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修订版已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修订版已发布实施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修订本已发布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聪聪[1](2021)在《隧道施工对近接精密实验室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国家精密重力测量项目某重点大学山洞实验室隧道工程建设为背景,针对大学校园内新山洞实验室隧道在破碎围岩地质条件、周边复杂建筑结构环境下的施工技术难题,对控制邻近隧道分别在机械施工和钻爆法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指导隧道安全快速完成施工,并将对精密实验室的影响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国内外邻近精密实验室隧道钻爆法施工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深入论证洞口段和地下连接段隧道分别邻近地面建筑和精密实验室隧道时爆破施工的可行性,并明确了本项目中邻近既有实验室隧道安全稳定性控制限值、振动控制限值和噪声控制限值。(2)通过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对洞口段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进行优化。Ⅴ级围岩浅埋段施工方法由三台阶七步法优化为台阶法;Ⅳ级围岩一般段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优化为2m进尺无核心土台阶法开挖和仰拱取消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的支护型式。(3)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得到了洞口段上台阶爆破开挖的振速纵向传播规律,即距已开挖区的距离越大其放大作用越明显;然后对将K+070作为洞口段爆破起始点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K+070处开始爆破开挖时地表各建筑物监测点振速均在安全标准范围内。(4)对新老隧道连接段爆破终点位置和爆破区间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原方案1.2m爆破进尺时,必须在K+493前停止爆破开挖改用机械开挖;将爆破循环进尺优化为0.6m后,爆破终点延长至K+516处,增加了23m长可采用爆破开挖的区间。

王星[2](2019)在《隧道洞口落石冲击风险评价及耗能减震棚洞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落石灾害是我国三大地质灾害之一,而隧道洞口段属于落石灾害的频发区,一旦发生后果将更为严重。本文采用理论推导、概率分析、数值模拟、软件编程、实例验算等方法,对隧道洞口段落石崩塌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落石冲击运动轨迹的预测、冲击力及侵彻深度的准确计算以及耗能减震棚洞结构的设计和优化等开展研究。(1)首先结合“落石潜能”、“落石历史事件”两方面构建出落石风险初步评判卡。其次考虑结合“地形因子”、“地质因子”、“气象水文因子”、“危石因子”、“公路因子”5个方面建立了落石崩塌风险评价的RRES评价系统。采用AHP-FUZZY模糊评判法建立了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的“崩塌-冲击”风险评价体系,其中包含“坡体危岩崩塌的评价体系”及“已崩塌的落石冲击至隧道洞口段的评价体系”。给出了落石击中隧道洞口段7种承灾体的概率及损失计算方法。考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建立了隧道洞口段落石冲击灾害导致生命损失的“S-N判断法”及导致经济损失的“J-M判断法”。编制了《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预测-风险评价-损失评估系统》(DRLSRTES V1.0软件系统)。(2)以关宝树算法为基础,采用正弦积分算法得出了隧道洞口段落石冲击力及侵彻深度的正弦积分算法解。给出了落石冲击棚洞垫层土体的冲击力及侵彻深度的空腔膨胀算法解和能量守恒算法解。考虑垫层材料、垫层厚度、落石质量、落石下落速度因素的影响,共进行了120组落石冲击模拟实验,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关宝树算法结果进行比较获得冲击力放大系数,给出了冲击力的LS-DYNA算法表达式。(3)提出了落石对棚洞顶板冲切破坏的四个阶段。采用理论算法推导了棚洞顶板最大应力算式。在顶板形成贯穿块的基础上,推导了棚洞顶板最大冲板内配筋阻滞作用的表达式。采用LS-DYNA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棚洞主体结构(包括顶板结构+立柱结构+立柱结构基础+侧墙基础+横向系梁)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了不同的落石冲击速度、冲击时间、冲击位置、入射角度情况下,棚洞顶板与立柱结构的力学响应情况。(4)采用LS-DYNA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砂土+EPE+顶板”、“砂土+EPE+顶板+橡胶支座”复合型棚洞结构,在不同落石冲击工况和不同结构组成下的力学特性。(5)给出了隧道洞口耗能减震棚洞结构的设计流程、设计工况划分及建议参数,并将其应用于依托工程中。

梁玉柱[3](2019)在《弹性责任与国家转型 ——中国安全生产责任模式变迁研究(1949-2018)》文中研究指明安全生产是国家为维护生产秩序和社会权利所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含领导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责任、执法人员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劳动者自身责任、中介组织服务责任等,这些责任在不同时期形成差异化的责任网络。安全生产责任模式是对某一时期责任网络特点的高度提炼。对中国安全生产责任网络70年的历史分析发现,责任模式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显示出权力与权利关系一直在调整,也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缩影。本文的问题在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全生产责任模式演变的路径是什么?背后有何逻辑?对研究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有何意义?学术界对上述问题从国家体制、运行机制、监管能力、政策过程、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展开,对本文研究富有启发。然而,从内容上看,已有研究忽视了国家治理结构中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关系演变,也没能从中国政党—国家结构的角度反思安全生产责任模式的演变原因。从方法论上看,以往大多研究属于对某一截面的静态分析,缺少在历史变迁中的动态分析,这样难以发现政府运作机制的“变”与“常”。同时,以往研究更多从宏观上,如国家体制分析,而缺少对中观机制的分析。本研究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全生产管理历史为主线,建立起以履责组织、履责方式、责任追究为核心的责任模式三元分析框架,试图以此分析中国安全生产责任模式的历史变迁及其所展现的中国现代国家转型历程。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安全生产责任模式经历了单位化、行政化和公共化三个阶段。在1949-1977年之间,尤其是1956年之后,新中国建立起党、政、企、社高度重叠的国家治理结构。不仅“双轨制”的行政监管机构建立滞后,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履责方式单一且依赖于单位自身资源,行政权虚弱。同时,责任追究缺少程序化、法治化规定,司法权尚未制度化的介入到监管之中。这套安全生产责任模式导致监管中有力且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难以彰显,国家治理结构不清晰不完善,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安全生产责任模式呈现出单位化的特点。这套责任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以革命形式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尝试。由于国家治理过程缺少程序化、制度化的规范,法治落后,国家能力建设不足,导致生产事故高发,并随着政治形势波动。1978年之后开始的安全生产责任模式改革,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背景下,推动的国家治理结构调整的过程。在党和国家快速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下,行政权快速扩张,深度介入经济发展之中。然而,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行政组织建设滞后,人员配置、权力位阶等难以满足工业化进程中的监管需求。政府监管的履责方式虚弱,行政、经济、社会等手段发挥有限。监管立法有一定进步,司法权力也开始介入生产责任事故的查处,为规范行政权力、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利益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两者介入有限,尤其是与行政权的扩张相比。这一时期形成了以行政权为中心的责任网络,安全生产责任模式显现出行政化的特点。这种治理结构使得经济增长高歌猛进的过程中,生产事故高发。2003年之后,面对高昂的经济发展成本,以及监管失效对政权合法性的侵蚀,执政党改革发展理念,日益强调安全发展,推动监管能力的提升。一是自上而下建立起五级监管组织网络和专职的监管队伍,监管能力显着提升。二是行政、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手段多举并用,发挥多主体的优势,形成新的责任网络。三是责任追究的力度增强,范围扩大,部门协同提升,为新的责任网络的运行提供保障。从国家治理结构看,转型机制在于对行政权的扩张、规范、改革和重塑,对司法权介入责任事故的重视、提升和制度化,以及在立法上的改革和推进。多类型履责方式的调动与介入使安全生产责任网络走向多中心,责任模式呈现公共化的特点。从2003年起,安全生产实现了连续16年的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显着。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公共事务,责任模式的变迁是责任网络的调整,也即不同责任主体权力/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本文将其概括为弹性责任。弹性责任是指在不同的责任模式下,责任主体所负有的制度规定的责任存在差异的现象。弹性责任的历史演变是国家核心决策者针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性选择。不同阶段的责任模式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家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诉求。从70年安全生产治理结构的变迁看,中国监管结构中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呈现出不均衡的权力生长特点。改革开放之后,在发展主义战略下,政权建设侧重于以行政权深度介入经济发展过程,尤其是通过地方分权下的政治锦标赛机制,使地方政府为经济发展“搭台”,而对安全监管重视不足。司法权和立法权的不充分发育,导致行政权与市场力量密切配合,在演绎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生产事故高发,社会利益受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使命和超高的政党自主性,使其有意愿并且有能力,转变发展模式,调整国家治理结构,而转变的机制在于提高立法和司法权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以及相对于行政权的独立性,改革行政权以提升政府能力,构建新型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从安全生产责任模式的转型来看,中国国家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不均衡的国家治理结构走向均衡的国家治理结构。弹性责任是党和国家核心决策者针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成绩与问题的调节器,也是中央政府回应社会及市场安全生产要求的方式。同时,弹性责任使中央能以责任为抓手,集中、快速地推动国家能力建设。中国独特的政党—国家结构是安全生产责任模式从单位化到行政化,再到公共化转型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监管政治与西方监管政治重要差异所在。这一点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现代国家建设的发展历程,使中国国家治理呈现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龚逞华[4](2019)在《公安机关对爆破作业单位与项目实施安全监管的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多年从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探索了公安机关对爆破作业单位和爆破作业项目进行安全监管的内容与方法,目的是能有效促进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促使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的进步。

褚平进,郭春生,王如路,李家平,程胜一[5](2018)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技术规范》编制介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勘院、申通集团联合国内多家地铁公司及监护监测行业单位,编制完成运营期轨道交通结构监护监测行业标准,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颁布,并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本文系统介绍了规范的编制背景、基本原则、编制过程以及开展的相关专题研究,并对规范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解读、分析与讨论。

贾双明[6](2014)在《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石油与天然气仍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材料和战略物资,是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油气开采是获取石油、天然气的关键,主要涉及勘探、钻井、采油、集输等上游领域。整个开采流程存在大量的危险因素,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国内外因油气开采过程中出现事故造成油田停产的事例已有数百起。安全标准化是确保油气开采过程安全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的油气开采安全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法制不健全,部分领域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缺失等方面,导致标准化对油气开采的规范作用远未发挥出来。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是油气开采安全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对于推动油气开采安全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理论意义。本文以系统论、标准化系统工程作为理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也是一个由标准按照内在联系形成的具有标准化作用的系统,由体系框架、标准体系表组成。研究系统论、标准化系统工程的概念、特征,参照标准化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空间,确定标准体系的框架模型;(2)油气开采作业系统是标准体系的依存主体系统。油气开采作业较易发生火灾、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和中毒等事故,采用事故树、鱼刺图等方法对易发事故进行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实施的重点对象;(3)依据相关法规,以标准化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作为理论基础,借鉴其他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遵循完整性、协调性、层次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构建以级别维、对象维、专业维、状态维为轴的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四维框架;(4)编制了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表,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技术标准明细表、技术标准统计表、编制说明四部分。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表中共有275项现有标准,23项建议制定的标准。在275项现有标准中,国家强制性标准64项,国家推荐性标准27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146项,其他行业标准28项,企业标准10项。

乔璐[7](2011)在《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作业指导书编制研究》文中指出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在招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施工招标文件是进行工程招标的纲领性、实施性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是招标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的依据,也是签订合同的基础。对招标人而言,有利于招标人科学合理的选择投标人。本论文的研究在深入分析深圳高速公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通过两次赴深调研,理论研究结合实际编制作业指导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的研究过程如下所示。首先,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研究了招标文件编制的原则、要求、法律依据、工作程序及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问题,为招标文件的编制提供纲领性的依据,并对作业指导书做研究综述,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形式与内容的要求与招标文件的编制综述结合起来,形成招标文件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其次,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识别出了影响招标文件编制的关键问题,选取了三个最为重要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关键研究问题一为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制前期需求分析不足的研究。通过研究设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招标文件编制前期的需求分析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SWOT分析法、信息沟通与激励理论解决需求转化不足问题。关键研究问题二为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制中拟采用的评标方法选择的研究。通过公路工程评标方法的研究综述,提出了运用价值管理的方法改进评标方法的选择,并运用案例论证。关键研究问题三为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制中拟采用的承发包模式及合同类型的选择研究。通过分析合同类型选择的研究综述,承发包模式的选择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风险分担理论改进合同类型的选择。附件内容为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制作业指导书,以此作为本论文的成果文件。

于新宇[8](2010)在《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距离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现在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尤其是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内容中,有些安监部门以及报告评审专家都明确要求,要在报告中指出建设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发生直接将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当作安全距离标准来使用的情况,实际上两者之间区别很大。因此,笔者就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距离(间距)从定义、适用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两者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孙社文[9](2010)在《煤矿井下电力线信息传输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对电力线信道几种数学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利用Matlab仿真模拟出各种信道的发散图和眼图,直观地反映信道性能。采用了固定通信距离下的最差参数逼近方法,对实际电力线传输信道的低频特性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图论基础,建立了电网拓扑结构模型,提出了基于“小区”链式转发的访问域路由选择原理。改进了蚁群算法,并对基于“种子节点”的蚁群路由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此模型能够显着减少蚁群算法耗时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采用LonWorks技术,LonTalk控制网络通讯协议的网络—N-WSN,并对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了地面试验。针对煤矿井下配电网络及其负载特点,提出了几种电力线信息传输策略,以改善电力线信道传输的性能。

李甜[10](2009)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比较研究及管理系统方案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大提速,危险货物运输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这就需要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然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要依据大量的法规、标准,但是现有相关标准不能涵盖所有危险货物运输品类,且不同标准之间存在要求不一致等情况。如何通过比较分析现有相关行业(如建筑与石油化工行业)的标准,找出适合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标准,是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在参考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的标准体系框架图。其次,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与国外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基础标准和法规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差异,为今后制定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标准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好的与国际接轨。第三,比较分析我国危险货物相关行业的标准,并结合实例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了适合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标准,为今后制定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技术设备及设施标准提供了依据。最后,结合以上研究,进行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并在该系统中应用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该系统可以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提供技术依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修订本已发布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修订本已发布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隧道施工对近接精密实验室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2.2 邻近建筑物隧道爆破施工影响研究
        1.2.3 邻近建筑物隧道爆破振动的控制方法研究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依托项目概况及重难点
        1.3.1 依托项目建设概况
        1.3.2 工程重难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隧道施工对近接精密实验室的影响控制标准
    2.1 开挖对既有隧道结构安全稳定性影响控制标准
        2.1.1 衬砌结构应力控制标准
        2.1.2 衬砌结构变形控制标准
    2.2 爆破振动影响控制标准
        2.2.1 爆破振动破坏原理
        2.2.2 爆破振动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控制标准
        2.2.3 爆破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控制标准
        2.2.4 依托工程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爆破振动控制标准确定
    2.3 爆破噪声影响控制标准
    2.4 小结
3 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地质情况
        3.1.2 水文地质情况
        3.1.3 地震效应及结构等级
    3.2 隧道Ⅴ级围岩浅埋段开挖施工方法及支护方案分析
        3.2.1 隧道断面及支护结构
        3.2.2 隧道开挖工法比选
        3.2.3 三台阶七步法施工数值模拟
        3.2.4 台阶法(二台阶)施工数值模拟
        3.2.5 结果对比分析
    3.3 隧道Ⅴ级围岩一般段台阶法施工的开挖参数优化分析
        3.3.1 隧道断面及支护结构
        3.3.2 隧道开挖方式
        3.3.3 开挖参数模拟优化分析
    3.4 隧道Ⅳ级围岩一般段台阶法施工的开挖及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3.4.1 隧道断面及支护结构
        3.4.2 开挖支护参数模拟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隧道施工爆破参数优化及振动控制
    4.1 爆破方案设计
        4.2.1 控制爆破技术
        4.2.2 控制爆破方案设计
    4.2 隧道入口段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结构安全影响研究
        4.2.1 爆破振动荷载模拟
        4.2.2 开挖计算模型及参数
        4.2.3 隧道纵向振速分布及传播变化规律
        4.2.4 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结构安全影响分析
    4.3 新老隧道连接段爆破开挖对老山洞实验室结构安全影响研究
        4.3.1 工程概况
        4.3.2 计算模型及参数
        4.3.3 爆破开挖终点位置及爆破开挖区间段位置研究
        4.3.4 优化爆破参数后爆破开挖区间段位置研究
        4.3.5 贯通施工完成后老山洞隧道及精密实验室的结构响应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现场监测及结果分析
    5.1 隧道开挖变形监测
        5.1.1 现场监测方案
        5.1.2 监测结果分析
    5.2 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建筑物振动的监测
        5.2.1 现场监测方案
        5.2.2 监测结果分析
        5.2.3 爆破振动控制措施
    5.3 爆破施工噪声监测
        5.3.1 噪声监测方案
        5.3.2 噪声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隧道洞口落石冲击风险评价及耗能减震棚洞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洞口落石灾害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2.2 隧道洞口耗能减震棚洞结构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3.1 关于隧道洞口落石崩塌风险评价体系
        1.3.2 关于隧道洞口耗能减震棚洞结构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隧道洞口落石崩塌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1.4.2 隧道洞口段耗能减震棚洞结构研究
    1.5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隧道洞口落石灾害风险评价系统研究
    2.1 概述
    2.2 隧道洞口落石崩塌灾害风险评价
        2.2.1 建立落石崩塌风险初步评判卡
        2.2.2 基于危岩稳定性系数评价
        2.2.3 危岩落石灾害RRES评价系统(Rockfall Risk Evaluating System)
        2.2.4 隧道洞口危岩崩塌风险模糊评价
        2.2.5 崩塌危岩冲击至隧道洞口区域模糊评价
    2.3 落石击中隧道洞口段承灾体概率及损失计算
        2.3.1 静止车辆及司乘人员损伤计算
        2.3.2 运动车辆及司乘人员损伤计算
        2.3.3 运动火车及司乘人员损伤计算
        2.3.4 下部行人损伤计算
        2.3.5 交通设施损伤计算
        2.3.6 交通阻塞损失计算
        2.3.7 建筑物损伤计算
    2.4 建立(S-N)、(J-M)事故灾害等级评估体系
    2.5 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预测-风险评价-损失评估系统(DRLSRTES V1.0)开发
    2.6 RRES与“崩塌-冲击”评价系统验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隧道洞口落石冲击力及侵彻深度的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
    3.1 概述
    3.2 基于球形空腔膨胀的理论算法
        3.2.1 微元体受力分析
        3.2.2 弹性区力学分析
        3.2.3 塑性区力学分析
        3.2.4 冲击力的理论计算
        3.2.5 侵彻深度的理论计算
    3.3 基于能量守恒的理论算法
        3.3.1 柱形空腔表面应力计算
        3.3.2 落石冲击过程中能量耗散规律
        3.3.3 侵彻深度的理论计算
        3.3.4 落石冲击力的理论计算
    3.4 基于正弦积分的理论算法
        3.4.1 冲击力的理论计算
        3.4.2 侵彻深度的理论计算
    3.5 基于LS-DYNA的落石冲击力模拟研究
        3.5.1 LS-DYNA简介
        3.5.2 本构模型选取
        3.5.3 垫层土体的力学响应机理
        3.5.4 LS-DYNA模拟结果验证
        3.5.5 落石最大冲击力的数值模拟
        3.5.6 冲击力的LS-DYNA修正算法
    3.6 算例验证
        3.6.1 经典算法
        3.6.2 冲击力对比验证
        3.6.3 侵彻深度对比验证
        3.6.4 接触半径对比验证
        3.6.5 冲击力-侵彻深度对比验证
        3.6.6 能量耗散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落石冲击下棚洞防护结构力学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隧道洞口落石灾害的棚洞防护措施论证
    4.3 棚洞防护结构抗落石冲切性能理论分析
        4.3.1 顶板冲切破坏四个阶段
        4.3.2 顶板极限抗冲切承载力
        4.3.3 最大冲击应力的理论算法
        4.3.4 配筋阻滞作用的理论算法
    4.4 落石冲击棚洞结构的LS-DYNA数值模拟分析
        4.4.1 建立棚洞结构计算模型
        4.4.2 棚洞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4.5 落石冲击棚洞顶板的应力与位移特性
        4.5.1 回填土体侵彻深度
        4.5.2 落石冲击加速度
        4.5.3 顶板腹部正中单元应力
        4.5.4 顶板腹部正中单元Y向位移
        4.5.5 顶板腹部正中单元X向位移
    4.6 落石冲击棚洞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4.6.1 顶板腹部特征单元应力
        4.6.2 顶板腹部特征单元Y向位移
        4.6.3 顶板腹部特征单元X向位移
        4.6.4 立柱结构特征单元应力
        4.6.5 立柱结构特征单元Y位移
        4.6.6 立柱结构特征单元X位移
        4.6.7 控制性落石对棚洞结构安全影响探讨
    4.7 不同入射角度对棚洞结构受力特性影响
    4.8 不同冲击位置对棚洞结构受力特性影响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PE+橡胶支座复合型耗能减震棚洞结构力学特性研究
    5.1 概述
    5.2 EPE缓冲垫层特性与变形破坏特征
        5.2.1 EPE缓冲垫层特性
        5.2.2 EPE材料变形破坏特征
    5.3 EPE+砂土+顶板复合型棚洞结构特性
        5.3.1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5.3.2 EPE垫层材料厚度敏感性分析
        5.3.3 EPE垫层材料强度敏感性分析
        5.3.4 落石冲击位移及冲击加速度
        5.3.5 讨论
    5.4 EPE+橡胶支座复合型棚洞力学响应机理
        5.4.1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5.4.2 棚洞顶板应力及位移
        5.4.3 立柱结构应力及位移
        5.4.4 落石冲击位移与冲击加速度
        5.4.5 顶板腹部正中控制性单元应力及位移
    5.5 EPE垫层与橡胶支座力学响应机理
        5.5.1 EPE垫层力学响应机理
        5.5.2 橡胶支座力学响应
        5.5.3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隧道洞口耗能减震棚洞结构设计
    6.1 概述
    6.2 耗能减震棚洞结构设计流程
    6.3 耗能减震棚洞结构设计工况
    6.4 耗能减震棚洞结构设计参数
    6.5 拱柱棚洞设计推荐参数
    6.6 Y隧道工程应用实例
        6.6.1 依托工程概况
        6.6.2 隧道洞口落石灾害预测-风险评价-损失评估模块
        6.6.3 棚洞结构强度验算模块
        6.6.4 耗能减震棚洞结构设计模块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弹性责任与国家转型 ——中国安全生产责任模式变迁研究(1949-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安全与国家
        (二)问题的提出:安全生产责任模式变迁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国家体制论
        (二)“分级试验、学习机制”的运行机制论
        (三)“监管体制、监管目标”的监管能力论
        (四)“政策变通、基层共谋”的政策过程论
        (五)“非正式制度、精英捕获”的社会因素论
        (六)文献述评
    第三节 分析框架:安全生产责任模式的三维框架
        (一)核心概念辨析
        (二)基于关键文本的责任模式解构
        (三)分析框架:“履责组织—履责方式—责任追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文章结构和研究发现
        (一)研究方法
        (二)文章结构
        (三)研究发现
第一章 中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认识与历史分期
    第一节 纵向的历史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波动起伏明显
        (一)政治动荡与安全生产事故波浪起伏期(1949-1977)
        (二)市场经济与安全生产新一轮事故高发期(1978-2002)
        (三)安全生产形势扭转并持续向好(2003-2018)
    第二节 横向的跨国比较:中国仍处于生产事故高发阶段
        (一)基于煤矿安全生产数据的跨国比较
        (二)基于整体安全生产数据的跨国比较
    第三节 中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判断:波动、高发
    第四节 中国安全生产责任模式:历史分期及依据
第二章 责任模式单位化:建构企业为中心的责任网络(1949-197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
        (一)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与新兴政权组织建设
        (二)落后的经济基础与建立行政性经济组织
        (三)政党和国家调控下的组织化社会
    第二节 组织建设滞后的权力网络
        (一)“双轨制”的监管部门及部门间关系
        (二)配备有限的政府监管人员
        (三)政府监管部门的组织位阶
    第三节 弱化行政与依托企业资源的履责方式
        (一)监管部门权力配置与领导责任制
        (二)依托企业自身资源的“生产干预”与“劳动保险”
        (三)企业职工劳动纪律与群众性安全生产大检查
        (四)本节小结
    第四节 作为“企业事务”的责任追究模式
        (一)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为核心的责任追究程序
        (二)行政权力弱与企业自主权高的责任追究特点
    第五节 责任模式单位化、国家分殊性与国家治理结构
        (一)责任模式单位化:内涵与问题
        (二)单位中国、国家分殊性与国家治理结构
第三章 责任模式行政化:形成行政权为中心的责任网络(1978-2002)
    第一节 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着力推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二)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放权让利下的经济体制改革
        (四)社会结构的去组织化与个体化
    第二节 监管部门组织网络与组织人员
        (一)稳步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组织建设
        (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规模与专业化素质
        (三)安全生产监管组织的权力位阶
    第三节 行政扩权与减少干预并存的履责方式
        (一)行政扩权、行政执法与监管属地责任
        (二)减少经济干预并弱化“社会保护”
        (三)以法明责、规范权力与监管法治化
        (四)本节小结
    第四节 作为公共事务的责任追究模式
        (一)责任追究模式转型:从“企业事务”到“公共事务”
        (二)强调监管属地责任:领导干部与党纪政纪处分
        (三)推动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介入安全生产监管
    第五节 责任模式行政化、国家治理结构与制度国家主义
        (一)安全生产责任模式行政化内涵
        (二)行政化责任模式下的国家治理结构与制度国家主义
第四章 责任模式公共化:走向多中心的责任网络(2003-2018)
    第一节 五级监管组织网络与专职监管队伍建设
        (一)监管部门的组织网络与组织位阶
        (二)监管人员规模、专业性与行政下沉
    第二节 多类型履责方式与新的责任网络
        (一)行政监管中的扩权、规权与集权
        (二)企业合规中的投入、保险与市场约束
        (三)法律规制中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建设
        (四)社会参与中的专业资质组织、新闻媒介与大众
        (五)本节小结
    第三节 强化责任追究的力度、范围与部门协同
        (一)有限的行政处罚力度
        (二)强化的党纪政纪处分
        (三)推进的刑事司法追究
        (四)本节小结
    第四节 责任模式公共化、监管能力与国家治理结构
        (一)安全生产责任模式公共化的内涵
        (二)公共化责任模式下的国家治理结构与均衡政治
第五章 弹性责任与国家转型
    第一节 何为弹性责任
        (一)变迁过程:责任模式单位化、行政化、公共化
        (二)概念提炼:弹性责任
    第二节 为何弹性责任:中国现代化战略选择结果
        (一)中国追赶型现代化发展路径的要求
        (二)高度依赖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体系
        (三)国家能力建设的集中化与快速化
    第三节 弹性责任何以可能:政党—国家结构
        (一)执政党组织地位与组织使命
        (二)执政党对国家治理结构的引领和塑造能力
        (三)政党自主性是当代国家转型的基础
        (四)政党发展战略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第四节 弹性责任下国家转型的问题
        (一)国家偏好下的责任选择与发展成本
        (二)地方政府执行中的偏差与目标置换
        (三)社会治理体制中的社会权力和能力
    第五节 使责任运转起来:弹性责任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公安机关对爆破作业单位与项目实施安全监管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爆破作业单位的安全监管
2 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的安全监管
3 爆破项目的安全监管
4 民爆物品运输的安全监管
5 严格监管职责与责任追究
6 结论

(5)《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技术规范》编制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规范》的编制原则和依据
3规范主要内容
    3.1规范基本内容
    3.2规范的部分重点内容说明
4.规范的特点及问题讨论
    4.1 规范的特点
    4.2 问题讨论
5结语

(6)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现状
        1.2.2 国内安全标准化现状
    1.3 论文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油气开采标准体系相关理论综述
    2.1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1.1 关于标准
        2.1.2 关于标准化
        2.1.3 关于标准体系
    2.2 标准体系相关理论
        2.2.1 系统论
        2.2.2 标准体系的系统论
    2.3 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论
        2.3.1 系统工程
        2.3.2 标准化系统工程
        2.3.3 标准化系统工程对于构建标准体系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气开采的危险性分析
    3.1 油气开采简介
        3.1.1 油气开采的特征
        3.1.2 油气开采的工艺流程
    3.2 油气开采的危险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框架构建
    4.1 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的目的
    4.2 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的依据
    4.3 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
    4.4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框架构建
        4.4.1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级别维
        4.4.2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对象维
        4.4.3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状态维
        4.4.4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专业维
        4.4.5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5.1 标准体系表的内涵
    5.2 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
    5.3 标准体系表的组成
        5.3.1 标准体系结构图
        5.3.2 标准明细表
        5.3.3 标准统计表
        5.3.4 编制说明
    5.4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5.4.1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
        5.4.2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明细表
        5.4.3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统计表
        5.4.4 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说明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作业指导书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 对研究课题的理解
    1.3 研究方法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研究
    2.1 作业指导书编制的文献综述
        2.1.1 作业指导书的概念界定
        2.1.2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原则
        2.1.3 作业指导书的格式
        2.1.4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2.1.5 作业指导书编写的案例分析
    2.2 招标文件编制的文献综述
        2.2.1 招标文件的编制原则
        2.2.2 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求
        2.2.3 法规中有关招标文件编制的依据划分
        2.2.4 招标文件编制的工作程序
        2.2.5 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
    2.3 文献研究总结及对本研究的启发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作业指导书编写的研究设计
    3.2 作业指导书编写的关键研究问题识别
        3.2.1 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对关键研究问题的识别
        3.2.2 深高速公司调研实践对关键研究问题的识别
    3.3 针对关键问题的研究方案设计
第四章 招标项目中对业主需求理解不足的研究
    4.1 招标项目中对业主需求理解不足文献综述
        4.1.1 招标代理机构对招标人的需求分析不足文献综述
        4.1.2 招标人对潜在投标人需求分析不足文献综述
        4.1.3 招标方式选择、标段划分文献综述
    4.2 原型逼近法对解决业主需求理解不足的研究
    4.3 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解决业主需求理解不足的研究
        4.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综述
        4.3.2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决过程分析
第五章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评标方法选择的研究
    5.1 公路工程常用的评标方法研究综述
    5.2 价值管理对评标方法选择的改进研究
        5.2.1 价值管理研究综述
        5.2.2 价值管理对评标方法的优化
第六章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合同类型及承发包模式选择研究
    6.1 承发包模式选择的研究
    6.2 合同类型选择的研究
        6.2.1 三种合同类型的比较研究
        6.2.2 风险分担理论对合同类型选择的改进研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制作业指导书
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距离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距离
使用要求及规定
    (1) 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2)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
    (3) 安全评价的要求
    (4) 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适用要求
几点看法
    (1) 各地安全评价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不一致
    (2) 安全防护距离法规、标准的不完善
    (3) 事故后果模拟的使用差异很大
两点建议
    (1) 明确安全距离的使用
    (2) 国家应完善安全防护距离标准体系

(9)煤矿井下电力线信息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高速PLC技术研究现状
        1.2.2 低速PLC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1.2.3 我国煤炭行业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PLC研究方向分析
        1.3.2 存在的主要难题
        1.3.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矿井通信及其信息传输环境分析
    2.1 影响矿井通信的主要因素
    2.2 实现井下通信的主要技术
        2.2.1 基于有线通信方式
        2.2.2 基于无线通信方式
    2.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2.3.1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模型
        2.3.2 载波通信原理
        2.3.3 电力线调制技术
    2.4 井下电力线通信信道分析
        2.4.1 信道及其分类
        2.4.2 电力线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4.3 电力线通信的频率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低压电力线信道理论模型研究
    3.1 信道数学模型
        3.1.1 电力线的理想等效电路
        3.1.2 AWGN简化信道模型
        3.1.3 瑞丽衰落信道和莱斯衰落信道模型
        3.1.4 反射波模型
    3.2 电力线信道低频特性的测量
        3.2.1 测试方案
        3.2.2 数据包错误率(PER)测试
        3.2.3 信道的时延特性
        3.2.4 信道的通信裕度测定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井下电力线信道的传输网络设计及仿真
    4.1 电力线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4.1.1 准总线型结构
        4.1.2 链式结构
        4.1.3 类树型结构
        4.1.4 实际情况下的网络拓扑结构
    4.2 井下电力线通信网络结构设计
        4.2.1 井下配电网的典型结构
        4.2.2 网络设计
        4.2.3 自动组网的必要性
    4.3 访问域自组网的算法实现及其仿真
        4.3.1 图论基础
        4.3.2 基于"小区"链式转发的访问域路由选择模型
        4.3.3 服务节点和漂移节点之间的"软切换"
        4.3.4 基于"种子节点"的蚁群路由算法
        4.3.5 算法仿真
    4.4 基于LonWorks的井下电力线信道N-WSN网络
        4.4.1 N-WSN网络的提出
        4.4.2 基于井下电力线信道的N-WSN系统设计
        4.4.3 LonWorks电力线通信技术
        4.4.4 LonTalk通信协议
        4.4.5 LonWorks节点
        4.4.6 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电力线信道信息传输策略考虑
    5.1 基于"工作表"的传输信道估计
    5.2 跳频(FH)和信号间断传输(DTx)技术
        5.2.1 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
        5.2.2 信号间断传输(DTx)技术
    5.3 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考虑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着作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10)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比较研究及管理系统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已有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1.4.1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
        1.4.2 主要内容
2 国内外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概述
    2.1 国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2.2 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
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体系框架
    3.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概况
        3.1.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基本情况
        3.1.2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统计分析
    3.2 标准化理论
        3.2.1 基本概念
        3.2.2 标准的种类
        3.2.3 标准的分级
    3.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体系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比较分析
    4.1 我国与国外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基础标准和法规比较分析
        4.1.1 危险货物界定与分类比较分析
        4.1.2 危险货物包装和标志比较分析
        4.1.3 危险货物品名表比较分析
        4.1.4 放射性物质运输标准比较分析
    4.2 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技术设备及设施相关标准比较分析
        4.2.1 基本概念
        4.2.2 技术设备相关标准比较分析
        4.2.3 安全设施相关标准比较分析
    4.3 实例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5.1 系统目标和设计原则
    5.2 系统设计规划
    5.3 数据库的设置和结构
    5.4 信息系统的功能
    5.5 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5.6 数据挖掘及模糊查询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修订本已发布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隧道施工对近接精密实验室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控制研究[D]. 张聪聪.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隧道洞口落石冲击风险评价及耗能减震棚洞结构研究[D]. 王星. 长安大学, 2019(07)
  • [3]弹性责任与国家转型 ——中国安全生产责任模式变迁研究(1949-2018)[D]. 梁玉柱. 武汉大学, 2019
  • [4]公安机关对爆破作业单位与项目实施安全监管的探索[J]. 龚逞华. 采矿技术, 2019(02)
  • [5]《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技术规范》编制介绍[A]. 褚平进,郭春生,王如路,李家平,程胜一. 大交通工程勘测与风险管控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勘测专业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18
  • [6]油气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D]. 贾双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7)
  • [7]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作业指导书编制研究[D]. 乔璐. 天津理工大学, 2011(12)
  • [8]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距离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于新宇.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0(07)
  • [9]煤矿井下电力线信息传输技术研究[D]. 孙社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2)
  • [10]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和法规比较研究及管理系统方案设计[D]. 李甜.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修订版已发布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