析 |
2.关于概念创新能力的考察与分析 |
(四)校长概念素养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分析 |
1.校长概念素养的主要问题 |
2.校长概念素养问题的根源分析 |
四、高中校长概念素养提升的若干建议 |
(一)校长概念素养提升的常规建议 |
1.校长自身:强化概念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 |
2.校长培训:针对概念素养提升设置专门课程 |
3.校长储备:对中层干部开展教育管理培训 |
4.学历进修:鼓励校长攻读教管方向教育硕士 |
(二)校长概念素养提升的专门建议 |
1.面向校长举办概念素养专题研修班 |
2.在文本修改完善中提升校长概念素养 |
3.组织专家巡回指导和提升校长概念素养 |
4.校长提拔时增加概念素养考察的专门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
(4)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重要性研究 |
二、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相关概念研究 |
(一)关于中小学校长的概念 |
(二)关于教育家的概念 |
(三)关于教育家型校长的概念 |
三、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特征研究 |
四、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研究 |
五、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标准研究 |
六、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七、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规律研究 |
八、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对策研究 |
(一)关于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路径和策略研究 |
(二)关于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制度设计 |
九、结束语 |
(5)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我国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研究综述 |
(二)国外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研究综述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三、核心概念 |
(一)中小学校长 |
(二)任职资格 |
(三)校长任职资格制度 |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一)理论基础 |
(二)研究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本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一章 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梳理 |
一、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纵向回顾 |
(一)对任职资格条件的更新 |
(二)对资格概念的发展 |
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横向归纳 |
(一)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实体要件 |
(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程序要件 |
第二章 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
一、实体要件中的权力失“准”现象 |
(一)制度体系系统性缺失 |
(二)校长任职资格标准较低 |
(三)制度语言表述模糊 |
二、程序要件中的权力失“控”表现 |
(一)程序性内容匮乏 |
(二)程序正义并未充分保证 |
(三)以程序合理掩饰实质不合理 |
三、监督救济中的权利失“真”问题 |
(一)监督行政方权力机制缺失 |
(二)保障资格申请者权利机制缺失 |
四、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问题的危害 |
(一)校长质量难以保证 |
(二)对校长资格申请者激励性不足 |
第三章 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问题的成因 |
一、制度主体:制度制定者观念偏移 |
(一)非正式观的不良影响 |
(二)非系统观的不良影响 |
(三)平衡视角缺乏的不良影响 |
二、制度客体:制度目标界定模糊 |
(一)校长职业性质定位游离 |
(二)任职资格概念混沌 |
(三)目标群体设定过于复杂 |
三、制度环境:历史因素影响下的路径依赖 |
(一)依赖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 |
(二)对历史制度的惯性执行 |
第四章 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价值与原则 |
一、明确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价值 |
(一)提高校长专业水平 |
(二)促进校长职业良性竞争 |
(三)保证学校教育质量 |
二、确立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原则 |
(一)合法性与合理性统一原则 |
(二)渐进性与突破性兼顾原则 |
(三)多元主体利益均衡原则 |
第五章 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建议 |
一、改进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实体要件 |
(一)任职资格和岗位聘任分离 |
(二)明确制度主体层级 |
(三)关注学历专业要求 |
(四)提高管理经验要求 |
(五)关注长期实际业绩 |
(六)融合专业标准内容 |
二、健全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程序要件 |
(一)公开任职资格流程 |
(二)申请与推荐相结合 |
(三)引入校长资格认证 |
(四)笔试面试取长补短 |
(五)健全资格培训体系 |
(六)明确审查决定环节 |
三、建立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的监督机制 |
(一)关注教师民主参与 |
(二)建立合理申诉机制 |
(三)设置多元认证路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略论合格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修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格校长应具备志气 |
二、合格校长应具备正气 |
三、合格校长应具备帅气 |
四、合格校长应具备才气 |
五、合格校长应具备和气 |
(8)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学校管理实践思路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素养 |
1. 较高的政治素养 |
2. 较强的业务能力 |
二、新时期条件下学校管理实践的新思路 |
1. 与时俱进, 敢于创新 |
2. 扬长避短, 合理取舍 |
三、结语 |
(9)作为校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长应具备综合素质 |
二、校长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
1. 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引领能力 |
2. 战略思考的创新决策能力 |
3. 科学艺术的经营管理能力 |
4. 人才强教的队伍建设能力 |
5. 知人善任的团结凝聚能力 |
(10)提升五种能力,彰显校长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长应具备“接新”的能力 |
二、校长应具备创新能力 |
三、校长应具备周密的组织协调能力 |
四、校长应具备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 |
五、校长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
四、浅谈校长应具备的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新常态背景下高中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J]. 赵利. 教育界, 2020(51)
- [2]教育新常态背景下中学校长应具备的管理素养[J]. 张鲁威.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14)
- [3]高中校长概念素养的实然考察与应然改进 ——基于十份特色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D]. 谢季.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研究述评[J]. 韩伏彬,董建梅. 中小学校长, 2019(11)
- [5]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研究[D]. 于川.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6]略论合格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修养[J]. 江庆文.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03)
- [7]校长要锻造成“家”[J]. 井中振. 山东教育, 2015(34)
- [8]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学校管理实践思路解析[J]. 劳学义.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2)
- [9]作为校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A]. 李建伟.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第5卷)(续), 2014
- [10]提升五种能力,彰显校长素质[J]. 焦亚辉. 教书育人,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