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工程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易俊,蔡庆,左佳奇,杨智勇[1](2021)在《坚持“四新”引领 助力能源革命 推动绿色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煤炭、石油与天然气、测绘、气象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环保、安全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背景下,进行了新一轮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目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优化了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的结构和布局;聚焦专业名称、人才培养规格、岗位群和核心课程等专业设置核心要素,明晰专业界限,一体化设计了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中职、高职专业和职教本科专业目录;对接行业新技术、新经济和新职业,以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专业目录修(制)订引领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钟先锦,付恩桃,龚菊梅,何晓丽,方丽波[2](2020)在《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文中认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为加强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从优化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实践课程教学、建设创新型师资团队、改革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五个方面讨论如何提高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系统的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环境分析能力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鲍家泽,马玉银[3](2020)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文中指出针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基于专科—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实施与过程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实现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同类型项目运行提供参考。
蔡玉丹[4](2020)在《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提出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健美操课程也受到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热爱,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开展是幼儿健美操开展及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江西省8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调查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开展、课程设置的现状、课程教师、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课程存在的问题,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情况的研究,以求学前教育学生更好的掌握健美操,与此同时通过对幼师的健美操技能的培养发展幼儿健美操,以及推广健美操在学前教育专业及幼儿阶段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课率为50%。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开设形式以公共体育课为主,健美操课程设置内容不规范、课程安排比较合理、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单一。3、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目标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师在健美操课的所有任务中最为重视学生自学能力;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内容上的固定、缺乏创新;教师们的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对学生教学能力、编创能力方面的考察较少。4、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是需要着重安排课程课时和内容,师资力量基本满足教学安排,50%的学校教学场地标准;学生对于健美操这项专业技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是健美操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动作。5、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技能,教师受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课程中主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致使学生教学能力、编创能力有待加强。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的发展建议: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美操课程的开设和设置需要明确制度的规范化,加强健美操宣传,使高职院校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应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在就业时所需要掌握的能力。3、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教学进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韩慧师[5](2020)在《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研究 ——以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为例》文中认为为了解决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问题,我国把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构建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诉求,也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我国经过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中职升本的创新,即“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它打破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孤立状态,加快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中职升本的直接路径。虽然该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中本课程设置方面凸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化中本衔接的课程体系、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促进中本贯通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基本方法,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现状,了解山东省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招生规模、师资情况、实施效果等方面试点情况。以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为例,探究如何实现中职和本科阶段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对课程设置涉及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其次,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出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并对问题表征分析。主要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系统规范指导;课程内容比例失衡,实践课程课时较少;课程评价模式单一,创新改革动力不足。造成问题的原因是课程管理机制缺失、课程设置缺乏职业导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滞后。根据以上分析,从不同层面提出实施策略。一是实行“三位一体”课程管理机制;二是建立衔接的课程体系,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三是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完善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四是完善多元评价模式,创新不同培养阶段考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目标定位不清、课程结构不尽合理、课程内容整合性差、课程评价模式单一。必须从课程设置理念的转变开始,加强顶层机制建设,立足于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岗位能力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课程设置。进一步搭建学习平台,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中本课程衔接的质量。
李碧方,侯俭秋[6](2020)在《绿色发展背景下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绿色发展需求下,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企事业单位输送环境工程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任务。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在缩短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差距中,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李敭[7](2020)在《融入“双创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究》文中认为在专业教育教学中积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视角,结合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特征,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融入"双创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与把握基础上,探建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及措施。
谢良才,邱德丽[8](2019)在《区域环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窥析我国区域环保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指出规模偏小、专业覆盖面窄、课程与地方环保实践联系欠紧密、缺乏实践课程等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建立环保产业人才需求监测机制、加强环保职业教育专业规模和类别建设、开发本土教学资源、加强与企业及本科高校的合作、汲取其他地区环保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等。
刘海涛[9](2019)在《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 ——以研究型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加快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本科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而我国本科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开始进行以专业设置为核心的教学制度设计,并将专业始终视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这直接决定了专业设置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但长期以来,受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等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始终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至今也没有得以有效解决。研究型大学作为大众化时代承担精英教育责任的主体,其本科专业设置对其他类型高校起着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对其本科专业设置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整体本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以研究型大学为切入点,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优化路径,及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论据和对策思考。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数据分析、访谈调查等方法,基于实践与理论的双向建构,将论文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理性认识、实证研究及理论探讨。第一,在理性认识层面,通过问题提出、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设计,剖析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内涵,并将其概括为一个纵横交错的体系。就纵向而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包括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即完整系统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包括从专业生成到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就横向而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又表现为客观属性与主观价值的统一体,即科学合理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具有“相关逻辑特性总和”与“各利益相关主体权力与需求适应性”的双重特征。而且,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行为主体权力与需求的适应性,与其多元逻辑的特性总和是相互影响、对应统一的,并分别通过本科专业设置的过程与结果得以反映。由此,本研究将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理性认识概括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遵循多元逻辑的协调统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兼顾利益相关主体权力与需求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对专业设置各逻辑历史演变与基本诉求的分析,以及专业设置各利益主体权益的审视,对该理性认识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二,在实证研究层面,基于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理性认识,主要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进行实践分析。就其过程而言,主要包括本科专业内容确定、专业设置模式设计,以及各主体权力划配,即设置什么专业、怎样设置专业和谁来设置专业三个基本方面。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主要表现为,基于“统一管理,分级备案或审批”的国家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各高校在专业设置模式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但仍然无法超越政府的主导作用,而社会与学生主体更是处于被相对忽略的状态;就其结果而言,主要包括专业结构布局状态与专业内涵建设状态两个方面。研究发现,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数量所呈现的静态与动态状况,还是本科专业布局所呈现的外部与内部结构,亦或是学生对各专业及其课程的认知状态,均表明各高校更为重视专业结构调整而忽视专业内涵建设。第三,在理论探讨层面,通过对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过程与结果的实践研究,本文将其基本特征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本科专业设置管理体制表现出明显的统一性与计划性特征;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与趋同性特征;本科课程设置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化与形式化特征。根据对其特征的分析,本文认为,相对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精英性目标而言,其本科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透过特征表面从学理层面,进一步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背后的问题本质进行理论反思。主要认为,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制度改革存在一定的历史惯性;本科专业设置多元逻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与冲突;本科专业设置中的利益关系存在一定的强制性割裂。基于此,本研究从专业作为一种课程组合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本质内涵出发,基于“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合理性,结合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精英性目标,主要提出,研究型大学应该从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健全专业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来调整专业价值取向、淡化本科专业结构、强化本科课程设置。
方健[10](2019)在《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具有健身娱乐、精神减压、探险刺激、挑战自我等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在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课程,能使当代大学生接触和拥抱大自然,最大限度地接触野外环境,在艰苦环境中锻炼生存生活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实地考察法,对赣州市10所大中专院校、40名教师、642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赣州市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发展现状,找出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为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广泛展开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发现赣州市大中专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户外运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2)学生大众参与度和竞技参与度不足;(3)师资力量不完备;(4)相关领导的不重视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户外运动安全保障难度系数大、学校内户外运动场地与器材设施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发展对策:(1)完善户外运动教育课程体系,增加课程开设、合理安排课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材和课程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户外运动教育课程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2)全面提高学生对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大众参与度和竞技参与度,将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紧密结合;(3)加强师资软件力量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4)完善安全体系建设,提升防范风险意识、引起学校领导重视、制定相关政策为高校开展创建条件、加大经费的投入、优化完善相关硬件设施、丰富体育社团,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二、环境工程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境工程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坚持“四新”引领 助力能源革命 推动绿色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源环境与安全领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急需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
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优化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的结构和布局 |
三、聚焦专业核心要素,明晰专业界限,一体化设计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专业目录 |
四、对接行业新技术、新经济和新职业,以专业目录修(制)订引领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
五、实施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专业目录需要关注的重要工作 |
(一)制定科学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 |
(二)构建多维衔接、交叉融通专业课程体系 |
(三)形成专业目录的动态评估与持续调整机制 |
(2)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专业培养模式 |
1.1 明确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
1.2 合理设置课程 |
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
3 优化实践课程教学 |
4 建设创新型师资团队 |
5 改革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
6 结 语 |
(3)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项目目标定位 |
2 课程体系构建 |
2.1 整体思路 |
2.2 课程体系构建 |
2.2.1 专科段课程体系 |
(1)公共基础教育模块 |
(2)学科专业教育模块 |
(3)综合实践教育模块 |
2.2.2 本科段课程体系 |
(1)公共基础教育模块 |
(2)学科专业教育模块 |
(3)综合实践教育模块 |
(4)创新创业教育模块 |
3 教学组织实施与过程保障 |
3.1 组织制度与师资队伍保障 |
3.2 教学资源设计和建设 |
3.2.1 课程资源 |
3.2.2 实验实训资源 |
(1)社会实践资源方面: |
(2)专业实践资源方面: |
(3)专业综合实践资源方面: |
(4)创业创新资源方面: |
3.3 质量监控、多元评价及反馈诊断机制 |
3.3.1 质量监控与反馈诊断 |
3.3.2 多元评价与反馈诊断 |
4 结语 |
(4)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定义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研究 |
2.2.2 健美操课程相关的研究 |
2.2.3 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相关的研究 |
2.2.4 健美操教学相关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
4.1.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展情况 |
4.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 |
4.2.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类型的定位 |
4.2.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结构合理性设置分析 |
4.2.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美操课程的内容合理性设置分析 |
4.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师调查结果 |
4.3.1 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目标定位 |
4.3.2 教师对健美操课的设计过程 |
4.3.3 教师对健美操课的教学设计 |
4.3.4 教学反思和评价状况 |
4.3.5 教师对健美操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
4.4 影响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因素 |
4.4.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中健美操课程与学前教育关系的研究及分析 |
4.4.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学环境及教师师资力量的现状 |
4.4.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对健美操课程内容的需求 |
4.5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5.1 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重视知识技能 |
4.5.2 教师受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 |
4.5.3 课程中主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 |
4.5.4 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
4.5.5 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
4.5.6 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问所调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或健美操教师提纲 |
附录 B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江西省高职院校任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5)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研究 ——以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研究综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中等职业教育 |
1.3.2 应用本科教育 |
1.3.3 中本贯通 |
1.3.4 课程设置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1.5 理论依据 |
1.5.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1.5.2 系统论 |
1.5.3 学习领域课程理论 |
2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
2.1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
2.1.1 样本选取 |
2.1.2 问卷结构 |
2.1.3 问卷实施 |
2.2 访谈提纲设计 |
2.2.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2.2.2 访谈内容 |
2.3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试点情况 |
2.3.1 试点学校、专业点数及招生规模 |
2.3.2 中本贯通模式的师资情况 |
2.3.3 中本贯通模式的实施效果 |
2.4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
2.4.1 课程目标分析 |
2.4.2 课程结构分析 |
2.4.3 课程衔接分析 |
2.4.4 课程评价分析 |
3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问题与原因分析 |
3.1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问题 |
3.1.1 培养目标层次不清,忽视职业能力培养 |
3.1.2 课时分配不尽合理,实践教学课时少 |
3.1.3 课程内容衔接不畅,层次目标模糊 |
3.1.4 课程评价模式单一,忽视学习过程评价 |
3.2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中本贯通课程管理机制缺失 |
3.2.2 缺乏课程设置的职业导向 |
3.2.3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
4 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对策研究 |
4.1 实行“三位一体”的课程管理机制 |
4.2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
4.2.1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
4.2.2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应用 |
4.3 构建阶梯式衔接课程体系 |
4.3.1 阶梯式课程体系设计 |
4.3.2 搭建一体化课程平台 |
4.4 以现代学徒制为支撑,创新实践教学 |
4.4.1 完善实践课程,转变教学模式 |
4.4.2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
4.5 注重能力过程评价,学分互认促进衔接 |
4.5.1 “能力本位+注重过程”的课程评价模式 |
4.5.2 实行“学分互认+证书互转”模式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绿色发展背景下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发展背景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现状与差距 |
2 绿色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
2.1 以行业发展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
2.2 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
2.3 重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
2.4 重视环境工程技术教学资源建设 |
2.5 重视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
3 结束语 |
(7)融入“双创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创教育”理念概述 |
(一)创新重在能力和行为,是“双创教育”的重心 |
(二)创业是需求之上的创新,是“双创教育”的载体 |
(三)“双创教育”是一种实用教育,核心在于创业精神的培育 |
二、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融入“双创教育”的意义 |
(一)利于学生的能力增长 |
(二)利于专业的不断发展 |
(三)利于高职的教育改革 |
(四)利于就业矛盾的缓解 |
三、基于“双创教育”理念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
(一)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融合 |
1. 积极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
2.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专业技术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 |
(二)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 |
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加入创业案例分析 |
2.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体验性创新创业教育 |
四、结语 |
(8)区域环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庆市环保产业的区域人才需求 |
(一)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迅速 |
(二)环保产业人才供不应求 |
二、重庆市环保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一)环保职业教育规模过小难以满足需求 |
(二)职业教育环保类专业覆盖面窄 |
(三)环保技能教学与本地环保行业情况契合度不高 |
(四)课程模式的实践性不够突出 |
三、重庆市环保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
(一)建立环保产业人才需求监测机制 |
(二)加强环保专业规模和类别建设 |
(三)开发本土教学资源 |
(四)加强与企业及本科高校的合作 |
(五)汲取其他地区环保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
(9)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 ——以研究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已有相关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 |
二、分析框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理性认识 |
第一节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二、过程与结果:本科专业设置内涵的综合反映 |
第二节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遵循各逻辑的协调统一 |
一、学科知识逻辑: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内在规律 |
二、市场需求逻辑: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社会应用 |
三、个体发展逻辑: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价值回归 |
四、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多元逻辑的整合与统一 |
第三节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兼顾各利益主体权力与需求的统一 |
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利益主体的构成 |
二、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各主体的权益审视 |
三、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利益关系的制衡与统一 |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过程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内容确定的实践分析 |
一、基于国家层面的实践分析 |
二、基于高校层面的实践分析 |
三、基于专业内容变化的实践分析 |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模式的实践分析 |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口径与方向 |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时间与空间 |
第三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权力配置的实践分析 |
一、对政府权力的分析 |
二、对高校权力的分析 |
三、对社会权力的分析 |
四、对学生权力的分析 |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结果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学科专业布局与结构的实践分析 |
一、从学科专业数量看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 |
二、从学科专业结构看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 |
三、从社会人才需求看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 |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实践分析 |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结构体系 |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用性 |
三、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对学生发展的适用性 |
第三节 基于学生认知视角的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结果分析 |
一、访谈样本的选择 |
二、访谈过程的实施 |
三、访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五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征分析与理论反思 |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征分析 |
一、专业设置管理体制表现出明显的统一性与计划性特征 |
二、专业布局与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与趋同性特征 |
三、本科课程设置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化与形式化特征 |
四、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殊性 |
第二节 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理论反思 |
一、本科专业设置制度改革的历史惯性 |
二、本科专业设置多元逻辑的失衡与冲突 |
三、本科专业设置中利益关系的割裂 |
第六章 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理性回归 |
第一节 “谈化专业、强化课程”的合理性 |
一、基于内涵的合理性 |
二、基于管理的合理性 |
三、基于目标的合理性 |
第二节 “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对策思考 |
一、明确人才培养理念,调整专业价值取向 |
二、健全专业管理体制,淡化本科专业结构 |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本科课程设置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2017年度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 |
附录二: 2012-2017年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变化一览表 |
附录三: 2007与2017年度36所研究型大学专业布点与专业结构统计表 |
附录四: 案例高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规模前20位的专业及其就业率 |
附录五: 研究型大学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览表 |
附录六: 基于学生认知视角的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访谈提纲 |
附录七: 学生访谈编码手册(Codebook)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发展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 |
1.1.2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
1.1.3 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
1.1.4 赣州市户外运动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户外运动 |
2.1.2 户外教育 |
2.1.3 课程及体育课程 |
2.1.4 户外运动教育课程 |
2.2 关于体育课程的研究 |
2.2.1 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的研究 |
2.2.2 国外关于体育课程的研究 |
2.3 关于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研究 |
2.3.1 国内关于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研究 |
2.3.2 国外关于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研究 |
2.4 关于赣州市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发展现状调查 |
4.1.1 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开展状况 |
4.1.2 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
4.1.3 赣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对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参与情况现状调查 |
4.1.4 教学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现状 |
4.1.5 小结 |
4.2 制约赣州市大中专院校开展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因素 |
4.2.1 户外运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
4.2.2 学生参与不足因素 |
4.2.3 师资力量不完备 |
4.2.4 学校内户外运动场地与器材设施不足 |
4.2.5 其他因素 |
4.2.5.1 相关领导的不重视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 |
4.2.5.2 户外运动安全保障难度系数大 |
5 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发展建议 |
5.1 完善户外运动教育课程体系 |
5.1.1 增加课程开设、合理安排课时 |
5.1.2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
5.1.3 科学地选择教材和课程内容 |
5.1.4 建立多元化的户外运动教育课程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 |
5.2 全面提高学生对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的参与度 |
5.2.1 提高学生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大众参与度 |
5.2.2 提高学生户外运动教育课程竞技参与度,使课程与比赛相互促进发展 |
5.3 加强师资软件力量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 |
5.4 加大经费的投入,优化完善相关硬件设施 |
5.5 完善安全体系建设,提升防范风险意识 |
5.6 引起学校领导重视,制定相关政策为高校开展创建条件 |
5.7 丰富体育社团,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
6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环境工程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坚持“四新”引领 助力能源革命 推动绿色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解析[J]. 易俊,蔡庆,左佳奇,杨智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0)
- [2]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 钟先锦,付恩桃,龚菊梅,何晓丽,方丽波. 广州化工, 2020(18)
- [3]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J]. 鲍家泽,马玉银. 职业技术, 2020(07)
- [4]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D]. 蔡玉丹.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5]中本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研究 ——以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为例[D]. 韩慧师.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6]绿色发展背景下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析[J]. 李碧方,侯俭秋. 工程技术研究, 2020(07)
- [7]融入“双创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究[J]. 李敭.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02)
- [8]区域环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谢良才,邱德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22)
- [9]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 ——以研究型大学为例[D]. 刘海涛. 厦门大学, 2019(08)
- [10]赣州市大中专院校户外运动教育课程发展现状调查分析[D]. 方健.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