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英语准确阅读数字

如何用英语准确阅读数字

一、如何用英语准确读数字(论文文献综述)

唐路佳[1](2021)在《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应对英语教育的浪潮,改善彝族地区英语教学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因此,通过在彝族地区进行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选择,探寻到适合彝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教育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笔者针对所研究的内容,梳理了浸入式教学法以及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课堂实施基本要求以及课堂实施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教学环境、资源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基本条件。随后本研究采用教育的准实验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个人访谈等方法,在凉山彝族某小学的英语课堂分别用语法翻译法以及浸入式教学法进行授课,观察、对比两种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表现、态度;教师的课后评价以及教学后的效果。总结不同教学方法各自的优势及其劣势,试图结合彝区教学资源环境,探寻出适用于现阶段彝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本论文通过理论以及实践的比较,在理论上,结合凉山彝区当地的教学环境、资源综合对比了两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特点及其要求;在实践中,采用教育准实验的形式用以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针对凉山彝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能够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理论以及实验的对比,在现阶段的凉山彝区小学中语法翻译法比浸入式教学法具有更高的可行程度。继而更深入一步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所有更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理论上行得通的教学方法在所有地区都有其生长的土壤。选择更多时候需要考虑客观因素进行选择,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依据教学目的、课程性质等因素外还受到教学环境、资源配置、学生适应程度、课堂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对于选择教学方法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胡小茜[2](2021)在《移动学习工具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云南省教育厅在2019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在文件中明确指出将英语口语将纳入云南省中考英语考试,打破了之前英语学科只重视学生的书面考核而忽视学生口语表达的局面,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目前,传统课堂中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课堂口语教学时间不足,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教学方法略显单一,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缺乏乐趣;在英语口语评价方面难以做到即时反馈,降低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等[5]。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也迅速发展起来。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和应用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移动学习以其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便捷性、互动性和主体性等特点,对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改进,极大地优化了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利用课前和课后相结合的英语口语练习方式,设计基于移动学习工具提升课后英语口语成效的作业方案,将移动学习工具运用到课后来辅助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移动学习工具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效果,力图突破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瓶颈,为一线英语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提供新的思路,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本研究的开展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检索国内外多个学术数据库的文献以及在图书馆中查找阅读相关的纸质书籍,根据文献资料的研究主题、学段和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工具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梳理相关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方法,再确定论文的具体研究方法,为后续的实践教学研究做准备。接着通过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给实验班学生做有关英语口语学习和对移动学习工具的认识及使用情况的调查,掌握学生英语口语的初始能力水平,为开展后续教育实验研究做准备。最后通过设计基于移动学习工具提升课后英语口语成效的作业方案,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课后英语口语教学实践,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是否有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是否有进步等等。本研究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通过三轮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的对基于移动学习工具提升课后英语口语成效的作业方案进行完善,验证了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课后英语口语作业设计方案具有可实施性,分层口语作业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的英语口语学习需求,线上英语口语作业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课后英语口语作业设计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此外,从课后英语口语作业的完成时间,口语作业类型,口语作业的评价以及移动学习工具的硬件搭载设备选择方面为一线英语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

周小渟[3](2021)在《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文中认为英语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国际通用语,其传播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在中国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交流必然带来语言的碰撞。鸦片战争爆发后,中英语言激烈碰撞,社会动荡与大批西人的到来使晚清社会西学东渐之风盛行,英语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因此,晚清时期可以被看做英语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起始阶段。目前学界对晚清时期的英语传播研究往往聚焦于教育教学和西学东渐,偶有涉及中英语言接触,但信息比较零散,未有针对此阶段的英语传播进行的系统分析与归纳。本研究基于对“史料”与“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借助语言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晚清社会为时代背景,以路径、动因、影响及规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这一阶段英语传播的状况和效果,力图建构语言传播的研究模式。具体研究问题如下:一、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路径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语言传播机制?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传播机制是如何产生的?最终效果如何?三、英语在中国晚清社会的传播揭示了哪些语言传播规律?对当下中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有怎样的启示和借鉴?语言传播具有社会性,对某一时期某种语言传播进行研究需采用跨学科视角。本研究以库柏语言传播变量、夸克语言传播模式和语言选择主义为理论框架,建构由路径、动因、影响、规律构成的语言传播研究模型,对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较全面的探讨。笔者通过文献爬梳,整理出大量与晚清时期英语传播相关的原始资料(包括奏折、地方志等史料汇编和当时出版的中英文报纸等)、近代着作(包括晚清时期英语传播过程中亲历者的着作及其它相关着作)以及当代论着(包括期刊论文、专着等)。以质性研究为方法,同时利用史料进行相互佐证,从中提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受晚清时期历史背景影响,英语在当时中国社会的传播主要由来华西人群体及晚清政府洋务派群体主导。其中,来华西人主要指“英美传教士群体”和“英美商人群体”。“英美传教士群体”主导的英语传播活动集中在教会教育与翻译出版上,体现了传播的文化路径;而“英美商人群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引导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主的民间教育机构的创办,促使中西交往中产生了“皮钦英语”这种语言变体,显露出经济对语言传播的影响。晚清政府洋务派则通过政府支持,从政治层面推动了英语在中国社会的传播。由不同群体主导的文化、经济、政治传播路径共同构成了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机制。其次,语言传播的主体是人,人们基于生活环境刺激产生不同的动机与目的,做出语言传播行为。晚清时期英语传播的主导群体与被主导群体在当时环境影响下,或主动或被动地传播英语,导致以文化、经济、政治为路径的传播机制的产生。最终促使中文吸收了大量英语外来词,在促进汉语语法研究完善的同时,为民国时期外语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给后世带来了语言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最后,晚清时期文化、经济、政治路径下的英语传播揭示了语言传播的一般规律。(一)英语在晚清外语传播中一家独大的局面体现了语言传播中的竞争规律;(二)晚清来华西人群体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不断进行传播路径的调整,这体现了语言传播中同样存在着“路径依赖”规律;(三)当时的英语传播对后世的影响说明了语言传播由下及上,再到由上及下的受众规律;(四)晚清时期的英语传播揭示了语言在文化、经济、政治层面既平行又交互的传播规律。综上所述,晚清时期不同群体受客观环境与自身目的驱使,通过文化、经济、政治路径主导了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对后世中国的语言和社会产生了影响,并揭示了一定的语言传播规律。这就提醒我们,我国在制定汉语推广政策时应注意外语竞争和受众规律的影响,利用“路径依赖”规律,制定适用于目的国的汉语传播政策。期望该研究能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张娜[4](2020)在《斯洛文尼亚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以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经贸联系不断加深,斯洛文尼亚人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院成立后极大地促进了该国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目前,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在中小学广泛采用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汉语教学。本文以合作教学理论为指导,调查了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合作教学实施情况,以及中斯教师采用的合作教学模式,结合调查结果和合作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影响中斯教师合作的因素、合作教学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论文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明确了合作教学概念,梳理了各国合作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斯洛文尼亚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通过调查展示了卢大孔院中小学汉语课堂的基本情况,对中斯教师的课堂合作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第三章借助案例展示并分析了中斯教师的汉语课堂合作情况,具体分析了各种合作模式出现的原因、以及各种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综合调查、访谈和教学案例,分析了影响卢大孔院中小学合作教学的因素,合作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中斯教师和孔子学院两方面提出了完善合作教学的建议:对中斯教师来说,要树立平等互信合作意识,学习合作教学理论,提高合作教学能力;还要提高各自语言水平,加强沟通,细致备课,而且要灵活选择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孔子学院方面来说,要尽可能地保证师资稳定,也要综合考虑、科学安排合作对象,还应该定期举办中斯教师合作教学交流活动,建立合作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吴小平[6](2020)在《歌谣教学法在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行动研究 ——以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少儿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毛里求斯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在小学就开设了汉语课程。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已开办三年多,汉语学习成员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本文以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少儿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歌谣教学法为主导,以行动研究法为支点,探讨歌谣教学法如何有效地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两轮教学行动研究,发现运用歌谣法教学能有效改善少儿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问题,能使学生朗读课文更加流利,同时歌谣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歌谣法教学解决了目前毛里求斯少儿班汉语教学的难题,提高了少儿班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行动研究和歌谣教学法的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实施歌谣法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毛里求斯孔子学院少儿班汉语教学的情况,通过对学生及家长的访谈和对少儿班学生的口语测试,发现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歌谣教学法的行动研究打下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少儿班汉语学习情况进行第一轮教学行动研究,针对初级汉语综合课中少儿汉语拼音问题、课堂学习氛围等设计教学方案,充分运用歌谣教学法的优势改善语音教学问题,通过课堂问答次数以及课堂测试评估歌谣教学法对少儿汉语发音问题是否有所改善。第四部分是以第一轮教学行动研究的效果为基础,针对少儿班学生能否流利地朗读课文的问题,以及歌谣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的情况进行第二轮教学行动研究。分析学生口语测试情况,调查学生对歌谣教学法的看法。第五部分对两轮行动研究的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歌谣法在每一轮行动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阐述歌谣法在两轮教学行动研究中的联系。同时,针对初级汉语综合课如何实施歌谣法教学提出建议。

吴凯[7](2020)在《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工智能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不断衍生出来的人工智能产物也是层出不穷,大量的智能系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信息时代下的新的学习模式。智能学习系统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中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中解脱出来随时随地的获取学习资源。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是针对中小学学生培养英语听说能力新型学习工具,作为一款英语听说类学习工具,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庞大的语音语料资源库吸引了很多学习者。听力与口语教学一直是初中年级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何让学生们培养英语听说能力、获得丰富的语音语料资源、营造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等都是广大英语教师较为困扰的问题。“口语易”智能语音系统作为国家第一批已备案的教育应用之一,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音语料库,提供科学系统的及时评价与反馈,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关于智能语音系统在大学英语听说学习中应用较多,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最为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应用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通过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听说培养现状,分析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便利为英语听说教学提出新的策略。借助智能语音系统的优势,提出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和准实验研究法,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访谈、测试卷、智能语音系统,所得部分数据利用SPSS 2.0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多个方面证明本研究的实验假设基本正确,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即基于智能语音系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是有效的。

吴宝玲[8](2020)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汉教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在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学习是提高学习者对汉语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且在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中国现代散文是中国现代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的大量的优秀语言表达方式及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材料。虽然散文在中高级阶段文学作品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得到了教材编写者和学习者的普遍喜爱,但是散文教学的效果却不理想,学者们也就散文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李双双(2017)曾指出,由于散文本身词汇量较大,如成语、歇后语、俚语的大量使用,在缺乏标注和英文译文情况下,汉语学习者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理解其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各种修辞手法的频繁使用在增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储备的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相应的学习困难。基于学者们研究提出的对外汉语散文教学中的问题,本人认为将我国着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译注的精选中国现代散文名篇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着较为权威的中英双文的散文译文教材,在学生自主预习、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减少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翻译障碍和教学障碍。且因张培基先生在翻译时主张“忠实通顺”翻译观,力求保持原文风格的翻译原则,也可以让学习者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中国现代散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道的社会风情。本篇论文主要围绕《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作为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展开,全文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其次从三个方面对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别是英语母语的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特点与需求、对外汉语散文教学现状及《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相关研究这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在第一章中,本文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所选作品的选文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所选作品的作者群体进行研究,二是对所选作品的文体特点的代表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译者所选的作者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且所选作者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不断觉醒、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散文选中的三种各具特点的散文文体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不同的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途径。在第二章中,主要从词汇、语法、修辞三个方面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所选作品的语言特点及其教学价值进行研究,并且基于每个方面的特点探讨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在第三章中,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所选作品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及其教学价值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散文所中体现的各地故乡风情及社交生活、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世界及价值观念、体现的对于现代社会文化的评说及思考三个方面。并且基于研究成果,对所选散文在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部分进行教学设计。

李淑仪[9](2020)在《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L村L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教学中,小学英语处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小学英语学习阶段是学生了解英语和掌握英语的起步阶段,该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英语听说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听说教学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亦是如此。但笔者研究发现,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将教学重点倾向词汇、阅读和语法上,忽视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出现学习兴趣度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以及听说学习主动性低等现象,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学生听说练习内容单调、听说练习方法单一等问题,最终致使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融合是每位教师都避不开的问题,其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也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受制于农村信息化水平相对偏低,学校配备的电子设备有限等客观因素,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农村小学英语听说信息化教学的突破口。相对而言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门槛低,而且已经有海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供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在此前提下,本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L村L小学为研究环境,就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开展研究。本研究结合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和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为理论依据,紧扣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学生听说练习内容单调,听说练习方法单一等实际教学问题,就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行动研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试题测试和教师日志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丰富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听说练习内容,解决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听说练习方式单一问题。其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听说学习主动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最后,统计分析发现,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研究证明,合理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达到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的目的。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首先,证明了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价值体现在提供丰富的听说练习内容和多样的练习方法,增加学生听说练习机会。启发受制于有限设备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尝试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的其他层面。最后,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尝试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有取舍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芦亚楠[10](2020)在《初中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比研究 ——以上海S中学和河南W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以下简称PCK)展开研究,认为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上海S中学和河南W中学的教育实习,笔者发现这两所学校的英语教师在PCK方面存在差异。鉴于这两所学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上海市和河南省初中教师,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此对比研究找到上海市和河南省初中英语教师PCK的具体差异及其产生原因,以便了解新课改后这两个地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这两个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本文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上海和河南两校初中英语教师PCK有什么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导致上海和河南两校初中英语教师PCK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实现上海和河南初中英语教师PCK发展的有效途径分别是什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半结构化访谈,笔者发现以S中学为代表的上海市初中和以W中学为代表的河南省初中英语教师PCK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英语学科知识方面,W中学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整体较低,S中学和W中学英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角度不同。2、英语教学知识方面,W中学的成长型教师在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和运用教学策略方面存在困难。3、在学生知识方面,相比S中学,W中学的英语教师对学习策略理论知识掌握较薄弱。4、在教学情景知识方面,W中学的成长型教师尚需要学习如何维持课堂秩序和调动学生积极性。5、教育发展知识方面,S中学的英语教师总体表现更好。总体而言,S中学和W中学经验型英语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差距较小;而W中学成长型教师英语学科教学知识较薄弱,需要加强学习。针对这些差异,笔者从国家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分析这两所初中英语教师PCK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分别提出改进建议。

二、如何用英语准确读数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用英语准确读数字(论文提纲范文)

(1)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学生其自身发展需要掌握英语
        1.1.2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凉山彝族当地教学环境加以衡量
        1.1.3 个人参与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项目实验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浸入式教学法
        1.4.2 语法翻译法方法
        1.4.3 教学方法选择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英语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1.5.2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创新
2 理论上教学方法的对比选择研究
    2.1 浸入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1.2 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
    2.2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2.2.1 语言的机械原子观
    2.3 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3.1 浸入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3.2 语法翻译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4 教学方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4.1 浸入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4.2 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5 理论层面的教学方法课堂选择比较分析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所用教材
    3.3 实验过程
        3.3.1 实验时间
        3.3.2 实验分步过程
        3.3.3 变量控制
    3.4 评价手段与研究统计
        3.4.1 测试数据的分析手段
        3.4.2 课堂观察的分析手段
    3.5 课堂实例
        3.5.1 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实例
        3.5.2 浸入式教学法的课堂实例
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课堂观察结果统计分析
        4.1.1 语法翻译法下的学生学习态度较浸入式教学法下的更为积极
        4.1.2 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技术情况均呈较好发展
        4.1.3 语法翻译法下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4.1.4 课堂观察总结
    4.2 试卷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4.2.1 试卷检测具体结果
        4.2.2 试卷检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4.3 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统计分析
        4.3.1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4.3.2 访谈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的结论
        5.1.1 理论上的对比选择结论
        5.1.2 实证研究中的对比选择结论
    5.2 凉山英语教学现状相关启示
    5.3 本研究的局限及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移动学习工具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云南省中考英语口语考试改革的政策驱动
        1.1.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1.1.3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4 移动学习工具的大力发展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验证基于移动学习工具英语口语课后作业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
        1.4.2 移动学习工具支持下的英语口语教学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移动学习
        2.1.2 移动学习工具
        2.1.3 初中英语口语能力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移动学习工具研究现状
        2.2.2 国内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2.2.3 国内移动学习工具与英语口语结合的研究现状
    2.3 国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移动学习工具研究现状
        2.3.2 国外移动学习工具与英语口语结合的研究现状
    2.4 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二语习得理论
        2.4.3 非正式学习理论
第三章 移动学习工具辅助英语口语学习概述
    3.1 初中英语口语课后练习应用智能人机口语App的功能分析
        3.1.1 智能人机口语学习软件功能介绍
        3.1.2 智能人机口语学习软件应用在初中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功能分析
    3.2 智能人机口语学习软件在初中英语口语学习中应用的优势
第四章 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初中英语口语作业设计
    4.1 学习环境分析
    4.2 学习者特征分析
        4.2.1 学习者已达到的英语口语水平
        4.2.2 学习者心理特征分析
    4.3 教学内容分析
        4.3.1 英语课程标准分析
        4.3.2 教材分析
    4.4 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课外英语口语作业设计原则
        4.4.1 多样性原则
        4.4.2 目标导向原则
        4.4.3 实践性原则
        4.4.4 趣味性原则
    4.5 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课外英语口语作业设计
    4.6 评价设计
第五章 移动学习工具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课后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
    5.1 行动研究概述
    5.2 前期准备-实验班初中英语口语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5.2.1 学生问卷设计与调查
        5.2.2 问卷调查与分析
        5.2.3 家长访谈
    5.3 第一轮行动研究
        5.3.1 计划阶段
        5.3.2 实施阶段
        5.3.3 考察阶段
        5.3.4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与小结
    5.4 第二轮行动研究
        5.4.1 计划阶段
        5.4.2 实施阶段
        5.4.3 考察阶段
        5.4.4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与小结
    5.5 第三轮行动研究
        5.5.1 计划阶段
        5.5.2 实施阶段
        5.5.3 考察阶段
        5.5.4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与小结
第六章 移动学习工具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效果分析
    6.1 学生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分析
    6.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6.3 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6.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课后英语口语作业设计方案具有可实施性
        7.1.2 分层口语作业设计解决了学生个性化的英语口语学习需求
        7.1.3 线上英语口语作业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练习的积极性
        7.1.4 基于移动学习工具的课后英语口语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7.2 研究建议
        7.2.1 学生课外英语口语作业的每次完成时间建议控制在15-20 分钟内
        7.2.2 针对不同英语口语学习水平的学生,建议布置分层口语作业
        7.2.3 在英语口语作业评价方面,建议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
        7.2.4 移动学习工具的硬件搭载设备选择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英语口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束学生对智能人机口语的使用情况调查
附录 C 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束学生对智能人机口语的使用情况调查
附录 D 第三轮行动研究结束学生对智能人机口语的使用情况调查
附录 E 分层课后口语作业内容(部分)
附录 F 英语口语测试试题(部分)
附录 G 移动学习工具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家长问卷调查
附录 H 移动学习工具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I 行动研究实验过程图片
致谢

(3)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论文结构
        1.研究问题
        2.论文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与认识依据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回顾
    第一节 相关概念
        1.英语传播
        2.晚清时期
        3.晚清时期传教士
    第二节 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1.国外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2.国内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晚清以前英语传播回顾
    第四节 晚清社会英语传播研究
        1.晚清社会传教士的相关研究
        2.晚清社会翻译情况的相关研究
        3.晚清社会近代化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来华传教士
    第三节 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1.前期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2.后期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第四节 翻译出版与英语传播
        1.翻译机构与英语传播
        2.报刊出版与英语传播
    第五节 传教士主导的英语传播的文化特征
        1.双向语言文化传播
        2.群体性书面语传播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经济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经济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来华英美商人
    第三节 民间英语培训机构与英语人才培养
    第四节 “皮钦”英语与英语传播
    第五节 英美商人主导的英语传播的经济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政治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政治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晚清政府洋务派
    第三节 近代化教育与英语传播
        1.三类新式学校与英语传播
        2.官派留美与英语传播
    第四节 翻译活动与英语传播
        1.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西学传播
        2.京师同文馆翻译活动与译员培养
    第五节 洋务派主导的英语传播的政治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晚清社会英语传播规律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外来语言传播竞争激烈
        1.其他外语的传播情况
        2.影响外语竞争的因素
    第二节 路径依赖及其体现
        1.路径依赖及其内涵
        2.英语传播路径依赖
    第三节 英语传播中人的因素
        1.晚清来华西方人
        2.晚清政府洋务派
        3.个体被动传播者
    第四节 传播受众:底层-精英-群众的传播模式
    第五节 文化、经济、政治层面的平行交互传播
    第六节 英语在中国传播带来的影响
        1.对汉语的影响
        2.对社会的影响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局限及启示
    第一节 主导性局限及表现
        1.来华西人主导的传播的局限性
        2.洋务派们主导的传播的局限性
    第二节 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1.应对传播中的竞争现象
        2.注重主导者的路径依赖
        3.尊重受众传播相关规律
        4.结合“场论”防范预警
    第三节 对外语政策与规划的启示
        1.应对英语的语言霸权
        2.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第一节 结论与贡献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4)斯洛文尼亚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以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汉语合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1.3.3 斯洛文尼亚汉语教学研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斯洛文尼亚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概况
    2.1 斯洛文尼亚汉语教学背景
        2.1.1 斯洛文尼亚教育体系及语言教育
        2.1.2 汉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2.1.3 汉语教学培训
    2.2 中斯方教师情况
        2.2.1 中方教师情况
        2.2.2 斯方教师情况
    2.3 学校课程安排情况
        2.3.1 学校数量及课程类型
        2.3.2 教师课程情况
        2.3.3 汉语教学目标
    2.4 合作教学情况分析
        2.4.1 对合作教学的认识
        2.4.2 合作教学备课情况统计
        2.4.3 合作课堂实施情况统计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3.1 合作教学模式运用情况统计与分析
    3.2 “一人主导,一人辅助”模式案例分析
        3.2.1 “中方主导,斯方辅助”案例分析
        3.2.2 “斯方主导,中方辅助”案例分析
    3.3 “一人主导,一人观察”模式案例分析
        3.3.1 “中方主导,斯方观察”案例分析
        3.3.2 “斯方主导,中方观察”案例分析
    3.4 “互补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3.5 “协同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3.6 “平行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第4章 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分析
    4.1 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效果分析
        4.1.1 学生基本情况
        4.1.2 学生对合作教学的反馈
    4.2 影响合作教学效果因素分析
        4.2.1 合作教学态度
        4.2.2 中斯教师性格
        4.2.3 教师的合作教学经验与能力
        4.2.4 合作备课程度
        4.2.5 中方教师的斯洛文尼亚语水平
        4.2.6 斯方教师的行政事务
    4.3 中斯教师合作教学优势
        4.3.1 丰富汉语课堂活动
        4.3.2 减轻教师教学压力
        4.3.3 拓宽文化教学内容
        4.3.4 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4.4 中斯教师合作教学不足
        4.4.1 教师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4.4.2 课堂教学分工不均
        4.4.3 合作备课力度不足
        4.4.4 中方教师在部分合作课堂中作用有限
        4.4.5 合作教学模式运用较为集中
第5章 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建议
    5.1 对中斯教师的建议
        5.1.1 树立平等互信合作意识
        5.1.2 学习合作教学理论
        5.1.3 中斯教师提高各自语言水平
        5.1.4 课堂内外积极沟通
        5.1.5 合作备课精细化
        5.1.6 合理进行教学分工
        5.1.7 灵活选择合作教学模式
    5.2 对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议
        5.2.1 保持师资稳定
        5.2.2 科学安排合作对象
        5.2.3 定期举办中斯教师合作教学交流活动
        5.2.4 建立合作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方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斯洛文尼亚语版)
    附录4 斯方教师的访谈提纲

(6)歌谣教学法在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行动研究 ——以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少儿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行动研究的成果
        1.2.2 关于歌谣教学法研究的成果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实施歌谣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2.1 毛里求斯汉语教学情况的调查
        2.1.1 毛里求斯小学汉语教学情况
        2.1.2 孔子学院办学情况
    2.2 少儿班学习汉语的情况调查
        2.2.1 对学生及家长的访谈
        2.2.2 对学生口语的测试
    2.3 对少儿班学生实施歌谣法教学具有可行性
        2.3.1 符合二语习得和多元智能理论
        2.3.2 适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
3 第一轮行动研究
    3.1 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
        3.1.1 发现问题
        3.1.2 分析问题
    3.2 第一轮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3.2.1 行动研究的目标
        3.2.2 行动研究的设计过程
    3.3 实施方案
        3.3.1 第一轮行动研究中第一次教学行动方案
        3.3.2 第一轮行动研究中第二次教学行动方案
    3.4 实施结果及评价
        3.4.1 对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调查
        3.4.2 对学生语音的检测
4 第二轮行动研究
    4.1 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
        4.1.1 发现问题
        4.1.2 分析问题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设计
        4.2.1 行动研究的目的
        4.2.2 行动研究的设计过程
    4.3 实施方案
        4.3.1 第二轮行动研究中第一次教学行动方案
        4.3.2 第二轮行动研究中第二次教学行动方案
    4.4 实施结果及评价
        4.4.1 对学生口语测试调查情况
        4.4.2 对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5 对歌谣教学法行动研究的反思及教学建议
    5.1 对歌谣教学法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中行动研究的反思
    5.2 对歌谣法教学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7)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缘起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变革
        1.1.2 国家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1.1.3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4 人工智能技术对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
        1.1.5 我国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亟待突破
        1.1.6 项目启示
        1.1.7 问题陈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工智能技术
        2.1.2 智能语音学习系统
        2.1.3 初中英语听说能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理论
        2.2.2 语言输出理论
        2.2.3 混合式学习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研究现状述评
第3章 研究内容
    3.1 影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质量的原因及分析
    3.2 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支持下的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教学实证
    3.3 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的听说能力教学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研究法
        4.2.2 调查研究法
        4.2.3 准实验研究法
    4.3 研究环境
    4.4 数据来源的收集与处理
        4.4.1 “口语易”英语智能学习系统中的伴随性数据
        4.4.2 课堂教学数据
        4.4.3 教师访谈数据
        4.4.4 学生问卷数据
        4.4.5 口语测评数据
第5章 吴忠四中初中生七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研究
    5.1 实验工具的设计
        5.1.1 初中七年级听说能力测评量表设计
        5.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1.3 访谈提纲的设计
        5.1.4 初中七年级英语测试卷设计
    5.2 调查设计思路
    5.3 调查结果分析
        5.3.1 学生听说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5.3.3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第6章 基于智能语音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应用策略
    6.1 明确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6.2 提供丰富的语料语境
    6.3 培养学生的自主听说能力
    6.4 重视学生听说感受和听说兴趣
    6.5 开展多元化的评价
第7章 基于智能语音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验研究
    7.1 “口语易”在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7.1.1 英语智能语音系统的功能分析
        7.1.2 “口语易”系统功能分析
        7.1.3 “口语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7.1.4 “口语易”应用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可信性分析
    7.2 实验方案设计
        7.2.1 实验假设
        7.2.2 实验变量
        7.2.3 实验模式
        7.2.4 实验对象
        7.2.5 实验工具
    7.3 实验实施
        7.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同质性分析
        7.3.2 实验实施过程
    7.4 实验结果分析
        7.4.1 学生听说能力对比分析
        7.4.2 学生英语听说兴趣对比分析
        7.4.3 学生听说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7.4.4 学生英语口语测试分析
        7.4.5 相关性分析
        7.4.6 家长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7.4.7 实验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7.5 实验结论
    7.6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思考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1.1 主要工作
        8.1.2 研究结论
    8.2 研究反思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1:学生调查问卷
    附件2:家长调查问卷
    附件3: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5 :英语口语测试题
    附录6 :英语测试卷
    附录7 :“口语易”智能语音系统简介
个人简历

(8)《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汉教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起和意义
    2.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章 选本研究及其教学价值
    1.1 作者群体的代表性
    1.2 文体特点的代表性
第二章 语言特点及其教学价值
    2.1 词汇方面的特点及教学价值
        2.1.1 词汇方面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2 语法方面的特点及教学价值
        2.2.1 语法方面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3 修辞方面的特点及教学价值
        2.3.1 修辞方面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第三章 文化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3.1 散文中所体现的各地故乡风情及社交生活
    3.2 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世界及价值观念
    3.3 散文中体现的对于现代社会文化的评说及思考
    3.4 文化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L村L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面临挑战
        1.1.2 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未能达到课标要求
        1.1.3 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突破口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
        1.5.2 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
        1.5.3 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研究现状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字化教学资源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学最优化理论
        2.2.2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
        2.2.3 Swain语言输出理论
3 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1.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3.1.2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3.1.3 课堂观察记录表设计
        3.1.4 调查实施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2.3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3.2.4 问题归因
        3.2.5 确定研究问题
4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分析
        4.1.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分析
        4.1.2 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分析
    4.2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结合的优势
        4.2.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符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4.2.2 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问题
5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与阶段性效果分析
    5.1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5.1.1 研究环境与研究对象
        5.1.2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5.1.3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教学流程框架构建
        5.1.4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方案
        5.1.5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举例
        5.1.6 数据收集工具设计
    5.2 第一轮教学实践
        5.2.1 计划
        5.2.2 行动
        5.2.3 观察
        5.2.4 反思
    5.3 第二轮教学实践
        5.3.1 计划
        5.3.2 行动
        5.3.3 观察
        5.3.4 反思
    5.4 第三轮教学实践
        5.4.1 计划
        5.4.2 行动
        5.4.3 观察
        5.4.4 反思
6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分析
    6.1 实验效果分析
    6.2 三轮行动研究中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方法总结
    6.3 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反思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 三轮听力测试题
    附录六 三轮口语测试题
    附录七 《课标》一至二级口语活动表现性评价参考标准(部分)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初中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比研究 ——以上海S中学和河南W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一)PCK由“缺失”到“显学”
        (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现实需要
        (三)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四)上海市和河南省初中教育资源现状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问题
    五、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一)教师知识
        (二)教师专业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
        (三)总结
    三、国内关于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
        (一)EPCK的内涵界定
        (二)EPCK的现状研究
        (三)总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课堂观察法
        (四)访谈法
第四章 问卷调查表编制和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表的编写
    二、问卷调查表的评价
        (一)项目分析
        (二)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三)问卷量表的效度分析
    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讨论
        (一)S中学和W中学英语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呈现
        (二)S中学和W中学英语教师英语学科知识差异分析
        (三)S中学和W中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知识差异分析
        (四)S中学和W中学英语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差异分析
        (五)S中学和W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情景知识差异分析
        (六)S中学和W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发展知识差异分析
    五、问卷调查结果总结讨论
第五章 课堂观察和访谈内容呈现和分析
    一、S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呈现和分析
        (一)S中学教师背景
        (二)Q教师教学剖析
        (三)J教师教学剖析
    二、W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呈现和分析
        (一)W中学教师背景
        (二)Z老师教学剖析
        (三)S老师教学剖析
    三、课堂观察结果对比分析
    四、访谈内容呈现和分析
        (一)英语教师的角色和基本素质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获得途径及遇到的困难
        (三)英语学科知识
        (四)英语教学知识
        (五)关于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情景知识
        (七)教学发展知识
    五、访谈结果总结讨论
第六章 结论
    一、上海和河南初中英语教师PCK之间的差异
        (一)英语学科知识方面的差异
        (二)英语教学知识方面的差异
        (三)关于学生知识方面的差异
        (四)教育情景知识方面的差异
        (五)教育发展知识方面的差异
    二、上海和河南初中英语教师PCK差异的原因
        (一)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二)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不够重视
        (三)英语教师自身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学习和重视程度不够
    三、关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师PCK的建议
        (一)对促进上海S中学英语教师PCK发展的建议
        (二)促进河南初中英语教师PCK发展建议
    四、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五、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问卷调查表》
    附录2 :S中学和W中学教师访谈转写

四、如何用英语准确读数字(论文参考文献)

  • [1]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D]. 唐路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移动学习工具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应用研究[D]. 胡小茜.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 周小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斯洛文尼亚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以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张娜.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3)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歌谣教学法在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行动研究 ——以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少儿班为例[D]. 吴小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D]. 吴凯.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汉教价值研究[D]. 吴宝玲. 山西大学, 2020(12)
  • [9]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L村L小学为例[D]. 李淑仪.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初中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比研究 ——以上海S中学和河南W中学为例[D]. 芦亚楠.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如何用英语准确阅读数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