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荆树皮单宁不同部位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

黑荆树皮单宁不同部位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

一、黑荆树皮单宁不同级分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边金霖,郭金龙,李品武,杜晓[1](2015)在《雅安藏茶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文中认为从雅安藏茶中系统萃取分离出7个级分,使用酶标仪与96孔板酶反应体系,对雅安藏茶水浸出物及各个级分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筛选及评价。结果表明:雅安藏茶水浸出物(0.018~0.360 mg/mL及其7个级分的添加质量浓度(0.011~0.216 mg/mL与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之间均具有显着的量效关系;对脂肪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进行比较,雅安藏茶水浸出物为37.14、儿茶素(catechin,C)级分为44.67、茶黄素(tavin,TF)级分为39.46、茶褐素(theabromine,TB)级分为30.31、茶红素Ⅱ(thearubiginsⅡ,TRsⅡ)级分为29.53%,结合主要成分含量和回归分析,各级分所含活性成分抑制脂肪酶活性能力大小顺序为: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

苏东晓[2](2014)在《荔枝果肉多酚的分离鉴定及其调节脂质代谢作用机制》文中认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代表性水果。我国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由于荔枝采收期集中,且不耐储藏,精深加工成为推动荔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出路。作为岭南地区的代表性珍稀果品,荔枝自古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探明其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对于指引荔枝的精深加工方向有重要意义。虽然已经有研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报道了荔枝果肉的抗氧化、抗辐射和保护肝脏等功效,然而上述各项研究尚未涉及其活性物质基础。项目组及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富含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但对果肉中各种单体酚类物质的活性差异还缺乏认识。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不同来源的酚类物质对改善机体血脂代谢有明显作用。荔枝果肉多酚作为亚热带地区居民重要的膳食多酚来源对于脂质代谢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在确定荔枝果肉多酚最佳提取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其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摄入荔枝果肉多酚对血脂代谢相关microRNA及其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明其调节脂代谢分子机制;进而在体外活性跟踪下鉴定出荔枝果肉主活性单体组分。研究结果对促进荔枝消费、指导荔枝功能食品精深加工、推动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不同提取方法对荔枝果肉游离酚和结合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极性5种溶剂提取荔枝果肉游离酚,采用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提取结合酚,采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分析(ORAC)法和细胞抗氧化分析(CAA)法测定其游离酚和结合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荔枝果肉丙酮提取物游离酚含量最高。该方法提取后的果肉残渣分别采用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提取结合酚发现前者的提取效率是后者的2倍。不同溶剂提取的荔枝果肉游离酚中丙酮提取物的ORAC抗氧化活性最高。但丙酮与甲醇提取物的CAA抗氧化活性相当,高于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水提物CAA值最低。酸水解法得到的结合酚ORAC值和CAA值分别是碱法的2.6和1.9倍。上述结果表明丙酮水溶剂体系适于荔枝果肉游离酚提取,酸水解法较碱水解法适于提取荔枝果肉结合酚提取。2.荔枝果肉多酚大孔树脂分离工艺优化:比较11种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对荔枝果肉酚类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优化其最佳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工艺参数;通过HPLC方法对所得组分酚类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变化进行分析。HPD-826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荔枝果肉总酚和总黄酮效果最好,其吸附和解吸工艺参数为:荔枝果肉酚类提取物上样浓度0.8mg/mL,上样速度3.0BV/h,95%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3.0BV/h。经HPLC分析和鉴定,HPD-826分离纯化荔枝果肉酚类不会造成单体酚组成变化和明显损失;荔枝果肉酚类物质主要由3,4-二羟基苯甲酸、儿茶素、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高儿茶酚、阿魏酸和芦丁等9种单体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依次是高儿茶酚、芦丁和表儿茶素,三者合计占到总量的94.37%。3.荔枝果肉多酚对高脂膳食小鼠的脂质代谢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以C57BL/6J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动物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荔枝多酚组。荔枝多酚组摄入高脂膳食的同时通过灌胃摄入剂量为500mg/kg.d的荔枝果肉多酚大孔树脂纯化提取物。10w后结束实验,酶法分析各组动物血清和肝脏中脂代谢相关指标,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荔枝果肉多酚对高脂膳食小鼠肝脏miR-33、miR-122和miR-370及其靶基因ABCA1、Fas和Cpt1等mRNA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ABCA1、Fas和Cpt1a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荔枝多酚组较高脂组小鼠血清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摄入荔枝果肉多酚可以明显减轻高脂膳食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与高脂膳食模型组比较荔枝果肉多酚可降低小鼠肝脏miR-33和miR-122表达水平,下调其靶基因Fas的表达水平,上调ABCA1和Cptla的表达。提示荔枝果肉多酚通过调节miR-33和miR-122及其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促进肝脏胆固醇外运和高密度胆固醇形成,同时降低脂肪酸合成并加速其氧化利用,从而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4.荔枝果肉多酚的的结构鉴定及其细胞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探明荔枝果肉主要活性酚类物质单体组成,本研究采用聚酰胺树脂对上述经HPD-826型大孔树脂分离的荔枝多酚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纯化,并采用CAA和ORAC活性跟踪评价不同级分抗氧化活性,以分离出其主要抗氧化级分。对抗氧化活性高的级分经制备型反相液相色谱纯化获得3个单体组分,经ESI-MS、1H-NMR、13C-NMR和HMBC谱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素芸香糖-7-O-a-L-鼠李糖苷、芦丁和表儿茶素。此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依次为17.25mg/100g FW、3.58mg/100g FW和2.31mg/100g FW。HPLC鉴定的荔枝果肉中含量最高的高儿茶酚经波谱确证为槲皮素-3-O-芸香糖-7-O-a-L-鼠李糖苷。其显示出较好的CAA活性,与广泛报道的木屐草素相当,较桑色素和二氢杨梅素高。上述结果表明槲皮素-3-O-芸香糖-7-O-a-L-鼠李糖苷是荔枝果肉中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单体酚类成分。因此,该化合物可能是荔枝果肉发挥抗氧化及脂代谢调控等作用的主活性酚类单体。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①建立了荔枝荔枝果肉中游离酚和结合酚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首次从荔枝中分离鉴定出酚类物质槲皮素-3-O-芸香糖-7-O-α-L-鼠李糖苷,并确证其是荔枝果肉多酚抗氧化作用的主活性组分。②发现并确证荔枝果肉多酚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水平并改善其血脂代谢作用,首次从其调节miR-33、miR-122和miR-370及其靶基因ABCAl、Fas、Cpt1a等mRNA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角度,明确了荔枝酚类物质调节脂代谢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鉴定的荔枝果肉酚类物质为揭示其健康效应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植物多酚调节miRNA及其靶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的角度阐释荔枝果肉多酚调节血脂的生物活性,为其它果蔬的生物活性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黄娟[3](2014)在《芡果实主要成分性质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芡是我国重要的水生植物之一,芡实易于消化吸收,具有健脾止泻、补中益气、益肾固精、养血安神等食疗功效,既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药用价值。现今我国芡实栽培面积已达10000hm2,而对芡实的利用仅仅局限于单纯芡实仁的食用,因此,开发和综合利用芡果实有效成分非常必要。本文对芡果实组成最多的成分和组分——淀粉、果壳和果皮进行研究,为充分利用芡实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芡实来自苏州和淮安金湖两个不同产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显示两种淀粉形状规则呈多边形,淮芡淀粉颗粒表面较粗糙且棱角分明;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芡实淀粉属于A型衍射形式,苏芡淀粉结晶度较高。白度分析表明,苏芡淀粉更白。苏芡淀粉的热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凝胶强度、糊化温度均高于淮芡淀粉,淮芡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则较高。将芡实壳用作废水中铜离子吸附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RD、SEM观察,研究pH、初始铜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比较酸碱洗涤前后芡实壳对铜的吸附作用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pH5-6,壳粒度80目。动力学研究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更合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数据,确认为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芡实壳吸附铜是一个自发且放热的过程。酸碱处理后的芡实壳吸附效果更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借助响应曲面法,对芡实果皮单宁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溶剂70%乙醇水溶液、时间2h、温度80℃和料液比1:43.4,该条件下单宁的得率为43mg/g壳,与理论值接近。对单宁粗提物进行乙醇、氯仿、石油醚分级萃取并结合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产物中单宁含量由40.14%增加到82.58%(m/m)。将单宁用于啤酒澄清,单宁使用量80mg/L时,啤酒澄清效果最佳:透光率99.3%,色度4.097EBC,浊度0.084A,总多酚含量46mg/L,蛋白质含量130mg/L, TBA值0.422A,苦味质8.95BU,说明纯化后的单宁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啤酒澄清剂。

牛玉环[4](2013)在《高寒植物中不同分子量单宁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包括三部分实验。第一部分是筛选青藏高原缩合单宁(CTs)含量较高的植物。主要是采集天祝乌鞘岭地区8-10月份的5种高寒草甸植物(金露梅、珠芽蓼、藏沙棘、高山柳和高山绣线菊),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丁醇-盐酸法测定其中的总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筛选出缩合单宁含量最高的样品。在第二部分实验中,纯化和分离缩合单宁,采用排阻色谱法将各植物所含纯化缩合单宁按分子量从小到大分成5组(Ⅰ, Ⅱ, Ⅲ, Ⅳ, Ⅴ)。然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各植物缩合单宁不同组分的分子量大小。第三部分试验是以燕麦干草为底物,添加从5种植物纯化提取的缩合单宁以及不同分子量的各组分缩合单宁,利用牦牛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试验,并测定发酵液总产气量、甲烷产量、pH值、氨态氮含量,以及残渣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观测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缩合单宁对瘤胃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的影响,并结合发酵参数推断其参与瘤胃发酵的反应过程,进一步探究缩合单宁参与瘤胃生态环境调控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如下:1、金露梅、珠芽蓼、藏沙棘、高山柳和高山绣线菊是富含单宁以及缩合单宁的高寒植物,在8、9、10月中8月份单宁含量较高,且随着月份推移含量降低,各月份之间含量差异显着(P<0.05)。缩合单宁含量最高(4.79%DM)的是9月份的藏沙棘,最低者为10月份的高山绣线菊(1.18%DM)。根据5种植物总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确定其8月份样品进行下一步分析实验。2、不同植物样品提取的纯化缩合单宁之数均分子量间差异显着(P<0.05)。其中,金露梅样品的纯化缩合单宁数均分子量(1926.5Da)和重均分子量(4081.6Da)最大。重均分子量从大到小排序为金露梅>藏沙棘>珠芽蓼>高山柳>高山绣线菊。高山绣线菊纯化缩合单宁的数均分子量(1390.9Da)和重均分子量(2284.3Da)均最低。3、从同一植物样品中分离出的不同组分CTs的分子量大小亦差异显着(P<0.05)。除金露梅样品V组分的CTs大于4000Da外,其余各组CTs分子量均介于500Da到4000Da之间。4、不同植物样品纯化CTs对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之影响差异显着(P<0.05)。金露梅、珠芽蓼和藏沙棘对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的抑制作用较明显,其中,金露梅产对甲烷产量抑制作用最大,珠芽蓼次之,高山绣线菊最小。不同分子量CTs对体外瘤胃发酵液pH值、干物质降解率影响作用不显着(P>0.05)但对瘤胃发酵液的总产气量、甲烷产量、氨态氮含量和残渣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即CTs分子量大小与上述参数之间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5,0.64,0.77,0.81。分子量最大的金露梅V组分CTs(4331.9Da)对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的抑制作用最大(P<0.05),其中,与对照燕麦相比抑制了79.8%的甲烷产生,反之最低分子量的CTs组分对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作用不明显。

李田田[5](2012)在《黑荆树皮原花色素提取分离集成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与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技术进行耦合应用于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提取分离,得出以下结论:1.本实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工艺进行优化,在溶剂为50%乙醇的提取一次的基础上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3.45min,超声频率67kHz,液料比1:11.0W:V。在此条件下,原花色素平均得率可达21.58%。在优化条件下,讨论了提取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4次为最佳,原花色素总得率可达24.26%。2.探讨AB-8、 D-101、 BS-5、 BS-30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静态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AB-8树脂吸附解吸效果最好。采用梯度洗脱法,得到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各级分离纯化产物,原花色素总回收率可达92.26%。3.对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洗脱的浓度为40%的乙醇溶液,进料浓度为4mg/ml,进料流速为3ml/min,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后,原花色素的纯度为61.2%。4.采用HPLC-MS联用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的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组成和结构进行了鉴定,主要检测到十种二聚体和三种三聚体,分子量分别为562(四种)、578(四种)、594(四种)和850(二种)、866(二种)。5.利用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水洗脱产物原花色素,通过液质联用分析对其结构鉴定,得到三种二聚体,分子量分别为594、578和578,含量分别为9.85%、18.88%和66.84%,水洗脱产物中原花色素纯度为95.57%。6.乙酸乙酯萃取法能够有效的清除黑荆树皮粗提物中的重金属,尤其是铅和铜,黑荆树皮粗提物和和乙酸乙酯层萃取物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我国现行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对重金属的限量要求。

徐淑芬[6](2011)在《柿子单宁关键级分的解蛇毒活性研究及其结构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深入研究柿子单宁的解蛇毒活性及其构效关系,本研究采用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柿子果肉中的单宁,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体外研究单宁对江浙蝮蛇、尖吻蝮蛇和眼镜蛇蛇毒蛋白酶活的影响以及体内对染毒小鼠的致死毒性、出血毒性、肌肉毒性和神经毒性的解毒效果,探究了柿子单宁关键级分的解蛇毒作用;借助于HPLC. MADLI-TOF/MS、红外、圆二色谱等技术鉴定出了解蛇毒关键级分的聚合度和结构单元组成;进一步研究了柿子单宁酸降解副产物的结构特点;初步探讨了柿子单宁结构与其活性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柿子单宁的研究以缩合单宁为主要指标,选定提取柿子单宁的最优组合为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60℃、超声波功率80W、料液比1: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总酚提取量为24.36 mg/g,缩合单宁提取量为15.23mg/g,达到了最佳的提取量。柿子单宁粗提物分别经过AB-8大孔树脂和Toyopearl HW 50F凝胶树脂纯化分级后,得到PT20、PT40和PT60三个级分。2.柿子单宁关键级分的体内外解毒实验(1)当三种蛇毒与不同聚合度的柿子单宁以不同的质量比混合时,随着单宁含量的增加,蛇毒中的蛋白质水解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A2、精氨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抑制效果随单宁聚合度增加而增强。当单宁分子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单宁对酶蛋白抑制程度受单宁分子量影响不大。(2)单宁关键级分PT40对染蛇毒小鼠的死亡时间有显着的延迟作用,存活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江浙腹蛇、尖吻腹蛇、眼镜蛇而言,给药高剂量组小鼠存活率分别可达到60%、70%、40%。(3)单宁关键级分PT40对江浙蝮蛇蛇毒所致小鼠的出血毒性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中低、中、高剂量的出血面积抑制率分别为31.4%、63.3%和95.6%,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单宁关键级分PT40对眼镜蛇蛇毒所致小鼠的肌肉毒性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蛇毒所引起的CK酶活力上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低、中、高剂量的PT40对CK酶活抑制率分别为14.5%、26.1%和42%,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从小鼠EDL肌肉组织切片中也可以看出,蛇毒组小鼠大面积肌纤维坏死,炎症细胞较多。给药组相应损伤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是并未能完全抑制蛇毒造成的损伤,且损伤程度呈现剂量效应关系。(5)PT40对眼镜蛇蛇毒所致小鼠的神经毒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旷场分析实验发现,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的PT40对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都有显着的提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水迷宫的测试中,给药组均能延长潜伏期,但没有达到显着效果。从小鼠的小脑组织切片中也可以看出,蛇毒组小鼠浦金野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圆,伴有空泡,给药组相应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PT40对由蛇毒所致小鼠神经毒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3.PT40结构表征(1)通过HPLC-硫解法和MALDI-TOF MS法对柿子单宁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表明柿子单宁具有以下不同于其它来源缩合单宁的独特结构:①末端基团为C和EGCG;②延伸端结构为EGC, EGCG, EC和ECG,较其它来源的缩合单宁有更大的异质性;③同时发现分子中桔酰化程度高达90%,存在A型连接。(2)红外吸收光谱图在1707cm-1处的吸收是由于单宁中C=O伸缩振动;同时在1000-1650cm-1和700-850 cm-1区域具有原花青素的特征骨架振动吸收峰,1534 cm-1处有一较宽单峰,属于B环伸缩振动吸收;在726和763 cm-1处的吸收属B环C—H面外弯曲振动;由此证明柿子单宁是原翠雀定-原花青定混合物。(3)圆二色谱研究发现PT40在220~240nm有正cotton效应峰,则可以判断其C4位为4p构型。4.柿子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1)不同的测定方法和不同的标准品对柿子中缩合单宁的含量的测定有很大影响。同时对正丁醇-盐酸法做了改进,以15%的盐酸作为酸性介质,5%的硫酸铁铵溶液作为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不含水的条件下反应30min。但即使在优化的条件下,柿子单宁在正丁醇-盐酸体系中的颜色反应仍然很低,有关柿子单宁准确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PT40酸降解副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FT-IR和HPLC-MS分析,初步推断该副产物C-3取代基团为乙基。

马如意[7](2011)在《单宁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单宁酶全称单宁酯酰水解酶(Tannase,EC 3.11.20),可以水解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生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微生物产单宁酶主要来源于真菌,目前研究最多的产酶微生物是青霉和黑曲霉。本文从产单宁酶菌株的筛选开始,对单宁酶发酵工艺条件以及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固体发酵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产单宁酶的黑曲霉菌株A-6,初筛酶活力为8.1U/g。在固体发酵的基础上,通过对培养基组分进行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分析,确定了菌株A-6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在250mL三角瓶中装入5g麸皮和5mL营养液;营养液的组成为(g/L):蔗糖12、KNO3 2.5、玉米浆22.4、五倍子65.1、MgSO4 1.36、CoCl2 0.2、柠檬酸钠3.0、NaCl 2.5;通过对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固液比等培养条件的考察,获得了菌株A-6的较优培养条件:接种量1mL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1×109个/mL),发酵温度30℃,初始pH7.0,固液比1:1.8,发酵时间108h左右。菌株A-6在最佳培养基和较优培养条件下,酶活可达15.68U/g,比优化前提高了约94%。本文对菌株A-6粗酶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6所产单宁酶在4℃储存时稳定性好,贮存8周后依然保存有94%的酶活性;最适作用温度为60℃左右,在65℃以下稳定性较好,超过75℃易失活;最适作用pH 8.0,在pH 6.0-9.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酸性环境下非常易失活,碱性条件下相对稳定;该酶可耐受1.5mmol/L的离子强度;K+、Mn2+、Fe3+对酶活力有比较明显的激活作用,Zn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a2+和Fe2+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郭金龙[8](2010)在《雅安藏茶活性级分筛选和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特色茶类资源的开发和精细化利用使茶叶精深加工、茶叶品质化学及茶叶保健功能利用受到了高度关注。雅安藏茶是一种特色茶类,具有特殊饮用价值。本文选题以雅安藏茶特色茶类为研究对象,探索雅安藏茶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机制和效果。在研究中充分运用天然产物化学、制茶学、茶叶生物化学、酶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借鉴高通量筛选、酶学分析法等新的研究手段系统开展工作。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本文首先以雅安藏茶鲜叶原料,在制茶样及成品茶样为研究材料,用茶叶常规成分分析测定方法,系统分析了雅安藏茶在加工过程中不同样品的水浸出物、儿茶素、色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等品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雅安藏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1.05%、69.88%和0.36%;水浸出物含量上升了6.97%,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54%、0.76%和1.60%,咖啡碱含量略有下降仅减少1.07%;与康砖和金尖茶(对照茶样)相比较,雅安藏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高5.59%、6.38%、3.48%,而两者的总灰分、咖啡碱、可溶性糖和色素的含量差异不显着。(2)运用天然产物化学分离方法对雅安藏茶样品采用有机溶剂进行系统萃取分离,从而制备得到不同的雅安藏茶级分。通过对儿茶素萃取分离进行优化实验,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和HPLC扫描定性分析,再采用定量分析测定各级分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将乙酸乙酯儿茶素分离萃取过程进行优化后萃取6次效果最好,此时萃余层中儿茶素的残留率为6.35±0.86%,通过紫外-可见扫描和HPLC扫描后可知,分离效果较好,在儿茶素、咖啡碱、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特征峰附近出现吸收峰。生化成分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HPLC扫描分析结果与Robert实验结果一致,参考相关文献所述可将雅安藏茶分离出的级分分别定义为蜡质类级分、咖啡碱级分、茶黄素级分(TFs)、儿茶素级分、茶红素Ⅰ级分(TRsⅠ)、茶红素Ⅱ级分(TRsⅡ)和茶褐素级分(TBs)。(3)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手段,对雅安藏茶级分的清除氧自由基、高通量筛选生物酶活性和抑菌作用等方面开展活性部位的筛选与评价工作。分析结果表明,雅安藏茶级分都有明显的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雅安藏茶远远强于人工抗氧化剂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茶黄素级分和儿茶素级分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最好。高通量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雅安藏茶级分对α-淀粉酶和脂肪酶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茶黄素级分对两种消化酶的抑制能力较高,抑制率分别为82.49%和44.67%,以儿茶素级分为例,测定其不可逆抑制的类型为反竞争性不可以逆抑制类型。雅安藏茶级分对胃蛋白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茶黄素级分对胃蛋白酶的促进作用最高,酶活性提高了83.88%。雅安藏茶级分对两种有害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并以茶黄素级分抑制两种细菌的能力最强。并且同一雅安藏茶级分对两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差异明显,并且对两种细菌的的抑制作用具有一致性。

李丰超,唐世乔,秦小萍,王国惠,雷恒毅[9](2008)在《亚硫酸化坚木栲胶降解菌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亚硫酸化坚木栲胶(ATO)为唯一碳源,筛选得到5株单宁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株降解菌均能够在以ATO(3000 mg.L-1)为唯一碳源的改良查氏培养基上生长,其中降解菌dj3、dj4、dj5存在共代谢现象。

陈建峰[10](2008)在《同步提取、分离及纯化菜籽饼粕中的多酚和植酸》文中提出多酚与植酸在食品工业和其他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用途,文献中有许多从植物材料中制取多酚与植酸的报道。但多酚与植酸又被认为是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双低油菜品种育成后,它们成了限制优质菜籽蛋白合理利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地从菜籽饼粕中提取并制备多酚与植酸,提高菜籽蛋白的生物效价是菜籽粕加工增值的重要技术。本研究以同时提取菜籽饼粕中多酚和植酸为创新点,与以往的分步提取相比,简化了提取工艺,可为菜籽饼粕的深加工节省部分工艺设备,而提取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实验以湖北浠水榨油厂提供的“双低”品种华杂4号冷榨提供的菜籽饼粕为对象,经预处理后采用酸性乙醇溶剂体系并添加少量助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方法,并利用响应面的分析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氢氧化钠沉淀提取液中的植酸,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纯化,获得植酸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沉淀后的提取液中多酚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大孔树脂进行了分级纯化,获得不同的级分并对各级分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同步提取菜籽饼粕中多酚和植酸的工艺条件优化结果:在选用酸性乙醇体系并添加少量助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提取液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最后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4℃,时间为57min,目数为80目,液料比为12.50:1,提取两次。此条件下的多酚得率为2.64%,植酸得率为4.68%。2、植酸的纯化与鉴定:提取液中的植酸首先利用NaOH溶液沉淀出来,盐酸溶解后以上样液浓度为4.71mg/ml左右,1ml/min的流速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进行纯化,经减压浓缩后,最后使用精制植酸钠的工艺路线,得到纯度为84.2%的植酸钠产品。对植酸样品进行紫外扫描,其在256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与植酸标品吸收特征峰相同。比较植酸样品和标品的液相色谱图,其出峰时间都在4分钟左右,比较吻合。精制后植酸钠的红外光谱图和标准物的红外谱图非常吻合,可以证明是同一种化合物。3、多酚的纯化与鉴定:多酚粗品经过石油醚、氯仿处理后,纯度提高了9.61%。多酚的分子量大小不同,酚羟基数目不同,极性也不同,分别利用乙酸乙酯、水、甲醇萃取,可初步对不同分子量分布的多酚分离。粗品利用大孔树脂吸附,60%乙醇洗脱。以多酚标准物比较测定,多酚纯度达到65.48%。对多酚各级分紫外扫描,其在280nm处均有最大吸收,与黄烷醇类单宁的吸收相似。利用反相HPLC以30%乙腈做流动相,对各组分进行分析,乙酸乙酯级分保留时间最小,水级分和甲醇级分保留时间次之。

二、黑荆树皮单宁不同级分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荆树皮单宁不同级分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雅安藏茶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雅安藏茶级分的分离制备
        1.3.2 雅安藏茶及其各级分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1.3.3 脂肪酶的活性比较
        1.3.3. 1 茶样和试剂的制备
        1.3.3. 2 脂肪酶标准曲线的绘制[26]
        1.3.3. 3 脂肪酶活力的测定
        1.3.4 雅安藏茶级分抑制脂肪酶活性能力的数学模型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雅安藏茶不同级分中内含物质的组分和含量
    2.2 雅安藏茶水浸出物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2.3 雅安藏茶不同级分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2.3.1 雅安藏茶不同级分对脂肪酶的抑制效果
        2.3.2 不同质量浓度雅安藏茶级分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果
        2.3.3 构建回归数学模型评价抑制脂肪酶活性级分的成分
3 讨论

(2)荔枝果肉多酚的分离鉴定及其调节脂质代谢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立题背景及意义
    1.2 多酚研究概况
        1.2.1 多酚分离纯化
        1.2.2 多酚结构鉴定
        1.2.3 多酚的生物活性
    1.3 荔枝多酚研究进展
        1.3.1 荔枝果皮多酚
        1.3.2 荔枝果核和花多酚
        1.3.3 荔枝果肉多酚
    1.4 植物多酚调控脂质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多酚调节血脂代谢酶
        1.4.2 植物多酚调节脂代谢miRNA
    1.5 关键科学问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目标
        1.5.1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荔枝果肉游离酚和结合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3 荔枝果肉游离酚提取工艺
        2.2.4 荔枝果肉结合酚提取工艺
        2.2.5 化学法测定荔枝果肉酚类物质含量
        2.2.6 HPLC法测定荔枝果肉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
        2.2.7 荔枝果肉游离酚和结合酚细胞抗氧化活性
        2.2.8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溶剂提取荔枝果肉游离酚效果比较
        2.3.2 酸法和碱法提取荔枝果肉结合酚效果比较
        2.3.3 不同提取溶剂对荔枝果肉游离酚组成的影响
        2.3.4 不同提取方法对荔枝果肉结合酚组成的影响
        2.3.5 不同提取溶剂对荔枝果肉游离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3.6 不同提取方法对荔枝果肉结合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不同提取方法对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效果的影响
        2.4.2 不同提取方法对游离酚和结合酚单体组成的影响
        2.4.3 不同提取方法对荔枝果肉游离酚和结合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荔枝果肉酚类物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优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3 荔枝果肉多酚提取工艺
        3.2.4 不同极性大孔树脂静态吸附量及解吸率实验
        3.2.5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3.2.6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
        3.2.7 荔枝果肉单体酚组成及含量HPLC分析
        3.2.8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大孔树脂对荔枝果肉多酚静态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3.3.2 HPD-826型大孔树脂吸附荔枝果肉多酚的动力学
        3.3.3 荔枝果肉多酚样品浓度对HPD826大孔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3.3.4 荔枝果肉多酚上样流速对HPD826大孔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3.3.5 洗脱液浓度对HPD-826大孔树脂解吸性能的影响
        3.3.6 HPD-826型大孔树脂吸附对荔枝果肉多酚单体组成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大孔树脂极性对荔枝果肉酚类物质吸附性能的影响
        3.4.2 吸附和解吸条件对大孔树脂性能的影响
        3.4.3 大孔树脂吸附对荔枝果肉酚类物质组成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荔枝果肉多酚对高脂膳食小鼠的脂质代谢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2.2 荔枝果肉多酚制备
        4.2.3 实验设计及动物分组
        4.2.4 小鼠肝脏H&E染色
        4.2.5 小鼠血清和肝脏理化指标
        4.2.6 小鼠肝脏RNA提取
        4.2.7 实时定量PCR测定小鼠肝脏miR-33、miR-122和miR-370
        4.2.8 实时定量PCR测定小鼠肝脏ABCA1、Fas和Cpt1a等mRNA
        4.2.9 蛋白免疫印记测定小鼠肝脏ABCA1、Fas、Cpt1a和SREBP-1c
        4.2.10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小鼠的体重及生长情况
        4.3.2 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
        4.3.3 小鼠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
        4.3.4 小鼠肝脏miR-33、miR-122和miR-370表达水平
        4.3.5 小鼠肝脏ABCA1、Fas和Cpt1a等mRNA表达水平
        4.3.6 小鼠肝脏Fas、Cpt1a、ABCA1和SREBP-1c等蛋白表达情况
    4.4 讨论
        4.4.1 植物多酚对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4.4.2 植物多酚对脂代谢基因及其相关酶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4.4.3 植物多酚对miR-33和miR-122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4.5 小结
第5章 荔枝果肉多酚结构鉴定及其细胞抗氧化活性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5.2.3 活性跟踪法纯化荔枝果肉酚类物质
        5.2.4 荔枝果肉主抗氧化酚类物质制备
        5.2.5 荔枝果肉主抗氧化酚类物质结构鉴定
        5.2.6 荔枝果肉主抗氧化酚类物质细胞抗氧化活性
        5.2.7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活性跟踪法筛选荔枝果肉主抗氧化级分
        5.3.2 荔枝果肉酚类物质结构鉴定
        5.3.3 荔枝果肉主抗氧化组分及常见抗氧化物质细胞抗氧化活性比较
    5.4 小结
主要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补充材料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芡果实主要成分性质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芡实
    1.2 芡实的营养成分与药用价值
    1.3 淀粉
    1.4 废水重金属污染及低成本生物吸附剂
    1.5 单宁
        1.5.1 单宁的分离纯化
        1.5.2 单宁的应用
    1.6 立题背景和意义
    1.7 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芡实淀粉性质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淀粉提取
        2.2.2 淀粉水分含量测定
        2.2.3 显微观察
        2.2.4 XRD分析
        2.2.5 核磁共振分析
        2.2.6 FT-IR光谱分析
        2.2.7 淀粉白度测定
        2.2.8 淀粉沉降体积测定
        2.2.9 淀粉粘度性质测定
        2.2.10 淀粉凝胶强度测定
        2.2.11 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分含量
        2.3.2 淀粉颗粒的形态
        2.3.3 XRD分析
        2.3.4 核磁共振
        2.3.5 FT-IR
        2.3.6 淀粉白度
        2.3.7 淀粉粘度性质
        2.3.8 淀粉凝胶强度
        2.3.9 淀粉沉降体积
        2.3.10 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芡实壳作为低成本吸附剂去除废水中铜离子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吸附剂与合成废水的制备
        3.2.2 吸附剂表征
        3.2.3 吸附实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吸附剂比表面积与元素组成
        3.3.2 FT-IR光谱分析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3.3.4 X-射线衍射
        3.3.5 pH的影响
        3.3.6 吸附剂剂量的影响
        3.3.7 初始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3.3.8 粒度的影响
        3.3.9 吸附动力学
        3.3.10 平衡吸附等温线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芡实果皮中单宁提取分离纯化及应用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单宁提取
        4.2.2 影响单宁提取单因素试验
        4.2.3 条件优化与分析
        4.2.4 单宁纯化
        4.2.5 单宁含量的测定
        4.2.6 芡实果皮单宁对啤酒的澄清作用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单因素试验
        4.3.2 提取工艺优化
        4.3.3 单宁纯化
        4.3.4 单宁对啤酒的澄清作用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寒植物中不同分子量单宁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所用的缩略符号
引言
一 综述
    1.1 植物单宁的研究进展
        1.1.1 单宁的定义和分类
        1.1.2 单宁的资源分布
        1.1.3 单宁的分析
    1.2 瘤胃甲烷生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1.3 植物单宁对反刍动物健康以及甲烷产生的影响
        1.3.1 单宁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3.2 单宁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1.3.3 缩合单宁对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影响
        1.3.4 单宁对瘤胃甲烷生成的影响
        1.3.5 缩合单宁对瘤胃甲烷细菌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点自然概况
    2.2 实验材料
    2.3 样品的分析
        2.3.1 样品粗蛋白的测定
        2.3.2 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2.3.3 干物质和灰分的测定
        2.3.4 总单宁的测定
        2.3.5 缩合单宁的测定
        2.3.6 缩合单宁的纯化
        2.3.7 排阻色谱法分离纯化的CTs
        2.3.8 用凝胶参透电泳法(GPC)测定各级分单宁分子量
    2.4 体外发酵实验材料和仪器
        2.4.1 试验供体
        2.4.2 体外发酵试验装置
        2.4.3 所需溶液的配置
    2.5 试验设计
    2.6 试验操作和样品采集
        2.6.1 分装步骤
        2.6.2 气样的采集
        2.6.3 发酵液及剩余物的采集
        2.6.4 气样分析
        2.6.5 发酵液氨态氮的测定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 结果和分析
    3.1 样品中的常规成分
    3.2 样品中酚类含量
    3.3 各级分质量分数
    3.4 菜籽壳中各单宁级分的分子量测定
    3.5 发酵产气情况
    3.6 发酵参数
四 讨论
    4.1 植物营养成分
    4.2 酚类物质含量
    4.3 植物单宁各级分子量
    4.4 体外发酵产气量
    4.5 体外发酵产甲烷量
    4.6 发酵液pH值和氨态氮含量
    4.7 干物质降解率以及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5)黑荆树皮原花色素提取分离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原花色素概况
        1.1.1 原花色素的定义
        1.1.2 原花色素的结构与分类
        1.1.3 原花色素的分布
    1.2 原花色素的提取
        1.2.1 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1.2.2 原花色素的提取方法
        1.2.2.1 超声提取技术
        1.2.2.2 微波提取技术
    1.3 原花色素的分离
        1.3.1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1.3.2 膜分离技术
        1.3.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
    1.4 原花色素的生物活性
        1.4.1 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功能
        1.4.2 对心血管系统的活性
        1.4.3 抗肿瘤作用
        1.4.4 抗辐射作用
        1.4.5 抗诱变作用
        1.4.6 对皮肤的保健作用
    1.5 原花色素的开发与应用
        1.5.1 原花色素的精细化利用
        1.5.2 原花色素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5.3 原花色素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1.5.4 原花色素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1.6 黑荆树及其资源利用
        1.6.1 黑荆树简介
        1.6.2 黑荆树皮综合利用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黑荆树皮原花色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1.4 实验原理
    2.2 实验方法
        2.2.1 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提取
        2.2.1.1 提取工艺流程
        2.2.1.2 原花色素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1.1 超声时间对原花色素得率的影响
        2.3.1.2 超声频率对原花色素得率的影响
        2.3.1.3 超声温度对原花色素得率的影响
        2.3.1.4 液料比对原花色素得率的影响
        2.3.1.5 乙醇浓度对原花色素提取得率的影响
        2.3.2 响应面法试验设计
        2.3.2.1 Box–Behnken 实验设计
        2.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2.3 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
        2.3.2.4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和检验
        2.3.2.5 提取次数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分离纯化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原理
        3.1.5 指标
    3.2 实验方法
        3.2.1 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
        3.2.2 树脂的筛选
        3.2.2.1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率和解析率的测定
        3.2.2.2 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试验
        3.2.3 AB-8 对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分离纯化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大孔吸附树脂筛选
        3.3.2 AB-8 树脂分离纯化黑荆树皮原花色素
    3.4 小结
第四章 AB-8 对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分离工艺优化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仪器
        4.1.4 指标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洗脱剂浓度的优化
        4.2.2 进料浓度的优化
        4.2.3 进料流速的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黑荆树皮提取物化学组成及结构鉴定
    5.1 黑荆树皮提取物重金属含量测定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设备与仪器
        5.1.4 实验原理
        5.1.5 实验方法及参考标准
    5.2 超声波提取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组成与结构分析
        5.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原理
        5.2.4 实验条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黑荆树皮粗提物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
        5.3.2 黑荆树皮分离产物的 HPLC-MS 分析
        5.3.2.1 黑荆树皮原花色素二聚体的结构分析
        5.3.2.2 黑荆树皮原花色素三聚体的结构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色谱技术分离黑荆树皮原花色素
    6.1 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黑荆树皮原花色素
        6.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6.1.2 实验仪器
        6.1.3 实验方法
        6.1.3.1 分析色谱条件:
        6.1.3.2 分析质谱条件
        6.1.3.3 制备色谱条件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制备色谱分离
        6.2.2 分离产物的结构鉴定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中文摘要
详细英文摘要

(6)柿子单宁关键级分的解蛇毒活性研究及其结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国内外关于植物单宁的研究进展
        1.1 植物单宁的制备
        1.1.1 植物单宁的提取
        1.1.1.1 传统水浴-溶剂提取法
        1.1.1.2 仪器辅助提取法
        1.1.1.3 酶转化提取
        1.1.2 植物单宁的分离纯化方法
        1.1.2.1 色谱分离法
        1.1.2.2 超过滤法
        1.1.2.3 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
        1.2 植物单宁的结构表征
        1.2.1 纸色谱法(PC)
        1.2.2 薄层色谱法(TLC)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鉴定(HPLC)
        1.2.4 其它分析检测技术
        1.3 植物单宁的各种生理活性
        1.3.1 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1.3.2 保护心血管作用
        1.3.3 抑菌和抗病毒作用
        1.3.4 抗肿瘤和促进免疫
        1.3.5 解蛇毒活性
    2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柿子单宁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化学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方法
        1.4.1 柿子单宁的制备
        1.4.2 标准曲线的制作
        1.4.3 提取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1.4.4 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案
        1.4.5 提取次数的确定
        1.4.6 对照试验
        1.4.7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料液比的影响
        2.1.2 提取温度的影响
        2.1.3 超声时间的影响
        2.1.4 超声波功率的影响
        2.2 正交实验结果
        2.4 提取次数的确定
        2.5 对照实验结果
        2.6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柿子单宁关键级分的体内外解蛇毒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1.1 实验材料
        1.1.2 试剂
        1.1.3 材料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采用不同树脂对柿子单宁粗提物分级效果的比较
        1.2.1.1 X型大孔树脂
        1.2.1.2 HP型大孔树脂
        1.2.1.3 Toyopearl HW-50F凝胶色谱柱
        1.2.1.4 柿子单宁各级分的HPLC分析
        1.2.2 柿子单宁的体外解毒实验
        1.2.2.1 蛋白质水解酶活力的测定
        1.2.2.2 L-氨基酸氧化酶活力的测定
        1.2.2.3 磷脂酶A_2酶活力的测定
        1.2.2.4 精氨酸酯酶活力的测定
        1.2.2.5 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测定
        1.2.2.6 蛇毒与单宁作用后的SDS-PAGE分析
        1.2.2.7 蛇毒蛋白质印迹分析(转膜)
        1.2.3 柿子单宁的体内解毒实验
        1.2.3.1 柿子单宁及各种蛇毒的半数致死剂量
        1.2.3.2 单宁对三种蛇毒所致小鼠的体内解毒作用
        1.2.3.3 柿子单宁对江浙蝮蛇所致小鼠出血毒性的影响
        1.2.3.4 柿子单宁对眼镜蛇毒所致小鼠的肌肉毒性的影响
        1.2.3.5 柿子单宁对眼镜蛇毒所致小鼠的神经毒性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脂对柿子单宁粗提物分级级分的HPLC分析
        2.1.1 X型大孔树脂得到各级分样品
        2.1.2 HP型大孔树脂得到各级分样品
        2.1.3 Toyopearl HW-50F凝胶树脂得到各级分样品
        2.2 Toyo不同级分柿子单宁的体外解毒实验效果比较
        2.2.1 单宁对蛇毒中蛋白质水解酶的影响
        2.2.2 单宁对蛇毒中L-氨基酸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2.2.3 单宁对蛇毒中磷脂酶A_2酶活力的影响
        2.2.4 单宁对蛇毒中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2.2.5 单宁对蛇毒中精氨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2.2.6 单宁与蛇毒蛋白质结合后的SDS-PAGE图
        2.2.7 单宁与蛇毒蛋白质结合后的蛋白质印迹分析
        2.3 PT40的体内解蛇毒效果
        2.3.1 柿子单宁及各种蛇毒的半数致死剂量
        2.3.1.1 江浙蝮蛇的半数致死剂量
        2.3.1.2 尖吻蝮蛇的半数致死剂量
        2.3.1.3 眼镜蛇的半数致死剂量
        2.3.2 PT40对三种蛇毒所致小鼠的致死毒性的解毒作用
        2.3.3 PT40对江浙蝮蛇所致小鼠出血毒性的影响
        2.3.4 PT40对眼镜蛇蛇毒所致小鼠肌肉毒性的影响
        2.3.4.1 柿子单宁对眼镜蛇染毒小鼠血清中CK酶活力的影响
        2.3.4.2 肌肉组织切片观察
        2.3.5 PT40对眼镜蛇蛇毒所致小鼠神经毒性的影响
        2.3.5.1 旷场分析实验
        2.3.5.2 水迷宫实验
        2.3.5.3 小脑组织病理学检查
    3 讨论
第四章 PT40结构表征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4.1 PT40的硫解反应
        1.4.2 PT40正丁醇-盐酸降解反应
        1.4.3 PT40的MADLI-TOF/MS分析
        1.4.4 PT40的红外分析
        1.4.5 PT40的圆二色谱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T40的硫解反应
        2.2 PT40的正丁醇-盐酸降解反应
        2.2.1 降解产物的HPLC分析
        2.2.2 PT40的MADLI-TOF/MS分析
        2.2.3 PT40红外光谱分析
        2.2.4 PT40的圆二光色谱(CD)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柿子单宁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1.1.1 实验原料
        1.1.2 实验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不同方法的比较
        1.2.1.1 甲醛沉淀原花青素法
        1.2.1.2 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1.2.1.3 香草醛-盐酸法
        1.2.1.4 正丁醇-盐酸法
        1.2.1.5 香草醛-硫酸法
        1.2.2 正丁醇-盐酸法反应条件的选择
        1.2.2.1 不同含水量
        1.2.2.2 不同盐酸浓度
        1.2.2.3 不同铁盐浓度
        1.2.2.4 不同反应时间
        1.2.2.5 不同标准品的比较
        1.2.3 盐酸降解副产物的制备与结构分析
        1.2.3.1 副产物的制备
        1.2.3.2 副产物的FT-IR分析
        1.2.3.3 副产物的HPLC分析
        1.2.3.4 副产物的HPLC-MS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方法的比较
        2.2 正丁醇-盐酸法测定柿子单宁条件的优化
        2.2.1 不同含水量的影响
        2.2.2 不同盐酸浓度的影响
        2.2.3 不同硫酸铁铵浓度的影响
        2.2.4 不同反应时间的影响
        2.2.5 不同标准品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3 PT40正丁醇降解副产物的结构初探
        2.3.1 PT40正丁醇降解产物的紫外扫描图
        2.3.2 副产物的FT-IR分析
        2.3.3 副产物的HPLC-DAD分析
        2.3.4 副产物的HPLC-MS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单宁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单宁及其分类
    1.2 单宁的降解及其酶类
        1.2.1 单宁的微生物抗性及利用
        1.2.2 单宁的降解
        1.2.3 单宁降解酶类
    1.3 微生物单宁酶的研究现状
        1.3.1 产单宁酶微生物
        1.3.2 微生物单宁酶发酵工艺
        1.3.3 单宁酶的性质
        1.3.4 单宁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3.5 单宁酶的分析方法
    1.4 单宁酶的应用
        1.4.1 饮料工业
        1.4.2 食品工业
        1.4.3 制革工业
        1.4.4 化妆品行业
        1.4.5 饲料工业
        1.4.6 制药工业
    1.5 本课题的立体背景及意义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土样
        2.1.2 培养基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主要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试剂配制
        2.4.2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制作
        2.4.3 单宁酶活力测定及定义
        2.4.4 菌种的分离筛选
        2.4.5 响应面培养条件优化
        2.4.6 酶学性质的初步探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单宁酶菌株的筛选
        3.1.1 菌株筛选流程
        3.1.2 产单宁酶菌株的平板分离
        3.1.3 产单宁酶菌株的初筛
        3.1.4 产单宁酶菌株的复筛
    3.2 菌株A-6 发酵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3.2.1 诱导物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2.2 碳源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2.3 氮源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2.4 无机盐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2.5 硫酸镁的添加量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2.6 金属离子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2.7 响应面法确定最优培养基组分
    3.3 菌株A-6 最佳培养条件的优化
        3.3.1 菌株A-6 的生长曲线及最佳发酵时间确定
        3.3.2 接种量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3.3 初始pH 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3.4 发酵温度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3.5 固液比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3.6 表面活性剂对菌株A-6 产酶的影响
    3.4 菌株A-6 单宁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3.4.1 酶在4℃冷藏的储存稳定性
        3.4.2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4.3 单宁酶的热稳定性分析
        3.4.4 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4.5 酶的pH 稳定性
        3.4.6 离子强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4.7 金属离子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4 讨论
    4.1 产单宁酶菌株筛选方法的探讨
5 结论
    5.1 产单宁酶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5.2 菌株A-6 的最佳产酶条件
    5.3 菌株A-6 所产单宁酶的酶学性质
6 尚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雅安藏茶活性级分筛选和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引言
    1.2 茶叶功能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2.1 茶叶功能性物质的分离制备进展
        1.2.2 茶叶功能性物质的筛选与评价进展
    1.3 课题研究目标、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雅安藏茶加工与主要品质成分的形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及试剂
        2.2.1.1 材料
        2.2.1.2 主要试剂
        2.2.1.3 主要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在制样品取样方法
        2.2.2.2 雅安藏茶品质成分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雅安藏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
        2.3.1.1 儿茶素总量变化
        2.3.1.2 色素含量的变化
        2.3.1.3 主要滋味成分的变化
        2.3.2 成品藏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状况
        2.3.2.1 雅安藏茶主要色素成分的含量
        2.3.2.2 雅安藏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
        2.3.2.3 雅安藏茶主要质量指标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雅安藏茶主要内含物级分分离及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及试剂
        3.2.1.1 成品茶材料
        3.2.1.2 主要试剂
        3.2.1.3 主要仪器
        3.2.1.4 HPLC色谱条件
        3.2.1.5 特征吸收光谱测定条件
        3.2.2 实验方法
        3.2.2.1 雅安藏茶主要级分分离
        3.2.2.2 儿茶素萃取分离优化方法
        3.2.2.3 雅安藏茶级分的定性分析方法
        3.2.2.4 雅安藏茶级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雅安藏茶儿茶素级分的萃取分离优化条件
        3.3.1.1 儿茶素级分萃取分离次数优化
        3.3.1.2 儿茶素级分优化萃取效果的HPLC检测结果
        3.3.2 雅安藏茶级分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
        3.3.3 雅安藏茶主要级分鉴定结果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雅安藏茶级分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筛选与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及试剂
        4.2.1.1 材料
        4.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原理
        4.2.2.1 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原理
        4.2.2.2 羟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的原理
        4.2.3 实验方法
        4.2.3.1 供试样的制备
        4.2.3.2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实验方法
        4.2.3.3 清除羟自由基实验方法
        4.2.3.4 IC_(50)值的定义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雅安藏茶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与评价
        4.3.1.1 雅安藏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果
        4.3.1.2 雅安藏茶清除羟自由基的效果
        4.3.1.3 雅安藏茶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评价
        4.3.2 雅安藏茶级分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与评价
        4.3.2.1 雅安藏茶级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果
        4.3.2.2 雅安藏茶级分清除羟自由基的效果
        4.3.2.3 雅安藏茶级分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评价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雅安藏茶级分调节消化酶活性效果的高通量筛选与评价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及试剂
        5.2.1.1 材料
        5.2.1.2 主要试剂
        5.2.1.3 脂肪酶标准曲线的绘制
        5.2.1.4 胃蛋白酶标准曲线的绘制
        5.2.1.5 主要仪器
        5.2.2 实验原理
        5.2.3 实验方法
        5.2.3.1 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
        5.2.3.2 α-淀粉酶活性动力学测定方法
        5.2.3.3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5.2.3.4 胃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5.3.1.1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
        5.3.1.2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α-淀粉酶抑制能力评价
        5.3.2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
        5.3.2.1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果
        5.3.2.2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脂肪酶抑制能力评价
        5.3.3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胃蛋白酶活性的促进作用
        5.3.3.1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胃蛋白酶活性的促进效果
        5.3.3.2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胃蛋白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评价
        5.3.4 雅安藏茶级分对α-淀粉酶的抑制抑制动力学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雅安藏茶级分抑制有害细菌活性的筛选与评价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材料及试剂
        6.2.1.1 材料
        6.2.1.2 菌株
        6.2.1.3 主要试剂
        6.2.1.4 主要仪器设备
        6.2.2 实验方法
        6.2.1.1 试液样品的配制
        6.2.1.2 菌悬液的制备
        6.2.1.3 抑菌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雅安藏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6.3.2 雅安藏茶级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6.3.3 雅安藏茶级分对两种细菌的抑制率的比较
        6.3.4 雅安藏茶级分抑菌机制的分析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亚硫酸化坚木栲胶降解菌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材料与培养基
    1.2 降解菌初筛实验
    1.3 降解菌降解实验
    1.4 共培养实验
    1.5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降解菌筛选实验
    2.2 降解菌降解实验
        2.2.1 单菌株降解实验 (图1)
        2.2.2 共培养实验 (图3)
3 结论

(10)同步提取、分离及纯化菜籽饼粕中的多酚和植酸(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植酸的研究现状
        1.1 植酸的应用
        1.1.1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2 在医疗工业中的应用
        1.1.3 在日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1.1.4 在冶金与金属加工业中的应用
        1.2 植酸的分析
        1.2.1 滴定法
        1.2.2 分光光度法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4 离子色谱法
        1.2.5 其他分析方法
        1.3 植酸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2 多酚的研究现状
        2.1 多酚的应用
        2.1.1 在医药中的应用
        2.1.2 在食品中的应用
        2.1.3 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
        2.1.4 在合成材料方面的应用
        2.2 多酚的分析
        2.3 多酚的生理活性和抗营养性研究
        2.3.1 多酚的生理活性
        2.3.2 多酚的抗营养性
        2.4 多酚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同步提取菜籽饼粕中多酚和植酸的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多酚和植酸提取工艺路线
        1.3.2 多酚和植酸得率计算
        1.3.3 多酚和植酸的定性方法
        1.3.4 多酚和植酸的定量方法
        1.3.5 菜籽饼粕中多酚含量的测定
        1.3.6 不同提取时间对多酚和植酸得率得影响
        1.3.7 液料比对多酚和植酸得率得影响
        1.3.8 提取温度对多酚和植酸得率的影响
        1.3.9 目数对多酚和植酸得率的影响
        1.3.10 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多酚和植酸提取工艺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单因素对多酚和植酸得率的影响
        2.1.1 提取时间对多酚和植酸得率的影响
        2.1.3 提取温度对多酚和植酸得率的影响
        2.1.4 目数对多酚和植酸得率得影响
        2.2 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多酚和植酸提取工艺条件
        2.3 验证实验及最终工艺条件的确定
        2.3.1 软件优化结果
        2.3.2 最终优化工艺
        2.3.3 现实意义
    3 结论
    4 讨论
第三章 植酸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植酸的分离
        1.3.1.1 中和剂的选择
        1.3.1.2 碱中和过程中pH值的影响
        1.3.2 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植酸
        1.3.2.1 树脂的前处理
        1.3.2.2 静态吸附实验
        1.3.2.3 动态吸附实验
        1.3.2.4 液相色谱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酸的分离
        2.1.1 中和剂的选择
        2.1.2 碱中和过程中pH值的影响
        2.2 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植酸
        2.2.1 静态吸附、洗脱
        2.2.1.1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
        2.2.1.2 D315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植酸的平衡时间
        2.2.1.3 pH值对D315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洗脱植酸的影响
        2.2.1.4 温度对D315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的影响
        2.2.2 动态吸附实验
        2.2.2.1 泄露点和饱和点
        2.2.2.2 洗脱剂种类及浓度的选择
        2.3 植酸钠的精制
        2.4 菜籽饼粕中植酸的鉴定
        2.4.1 植酸的全紫外扫描图
        2.4.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2.4.3 植酸的液相图谱
    3 结论
    4 讨论
第四章 菜籽多酚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检测方法
        1.3.2 有机溶剂萃取分级初步纯化
        1.3.3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
        1.3.4 色谱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溶剂初步纯化效果
        2.2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
        2.2.1 树脂的选择
        2.2.2 泄露点和饱和点
        2.2.3 洗脱方式的确定
        2.2.4 乙醇洗脱速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2.2.5 酸化解吸液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2.3 菜籽饼粕中多酚的构成
        2.3.1 紫外光谱
        2.3.2 菜籽饼粕中各多酚级分的HPLC图谱
    3 结论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黑荆树皮单宁不同级分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雅安藏茶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J]. 边金霖,郭金龙,李品武,杜晓. 食品科学, 2015(03)
  • [2]荔枝果肉多酚的分离鉴定及其调节脂质代谢作用机制[D]. 苏东晓.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3]芡果实主要成分性质与应用[D]. 黄娟. 扬州大学, 2014(02)
  • [4]高寒植物中不同分子量单宁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的影响[D]. 牛玉环. 兰州大学, 2013(11)
  • [5]黑荆树皮原花色素提取分离集成技术研究[D]. 李田田.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6]柿子单宁关键级分的解蛇毒活性研究及其结构表征[D]. 徐淑芬.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8)
  • [7]单宁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 马如意.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8]雅安藏茶活性级分筛选和评价研究[D]. 郭金龙.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
  • [9]亚硫酸化坚木栲胶降解菌筛选研究[J]. 李丰超,唐世乔,秦小萍,王国惠,雷恒毅.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8(08)
  • [10]同步提取、分离及纯化菜籽饼粕中的多酚和植酸[D]. 陈建峰.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标签:;  ;  ;  

黑荆树皮单宁不同部位对水解酶的抑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