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糖口服补液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迷糖口服补液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一、米汤ORS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梦晓[1](2020)在《术芍化湿汤治疗小儿腹泻(湿热泻)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术芍化湿汤配合西医基础治疗对小儿泄泻(湿热泻)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本方治疗儿童湿热泻的临床疗效,为儿童腹泻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将90例湿热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术芍化湿汤+基础治疗),对照组Ⅰ(葛根黄芩黄连汤+基础治疗)以及对照组Ⅱ(基础治疗)各30例,基础治疗轻度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ORS)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中度脱水给予静脉补液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纠正酸中毒,纠正低钾、低钙、低镁的治疗;给予益生菌制剂——布拉氏酵母菌散。疗程为5天,连续治疗12个疗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证候总积分变化、疾病疗效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总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Ⅰ总有效率90.0%。对照组Ⅱ总有效率66.7%,试验组和对照组Ⅰ分别与对照组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Ⅰ疗效优于对照组Ⅱ,试验组与对照组Ⅰ临床疗效相当。2.治疗后,三组中医主症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组均能有效改善湿热泻患儿临床主要症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治疗后主症积分低于对照组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改善主要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Ⅱ,试验组与对照组Ⅰ疗效相当。三组中医次症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组均能有效改善湿热泻患儿临床次要症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治疗后次症积分低于对照组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改善次要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Ⅱ,试验组与对照组Ⅰ疗效相当。3.各组治疗使用抗生素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针对抗生素使用级别相比无差异,但抗生素使用疗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Ⅰ抗生素使用疗程低于对照组Ⅱ,试验组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芍化湿汤治疗小儿泄泻(湿热泻)疗效确切,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术芍化湿汤与葛根黄芩黄连汤分别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周鸿云[2](2019)在《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五味合化”理论,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人参乌梅汤加味(酸甘化阴法)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84只幼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2d后,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A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30ml/kg,1次/d)。剩余72只为造模组,参考文献方法,采用苦寒泻下、劳倦力竭复合方法制作腹泻模型。予以25%番泻叶灌胃(20ml/kg,1次/d);灌胃30min后,大鼠入水游泳(水深40cm,水温30℃,尾部负重约其体重5%铅丝),至力竭(大鼠鼻尖没水5s)后捞出烘干;连续造模21d。参考文献方法评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西药组(D组)、全方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全方,E组)、去甘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甘味药,F组)、去酸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酸味药,G组)、去辛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辛味药,H组),每组12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30ml/kg,1次/d)、5%妈咪爱(0.7g/kg,1次/d)、人参乌梅汤加味全方、人参乌梅汤加味去甘味药、人参乌梅汤加味去酸味药、人参乌梅汤加味去辛味药(各中药组用法均为35g/kg,1次/d)灌胃,连续干预7d。观察造模及干预过程中大鼠一般情况。干预7d后处死大鼠,分别取材送检。(1)取结肠组织经10%甲醛固定液固定,常规HE染色,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形态。(2)取结肠组织经RNA保存液固定,进行RNA抽提、质检、纯化、放大标记后,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4*44K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对芯片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后统计筛选各组间差异基因(FC≥2,p<0.05);采用GO功能、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阐释差异基因相关生物功能。(3)筛选组间重叠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实验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1)结肠病理形态观察:西药组、全方组可有效缓解腹泻大鼠一般表现和腹泻情况,并能明显改善腹泻大鼠结肠粘膜溃疡、充血、水肿、炎性浸润等反应,对粘膜具有促损伤修复能力;去甘味药组、去酸味药组、去辛味药组肠粘膜损伤表现不同程度改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2)全基因芯片实验及生物信息学分析:(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34个,其中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24个;GO富集获得123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92条(显着富集(p<0.05)44条),主要涉及离子转运、离子稳态、发育调节、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等;pathway富集获取21条通路,主要涉及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收缩、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2)西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取差异基因16个,其中上调基因6个,下调基因10个;GO富集获得5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条(无显着富集),涉及细胞过程调节;pathway富集获得2条通路,涉及嗅觉转导、RNA降解。(3)全方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51个,其中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34个;GO富集获得125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80条(显着富集12条),主要涉及损伤反应、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pathway富集获得21条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嗅觉转导、赖氨酸降解、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味觉转导、钙信号通路等。(4)去甘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45个,其中上调基因19个,下调基因26个;GO富集获得72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35条,主要涉及对其他有机体的反应、对外部生物刺激的反应等;pathway富集获得37条通路,主要涉及吞噬、嗅觉转导等。(5)去酸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145个,其中上调基因71个,下调基因74个;GO富集获得411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306条,主要涉及脂质代谢过程的负调控、对干扰素-γ的反应等;pathway富集获得53条通路,主要涉及原发性免疫缺陷、胞质DNA传感通路等。(6)去辛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126个,其中上调基因52个,下调基因74个;GO富集获得574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439条,主要涉及雄激素生物合成过程、C21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等;pathway富集获得73条通路,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等。与模型组相较,各拆方组获得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功能以去辛味药组最多,各拆方组获得的差异基因及参与的生物功能与全方组比较同时存在相似和不同;所有中药组差异基因及涉及的生物过程、通路均多于西药组。各拆方组与全方组相较,去辛味药组差异基因最少。(3)RT-PCR验证实验:筛选出Nlrp6、Tmem66、Gng10、Shc1、Ctnnb1、Trpm7、Vamp7、Gnas作为验证基因。验证基因经扩增后的整体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基因经扩增后,与空白组相较,模型组中Gng10、Trpm7差异有统计学(p<0.05),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较,全方组中Nlrp6、Tmem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下调;且均与芯片实验结果一致。结论:(1)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粘膜具有促损伤修复作用。(2)提示腹泻具有多基因、多途径的发病特点。CHRNA7下调影响钙离子调控,CACNA2D3下调、IL1R2上调影响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腹泻的发生发展。(3)初步证明人参乌梅汤加味(酸甘化阴法)可通过调控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的表达发挥益气生津止泻效应。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可能通过下调F2RL3、GHR影响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上调SUV39H2影响赖氨酸降解途径,下调XPNPEP2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途径发挥治疗效应。(4)结合课题组前期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指纹图谱研究基础,提示酸味药+甘味药的配伍合化作用是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发挥止泻效应的主要物质基础,并体现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基因、多途径的复杂作用特征。(5)RT-PCR验证实验证实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可靠,将Gng10、Trpm7、Nlrp6、Tmem66作为腹泻发病及治疗的分子靶点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刘博[3](2019)在《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银葛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型)的临床观察,并与蒙脱石散对比,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均来自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儿科病房(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选择符合小儿秋季腹泻(湿热型)纳入标准的72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3岁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试验研究,其中治疗组(银葛止泻散组)36例,对照组(蒙脱石散组)36例,疗程5天。依据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计分标准(包括中医证候各项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止泻时间分布、临床总有效率、RV转阴率、安全性等方面,观察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应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儿分别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病情、症状及体征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2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痊愈21例(占51%)、显效9例(占31%)、有效3例(占11%)、无效2例(占6%),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痊愈13例(占29%)、显效6例(占34%)、有效8例(占17%)、无效8例(占20%),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总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儿在缩短止泻时间方面,经治疗1d后、2d后、3d后、4d后、5d后的累计例数,治疗组分别为8例、14例、19例、23例、26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6例、13例、19例、21例。两组患儿在缩短止泻时间方面,经治疗1d后、2d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3d后、4d后、5d后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症状、体征比较,在改变大便次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大便性状、腹胀、不思乳食、恶心呕吐、精神状况、发热、小便短黄、肛门红赤、舌苔、指纹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在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V检测变化方面,治疗组的转阴率80.00%,对照组的转阴率57.1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因患儿不配合治疗各脱落1例,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良好,其总体疗效优于蒙脱石散组。2银葛止泻散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2d内缩短止泻时间方面疗效突出,在改善大便性状、腹胀、不思乳食、恶心呕吐、精神状况、发热、小便短黄、肛门红赤、舌苔、指纹、提高RV转阴率方面均有显着疗效,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图0幅;表12个;参109篇。

高端端,薛莹莹[4](2018)在《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秋季腹泻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实验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住院天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1%和9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差异明显(P<0.04)。结论优质护理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效果显着,能够快速缓解和治疗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崔莹春[5](2015)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虚型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泄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秋冬两季,其中以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脾虚型泄泻更是病势缠绵,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本课题以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虚型小儿秋季腹泻,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七味白术散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为中医药治疗脾虚型小儿秋季腹泻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通过选取辨证属脾虚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味给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思密达口服,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3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采取对各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次数、伴随症状、症状积分、总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其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次数组内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内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儿治疗后RV转阴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治疗对RV转阴较西药明显。4.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临床疾病疗效判定,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证候疗效判定,治疗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药物不良事件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差异无显着性。结论:1、七味白术散加味及蒙脱石散两组均可改善脾虚型秋季腹泻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可缩短患儿腹泻病程。2、七味白术散加味组治疗后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蒙脱石散组,在减少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缓解腹痛、呕吐、纠正脱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且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是安全可靠的。3、七味白术散加味不仅疗效显着,价格低廉,而且无副作用,易为患儿家长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罗光全[6](2014)在《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小儿腹泻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可以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小儿腹泻病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治疗方法不断改过与更新,日新月异,现对近几年文献小儿腹泻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展综述。

刘成铎[7](2013)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将6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补充液体、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退热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用法为每次5 mL,3次/d;思密达小儿服用药量为:1岁以下患儿每次1/3袋;1~2岁患儿每次1袋;2~3岁患儿每次2袋;均3次/d。对照组单口服思密达,剂量同上,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0%(21/30),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退热时间、止泻时间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均<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着,可明显缩短临床腹泻及发热持续时间,并且服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服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奎九[8](2012)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四病之一,它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治疗多采用微生态制剂,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报道较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课题通过应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该手法的疗效和机理,以便临床应用。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1.文献综述:小儿腹泻病的研究概况分别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进行阐述。2.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包括清补脾经、清补大肠经、揉板门、运内八卦、退六腑、摩腹、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对照组以苍苓止泻口服液为主,并辅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3天。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55%,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呕吐、精神、发热、口渴、饮食小便、肛门红等症状和体征方面,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精神、发热、口渴、饮食、小便、肛门红等症状和体征方面,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改善大便次数、腹痛、呕吐等症状方面,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大便性状、精神、发热、口渴、小便、饮食、肛门红等症状和体征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外周血白细胞及便常规结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临床疗效显着,可以较好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患儿的腹泻、腹痛、呕吐方面有显着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董琳琳[9](2012)在《小儿急性腹泻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总结》文中提出小儿腹泻病(Infantile diarrhea)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导致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其中病程小于2周的为急性腹泻。在我国儿童中,腹泻病的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中医将腹泻病称之为泄泻,将小儿泄泻辨证分为: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寒湿泻、脾肾阳虚泻等不同类型,予内服汤药、中成药,或外用推拿、中药贴敷等方法治疗。临床路径的概念来源于美国,是指针对某种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的诊疗程序。其核心在于将该疾病的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形成具体的流程方案。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应对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实行了按疾病诊断分类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迫使医院只有在医疗费用低于DRGs-PPS的标准费用时才能盈利。为此,医院开始使用临床路径来规范医疗流程,控制医疗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临床路径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1996年开始引进临床路径的概念,近些年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临床路径的研究逐渐得到医学界及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在全国多家医院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试验,成效显着。在此基础上,中医临床路径的研究应运而生。中医临床路径是我国独有的,基于中医学理论、实践指导,应用中医学诊断模式、治疗方法与药物,以临床路径形式构建的特殊诊疗体系。它对促进中医学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医界在小儿泄泻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意见并不统一,尤其是在诊断分类及中医外治法上,各流派、各地区差异较大,而泄泻又是小儿常见疾病,所以对其中医临床路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为参考,利用《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急性门诊病例观察表(CRF表)》,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收集了30例小儿急性腹泻病例。对病例进行诊疗过程的记录、结果的回访与数据的整理统计,对临床路径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中医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与规律,验证其临床路径的实用性。其结果如下:(1)在5天的标准疗程日内,30例患儿中痊愈22例,显效4例,有效4例,痊愈率73.3%,显效率86.7%,有效率100%。(2)小儿急性腹泻中医辨证分型按出现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风寒泻,寒湿泻与脾肾阳虚泻临床少见;(3)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常用治疗途径依次为:中成药,中医外治法,中药汤药;(4)治疗湿热泻最常应用的中成药为苍苓止泻口服液,其次为枫蓼肠胃康颗粒,脾虚泻主要应用醒脾养儿颗粒及小儿肠胃康颗粒;(5)门诊平均总费用约为135.0元,其中药物费用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治疗费用,检查费用不到十分之一,中医治疗总体费用约占63%,中医特色比较突出;(6)患儿家长总体满意度达到97.3%,满意度较高。结论: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效果好,中医特色突出,家长满意度较高。

罗菲[10](2012)在《苍苓散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及临床证候改善情况等角度着眼,客观规范地评价中药苍苓散治疗小儿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并观察苍苓散对肠道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疗效显着、安全可靠地复方新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的目标人群为6个月~2岁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中心随机化分配系统分为中药苍苓散组和思密达组,分配比例1:1,治疗组口服中药苍苓散(药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一剂,3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予以思密达口服,<1岁,1/3包,每天3次;6月~1岁,1/3包,每天3次;-2岁,1/2包,每天3次,3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等。2.实验研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前后粪便中SIgA含量,以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技术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前后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含量。结果:1.治疗后苍苓散组的总有效率为96.16%,思密达组总有效率为79.17%,二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2.苍苓散组、思密达组止泻时间分别为2.53±1.35天、4.37±1.68天,两者的止泻时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3.苍苓散组、思密达组腹胀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54天、5.42±1.93天。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4.苍苓散组、思密达组饮食恢复时间分别为3.47±1.52天、5.86±1.81天。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5.治疗后两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的SIgA含量数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O.05);治疗后两组SIgA含量数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苍苓散组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有显着性差异。6.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分别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对乳酸菌与大肠杆菌比值、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分别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SIgA分别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进行相关分析,治疗前后SIgA含量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之间无显着相关关系(P>0.05),治疗前后SIgA含量与乳酸杆菌之间有显着相关关系(P<0.05)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苍苓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临床疗效可靠,苍苓散能迅速起到止泻,消除腹胀,改善患儿食欲,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2.治疗三天,苍苓散可能具有促进轮状病毒感染急性期肠粘膜SIgA分泌作用;苍苓散早期治疗机制可能并非直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起作用,可能存在其他作用靶点。也可能与标本采集时间节点的选取有关;3.在轮状病毒肠炎中乳酸杆菌可能对SIgA的分泌具有刺激作用。

二、米汤ORS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汤ORS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术芍化湿汤治疗小儿腹泻(湿热泻)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研究进展
    2 西医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2.1 小儿腹泻的病因
        2.2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临床观察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选择标准
    第二章 临床观察方法
        1 临床观察方法
        2 疗效性观测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疗效比较
        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4.结论
讨论
    1 导师学术思想
    2 术芍化湿汤组方分析
    3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体会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药药性理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
        1.2 “五味合化”的性味配伍理论
        1.3 酸甘化阴法的研究价值
    2 小儿腹泻病的中西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祖国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2 西医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 人参乌梅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1 人参乌梅汤的历史渊源
        3.2 人参乌梅汤的临床实践
        3.3 人参乌梅汤的实验研究
    4 现代生物分子技术在中药复方的研究应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作用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实验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药物制备
        2.3 模型制备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
        4 小结
    实验二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干预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全基因芯片实验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分组
        2.2 药物及模型制备
        2.3 实验取材
        2.4差异基因筛选实验
        2.5 统计分析
        2.6 芯片质控
        3 结果
        3.1 总RNA质检结果
        3.2 芯片实验结果质控
        3.3 芯片荧光信号扫描图片结果
        3.4 芯片数据结果质量评价
        3.5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拆方干预的腹泻大鼠结肠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步骤
        3 结果
        3.1 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3.2 差异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
        4 小结
    实验四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拆方干预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实时荧光PCR验证实验
        1 实验用品
        1.1 实验样品
        1.2 Real-time PCR验证差异基因筛选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1.5 引物
        2 实验方法
        2.1 RNA抽提
        2.2 RNA质检
        2.3 反转录
        2.4 SYBR Green qPCR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RNA质检结果
        3.2 RT-PCR验证结果
        3.3 验证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腹泻动物模型的制备
        1.1 腹泻模型动物选择
        1.2 腹泻疾病模型制备的常用药物及方法
        1.3 腹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1.4 课题组前期动物腹泻模型研究
    2 人参乌梅汤加味组方理论
        2.1 人参乌梅汤加味立论及方解
        2.2 人参乌梅汤加味的效应评价
        2.3 人参乌梅汤加味的现代机制研究
    3 人参乌梅汤加味对幼龄腹泻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3.1 基因芯片技术在腹泻病的应用
        3.2 全基因芯片实验结果讨论
        3.3 芯片实验RT-PCR验证结果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全基因实验荧光芯片扫描图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脱落指标
        1.1.6 剔除指标
        1.1.7 试验中止指标
        1.1.8 治疗方法
        1.1.9 观测指标
        1.1.10 疗效判定标准
        1.1.11 统计学方法
    1.2 研究结果
        1.2.1 一般资料对比及分析
        1.2.2 临床疗效观测及对比
        1.2.3 相关安全性项目观测
    1.3 讨论
        1.3.1 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理论基础
        1.3.2 银葛止泻散组方用药分析
        1.3.3 银葛止泻散剂型特点
        1.3.4 蒙脱石散(思密达)
        1.3.5 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研究结果分析
        1.3.6 疗程及其它
    1.4 问题及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学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认识
        2.1.1 病名及概念
        2.1.2 病因病机
        2.1.3 辨证论治
    2.2 现代医学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认识
        2.2.1 概念及病因
        2.2.2 流行病学
        2.2.3 发病机制
        2.2.4 西医治疗
    2.3 相关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病历资料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秋季腹泻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对照组
        1.2.3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
    1.3 评价指标
        1.3.1 以总有效率评价护理治疗效果
        1.3.2
        1.3.3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 自制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患儿家长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2.2 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
    2.3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
3 讨论

(5)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虚型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认识
        一、概述
        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临床表现
        四、对治疗的认识
    第二节、现代医学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特点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三、季节性
        四、年龄分布
        五、轮状病毒的理化特征
        六、轮状病毒的检测
        七、发病机制
        八、发病特点及并发症
        九、治疗
        十、预防与护理
    第三节、关于七味白术散研究概况
        一、组方特点
        二、七味白术散实验研究
        三、七味白术散现代药理研究
        四、临床应用情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2、中医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脱落标准
        (六)终止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给药方法
    三、观察项目
    四、疗效判定
        (一)临床疗效判定
        1、临床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临床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二)不良事件记录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五、结果与分析
        (一)治疗前两组患儿均衡性比较
        (二)疗效评定比较
        (三)不良事件记录
    六、结论.
第三章 讨论
    一、立法依据与处方加味方解
    二、问题与展望
        (一)本研究不足之处
        (二)往后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思密达 (蒙脱石散剂) 治疗小儿急性腹泻
2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3 泻止宁与消炎痛联合治疗小儿腹泻
4 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腹泻病
5 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
6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
7 喜炎平治疗小儿腹泻病
8 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9 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1 0 真武汤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1 1 健脾消食治疗小儿腹泻
1 2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
1 3 针灸加敷脐法治疗小儿腹泻
1 4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1 5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16按摩加敷脐法治疗小儿腹泻
17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
18 He-Ne激光治疗小儿腹泻
19电超导治疗小儿急性腹泻

(7)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止泻时间及退热时间比较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4 2组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8)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小儿腹泻的研究概况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的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小儿急性腹泻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小儿腹泻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2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方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小儿泄泻的中医诊疗及临床路径研究
        1 泄泻的古今研究情况
        2 中医临床路径的研究
        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2 症状资料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病例收集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退出路径标准
    研究方法
        1 病例收集方法
        2 中医症状评价因素
        3 治疗方案
        4 疗程结束及评价
        5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总疗效情况
        2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3 中医辨证分型
        4 中医不同治疗途径的应用
        5 中成药的应用
        6 中医外治法的应用
        7 门诊费用评估
        8 患者满意度调查
    讨论
        1 立论依据
        2 结果分析
        3 导师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诊疗思路
        4 总结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指南
    附录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急性门诊病例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苍苓散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
        一、古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
        (一) 病名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中医治疗的认识
        (四) 病后调护的重视
        二、现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中医的内外治疗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研究
        三、发病机制
        四、治疗
        五、小结
    第三节 粘膜免疫的研究进展
        一、粘膜免疫对机体感染的防治机制
        二、粘膜免疫的主效因子——SIgA
        三、中医药对肠粘膜免疫的调节作用
        四、小结
    第四节 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一、肠道微生态研究概述
        二、主要肠道细菌
        三、微生态研究方法
        四、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第五节 述评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实验记录
        四、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
        一、一般数据比较
        二、疗效分析
        三、实验结果
    第三节 讨论
        一、湿邪致病
        二、苍苓散组方的理论依据
        三、苍苓散对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的调节
        四、苍苓散对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调节
        五、SIgA与肠道菌群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米汤ORS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术芍化湿汤治疗小儿腹泻(湿热泻)临床疗效评价[D]. 周梦晓.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D]. 周鸿云.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银葛止泻散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D]. 刘博.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秋季腹泻中的应用分析[J]. 高端端,薛莹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18)
  • [5]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虚型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D]. 崔莹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02)
  • [6]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J]. 罗光全. 包头医学, 2014(02)
  • [7]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J]. 刘成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32)
  • [8]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D]. 李奎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小儿急性腹泻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总结[D]. 董琳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
  • [10]苍苓散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罗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迷糖口服补液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