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具CAD系统中的装配哑图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郭凯[1](2020)在《基于特征识别的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CAD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塑料异型材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及特点广泛应用于建材装修等行业,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是生产塑料异型材的基础工艺装备,定型模在塑料异型材生产过程中起着冷却定型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塑料异型材的质量。定型模传统设计方法更多依赖于工程师的设计经验,根据产品的结构要求设计定型模总装图和各个板块工程图,由工程师审核通过后用于指导生产加工。针对定型模传统设计中自动化程度低、过度依赖工程师设计经验、设计周期长等问题,提出基于特征识别的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三维设计方法,并开发定型模CAD系统。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在挤出模CAD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2)设计定型模CAD系统总体方案。分析塑料异型材成型过程和定型模结构特点,明确定型模CAD系统的具体需求,从而设计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模块,并确定系统的开发平台及工具。针对定型模板块及零部件较多、重复设计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研究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立定型模标准件库和工艺数据库,应用MFC ODBC技术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处理,从而实现零部件的重用,进而缩短定型模设计的周期。针对定型模干涉检查和整体优化效率低下、定型模与板块缺乏关联等问题,本文研究UDO关联技术和WAVE关联技术,实现定型模整体草图与三维模型之间的关联修改及三维模型与各板块之间的关联修改,提高定型模三维模型修改的效率。(3)研究定型模CAD系统设计方法。针对三维曲线设计效率低的问题,研究根据定型模型腔、分型、水路、气路等将整体草图分为外框线、分型线、水孔线、气孔线等二维草图块并规范块的命名,结合UG/Open二次开发技术、特征识别技术,实现整体草图自动导入与检查。针对定型模三维模型设计标准化及自动化程度低、设计周期长等问题,研究定型模整体式设计方法,实现定型模三维模型的快速设计。针对定型模干涉检查及整体优化效率低的问题,研究采用基于最小包容体的软干涉检查与基于最小距离算法的硬干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干涉检查的效率,并采用UDO关联技术实现定型模三维模型的快速修改。针对定型模工程图手动标注出错率高、效率低等问题,研究通过建立各板块的工程图模板,结合UG/Open二次开发技术和特征识别技术实现工程图的自动标注与排布。(4)基于UG平台,应用UG/Open二次开发技术、MFC技术、参数化技术、关联技术和特征识别技术,开发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CAD系统,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徐汛[2](2019)在《试论机械CA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CAD技术的特点、发展历程及CAD技术的标准件库及零件号标注,对CAD技术在机械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包括二维工程图绘制和三维实体建模和产品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并通过一款转速器改型产品作为案例对CAD技术的应用实施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同时提出机械CAD技术今后应向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张文燕[3](2018)在《基于Pro/E的压铸模具辅助工具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压铸模具在国民生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生产技术水平也已成为衡量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压铸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在大幅增加,许多压铸模具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压铸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对一系列辅助工具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展开了基于Pro/E的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目的是帮助设计人员快速有效的进行压铸模具复杂结构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来源与背景、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在国内外模具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压铸模具企业迫切需要设计人员使用二次开发工具,开发出一些功能性强、真正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的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然后,对Pro/E二次开发相关技术和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相关算法深入研究,引入p-Q2图技术、压铸数值模拟技术、三视图自动生成矩阵转换、B样条曲面法矢求法,提出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理论研究方法。最后,根据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理论研究方法,结合模块化的设计原理,完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使用Pro/TOOLKIT技术、MFC可视对话框技术、以及ACCESS数据库等技术,构建出包含压铸模具浇注、冷却、滑块、抽芯机构、绘图、检测分析模块的实用性辅助工具系统。还进行实例测试,验证了辅助工具系统的可靠性。本设计能够提高压铸模具的设计效率,解决压铸模具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压铸模具的智能化设计进程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工作。
胡浩[4](2010)在《基于三维CAD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产生,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生命周期显着缩短,导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高生产率、缩短开发周期、加快新产品的上市。很多企业,研究机构对先进的生产方式进行了研究。大规模定制也随之产生。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机械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设计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对产品快速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进行探讨,建立了产品快速设计过程的业务模型,明确了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构建了系统的功能模型,搭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研究了系统开发的工具—UG二次开发技术和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系统通信技术,以及参数化设计等。在此基础上以UG NX4.0为二次开发的平台,应用MFC AppWizard作为程序开发设计向导,运用UG/OPEN API作为二次开发的程序接口,利用SQL2000作为基础数据库,采用XML技术作为与PDM系统进行通信的手段,开发了与UG软件集成的基于三维CAD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最后,作者以一个生产制造企业开发的一款转向器设计为例,描述了转向器的快速设计过程。实践证明,本系统的应用显着缩短了设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验证了基于三维CAD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框架和实现策略的可行性。
冯斌[5](2008)在《变压器CAD系统的总体设计》文中指出介绍了智能集成变压器CAD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将CAE软件集成到该系统中。
潘国新[6](2008)在《基于UG NX的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零件加工工艺库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介入诊疗器械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研制国产高质量介入器材及借助功能强大的通用CAD平台,开发专用产品的CAD系统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UG NX4.0软件为支撑平台,在Visual C++6.0开发环境下,通过一系列二次开发方法的综合使用,针对介入诊疗器械零部件的特点,完成了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各模块的设计。(1)深入研究了UG二次开发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UG/Open程序语言开发技术、UG/Open界面开发技术、用户界面与开发程序之间的接口技术。(2)介绍了介入诊疗器械的基本知识,探讨了特征建模与参数化基本理论以及三维参数化零件库的创建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对零部件的建模和系统的设计起着指导性作用。(3)运用软件工程学和结构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了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并确立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把整个系统分为零件信息输入模块、工艺设计模块、零件加工模具与工装设计模块和工程图生成模块,确立了它们的模块结构图。(4)对系统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系统各模块实现要求的程序流程图。提出了在UG/Open API程序中利用ODBC技术访问外部数据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数据与程序相互独立,共享性好,很适合于CAD中的数据处理和管理。最后介绍了介入诊疗器开发CAD系统的应用实例。
杨丙辉[7](2008)在《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生命周期显着缩短,导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纷纷采用快速设计技术来提高生产率、缩短开发周期、加快新产品的上市。但是现在的快速设计技术存在着工程计算手段落后、不能实现与参数化设计联动等问题,而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系统则可以方便的解决工程计算与参数化联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机械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流程及其常用的产品快速设计技术,得出产品快速设计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工程计算与参数化设计联动技术为核心的零件快速设计技术。通过对零件快速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建立了零件快速设计过程的业务模型,明确了零件快速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构建了系统的功能模型,搭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研究了系统的理论支撑—参数化设计技术、系统开发的工具—UG二次开发技术和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系统通信技术等。在此基础上以UG NX4.0为二次开发的平台,应用MFC AppWizard作为程序开发设计向导,运用UG/OPEN API作为二次开发的程序接口,利用Microsoft Access2003作为基础数据库,采用ADO、OLE-DB相结合作为数据库访问技术,开发了与UG软件无缝集成的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系统平台。最后,作者以重庆长风公司的LF7161-520汽车动力转向器(液压助力式)的阀芯改型设计为例,描述了阀芯的快速设计过程。实践证明,显着缩短了设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验证了零件快速设计平台系统框架和实现策略的可行性。
郦洪源[8](2007)在《基于UG的零件库建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大量的通用件和标准件。在CAD平台的基础上,如果能建立此类常用零部件的信息库,则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由于采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零件库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因而研究基于三维CAD系统的建库技术和方法是很有意义的。鉴于目前UG软件已得到广泛应用,本课题以一般机械产品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零件设计为主要对象,对基于UG平台的三维零件库CAD技术进行了探索。论文分析了UG特征建模方法,对二次开发技术、知识熔接(UG/KF)以及UG平台下零件库的建库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三维零件库进行功能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UG NX3.0软件为平台,综合运用UG/Open Menuscript、UG/Open UIStyler、UG/Open API、UG/KF、Access数据库和Visual C++6.0等二次开发工具,提出了基于零件族和UG/Open API以及基于UG/KF的两种零件库建库模式,并开发了相应的CAD应用模块。基于零件族和UG/Open API以及基于UG/KF开发的零件库系统都以嵌入式菜单与人机定制界面的形式与UG NX3.0无缝集成。依据这两种模式开发的零件库模块都具备了用户界面输入、选择参数值或用数据库中记录驱动的参数化设计等功能,并可让用户通过预览二维工程图之提示方式确认零件的型号和设计参数,最后从库中调用三维模型。第一种方法还提供了设计参数表动态扩充功能,允许用户在数据库中添加新的零件尺寸系列。采用动态链接库模式开发,使UG NX3.0启动时能自动加载,且执行代码小、连接快、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后一种方法重点研究了知识熔接技术及其在建库过程中的应用,并将零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知识(如强度、材料、重量、价格等)融入模型中作为选型和设计的参考信息。实现了以KF类描述文件(dfa文件)为基准的零件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方法。
吴宪忠[9](2007)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企业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多,其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一个投资大、历时长的浩大工程。企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如果不从战略上规划好,不仅会造成信息系统建设的直接经济损失,由此引起的企业运营方面的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技术经济学、经济计量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展开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和建设模式的研究现状。然后,从价值链的相关理论、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和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入手,在分析信息化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关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增值机制、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以及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价值度量的方法等问题。其次,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两方面,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思路。这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从企业内部要解决“信息孤岛”这样的问题入手,提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的基本思路。换言之,从制造业企业内部信息集成的角度,提出用物料清单BOM作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集成框架,从而实现由企业信息门户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再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信息集成,最终帮助制造业企业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从制造业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角度,提出制造业企业要实现外部与合作伙伴、供应商或客户的外部资源整合,从设计、生产、车间和商务四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其实现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思路:针对协同设计环节,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为进行协同产品开发可以采用的集中结构及信息系统集成的联邦式结构;针对协同生产环节,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为将与协同生产过程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库系统集成原理,分析了在实现生产过程中数据集成时的数据模式转换这一关键问题;针对协同车间环节,分析了信息系统在车间环节集成的体系框架和相关的功能模型;针对协同商务环节,提出了基于规则的协同商务信息集成模式和相关的集成结构。最后,本文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和建设模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对策。
商凌云[10](2007)在《中央饰罩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计不同类型的中央饰罩及其注塑模具,需要在原有模具基础上不断反复修改,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修改过程十分烦琐,它花费了工程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系统为了帮助工程师简化设计过程而开发,使其能够使工程师从烦琐的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本系统基于Pro/ENGINEER,其中包括:中央饰罩和型腔尺寸设计模块、模架尺寸设计模块、工程图自动生成模块、自动装配及模具估价模块。这些模块用Pro/ENGINEER二次开发软件Pro/TOOLKIT与VC++6.0相结合开发而成。其中,中央饰罩、型腔及模架尺寸设计模块是根据Pro/TOOLKIT参数驱动功能开发的。利用此模块,可以在VC开发出的用户界面直接输入零件尺寸值,进行模型再生,就可以得到新的三维零件模型。工程图自动生成模块,其功能是:将已经修改好的模具三维零件图快速生成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二维工程图。中央饰罩模具类型不同,每设计一种类型,工程师都要把零件图组装成装配图,以便观察整体装配情况。工程师每次装配都要花费很多精力,自动装配模块能快速而准确的将三维零件模型组装成装配图,帮助工程师节省装配时间。当所有模具零件都设计并装配完成后,调用模具估价模块,它能根据制件设计条件帮助工程师快速估算出模具生产成本,让工程师对模具生产成本有所了解,以便更好的对此模具进行设计。本系统模块这几项功能,是Pro/TOOLKIT二次开发功能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国CAD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不多,本系统的开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CAD二次开发事业做出了一份贡献。
二、模具CAD系统中的装配哑图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具CAD系统中的装配哑图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特征识别的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CAD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挤出模具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3.2 挤出模CAD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3.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课题来源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章 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CAD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结构分析 |
2.1.1 塑料异型材成型过程 |
2.1.2 定型模结构特点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3 系统结构分析 |
2.3.1 系统总体框架 |
2.3.2 系统功能模块 |
2.4 系统开发平台及工具 |
2.5 系统关键技术 |
2.5.1 参数化设计技术 |
2.5.2 关联设计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CAD系统设计方法 |
3.1 基于特征识别的整体草图设计与检查 |
3.1.1 特征识别定义及方法 |
3.1.2 整体草图设计与检查 |
3.2 基于整体式设计的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 |
3.2.1 定型模型腔设计 |
3.2.2 定型模分型设计 |
3.2.3 定型模水路设计 |
3.2.4 定型模气路设计 |
3.2.5 定型模装配设计 |
3.3 三维模型干涉检查与整体优化 |
3.3.1 基于最小包容体的软干涉检查 |
3.3.2 基于最小距离算法的硬干涉检查 |
3.4 基于特征识别的工程图自动标注 |
3.4.1 定型模三维模型特征识别 |
3.4.2 定型模工程图自动标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实现与实例分析 |
4.1 系统概述 |
4.2 系统功能实现 |
4.3 系统设计实例 |
4.3.1 整体草图设计与检查 |
4.3.2 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 |
4.3.3 干涉检查与整体优化 |
4.3.4 工程图自动标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软件版权 |
(3)基于Pro/E的压铸模具辅助工具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与背景 |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压铸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3 p-Q2 图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章节分布 |
第二章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的整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的设计原则 |
2.3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的整体设计 |
2.3.1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的结构设计 |
2.3.2 辅助工具系统中的推理模型设计 |
2.4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模块设计 |
2.4.1 辅助工具系统的模块化原理 |
2.4.2 辅助工具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2.5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界面设计 |
2.5.1 辅助工具系统界面菜单整体规划 |
2.5.2 辅助工具系统界面菜单的创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环境配置及相关技术 |
3.1 引言 |
3.2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开发环境配置 |
3.3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开发工具 |
3.4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工作模式 |
3.5 辅助工具系统程序和对话框的创建方式 |
3.5.1 系统程序的创建方法 |
3.5.2 系统对话框的创建方法 |
3.6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数据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的算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浇注系统辅助工具p-Q2 图优化设计 |
4.2.1 传统设计浇注系统p-Q2 图 |
4.2.2 优化设计浇注系统p-Q2 图 |
4.3 冷却系统辅助工具温度场数值模拟 |
4.3.1 温度场传热数学模型 |
4.3.2 温度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
4.4 绘图辅助工具三视图矩阵转换 |
4.4.1 工程图主视图的矩阵转换 |
4.4.2 工程图俯视图与左视图的矩阵转换 |
4.5 检测分析辅助工具B样条算法 |
4.5.1 B样条曲面曲线的计算 |
4.5.2 B样条曲面法向矢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5.1 引言 |
5.2 压铸模具冷却系统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
5.2.1 冷却系统辅助工具的设计流程 |
5.2.2 冷却系统的冷却通道设计 |
5.3 压铸模具浇注系统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
5.4 压铸模具滑块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
5.5 压铸模具抽芯机构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
5.5.1 抽芯机构抽芯力的确定 |
5.5.2 .抽芯机构抽芯距离的确定 |
5.6 压铸模具绘图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
5.6.1 绘图辅助工具的工作流程 |
5.6.2 绘图辅助工具的功能设计 |
5.7 压铸模具检测分析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
5.7.1 检测分析辅助工具的工作流程 |
5.7.2 检测分析辅助工具的程序设计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运行实例 |
6.1 引言 |
6.2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系统运行 |
6.3 压铸模具辅助工具检测分析实例 |
6.3.1 导入点云数据 |
6.3.2 点云与设计模型匹配 |
6.3.3 检测分析点云数据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三维CAD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产品快速设计概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产品快速设计概述 |
1.2.2 产品快速设计内容 |
1.2.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篇章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基于三维 CAD 的产品快速设计理论研究 |
2.1 新产品开发过程简介 |
2.2 新产品设计过程 |
2.2.1 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设计现状 |
2.2.2 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设计业务流程 |
2.3 CAD 设计技术概述及其应用概况 |
2.3.1 CAD 设计技术概述 |
2.3.2 CAD 技术的发展历程 |
2.3.3 CAD 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2.4 产品快速设计过程业务模型的建立 |
2.4.1 基于三维CAD 的产品快速设计过程业务模型的建立 |
2.4.2 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三维 CAD 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QPD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QPD 系统的需求背景 |
3.1.2 QPD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2 QPD 系统的解决方案 |
3.2.1 QPD 系统的性能 |
3.2.2 QPD 系统的开发平台选择 |
3.2.3 QPD 系统的实现 |
3.3 QPD 系统的体系结构 |
3.3.1 QPD 系统功能树 |
3.3.2 QPD 系统的IDEF 功能模型 |
3.4 QPD 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三维 CAD 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关键技术技术研究及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
4.1 UG 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
4.1.1 UG 平台以其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
4.1.2 UG 二次开发框架 |
4.1.3 UG 二次开发过程 |
4.2 XML 数据传导机制及 QPD 系统数据接口研究 |
4.2.1 XML 技术概述 |
4.2.2 使用XML 进行数据传导的优势 |
4.2.3 UG 与PDM 系统之间的通信 |
4.3 参数化零部件设计研究 |
4.3.1 参数化设计技术概述 |
4.3.2 UG 的参数化设计技术 |
4.3.3 QPD 快速产品设计系统中的参数化设计 |
4.4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4.1 可视化配置编辑模块的实现 |
4.4.2 零部件参数化模块的实现 |
4.4.3 机械设计手册的调用 |
4.4.4 产品设计知识的浏览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三维 CAD 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应用 |
5.1 企业背景介绍 |
5.2 系统应用案例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及设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5)变压器CAD系统的总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智能集成变压器CAD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基于专家系统的电磁设计子系统 |
2.2 优化设计子系统 |
2.3 工程数据库管理 |
2.4 用户控制界面 |
2.5 结构设计子系统 |
2.6 参数化绘图系统 |
3 结论 |
(6)基于UG NX的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零件加工工艺库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CAD技术概述 |
1.1.1 CAD技术的内涵 |
1.1.2 CAD技术发展历史 |
1.1.3 CAD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 介入诊疗器械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1 介入诊疗技术 |
1.2.2 国外介入诊疗器械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3 国内介入诊疗器械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UG NX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
2.1 UG NX软件概述 |
2.1.1 UG NX软件的技术特点 |
2.1.2 UG NX主要功能模块 |
2.2 UG NX二次开发主要工具 |
2.2.1 UG/Open GRIP |
2.2.2 UG/Open API |
2.2.3 UG/Open MenuScript |
2.2.4 UG/Open UIStyler |
2.3 UG NX二次开发工具之间的关键调用技术 |
2.3.1 MenuScript菜单调用 |
2.3.2 对话框的调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介入诊疗器械与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
3.1 介入诊疗器械 |
3.1.1 介入诊疗器械种类 |
3.1.2 介入诊疗器械材料 |
3.1.3 介入诊疗器械零部件特点 |
3.2 特征建模技术 |
3.2.1 特征建模的特点 |
3.2.2 特征的分类 |
3.2.3 特征建模方法 |
3.3 参数化建模技术 |
3.3.1 参数化设计与变量化设计 |
3.3.2 参数化建模的特点 |
3.3.3 参数化建模的方法 |
3.4 基于UG的三维参数化零件库建库方法 |
3.5 建库方法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的框架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功能要求 |
4.3 系统设计原则 |
4.4 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数据流程 |
4.5 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总体框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各模块详细设计 |
5.1 零件信息输入模块 |
5.2 工艺设计模块 |
5.2.1 导管加工工艺设计 |
5.2.2 导丝加工工艺设计 |
5.2.3 工艺设计其它子模块 |
5.3 加工模具与工装设计模块 |
5.3.1 导管加工模具设计 |
5.3.2 导丝加工工装设计 |
5.4 工程图生成模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零件加工工艺库的实现及应用 |
6.1 系统开发所用工具 |
6.2 系统开发环境的设置 |
6.3 定制系统菜单 |
6.4 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的具体实现 |
6.4.1 零件信息输入模块的实现 |
6.4.2 工艺设计模块的实现 |
6.4.3 加工模具与工装设计模块的实现 |
6.4.4 工程图生成模块的实现 |
6.4.5 数据管理的实现 |
6.5 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应用实例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机械产品开发设计现状 |
1.2.1 一般机械产品的开发设计流程 |
1.2.2 产品设计过程中常用的快速设计技术 |
1.2.3 产品快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3 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3.2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4.2 课题的研究目的 |
1.4.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2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过程业务模型研究 |
2.1 快速设计现状概述 |
2.2 零件快速设计过程现状 |
2.2.1 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现状 |
2.2.2 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业务流程 |
2.2.3 参数化设计技术应用现状 |
2.3 零件快速设计过程业务模型的建立 |
2.3.1 参数化设计过程分析 |
2.3.2 零件快速设计过程业务模型的建立 |
2.3.3 涉及的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的需求背景 |
3.1.2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2 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
3.3 系统的体系结构 |
3.3.1 系统功能树 |
3.3.2 系统的IDEF0 功能模型 |
3.3.3 系统体系结构 |
3.4 系统的解决方案 |
3.4.1 系统的性能要求 |
3.4.2 系统的开发平台选择 |
3.4.3 系统的解决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4.1 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 |
4.1.1 参数化设计技术概述 |
4.1.2 特征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 |
4.1.3 UG 环境下的参数化设计技术 |
4.1.4 本文零件快速设计系统中的参数化功能 |
4.2 UG 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
4.2.1 UG 二次开发工具概述 |
4.2.2 UG 应用程序的开发框架 |
4.2.3 UG 用户菜单开发技术 |
4.3 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
4.3.1 UG 与MFC 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技术 |
4.3.2 UG 与可执行程序之间的通信技术 |
4.3.3 UG 对外部数据库访问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5.1 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概述 |
5.2 系统的功能模型图 |
5.3 系统模块功能的设计与开发 |
5.3.1 参数化设计模块的功能设计与开发 |
5.3.2 设计公式库的功能设计与开发 |
5.3.3 机械设计手册的调用 |
5.3.4 CAE 应用典型案例模块的功能设计与开发 |
5.4 系统应用实施 |
5.4.1 系统实施背景介绍 |
5.4.2 系统应用案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及设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8)基于UG的零件库建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CAD 技术综述 |
1.1.2 几何建模技术的发展 |
1.1.3 相关标准简介 |
1.1.4 知识工程(Knowledge Based Engineer, KBE)的发展与应用 |
1.2 基于CAD 平台的零件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CAD 零件库研究现状 |
1.2.2 CAD 零件库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主要内容 |
1.3.1 课题的提出 |
1.3.2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UG 二次开发技术与标准件建库方法 |
2.1 引言 |
2.2 UG 软件概述 |
2.2.1 UG 的技术特点 |
2.2.2 UG/CAD 主要功能模块 |
2.3 UG 二次开发技术 |
2.3.1 UG/Open MenuScript |
2.3.2 UG/Open UIStyler |
2.3.3 UG/Open API |
2.3.4 UG/Open GRIP |
2.3.5 User Exit |
2.4 UG 二次开发流程 |
2.5 UG 二次开发建库的思想 |
2.6 UG 应用开发向导、动态链接库及其调用 |
2.6.1 UG 应用开发向导 |
2.6.2 动态链接库及其调用 |
2.7 基于UG 的标准件库创建方法 |
2.7.1 关系表达式法 |
2.7.2 用户自定义特征法(UDF) |
2.7.3 电子表格法(零件族法) |
2.7.4 程序设计法 |
2.7.5 建库方法分析比较 |
2.8 零件库的功能和特点分析 |
2.8.1 功能分析 |
2.8.2 特点分析 |
2.9 课题采用的建库方法 |
第三章 基于零件族和UG/OPEN API 的零件库开发 |
3.1 开发方法简述 |
3.2 零件库的体系结构 |
3.3 零件库的操作流程 |
3.4 零件库的开发 |
3.4.1 菜单设计 |
3.4.2 系统环境设置 |
3.4.3 开发工具的选择 |
3.4.4 挡圈标准件库的开发 |
3.4.5 联接与紧固件库的开发 |
3.4.6 自定义非标件参数化设计模块 |
3.5 编程说明 |
3.5.1 菜单命令的加锁与解锁 |
3.5.2 用户数据的传递 |
3.5.3 NULL_TAG 的使用 |
3.5.4 UF 宏的使用 |
第四章 基于UG/KF 的零件库开发 |
4.1 引言 |
4.2 KBE 概述 |
4.2.1 KBE 的定义 |
4.2.2 KBE 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其它设计方法的比较 |
4.3 KBE 设计关键技术 |
4.3.1 知识的获取 |
4.3.2 知识的表示 |
4.3.3 知识的推理 |
4.4 UG/KF 系统 |
4.4.1 UG/KF 中知识的获取 |
4.4.2 UG/KF 中知识的表示及建模 |
4.4.3 UG/KF 中知识的管理 |
4.4.4 UG/KF 中知识的利用 |
4.5 KF 导航器 |
4.6 知识库 |
4.6.1 知识库的组成 |
4.6.2 知识库的构建 |
4.6.3 知识库的管理 |
4.7 零件库的体系结构 |
4.8 零件库的开发 |
4.8.1 dfa 文件的创建 |
4.8.2 菜单设计 |
4.8.3 界面设计及其调用 |
4.8.4 螺栓标准件库的开发 |
4.8.5 螺母标准件库的开发 |
4.8.6 基于知识的联轴器设计模块的开发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的回顾与总结 |
5.2 论文的创新点 |
5.3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附录A |
附录B |
(9)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价值链理论 |
2.2 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 |
2.3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化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
3.1 信息化与企业发展 |
3.2 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发展作用的定性分析 |
3.3 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模型 |
3.4 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发展作用的定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 |
4.1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 |
4.2 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价值增值机制 |
4.3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
4.4 信息技术价值度量的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 |
5.1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
5.2 制造联盟中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6.1 案例分析的背景 |
6.2 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应用 |
6.3 企业外部信息集成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
7.1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宏观对策 |
7.2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中观对策 |
7.3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对策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摘要 |
ABSTRACT |
(10)中央饰罩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注塑模具CAD概述 |
1.2 注塑模具CAD技术的应用 |
1.3 注塑模具CAD国内外发展状况 |
1.3.1 国外发展状况 |
1.3.2 国内发展状况 |
1.4 国内注塑模具设计软件存在的问题 |
1.5 注塑模具CAD技术发展趋势 |
1.6 课题提出背景 |
1.7 课题主要内容 |
第2章 系统开发环境设置 |
2.1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选择 |
2.2 Pro/TOOLKIT开发环境设置 |
2.2.1 Pro/TOOLKIT测试 |
2.2.2 Pro/TOOLKIT工作模式选择 |
2.2.3 编写注册文件及程序注册 |
2.3 VC环境设置 |
2.3.1 创建Pro/TOOLKIT应用程序 |
2.3.2 库文件路径设置 |
2.3.3 包含文件和库文件设置 |
2.3.4 连接文件设置 |
2.3.5 编写开发程序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央饰罩模具设计系统开发 |
3.1 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
3.2 系统菜单设计 |
3.2.1 菜单技术 |
3.2.2 编写信息文件 |
3.2.3 系统菜单的实现 |
3.3 模具尺寸驱动模块设计 |
3.3.1 参数设计必要性 |
3.3.2 参数对象和参数值 |
3.3.3 参数值的操作函数 |
3.3.4 参数访问函数 |
3.3.5 实体尺寸修改 |
3.3.6 模具尺寸驱动设计实例 |
3.4 模具自动装配模块设计 |
3.4.1 自动装配必要性 |
3.4.2 确定元件约束 |
3.4.3 确定元件装配路径对象 |
3.4.4 自动装配实现方法 |
3.5 模具自动工程出图模块设计 |
3.5.1 自动工程出图必要性 |
3.5.2 工程图环境设置 |
3.5.3 工程图页面创建 |
3.5.4 视图的创建与显示 |
3.5.5 工程出图实例 |
3.6 模具价格估算模块设计 |
3.6.1 模具估价必要性 |
3.6.2 估价流程 |
3.6.3 自动检索功能的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央饰罩模具设计系统应用 |
4.1 调整中央饰罩尺寸 |
4.2 调整型腔尺寸 |
4.3 调整模架零件尺寸 |
4.4 模具快速装配 |
4.5 模具零件快速工程出图 |
4.6 模具价格估算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模具CAD系统中的装配哑图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特征识别的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CAD系统设计与开发[D]. 郭凯. 武汉理工大学, 2020
- [2]试论机械CA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徐汛.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5)
- [3]基于Pro/E的压铸模具辅助工具设计与开发[D]. 张文燕.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8)
- [4]基于三维CAD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胡浩. 重庆大学, 2010(03)
- [5]变压器CAD系统的总体设计[J]. 冯斌. 变压器, 2008(09)
- [6]基于UG NX的介入诊疗器械CAD系统零件加工工艺库的建立[D]. 潘国新. 青岛理工大学, 2008(03)
- [7]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零件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杨丙辉. 重庆大学, 2008(06)
- [8]基于UG的零件库建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郦洪源. 江南大学, 2007(03)
- [9]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D]. 吴宪忠. 吉林大学, 2007(04)
- [10]中央饰罩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系统开发[D]. 商凌云.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