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哈盆地南缘克孜尔卡拉萨依和大南湖花岗质岩基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陈红旗,焦建刚,王祚鹏,刘海生,何碧,尹高攀,赵得龙[1](2020)在《东天山北克孜尔卡拉萨依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文中指出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分布有大量的中酸性侵入体,克孜尔卡拉萨依岩体位于大南湖岛弧带中部,岩石类型主要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为同一期次岩浆产物。为厘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对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克孜尔卡拉萨依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72.3±2.5)Ma,属于晚泥盆世早期。岩石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70.68%~77.45%)、K2O+Na2O(6.72%~8.64%),低的Al2O3(12.14%~17.45%)、MgO(0.12%~1.34%)、TiO2(0.13%~0.41%)和Mg#(21.34~47.33),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96~1.42,显示准铝质到过铝质特征,属I型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为55.93×10–6~186.71×10–6,平均值为111.27×10–6,(La/Yb)N=5.56~18.12,具有显着富集轻稀土而相对亏损重稀土的特征,负Eu异常(δEu为0.37~0.76)明显;富集Rb、Ba、U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东天山北克孜尔卡拉萨依晚泥盆世花岗岩类主要与古天山洋向大南湖岛弧带之下俯冲导致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
司国浩,陈红旗,杨高学[2](2020)在《东天山北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文中指出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位于东天山北部,带内保存了一系列古生代沉积-岩浆活动记录,是研究东天山造山带古生代演化机制的重要场所。克孜尔卡拉萨依复合岩体位于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部,岩性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针对克孜尔卡拉萨依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获得花岗闪长岩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74.5±2.8 Ma,属于晚泥盆世早期。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花岗闪长岩样品具有高的w(SiO2)66.73%~68.56%,w(Al2O3)14.83%~16.06%,w(Na2O)3.83%~3.95%,w(Sr)583.3~811.5×10-6,Sr/Y(38.65~101.44),和低w(K2O)1.1%~2.4%,w(MgO)1.48%~2.07%,K2O/Na2O(0.29~0.61),w(Y)(8~15.1×10-6),w(Yb)(0.8~1.6×10-6),Eu负异常特征不明显(δEu=0.84~0.98),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La/Yb)N=7.64~9.86),具有与高硅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前人研究,认为克孜尔卡拉萨依岩体为古康古尔洋双向俯冲时,俯冲的玄武质板片熔体被地幔橄榄岩同化和交代的产物。
夏冬[3](2020)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成矿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其成因、控矿因素等的研究尚薄弱,为此开展了野外地质学,小东山火山机构岩石组合、构造控矿、流体运移特征及年代学等工作。我国地表找矿存在找矿难、找矿慢的问题突出,找矿理论创新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认识:(1)东天山经历了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俯冲)→早石炭纪(碰撞+准噶尔亚幔柱?)→晚石炭纪(板片断离-岩石圈拆沉+准噶尔亚幔柱?)→早-中二叠世(塔里木亚幔柱)→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板内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2)东天山绝大部分矿产的主成矿期处于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间歇期,耦合着大量流体作用,具有岩浆期后成矿特点。与板块构造有关的早石炭世斑岩型铜矿、火山岩型铁矿、晚二叠-早三叠世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早-中三叠世斑岩型钼钨矿为板块熔融产生的透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熔体与流体发生耦合或解耦的产物;板片拆离-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的深部含矿流体向上运移与晚石炭世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早二叠世火山岩型铁矿、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成矿密切相关;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与早-中二叠晚期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具有成生关系。(3)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成矿分为早期硅酸岩热液和晚期碳酸盐流体成矿阶段。花岗斑岩对成矿的主要贡献:岩体自身及其岩浆成矿系统解耦有关的透岩浆流体形成的早期矽卡岩化带对后期小东山火山机构有关的含矿流体的遮挡作用,仅提供了部分热及矿质,正长斑岩等次火山岩有关的含矿流体以非顺层、高角度呈发散性产于断裂、破碎带及岩石微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形成主要富矿体。主成矿期约束在292.0~320.0±1.6Ma,成矿流体具低温-中盐度,硫同位素具幔源、火山热液特征,成矿期构造背景处于挤压向拉张转换期,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为岩石圈拆沉。(4)含矿火山流体的充填交代为主要成矿作用,成因为火山热液型铅锌(铜)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针对当前我国找矿勘查客观条件下存在的找矿难、找矿慢问题,适时提出中观“热岩-枝找矿理论”,并阐述了运用该理论发现新矿床的过程。
刘秀[4](2020)在《天山东段晚古生代火山岩南北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天山东段位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交汇位置,是中亚增生造山的关键部位。晚古生代是天山造山带洋-陆格局转换的重要时期,在大规模洋-陆俯冲、陆-陆碰撞作用共同导致的复杂构造背景下,天山东段遍布该时期的火山岩。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表现出富集K、Ru、Ba等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h、HREE(重稀土元素)、Ce、Ti等部分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点。主微量、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为岛弧火山岩。早二叠世酸性火山岩稀土元素蛛网图为海鸥型,存在明显的Eu亏损,主微量、稀土元素表现出大陆裂谷流纹岩的特征。早二叠世基火山岩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几乎无分馏,主微量、稀土元素表现出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大陆裂谷型玄武岩的特征。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缘地区在晚古生代初期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北天山洋东段和吐哈地块南缘。晚古生代该地区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泥盆纪-石炭纪的洋壳北向俯冲演化阶段和二叠纪洋盆闭合和碰撞后板内伸展阶段。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早泥盆世火山岩稀土蛛网图为右倾型,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微弱亏损Ti,这些与俯冲带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晚泥盆世火山岩稀土元素蛛网图近于平坦,富集Ba和U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等高场强元素,微弱的Ti负异常,与岛弧火山岩有一定的差异。石炭纪-早二叠世酸性火山岩稀土元素富集LREE,亏损Eu,稀土元素总含量明显升高,富集Rb、Th、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Sr等高场强元素,主微量、稀土元素与岛弧酸性火山岩有较大的差别,与大陆裂谷流纹岩的特征相似。石炭纪-早二叠世基性火山岩稀土元LREE轻度富集,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略微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主微量、稀土元素总体与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大陆裂谷型玄武岩相似。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北缘地区在晚古生代初期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准噶尔分支洋盆(卡拉麦里洋盆)的东南侧。该地区在晚古生代主要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晚泥盆世之前的洋陆俯冲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形成博格达裂谷的碰撞后板内伸展阶段和中-晚二叠世的陆内演化阶段。
龙灵利,王京彬,王玉往,邓小华,毛启贵,孙燕,孙志远,张忠义[5](2019)在《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文中研究表明东天山是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古亚洲洋的形成、演化和消亡,发育了东天山古生代弧盆体系。基于前人对东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的大量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本文重点论述了以卡拉塔格矿集区为代表的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研究新进展,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本文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划分为大南湖-头苏泉成矿带和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又将前者划分为卡拉塔格成矿亚带和小热泉子-土屋成矿亚带;总结出其成矿具有VMS成矿系统与斑岩成矿系统共存、多种矿化类型叠加的特征;区域共发育两次大规模成矿事件,且均与大规模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有关,进而构建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区域成矿模式;并指出东天山古生代弧-盆多方向、多期次的转换是导致该体系内VMS-斑岩型矿床共存、叠加成矿发育的主因。
代俊峰[6](2019)在《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铅锌资源主要来自沉积岩容矿的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铅锌矿床;但天山地区却发现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显示出巨大的矽卡岩型铅锌成矿潜力,这是天山铅锌成矿的重要特色。这些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形成于何种地质环境?矿化样式和成矿方式如何?都是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以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相学研究为基础,选取新疆西天山阿尔恰勒和东天山阿奇山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天山晚古生代矽卡岩型铅锌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的研究,并建立新疆天山远矽卡岩型和近矽卡岩型两种不同的铅锌矿化模式。同最后,从时空分布、构造活动、容矿地层、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等几个方面着手,揭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系统物质组成和成矿演化,旨在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找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的成果和进展:(1)阿尔恰勒矿床成矿时代为340 Ma;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部分来自围岩大哈拉军山组。成矿和区域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表明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岛弧环境,与南天山洋俯冲过程中在伊犁板块南缘引起的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阿尔恰勒矿床属于远矽卡岩矿床,是深部来源的岩浆热液沿地层层间薄弱带进行渗滤交代的结果。(2)阿奇山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06 Ma;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部分来自围岩雅满苏组。成矿与区域岩浆活动时空关系表明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南天山洋俯冲的岛弧环境。阿奇山矿床属于渗滤交代矽卡岩矿床,是岩浆流体与雅满苏组中的钙质砂岩、灰岩透镜体进行水岩反应的产物。(3)天山地区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主要发在在晚古生代,受大洋俯冲岛弧环境、钙碱性岩浆活动、古生代海相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有利含矿热液供给通道以及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4)通过系统归纳成矿时代、构造环境、容矿地层、岩浆活动以及矿化蚀变等多个控矿要素,认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巨大。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北缘和南缘、乌兹别克斯坦中天山南缘以及新疆东天山之中天山地块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张鸿远[7](2019)在《东天山印支期天湖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提出天湖岩体距离哈密市区约140km,主要在兰新铁路天湖车站附近出露,岩体地处中亚造山带天山东段中天山隆起带内,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星星峡-库鲁克塔格大断裂与东天山古生代构造带南缘阿齐克库都克-尾亚大断裂之间。岩体呈近等轴状产出,长约14km,宽约12km,出露面积约为130km2。其近等轴状形态和多次侵入的复杂岩性,对研究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及中亚造山带南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岩体形成时代、母岩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环境尚不明确。本文深入研究天湖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特征,探究岩体的成因、岩体形成时代、成岩构造环境,并探讨母岩岩浆源区及形成机制等问题。天湖岩体为一圆形深成岩体,岩体于东、西两侧侵入于中元古界天湖群片岩、片麻岩中,南侧则侵入于下二叠统红柳河组,其接触面多为外倾且产状切割片麻理明显,为典型的突变式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内部未见面理。岩体由六个侵入体组成,可分为三个岩相单元,由外向内依次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单元及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单元,三者在时空分布上关系密切,互为嵌套式同心环带分布。岩体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45258Ma,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230250Ma,显示两者为同时期产物,侵位于中三叠世。天湖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分析中具有弱过铝质、高钾、富钠、低铝、贫铁镁钛特征;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相较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较多的铁镁钛含量及较少的钾钠含量特征。两者在微量和稀土元素曲线图中具有相似的表现,均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中等负铕异常,表明其与俯冲碰撞作用有关。A/CNK是判定I和S型花岗岩的可靠标志,天湖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铝饱和指数A/CNK均在1.01.1范围内,同时特征矿物角闪石发育,表明天湖岩体属I型花岗岩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天湖岩体形成于印支早期,该时期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活动已结束,该期岩浆活动代表造山运动结束后板内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岩浆事件。其岩浆活动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挤压、碰撞关系密切,是中亚构造体制向特提斯体制转换的产物,是东天山印支期花岗岩的重要标志。
刘帅杰,余金杰,王铁柱,陆邦成[8](2018)在《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区志留纪侵入体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区含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及围岩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进行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427.80±0.98)Ma,即中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318.40±0.66)Ma,即晚石炭世。石英闪长(玢)岩w(SiO2)为58.30%64.28%,w(Al2O3)为15.24%17.36%,w(MgO)为1.73%4.80%,w(Y)为10.20×10-617.40×10-6,w(Yb)为1.33×10-61.98×10-6,石英闪长(玢)岩Sr/Y比值为41.5879.22,(La/Yb)N为4.1910.04,为类埃达克岩(adakite-like)。石英闪长(玢)岩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配分型式,Eu无异常或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Sr-Nd同位素(εNd(t)=+5.4+7.1,(87Sr/86Sr)i=0.703 590.703 83)表明其源区是亏损地幔。通过与土屋-延东斑岩矿床含矿岩体的对比研究,认为玉海石英闪长(玢)岩也形成于岛弧环境,但源区可能是俯冲流体改造过的地幔楔。综合区域早古生代岩浆岩的资料,认为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早古生代为不成熟弧环境,与准噶尔洋向南俯冲有关。
刘帅杰[9](2018)在《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床成矿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玉海铜(钼)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与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带位于同—构造带。因此,对于玉海铜(钼)矿床的研究对于总结该岛弧带的成矿规律,扩展该岛弧带的找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手段,对玉海铜(钼)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和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床对应的特征进行对比,以分析两者的异同点。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玉海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427.8±0.98)Ma,侵位时代为中志留世;矿区南侧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18.4±0.66)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玉海石英闪长(玢)岩并非典型的埃达克岩,为类埃达克岩(Adakite-like)。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Mg#大于40,Sr-Nd同位素位于岛弧玄武岩区,因此认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是由被俯冲流体/沉积物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所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哈尔里克-大南湖岛弧带早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为不成熟岛弧环境,由准噶尔洋向南俯冲形成。钾硅酸盐化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307~423 ℃)、中-低盐度w(NaCleq)(4.18%~10.11%)特征;石英-绢云母化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温(172~336 ℃)、低盐度w(NaCleq)(3.23%~8.55%)特征;青磐岩化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55~296 ℃)、低盐度w(NaCleq)(3.71%~9.08%)特征。从钾硅酸盐化阶段→石英-绢云母化阶段→青磐岩化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逐渐降低,各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盐度均小于11%。石英-绢云母化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混合有大气降水;青磐岩化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混合有岩浆水。矿床硫化物δ34S变化于-3.5‰~2.8‰,硫来自于成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玉海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是中志留世,而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床斜长花岗斑岩是石炭纪,表明两者是两期岩浆作用的产物。二者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有相似之处,均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玉海石英闪长(玢)岩的源区与土屋-延东不同,后者是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的产物。玉海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不成熟岛弧环境,此时大洋地壳可能较薄,土屋-延东斜长花岗斑岩形成于相对成熟岛弧环境下,此时大洋地壳加厚,是发育在早古生代弧基底上的产物。玉海铜(钼)矿床与土屋-延东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均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硫的来源均为深源岩浆。工业矿体都集中在钾硅酸盐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低品位矿化发育在青磐岩化带。玉海铜(钼)矿床发育钾长石化带,后者未见有报道。
刘博[10](2016)在《东天山哈密地区泥盆纪构造演化:来自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天山造山带是我国大陆西部的巨型复合造山带,构造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交汇部位,是古板块汇聚和地壳拼贴增生的重点区域,也是火山-岩浆活动频繁,金、铜等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地段。目前认为天山造山带源于震旦纪古亚洲洋,历经古生代多旋回、复杂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但对于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限以及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等还存在较大争议。东天山地区广泛发育奥陶纪-石炭纪的火山-沉积岩系、花岗岩类和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地区。本文通过对东天山哈密地区泥盆纪火成岩类(包括下泥盆统大南湖组火山-沉积岩系及中酸性侵入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综合研究,为全面理解天山构造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依据。论文取得了如下成果:1)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为一套中基性熔岩及同质火山碎屑岩岩石组合,熔岩以玄武岩、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火山碎屑岩以安山质、英安质凝灰岩为主。该套地层被后期闪长玢岩穿插。熔岩SiO2含量53.06wt%56.79wt%,具高铝(A12O3含量15.76wt%18.27wt%),低钾(K2O含量1.28wt%2.38wt%)、低钛(TiO2含量0.8wt%1.31wt%)、富钠的特征,Na2O>K2O,Mg#=47.9862.91,里特曼指数1.533.38,属钙碱性岩石系列;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相对亏损Nb、Ta、Th、Zr、Hf和Ti,显示出岛弧钙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环境。闪长玢岩(次火山岩)与大南湖组火山熔岩具有相类似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高铝、低钛、贫钾、富钠);火山碎屑岩岩石化学组成上总体与熔岩、次火山岩和深成花岗质侵入岩的成分变化范围相当,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可能具有同源性。2)花岗(闪长)岩:侵位于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中-基性火山熔岩中,呈大的岩基、岩株状产出,岩性主要包括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SiO2含量51.29wt%69.51wt%,A12O3含量15.15wt%19.67wt%,全碱ALK(K2O+Na2O)含量3.5wt%9.29 wt%,具高铝、富钠的特征,MgO含量0.83wt%5.14wt%,Mg#=40.0751.48,里特曼指数1.483.26,属亚碱性系列岩石,含铝指数A/CNK 0.521.89,属准铝质过铝质范围;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U,相对亏损Nb、Ta和Ti,与火山岩岩浆具有同源性,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环境。3)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61.4±4.7Ma和365.5±2.5Ma),时代属晚泥盆世。产于大南湖组中的闪长玢岩,前人把该次火山岩划归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地层,本次工作获得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88.8±1.7Ma,属中泥盆世,应从该地层中解体出来。该年龄也是大南湖组地层的下限年龄。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可能存在地壳物质的混染,其二阶段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为2561Ma3211Ma,表明该花岗岩源区可能来源于太古宙幔源物质的熔融,这与大南湖组凝灰质砂岩中锆石的最老年龄(3049±31Ma)大致相当,暗示东天山地区存在太古宙的古老陆壳基底。4)康古尔塔格洋(古亚洲洋的南支),形成于震旦纪,奥陶纪之初开始向北部准噶尔板块之下俯冲,泥盆纪俯冲至大南湖一带,早期在东部和中部形成钙碱-拉斑质玄武岩的岛弧岩浆,泥盆纪中期在西部形成大规模的次火山岩,并在晚期发育一系列的酸性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而后该岛弧继续向南迁移,并于早石炭世晚期发生闭合、碰撞,形成东天山地区自奥陶纪-石炭纪以来广泛分布的的火山-沉积岩系和侵入岩浆活动。
二、吐哈盆地南缘克孜尔卡拉萨依和大南湖花岗质岩基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吐哈盆地南缘克孜尔卡拉萨依和大南湖花岗质岩基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东天山北克孜尔卡拉萨依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学特征 |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3 分析结果 |
3.1 锆石U-Pb年龄 |
3.2 主量元素特征 |
3.3 微量元素特征 |
4 讨论 |
4.1 岩石类型 |
4.2 岩浆成因及源区分析 |
4.3 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 |
5 结论 |
(2)东天山北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区域地质概况 |
2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
3 分析方法 |
3.1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试 |
3.2 岩石化学分析 |
4 分析结果 |
4.1 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 |
4.2 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特征 |
4.3 花岗闪长岩微量元素特征 |
5 讨 论 |
5.1 岩石成因及源区 |
5.2 构造意义 |
6 结 论 |
(3)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现状 |
2 选题依据 |
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
5 基本论点及主要创新性认识 |
第一章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地球动力学机制 |
1.1 区域地质背景 |
1.1.1 区域地层 |
1.1.2 区域构造 |
1.1.3 区域岩浆岩 |
1.1.4 数据应用情况 |
1.2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2.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2.2 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2.3 早-中二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2.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
1.3 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
1.3.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06~466Ma) |
1.3.2 石炭纪(299~359Ma) |
1.3.3 早-中二叠世(272~299Ma) |
1.3.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220~265Ma) |
1.4 小结 |
第二章 成矿规律及耦合成矿机理 |
2.1 主要矿种时空结构 |
2.1.1 铜矿 |
2.1.2 金矿 |
2.1.3 铜镍矿 |
2.1.4 铁矿 |
2.1.5 钼钨矿 |
2.1.6 银多金属矿及铅锌矿 |
2.1.7 成矿规律 |
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
2.2.1 成矿流体来源及一般习性 |
2.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
2.3 小结 |
第三章 热岩-枝找矿理论及找矿实践 |
3.1 我国当前找矿勘查存在的问题 |
3.2 可能的解决办法 |
3.3 热岩-枝组矿模型 |
3.4 热岩-枝宏观找矿概念 |
3.5 中观地质异常找矿方法 |
3.6 热岩-枝找矿理论优缺点及找矿实践 |
3.7 小结 |
第四章 阿奇山铅锌(铜)矿地质特征 |
4.1 区域地质矿产简介 |
4.2 矿区地质特征 |
4.2.1 地层 |
4.2.2 构造 |
4.2.3 岩浆岩 |
4.2.4 围岩蚀变 |
4.2.5 矽卡岩 |
4.2.6 地球物理特征 |
4.2.7 地球化学特征 |
4.3 矿体地质特征 |
4.3.1 矿体特征 |
4.3.2 矿石特征 |
4.3.3 成矿阶段划分 |
第五章 矿床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 |
5.1 雅满苏组火山岩 |
5.2 小东山火山机构 |
5.2.1 小东山火山机构位置的确定及火山口特征 |
5.2.2 岩石组合及岩相学特征 |
5.2.3 断裂构造控矿及流体运移特征 |
5.3 成矿流体 |
5.3.1 流体包裹体 |
5.3.2 硫同位素 |
5.4 主成矿时代约束 |
5.4.1 雅满苏组火山岩年代学 |
5.4.2 锆石U-Pb同位素 |
5.5 矿化富集规律 |
5.6 结论和讨论 |
第六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6.1 矿床成因 |
6.1.1 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
6.1.2 矽卡岩型矿床 |
6.1.3 火山热液型矿床 |
6.2 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
6.2.1 成矿模式 |
6.2.2 找矿潜力分析 |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7.1 结论 |
7.2 存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 |
附录 -补充材料 |
附录 -作者简介 |
一.个人简介 |
二.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勘查项目 |
四.在读期间学术交流 |
五.获奖情况 |
(4)天山东段晚古生代火山岩南北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项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天山造山带研究现状 |
1.2.2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北两侧晚古生代地层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1.6 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自然地理及大地构造概况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岩浆活动 |
3 吐哈盆地南北缘地区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特征概述 |
3.1 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特征概述 |
3.2 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泥盆纪火山-沉积序列 |
3.3 吐哈盆地南缘地区石炭纪火山-沉积序列 |
3.3.1 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序列 |
3.3.2 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晚石炭世火山-沉积序列 |
3.4 吐哈盆地南缘地区二叠世火山-沉积序列 |
3.5 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特征概述 |
3.6 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泥盆纪火山-沉积序列 |
3.7 吐哈盆地北缘地区石炭纪火山-沉积序列 |
3.7.1 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序列 |
3.7.2 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晚石炭世火山-沉积序列 |
3.8 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早二叠世火山-沉积序列 |
4 火成岩的样品采集 |
4.1 样品采集地区与工作 |
4.1.1 沙尔湖-罗布泊地质剖面 |
4.1.2 沙尔湖地质剖面 |
4.1.3 焕彩沟地质剖面 |
4.2 锆石U-Pb同位素分析 |
4.3 锆石U-Pb测年实验结果 |
4.4 区域火成岩年龄分布 |
4.5 火成岩地球化学研究样品测试方法 |
4.6 吐哈盆地南缘晚古生代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
4.6.1 吐哈盆地南缘泥盆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
4.6.2 吐哈盆地南缘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
4.6.3 吐哈盆地南缘早二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
4.7 吐哈盆地北缘晚古生代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
4.7.1 吐哈盆地北缘泥盆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
4.7.2 吐哈盆地北缘石炭纪-早二叠世火成岩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
4.8 吐哈盆地南缘地区基性岩浆结晶分离作用与地壳混染 |
4.9 吐哈盆地北缘地区基性岩浆结晶分离作用与地壳混染 |
5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北两侧晚古生代火山岩构造特征以及古洋盆闭合时限的讨论 |
5.1 构造环境判别 |
5.1.1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构造环境判别 |
5.1.2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构造环境判别 |
5.2 天山东段洋盆闭合时限的讨论 |
5.2.1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洋盆的闭合时限 |
5.2.2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洋盆俯冲极性 |
5.2.3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洋盆的闭合时限 |
6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北两侧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
6.1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南缘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
6.2 天山东段吐哈盆地北缘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
7 结论 |
8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5)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构造分区及特征 |
1.1 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 |
1.1.1 卡拉塔格亚带 |
1.1.2 小热泉子-土屋亚带 |
1.2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 |
1.3 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 |
1.4 中天山地块 |
2 古弧盆体系划分 |
2.1 大南湖-头苏泉早-晚古生代弧盆体系 |
2.2 阿奇山-雅满苏晚古生代弧盆体系 |
3 古弧盆体系成矿规律 |
3.1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
3.1.1 大南湖-头苏泉成矿带 |
3.1.1. 1 卡拉塔格成矿亚带 |
3.1.1. 2 小热泉子-土屋成矿亚带 |
3.1.2 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 |
3.2 矿床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
3.3 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规律 |
4 讨论 |
4.1 吐哈盆地南缘存在古老微陆块残片 |
4.2 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构造演化 |
4.3 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区域成矿模式 |
5 结论 |
(6)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铅锌资源形势及发展战略 |
1.1.2 天山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矽卡岩矿床研究现状 |
1.2.2 西天山阿尔恰勒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1.2.3 东天山阿奇山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1.5 主要工作量 |
1.6 论文创新点及特色 |
第二章 天山区域构造与铅锌矿产 |
2.1 基本构造单元 |
2.2 区域构造演化 |
2.2.1 前寒武纪古陆形成 |
2.2.2 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 |
2.2.3 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 |
2.2.4 中-新生代陆内成盆 |
2.3 重要成矿环境与铅锌矿床类型 |
第三章 西天山阿尔恰勒矿床 |
3.1 乌孙山成矿带构造背景 |
3.2 阿尔恰勒矿床地质特征 |
3.2.1 地层 |
3.2.2 岩浆岩 |
3.2.3 构造 |
3.2.4 矿体特征 |
3.2.5 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 |
3.2.6 矿物共生关系 |
3.3 成岩成矿年代学和矿床地球化学 |
3.3.1 闪锌矿Rb-Sr测年 |
3.3.2 阳起石Sm-Nd测年 |
3.3.3 辉长-闪长岩锆石U-Pb测年 |
3.3.4 辉长-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
3.4 同位素研究 |
3.4.1 C-O同位素 |
3.4.2 H-O同位素 |
3.4.3 S同位素 |
3.4.4 Pb同位素 |
3.5 阿尔恰勒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
3.5.1 远矽卡岩矿床 |
3.5.2 成矿时代 |
3.5.3 成矿物质来源 |
3.5.4 矿床成因 |
3.5.5 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
第四章 东天山阿奇山矿床 |
4.1 区域地质背景 |
4.2 矿床地质特征 |
4.2.1 地层 |
4.2.2 岩浆岩 |
4.2.3 构造 |
4.2.4 矿体特征 |
4.2.5 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 |
4.2.6 矿物共生关系 |
4.3 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及矿床地球化学 |
4.3.1 黄铁矿Re-Os测年 |
4.3.2 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及Lu-Hf同位素组成 |
4.3.3 花岗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
4.4 成矿物质来源 |
4.4.1 硫同位素 |
4.4.2 碳、氧同位素 |
4.4.3 铅同位素 |
4.5 阿奇山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
4.5.1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
4.5.2 成岩成矿时代 |
4.5.3 成矿物质来源 |
4.5.4 矿床成因 |
4.5.5 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
第五章 天山晚古生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规律 |
5.1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
5.2 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关键控矿要素 |
5.2.1 晚古生代岛弧环境 |
5.2.2 地层 |
5.2.3 岩浆岩 |
5.2.4 构造 |
5.2.5 热液蚀变 |
5.2.6 金属矿物组合 |
5.2.7 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
5.3 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找矿潜力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实验方法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
(7)东天山印支期天湖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1.1 中元古界 |
2.1.2 上元古界 |
2.1.3 古生界 |
2.1.4 中生界 |
2.1.5 新生界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第3章 岩体地质与岩相学特征 |
3.1 岩体地质 |
3.2 岩相学 |
3.2.1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3.2.2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4章 岩石地球化学 |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4.2 测试分析结果 |
4.3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3.1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4.3.2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4.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4.1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4.4.2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4.5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5.1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4.5.2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
第5章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5.2 锆石U-Pb定年结果分析 |
第6章 讨论 |
6.1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
6.2 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
6.3 天湖岩体的源岩性质及岩石成因(岩石形成机制)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区志留纪侵入体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2 矿床地质 |
3 样品特征 |
4 分析方法 |
5 分析结果 |
5.1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
5.2 主量、微量元素 |
5.3 Sr-Nd同位素 |
6 讨论 |
6.1 含矿岩体形成年龄 |
6.2 含矿岩体源区和形成构造背景 |
6.3 古生代构造演化 |
6.4 与土屋-延东斑岩矿床含矿岩体对比 |
7 结论 |
(9)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床成矿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斑岩铜矿研究现状 |
1.2.2 东天山斑岩铜矿研究现状 |
1.2.3 玉海斑岩铜(钼)矿研究现状 |
1.3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工作程度 |
1.3.1 地理位置 |
1.3.2 工作程度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东天山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2 岩浆岩 |
2.3 变质作用 |
2.4 区域构造及演化 |
2.4.1 断裂 |
2.4.2 褶皱和火山机构 |
2.4.3 地质构造演化 |
2.5 铜多金属矿产及有关成矿系统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概况 |
3.2 矿体及矿石特征 |
3.3 热液蚀变及分带 |
3.4 成矿期和成矿阶段划分 |
第四章 岩体地球化学 |
4.1 LA-MC-ICP-MS锆石U-Pb测年 |
4.1.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4.1.2 分析结果 |
4.2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2.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4.2.2 分析结果 |
4.3 Sr-Nd同位素特征 |
4.3.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4.3.2 分析结果 |
4.4 讨论 |
4.4.1 矿区岩体形成年龄 |
4.4.2 含矿岩体源区及构造背景 |
4.4.3 古生代构造演化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 |
5.1 流体包裹体 |
5.1.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5.1.2 流体包裹体类型 |
5.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
5.2 氢、氧同位素 |
5.2.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5.2.2 分析结果 |
5.3 硫同位素 |
5.3.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
5.3.2 分析结果 |
5.4 典型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
5.4.1 黑云母 |
5.4.2 钾长石 |
5.4.3 硬石膏 |
5.4.4 石榴子石、磷灰石 |
5.5 讨论 |
5.5.1 成矿物质硫来源 |
5.5.2 成矿流体性质 |
5.5.3 成矿流体来源 |
5.5.4 成矿作用探讨 |
5.5.5 与土屋-延东斑岩矿床含矿岩体和成矿作用的对比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
6.1 主要结论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个人简历 |
(10)东天山哈密地区泥盆纪构造演化:来自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东天山古生代构造属性 |
1.1.1 博格达山造山带 |
1.1.2 哈尔里克山造山带 |
1.1.3 觉罗塔格造山带 |
1.2 东天山地区古生代火山岩研究现状 |
1.3 东天山地区古生代侵入岩研究现状 |
1.4 选题依据 |
1.5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6 论文概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2.1 区域地层 |
2.2.2 构造 |
2.2.3 侵入岩 |
2.2.4 矿产 第三章 火成岩岩相学特征 |
3.1 火山岩野外地质特征 |
3.2 火山岩实测剖面层序 |
3.3 火山岩岩相学特征 |
3.4 侵入岩岩相学特征 第四章 泥盆纪火成岩锆石U-Pb年代学 |
4.1 实验仪器与分析方法 |
4.2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 第五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5.2 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5.3 泥盆纪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 第六章 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 |
6.1 火山岩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 |
6.2 花岗岩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 |
6.3 泥盆纪构造演化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
7.1 主要结论 |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
四、吐哈盆地南缘克孜尔卡拉萨依和大南湖花岗质岩基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天山北克孜尔卡拉萨依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 陈红旗,焦建刚,王祚鹏,刘海生,何碧,尹高攀,赵得龙. 矿产与地质, 2020(06)
- [2]东天山北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 司国浩,陈红旗,杨高学. 矿物岩石, 2020(03)
- [3]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D]. 夏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4]天山东段晚古生代火山岩南北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 刘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5]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J]. 龙灵利,王京彬,王玉往,邓小华,毛启贵,孙燕,孙志远,张忠义. 岩石学报, 2019(10)
- [6]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D]. 代俊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东天山印支期天湖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 张鸿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区志留纪侵入体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J]. 刘帅杰,余金杰,王铁柱,陆邦成. 矿床地质, 2018(03)
- [9]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床成矿机理研究[D]. 刘帅杰.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8(07)
- [10]东天山哈密地区泥盆纪构造演化:来自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证据[D]. 刘博. 兰州大学, 2016(11)