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醉螺纹管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蒲康[1](2021)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吻合口狭窄是中、低位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低且在大多数研究中报道不足。因此,本文就影响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意义及明确吻合口狭窄的诊断标准,这对于预防吻合口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及肿瘤外科病房,确诊为中、低位直肠癌并接受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的深度(T分期)、淋巴结的转移(N分期)、术后病理AJCC分期、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术中是否行预防性造瘘、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手术方式。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资料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则应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必要时使用Fisher精确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一步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统计学结果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全部280例患者中,男性148例,女性132例;平均年龄58.75±12.42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4.78±1.99cm;肿瘤距肛缘的平均距离为6.66±1.87cm(2)32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1.4%(32/280),其中男性占比71.9%(23/32),女性占比28.1%(9/32);年龄<50岁者占比46.9%(15/32),≥50岁者占比53.1%(17/32);肿瘤距肛缘的距离≤5cm者占比84.4%(27/32),>5cm者占比15.6%(5/32);术后有吻合口漏者占比25.0%(8/32),无吻合口漏者占比75.0%(24/32);术中有预防性造瘘者占比75.0%(24/32),无预防性造瘘者占比25.0%(8/32);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者占比9.4%(3/32),未保留者占比90.6%(29/32)。(3)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性别(P=0.022)、年龄(P=0.005)、肿瘤距肛缘的距离(P<0.01)、术后发生吻合口漏(P=0.013)、术中行预防性造瘘(P<0.01)、术中未保留左结肠动脉(P=0.027)与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相关。(4)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为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32例吻合口狭窄的患者中,通过患者主诉及临床症状诊断的有14例,由医师经直肠指诊触及狭窄环诊断的有22例,经肠镜检查不能通过12mm镜体而诊断的有32例。结论:(1)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吻合口狭窄。(2)年龄<50岁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吻合口狭窄。(3)肿瘤距肛缘的距离≤5cm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吻合口狭窄。(4)吻合口狭窄在临床上被诊断主要是通过12mm肠镜检查所得。
温志超[2](2021)在《管式回肠造口联合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及探讨管式回肠造口联合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自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80例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在住院期间接受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一般基本信息、术中指标及术后指标等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术中结肠灌洗+结肠一期吻合+气管插管回肠造口术,59例患者采用肿瘤一期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远端封闭的治疗方案。采统计学软件SPPS20.0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患者总数2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7~76岁,男性占76.2%,女性占23.8%;平均BMI值为(17.98±0.99)KG/M2,肿瘤造成的狭窄部位位于直肠上段占47.6%,根据TNM分期中III期占76.2%。B性组患者总数5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16~79岁;男性占54.2%;平均BMI值为(18.49±1.94)KG/M2,肿瘤造成的狭窄部位位于直肠上段占40.7%,根据TNM分期中III期占64.4%。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构成比、BMI、肿瘤造成的狭窄位置ASA评分和TNM分期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256.43±67.88)min VS(189.83±41.54)min,引流管拔管时间(28.14±1.80)d VS(5.47±1.42)d,首次住院费(50710±12917)元VS(38709±6247)元,总住院时间(16.81±7.62)d VS(29.03±6.74)d,总住院费用(50710±12917)元VS(67305±10513)元等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管式回肠造口联合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直肠癌并梗阻患者中作为预防性造瘘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技术。与传统的结肠造口相比,具有避免二次造口回纳手术风险,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等优点。
罗衡桂,唐彬,毛岳峰,欧阳军,陈伟,王力,李绍杰,张全安,郭进,曹胜辉,郑侃侃,张晓玲,林慧,张水湘[3](2020)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理念、直肠远端2 cm原则的提出、吻合器械的应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手术)等技术的发展,低位直肠癌保肛率大幅提高,但对于男性、肥胖、前列腺肥大、放化疗后、骨盆狭窄等"困难骨盆"患者,同时实现根治与保肛两个目标仍存在较大挑战。近年来"自下而上"的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低位直肠癌治疗的热点,但随着手术的开展,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明显升高。因此,如何改进技术和方法成为降低Ta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关键。本研究分析TaTME联合改良Bacon手术(经肛结肠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3月行TaTME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共62例患者资料,其中32例联合行改良Bacon术(观察组),另30例行常规的结肠肛管(直肠)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标本长度、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0.33 d vs.22.22 d,P<0.001)。两组患者性功能障碍、排尿障碍、肛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16.7%,P=0.022);观察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3.1%),对照组吻合口狭窄4例(1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术后7、12个月两组患者肛门功能徐忠法评分及Wexner失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TME联合改良Bacon术发挥了两种手术的优点,既保证了肿瘤根治的远切缘和环周切缘,又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且肛门功能不亚于直接吻合者,不足之处是住院时间延长,是低位直肠癌的一种合理的手术选择。
叶泽毅[4](2019)在《回盲部管状造瘘与回肠造口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回盲部管状造瘘与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64例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肿瘤外科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回盲部管状造瘘(管状造瘘组),B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预防性造口组),二期行造口还纳术。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住院相关指标及特定并发症。结果: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自身形象、对未来的期望均高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时间A组(200.93±11.87min)明显少于B组(252.96±17.81min),术中总出血量A组(53.12±10.90ml)亦少于B组(70.02±5.02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对比无明显差别,住院时间A组(16.43±3.40天)明显少于B组(22.21±3.12天);住院费用A组(58426.37±6754.63元)亦少于B组(71531.68±5688.01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定并发症中A组术后2例发生导尿管堵塞,B组造口处肠管脱出1例并发生嵌顿表现,1例还纳后吻合口出血,1例还纳后吻合口漏,5例出现造口位置切口感染。造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88%(7/32)。结论: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中应用管式造瘘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可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避免造口及二期造口还纳带来的相关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海容[5](2017)在《机器人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按先后顺序连续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其中,达芬奇机器人完成手术69例,腹腔镜完成手术6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直肠癌的位置、肿瘤直径、病程分期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拔出时间、肿瘤远切缘距离、住院天数等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中转开腹。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257.49±86.25min vs 214.49±75.76min,P=0.006);机器人组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前35例手术平均时间为(284.14±98.80)min,后34例手术平均时间为(230.05±61.17)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手术时间随着机器人手术经验积累和手术例数增多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96.52±56.59ml vs 135.74±58.81 ml,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腹腔镜组(3.65±1.15 d vs 4.28±1.19 d,P<0.05);尿管拔出时间早于腹腔镜组(6.01±1.10 d vs 7.26±1.62d,P<0.05);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大于腹腔镜组(2.71±1.13 cm vs 2.19±1.30cm,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腹腔镜组(13.68±1.07 d vs 14.16±1.12 d,P<0.05)。术后肿瘤远端切缘组织,常规病理显示,均未见癌细胞残留。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10.14%vs 16.39%),无统计学差异(P=0.292)。结论机器人和腹腔镜都可顺利完成直肠癌微创手术,机器人组手术时间略长于腹腔镜组,但机器人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拔出时间、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优势。
黄勇波,张成雷,洪新凯,王和鑫,谢虹桥,陈土明,吴超群,罗毅,何梓源,邓小细[6](2017)在《无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无腹部辅助切口的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生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间在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无腹部辅助切口的腹腔镜下改良Parks手术的44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2.55.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5/44),其中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炎性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1273(平均20)月,期间局部复发2例(4.5%),肝转移1例(2.3%)。与术前1周相比,术后1月患者的控粪能力明显下降(P<0.01);至术后6月时,患者排粪控制可恢复至术前1周水平(P>0.05)。结论无腹部辅助切口的腹腔镜下改良Parks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符合肿瘤根治和肛门功能并重的治疗理念。
陈迪诗[7](2013)在《肛管引流管在预防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留置肛管引流管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预防吻合口瘘中的作用及不同直径肛管引流管之间在预防AL疗效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期间我院施行的22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留置肛管引流管分试验组(165例)与对照组(64例),在试验组中又根据留置肛管引流管直径的不同分两亚组,即直径较小的乳胶管组(135例)与直径较大的螺纹管组(30例),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及不同亚组之间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及不同亚组间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BMI,ASA评分,肿瘤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瘘(AL)的总发生率为4.3%,试验组AL的发生率为2.4%(4/165),而对照组AL的发生率为9.4%(6/64)(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乳胶管组术后AL发生率为3.0%(4/135),而螺纹管组为0%(0/30)(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的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5kg/m2、Alb<35g/dl、糖尿病(DM)及留置肛管引流管是AL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留置肛管是术后AL的独立保护因素,而BMI≥25kg/m2及DM是术后AL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的10例术后AL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无1例因AL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留置门引流管可以有效地减少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AR)后AL的发生率。留置直径较大的螺纹管与直径较小的乳胶管在预防术后AL方面的疗效类似。留置肛管引流管是术后AL的独立保护因素,而BMI≥25kg/m2及DM是术后AL的独立危险因素。
梁国刚,韩方海[8](2007)在《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术式,即支撑捆扎法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2年来采用支撑捆扎法进行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保肛组)3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肿瘤距离肛缘的平均距离为(4.7±1.2)cm。TNM分期:Ⅰ期40例,Ⅱ期130例,Ⅲ期109例,Ⅳ期31例。吻合口距肛缘平均距离为2cm(1~4cm)。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3%,肛门括约肌控制力优良率为82.25%。中位随访时间为84个月(12~186个月),310例患者中5年内有18例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5.8%。全组中位生存时间(57.8±2.73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67.494±1.738)个月。结论支撑捆扎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技术,可以完成从肛提肌内口到括约肌间沟的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不影响肿瘤的根治原则、远期效果良好。
隋永领,邵峰,崔兆清,杨道贵,于俊秀,张彦波,魏法才[9](2007)在《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外翻切除,经肛门外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并于肠腔内放一支撑管。术后观察并发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0.7%),术后1个月均能预知和控制排便,术后半年每日排便13次26例,有2例偶有粪便外溢。术后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6%、29.3%,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3%、52.22%。结论: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石玉芳,李凤光,常宗娥[10](2005)在《麻醉螺纹管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文中提出
二、麻醉螺纹管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醉螺纹管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直肠癌的流行病学 |
2 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
3 直肠癌的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
3.1 吻合口狭窄的概述 |
3.2 吻合口狭窄的治疗 |
3.3 吻合口漏和出血对吻合口狭窄的影响 |
3.3.1 吻合口漏的诱因及治疗 |
3.3.2 吻合口出血的诱因及治疗 |
4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的愈合 |
1 资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排标准 |
2 方法 |
2.1 手术方式 |
2.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
3.2 吻合口狭窄的单因素分析 |
3.3 吻合口狭窄的多因素分析 |
3.4 吻合口狭窄的诊断标准 |
4 讨论 |
结论 |
1 结论 |
2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性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管式回肠造口联合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入选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筛选流程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检查与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方法 |
2.2.3 术后处理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
3.2 术中资料对比分析 |
3.3 术后资料对比分析 |
3.4 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综述 管式回肠造口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3.1 对照组(TaTME组) |
1.3.2 观察组(TaTME+Bacon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随访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标本情况 |
2.2 术后恢复 |
2.3 手术并发症 |
2.4 肛门功能评价 |
2.5 随访情况 |
3 讨 论 |
(4)回盲部管状造瘘与回肠造口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随机方法与分组 |
2 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观察指标评定标准 |
2.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临床基线资料对比 |
2.两组术前、术后 3 个月生存质量比较 |
3.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
4.两组住院指标对比 |
5 特定并发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机器人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直肠癌的外科微创治疗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肛管引流管在预防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处理 |
2.5 吻合口瘘的诊断 |
2.6 数据的采集 |
2.7 统计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术前相关情况 |
3.2 术中情况 |
3.3 术后吻合口瘘的情况 |
3.4 吻合口瘘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5 吻合口瘘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
4.2 吻合口瘘的诊断 |
4.3 吻合口瘘的后果 |
4.4 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
4.5 吻合口瘘的预防 |
4.6 吻合口瘘的治疗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材料与统计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支撑吻合管 |
1.2.2 支撑捆扎法 |
1.3 随访资料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分型 |
2.2 手术并发症 |
2.3 排便功能评价 |
2.4 术后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 (局部复发、局部复发与远隔脏器转移、远隔脏器转移) |
3 讨 论 |
(9)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 |
3.2 术后并发症: |
四、麻醉螺纹管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相关因素分析[D]. 蒲康. 西安医学院, 2021
- [2]管式回肠造口联合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分析[D]. 温志超. 南昌大学, 2021
- [3]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J]. 罗衡桂,唐彬,毛岳峰,欧阳军,陈伟,王力,李绍杰,张全安,郭进,曹胜辉,郑侃侃,张晓玲,林慧,张水湘.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12)
- [4]回盲部管状造瘘与回肠造口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疗效对比[D]. 叶泽毅.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机器人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D]. 张海容. 郑州大学, 2017(02)
- [6]无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改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J]. 黄勇波,张成雷,洪新凯,王和鑫,谢虹桥,陈土明,吴超群,罗毅,何梓源,邓小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01)
- [7]肛管引流管在预防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D]. 陈迪诗. 南昌大学, 2013(06)
- [8]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J]. 梁国刚,韩方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04)
- [9]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报告[J]. 隋永领,邵峰,崔兆清,杨道贵,于俊秀,张彦波,魏法才.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7(01)
- [10]麻醉螺纹管在直肠癌保肛术式中的应用[J]. 石玉芳,李凤光,常宗娥. 护理研究,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