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论文文献综述)
林艳[1](2021)在《激趣法在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抑或是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来说,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影响着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完成度;而对学生来说,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将很有可能同自己最后的考试成绩(如期末成绩)直接挂钩。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对所学科目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因此,文章将以七年级的学生与老师为研究对象,以激趣法在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对其进行讨论与分析。
崔洪永[2](2020)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激趣策略探究》文中指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文言文教学改革却是死气沉沉,教师在公开课上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而实际教学中还是循规蹈矩,串讲字词,积累文言知识,不主动开发教学内容,也不探究新的方法,更不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慢慢脱离了文言文教学的科学轨道,学生参差不齐的文言水平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本文针对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激趣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策略不仅是指教学的方法、环节,而且是贯穿始终的教学策略,基于教学实际,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运用文献整合,调查访谈,教学实践等方法,以期能解决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一线文言文教学改革有着比较实际的指导意义。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缺乏兴趣原因分析,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兴趣下降和动机改变,阅读文字障碍和学习效果有效性低下,教师课堂缺乏生成性、脱离生活,讲授缺乏系统性和知识建构,学生缺乏兴趣原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的急功近利和对文言价值影响认识不足,教学目标的模糊和对文本内涵的淡化;二、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激趣策略探究,主要包括对照拓展、实用归纳、激励成就、悬念关注、质疑评价等策略;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激趣策略的实践案例,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从教材和学情分析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激趣策略;四、高中文言文激趣教学策略的实践反思,总结与启示,进一步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力求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罗翼[3](2020)在《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研”的能力,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基于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缺乏趣味。于是提出此论题。目的在于研究一套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比较系统的有效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本研究主要以贵州边远山区31个乡镇内92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趣味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该调研范围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示范,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课堂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论证、实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写“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规律”主要阐释“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相关特征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第二部分分别从“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方面来提炼“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分别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第四部分分别从“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第五部分分别从“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布置作业”方面来列举“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本研究的结论:这套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是在大量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运用多元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集合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来完成的;经过研究范围内的师生验证,确实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以下是本研究最大的亮点:首先,研究论证有理有据。借鉴了相关的“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孔子趣味教育观”“新课改要求”等相关理论;还借鉴了何炳骅、崔干行、张静怡、陈宝庆、闪世昌、龚如君、李吉林等前辈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这些材料为整个研究奠定了根基。其次,研究方向得以突破。本研究不是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归结于中考制度,社会势利、家长功利、学生偷懒等,然后去说中考制度的不足,教师急功近利等等一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片面应付,或者截取片段进行碎片研究,或者一笔带过,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前辈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虚心拜读前人研究,集结前辈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问题所在,因为教师是执行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本研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执行者这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课例突显实效。研究课例都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以研究范围内的初中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技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尝试创新,让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进一步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后,研究价值得以体现。整个研究都服务于“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可以说,整套比较系统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真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培养了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总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在于运用多元课堂趣味教学技巧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强调的是,在农村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中,要遵循趣味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特征,也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让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趣味,能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当然,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不同的趣味,目前我们教师的方法技巧还不是很娴熟,我们要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总结,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有趣。
王克胜[4](2020)在《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课堂导入一般是指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3-5分钟,教师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过程。近年来,随着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教师们对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笔者在学习和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并不总是能够达到其理想的目的。在导入语的使用、导入方法的选择和导入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出现的原因以及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提升课堂导入的质量,都值得我们进行深一步的探讨。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对两所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语文课堂导入现状进行研究。笔者先搜集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相关文献,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基础,并以此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方向;通过课堂观察了解两所高中课堂导入所使用的导入方法、导入时长等实际情况;通过对两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更加详细的掌握教师与学生对课堂导入的理解与认识。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前言,主要由问题的提出、课堂导入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课堂导入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组成。第二部分是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包括观察结果和师生访谈的结果与分析。第四部分是在对观察结果、师生访谈结果以及文本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针对高中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相应策略。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创新与反思。
江瑞[5](2020)在《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趣味教学法是通过给课堂注入趣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科素养的一种方法。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在高考的重压之下,为考试而教和学,课堂难免走向灌输式教学,趣味贫乏。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对于趣味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和不足,研究并确定了趣味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关于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调查问卷》调查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并利用Excel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存在量与质的缺失,具体表现如下:(1)趣味使用频率低(2)趣味使用形式单调(3)趣味效果较差。另外,通过对青、中、老年三个不同年龄段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的观察和对相应教师的访谈,从实际探究了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缺失的原因,结论如下:(1)教师的趣味意识淡薄和趣味能力不足(2)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属性和难度使趣味教学实施困难(3)教育体制分数至上与学科歧视使趣味关注度降低。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一套新的趣味教学法:视觉激趣法、听觉激趣法、动觉激趣法、触觉激趣法和味嗅觉激趣法,并基于所提出的趣味教学法进行了一节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希望对趣味教学的研究和实用提供帮助。
杨雷云[6](2020)在《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研究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之后,提倡跨学科教学,重视知识的跨学科迁移,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STEM教育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运用STEM教育理念探索初中科幻作品的阅读教学,通过科幻作品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全面、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科幻作品教学增添特色。本论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当代初中生的科幻作品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教与学两方面找出问题存在的本质,以《海底两万里》为例,借助STEM教育理念探索初中科幻作品的阅读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论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缘由,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确定本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STEM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幻作品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聚焦科幻作品阅读教学的问题,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提供问题解决的起点和思路。第三部分是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初中科幻作品阅读教学设计,用STEM教育理念进行《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设计。第四部分是教学的实施、检测与反馈,对STEM教育理念下的《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实施进行总结反馈与反思,从实践中获得优化教学探索的启示,验证并完善研究。并得出结论: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幻作品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幻作品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幻精神。本论文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探索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的阅读教学,试图探索出一条科幻作品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肖平[7](2020)在《兴趣引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而兴趣正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面对的初中文言文这个学习对象本身就生涩难懂时,如果能从中挖掘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以快乐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热情,就会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遵循“兴趣”的规律,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去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与热情,体现了对文言文教学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快乐教学”与“快乐学习”的追求。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促使“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也能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到落实并升华。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理论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对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研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领域应用兴趣引导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路径。本文分为五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绪论部分对国内外关于兴趣教学以及国内关于初中文言文兴趣教学现状进行综述,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兴趣引导的相关影响因素,从初中生的发育特点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相关内容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三个维度分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为兴趣引导的实施找到依据和突破口。第二章阐述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阶段的兴趣引导策略。从精研教材、背景关联、学情分析、导教导学、教师准备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章阐述了初中文言文课堂实施阶段的兴趣引导策略。提出以新课导入激趣,以“读”激趣,以“乐”激趣,以“多”激趣,以“问”激趣,结合相关案例,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案。第四章阐述了初中文言文课后作业及考核方式中的兴趣引导策略。分析了精准型、总结归纳型、思辨型、观察型、展示型、拓展型六种作业形式如何激发兴趣,对于考核方式激趣从考核的时间节点和考核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苑晓洁[8](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个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统编本”教材在全国的推广,其中的“名着导读”板块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及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聚焦“名着导读”课程的教学,在对“统编本”语文教材“名着导读”中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自主阅读推荐四个部分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总结分析了个案学校“名着导读”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发现,关于“名着导读”课程的实施,个案学校有自己的创新之处:该校采用公众号的方式进行“名着导读”,利用公众号每天推送导读内容并监督学生完成检测,可使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但是由于过度依赖公众号开展“名着导读”教学活动,也出现了学生缺乏阅读指导、阅读兴趣不高、对名着的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个案学校“名着导读”教学存在的不足,笔者分别从学校、“真读平台”、教师、学生四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落实到具体的“名着导读”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名着阅读兴趣,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名着,笔者尝试基于互文性理论构建一种“激趣式互文导读”教学模式。首先,笔者将“激趣式互文导读”材料和引入方式进行分类。其次,笔者阐明了该模式的教学策略。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七年级上册“名着导读”篇目《朝花夕拾》进行深入分析,继而做出《朝花夕拾》导读课的教学设计,并在个案学校七年级十班进行《朝花夕拾》“激趣式互文导读”的授课。通过授课发现,这种以激发阅读兴趣、深入理解名着为目标的导读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最终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及深入阅读名着的教学目标。
焦阳[9](2020)在《Padagogy轮框架下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支持技术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思维最高阶层的表现形式,高阶思维是思想表达与高阶技能的核心要素。这种高阶层的思维表达形式恰如其分地弥合了当下知识与信息高度集成的时代对学习者的需要。但即便如此,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设计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多满足学生低阶思维的发展,且活动中技术应用的情况不容乐观,面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仍占少数。在小学课堂实践中,教师若能有效合理地开展面向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活动,并采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因此,了解当下一线小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影响教师课堂活动设计的影响因素是一个极具研究意义课题。本文基于Padagogy轮理论,试图构建提升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在将研究对象着眼于“一师一优课”活动中的582节部级优质课例后,基于Padagogy轮理论模型编制了针对本研究所需的调研指标体系,进而以此为依据对部级优质课例中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编码并分析,最终得出当下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技术使用的现状。而后,研究依据调查结论与现状针对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笔者在编制了相关调查问卷后对来自6座城市的1950余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最终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最终结论。研究最后,笔者依据调查结论提出了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技术使用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以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张游玉[10](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研究重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统一编写和使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融合,语文阅读教学发生着变化。当前背景下,如何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呢?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阅读板块由教读课和自读课构成。笔者在核心素养提出和语文教材统编背景下,以部编版语文教材教读课和自读课型的编排设计为切入点,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进行教学探究,探究其阅读教学策略。本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法,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研究。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价值、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为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概述,本章从厘清相关概念、心理学理论角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和语文阅读教学地位进行概述;第二章由整体到局部探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编排特点;第三章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进行调查研究,本部分分两个步骤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师生调查问卷的形式,运用图表和文字对调查结果进行呈现、分析和总结,发现存在问题,然后结合访谈法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第四章以前几章研究为依据,探究部编本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策略;第五章以教学策略为依据,为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设计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类课型课堂案例,并作教学设计说明。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论文提纲范文)
(1)激趣法在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激趣法概述 |
三、 激趣法应用的重要性 |
四、 激趣法在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
(一)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 |
(二)情景激趣法,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
(三)应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 |
(四)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
(五)激趣法融会贯通 |
五、 结语 |
(2)高中文言文教学激趣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
(三)教学激趣策略的提出 |
一、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 |
(一)高中文言文学习情况现状分析 |
1.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2.学习的评价方法和期望 |
3.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阅读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情况现状分析 |
1.急功近利,脱离生活,缺乏生成性 |
2.割裂文本,抱残守缺,缺乏系统性 |
(三)学生缺乏兴趣原因分析 |
1.教学目的不明确,淡化文化内涵 |
2.学习目标太功利,忽视价值影响 |
3.小结 |
二、针对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
(一)对照拓展策略 |
1.纵向角度 |
2.横向角度 |
(二)实用归纳策略 |
1.课内方面 |
2.课外方面 |
(三)激励成就策略 |
1.活动参与的激励 |
2.技能习得的成就 |
(四)悬念关注策略 |
1.巧妙导入,引起悬念 |
2.问题探究,关注点拨 |
(五)质疑评价策略 |
1.质疑批判,表达观点 |
2.评价鉴赏,物化成果 |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激趣策略的实践(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
(四)确定教学点和教学策略 |
四、文言文教学激趣策略的实践反思 |
(一)文言文激趣策略实施的总结与启示 |
1.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
2.遵循学生学情,回归学科规律 |
(二)文言文激趣策略有效性的反思 |
1.学生文言文测评成绩的反馈 |
2.转变观念,改进评价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言文教与学情况现状调查结果 |
致谢 |
(3)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假设 |
(五)研究目的 |
(六)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文献研究法 |
3.经验总结法 |
4.行动研究法 |
5.课堂实验法 |
6.案例分析法 |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其规律 |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 |
1.“趣味”的衍变 |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内涵 |
(二)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特征 |
1.“趣味”的特征 |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征 |
(三)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 |
1.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 |
2.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点应遵循的规律 |
二、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 |
(一)文化传承价值 |
(二)文学修养价值 |
(三)教育培养价值 |
1.提升了教师育人能力 |
2.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
3.调动了学生学习气氛 |
4.培养了学生思想品质 |
(四)时代发展价值 |
1.语文发展新时代需求 |
2.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
3.初中语文新课改趋势 |
4.语文教学新挑战规律 |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主要原因 |
(一)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 |
1.教师教学理念不够扎实 |
2.教师学习效率特别低下 |
3.教师知识储备有待扩容 |
4.教师教学技巧还不娴熟 |
(二)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 |
1.语文教学目标主体定位错误 |
2.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繁杂 |
3.语文教学目标脱离课程实际 |
(三)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 |
1.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刻板 |
2.教师不去反思教学课堂 |
3.教师不能解决学生困难 |
4.教师逼着学生主动学习 |
(四)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 |
1.教师难以集中学生精力 |
2.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 |
3.教师教学情境枯燥无味 |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 |
(一)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 |
1.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
2.不断提升教师学习效率 |
3.不断储备教师语文知识 |
4.培养教师多种教学技巧 |
(二)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 |
1.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 |
2.教学目标需要细化成任务 |
3.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因素 |
(三)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
1.开启学生学习思维,变“死板学习”为“灵活学习” |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努力学习”为“快乐学习” |
3.疏通学生学习思路,变“困难学习”为“容易学习” |
4.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
(四)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 |
1.教师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 |
2.教师教学语言要灵动有效 |
3.教师教学情境要生动有趣 |
五、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 |
(一)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 |
1.故事引入趣味 |
2.引用导入趣味 |
3.图片导入趣味 |
4.歌曲导入趣味 |
5.视频导入趣味 |
(二)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 |
1.设疑刺激趣味 |
2.对比教学引趣 |
3.创设悬念激趣 |
4.情境熏陶趣味 |
5.角色转换激趣 |
(三)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 |
1.在总结时留有趣味 |
2.在过渡中引入趣味 |
3.在煽情时熏陶趣味 |
4.在召唤时激发趣味 |
5.在续写中开启趣味 |
(四)结合学情布置趣味作业 |
1.注重多变性,提高学生作业趣味 |
2.注重实践性,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
3.注重差异性,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
结论 |
(一)研究论证有理有据 |
(二)研究方向得以突破 |
(三)研究课例突显实效 |
(四)研究价值得以体现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类 |
(二)学位类 |
(三)期刊类 |
(四)会议类 |
(五)报纸类 |
附件 |
附件一: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
附件二: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
附件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典咏流传》歌目 |
附件四:《陋室铭》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五: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陋室铭》趣味教学说课稿 |
附件六:《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案例 |
附件七:《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说课稿 |
附件八:《与朱元思书》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九:《蚊子和狮子》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藤野先生》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一:《皇帝的新装》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二:《回忆我的母亲》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三:《我的叔叔于勒》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五:《再塑生命的人》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六:《发挥联想和想象》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七:《西游记》趣味教学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一)主持课题 |
(二)出版着作 |
(三)发表论文 |
致谢 |
(4)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
2.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不足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文献综述 |
2.国内文献综述 |
3.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导入 |
2.课堂导入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1.观察表的制定 |
2.样本 |
3.程序 |
(三)访谈法 |
1.访谈工具 |
2.程序 |
三、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研究过程 |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
1.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
2.师生访谈结果及分析 |
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 |
1.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 |
2.导入效果较为明显 |
(二)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1.学生需求不被重视 |
2.导入方法单一 |
3.导入时长太短 |
4.导入效果难以准确评价 |
(三)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学生主体性被忽视 |
2.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被重视 |
3.教师对课堂导入理解不深 |
五、改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对策 |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1.增加与学生间的情感互动 |
2.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
(二)将导入理论付诸实践 |
1.灵活运用导入方法 |
2.合理安排导入内容 |
3.恰当设置导入时长 |
4.关注课堂导入效果的评价 |
(三)提高对课堂导入的重视 |
1.树立正确观念 |
2.提升教学水平 |
3.尝试改变创新 |
六、研究结论、创新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与价值 |
1.对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进行观察研究 |
2.课堂观察与访谈相结合 |
(三)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观察表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5)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 |
1.1.2 学科的特殊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趣味 |
2.1.2 趣味教学 |
2.1.3 趣味教学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2.2.3 多元智力理论 |
2.2.4 人本主义理论 |
3 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
3.1 使用现状 |
3.1.1 趣味效果较差 |
3.1.2 趣味使用频率低 |
3.1.3 趣味使用形式单调 |
3.2 原因分析 |
3.2.1 教师方面的原因 |
3.2.2 教材方面的原因 |
3.2.3 教育体制的原因 |
3.2.4 学生方面的原因 |
3.3 本章小结 |
4 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
4.1 视觉激趣法的实施策略 |
4.1.1 教师运用视觉激趣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4.1.2 案例分析 |
4.2 听觉激趣法的实时策略 |
4.2.1 教师运用听觉激趣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4.2.2 案例分析 |
4.3 动觉激趣法的实施策略 |
4.3.1 教师运用动觉激趣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4.3.2 案例分析 |
4.4 触觉激趣法的实施策略 |
4.4.1 教师运用触觉激趣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4.4.2 案例分析 |
4.5 味嗅觉激趣法的实施策略 |
4.5.1 教师运用味嗅觉激趣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4.5.2 案例分析 |
5 基于趣味教学法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6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关于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调查问卷统计表 |
(6)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研究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价值 |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概念界定 |
一、关于STEM教育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科幻作品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亮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亮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STEM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幻作品的教学现状 |
第一节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科幻作品的教学特征 |
一、STEM教育的特征 |
二、科幻作品的特征 |
三、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幻作品教学特征 |
第二节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的问题分析 |
一、学生科幻作品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
二、教师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建构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科幻作品教学框架 |
一、教学框架的建构原则 |
二、教学框架的建构内容 |
第二章 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阅读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设计说明 |
一、《海底两万里》作品分析 |
二、《海底两万里》教学目标设定及课时安排 |
第二节 《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设计内容 |
一、第一课段:激趣导读,享受自读乐趣 |
二、第二课段:活动推进,提升思维能力 |
三、第三课段:合作实验,增强探究意识 |
四、第四课段:分享评价,树立阅读自信 |
第三章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实施 |
第一节 教学实施说明 |
一、对策确定 |
二、教学准备 |
三、课型确定 |
第二节 教学检测与反馈 |
一、推进引读任务单的制定 |
二、课后读书笔记体系的建立 |
三、知识检验 |
第三节 成果与反思 |
一、成果 |
二、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初中科幻小说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海底两万里》竞赛(PPT) |
附录 C《海底两万里》阅读测试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兴趣引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兴趣引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施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初中生发育特点对文言文教学要求分析 |
第二节 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求分析 |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阶段的兴趣引导策略 |
第一节 精研教材:量材设计,分类激趣 |
第二节 背景关联:古今对照,时代激趣 |
第三节 学情分析:因地制宜,量体激趣 |
第四节 导教导学:优中选优,集智激趣 |
第五节 教师准备:感染力强,魅力激趣 |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课堂实施阶段的兴趣引导策略 |
第一节 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
第二节 以“读”激趣:诵读代讲,阅读延伸 |
第三节 以“乐”激趣:为师之乐,自由之乐 |
第四节 以“多”激趣:主体多元,课堂多样 |
第五节 以“问”激趣:巧设问题,有意示错 |
第四章 初中文言文课后作业、考核评价中的兴趣引导策略 |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课后作业布置的兴趣引导策略 |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考核方式中的兴趣引导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 |
三、选题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 “统编本”教材 |
(二) 名着 |
(三) 名着导读 |
(四) 互文性名着导读 |
五、文献综述 |
(一) “名着导读”相关研究 |
(二) 互文性阅读相关研究 |
六、理论基础——互文性理论 |
七、研究方法 |
(一) 问卷调查法 |
(二) 观察法 |
(三) 访谈法 |
(四) 文本分析法 |
第一章 “统编本”名着导读教材内容分析 |
第一节 读书方法指导分析 |
一、种类之多样 |
二、指导之精细 |
第二节 专题探究分析 |
一、形式多样 |
二、层层递进 |
三、任务驱动 |
四、兴趣导向 |
第三节 精彩选篇分析 |
一、注重激趣 |
二、注重衔接 |
第四节 自主阅读推荐分析 |
一、体裁相关并多样 |
二、内容相关 |
第二章 个案学校概况 |
第一节 发展现状 |
一、学校发展 |
二、学校荣誉 |
第二节 学校特色 |
一、办学理念 |
二、硬件设施 |
第三节 师生概况 |
一、教师概况 |
二、学生概况 |
第四节 语文教学 |
一、课程设置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式 |
四、特色活动 |
第三章 个案学校“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及建议 |
第一节 教学安排 |
一、课时安排 |
二、教师任务 |
三、考核方式 |
第二节 教学特色—“真读平台” |
一、平台介绍 |
二、有利之处 |
第三节 教学不足 |
一、学校层面 |
二、“真读平台”层面 |
三、教师层面 |
四、学生层面 |
第四节 改进建议 |
一、学校层面 |
二、“真读平台”层面 |
三、教师层面 |
四、学生层面 |
第四章 “激趣式互文导读”教学模式构建 |
第一节 互文材料选取类型 |
一、信息补充型互文材料 |
二、思维拓展型互文材料 |
第二节 引入方式 |
一、文本引入 |
二、话语引入 |
三、视频影像引入 |
第三节 教学策略 |
一、激趣导入,架桥铺路 |
二、中期激思,指点迷津 |
三、拓展延伸,余音绕梁 |
第五章 “激趣式互文导读”教学实施 |
第一节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过程 |
第二节 《朝花夕拾》课堂实录 |
一、乐听《童年》,激趣导入 |
二、对话作者,畅聊鲁迅 |
三、走进作品,对话人物 |
五、趣味分享,实景再现 |
六、方法分享,共同进步 |
第三节 效果反馈 |
一、参与热情增高 |
二、阅读兴趣得到激发 |
三、对名着理解更加深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课堂观察表 |
致谢 |
(9)Padagogy轮框架下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支持技术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信息化教育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新要求 |
(二)新时代对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培养需求与日俱增 |
(三)“一师一优课”活动成为教育界开展的优质活动 |
二、研究现状 |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相关研究 |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教师信息素养 |
(二)课堂教学活动 |
五、理论基础 |
(一)Padagogy轮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活动理论 |
六、研究总体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六)论文架构 |
第二章 Padagogy轮详析及其调研指标的确立 |
一、理论依据——Padagogy轮 |
(一)Padagogy轮发展历程 |
(二)Padagogy轮第五版层级具体描述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与调研指标的确立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调研指标的设计 |
(三)调研预演练 |
第三章 课堂教学活动调研结果分析 |
一、课堂教学活动整体统计分析 |
(一)课堂教学活动类型统计分析 |
(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应认知目标统计分析 |
二、基于学科维度的教学活动层次分析 |
(一)同学科的不同年段教学活动层次比较分析 |
(二)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层次比较分析 |
第四章 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技术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
一、课堂活动应用的技术类型分析 |
(一)演示类 |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类 |
(三)网络系统与软件类 |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技术的具体情况分析 |
(一)识记 |
(二)创造 |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技术应用的作用分析 |
(一)演示类技术 |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类技术 |
(三)网络系统与软件类技术 |
第五章 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的影响关系调查研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问卷维度与题项设置 |
(三)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一)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三、对策与建议 |
(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能力,增强信息化教学设计意识 |
(二)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高阶思维教学设计水平 |
(三)加强协作对话交流,促进自我反思的实现 |
(四)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创新信息化教学新方法 |
第六章 结语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及其支持技术调查问卷 |
附录 B 优质课例部分统计样表 |
附录 C 语文学科优质课例篇目统计汇总 |
附录 D 数学学科优质课例篇目统计汇总 |
附录 E 英语学科优质课例篇目统计汇总 |
附录 F 科学学科优质课例篇目统计汇总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核心素养”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趋势 |
2.新课改下新一轮语文教材改革 |
3.当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
(二)研究价值 |
1.理论价值 |
2.现实价值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综述法 |
2.对比分析法 |
3.调查法 |
4.案例分析法 |
一、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概述 |
(一)厘清相关概念 |
1.阅读 |
2.阅读教学 |
3.阅读板块教学 |
(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 |
(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
(四)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 |
1.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
2.阅读板块在语文教材中地位 |
3.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理解评价 |
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的编排设计探究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体系概述 |
1.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
2.教材编写特点 |
(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编排特点 |
1.新旧版教材整体框架编排特点 |
2.课型编排特点 |
三、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调查分析 |
(一)调查研究概况说明 |
1.研究方法与内容 |
2.研究对象和过程 |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中存在问题 |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四、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策略探究 |
(一)“预” |
1.明确预习任务 |
2.运用阅读方法 |
3.使用互联网和工具书 |
(二)“激” |
1.教学设计激趣 |
2.课外阅读激趣 |
(三)“导” |
1.师生角色转换 |
2.阅读方法指导 |
3.问题导向学习方式 |
(四)“用” |
1.巧用阅读板块编制的栏目 |
2.活用互联网资源 |
(五)“评” |
1.学生评价策略 |
2.教师评价策略 |
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案例 |
(一)教读课型教学案例 |
1.教读课型《卖油翁》教学设计 |
2.《卖油翁》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
(二)自读课型教学案例 |
1.自读课型《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
2.《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2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致谢 |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论文参考文献)
- [1]激趣法在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究[J]. 林艳. 考试周刊, 2021(62)
- [2]高中文言文教学激趣策略探究[D]. 崔洪永. 西南大学, 2020(05)
- [3]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D]. 罗翼.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克胜.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5]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江瑞.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研究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D]. 杨雷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兴趣引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肖平.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个案研究[D]. 苑晓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Padagogy轮框架下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支持技术调查研究[D]. 焦阳. 鲁东大学, 2020(01)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板块教学探究[D]. 张游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